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SmartReading®適性閱讀系統對國小學童閱讀興趣與閱讀理解能力影響之行動研究
Investigating the Influence of SmartReading® System Readability-enhancing on Reading Interests and Comprehension Skills of Elementary Students
作者 陳思謹
Chen, Ssu-Chin
貢獻者 李沛錞
Lee, Pei-Chun
陳思謹
Chen, Ssu-Chin
關鍵詞 適性閱讀
閱讀興趣
閱讀理解能力
adaptive reading
reading interes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skills
日期 2024
上傳時間 5-八月-2024 13:33:40 (UTC+8)
摘要 疫情加速了數位學習的發展,學生需要透過遠距的方式進行學習,這對他們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產生了影響。而閱讀在學童的學習中已佔據重要的地位,閱讀是學習的靈魂,更是終身學習的關鍵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討適性閱讀對國小學童閱讀興趣與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以國小五年級學童為研究與教學對象,本研究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方法,輔以問卷調查法及深度訪談法進行國小學童適性閱讀活動,以瞭解透過適性閱讀活動對於學童的閱讀興趣與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教學課程設計期程為十二週,包含進行前測、教學、後測與深度訪談。 本研究以適性閱讀為核心,科技載具為主要閱讀工具,SmartReading®適性閱讀系統為主要閱讀平台,探討學生在進行適性閱讀後之影響,評估現有的科技載具結合適性閱讀系統在教學實踐的效果,提出兩項研究問題:(一)適性閱讀對於國小五年級學童的閱讀興趣有何影響?(二)適性閱讀對於國小五年級學童的閱讀理解能力有何影響? 研究資料來源包含:(1)量表問卷調查;(2)中文閱讀能力診斷評量(DACC); (3)深度訪談;(4)學生學習成果(含相關閱讀任務與閱讀摘要)以及(5)教師的教學札記與省思。本研究依據量表分析結果與學童訪談內容,提出三項重要研究結論:(一)適性閱讀是培養閱讀興趣的其中方法與輔助工具。(二)透過適性閱讀教學活動,學童在中文閱讀能力診斷評量(DACC)成績有顯著提升,能有效提升學童之閱讀理解能力。(三)教學者應持續反思教學實踐,並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及時調整教學設計,以優化教學成效。
The pandemic has accelerated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learning, requiring students to engage in remote learning. This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ir reading habits and abilities. Reading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tudents' learning, serving as the soul of learning and a key lifelong skill.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adaptive reading on the reading interest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fifth-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and teaching subjects, this study primarily employs action research methodology, supplemented by questionnaire and in-depth interview methods, to implement adaptive reading activities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he goal is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adaptive reading activities on students' reading interest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period is 12 weeks, including pre-test, instruction, post-test, and individual in-depth interviews. This study focuses on adaptive reading, utilizing technology devices as the primary reading tools and the SmartReading® adaptive reading system as the main reading platform. It explores the impact on students after engaging in adaptive reading and evalu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grating technology devices with adaptive reading systems in instructional practice. Two research questions are proposed: (1) What is the impact of adaptive reading on the reading interest of fifth-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2) What is the impact of adaptive reading on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of fifth-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he research data sources include: (1) questionnaire surveys; (2) Diagnostic Assessment of Chinese Competence (DACC); (3) in-depth interviews; (4)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including related reading tasks and reading summaries); and (5) teachers' teaching journals and reflection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analysis and student interviews, this study presents three significant research conclusions: (1) Adaptive reading is one method and tool for cultivating reading interest. (2) Through adaptive reading instruction activities, students' scores on the Diagnostic Assessment of Chinese Competence (DACC) significantly improve, effectively enhancing their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3) Teachers should continuously reflect on their teaching practices and timely adjust instructional designs based on students' learning feedback to optimize teaching outcomes.
參考文獻 ㄧ、中文文獻 王佩瑜、王秀鳳、劉怡君(2013)。適性化設計對不同年級學童閱讀電子書成效與動機之影響: 以 [健康飲食] 單元為例。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51(2), 267-291。 白宜靈(2011)。讀者選擇閱讀題材的自主性對外語詞彙偶發學習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石宜平(2020)。以紙本與電子繪本進行英語教學對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成效之影響研究-以國小六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余民寧、趙珮晴、許嘉家(2009)。影響國中小女學生學業成就與學習興趣因素─ 以臺灣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資料為例。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87),79-104。 吳妍箖(2012)。多元智能與閱讀理解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吳清山、王令宜、黃旭鈞、吳宜蓉(2021)。國民小學實施適性學習之探究:影響因素、面臨挑戰與因應策略。課程與教學,24(1),1-26。 吳清山、林天祐(2011)。馬太效應。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103),173-174。 吳毓瑩(1996)。量表奇偶點數的效度議題。調查研究,(2),5-34。 宋曜廷(2016)。適性閱讀:新時代的閱讀能力培養模式。 http://teacherlibrarian.lib.ntnu.edu.tw/vj-attachment/105junior_winter/Smart_Reading%E7%B0%A1%E4%BB%8B.pdf 宋曜廷(2019)。智慧型閱讀小聯盟。檢自https://etop.smartreading.net/introduction.html 宋曜廷、陳茹玲、李宜憲、查日龢、曾厚強、林維駿、張道行、張國恩(2013)。中文文本可讀性探討:指標選取、模型建立與效度驗證。中華心理學刊,55(1),75-106。 李奕璇、周業太、宋曜廷(2021)。中文閱讀能力適性診斷評量編製研究。教育心理學報,53(2),285-305。 李家同(2015)。大量閱讀的重要性。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駱遜(2021)。線上教學面臨的挑戰與展望。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213)。 阮品綸、張國恩、宋曜廷(2022)。中文閱讀動機量表之編製與信效度檢驗。教育心理學報,53(4),827-852。 林子郁(2018)。具SOAR結構化筆記之合作數位閱讀標註對於學習者的閱讀理解成效、閱讀動機以及閱讀態度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林巧敏(2008)。迎接閱讀新浪潮-閱讀與國家競爭力。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18),4-9。 林巧敏(2009)。推動國中小學童數位閱讀計畫之探討。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5(2),49-67。 林巧敏(2011)。臺灣國小學童數位閱讀興趣與行為之調查分析。國家圖書館館刊,100(2),30-59。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季刊,3(2),122-136。 https://doi.org/10.30072/jdr.200506.0005 林珊如(2010)。數位時代的閱讀: 青少年網路閱讀的爭議與未來。圖書資訊學刊,8(2)。 林素秋(2017)。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成效之行動研究: 以國小中年級弱勢低閱讀能力學童為對象。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 10(2),29-58。 林素微、洪碧霞、左台益、吳慧珉(2015)。提升臺灣K-12學生數學素養之研究-子計畫五:國中學生的數學素養閱讀認知解構與診斷暨電腦化動態評量的發展探討(計畫編號:MOST104-2511-S024-001-MY3)[補助]。科技部。 林惠愛(2012)。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對國小學童閱讀能力與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泛科學(2022)。如何提升學生閱讀能力?臺師大宋曜廷副校長專訪。取自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49492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邵婉卿(2010)。政府出版品電子書行銷策略之研究。圖書與資訊學刊,(74),75-88。 侯一欣(2021)。國內閱讀教育的推廣概況。教育學誌,(45),151-184。 柯華葳(2009)。教出閱讀力 2:培養 Super 小讀者。臺北市:親子天下股份有限公司。 柯華葳、張郁雯、詹益綾、丘嘉慧(2017)。 PIRLS 2016 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國家報告。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 洪詠善(2020)。停課不停學:當自主學習成為日常。課程研究,15(1),15-33。 唐淑華(2017)。培養閱讀素養,何必遠求?從設計一本「以學生為主體」的中學課本開始。教科書研究,10(2),1-31。 徐慧珊(2022)。從SmartReading®適性閱讀檢測結果初探國語文教材之適用性-以臺灣某國際學校兩屆七年級母語學習者為例。臺灣華語教學研究,(24),49-77。 袁愛玲(2013)。數位閱讀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理解影響之研究。教育研究論壇,4(2),207-223。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20)。2020台灣網路報告。取自https://report.twnic.tw/2020/assets/download/TWNIC_TaiwanInternetReport_2020_CH.pdf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22)。2022台灣網路報告。取自 https://report.twnic.tw/2022/assets/download/TWNIC_TaiwanInternetReport_2022_CH.pdf 高立仁、嚴竹華、蕭曼蓉(2021)。一個應用人工智慧的適性化學習系統架構。中華創新發展期刊,5(3),31-39。 https://doi.org/10.30141/jid.202110_5(3).0003 張弘毅(2023)。平板電腦應用於提升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動機與閱讀表現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張正杰(2017)。以 LSA 為基礎之閱讀讀本適性推薦〔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張芳全(2023a)。國小學生的家庭社經地位、學習資源、數位設備、閱讀自信、幸福感受、家長喜歡閱讀和閱讀學習成就之關聯探究。學校行政,(147),228-250。 https://doi.org/10.6423/hhhc.202309_(147).0010 張芳全(2023b)。國中生閱讀興趣成長軌跡對國文科學習成績的影響。學校行政,(146),235-257。 張建妤、柯華葳(2012)。數學成就表現與閱讀理解的關係:以 TIMSS 2003 數學試題與 PIRLS 2006 閱讀成就測驗為工具。教育心理學報,44(1),95-115。 張郁雯、柯華葳(2019)。影響數位閱讀表現的學生與環境因素:PIRLS 2016資料探討。教育心理學報,51(1),161-181。 張益勤(2019)。108新課綱系列│數學考題趨勢:純計算減少,長題幹的題型比例增加。親子天下雜誌,(105)。取自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8958?quick=general 張毓仁、柯華葳、邱皓政、歐宗霖、溫福星(2011)。教師閱讀教學行為與學生閱讀態度和閱讀能力自我評價對於閱讀成就之跨層次影響:以PIRLS 2006為例。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6(2),69-105。 張瑞益、郭捷、范莎惠(2018)。使用深度學習長短期記憶模型推薦適性化教材。資訊與管理科學,11(2),32-52。 張靖敏、張道宜、劉雅萍、陳美瑩(2022)。因材網:教育部人工智慧知識結構分析診斷及適性學習平台之析論。台灣教育研究期刊,3(1),313-331。 連欣欣(2014)。電子繪本融入分享閱讀與推論理解教學對國小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陳明蕾(2018)。課文本位閱讀策略教學對國小學童閱讀表現與策略使用覺知情形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49(4),581-609。 陳明蕾、丘美珍(2023)。教出雙閱讀素養:紙本X數位,培養Super優讀者。臺北市:親子天下股份有限公司。 陳金萬(2017)。校園悅讀推手。書香遠傳雙月刊,(132),32-39。 陳俊中(2023)。疫情影響下的數位學習時代衝擊因應與展望。台灣教育,(740),41-48。 陳信豪、黃瓊儀(2020)。淺談課文本位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提升國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5),98-103。 陳昭珍、宋曜廷、章瓊方、曾厚強(2020)。配合國小課程單元科普讀物人工分級推薦與系統可讀性分析之差異研究。圖書資訊學刊,18(1),45-67。 陳新豐(2019)。教師對數學數位閱讀素養文本輔助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動機、理解與溝通互動之探討。屏東大學學報-教育類,(3),73-110。 陳瑞元(2023)。數位學習平台結合自主學習四學教學策略促進國小學生閱讀流暢性與閱讀理解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陳德懷、廖長彥、鄭年亨、張菀真、簡子超(2017)。數位學校實踐與展望。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2(2),1-30。 曾玉村、連啟舜(2016)。讀懂最重要: 提升素養促進學習的教育精髓。教育研究月刊,(269),32-44。 黃政傑、張嘉育(2010)。讓學生成功學習:適性課程與教學之理念與策略。課程與教學,13(3),1-22。 黃國禎、蘇俊銘、陳年興(2015)。數位學習導論與實務(第二版)。新北市:博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黃靜芳(2021)。推動「素養導向」閱讀教學的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0(8),167-172。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2020)。新北市推閱讀教育4.0 首創AI大數據培養智慧閱讀力。取自https://www.ntpc.edu.tw/home.jsp?id=d127e0ce0f4f407b&act=be4f48068b2b0031&dataserno=6f97d63e872ee709fe50bf2f4cd08244 解依靜(2023)。因材網對國民小學學生國語文段落閱讀理解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齊若蘭(2002)。哪個國家學生閱讀能力最強? — OECD調查。天下雜誌,(263)。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8749 劉佩雲、簡馨瑩、宋曜廷(2003)。國小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相關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1(6),135-158。 劉佳昀(2017)。數位閱讀教學在綜合活動領域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國小五年級校本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劉宜芳(2014)。線上閱讀測驗之發展與學生能力表現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劉勝豪(2017)。AI 人工智慧趨勢對教育的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8),70-73。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蔡雅茹、張佑康、歐陽振森(2011)。應用資料探勘技術於科技英文課程個人化推薦系統之建立與學習成效預測(計畫編號:100-2410-H-214-015)[補助]。國科會。 適性閱讀SmartReading(2023)。檢自https://ntpc.smartreading.net/v3/index.aspx 賴鈺琪(2017)。不同閱讀載具對純文字及圖文混合內容之閱讀理解力及認知負荷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謝宜珊(2020)。適性閱讀對於學習障礙學生閱讀能力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謝麗文(2014)。國小學童閱讀興趣、教育幸福感及成就動機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蘇以青、柯薰貴、劉雅瑛(2008)。課室教學與數位學習兩種學習模式的比較-學習者之主觀經驗。高雄護理雜誌,25(1),8-21。 蘇玲慧(2020)。高中生課外閱讀行為、學習興趣與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教育類,14(1),55-71。 https://doi.org/10.6618/hssrp.202003_14(1).3 蘇意雯(2020)。數學史電子繪本之開發研究。台灣數學教育學會年會暨第十二屆科技與數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14。 蘇照雅(2018)。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閱讀行為之初探。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6),169-171。   二、外文文獻 DuBay, W. H. (2004). The principles of readability. Online Submission. Gallagher, T., Fazio, X., & Ciampa, K. (2017). A comparison of readability in science-based texts: Implications for elementary teachers. Canadian Journal of Education/Revue canadienne de l'éducation, 40(1), 1-29. Hidi, S. (2006). Interest: A unique motivational variable. 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 1(2), 69-82. Hidi, S., & Renninger, K. A. (2006). The four-phase model of interest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41(2), 111-127. McNaughton, S., Rosedale, N., Zhu, T., Siryj, J., Oldehaver, J., Teng, S. L., Williamson, R., & Jesson, R. (2022).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lf-regulation, social skills and writing achievement in digital schools. Reading and Writing, 1-19. Mraz, M., & Rasinski, T. V. (2007). Issues and Trends in Literacy: Summer Reading Loss. The Reading Teacher, 60(8), 784-789. Stenner, A. J., Burdick, H., Sanford, E. E., & Burdick, D. S. (2006). How accurate are Lexile text measures? Journal of Applied Measurement, 7(3), 307. United Nations News. (2021). 100 million more children fail basic. reading skills because of COVID-19. United Nations News. https://news.un.org/en/story/2021/03/108839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11191300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1191300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李沛錞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Lee, Pei-Chu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陳思謹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Chen, Ssu-Chinen_US
dc.creator (作者) 陳思謹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en, Ssu-Chinen_US
dc.date (日期) 202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5-八月-2024 13:33:40 (UTC+8)-
dc.date.available 5-八月-2024 13:33:4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5-八月-2024 13:33:40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111913008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268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1191300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疫情加速了數位學習的發展,學生需要透過遠距的方式進行學習,這對他們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產生了影響。而閱讀在學童的學習中已佔據重要的地位,閱讀是學習的靈魂,更是終身學習的關鍵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討適性閱讀對國小學童閱讀興趣與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以國小五年級學童為研究與教學對象,本研究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方法,輔以問卷調查法及深度訪談法進行國小學童適性閱讀活動,以瞭解透過適性閱讀活動對於學童的閱讀興趣與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教學課程設計期程為十二週,包含進行前測、教學、後測與深度訪談。 本研究以適性閱讀為核心,科技載具為主要閱讀工具,SmartReading®適性閱讀系統為主要閱讀平台,探討學生在進行適性閱讀後之影響,評估現有的科技載具結合適性閱讀系統在教學實踐的效果,提出兩項研究問題:(一)適性閱讀對於國小五年級學童的閱讀興趣有何影響?(二)適性閱讀對於國小五年級學童的閱讀理解能力有何影響? 研究資料來源包含:(1)量表問卷調查;(2)中文閱讀能力診斷評量(DACC); (3)深度訪談;(4)學生學習成果(含相關閱讀任務與閱讀摘要)以及(5)教師的教學札記與省思。本研究依據量表分析結果與學童訪談內容,提出三項重要研究結論:(一)適性閱讀是培養閱讀興趣的其中方法與輔助工具。(二)透過適性閱讀教學活動,學童在中文閱讀能力診斷評量(DACC)成績有顯著提升,能有效提升學童之閱讀理解能力。(三)教學者應持續反思教學實踐,並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及時調整教學設計,以優化教學成效。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e pandemic has accelerated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learning, requiring students to engage in remote learning. This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ir reading habits and abilities. Reading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tudents' learning, serving as the soul of learning and a key lifelong skill.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adaptive reading on the reading interest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fifth-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and teaching subjects, this study primarily employs action research methodology, supplemented by questionnaire and in-depth interview methods, to implement adaptive reading activities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he goal is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adaptive reading activities on students' reading interest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period is 12 weeks, including pre-test, instruction, post-test, and individual in-depth interviews. This study focuses on adaptive reading, utilizing technology devices as the primary reading tools and the SmartReading® adaptive reading system as the main reading platform. It explores the impact on students after engaging in adaptive reading and evalu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grating technology devices with adaptive reading systems in instructional practice. Two research questions are proposed: (1) What is the impact of adaptive reading on the reading interest of fifth-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2) What is the impact of adaptive reading on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of fifth-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he research data sources include: (1) questionnaire surveys; (2) Diagnostic Assessment of Chinese Competence (DACC); (3) in-depth interviews; (4)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including related reading tasks and reading summaries); and (5) teachers' teaching journals and reflection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analysis and student interviews, this study presents three significant research conclusions: (1) Adaptive reading is one method and tool for cultivating reading interest. (2) Through adaptive reading instruction activities, students' scores on the Diagnostic Assessment of Chinese Competence (DACC) significantly improve, effectively enhancing their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3) Teachers should continuously reflect on their teaching practices and timely adjust instructional designs based on students' learning feedback to optimize teaching outcomes.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9 第三節 重要名詞解釋1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1 第五節 研究價值與重要性12 第貳章 文獻探討14 第一節 適性閱讀14 第二節 閱讀興趣19 第三節 閱讀理解能力24 第參章 研究設計27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27 第二節 研究對象28 第三節 研究流程34 第四節 研究的資料來源及分析方法38 第五節 研究工具39 第六節 研究資料分析49 第肆章 研究結果50 第一節 適性閱讀活動對國小學童閱讀興趣之分析50 第二節 適性閱讀活動對國小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分析64 第三節 教學者之困難與挑戰7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77 第一節 結論77 第二節 建議80 參考文獻84 附錄90zh_TW
dc.format.extent 4238003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11913008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適性閱讀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閱讀興趣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閱讀理解能力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adaptive reading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reading interest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reading comprehension skillsen_US
dc.title (題名) SmartReading®適性閱讀系統對國小學童閱讀興趣與閱讀理解能力影響之行動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Investigating the Influence of SmartReading® System Readability-enhancing on Reading Interests and Comprehension Skills of Elementary Student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ㄧ、中文文獻 王佩瑜、王秀鳳、劉怡君(2013)。適性化設計對不同年級學童閱讀電子書成效與動機之影響: 以 [健康飲食] 單元為例。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51(2), 267-291。 白宜靈(2011)。讀者選擇閱讀題材的自主性對外語詞彙偶發學習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石宜平(2020)。以紙本與電子繪本進行英語教學對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成效之影響研究-以國小六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余民寧、趙珮晴、許嘉家(2009)。影響國中小女學生學業成就與學習興趣因素─ 以臺灣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資料為例。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87),79-104。 吳妍箖(2012)。多元智能與閱讀理解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吳清山、王令宜、黃旭鈞、吳宜蓉(2021)。國民小學實施適性學習之探究:影響因素、面臨挑戰與因應策略。課程與教學,24(1),1-26。 吳清山、林天祐(2011)。馬太效應。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103),173-174。 吳毓瑩(1996)。量表奇偶點數的效度議題。調查研究,(2),5-34。 宋曜廷(2016)。適性閱讀:新時代的閱讀能力培養模式。 http://teacherlibrarian.lib.ntnu.edu.tw/vj-attachment/105junior_winter/Smart_Reading%E7%B0%A1%E4%BB%8B.pdf 宋曜廷(2019)。智慧型閱讀小聯盟。檢自https://etop.smartreading.net/introduction.html 宋曜廷、陳茹玲、李宜憲、查日龢、曾厚強、林維駿、張道行、張國恩(2013)。中文文本可讀性探討:指標選取、模型建立與效度驗證。中華心理學刊,55(1),75-106。 李奕璇、周業太、宋曜廷(2021)。中文閱讀能力適性診斷評量編製研究。教育心理學報,53(2),285-305。 李家同(2015)。大量閱讀的重要性。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駱遜(2021)。線上教學面臨的挑戰與展望。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213)。 阮品綸、張國恩、宋曜廷(2022)。中文閱讀動機量表之編製與信效度檢驗。教育心理學報,53(4),827-852。 林子郁(2018)。具SOAR結構化筆記之合作數位閱讀標註對於學習者的閱讀理解成效、閱讀動機以及閱讀態度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林巧敏(2008)。迎接閱讀新浪潮-閱讀與國家競爭力。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18),4-9。 林巧敏(2009)。推動國中小學童數位閱讀計畫之探討。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5(2),49-67。 林巧敏(2011)。臺灣國小學童數位閱讀興趣與行為之調查分析。國家圖書館館刊,100(2),30-59。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季刊,3(2),122-136。 https://doi.org/10.30072/jdr.200506.0005 林珊如(2010)。數位時代的閱讀: 青少年網路閱讀的爭議與未來。圖書資訊學刊,8(2)。 林素秋(2017)。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成效之行動研究: 以國小中年級弱勢低閱讀能力學童為對象。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 10(2),29-58。 林素微、洪碧霞、左台益、吳慧珉(2015)。提升臺灣K-12學生數學素養之研究-子計畫五:國中學生的數學素養閱讀認知解構與診斷暨電腦化動態評量的發展探討(計畫編號:MOST104-2511-S024-001-MY3)[補助]。科技部。 林惠愛(2012)。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對國小學童閱讀能力與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泛科學(2022)。如何提升學生閱讀能力?臺師大宋曜廷副校長專訪。取自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49492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邵婉卿(2010)。政府出版品電子書行銷策略之研究。圖書與資訊學刊,(74),75-88。 侯一欣(2021)。國內閱讀教育的推廣概況。教育學誌,(45),151-184。 柯華葳(2009)。教出閱讀力 2:培養 Super 小讀者。臺北市:親子天下股份有限公司。 柯華葳、張郁雯、詹益綾、丘嘉慧(2017)。 PIRLS 2016 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國家報告。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 洪詠善(2020)。停課不停學:當自主學習成為日常。課程研究,15(1),15-33。 唐淑華(2017)。培養閱讀素養,何必遠求?從設計一本「以學生為主體」的中學課本開始。教科書研究,10(2),1-31。 徐慧珊(2022)。從SmartReading®適性閱讀檢測結果初探國語文教材之適用性-以臺灣某國際學校兩屆七年級母語學習者為例。臺灣華語教學研究,(24),49-77。 袁愛玲(2013)。數位閱讀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理解影響之研究。教育研究論壇,4(2),207-223。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20)。2020台灣網路報告。取自https://report.twnic.tw/2020/assets/download/TWNIC_TaiwanInternetReport_2020_CH.pdf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22)。2022台灣網路報告。取自 https://report.twnic.tw/2022/assets/download/TWNIC_TaiwanInternetReport_2022_CH.pdf 高立仁、嚴竹華、蕭曼蓉(2021)。一個應用人工智慧的適性化學習系統架構。中華創新發展期刊,5(3),31-39。 https://doi.org/10.30141/jid.202110_5(3).0003 張弘毅(2023)。平板電腦應用於提升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動機與閱讀表現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張正杰(2017)。以 LSA 為基礎之閱讀讀本適性推薦〔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張芳全(2023a)。國小學生的家庭社經地位、學習資源、數位設備、閱讀自信、幸福感受、家長喜歡閱讀和閱讀學習成就之關聯探究。學校行政,(147),228-250。 https://doi.org/10.6423/hhhc.202309_(147).0010 張芳全(2023b)。國中生閱讀興趣成長軌跡對國文科學習成績的影響。學校行政,(146),235-257。 張建妤、柯華葳(2012)。數學成就表現與閱讀理解的關係:以 TIMSS 2003 數學試題與 PIRLS 2006 閱讀成就測驗為工具。教育心理學報,44(1),95-115。 張郁雯、柯華葳(2019)。影響數位閱讀表現的學生與環境因素:PIRLS 2016資料探討。教育心理學報,51(1),161-181。 張益勤(2019)。108新課綱系列│數學考題趨勢:純計算減少,長題幹的題型比例增加。親子天下雜誌,(105)。取自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8958?quick=general 張毓仁、柯華葳、邱皓政、歐宗霖、溫福星(2011)。教師閱讀教學行為與學生閱讀態度和閱讀能力自我評價對於閱讀成就之跨層次影響:以PIRLS 2006為例。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6(2),69-105。 張瑞益、郭捷、范莎惠(2018)。使用深度學習長短期記憶模型推薦適性化教材。資訊與管理科學,11(2),32-52。 張靖敏、張道宜、劉雅萍、陳美瑩(2022)。因材網:教育部人工智慧知識結構分析診斷及適性學習平台之析論。台灣教育研究期刊,3(1),313-331。 連欣欣(2014)。電子繪本融入分享閱讀與推論理解教學對國小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陳明蕾(2018)。課文本位閱讀策略教學對國小學童閱讀表現與策略使用覺知情形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49(4),581-609。 陳明蕾、丘美珍(2023)。教出雙閱讀素養:紙本X數位,培養Super優讀者。臺北市:親子天下股份有限公司。 陳金萬(2017)。校園悅讀推手。書香遠傳雙月刊,(132),32-39。 陳俊中(2023)。疫情影響下的數位學習時代衝擊因應與展望。台灣教育,(740),41-48。 陳信豪、黃瓊儀(2020)。淺談課文本位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提升國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5),98-103。 陳昭珍、宋曜廷、章瓊方、曾厚強(2020)。配合國小課程單元科普讀物人工分級推薦與系統可讀性分析之差異研究。圖書資訊學刊,18(1),45-67。 陳新豐(2019)。教師對數學數位閱讀素養文本輔助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動機、理解與溝通互動之探討。屏東大學學報-教育類,(3),73-110。 陳瑞元(2023)。數位學習平台結合自主學習四學教學策略促進國小學生閱讀流暢性與閱讀理解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陳德懷、廖長彥、鄭年亨、張菀真、簡子超(2017)。數位學校實踐與展望。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2(2),1-30。 曾玉村、連啟舜(2016)。讀懂最重要: 提升素養促進學習的教育精髓。教育研究月刊,(269),32-44。 黃政傑、張嘉育(2010)。讓學生成功學習:適性課程與教學之理念與策略。課程與教學,13(3),1-22。 黃國禎、蘇俊銘、陳年興(2015)。數位學習導論與實務(第二版)。新北市:博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黃靜芳(2021)。推動「素養導向」閱讀教學的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0(8),167-172。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2020)。新北市推閱讀教育4.0 首創AI大數據培養智慧閱讀力。取自https://www.ntpc.edu.tw/home.jsp?id=d127e0ce0f4f407b&act=be4f48068b2b0031&dataserno=6f97d63e872ee709fe50bf2f4cd08244 解依靜(2023)。因材網對國民小學學生國語文段落閱讀理解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齊若蘭(2002)。哪個國家學生閱讀能力最強? — OECD調查。天下雜誌,(263)。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8749 劉佩雲、簡馨瑩、宋曜廷(2003)。國小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相關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1(6),135-158。 劉佳昀(2017)。數位閱讀教學在綜合活動領域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國小五年級校本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劉宜芳(2014)。線上閱讀測驗之發展與學生能力表現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劉勝豪(2017)。AI 人工智慧趨勢對教育的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8),70-73。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蔡雅茹、張佑康、歐陽振森(2011)。應用資料探勘技術於科技英文課程個人化推薦系統之建立與學習成效預測(計畫編號:100-2410-H-214-015)[補助]。國科會。 適性閱讀SmartReading(2023)。檢自https://ntpc.smartreading.net/v3/index.aspx 賴鈺琪(2017)。不同閱讀載具對純文字及圖文混合內容之閱讀理解力及認知負荷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謝宜珊(2020)。適性閱讀對於學習障礙學生閱讀能力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謝麗文(2014)。國小學童閱讀興趣、教育幸福感及成就動機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蘇以青、柯薰貴、劉雅瑛(2008)。課室教學與數位學習兩種學習模式的比較-學習者之主觀經驗。高雄護理雜誌,25(1),8-21。 蘇玲慧(2020)。高中生課外閱讀行為、學習興趣與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教育類,14(1),55-71。 https://doi.org/10.6618/hssrp.202003_14(1).3 蘇意雯(2020)。數學史電子繪本之開發研究。台灣數學教育學會年會暨第十二屆科技與數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14。 蘇照雅(2018)。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閱讀行為之初探。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6),169-171。   二、外文文獻 DuBay, W. H. (2004). The principles of readability. Online Submission. Gallagher, T., Fazio, X., & Ciampa, K. (2017). A comparison of readability in science-based texts: Implications for elementary teachers. Canadian Journal of Education/Revue canadienne de l'éducation, 40(1), 1-29. Hidi, S. (2006). Interest: A unique motivational variable. 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 1(2), 69-82. Hidi, S., & Renninger, K. A. (2006). The four-phase model of interest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41(2), 111-127. McNaughton, S., Rosedale, N., Zhu, T., Siryj, J., Oldehaver, J., Teng, S. L., Williamson, R., & Jesson, R. (2022).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lf-regulation, social skills and writing achievement in digital schools. Reading and Writing, 1-19. Mraz, M., & Rasinski, T. V. (2007). Issues and Trends in Literacy: Summer Reading Loss. The Reading Teacher, 60(8), 784-789. Stenner, A. J., Burdick, H., Sanford, E. E., & Burdick, D. S. (2006). How accurate are Lexile text measures? Journal of Applied Measurement, 7(3), 307. United Nations News. (2021). 100 million more children fail basic. reading skills because of COVID-19. United Nations News. https://news.un.org/en/story/2021/03/1088392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