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
題名 論遠端電腦搜索 作者 尤泓鈞
Yu, Hung-Chun貢獻者 何賴傑
尤泓鈞
Yu, Hung-Chun關鍵詞 遠端電腦搜索
設備端通訊監察
加密傳輸
科技偵查法
國家保護義務日期 2024 上傳時間 5-八月-2024 14:42:08 (UTC+8) 摘要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犯罪者的犯罪手法也與過去顯著不同。從傳統在實體空間環境的犯罪模式,轉向虛擬網路的犯罪手段,或是利用網際網路進行犯罪的溝通、安排,甚至將過去利用紙本保存的犯罪資料、紀錄,轉成電子紀錄,儲放於資訊科技設備當中。偵查機關為了追訴犯罪,從傳統《刑事訴訟法》(下稱「刑訴法」)的搜索、扣押,再到《通訊保障及監察法》(下稱「通保法」)的通訊監察,甚而國外陸續出現其他更新興的科技偵查手段,例如設備端通訊監察、遠端電腦搜索……等,偵查機關必須與時俱進,追上犯罪者與科技發展的腳步,才能有效地完成犯罪訴追。 本文擬從通保法的通訊監察運作談起,敘說我國傳統的通訊監察手段,在面臨現今網路通訊軟體發達的情境下,面對「加密傳輸」的困境,建構引入更高端科技偵查手法的必要性與正當性。其後,本文以能獲得系統內所有資料的「遠端電腦搜索」為主幹,說明此種利用木馬病毒之科技偵查手段,可能涉及的基本權干預,及現行法是否有授權依據,並以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一則裁定談國家發現資訊科技設備的安全漏洞後,未行通報甚而善加利用,是否構成國家對於人民基本權保護義務的違反,討論偵查機關利用該安全漏洞行犯罪訴追的合憲性。 最後,本文將說明德國刑訴法中此種手段的發動要件及相關程序擔保措施,以做為我國未來立法參考。並回歸我國2020年行政院公告的《科技偵查法》立法草案 進行介紹,並詳述我國在建立相關法制時,應予以注意之處,嘗試立出具體法條供參,期許在追訴犯罪的同時,也能兼顧人權的保障。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一)專書 1. 陳樸生,《刑事訴訟法實務》,重訂初版,1989年12月。 2. 吳 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三版,2004年6月。 3. 李榮耕,《通訊保障及監察法》,2018年2月。 4. 李榮耕、杜怡靜、林宏松、葛耀陽、廖啟、謝宜峯,《特種刑事法令理論與實務》,2020年9月。 5. 林鈺雄、王士帆、連孟琦,《德國刑事訴訟法註釋書》,2023年5月。 6.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實例解析》,六版,2023年8月。 7. 許慶雄,《憲法入門》,三版,1997年。 8. 陳樸生,《刑事訴訟法實務》,重訂初版,1989年12月。 9. 陳慈陽,《憲法學》,三版,2016年3月。 10. 陳新民,《憲法學釋論》,增訂十版,2022年4月。 11. 黃朝義,《刑事訴訟程序基礎理論》,2020年1月。 12. 黃朝義,《刑事訴訟法》,2021年8月。 (二)論文集 1. 李榮耕,〈特定明確原則與機動性通訊監察〉,載:《通訊監察及隱私保護》,頁237-279,2020年3月。 2. 李榮耕,〈電磁紀錄的搜索及扣押〉,載:《通訊監察及隱私保護》,頁321-389,2020年3月。 3. 李榮耕,〈初探遠端電腦搜索〉,載:《數位時代中的搜索扣押》,頁335-383,2020年4月。 4. 李榮耕,〈電信事業對於通訊監察的協助義務〉,載:《數位時代中的搜索扣押》,頁189-216,2020年4月。 5. 李榮耕,〈刑事審判程序中數位證據的證據能力──以傳聞法則及驗真程序為主〉,載:《數位時代中的搜索扣押》,頁39-84,2020年4月。 6. 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及「對第三者效力」之理論〉,載:《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下)》,頁57-139,五版,2002年7月。 7. 張嘉尹,〈基本權理論、基本權功能與基本權客觀面向〉,載:《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9-70,2002年7月。 8. 許宗力,〈基本權的功能與司法審查〉,載:《憲法與法治國行政》,頁181-206,二版,2007年1月。 9. 蕭文生譯,〈關於「一九八三年人口普查法」之判決──聯邦憲法法院判決第六十五輯第一頁以下〉,載:《西德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 ( 一 ) 》,頁270-326,2020年。 (三)期刊文獻 1. 王士帆,〈偵查機關木馬程式:秘密遠端電腦搜索──德國聯邦最高法院刑事裁判BGHSt 51, 211譯介〉,《司法周刊》,1779期,頁2-3,2015年12月。 2. 王士帆,〈網路之刑事追訴——科技與法律的較勁〉,《政大法學評論》,145期,頁339-390,2016年6月。 3. Mark A. Zöller著,王士帆譯,〈來源端電信監察與遠端電腦搜索──德國刑事追訴機關之新手段〉,《司法新聲》,130期,頁106-150,2019年4月。 4. 王士帆,〈當科技偵查駭入語音助理──刑事訴訟準備好了嗎?〉,《臺北大學法學論叢》,112期,頁191-242,2019年12月。 5. 王子鳴,〈先有票才給Line〉,《月旦法學教室》,208期,頁156-157,2020年2月。 6. 王士帆,〈德國科技偵查規定釋義〉,《法學叢刊》,262期,頁85-132,2021年4月。 7. 王士帆,〈M化車法制出路──德國IMSI-Catcher科技偵查借鏡〉,《臺北大學法學論叢》,121期,頁55-117,2022年3月。 8. 王士帆,〈偵測手機位置資訊之科技偵查──評論桃園地院M化車判決〉,《月旦裁判時報》,118期,頁62-74,2022年4月。 9. 王士帆,〈德國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偵查規範與司法實踐──兼評我國《科技偵查法》草案相關規定〉,《政大法學評論》,170期,頁55-128,2022年9月。 10. 江舜明,〈論監聽處所限制與手段之正當性〉,《月旦法學雜誌》,127期,頁149-164,2005年11月。 11. 朱富美,〈國安偵查與基本權保障──「科技偵查法」草案「設備端通訊監察」章評析與建議〉,《法學叢刊》,260期,頁67-99,2020年10月。 12. 李建良,〈德國基本權理論攬要──兼談對臺灣的影響〉,《月旦法學教室》,100期,頁38-50,2011年1月。 13. 何賴傑,〈論德國刑事程序「線上搜索」與涉及電子郵件之強制處分〉,《月旦法學雜誌》,208期,頁230-244,2012年8月。 14. 吳天雲,〈未經刑事司法互助跨國線上搜索扣押電磁紀錄之證據能力──以日本最高裁判所令和3年2月1日判決為中心〉,《檢察新論》,31期,頁295-314,2022年11月。 15. 邱文聰,〈從資訊自決與資訊隱私的概念區分──評「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正草案」的結構性問題〉,《月旦法學雜誌》,168期,頁172-189,2009年4月。 16. 林鈺雄,〈科技偵查概論(下)──干預屬性及授權基礎〉,《月旦法學教室》,221期,頁42-52,2021年3月。 17. 林鈺雄,〈侵入資訊科技系統之來源端通訊監察〉,《月旦法學教室》,223期,頁16-19,2021年5月。 18. 姚其聖,〈基本權利保障在臺灣的實踐〉,《玄奘法律學報》,16期,頁39-76,2011年12月。 19. 施育傑,〈「資安基本權」之研究──以「線上搜索」為核心〉,《世新法學》,12卷2號,頁343-416,2019年6月。 20. 施育傑,〈科技時代的偵查干預處分──兼論我國法方向〉,《月旦法學雜誌》,306期,頁154-174,2020年11月。 21. 高儀庭、金孟華,〈以木馬程式作為我國科技偵查手段之研究〉,《萬國法律》,240期,頁2-19,2021年12月。 22. 高國祐,〈線上搜索之合憲性分析──評德國刑事訴訟法相關規範〉,《軍法專刊》,68卷2期,頁105-123,2022年4月。 23. 許宗力,〈基本權利:第二講 基本權的功能〉,《月旦法學教室》,2期,頁72-80,2002年12月。 24. 張志偉,〈從資訊自決與資訊隱私的概念區分,檢視被遺忘權的證立問題〉,《萬國法律》,211期,頁2-15,2017年2月。 25. 張麗卿,〈監察網路通訊作為抗制犯罪手段之原則及界線〉,《輔仁法學》,57期,頁163-210,2019年6月。 26. 連孟琦,〈刑事偵查與個人資訊自決權(資訊隱私權)之保護──以德國2021年6月新增刑事訴訟法自動化車牌辨識規定(§163g StPO)為例〉,《檢察新論》,32期,頁87-103,2023年5月。 27. 陳詰昌,〈由資料治理角度看科技偵查〉,《檢察新論》,32期,頁63-74,2023年5月。 28. 黃清德,〈警察透過資訊科技進入電腦蒐集資料的法律問題〉,《華岡法粹》,66期,頁1-51,2019年6月。 29. Arndt Sinn著,黃則儒譯,〈新的秘密偵查措施──來源端通訊監察及線上搜索〉,《檢察新論》,27期,頁225-234,2020年2月。【Sinn, Arndt, Neue heimliche Ermittlungsmaß nahmen durch QuellenTelekommunikationsü berwachung und Online-Durchsuchung, 檢察新論,27期,頁212-224,2020年2月。】 30. 黃振倫,〈麥可麥可追追追~新型態科技偵查實務案例〉,《萬國法律》,240期,頁47-61,2021年12月。 31. Klaus Stern著,蔡宗珍譯,〈基本權保護義務之功能──法學上的一大發現〉,《月旦法學雜誌》,175期,頁49-59,2009年11月。 32. 謝碩駿,〈警察機關的駭客任務──論線上搜索在警察法領域內實施的法律問題〉,《臺北大學法學論叢》,93期,頁1-78,2015年3月。 33. 薛智仁,〈曾參與前審「裁判」之法官迴避事由──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1972號刑事裁定〉,《台灣法律人》,9期,頁197-201,2022年2月。 (四)學位論文 1. 江宜勳,《新型科技於刑事偵查之研究──以檢閱智慧型手機與破解加密技術為中心》,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22年。 2. 林容,《隱密科技偵查與基本權保障》,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21年。 3. 施育傑,《數位、科技與刑事程序干預處分──資訊框架理論之建構》,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2020年。 4. 陳俞伶,《網路搜索之法規範研究──以雲端硬碟搜索及線上搜索為核心》,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 5. 黃正龍,《科技偵查之研究──以公共空間行動資訊隱私權為範疇》,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系碩士論文,2009年。 6. 黃正龍,《新型態科技偵查作為之法規範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博士論文,2016年。 7. 鄭惟容,《當國家成為駭客──論德國新時代的網路偵查與線上搜索》,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 8. 羅蘋,《論設備端通訊監察》,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23年。 (五)學術研討會 1. 王士帆,〈科技偵查法立法之可行性評估及建議方向〉,《科技偵查之實務研究與立法建議》,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檢察官協會、臺灣高等檢察署主辦,2019年11月15日,發言紀錄收於:《檢察新論》,27期,頁169-180,2020年2月。 2. 李榮耕,〈科技偵查法立法之可行性評估及建議方向〉之與談意見,《科技偵查之實務研究與立法建議》,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檢察官協會、臺灣高等檢察署主辦,2019年11月15日,發言紀錄收於:《檢察新論》,27期,頁181-186,2020年2月。 3. 林建隆,《「科技偵查之立法展望」研討會》,政治大學法學院刑法中心、新時代法律學社主辦,2023年10月20日。 4. 黃惠欣,〈用力奔跑才能留在原地~科技偵查及保障法之立法與挑戰〉,國立政治大學刑事法學中心第二十九屆政大刑法週──《「國安、科技與刑事法」》,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刑事法學中心主辦,2024年3月22日。 5. 劉靜怡、王士帆、林鈺雄、溫祖德、施育傑、李濠松,〈科技偵查立法藍圖──刑事訴訟目的之試金石〉,《「法治國之科技偵查與科技防疫」座談會》,台灣法學會憲法行政法委員會、台灣法學會刑事法委員會主辦,2020年10月23日,發言紀錄收於:〈科技偵查立法藍圖──刑事訴訟目的之試金石(上)/(下)〉,《月旦裁判時報》,103期/104期,頁102-122/86-105,2021年1月/2月。 二、外國文獻 1. Beukelmann, Stephan, Online-Durchsuchung und Quellen-TKÜ, NJW-Spezial 2017, S. 440. 2. Bantlin, Franziska, Grundrechtsschutz bei Telekommunikationsüberwachung und Online-Durchsuchung, JuS 2019, S. 669 ff. 3. Christoph, Barthe/Gericke, Jan, Karlsruher Kommentar zur Strafprozessordnung, 9. Aufl., 2023. 4. Eifert, Martin, Informationelle Selbstbestimmung im Internet Das BVerfG und die Online-Durchsuchungen, NVwZ 2008, S. 521 ff. 5. Kemper, Martin, Anforderungen und Inhalt der Online-Durchsuchung bei der Verfolgung von Straftaten, ZRP 2007, S. 105 ff. 6. Kutscha, Martin, Verdeckte „Online-Durchsuchung” und Unverletzlichkeit der Wohnung, NJW 2007, S. 1169 ff. 7. Rottmeier, Christian/ Eckel, Philipp, Die Entschlüsselung biometrisch gesicherter Daten im Strafverfahren, NStZ 2020, S. 193 ff. 8. Singelnstein, Tobias/Derin, Benjamin, Das Gesetz zur effektiveren und praxistauglicheren Ausgestaltung desStrafverfahrens, NJW 2017, S. 2646 ff. 9. Soiné, Michael, Die strafprozessuale Online-Durchsuchung, NStZ 2018, S. 497 ff.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110651059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10651059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何賴傑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尤泓鈞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Yu, Hung-Chun en_US dc.creator (作者) 尤泓鈞 zh_TW dc.creator (作者) Yu, Hung-Chun en_US dc.date (日期) 2024 en_US dc.date.accessioned 5-八月-2024 14:42:08 (UTC+8) - dc.date.available 5-八月-2024 14:42:08 (UTC+8)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5-八月-2024 14:42:08 (UTC+8) -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110651059 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2894 -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系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10651059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犯罪者的犯罪手法也與過去顯著不同。從傳統在實體空間環境的犯罪模式,轉向虛擬網路的犯罪手段,或是利用網際網路進行犯罪的溝通、安排,甚至將過去利用紙本保存的犯罪資料、紀錄,轉成電子紀錄,儲放於資訊科技設備當中。偵查機關為了追訴犯罪,從傳統《刑事訴訟法》(下稱「刑訴法」)的搜索、扣押,再到《通訊保障及監察法》(下稱「通保法」)的通訊監察,甚而國外陸續出現其他更新興的科技偵查手段,例如設備端通訊監察、遠端電腦搜索……等,偵查機關必須與時俱進,追上犯罪者與科技發展的腳步,才能有效地完成犯罪訴追。 本文擬從通保法的通訊監察運作談起,敘說我國傳統的通訊監察手段,在面臨現今網路通訊軟體發達的情境下,面對「加密傳輸」的困境,建構引入更高端科技偵查手法的必要性與正當性。其後,本文以能獲得系統內所有資料的「遠端電腦搜索」為主幹,說明此種利用木馬病毒之科技偵查手段,可能涉及的基本權干預,及現行法是否有授權依據,並以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一則裁定談國家發現資訊科技設備的安全漏洞後,未行通報甚而善加利用,是否構成國家對於人民基本權保護義務的違反,討論偵查機關利用該安全漏洞行犯罪訴追的合憲性。 最後,本文將說明德國刑訴法中此種手段的發動要件及相關程序擔保措施,以做為我國未來立法參考。並回歸我國2020年行政院公告的《科技偵查法》立法草案 進行介紹,並詳述我國在建立相關法制時,應予以注意之處,嘗試立出具體法條供參,期許在追訴犯罪的同時,也能兼顧人權的保障。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0 第一節 遠端電腦搜索的意義 10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論文架構 14 第二章 傳統通訊監察與木馬程式偵查概覽 16 第一節 我國傳統通訊監察的運作 16 第二節「加密傳輸」與傳統通訊監察的執行困境 18 第三節 木馬病毒植入技術之運用 23 第四節 小結 28 第三章 遠端電腦搜索於我國法下的授權基礎及基本權干預 30 第一節 遠端電腦搜索與其他強制處分之差異 30 第二節 遠端電腦搜索的基本權干預 41 第四章 國家保護義務與設備安全漏洞運用之衡平 64 第一節 遠端電腦搜索與國家保護義務的衝突 64 第二節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案例說明 65 第三節 國家保護義務之說明 69 第四節 本文意見 75 第五章 相關法制介紹與立法建議 79 第一節 設立新型態科技偵查相關法制的迫切需求 79 第二節 德國《刑事訴訟法》相關法制介紹 81 第三節 我國《科技偵查法》草案介紹與未來展望 88 第四節 本文對遠端電腦搜索未來立法之建議 104 第五節 小結 110 第六章 結論 111 參考文獻 115 附錄 122 zh_TW dc.format.extent 2991663 bytes -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10651059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遠端電腦搜索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設備端通訊監察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加密傳輸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科技偵查法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家保護義務 zh_TW dc.title (題名) 論遠端電腦搜索 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一)專書 1. 陳樸生,《刑事訴訟法實務》,重訂初版,1989年12月。 2. 吳 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三版,2004年6月。 3. 李榮耕,《通訊保障及監察法》,2018年2月。 4. 李榮耕、杜怡靜、林宏松、葛耀陽、廖啟、謝宜峯,《特種刑事法令理論與實務》,2020年9月。 5. 林鈺雄、王士帆、連孟琦,《德國刑事訴訟法註釋書》,2023年5月。 6.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實例解析》,六版,2023年8月。 7. 許慶雄,《憲法入門》,三版,1997年。 8. 陳樸生,《刑事訴訟法實務》,重訂初版,1989年12月。 9. 陳慈陽,《憲法學》,三版,2016年3月。 10. 陳新民,《憲法學釋論》,增訂十版,2022年4月。 11. 黃朝義,《刑事訴訟程序基礎理論》,2020年1月。 12. 黃朝義,《刑事訴訟法》,2021年8月。 (二)論文集 1. 李榮耕,〈特定明確原則與機動性通訊監察〉,載:《通訊監察及隱私保護》,頁237-279,2020年3月。 2. 李榮耕,〈電磁紀錄的搜索及扣押〉,載:《通訊監察及隱私保護》,頁321-389,2020年3月。 3. 李榮耕,〈初探遠端電腦搜索〉,載:《數位時代中的搜索扣押》,頁335-383,2020年4月。 4. 李榮耕,〈電信事業對於通訊監察的協助義務〉,載:《數位時代中的搜索扣押》,頁189-216,2020年4月。 5. 李榮耕,〈刑事審判程序中數位證據的證據能力──以傳聞法則及驗真程序為主〉,載:《數位時代中的搜索扣押》,頁39-84,2020年4月。 6. 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及「對第三者效力」之理論〉,載:《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下)》,頁57-139,五版,2002年7月。 7. 張嘉尹,〈基本權理論、基本權功能與基本權客觀面向〉,載:《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9-70,2002年7月。 8. 許宗力,〈基本權的功能與司法審查〉,載:《憲法與法治國行政》,頁181-206,二版,2007年1月。 9. 蕭文生譯,〈關於「一九八三年人口普查法」之判決──聯邦憲法法院判決第六十五輯第一頁以下〉,載:《西德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 ( 一 ) 》,頁270-326,2020年。 (三)期刊文獻 1. 王士帆,〈偵查機關木馬程式:秘密遠端電腦搜索──德國聯邦最高法院刑事裁判BGHSt 51, 211譯介〉,《司法周刊》,1779期,頁2-3,2015年12月。 2. 王士帆,〈網路之刑事追訴——科技與法律的較勁〉,《政大法學評論》,145期,頁339-390,2016年6月。 3. Mark A. Zöller著,王士帆譯,〈來源端電信監察與遠端電腦搜索──德國刑事追訴機關之新手段〉,《司法新聲》,130期,頁106-150,2019年4月。 4. 王士帆,〈當科技偵查駭入語音助理──刑事訴訟準備好了嗎?〉,《臺北大學法學論叢》,112期,頁191-242,2019年12月。 5. 王子鳴,〈先有票才給Line〉,《月旦法學教室》,208期,頁156-157,2020年2月。 6. 王士帆,〈德國科技偵查規定釋義〉,《法學叢刊》,262期,頁85-132,2021年4月。 7. 王士帆,〈M化車法制出路──德國IMSI-Catcher科技偵查借鏡〉,《臺北大學法學論叢》,121期,頁55-117,2022年3月。 8. 王士帆,〈偵測手機位置資訊之科技偵查──評論桃園地院M化車判決〉,《月旦裁判時報》,118期,頁62-74,2022年4月。 9. 王士帆,〈德國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偵查規範與司法實踐──兼評我國《科技偵查法》草案相關規定〉,《政大法學評論》,170期,頁55-128,2022年9月。 10. 江舜明,〈論監聽處所限制與手段之正當性〉,《月旦法學雜誌》,127期,頁149-164,2005年11月。 11. 朱富美,〈國安偵查與基本權保障──「科技偵查法」草案「設備端通訊監察」章評析與建議〉,《法學叢刊》,260期,頁67-99,2020年10月。 12. 李建良,〈德國基本權理論攬要──兼談對臺灣的影響〉,《月旦法學教室》,100期,頁38-50,2011年1月。 13. 何賴傑,〈論德國刑事程序「線上搜索」與涉及電子郵件之強制處分〉,《月旦法學雜誌》,208期,頁230-244,2012年8月。 14. 吳天雲,〈未經刑事司法互助跨國線上搜索扣押電磁紀錄之證據能力──以日本最高裁判所令和3年2月1日判決為中心〉,《檢察新論》,31期,頁295-314,2022年11月。 15. 邱文聰,〈從資訊自決與資訊隱私的概念區分──評「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正草案」的結構性問題〉,《月旦法學雜誌》,168期,頁172-189,2009年4月。 16. 林鈺雄,〈科技偵查概論(下)──干預屬性及授權基礎〉,《月旦法學教室》,221期,頁42-52,2021年3月。 17. 林鈺雄,〈侵入資訊科技系統之來源端通訊監察〉,《月旦法學教室》,223期,頁16-19,2021年5月。 18. 姚其聖,〈基本權利保障在臺灣的實踐〉,《玄奘法律學報》,16期,頁39-76,2011年12月。 19. 施育傑,〈「資安基本權」之研究──以「線上搜索」為核心〉,《世新法學》,12卷2號,頁343-416,2019年6月。 20. 施育傑,〈科技時代的偵查干預處分──兼論我國法方向〉,《月旦法學雜誌》,306期,頁154-174,2020年11月。 21. 高儀庭、金孟華,〈以木馬程式作為我國科技偵查手段之研究〉,《萬國法律》,240期,頁2-19,2021年12月。 22. 高國祐,〈線上搜索之合憲性分析──評德國刑事訴訟法相關規範〉,《軍法專刊》,68卷2期,頁105-123,2022年4月。 23. 許宗力,〈基本權利:第二講 基本權的功能〉,《月旦法學教室》,2期,頁72-80,2002年12月。 24. 張志偉,〈從資訊自決與資訊隱私的概念區分,檢視被遺忘權的證立問題〉,《萬國法律》,211期,頁2-15,2017年2月。 25. 張麗卿,〈監察網路通訊作為抗制犯罪手段之原則及界線〉,《輔仁法學》,57期,頁163-210,2019年6月。 26. 連孟琦,〈刑事偵查與個人資訊自決權(資訊隱私權)之保護──以德國2021年6月新增刑事訴訟法自動化車牌辨識規定(§163g StPO)為例〉,《檢察新論》,32期,頁87-103,2023年5月。 27. 陳詰昌,〈由資料治理角度看科技偵查〉,《檢察新論》,32期,頁63-74,2023年5月。 28. 黃清德,〈警察透過資訊科技進入電腦蒐集資料的法律問題〉,《華岡法粹》,66期,頁1-51,2019年6月。 29. Arndt Sinn著,黃則儒譯,〈新的秘密偵查措施──來源端通訊監察及線上搜索〉,《檢察新論》,27期,頁225-234,2020年2月。【Sinn, Arndt, Neue heimliche Ermittlungsmaß nahmen durch QuellenTelekommunikationsü berwachung und Online-Durchsuchung, 檢察新論,27期,頁212-224,2020年2月。】 30. 黃振倫,〈麥可麥可追追追~新型態科技偵查實務案例〉,《萬國法律》,240期,頁47-61,2021年12月。 31. Klaus Stern著,蔡宗珍譯,〈基本權保護義務之功能──法學上的一大發現〉,《月旦法學雜誌》,175期,頁49-59,2009年11月。 32. 謝碩駿,〈警察機關的駭客任務──論線上搜索在警察法領域內實施的法律問題〉,《臺北大學法學論叢》,93期,頁1-78,2015年3月。 33. 薛智仁,〈曾參與前審「裁判」之法官迴避事由──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1972號刑事裁定〉,《台灣法律人》,9期,頁197-201,2022年2月。 (四)學位論文 1. 江宜勳,《新型科技於刑事偵查之研究──以檢閱智慧型手機與破解加密技術為中心》,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22年。 2. 林容,《隱密科技偵查與基本權保障》,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21年。 3. 施育傑,《數位、科技與刑事程序干預處分──資訊框架理論之建構》,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2020年。 4. 陳俞伶,《網路搜索之法規範研究──以雲端硬碟搜索及線上搜索為核心》,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 5. 黃正龍,《科技偵查之研究──以公共空間行動資訊隱私權為範疇》,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系碩士論文,2009年。 6. 黃正龍,《新型態科技偵查作為之法規範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博士論文,2016年。 7. 鄭惟容,《當國家成為駭客──論德國新時代的網路偵查與線上搜索》,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 8. 羅蘋,《論設備端通訊監察》,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23年。 (五)學術研討會 1. 王士帆,〈科技偵查法立法之可行性評估及建議方向〉,《科技偵查之實務研究與立法建議》,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檢察官協會、臺灣高等檢察署主辦,2019年11月15日,發言紀錄收於:《檢察新論》,27期,頁169-180,2020年2月。 2. 李榮耕,〈科技偵查法立法之可行性評估及建議方向〉之與談意見,《科技偵查之實務研究與立法建議》,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檢察官協會、臺灣高等檢察署主辦,2019年11月15日,發言紀錄收於:《檢察新論》,27期,頁181-186,2020年2月。 3. 林建隆,《「科技偵查之立法展望」研討會》,政治大學法學院刑法中心、新時代法律學社主辦,2023年10月20日。 4. 黃惠欣,〈用力奔跑才能留在原地~科技偵查及保障法之立法與挑戰〉,國立政治大學刑事法學中心第二十九屆政大刑法週──《「國安、科技與刑事法」》,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刑事法學中心主辦,2024年3月22日。 5. 劉靜怡、王士帆、林鈺雄、溫祖德、施育傑、李濠松,〈科技偵查立法藍圖──刑事訴訟目的之試金石〉,《「法治國之科技偵查與科技防疫」座談會》,台灣法學會憲法行政法委員會、台灣法學會刑事法委員會主辦,2020年10月23日,發言紀錄收於:〈科技偵查立法藍圖──刑事訴訟目的之試金石(上)/(下)〉,《月旦裁判時報》,103期/104期,頁102-122/86-105,2021年1月/2月。 二、外國文獻 1. Beukelmann, Stephan, Online-Durchsuchung und Quellen-TKÜ, NJW-Spezial 2017, S. 440. 2. Bantlin, Franziska, Grundrechtsschutz bei Telekommunikationsüberwachung und Online-Durchsuchung, JuS 2019, S. 669 ff. 3. Christoph, Barthe/Gericke, Jan, Karlsruher Kommentar zur Strafprozessordnung, 9. Aufl., 2023. 4. Eifert, Martin, Informationelle Selbstbestimmung im Internet Das BVerfG und die Online-Durchsuchungen, NVwZ 2008, S. 521 ff. 5. Kemper, Martin, Anforderungen und Inhalt der Online-Durchsuchung bei der Verfolgung von Straftaten, ZRP 2007, S. 105 ff. 6. Kutscha, Martin, Verdeckte „Online-Durchsuchung” und Unverletzlichkeit der Wohnung, NJW 2007, S. 1169 ff. 7. Rottmeier, Christian/ Eckel, Philipp, Die Entschlüsselung biometrisch gesicherter Daten im Strafverfahren, NStZ 2020, S. 193 ff. 8. Singelnstein, Tobias/Derin, Benjamin, Das Gesetz zur effektiveren und praxistauglicheren Ausgestaltung desStrafverfahrens, NJW 2017, S. 2646 ff. 9. Soiné, Michael, Die strafprozessuale Online-Durchsuchung, NStZ 2018, S. 497 ff.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