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犬儒不犬儒?中國大陸第五代導演張藝謀與田壯壯的生存之道
Cynics or Not? The Survival Strategies of Mainland China’s Fifth-Generation Directors Zhang Yimou and Tian Zhuangzhuang
作者 江瀅秀
Jiang, Ying-Shiou
貢獻者 寇健文
Kou, Chien-Wen
江瀅秀
Jiang, Ying-Shiou
關鍵詞 犬儒
第五代導演
張藝謀
田壯壯
電影審查
Cynicism
Fifth Generation Directors
Zhang Yimou
Tian Zhuangzhuang
Film Censorship
日期 2024
上傳時間 4-Sep-2024 14:14:18 (UTC+8)
摘要 中國大陸人民長期處於高壓統治下,社會問題層出不窮,政府當局都是抱持鴕鳥心態,極力掩飾。民眾的態度便轉趨冷漠,純粹以冷眼旁觀的心態,來看待一切。人民開始產生習慣性的懷疑,政府說什麼都不信,甚至是人與人間缺乏信任感,嚴重造成了「社會焦慮症」。電影在自由民主的國家中,本該是某種程度忠實呈現社會文化的意象,以及人民情感的抒發;然而在共產體制社會中,電影不但是其政治宣傳高唱主旋律的一項重要工具,更是箝制扭曲人民思想的利器。 本研究以文件分析法、戲劇五因分析法及比較研究法,分析兩大問題:一、個人犬儒:從張藝謀與田壯壯的個人電影作品及言談行為,是否能觀察出其犬儒化?以及其犬儒特徵、類型。二、社會犬儒:透過對張藝謀與田壯壯兩人犬儒嬗變的過程,試圖推究中國大陸的威權控制,究竟帶給這群第五代導演甚至是整體社會,何種犬儒化程度之影響? 研究發現,張藝謀自始至終就是典型的假面犬儒,作為黑五類出身為了能在夾縫中求生存,他必須得高唱主旋律,才能一路走到「國師」之位。而田壯壯作為第五代最後底線的公開犬儒,換來的卻是對電影審查制度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第五代導演歷經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到習近平時期,表面上中國大陸的電影制度日漸改革開放,然政府當局對電影的審查控制卻趨向集權緊縮,畢竟政治始終影響著電影,操弄電影的生殺大權,也阻礙了民主自由的發展。
The people of Mainland China have been under high-handed rule for a long time, and social problems have arisen one after another. The government has adopted an ostrich mentality and tried its best to cover up the problems. The attitude of the people has become apathetic, and they simply look at everything with a cold eye. People begin to develop a habitual skepticism, not believing anything the government says, and even a lack of trust among people, resulting in a serious case of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In a free and democratic country, movies are supposed to be a faithful representation of social and cultural images and an expression of people's emotions; however, in a communist society, movies are not only an important tool for political propaganda and singing of the main theme, but also a powerful weapon to suppress and distort people's thoughts. In this study, two major issues are analyzed through document analysis, five-factor analysis of drama, and comparative study. The first issue is personal cynicism: Can the cynicism in the personal film works, speech, and behavior of Zhang Yimou and Tian Zhuangzhuang be observed?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s of cynicism? The second issue is social cynicism: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ynicism transmutation of Zhang Yimou and Tian Zhuangzhuang, the study aims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of cynicism that the authoritarian control of Mainland China has imposed on these fifth-generation directors and on society as a whole. The study reveals that Zhang Yimou has been a typical cynic in disguise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As a member of the Five Black Categories, he had to conform to the main theme in order to survive in the cracks, eventually rising to the position of "Master of the Nation". Tian Zhuangzhuang, as part of the fifth generation of directors, openly expresses cynicism, facing disappointment in the movie censorship system repeatedly. The Fifth Generation has navigated through the leadership of Deng Xiaoping, Jiang Zemin, Hu Jintao, and Xi Jinping. While China's film system appears to be undergoing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government's control over film censorship is increasingly centralized and strict. Ultimately, politics always influences films,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a film's fate hinders the progress of democracy and freedom.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亞平(2008)。影像時代中國電影簡史。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1974)。革命樣板戲劇本匯編。北京:人民文學。 中央委員會第六組(1959)。心戰研究資料。臺北市:編者。 中國電影出版社(1994)。論張藝謀。北京:中國電影出版。 中國電影家協會(1981)。中國電影年鑒。北京:中國電影。 中國電影家協會(1982)。中國電影家列傳。北京:中國電影。 中國電影家協會(1999)。改革開放二十年的中國電影 : 第七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電影。 中國電影圖史編輯委員會(2007)。中國電影圖史。北京:中國傳媒大學。 方希文(2012)。張藝謀的作業。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毛澤東(1952)。毛澤東選集。北京市:人民出版社出版。 毛澤東(1953)。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 王一川(1998)。張藝謀神話的終結 : 審美與文化視野中的張藝謀電影。鄭州市:河南人民出版社。 王斌(1998)。張藝謀這個人。北京:團結出版。 王源(2014)。“無厘頭”電影與“屌絲”文化現象的美學意義。四川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四川。 王曉玉(2003)。中國電影史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發行。 王龍(2016)。誰刺殺了〝我們的荊軻〞?。開放時代,2016(3),89-99。 司法行政部調查局(1963)。共匪的電影事業。臺北市:司法行政部調查局。 司琪(2015)。二十世紀70-90年代伍迪·艾倫電影研究。河北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河北。 左路平、吳學琴(2020)。現代犬儒主義的中國樣態及其應對。思想教育研究,2020(10),98-102。 白惠元(2018)。邪魅硬漢:近年中國警匪片中警察形象的男性氣質。電影藝術,2018(02),37-41。 白睿文(2007)。光影言語 : 當代華語片導演訪談錄,羅祖珍、劉俊希(譯),臺北市:麥田出版。譯自Speaking in images : interviews with contemporary Chinese filmmakers. Michael Berry.2005. 伍國(2004)。流行文化的困境—《任逍遙》中的後現代性與現代性解讀。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18(04),10-14。 安竹(2005)。導演視野 : 遇見250位世界著名導演,焦雄屏(譯)。臺北市:麥田出版。譯自Directors A-Z : a concise guide to the art of 250 great film-makers. Geoff Andrew.1999. 安斯加爾‧艾倫(2023)。犬儒主義,倪劍青(譯)。北京:商務印書館。譯自Cynicism. Ansgar Allen.2020. 朱文婷(2016)。共時、歷時和即時:論習近平建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三種時態。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38(4),46-52。 艾克恩(1992)。延安文藝回憶錄。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佐藤忠男、錢杭(2005)。中國電影百年。上海:上海書店出版。 何妍嬉(2015)。2014年臺北市長競選影音廣告的戲劇五因分析—以「真●柯文哲」系列為例。世新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何彤宇(2013)。網絡對犬儒說不!—網絡公共領域犬儒主義的特點及表現形式。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11),453-456。 何群(2003)。同一條路,我們曾一起走過 : 中國電影史。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 余華(1994)。活著。臺北市:麥田出版。 吳昭憲(2006)。犬儒主義、主體形構與批判。東吳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呂婉瑩(2007)。李安《斷背山》與張藝謀《十面埋伏》電影美學觀之比較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宋蘭(2009)。犬儒主義:傳媒文化的大忌。青年文學家,(03),69-70。 李多鈺(2005)。中國電影百年. 1905-1976, 上編。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 李佳鴻(2010)。中國大陸文化界之犬儒化-張藝謀個案分析。國立臺灣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政亮(2017)。拆哪,中國的大片時代 : 大銀幕裡外的中國野心與崛起。臺北市:蔚藍文化出版。 李剛(2008)。論中國第五代導演的文化精神。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李健(2017)。大眾文化視覺表徵機制及其犬儒主義傾向。學術界,2017(10),85-95。 李強(2017)。錦衣紅顏家國夢 : 張藝謀電影身體文化研究。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李道新(2006)。中國電影史硏究專題。北京市:北京大學。 李爾葳(2003)。張藝謀的電影世界。臺北縣新莊市:情報文化科技。 李福鐘(2018)。世紀中國革命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臺北市:三民書局。 李騫(2012)。喧囂的泡沫—“後現代認識危機”下的中國電影價值取向分析。大眾文藝,(02),158-159。 李豔霞、梅燊(2021)。現代犬儒主義概念解析:思想溯源、本質屬性與行為特徵。學習論壇,(01),53-60。 杜東芳、蔣月鋒(2014)。淺談中國宮廷劇的犬儒主義傾向。甘肅高師學報,19(1),102-104。 杜昳雯(2012)。反類型戰爭片中的犬儒主義傾向—電影《歡迎來到東莫村》評析。大眾文藝,(02),148-149。 汪行福(2007)。從商品拜物教到犬儒主義—齊澤克意識形態論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7(3),25-33。 周方元(2018)。薩蒂亞吉特·雷伊“加爾各答三部曲”焦慮敘事研究。西南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重慶市。 周玉山(1984)。大陸文藝新探。臺北市:東大圖書。 周佳岑(2007)。論張藝謀電影中的”東方想像”---一個文化全球化的觀點。淡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林明萱(2012)。胡錦濤時期中共之宣傳政策(2003-2008)- 張藝謀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勇、趙海風(2005)。文革後時代中國電影與全球文化。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 林柏勛(2009)。中國電影的後現代性,以張元、婁燁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淑馨(2010)。質性硏究 : 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巨流。 林靜伶(1996)。以戲劇五因分析方法探討電視卡通內容。臺北市: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 林靜伶(2000)。語藝批評 : 理論與實踐。臺北市:五南。 況一民(2007)。悟在中的精神-田壯壯訪談。電影藝術,317(6),59-66。 花軍(1988)。第五代導演。北京:民族。 金雷磊(2015)。網絡媒體時代的犬儒主義傾向。三明學院學報,32(05),86-89。 拜華特、索伯查克(1997)。電影批評面面觀,李顯立(譯)。臺北市:遠流。譯自An introduction to film criticism : major critical approaches to narrative film. Tim Bywater & Thomas Sobchack.1989. 施雅娟(2019)。從空氣到光影的影像敘事:以費穆與田壯壯的《小城之春》為例。佛光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施懿珊(2002)。李登輝總統言論之戲劇觀 : 從柏克戲劇五因語藝觀點分析。世新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查建英(2006)。八十年代 : 訪談錄。北京市: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斯拉沃熱‧齊澤克(2002)。意識形態的崇高客體,季廣茂(譯)。北京市:中央編譯。譯自The sublime object of ideology. Slavoj Žižek.1989. 胡平(2005)。犬儒病 : 當代中國精神危機。美國:博大出版。 胡清暉(2003)。後殖民語境下的華語電影-解讀西方影展的「中國熱」現象。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胡霽榮(2010)。中國早期電影史. 1896-1937。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唐正東(2015)。齊澤克的犬儒主義意識形態觀批判。江西社會科學,2015(11),5-10。 唐江南(2013)。斯拉沃熱·齊澤克的大眾文化理論。湘潭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湖南省。 夏商周(1998)。吹盡狂沙始到金-田壯壯縱談電影。電影藝術,1999(03),17-22。 孫建三(2010)。中國電影,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 中國早期電影高等教育史料文獻拾穗。北京:世界圖書。 孫國林、曹桂芳(1992)。毛澤東文藝思想指引下的延安文藝。石家莊:花山文藝。 徐賁(2015)。頹廢與沉默:透視犬儒文化。北京:東方出版社。 徐瑜(1986)。中共文藝政策析論。陽明山: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時影(2005)。電影。北京市:團結出版社出版。 柴瑩(2011)。文化視域中的「張藝謀」。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特納(1997)。電影的社會實踐,林文淇(譯)。臺北市:遠流。譯自Film as social practice. Graeme Turner.1994. 郝朝帥(2011)。犬儒年代的尷尬英雄—由電影《硬漢2》說起。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1(06),91-94。 馬玉峰、李彬(2004)。選擇了一生中最愉快的事業-田壯壯電影紀錄片《德拉姆》交流座談會。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4(6),62-69、92。 高玉芳(1998)。李登輝總統對國家認同與兩岸關係言論之戲劇五因分析-以1988年至1996年為分析範圍。輔仁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高肖梅(1996)。小城之春的電影美學 : 向費穆致敬。臺北市:電影資料館出版。 張玉佩(1996)。台灣電影再現的社會規範與價值觀-以戲劇五因分析金馬獎最佳劇情片。輔仁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張沖、王艷秋(2017)。頹廢、虛無的狀態與犬儒主義的文化認知—日本第四消費時代青春電影研究。電影評介,2017(17),58-61。 張婉瑜(2009)。社會犬儒主義的動態歷程探討—以2008年總統大選為例。中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張博(2011)。淺析巖井俊二電影的後現代主題選擇。新聞世界,2011(04),147-148。 張媛茹(2018)。張藝謀對先鋒派小說之電影改編研究:以《大紅燈籠高高掛》、《紅高粱》、《活著》為例。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張衛(1989)。與壯壯談壯壯。當代電影,1989(1),37-44。 張憲平、張明芳(2005)。“第五代導演”與張藝謀從影之路。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6),100-103。 曹開明(2000)。江澤民對港澳臺統一問題言說之修辭分析 : 柏克戲劇五因理論的論證。政治作戰學校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梁良(2004)。看不到的電影 : 百年禁片大觀。臺北市:時報文化。 梅燊、李艷霞(2021)。現代犬儒主義概念解析:思想溯源、本質屬性與行為特徵。學習論壇,2021(1),53-60。 章輝(2011)。中國後殖民批評論析--以張藝謀電影批評為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2011(19),1-27。 許寶強(2009)。告別犬儒 : 香港自由主義的危機。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連文光(1994)。中國“第五代”與法國新浪潮電影比較論。電影藝術,1994(03),79-85。 郭心怡(2018)。以戲劇五因分析法解析習近平政治語藝動機:論中共機關報政治宣傳效能。國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郭可人(2021)。蔡英文總統2016年至2020年重大演說之語藝批評—從柏克「戲劇五因」分析。世新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加恩(2011)。當代中國電影的主流意識:以革命歷史片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秀瑄(2002)。正面和負面政治廣告對政治知識、政治犬儒主義與政治效能感、投票行為的影響 : 以2002年臺北市長選舉為例。輔仁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陳易偉(2019)。中國大陸電影產業發展分析。淡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陳林俠(2006)。“惡搞”的喜劇:當下電影藝術的商業化思路與陷阱——從“饅頭”事件、《瘋狂的石頭》說起。齊魯藝苑,2006(6),37-42。 陳景亮、鄒建文(2005)。百年中國電影精選。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 陳墨(2006)。張藝謀的電影世界 : 青春的吶喊。臺北市:風雲時代出版。 陳駱宜宏(2014)。新竹市政宣導片的產製:以戲劇五因理論分析之。玄奘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陸紹陽(2004)。中國當代電影史 : 1977年以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曾健德(2013)。合謀者之家。北京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北京。 游梓翔(2006)。領袖的聲音 : 兩岸領導人政治語藝批評(1906-2006)。臺北市:五南。 焦雄屏(1998)。風雲際會 : 與中國當代電影對話。臺北市:遠流。 焦雄屏(2018)。映像中國。臺北市:蓋亞文化出版。 焦雄屏(2005)。映像中國。上海市:復旦大學。 程予誠(2014)。電影政策 : 國家競爭軟實力從北京看臺北。臺北市:五南。 程季華(1963)。中國電影發展史。北京:中國電影。 馬克‧費侯(1998)。電影與歷史,張淑娃(譯)。臺北市:麥田出版。譯自Cinéma et histoire. Marc Ferro.1993. 黃偉筠(2016)。嚴歌苓小說與張藝謀電影之互文性。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黃崴奕(2003)。張藝謀電影中的戲劇世界。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嘉慧(2020)。「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之語藝分析 : 以「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曉陽(2008)。印象中國 : 張藝謀。北京市:華夏出版社。 奧蒙特、馬利(1996)。當代電影分析方法論,吳珮慈(譯)。臺北市:遠流。譯自L'analyse des films. Jacques Aumont & Michel Marie. 楊巨平(2002)。古希臘羅馬犬儒現象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楊揚(2005)。影像中國札記─兼論田壯壯導演的電影《藍風箏》。南方文壇,2005(5),67-72。 溫納(1997)。創造的世界 : 藝術心理學,陶東風(譯)。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譯自Invented worlds : the psychology of the arts. Ellen Winner.1982. 葉知秋(2007)。太陽太亮,月亮太暗—姜文電影的前世今生。南方人物週刊,2007(24)。 賈磊磊、章柏青(2006)。中國當代電影發展史。北京:文化藝術出版。 福茲、福茲、達菩(1996)。當代語藝觀點,林靜伶(譯)。臺北市:五南圖書。譯自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on rhetoric, 2nd ed. Sonja K. Foss, Karen A. Foss, Robert Trapp.1990. 趙文靖(2008)。淺析中國當代喜劇影視作品中的犬儒主義。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6(3),47-50。 趙成儀(1995)。八○年代起大陸電影改革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趙成儀(2013)。中國大陸電影採「中外合拍」模式的政治經濟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臺北市。 趙璐(2019)。《死侍2:我愛我家》的喜劇藝術構建。電影文學,2019(20),110-112。 劉立行(2009)。國家電影制度:政治、經濟、文化、產業之理論與實務。臺北縣新店市:正中。 劉立行(2012)。當代電影理論與批評。臺北市:五南。 劉海粟(2017)。喜劇電影中“小人物”映射的文化心理價值。新聞研究導刊,2017(02),138。 劉財志(2019)。中共官方網站發布中央領導人涉臺言論之五因分析: 以習近平言說為例。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劉莎(2020)。無厘頭2.0。中央美術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北京市。 劉惠(2011)。中國當代大眾文化中的犬儒主義傾向研究。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山東濟南。 劉德昌(2004)。美國總統布希在2003年美伊戰爭前演說之宣傳策略與戲劇五因分析。政治作戰學校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潘雅玲(1996)。小說與電影媒體之語言轉換研究:以張藝謀之大紅燈籠高高掛為例。銘傳管理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哲明(2010)。臺灣選舉詆毀性訊息的語藝呈現(1998-2009)-柏克「戲劇五因」之觀點。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鴻濱、陳佳靖(2004)。語藝批評方法在網路文化研究之應用與探討。資訊社會研究,2004(6),91-126。 鄭閔聲(2009)。從計畫到市場: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與未來。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樺、劉黎(2016)。現代犬儒主義與中國夢。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6(04),46-50。 黎莉(2016)。大眾文化視閾下的“黑色幽默”—《火鍋英雄》的文化意旨。電影新作,2016(04),119-123。 蕭佩茹(2015)。影視教材在國中歷史教學中「文化大革命」的應用─以電影《活著》為中心。國立嘉義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賴欣儀(2006)。走向市場的偶然—張藝謀、馮小剛的抉擇。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錢佳(2013)。試論當代中國社會犬儒化傾向–從當下中國社會〝不信任〞現象說起。黑河學刊,2013(4),20-22。 戴錦華(1999)。斜塔瞭望 : 中國電影文化1978-1998。臺北市:遠流。 戴錦華(2007)。電影理論與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韓貝多(2019)。美國超級英雄電影的崇高邏輯。長安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陝西西安。 闕河嘉、陳光華(2016)。庫博中文獨立語料庫分析工具之開發與應用。數位人文研究與技藝第六輯,285-313。 羅雪瑩(2008)。回望純真年代:中國著名電影導演訪談錄(1981-1993)。北京:學苑出版社。 關志華(2008)。一場歷史與當代的辯證︰論九○年代後華語電影中的文革再現。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蘇曉菲(2018)。田壯壯電影中的文化精神研究。西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甘肅蘭州。 二、英文部分 Berry, C.(2013).Chinese cinema : critical concepts in media and cultural studies / edited by Chris Berry. London: Routledge. Berry, M.(2005).Speaking in images : interviews with contemporary Chinese filmmakers / Michael Berr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Braudy, L., & Cohen, M.(1999).Film theory and criticism : introductory readings / edited by Leo Braudy, Marshall Cohe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reckler, S. J.(1984).Empirical validation of affect, behavior, and cognition as distinct components of attitud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47(6),1191-1205. Chen, M.-M. J., & Mazharul Haque, S. M.(2007).Representation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n Chinese films by the Fifth Generation filmmakers : Zhang Yimou, Chen Kaige, and Tian Zhuangzhuang / Ming-May Jessie Chen and Mazharul Haque ; with a foreword by Phillip Gentile。Lewiston, N.Y: Edwin Mellen Press. Clark, P.(2005).Reinventing China : a generation and its films / Paul Clark.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Lim, S. H., & Ward, J.(2011).The Chinese cinema book / edited by Song Hwee Lim and Julian Ward. Basingstoke, Hampshire [England] :Palgrave Macmillan. Minabere Ibelema.(2008).The African Press, Civic Cynicism, and Democracy. New York : Palgrave Macmillan. Ni, Z.(2002).Memoirs from the Beijing Film Academy : the genesis of China's fifth generation / Ni Zhen ; translated by Chris Berry. Durham, N.C: Duke University Press. Rawnsley, G. D., & Rawnsley, M.-Y. T.(2010).Global Chinese cinema : the culture and politics of Hero / edited by Gary D. Rawnsley and Ming-Yeh T. Rawnsley. Oxon [England]:New York. Sloterdijk, P., & Eldred, M.(1987).Critique of cynical reason / Peter Sloterdijk ; translation by Michael Eldred ; foreword by Andreas Huyssen.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Tasker, Y.(2011).Fifty contemporary film directors / edited by Yvonne Tasker. London :Routledge. Zhou, X.(2017).Globalizatio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cinema : Zhang Yimou's genre films / by Xuelin Zhou. Singapore:Springer Singapore. Zhu, Y., & Rosen, S.(2010).Art, politics, and commerce in Chinese cinema / edited by Ying Zhu and Stanley Rosen. 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Žižek, S.(1989).The sublime object of ideology / Slavoj Žižek. London :Verso. 三、網路資料 BBCNews(2013)。中國取消「一般題材」電影審查,2013年7月17日,取自: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3/07/130717_china_film_sensorship。2023年10月10日檢閱。 BBCNews(2016)。中共首次形容習近平領導為“核心”,2016年10月27日,取自: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6/10/161027_china_xi_core。2023年6月14日檢閱。 BBCNews中文(2014)。BBC視頻:導演馮小剛批評中國審查制度,2014年2月20日,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nzj1vQSHu4。2024年4月7日檢閱。 VITO雜誌(2022)。田壯壯,40歲禁止拍片,70歲捲土重來,第五代導演最後的底線,2022年10月3日,取自:https://vitomag.com/entertainment/aypjr.html。2022年10月10日檢閱。 一點新知(2018)。因為一部電影,田壯壯被禁10年,差點毀了導演生涯,2018年4月30日,取自:https://www.getit01.com/p20180430052205435/。2019年11月17日檢閱。 一點新知(2018)。紀念中國電影百年評選的50位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2018年6月1日,取自:https://www.getit01.com/p201806012528205/。2021年8月15日檢閱。 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2014)。當前社會病態調查分析報告,2014年9月9日,取自:http://theory.rmlt.com.cn/2014/0909/316672.shtml。2021年8月29日檢閱。 大公文匯(2022)。大文專訪|張藝謀:總書記對開幕式亮點如數家珍 特別榮幸,2022年4月8日,取自:https://www.tkww.hk/a/202204/08/AP624fdb5de4b073fe35f376bd.html。2024年7月14日檢閱。 大紀元(2012)。《武訓傳》從轟動一時到舉國批判,2012年5月20日,取自:https://www.epochtimes.com/b5/12/5/20/n3592909.htm。2022年12月15日檢閱。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1953a)。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關於加強電影製片工作的決定,1953年12月24日,取自: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4%B8%AD%E5%A4%AE%E4%BA%BA%E6%B0%91%E6%94%BF%E5%BA%9C%E6%94%BF%E5%8A%A1%E9%99%A2%E5%85%B3%E4%BA%8E%E5%8A%A0%E5%BC%BA%E7%94%B5%E5%BD%B1%E5%88%B6%E7%89%87%E5%B7%A5%E4%BD%9C%E7%9A%84%E5%86%B3%E5%AE%9A。2023年6月11日檢閱。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1953b)。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關於建立電影放映網與電影工業的決定,1953年12月24日,取自: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4%B8%AD%E5%A4%AE%E4%BA%BA%E6%B0%91%E6%94%BF%E5%BA%9C%E6%94%BF%E5%8A%A1%E9%99%A2%E5%85%B3%E4%BA%8E%E5%BB%BA%E7%AB%8B%E7%94%B5%E5%BD%B1%E6%94%BE%E6%98%A0%E7%BD%91%E4%B8%8E%E7%94%B5%E5%BD%B1%E5%B7%A5%E4%B8%9A%E7%9A%84%E5%86%B3%E5%AE%9A。2023年6月11日檢閱。 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2013)。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2013年7月11日,取自:http://big5.www.gov.cn/gate/big5/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3/content_2455232.htm。2024年4月30日檢閱。 今週刊(2022)。中國「白紙革命」是什麼?為何被認定六四後最大示威運動?4個「白紙革命」意義起源與進程必看,2022年11月29日,取自:https://style.yahoo.com.tw/news/中國-白紙革命-是什麼-為何被認定六四後最大示威運動-4個-090623277.html。2023年1月7日檢閱。 北美智權報(2023)。文革2.0讓中國經濟政策加速邁向衰退?,2023年10月5日,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6871/7486184。2024年4月28日檢閱。 仲呈祥(2018)。40年,文藝政策引領文藝繁榮(逐夢40年),2018年10月30日,取自: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n1/2018/1030/c1013-30369901.html。2023年4月24日檢閱。 自由亞洲電台(2007)。十三億中國人看電影,三十六人把關,2007年2月22日,取自: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movie-20070222.html。2023年8月29日檢閱。 李政亮(2018)。【拆哪電影院】中國電影軟實力裡的硬傷,2018年1月25日,取自: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6740。2023年1月13日檢閱。 知乎(2018)。《小城之春》:中國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2018年8月13日,取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41929087。2022年12月15日檢閱。 苒苒(2019)。中國電影審查實錄:撤檔潮中影人的困獸之鬥,2019年10月18日,取自: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9960157。2021年8月15日檢閱。 香港01(2023)。《不止不休》能拯救華語電影人的失望嗎?,2023年2月21日,取自:https://www.hk01.com/%E4%B8%AD%E5%9C%8B%E8%A7%80%E5%AF%9F/869405/%E5%BE%9E%E7%94%B0%E5%A3%AF%E5%A3%AF%E5%88%B0%E6%9D%9C%E7%90%AA%E5%B3%AF-%E4%B8%8D%E6%AD%A2%E4%B8%8D%E4%BC%91-%E8%83%BD%E6%8B%AF%E6%95%91%E8%8F%AF%E8%AA%9E%E9%9B%BB%E5%BD%B1%E4%BA%BA%E7%9A%84%E5%A4%B1%E6%9C%9B%E5%97%8E?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2024年4月7日檢閱。 郝建(2018)。禁片觀影手記:「病毒」一樣的內參片在中國曾象徵著權力與身份,2018年2月10日,取自: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80210-culture-film-bannedfilmstory/。2023年1月7日檢閱。 國家電影局(2017)。電影劇本(梗概)備案、電影片管理規定,2017年12月11日,取自:http://big5.www.gov.cn/gate/big5/www.gov.cn/zhengce/2017-12/11/content_5711916.htm。2023年8月29日檢閱。 國家電影局(2019)。華表獎歷史沿革,2019年9月5日,取自:https://www.chinafilm.gov.cn/xwzx/ztzl/zgdyhbj/201909/t20190905_1316.html。2021年8月15日檢閱。 國家電影局(2021)。國家電影局關於印發《“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的通知,2021年11月14日,取自:https://www.chinafilm.gov.cn/xwzx/ywxx/202111/t20211109_1182.html。2024年5月26日檢閱。 國家電影局(2024)。2024年全國電影工作會在京召開,2024年4月19日,取自:https://www.chinafilm.gov.cn/xwzx/ywxx/202404/t20240419_844043.html。2024年5月26日檢閱。 壹讀(2020)。田壯壯:我快70歲了,還得為電影鞠躬盡瘁,2020年10月11日,取自:https://read01.com/zh-tw/5nAozkG.html。2024年4月7日檢閱。 搜狐體育(2006)。《吳清源》羅馬受好評 張震坦言本來不會下圍棋,2006年10月17日,取自:https://sports.sohu.com/20061017/n245836856.shtml。2024年4月5日檢閱。 楓林網(2022)。田壯壯:我和電影的關係,2023年2月22日,取自:https://8maple.me/play/217925-1-1.html。2024年5月24日檢閱。 經濟日報(2023)。陸青年失業率蓋牌不揭露了,2023年8月16日,取自: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03/7372094。2023年8月19日檢閱。 遠見雜誌(1988)。敢為電影爭自由-訪西安電影製片廠廠長吳天明,1988年2月15日,取自:https://www.gvm.com.tw/article/735。2023年8月30日檢閱。 鳳凰娛樂(2014)。專訪張藝謀:避拍文革?不能站著說話不腰疼,2014年4月28日,取自:https://ent.ifeng.com/a/20140428/40035108_0.shtml。2024年7月14日檢閱。 鳳凰視頻(1992)。張藝謀稱想拍"文革"題材的電影 因為這時期對他影響很大,2020年1月14日,取自:https://ent.ifeng.com/c/7tEIuPv7a52。2024年7月14日檢閱。 鳳凰網娛樂(2017)。專訪田壯壯:所有人都鼓勵我再拍電影,但我貪玩缺自信,2017年11月3日,取自:https://ent.ifeng.com/a/20171103/42999507_0.shtml。2024年4月7日檢閱。 澎湃新聞(2016)。田壯壯任上大上海電影學院副院長,表態樸素簡短:會勤奮工作,2016年5月16日,取自: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69997。2024年4月7日檢閱。 羅四鴒(2019)。專訪文化學者徐賁:中國社會的「犬儒病」史無前例,2019年5月8日,取自: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90508-interview-xuben-political-joke-cynicism/。2019年11月13日檢閱。 Marcelle Clements (1994). FILM; "The Blue Kite" Sails Beyond the Censors. April 3, 1994, from https://www.nytimes.com/1994/04/03/movies/film-the-blue-kite-sails-beyond-the-censors.html?searchResultPosition=4.Retrieved February 28, 2021.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10692102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692102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寇健文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Kou, Chien-We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江瀅秀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Jiang, Ying-Shiouen_US
dc.creator (作者) 江瀅秀zh_TW
dc.creator (作者) Jiang, Ying-Shiouen_US
dc.date (日期) 202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4-Sep-2024 14:14:18 (UTC+8)-
dc.date.available 4-Sep-2024 14:14:1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4-Sep-2024 14:14:1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692102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318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692102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中國大陸人民長期處於高壓統治下,社會問題層出不窮,政府當局都是抱持鴕鳥心態,極力掩飾。民眾的態度便轉趨冷漠,純粹以冷眼旁觀的心態,來看待一切。人民開始產生習慣性的懷疑,政府說什麼都不信,甚至是人與人間缺乏信任感,嚴重造成了「社會焦慮症」。電影在自由民主的國家中,本該是某種程度忠實呈現社會文化的意象,以及人民情感的抒發;然而在共產體制社會中,電影不但是其政治宣傳高唱主旋律的一項重要工具,更是箝制扭曲人民思想的利器。 本研究以文件分析法、戲劇五因分析法及比較研究法,分析兩大問題:一、個人犬儒:從張藝謀與田壯壯的個人電影作品及言談行為,是否能觀察出其犬儒化?以及其犬儒特徵、類型。二、社會犬儒:透過對張藝謀與田壯壯兩人犬儒嬗變的過程,試圖推究中國大陸的威權控制,究竟帶給這群第五代導演甚至是整體社會,何種犬儒化程度之影響? 研究發現,張藝謀自始至終就是典型的假面犬儒,作為黑五類出身為了能在夾縫中求生存,他必須得高唱主旋律,才能一路走到「國師」之位。而田壯壯作為第五代最後底線的公開犬儒,換來的卻是對電影審查制度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第五代導演歷經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到習近平時期,表面上中國大陸的電影制度日漸改革開放,然政府當局對電影的審查控制卻趨向集權緊縮,畢竟政治始終影響著電影,操弄電影的生殺大權,也阻礙了民主自由的發展。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e people of Mainland China have been under high-handed rule for a long time, and social problems have arisen one after another. The government has adopted an ostrich mentality and tried its best to cover up the problems. The attitude of the people has become apathetic, and they simply look at everything with a cold eye. People begin to develop a habitual skepticism, not believing anything the government says, and even a lack of trust among people, resulting in a serious case of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In a free and democratic country, movies are supposed to be a faithful representation of social and cultural images and an expression of people's emotions; however, in a communist society, movies are not only an important tool for political propaganda and singing of the main theme, but also a powerful weapon to suppress and distort people's thoughts. In this study, two major issues are analyzed through document analysis, five-factor analysis of drama, and comparative study. The first issue is personal cynicism: Can the cynicism in the personal film works, speech, and behavior of Zhang Yimou and Tian Zhuangzhuang be observed?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s of cynicism? The second issue is social cynicism: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ynicism transmutation of Zhang Yimou and Tian Zhuangzhuang, the study aims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of cynicism that the authoritarian control of Mainland China has imposed on these fifth-generation directors and on society as a whole. The study reveals that Zhang Yimou has been a typical cynic in disguise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As a member of the Five Black Categories, he had to conform to the main theme in order to survive in the cracks, eventually rising to the position of "Master of the Nation". Tian Zhuangzhuang, as part of the fifth generation of directors, openly expresses cynicism, facing disappointment in the movie censorship system repeatedly. The Fifth Generation has navigated through the leadership of Deng Xiaoping, Jiang Zemin, Hu Jintao, and Xi Jinping. While China's film system appears to be undergoing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government's control over film censorship is increasingly centralized and strict. Ultimately, politics always influences films,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a film's fate hinders the progress of democracy and freedom.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問題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5 第三節 分析框架與本文論點 11 第四節 研究設計 16 第五節 論文章節安排 28 第二章 中國大陸政治對電影的影響 30 第一節 現實的殘酷:文藝究竟該為誰服務 30 第二節 誰才是老大:電影組織與審查制度 37 第三節 麵包與自由:第五代導演掙扎抉擇 44 第三章 張藝謀導演的犬儒化 50 第一節 前期:1980-2000年 50 第二節 後期:2001-2024年 68 第三節 張藝謀的犬儒化程度 76 第四章 田壯壯導演的犬儒化 87 第一節 前期:1980-2000年 87 第二節 後期:2001-2024年 98 第三節 田壯壯的犬儒化程度 107 第五章 結論 114 第一節 個人犬儒:都是為了有電影可拍 114 第二節 社會犬儒:政治始終影響著電影 118 第三節 研究限制、建議與未來研究方向 122 參考文獻 124zh_TW
dc.format.extent 5518323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692102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犬儒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第五代導演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張藝謀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田壯壯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電影審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Cynicism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Fifth Generation Director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Zhang Yimou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ian Zhuangzhuang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Film Censorshipen_US
dc.title (題名) 犬儒不犬儒?中國大陸第五代導演張藝謀與田壯壯的生存之道zh_TW
dc.title (題名) Cynics or Not? The Survival Strategies of Mainland China’s Fifth-Generation Directors Zhang Yimou and Tian Zhuangzhuang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亞平(2008)。影像時代中國電影簡史。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1974)。革命樣板戲劇本匯編。北京:人民文學。 中央委員會第六組(1959)。心戰研究資料。臺北市:編者。 中國電影出版社(1994)。論張藝謀。北京:中國電影出版。 中國電影家協會(1981)。中國電影年鑒。北京:中國電影。 中國電影家協會(1982)。中國電影家列傳。北京:中國電影。 中國電影家協會(1999)。改革開放二十年的中國電影 : 第七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電影。 中國電影圖史編輯委員會(2007)。中國電影圖史。北京:中國傳媒大學。 方希文(2012)。張藝謀的作業。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毛澤東(1952)。毛澤東選集。北京市:人民出版社出版。 毛澤東(1953)。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 王一川(1998)。張藝謀神話的終結 : 審美與文化視野中的張藝謀電影。鄭州市:河南人民出版社。 王斌(1998)。張藝謀這個人。北京:團結出版。 王源(2014)。“無厘頭”電影與“屌絲”文化現象的美學意義。四川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四川。 王曉玉(2003)。中國電影史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發行。 王龍(2016)。誰刺殺了〝我們的荊軻〞?。開放時代,2016(3),89-99。 司法行政部調查局(1963)。共匪的電影事業。臺北市:司法行政部調查局。 司琪(2015)。二十世紀70-90年代伍迪·艾倫電影研究。河北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河北。 左路平、吳學琴(2020)。現代犬儒主義的中國樣態及其應對。思想教育研究,2020(10),98-102。 白惠元(2018)。邪魅硬漢:近年中國警匪片中警察形象的男性氣質。電影藝術,2018(02),37-41。 白睿文(2007)。光影言語 : 當代華語片導演訪談錄,羅祖珍、劉俊希(譯),臺北市:麥田出版。譯自Speaking in images : interviews with contemporary Chinese filmmakers. Michael Berry.2005. 伍國(2004)。流行文化的困境—《任逍遙》中的後現代性與現代性解讀。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18(04),10-14。 安竹(2005)。導演視野 : 遇見250位世界著名導演,焦雄屏(譯)。臺北市:麥田出版。譯自Directors A-Z : a concise guide to the art of 250 great film-makers. Geoff Andrew.1999. 安斯加爾‧艾倫(2023)。犬儒主義,倪劍青(譯)。北京:商務印書館。譯自Cynicism. Ansgar Allen.2020. 朱文婷(2016)。共時、歷時和即時:論習近平建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三種時態。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38(4),46-52。 艾克恩(1992)。延安文藝回憶錄。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佐藤忠男、錢杭(2005)。中國電影百年。上海:上海書店出版。 何妍嬉(2015)。2014年臺北市長競選影音廣告的戲劇五因分析—以「真●柯文哲」系列為例。世新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何彤宇(2013)。網絡對犬儒說不!—網絡公共領域犬儒主義的特點及表現形式。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11),453-456。 何群(2003)。同一條路,我們曾一起走過 : 中國電影史。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 余華(1994)。活著。臺北市:麥田出版。 吳昭憲(2006)。犬儒主義、主體形構與批判。東吳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呂婉瑩(2007)。李安《斷背山》與張藝謀《十面埋伏》電影美學觀之比較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宋蘭(2009)。犬儒主義:傳媒文化的大忌。青年文學家,(03),69-70。 李多鈺(2005)。中國電影百年. 1905-1976, 上編。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 李佳鴻(2010)。中國大陸文化界之犬儒化-張藝謀個案分析。國立臺灣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政亮(2017)。拆哪,中國的大片時代 : 大銀幕裡外的中國野心與崛起。臺北市:蔚藍文化出版。 李剛(2008)。論中國第五代導演的文化精神。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李健(2017)。大眾文化視覺表徵機制及其犬儒主義傾向。學術界,2017(10),85-95。 李強(2017)。錦衣紅顏家國夢 : 張藝謀電影身體文化研究。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李道新(2006)。中國電影史硏究專題。北京市:北京大學。 李爾葳(2003)。張藝謀的電影世界。臺北縣新莊市:情報文化科技。 李福鐘(2018)。世紀中國革命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臺北市:三民書局。 李騫(2012)。喧囂的泡沫—“後現代認識危機”下的中國電影價值取向分析。大眾文藝,(02),158-159。 李豔霞、梅燊(2021)。現代犬儒主義概念解析:思想溯源、本質屬性與行為特徵。學習論壇,(01),53-60。 杜東芳、蔣月鋒(2014)。淺談中國宮廷劇的犬儒主義傾向。甘肅高師學報,19(1),102-104。 杜昳雯(2012)。反類型戰爭片中的犬儒主義傾向—電影《歡迎來到東莫村》評析。大眾文藝,(02),148-149。 汪行福(2007)。從商品拜物教到犬儒主義—齊澤克意識形態論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7(3),25-33。 周方元(2018)。薩蒂亞吉特·雷伊“加爾各答三部曲”焦慮敘事研究。西南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重慶市。 周玉山(1984)。大陸文藝新探。臺北市:東大圖書。 周佳岑(2007)。論張藝謀電影中的”東方想像”---一個文化全球化的觀點。淡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林明萱(2012)。胡錦濤時期中共之宣傳政策(2003-2008)- 張藝謀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勇、趙海風(2005)。文革後時代中國電影與全球文化。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 林柏勛(2009)。中國電影的後現代性,以張元、婁燁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淑馨(2010)。質性硏究 : 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巨流。 林靜伶(1996)。以戲劇五因分析方法探討電視卡通內容。臺北市: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 林靜伶(2000)。語藝批評 : 理論與實踐。臺北市:五南。 況一民(2007)。悟在中的精神-田壯壯訪談。電影藝術,317(6),59-66。 花軍(1988)。第五代導演。北京:民族。 金雷磊(2015)。網絡媒體時代的犬儒主義傾向。三明學院學報,32(05),86-89。 拜華特、索伯查克(1997)。電影批評面面觀,李顯立(譯)。臺北市:遠流。譯自An introduction to film criticism : major critical approaches to narrative film. Tim Bywater & Thomas Sobchack.1989. 施雅娟(2019)。從空氣到光影的影像敘事:以費穆與田壯壯的《小城之春》為例。佛光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施懿珊(2002)。李登輝總統言論之戲劇觀 : 從柏克戲劇五因語藝觀點分析。世新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查建英(2006)。八十年代 : 訪談錄。北京市: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斯拉沃熱‧齊澤克(2002)。意識形態的崇高客體,季廣茂(譯)。北京市:中央編譯。譯自The sublime object of ideology. Slavoj Žižek.1989. 胡平(2005)。犬儒病 : 當代中國精神危機。美國:博大出版。 胡清暉(2003)。後殖民語境下的華語電影-解讀西方影展的「中國熱」現象。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胡霽榮(2010)。中國早期電影史. 1896-1937。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唐正東(2015)。齊澤克的犬儒主義意識形態觀批判。江西社會科學,2015(11),5-10。 唐江南(2013)。斯拉沃熱·齊澤克的大眾文化理論。湘潭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湖南省。 夏商周(1998)。吹盡狂沙始到金-田壯壯縱談電影。電影藝術,1999(03),17-22。 孫建三(2010)。中國電影,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 中國早期電影高等教育史料文獻拾穗。北京:世界圖書。 孫國林、曹桂芳(1992)。毛澤東文藝思想指引下的延安文藝。石家莊:花山文藝。 徐賁(2015)。頹廢與沉默:透視犬儒文化。北京:東方出版社。 徐瑜(1986)。中共文藝政策析論。陽明山: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時影(2005)。電影。北京市:團結出版社出版。 柴瑩(2011)。文化視域中的「張藝謀」。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特納(1997)。電影的社會實踐,林文淇(譯)。臺北市:遠流。譯自Film as social practice. Graeme Turner.1994. 郝朝帥(2011)。犬儒年代的尷尬英雄—由電影《硬漢2》說起。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1(06),91-94。 馬玉峰、李彬(2004)。選擇了一生中最愉快的事業-田壯壯電影紀錄片《德拉姆》交流座談會。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4(6),62-69、92。 高玉芳(1998)。李登輝總統對國家認同與兩岸關係言論之戲劇五因分析-以1988年至1996年為分析範圍。輔仁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高肖梅(1996)。小城之春的電影美學 : 向費穆致敬。臺北市:電影資料館出版。 張玉佩(1996)。台灣電影再現的社會規範與價值觀-以戲劇五因分析金馬獎最佳劇情片。輔仁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張沖、王艷秋(2017)。頹廢、虛無的狀態與犬儒主義的文化認知—日本第四消費時代青春電影研究。電影評介,2017(17),58-61。 張婉瑜(2009)。社會犬儒主義的動態歷程探討—以2008年總統大選為例。中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張博(2011)。淺析巖井俊二電影的後現代主題選擇。新聞世界,2011(04),147-148。 張媛茹(2018)。張藝謀對先鋒派小說之電影改編研究:以《大紅燈籠高高掛》、《紅高粱》、《活著》為例。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張衛(1989)。與壯壯談壯壯。當代電影,1989(1),37-44。 張憲平、張明芳(2005)。“第五代導演”與張藝謀從影之路。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6),100-103。 曹開明(2000)。江澤民對港澳臺統一問題言說之修辭分析 : 柏克戲劇五因理論的論證。政治作戰學校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梁良(2004)。看不到的電影 : 百年禁片大觀。臺北市:時報文化。 梅燊、李艷霞(2021)。現代犬儒主義概念解析:思想溯源、本質屬性與行為特徵。學習論壇,2021(1),53-60。 章輝(2011)。中國後殖民批評論析--以張藝謀電影批評為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2011(19),1-27。 許寶強(2009)。告別犬儒 : 香港自由主義的危機。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連文光(1994)。中國“第五代”與法國新浪潮電影比較論。電影藝術,1994(03),79-85。 郭心怡(2018)。以戲劇五因分析法解析習近平政治語藝動機:論中共機關報政治宣傳效能。國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郭可人(2021)。蔡英文總統2016年至2020年重大演說之語藝批評—從柏克「戲劇五因」分析。世新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加恩(2011)。當代中國電影的主流意識:以革命歷史片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秀瑄(2002)。正面和負面政治廣告對政治知識、政治犬儒主義與政治效能感、投票行為的影響 : 以2002年臺北市長選舉為例。輔仁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陳易偉(2019)。中國大陸電影產業發展分析。淡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陳林俠(2006)。“惡搞”的喜劇:當下電影藝術的商業化思路與陷阱——從“饅頭”事件、《瘋狂的石頭》說起。齊魯藝苑,2006(6),37-42。 陳景亮、鄒建文(2005)。百年中國電影精選。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 陳墨(2006)。張藝謀的電影世界 : 青春的吶喊。臺北市:風雲時代出版。 陳駱宜宏(2014)。新竹市政宣導片的產製:以戲劇五因理論分析之。玄奘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陸紹陽(2004)。中國當代電影史 : 1977年以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曾健德(2013)。合謀者之家。北京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北京。 游梓翔(2006)。領袖的聲音 : 兩岸領導人政治語藝批評(1906-2006)。臺北市:五南。 焦雄屏(1998)。風雲際會 : 與中國當代電影對話。臺北市:遠流。 焦雄屏(2018)。映像中國。臺北市:蓋亞文化出版。 焦雄屏(2005)。映像中國。上海市:復旦大學。 程予誠(2014)。電影政策 : 國家競爭軟實力從北京看臺北。臺北市:五南。 程季華(1963)。中國電影發展史。北京:中國電影。 馬克‧費侯(1998)。電影與歷史,張淑娃(譯)。臺北市:麥田出版。譯自Cinéma et histoire. Marc Ferro.1993. 黃偉筠(2016)。嚴歌苓小說與張藝謀電影之互文性。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黃崴奕(2003)。張藝謀電影中的戲劇世界。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嘉慧(2020)。「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之語藝分析 : 以「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曉陽(2008)。印象中國 : 張藝謀。北京市:華夏出版社。 奧蒙特、馬利(1996)。當代電影分析方法論,吳珮慈(譯)。臺北市:遠流。譯自L'analyse des films. Jacques Aumont & Michel Marie. 楊巨平(2002)。古希臘羅馬犬儒現象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楊揚(2005)。影像中國札記─兼論田壯壯導演的電影《藍風箏》。南方文壇,2005(5),67-72。 溫納(1997)。創造的世界 : 藝術心理學,陶東風(譯)。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譯自Invented worlds : the psychology of the arts. Ellen Winner.1982. 葉知秋(2007)。太陽太亮,月亮太暗—姜文電影的前世今生。南方人物週刊,2007(24)。 賈磊磊、章柏青(2006)。中國當代電影發展史。北京:文化藝術出版。 福茲、福茲、達菩(1996)。當代語藝觀點,林靜伶(譯)。臺北市:五南圖書。譯自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on rhetoric, 2nd ed. Sonja K. Foss, Karen A. Foss, Robert Trapp.1990. 趙文靖(2008)。淺析中國當代喜劇影視作品中的犬儒主義。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6(3),47-50。 趙成儀(1995)。八○年代起大陸電影改革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趙成儀(2013)。中國大陸電影採「中外合拍」模式的政治經濟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臺北市。 趙璐(2019)。《死侍2:我愛我家》的喜劇藝術構建。電影文學,2019(20),110-112。 劉立行(2009)。國家電影制度:政治、經濟、文化、產業之理論與實務。臺北縣新店市:正中。 劉立行(2012)。當代電影理論與批評。臺北市:五南。 劉海粟(2017)。喜劇電影中“小人物”映射的文化心理價值。新聞研究導刊,2017(02),138。 劉財志(2019)。中共官方網站發布中央領導人涉臺言論之五因分析: 以習近平言說為例。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劉莎(2020)。無厘頭2.0。中央美術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北京市。 劉惠(2011)。中國當代大眾文化中的犬儒主義傾向研究。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山東濟南。 劉德昌(2004)。美國總統布希在2003年美伊戰爭前演說之宣傳策略與戲劇五因分析。政治作戰學校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潘雅玲(1996)。小說與電影媒體之語言轉換研究:以張藝謀之大紅燈籠高高掛為例。銘傳管理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哲明(2010)。臺灣選舉詆毀性訊息的語藝呈現(1998-2009)-柏克「戲劇五因」之觀點。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鴻濱、陳佳靖(2004)。語藝批評方法在網路文化研究之應用與探討。資訊社會研究,2004(6),91-126。 鄭閔聲(2009)。從計畫到市場: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與未來。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樺、劉黎(2016)。現代犬儒主義與中國夢。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6(04),46-50。 黎莉(2016)。大眾文化視閾下的“黑色幽默”—《火鍋英雄》的文化意旨。電影新作,2016(04),119-123。 蕭佩茹(2015)。影視教材在國中歷史教學中「文化大革命」的應用─以電影《活著》為中心。國立嘉義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賴欣儀(2006)。走向市場的偶然—張藝謀、馮小剛的抉擇。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錢佳(2013)。試論當代中國社會犬儒化傾向–從當下中國社會〝不信任〞現象說起。黑河學刊,2013(4),20-22。 戴錦華(1999)。斜塔瞭望 : 中國電影文化1978-1998。臺北市:遠流。 戴錦華(2007)。電影理論與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韓貝多(2019)。美國超級英雄電影的崇高邏輯。長安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陝西西安。 闕河嘉、陳光華(2016)。庫博中文獨立語料庫分析工具之開發與應用。數位人文研究與技藝第六輯,285-313。 羅雪瑩(2008)。回望純真年代:中國著名電影導演訪談錄(1981-1993)。北京:學苑出版社。 關志華(2008)。一場歷史與當代的辯證︰論九○年代後華語電影中的文革再現。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蘇曉菲(2018)。田壯壯電影中的文化精神研究。西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甘肅蘭州。 二、英文部分 Berry, C.(2013).Chinese cinema : critical concepts in media and cultural studies / edited by Chris Berry. London: Routledge. Berry, M.(2005).Speaking in images : interviews with contemporary Chinese filmmakers / Michael Berr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Braudy, L., & Cohen, M.(1999).Film theory and criticism : introductory readings / edited by Leo Braudy, Marshall Cohe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reckler, S. J.(1984).Empirical validation of affect, behavior, and cognition as distinct components of attitud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47(6),1191-1205. Chen, M.-M. J., & Mazharul Haque, S. M.(2007).Representation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n Chinese films by the Fifth Generation filmmakers : Zhang Yimou, Chen Kaige, and Tian Zhuangzhuang / Ming-May Jessie Chen and Mazharul Haque ; with a foreword by Phillip Gentile。Lewiston, N.Y: Edwin Mellen Press. Clark, P.(2005).Reinventing China : a generation and its films / Paul Clark.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Lim, S. H., & Ward, J.(2011).The Chinese cinema book / edited by Song Hwee Lim and Julian Ward. Basingstoke, Hampshire [England] :Palgrave Macmillan. Minabere Ibelema.(2008).The African Press, Civic Cynicism, and Democracy. New York : Palgrave Macmillan. Ni, Z.(2002).Memoirs from the Beijing Film Academy : the genesis of China's fifth generation / Ni Zhen ; translated by Chris Berry. Durham, N.C: Duke University Press. Rawnsley, G. D., & Rawnsley, M.-Y. T.(2010).Global Chinese cinema : the culture and politics of Hero / edited by Gary D. Rawnsley and Ming-Yeh T. Rawnsley. Oxon [England]:New York. Sloterdijk, P., & Eldred, M.(1987).Critique of cynical reason / Peter Sloterdijk ; translation by Michael Eldred ; foreword by Andreas Huyssen.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Tasker, Y.(2011).Fifty contemporary film directors / edited by Yvonne Tasker. London :Routledge. Zhou, X.(2017).Globalizatio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cinema : Zhang Yimou's genre films / by Xuelin Zhou. Singapore:Springer Singapore. Zhu, Y., & Rosen, S.(2010).Art, politics, and commerce in Chinese cinema / edited by Ying Zhu and Stanley Rosen. 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Žižek, S.(1989).The sublime object of ideology / Slavoj Žižek. London :Verso. 三、網路資料 BBCNews(2013)。中國取消「一般題材」電影審查,2013年7月17日,取自: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3/07/130717_china_film_sensorship。2023年10月10日檢閱。 BBCNews(2016)。中共首次形容習近平領導為“核心”,2016年10月27日,取自: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6/10/161027_china_xi_core。2023年6月14日檢閱。 BBCNews中文(2014)。BBC視頻:導演馮小剛批評中國審查制度,2014年2月20日,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nzj1vQSHu4。2024年4月7日檢閱。 VITO雜誌(2022)。田壯壯,40歲禁止拍片,70歲捲土重來,第五代導演最後的底線,2022年10月3日,取自:https://vitomag.com/entertainment/aypjr.html。2022年10月10日檢閱。 一點新知(2018)。因為一部電影,田壯壯被禁10年,差點毀了導演生涯,2018年4月30日,取自:https://www.getit01.com/p20180430052205435/。2019年11月17日檢閱。 一點新知(2018)。紀念中國電影百年評選的50位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2018年6月1日,取自:https://www.getit01.com/p201806012528205/。2021年8月15日檢閱。 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2014)。當前社會病態調查分析報告,2014年9月9日,取自:http://theory.rmlt.com.cn/2014/0909/316672.shtml。2021年8月29日檢閱。 大公文匯(2022)。大文專訪|張藝謀:總書記對開幕式亮點如數家珍 特別榮幸,2022年4月8日,取自:https://www.tkww.hk/a/202204/08/AP624fdb5de4b073fe35f376bd.html。2024年7月14日檢閱。 大紀元(2012)。《武訓傳》從轟動一時到舉國批判,2012年5月20日,取自:https://www.epochtimes.com/b5/12/5/20/n3592909.htm。2022年12月15日檢閱。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1953a)。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關於加強電影製片工作的決定,1953年12月24日,取自: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4%B8%AD%E5%A4%AE%E4%BA%BA%E6%B0%91%E6%94%BF%E5%BA%9C%E6%94%BF%E5%8A%A1%E9%99%A2%E5%85%B3%E4%BA%8E%E5%8A%A0%E5%BC%BA%E7%94%B5%E5%BD%B1%E5%88%B6%E7%89%87%E5%B7%A5%E4%BD%9C%E7%9A%84%E5%86%B3%E5%AE%9A。2023年6月11日檢閱。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1953b)。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關於建立電影放映網與電影工業的決定,1953年12月24日,取自: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4%B8%AD%E5%A4%AE%E4%BA%BA%E6%B0%91%E6%94%BF%E5%BA%9C%E6%94%BF%E5%8A%A1%E9%99%A2%E5%85%B3%E4%BA%8E%E5%BB%BA%E7%AB%8B%E7%94%B5%E5%BD%B1%E6%94%BE%E6%98%A0%E7%BD%91%E4%B8%8E%E7%94%B5%E5%BD%B1%E5%B7%A5%E4%B8%9A%E7%9A%84%E5%86%B3%E5%AE%9A。2023年6月11日檢閱。 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2013)。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2013年7月11日,取自:http://big5.www.gov.cn/gate/big5/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3/content_2455232.htm。2024年4月30日檢閱。 今週刊(2022)。中國「白紙革命」是什麼?為何被認定六四後最大示威運動?4個「白紙革命」意義起源與進程必看,2022年11月29日,取自:https://style.yahoo.com.tw/news/中國-白紙革命-是什麼-為何被認定六四後最大示威運動-4個-090623277.html。2023年1月7日檢閱。 北美智權報(2023)。文革2.0讓中國經濟政策加速邁向衰退?,2023年10月5日,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6871/7486184。2024年4月28日檢閱。 仲呈祥(2018)。40年,文藝政策引領文藝繁榮(逐夢40年),2018年10月30日,取自: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n1/2018/1030/c1013-30369901.html。2023年4月24日檢閱。 自由亞洲電台(2007)。十三億中國人看電影,三十六人把關,2007年2月22日,取自: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movie-20070222.html。2023年8月29日檢閱。 李政亮(2018)。【拆哪電影院】中國電影軟實力裡的硬傷,2018年1月25日,取自: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6740。2023年1月13日檢閱。 知乎(2018)。《小城之春》:中國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2018年8月13日,取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41929087。2022年12月15日檢閱。 苒苒(2019)。中國電影審查實錄:撤檔潮中影人的困獸之鬥,2019年10月18日,取自: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9960157。2021年8月15日檢閱。 香港01(2023)。《不止不休》能拯救華語電影人的失望嗎?,2023年2月21日,取自:https://www.hk01.com/%E4%B8%AD%E5%9C%8B%E8%A7%80%E5%AF%9F/869405/%E5%BE%9E%E7%94%B0%E5%A3%AF%E5%A3%AF%E5%88%B0%E6%9D%9C%E7%90%AA%E5%B3%AF-%E4%B8%8D%E6%AD%A2%E4%B8%8D%E4%BC%91-%E8%83%BD%E6%8B%AF%E6%95%91%E8%8F%AF%E8%AA%9E%E9%9B%BB%E5%BD%B1%E4%BA%BA%E7%9A%84%E5%A4%B1%E6%9C%9B%E5%97%8E?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2024年4月7日檢閱。 郝建(2018)。禁片觀影手記:「病毒」一樣的內參片在中國曾象徵著權力與身份,2018年2月10日,取自: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80210-culture-film-bannedfilmstory/。2023年1月7日檢閱。 國家電影局(2017)。電影劇本(梗概)備案、電影片管理規定,2017年12月11日,取自:http://big5.www.gov.cn/gate/big5/www.gov.cn/zhengce/2017-12/11/content_5711916.htm。2023年8月29日檢閱。 國家電影局(2019)。華表獎歷史沿革,2019年9月5日,取自:https://www.chinafilm.gov.cn/xwzx/ztzl/zgdyhbj/201909/t20190905_1316.html。2021年8月15日檢閱。 國家電影局(2021)。國家電影局關於印發《“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的通知,2021年11月14日,取自:https://www.chinafilm.gov.cn/xwzx/ywxx/202111/t20211109_1182.html。2024年5月26日檢閱。 國家電影局(2024)。2024年全國電影工作會在京召開,2024年4月19日,取自:https://www.chinafilm.gov.cn/xwzx/ywxx/202404/t20240419_844043.html。2024年5月26日檢閱。 壹讀(2020)。田壯壯:我快70歲了,還得為電影鞠躬盡瘁,2020年10月11日,取自:https://read01.com/zh-tw/5nAozkG.html。2024年4月7日檢閱。 搜狐體育(2006)。《吳清源》羅馬受好評 張震坦言本來不會下圍棋,2006年10月17日,取自:https://sports.sohu.com/20061017/n245836856.shtml。2024年4月5日檢閱。 楓林網(2022)。田壯壯:我和電影的關係,2023年2月22日,取自:https://8maple.me/play/217925-1-1.html。2024年5月24日檢閱。 經濟日報(2023)。陸青年失業率蓋牌不揭露了,2023年8月16日,取自: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03/7372094。2023年8月19日檢閱。 遠見雜誌(1988)。敢為電影爭自由-訪西安電影製片廠廠長吳天明,1988年2月15日,取自:https://www.gvm.com.tw/article/735。2023年8月30日檢閱。 鳳凰娛樂(2014)。專訪張藝謀:避拍文革?不能站著說話不腰疼,2014年4月28日,取自:https://ent.ifeng.com/a/20140428/40035108_0.shtml。2024年7月14日檢閱。 鳳凰視頻(1992)。張藝謀稱想拍"文革"題材的電影 因為這時期對他影響很大,2020年1月14日,取自:https://ent.ifeng.com/c/7tEIuPv7a52。2024年7月14日檢閱。 鳳凰網娛樂(2017)。專訪田壯壯:所有人都鼓勵我再拍電影,但我貪玩缺自信,2017年11月3日,取自:https://ent.ifeng.com/a/20171103/42999507_0.shtml。2024年4月7日檢閱。 澎湃新聞(2016)。田壯壯任上大上海電影學院副院長,表態樸素簡短:會勤奮工作,2016年5月16日,取自: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69997。2024年4月7日檢閱。 羅四鴒(2019)。專訪文化學者徐賁:中國社會的「犬儒病」史無前例,2019年5月8日,取自: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90508-interview-xuben-political-joke-cynicism/。2019年11月13日檢閱。 Marcelle Clements (1994). FILM; "The Blue Kite" Sails Beyond the Censors. April 3, 1994, from https://www.nytimes.com/1994/04/03/movies/film-the-blue-kite-sails-beyond-the-censors.html?searchResultPosition=4.Retrieved February 28, 2021.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