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出入於古典與現代之間:許嘯天之文史創作編纂及其報刊活動
Between Access and Classical and Modern-a Study of XU.XIAO-TIAN`S Editor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Creation Press Activities
作者 蔣徐家芝
JIANG XU, JIA-ZHI
貢獻者 周志煌
蔣徐家芝
JIANG XU,JIA-ZHI
關鍵詞 許嘯天
報刊
文史創作與編纂
演義小說
《眉語》
《紅葉》
日期 2023
上傳時間 9-三月-2023 18:54:41 (UTC+8)
摘要 許嘯天是清末民初重要的文人,曾親身經歷辛亥革命,他的文學創作豐富多元,同時身兼報刊編輯及作家,他曾翻譯、創作了大量小說,尤其是短篇小說及宮廷演義小說,編輯過《眉語》、《紅葉》等文學報刊雜誌,在政權更迭及社會結構的變動下,他把握時代的潮流,從他的文學創作中,能夠感受到從古典邁向現代、中西文化思潮的交融。本論文以許嘯天的文學創作及其編刊資料為主要研究內容,論述重點為探究許嘯天參與編輯報刊與文史編纂的活動,對其作品產生的影響,剖析對於近代文學發展的貢獻和意義。
本論文逐一將許嘯天文學創作從題材主旨、人物形象、思想內涵先進行分析與探討。除參考閱讀許嘯天相關的專著、評論,再依據清末民初時期的報刊,或見載於同時期報人的篇章雜誌作為第一手文獻史料,從中理解許嘯天作品在當時的意義及所欲表達之企圖。以許嘯天的文史創作而言,除探討其創作傾向與寫作技巧、主題構思等方面的鉤合連結,分析許嘯天文學創作形成的政治、社會、家庭背景及文學社群交遊活動之外,更進一步探討許嘯天文學創作、編輯報刊之歷程與報刊發行活動之關係。透過民初整理國故運動的影響,綜觀許嘯天具體實踐在文史匯編及經典重釋的作品,掌握許嘯天學術的思想內涵及國學理念。
許嘯天辦報編刊,其作品富含知識性,並藉以推廣新知教育民眾。許氏創作多本演義小說,《清宮十三朝演義》是近代通俗文學中優秀的歷史演義小說之一。此外,創作《民國春秋演義》,是第一次以小說為民國作史,也是第一次將「五四運動」寫入民國歷史,呈現當時波瀾壯闊的反清革命到民國肇建的政治、社會變化脈動,塑造許多志士仁人的形象。不僅承繼傳統文學作品的特點,更融入西方文學的筆法,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強調創作的通俗性與趣味性。許嘯天小說使用淺顯易懂的白話文,深受許多讀者的喜愛及共鳴,其作品憂國憂民,描寫市民生活百態,重視人文關懷性,認為知識份子應適應潮流,重視培養切實的人生觀,期望能改善社會。他編纂整理多部古籍,發展出對傳統文化價值的個人詮釋,彰顯學術實用的價值,並重視西方科學精神,以喚醒民眾革新教化。整體而言,許嘯天多元的創作反映了時代的變局及當時的社會狀況,其對於晚清民初知識的教育啟蒙,無論是文史編纂、報刊雜誌編輯,以及通俗文學的創作上,都帶來重要的影響及貢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一、專書
(一)許嘯天作品集
許嘯天編輯:《分類詩經》,上海:上海群學社,1932年。
許嘯天譯注:《古今名人尺牘》,上海:上海群學書社,1932年。
許嘯天:《呢喃集》,臺北:華貿書局,1977年。
許嘯天:《隋唐帝王外史一百回》,臺北:善美書局,1981年。
許嘯天編輯:《國故學討論集》,上海:上海書店,1991年。
許嘯天編:《墨子考證》,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
許嘯天:《中國文學史解題》,北京:中國圖書館學會,2007年。
許嘯天選輯:《梁任公語粹》,北京:中國圖書館學會,2007年。
許嘯天整理:《清初五大師集》,北京:中國圖書館學會,2007年。
許嘯天註解:《老子概論》,北京:中國圖書館學會,2007年。
許嘯天:《文學小史》,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8年。
許嘯天:《嘯天讀書記》,北京:中國圖書館學會,2009年。
許嘯天編:《易經公羊傳左傳活葉文選》,臺北:文听閣圖書,2009年。
許嘯天:《清宮十三朝演義》,臺北:文听閣圖書,2010年。
許嘯天:《明宮十六朝演義》,臺北:文听閣圖書,2010年。
許嘯天:《民國春秋演義》,北京:北京研究出版社,2011年。
許嘯天:《唐宮二十朝演義》,北京:北京瀚文典藏文化公司,2013年。
許嘯天:《梅雪爭春記》,北京:北京瀚文典藏文化公司,2013年。
(二)近人論述專書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臺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王德威:《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北京:新華書店,2005年。
孔慶東選編:《中國淪陷區文學大系--通俗小說卷》,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戈公振:《中國報學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2年。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明清小說研究中心:《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0年。
田漢、歐陽予倩等編:《中國話劇運動五十年史料集》第一輯,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8年。
朱舜水:《朱舜水集》,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芮和師等編:《鴛鴦蝴蝶派文學資料》,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
李仁淵:《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分子──以報刊出版為中心的討論》,板橋:稻鄉出版社,2005年。
李歐梵:《現代性的想像:從晚清到五四》,臺北:聯經出版社,2019年。
阿英:《小說四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阿英:《晚清小說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
汪耀楠:《注釋學綱要》,北京:新華書店,1991年。
吳組緗等編:《中國近代文學大系--小說集》,上海:上海書店,1995年。
王智毅編:《周瘦鵑研究資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
范伯群:《禮拜六的蝴蝶夢──論鴛鴦蝴蝶派》,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
范伯群、孔慶東編:《通俗文學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范伯群:《中國近現代通俗文學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年。
范煙橋:《中國小說史》,臺北:長安出版社,1982年。
胡適:《中國古代哲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胡適:《胡適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柳亞子:《南社史料輯存:首版《南社紀略》》,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7年。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1年。
夏志清:《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袁進:《鴛鴦蝴蝶派散文大系(1909-1949)》,上海:東方出版社,1997年。
袁國興:《中國話劇的孕育與生成》,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徐德明:《中國現代小說雅俗流變與整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胡翠娥:《文學翻譯與文化參與—晚清小說翻譯的文化研究》,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年。
陳大康:《中國近代小說編年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
陳子平:《中國近現代通俗歷史小說史略》,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
陳平原、夏曉虹編:《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第一卷(1897-1916)》,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陳平原:《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陳平原:《文學史的形成與建構》,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陳平原:《中國現代小說的起點──清末民初小說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清代學術概論合刊」》,臺北:里仁書局,1995年。
梁啟超:《新民說》,臺北:商務印書館,2016年。
陸堅心編:《二十世紀上海文史資料文庫6》,上海:上海書店,1999年。
郭延禮:《中國近代翻譯文學概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張明、李世濤編:《知識份子立場──激進與保守之間的動蕩》,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0年。
張炯、鄧紹基、樊駿主編:《中華文化通史-第五卷•近現代文學編》,北京:華藝出版社,1997年。
張靜廬編:《中國現代出版史料乙編》,北京:中華書局,1955年。
張靜廬編:《清末民初重要報刊作者筆名字號通檢續編》,北京:中國政經研究所,1972年。
張贛生:《民國通俗小說論稿》,重慶:重慶出版社,1991年。
黃宗羲:《明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楊義:《二十世紀中國小說與文化》,臺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
劉大杰:《中國文學史》,臺北:華正書局,1999年。
劉揚體:《流變中的流派:鴛鴦蝴蝶派新論》,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7年。
魯迅:《魯迅小說史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1992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
蔡東藩:《清史通俗演義》,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5年。
謝昕、周啟志:《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賴光臨:《梁啟超與近代報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鄭逸梅:《鄭逸梅選集第二卷》,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
鄭逸梅:《清末民初文壇軼事》,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魏紹昌:《鴛鴦蝴蝶派研究資料》(史料部份),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年。
魏紹昌:《我看鴛鴦蝴蝶派》,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
羅志田:《國家與學術:清季民初關於國學的思想論爭》,北京:新華書店,
  2003年。
羅貝爾.埃斯卡皮:《文學社會學》,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顧頡剛:《古史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二、期刊論文
王海瑛:〈清末民初翻譯話劇略考(1907-1917)〉,《新文學史料》第3期,2019年8月。
石曉岩:〈清末民初翻譯新劇與戲劇轉型──以《小說月報》(1910-1920)為例〉,《暨南學報》第34卷第8期,2012年8月。
沈燕:〈二十世紀女性小說雜誌《眉語》及其女性小說作者〉,《德州學院學報》第20卷第3期,2004年6月。
汪耀楠、蘇文英:〈《古文觀止》的注釋問題──兼評《古文觀止詞義辨難》〉,《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第3期,1998年5月
何寶民:〈許嘯天與紅葉週刊〉,《文化學刊》第6期,2013年11月。
俞巧:〈《詩經》分類與《詩經》的文學闡釋──以許嘯天《分類詩經》為例〉,《湖南科技學院學報》第32卷第1期,2011年1月。
俞旦初:〈辛亥革命時期的民族英雄人物史鑒初考〉,《近代史研究》第6期,1991年。
胡安定:〈民國時事型歷史演義小說的創作機制與傳播效應〉,《西南大學學報》第44卷第6期,2018年11月。
胡星亮:〈論新劇革命〉,《戲劇藝術》第4期,1993年8月。
柳和城:〈《新劇雜誌》──中國話劇第一刊〉,《出版史料》第3期,2006年。
范衛平:〈《老子.二章》「故」字引起的誤釋〉,《紅河學院學報》第1期,2012年2月。
高尚:〈從早期話劇興衰看中國當代話劇〉,《戲劇之家》第32期,2020年。
涂立賢:〈老莊學研究的新進展──評《近代中國老莊學》〉,《宗教學研究》第1期,2015年3月。
馬勤勤:〈作為商業符碼的女作者──民初《眉語》雜誌對「閨秀說部」的構想與實踐〉,《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第5期,2015年5月。
馬勤勤:〈當才女與市場相遇──從高劍華看民初知識女性的小說創作〉,《南開學報》第2期,2016年11月。
馬勤勤:〈閨情、啟蒙、市場、學校──清末民初女作者小說的多元書寫〉,《婦女研究論叢》第2期,2017年3月。
陳建華:〈1920年代新、舊文學之爭與文學公共空間的轉型──以文學雜誌通信與談話會欄目為例〉,《現代中文學刊》第1期,2009年1月。
陳建華:〈論文言與白話的辯證關係及中國現代文學之源――以周瘦鵑為例〉,《清華中文學報》第12期,2014年12月。
郭浩帆:〈民初小說期刊《眉語》刊行情況考述──以〈申報〉廣告為中心〉,《學術論壇》第1期,2015年4月。
張春田:〈抒情傳統與現代情感政治──南社文學文化重探〉,《清華中文學報》第4期,2013年12月。
曾禮軍:〈鄉邦文人與都市文學—清末民初上海文學建構中的報人小說家群體〉,《文學論壇》第6期,2015年。
湯哲聲:〈鴛鴦蝴蝶──禮拜六小說觀念的價值取向及其評價〉,《蘇州大學學報》第4期,1992年4月。
黃錦珠:〈呂韻清、高劍華生平考辨:兼論清末民初女小說家的形成〉,《東吳中文學報》第26期,2013年11月。
黃錦珠:〈《眉語》女作家高劍華小說的自我呈現〉,《中國文學學報》第5期,2014年12月。
楊希:〈21世紀西方學界頹廢派文學研究撮要〉,《中外文論》第1期,2017年。
董國炎:〈歷史小說兩種傾向評議〉,《山西大學學報》第4期,1990年4月。
裘士雄:〈關於近代作家許嘯天〉,《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第2期,2005年4月。
潘建國:〈清末上海地區書局與晚清小說〉,《文學遺產》第2期,2004年。
劉德隆:〈晚清「譯述小說」初探〉,《明清小說研究》第2期,1995年。
熊月之:〈晚清社會對西學的認知程度〉,王宏志編:《翻譯與創作:中國近代翻譯小說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年。
謝桃坊:〈略談胡適的小說考證與整理國故〉,《古典文學知識》第3期,2009年3月。
譚光輝:〈歷史小說寫作的可能性──評魏繼新長篇小說《辛亥風雲路》,《當代文壇》第1期,2011年1月。
羅檢秋:〈整理國故與五四新文化〉,《教學與研究》第1期,2000年10月。
嚴敏斐:〈眉語兩自笑──一份二十世紀初女性雜誌的旖旎風光〉,《都會遺蹤》第4期,2012年。
三、學位論文
(一)碩士論文
王雅輝:《近代上海都市化與鴛鴦蝴蝶派言情小說》,河北:河北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系,2007年。
付用現:《啟蒙話語下的白話文論爭》,湖南:湖南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系,2004年。
印美娟:《傳統與新變:清末民初(1910-1918)改良新劇劇本研究》,山東:山東大學文學院,2020年。
沈燕:《二十世紀初中國女性作家小說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2004年。
祝云賽:《清末民初報刊言情小說研究──兼論古代言情小說傳統的創造性轉化》,上海: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2011年。
張欣:《<時報館>與晚清小說傳播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系,2014年。
馮顏:《近代報刊言情小說研究》,瀋陽:瀋陽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院,2021年。
楊光敏:《翻譯言情與民初社會──前期《小說月報》(1910-1920)翻譯言情小說研究》,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2015年。
楊靜靜:《清末民初戲劇期刊研究》,上海: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2017年。
趙霞:《論《小說月報》前期(1910-1920)翻譯小說的特點》,山東:山東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系,2009年。
趙星晨:《晚清虛無黨小說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2015年。
鄒明飛:《民初雜誌眉語言情小說研究》,上海:濟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2016年。
鄒勇:《清末民初小說中的「新女性」研究》,南京: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2019年。
譚陽:《中國近代小說繁榮之醞釀》,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2005年。
(二)博士論文
何昆:《《詩經》民俗學闡釋研究(1919-1949)》,哈爾濱:黑龍江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系,2018年。
馬勤勤:《隱蔽的風景──清末民初女性小說創作的興趣與呈現(1898-1919)》,北京: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2014年。
孫芳:《小說中的「五四」書寫研究(1919-1949)》,北京: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2012年。
陳文采:《清末民初《詩經》學史論 》,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2003年。
陳以愛:《學術與時代:整理國故運動的興起、發展與流衍》,臺北: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01年。
崔雅慧:《江南八俠研究 》,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2003年。
黃淑惠:《鄭振鐸編輯時期《小說月報》研究》,宜蘭:佛光大學文學系,2015年。
黃琬柔:《第三隻眼:近代中國轉型時期的歷史小說》,臺北:臺灣大學歷史學系,2022年。
黃麗頻:《清代《老子》注義理的繼承與開新》,臺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2009年。
詹宜穎:《女虛無黨人在近代中、日知識圈的再現與挪用(1870s-1910s)》,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2019年。
劉永文:《晚清報刊小說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2004年。
端傳妹:《媒介生態與現代文學的發生─《小說月報》(1910-1931) 》,南京: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2011年。
四、電子資料庫
《晚清期刊全文數據庫(1833-1911)》(全國報刊索引),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出版。(http://www.cnbksy.com)
《民國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全國報刊索引),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出版。(http://www.cnbksy.com)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10591201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91201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周志煌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蔣徐家芝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JIANG XU,JIA-ZHIen_US
dc.creator (作者) 蔣徐家芝zh_TW
dc.creator (作者) JIANG XU, JIA-ZHIen_US
dc.date (日期) 202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三月-2023 18:54:41 (UTC+8)-
dc.date.available 9-三月-2023 18:54:4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三月-2023 18:54:41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105912018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390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591201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許嘯天是清末民初重要的文人,曾親身經歷辛亥革命,他的文學創作豐富多元,同時身兼報刊編輯及作家,他曾翻譯、創作了大量小說,尤其是短篇小說及宮廷演義小說,編輯過《眉語》、《紅葉》等文學報刊雜誌,在政權更迭及社會結構的變動下,他把握時代的潮流,從他的文學創作中,能夠感受到從古典邁向現代、中西文化思潮的交融。本論文以許嘯天的文學創作及其編刊資料為主要研究內容,論述重點為探究許嘯天參與編輯報刊與文史編纂的活動,對其作品產生的影響,剖析對於近代文學發展的貢獻和意義。
本論文逐一將許嘯天文學創作從題材主旨、人物形象、思想內涵先進行分析與探討。除參考閱讀許嘯天相關的專著、評論,再依據清末民初時期的報刊,或見載於同時期報人的篇章雜誌作為第一手文獻史料,從中理解許嘯天作品在當時的意義及所欲表達之企圖。以許嘯天的文史創作而言,除探討其創作傾向與寫作技巧、主題構思等方面的鉤合連結,分析許嘯天文學創作形成的政治、社會、家庭背景及文學社群交遊活動之外,更進一步探討許嘯天文學創作、編輯報刊之歷程與報刊發行活動之關係。透過民初整理國故運動的影響,綜觀許嘯天具體實踐在文史匯編及經典重釋的作品,掌握許嘯天學術的思想內涵及國學理念。
許嘯天辦報編刊,其作品富含知識性,並藉以推廣新知教育民眾。許氏創作多本演義小說,《清宮十三朝演義》是近代通俗文學中優秀的歷史演義小說之一。此外,創作《民國春秋演義》,是第一次以小說為民國作史,也是第一次將「五四運動」寫入民國歷史,呈現當時波瀾壯闊的反清革命到民國肇建的政治、社會變化脈動,塑造許多志士仁人的形象。不僅承繼傳統文學作品的特點,更融入西方文學的筆法,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強調創作的通俗性與趣味性。許嘯天小說使用淺顯易懂的白話文,深受許多讀者的喜愛及共鳴,其作品憂國憂民,描寫市民生活百態,重視人文關懷性,認為知識份子應適應潮流,重視培養切實的人生觀,期望能改善社會。他編纂整理多部古籍,發展出對傳統文化價值的個人詮釋,彰顯學術實用的價值,並重視西方科學精神,以喚醒民眾革新教化。整體而言,許嘯天多元的創作反映了時代的變局及當時的社會狀況,其對於晚清民初知識的教育啟蒙,無論是文史編纂、報刊雜誌編輯,以及通俗文學的創作上,都帶來重要的影響及貢獻。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6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6
第二節 相關研究回顧 11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目的 17
第二章 許嘯天文學創作發端及相關文藝活動之歷程 23
第一節 許嘯天生平與文學啟蒙 23
第二節 辛亥革命開始的文學生涯 30
第三節 成立社團組織以實踐社會革命工作 41
第三章 許嘯天文學創作與報刊發行活動之關係 53
第一節 近代報刊的繁榮促進文學創作的發展 53
第二節 近代第一個女性小說家群的誕生地:
許嘯天和高劍華共同編輯《眉語》雜誌 59
第三節 許嘯天主編《紅葉》週刊 82
第四章 許嘯天文學創作內容及特色 89
第一節 改編翻譯小說為新劇劇本 89
第二節 創作長篇歷史演義小說《清宮十三朝演義》 95
第三節 創作長篇歷史演義小說《民國春秋演義》 104
第四節 許嘯天文學創作特色 112
第五章 許嘯天文史編纂與學術評論綜析 121
第一節 彙集國故文章:《國故學討論集》 122
第二節 讀書評論匯編:《嘯天讀書記》 131
第三節 許嘯天學術評論思想內涵 139
第六章 許嘯天文學語言的社會影響及時代意義 147
第一節 啟迪民智的「知識性」 147
第二節 強調語言的「通俗性」 152
第三節 富含人文的「關懷性」 156
第七章 結論 169
第一節 用生命經驗淬煉成文 169
第二節 作品掌握時代的脈動 171
 第三節 研究的侷限與展望 175
參考文獻(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177
附錄一:許嘯天報刊作品刊載年表 184
附錄二:許嘯天著作圖書出版年表 197
zh_TW
dc.format.extent 714590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912018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許嘯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報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文史創作與編纂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演義小說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眉語》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紅葉》zh_TW
dc.title (題名) 出入於古典與現代之間:許嘯天之文史創作編纂及其報刊活動zh_TW
dc.title (題名) Between Access and Classical and Modern-a Study of XU.XIAO-TIAN`S Editor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Creation Press Activitie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一、專書
(一)許嘯天作品集
許嘯天編輯:《分類詩經》,上海:上海群學社,1932年。
許嘯天譯注:《古今名人尺牘》,上海:上海群學書社,1932年。
許嘯天:《呢喃集》,臺北:華貿書局,1977年。
許嘯天:《隋唐帝王外史一百回》,臺北:善美書局,1981年。
許嘯天編輯:《國故學討論集》,上海:上海書店,1991年。
許嘯天編:《墨子考證》,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
許嘯天:《中國文學史解題》,北京:中國圖書館學會,2007年。
許嘯天選輯:《梁任公語粹》,北京:中國圖書館學會,2007年。
許嘯天整理:《清初五大師集》,北京:中國圖書館學會,2007年。
許嘯天註解:《老子概論》,北京:中國圖書館學會,2007年。
許嘯天:《文學小史》,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8年。
許嘯天:《嘯天讀書記》,北京:中國圖書館學會,2009年。
許嘯天編:《易經公羊傳左傳活葉文選》,臺北:文听閣圖書,2009年。
許嘯天:《清宮十三朝演義》,臺北:文听閣圖書,2010年。
許嘯天:《明宮十六朝演義》,臺北:文听閣圖書,2010年。
許嘯天:《民國春秋演義》,北京:北京研究出版社,2011年。
許嘯天:《唐宮二十朝演義》,北京:北京瀚文典藏文化公司,2013年。
許嘯天:《梅雪爭春記》,北京:北京瀚文典藏文化公司,2013年。
(二)近人論述專書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臺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王德威:《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北京:新華書店,2005年。
孔慶東選編:《中國淪陷區文學大系--通俗小說卷》,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戈公振:《中國報學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2年。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明清小說研究中心:《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0年。
田漢、歐陽予倩等編:《中國話劇運動五十年史料集》第一輯,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8年。
朱舜水:《朱舜水集》,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芮和師等編:《鴛鴦蝴蝶派文學資料》,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
李仁淵:《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分子──以報刊出版為中心的討論》,板橋:稻鄉出版社,2005年。
李歐梵:《現代性的想像:從晚清到五四》,臺北:聯經出版社,2019年。
阿英:《小說四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阿英:《晚清小說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
汪耀楠:《注釋學綱要》,北京:新華書店,1991年。
吳組緗等編:《中國近代文學大系--小說集》,上海:上海書店,1995年。
王智毅編:《周瘦鵑研究資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
范伯群:《禮拜六的蝴蝶夢──論鴛鴦蝴蝶派》,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
范伯群、孔慶東編:《通俗文學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范伯群:《中國近現代通俗文學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年。
范煙橋:《中國小說史》,臺北:長安出版社,1982年。
胡適:《中國古代哲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胡適:《胡適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柳亞子:《南社史料輯存:首版《南社紀略》》,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7年。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1年。
夏志清:《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袁進:《鴛鴦蝴蝶派散文大系(1909-1949)》,上海:東方出版社,1997年。
袁國興:《中國話劇的孕育與生成》,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徐德明:《中國現代小說雅俗流變與整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胡翠娥:《文學翻譯與文化參與—晚清小說翻譯的文化研究》,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年。
陳大康:《中國近代小說編年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
陳子平:《中國近現代通俗歷史小說史略》,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
陳平原、夏曉虹編:《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第一卷(1897-1916)》,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陳平原:《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陳平原:《文學史的形成與建構》,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陳平原:《中國現代小說的起點──清末民初小說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清代學術概論合刊」》,臺北:里仁書局,1995年。
梁啟超:《新民說》,臺北:商務印書館,2016年。
陸堅心編:《二十世紀上海文史資料文庫6》,上海:上海書店,1999年。
郭延禮:《中國近代翻譯文學概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張明、李世濤編:《知識份子立場──激進與保守之間的動蕩》,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0年。
張炯、鄧紹基、樊駿主編:《中華文化通史-第五卷•近現代文學編》,北京:華藝出版社,1997年。
張靜廬編:《中國現代出版史料乙編》,北京:中華書局,1955年。
張靜廬編:《清末民初重要報刊作者筆名字號通檢續編》,北京:中國政經研究所,1972年。
張贛生:《民國通俗小說論稿》,重慶:重慶出版社,1991年。
黃宗羲:《明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楊義:《二十世紀中國小說與文化》,臺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
劉大杰:《中國文學史》,臺北:華正書局,1999年。
劉揚體:《流變中的流派:鴛鴦蝴蝶派新論》,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7年。
魯迅:《魯迅小說史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1992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
蔡東藩:《清史通俗演義》,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5年。
謝昕、周啟志:《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賴光臨:《梁啟超與近代報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鄭逸梅:《鄭逸梅選集第二卷》,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
鄭逸梅:《清末民初文壇軼事》,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魏紹昌:《鴛鴦蝴蝶派研究資料》(史料部份),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年。
魏紹昌:《我看鴛鴦蝴蝶派》,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
羅志田:《國家與學術:清季民初關於國學的思想論爭》,北京:新華書店,
  2003年。
羅貝爾.埃斯卡皮:《文學社會學》,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顧頡剛:《古史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二、期刊論文
王海瑛:〈清末民初翻譯話劇略考(1907-1917)〉,《新文學史料》第3期,2019年8月。
石曉岩:〈清末民初翻譯新劇與戲劇轉型──以《小說月報》(1910-1920)為例〉,《暨南學報》第34卷第8期,2012年8月。
沈燕:〈二十世紀女性小說雜誌《眉語》及其女性小說作者〉,《德州學院學報》第20卷第3期,2004年6月。
汪耀楠、蘇文英:〈《古文觀止》的注釋問題──兼評《古文觀止詞義辨難》〉,《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第3期,1998年5月
何寶民:〈許嘯天與紅葉週刊〉,《文化學刊》第6期,2013年11月。
俞巧:〈《詩經》分類與《詩經》的文學闡釋──以許嘯天《分類詩經》為例〉,《湖南科技學院學報》第32卷第1期,2011年1月。
俞旦初:〈辛亥革命時期的民族英雄人物史鑒初考〉,《近代史研究》第6期,1991年。
胡安定:〈民國時事型歷史演義小說的創作機制與傳播效應〉,《西南大學學報》第44卷第6期,2018年11月。
胡星亮:〈論新劇革命〉,《戲劇藝術》第4期,1993年8月。
柳和城:〈《新劇雜誌》──中國話劇第一刊〉,《出版史料》第3期,2006年。
范衛平:〈《老子.二章》「故」字引起的誤釋〉,《紅河學院學報》第1期,2012年2月。
高尚:〈從早期話劇興衰看中國當代話劇〉,《戲劇之家》第32期,2020年。
涂立賢:〈老莊學研究的新進展──評《近代中國老莊學》〉,《宗教學研究》第1期,2015年3月。
馬勤勤:〈作為商業符碼的女作者──民初《眉語》雜誌對「閨秀說部」的構想與實踐〉,《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第5期,2015年5月。
馬勤勤:〈當才女與市場相遇──從高劍華看民初知識女性的小說創作〉,《南開學報》第2期,2016年11月。
馬勤勤:〈閨情、啟蒙、市場、學校──清末民初女作者小說的多元書寫〉,《婦女研究論叢》第2期,2017年3月。
陳建華:〈1920年代新、舊文學之爭與文學公共空間的轉型──以文學雜誌通信與談話會欄目為例〉,《現代中文學刊》第1期,2009年1月。
陳建華:〈論文言與白話的辯證關係及中國現代文學之源――以周瘦鵑為例〉,《清華中文學報》第12期,2014年12月。
郭浩帆:〈民初小說期刊《眉語》刊行情況考述──以〈申報〉廣告為中心〉,《學術論壇》第1期,2015年4月。
張春田:〈抒情傳統與現代情感政治──南社文學文化重探〉,《清華中文學報》第4期,2013年12月。
曾禮軍:〈鄉邦文人與都市文學—清末民初上海文學建構中的報人小說家群體〉,《文學論壇》第6期,2015年。
湯哲聲:〈鴛鴦蝴蝶──禮拜六小說觀念的價值取向及其評價〉,《蘇州大學學報》第4期,1992年4月。
黃錦珠:〈呂韻清、高劍華生平考辨:兼論清末民初女小說家的形成〉,《東吳中文學報》第26期,2013年11月。
黃錦珠:〈《眉語》女作家高劍華小說的自我呈現〉,《中國文學學報》第5期,2014年12月。
楊希:〈21世紀西方學界頹廢派文學研究撮要〉,《中外文論》第1期,2017年。
董國炎:〈歷史小說兩種傾向評議〉,《山西大學學報》第4期,1990年4月。
裘士雄:〈關於近代作家許嘯天〉,《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第2期,2005年4月。
潘建國:〈清末上海地區書局與晚清小說〉,《文學遺產》第2期,2004年。
劉德隆:〈晚清「譯述小說」初探〉,《明清小說研究》第2期,1995年。
熊月之:〈晚清社會對西學的認知程度〉,王宏志編:《翻譯與創作:中國近代翻譯小說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年。
謝桃坊:〈略談胡適的小說考證與整理國故〉,《古典文學知識》第3期,2009年3月。
譚光輝:〈歷史小說寫作的可能性──評魏繼新長篇小說《辛亥風雲路》,《當代文壇》第1期,2011年1月。
羅檢秋:〈整理國故與五四新文化〉,《教學與研究》第1期,2000年10月。
嚴敏斐:〈眉語兩自笑──一份二十世紀初女性雜誌的旖旎風光〉,《都會遺蹤》第4期,2012年。
三、學位論文
(一)碩士論文
王雅輝:《近代上海都市化與鴛鴦蝴蝶派言情小說》,河北:河北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系,2007年。
付用現:《啟蒙話語下的白話文論爭》,湖南:湖南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系,2004年。
印美娟:《傳統與新變:清末民初(1910-1918)改良新劇劇本研究》,山東:山東大學文學院,2020年。
沈燕:《二十世紀初中國女性作家小說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2004年。
祝云賽:《清末民初報刊言情小說研究──兼論古代言情小說傳統的創造性轉化》,上海: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2011年。
張欣:《<時報館>與晚清小說傳播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系,2014年。
馮顏:《近代報刊言情小說研究》,瀋陽:瀋陽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院,2021年。
楊光敏:《翻譯言情與民初社會──前期《小說月報》(1910-1920)翻譯言情小說研究》,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2015年。
楊靜靜:《清末民初戲劇期刊研究》,上海: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2017年。
趙霞:《論《小說月報》前期(1910-1920)翻譯小說的特點》,山東:山東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系,2009年。
趙星晨:《晚清虛無黨小說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2015年。
鄒明飛:《民初雜誌眉語言情小說研究》,上海:濟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2016年。
鄒勇:《清末民初小說中的「新女性」研究》,南京: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2019年。
譚陽:《中國近代小說繁榮之醞釀》,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2005年。
(二)博士論文
何昆:《《詩經》民俗學闡釋研究(1919-1949)》,哈爾濱:黑龍江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系,2018年。
馬勤勤:《隱蔽的風景──清末民初女性小說創作的興趣與呈現(1898-1919)》,北京: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2014年。
孫芳:《小說中的「五四」書寫研究(1919-1949)》,北京: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2012年。
陳文采:《清末民初《詩經》學史論 》,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2003年。
陳以愛:《學術與時代:整理國故運動的興起、發展與流衍》,臺北: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01年。
崔雅慧:《江南八俠研究 》,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2003年。
黃淑惠:《鄭振鐸編輯時期《小說月報》研究》,宜蘭:佛光大學文學系,2015年。
黃琬柔:《第三隻眼:近代中國轉型時期的歷史小說》,臺北:臺灣大學歷史學系,2022年。
黃麗頻:《清代《老子》注義理的繼承與開新》,臺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2009年。
詹宜穎:《女虛無黨人在近代中、日知識圈的再現與挪用(1870s-1910s)》,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2019年。
劉永文:《晚清報刊小說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2004年。
端傳妹:《媒介生態與現代文學的發生─《小說月報》(1910-1931) 》,南京: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2011年。
四、電子資料庫
《晚清期刊全文數據庫(1833-1911)》(全國報刊索引),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出版。(http://www.cnbksy.com)
《民國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全國報刊索引),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出版。(http://www.cnbksy.com)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