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朱德芳 | zh_TW |
dc.contributor.advisor | Chu, Te-Fang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陳建夫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Chen, Chien-Fu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陳建夫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Chen, Chien-Fu | en_US |
dc.date (日期) | 2024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4-九月-2024 14:51:15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4-九月-2024 14:51:15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4-九月-2024 14:51:15 (UTC+8) | - |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 G0106652028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3345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106652028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近年來,我國企業常以減資作為手段,以作為公司營運之策略之一,進而衍生了諸多濫用減資制度的疑慮。然而,我國現行公司法對減資的法律規範尚不完善,尤其在保護少數股東權益和債權人權益方面表現不足。因此,有必要重新檢討我國股份有限公司之減資制度。本文旨在分析和討論現行法對股東和債權人保護的不足之處,並提出完善建議。
然而,觀察我國資本制度對於債權人保障究竟達何種程度,不能只看法規規定,也要看相關之會計處理,是以,本文以會計之角度切入,以判斷何種減資類型,對債權人之影響甚大,而評估引進償債能力測試之必要性。
此外,所謂的實質減資係公司將多餘資金發還股東,因為有實際資產之流出,進而提升債權人錯估授信決策而有無法受償之風險,鑒於資本設計首要保障對象是債權人,是我國資本原則常以「資本」作為判斷之基準已悖離經濟實質,故應以會計領域之角度著眼於「資產」之維持,手段上並應引進償債能力測試,以完善債權人之保護。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In recent years, many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 have frequently employed reduction of capital as a strategy in their business operations, which has raised concerns about potential abuse of the reduction of capital system. However, the current corporate laws in our country are not yet comprehensive in regulating reduction of capital, particularly in safeguarding the rights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and creditor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examine the reduction of capital system in our country's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ies.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deficiencies in current laws regarding the protection of shareholders and creditors, and to propose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ment.
Furthermore, to understand the extent of creditor protection under our capital system, it is important not only to look at regulatory provisions but also to consider relevant accounting practices. Therefore, this paper approaches the issue from an accounting perspective to determine which types of capital reductio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reditors and to assess the need for introducing solvency tests.
Additionally, "substantive capital reduction" involves the company distributing excess funds to shareholders. Since there is a real outflow of assets, this increases the risk that creditors may misjudge their credit decisions and face non-repayment risks. Given that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capital design is to protect creditors, the conventional practice of judging based on "capital" rather than economic substance is outdated. Thus, focusing on the maintenance of "assets" from an accounting perspective and incorporating solvency tests are necessary to enhance creditor protection. | en_US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4
第一項 研究範圍 4
第二項 研究方法 6
第三節 論文架構 7
第二章 我國減資制度保障程序之探討 9
第一節 減資制度 9
第一項 股份與資本 9
第二項 減資類型與其會計處理 11
第三項 決策程序-非公開發行之股份有限公司 19
第四項 決策程序-公開發行公司 22
第二節 減資之保障程序 23
第一項 股東與債權人之地位 23
第二項 股東之保障程序 25
第三項 債權人之保障程序 29
第四項 現行法之困境與可能之完善方向 34
第三節 我國違法減資之效果 39
第四節 庫藏股減資專論-違法買回之效果 41
第一項 股份回籠禁止 41
第二項 股份回籠禁止之例外構成法定減資 41
第三項 決策機關與資訊揭露 44
第四項 放寬股份回籠禁止原則與債權人保護 46
第五項 違法買回之效果 47
第五節 小結 49
第三章 實務案例 51
第一節 彌補虧損減資 51
第一項 泰福-KY 52
第二項 天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4
第三項 及成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57
第二節 現金減資 59
第一項 商務印書股份有限公司 59
第二項 歷審法院見解 60
第三項 評析與討論 63
第三節 庫藏股減資 74
第一項 統領百貨股份有限公司 74
第二項 王道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77
第四節 減資後增資 77
第一項 對於股東或債權人之影響 77
第二項 實質減資後增資之質疑 78
第三項 勁昇光電案 78
第五節 小結 82
第四章 各國減資相關法規範之探討 85
第一節 美國法規範 85
第一項 減資程序 85
第二項 違法減資之效果 89
第三項 違法買回之效果 91
第二節 英國法規範 92
第一項 減資程序 92
第二項 違法減資之效果 95
第三項 違法買回之效果 97
第三節 香港法規範 98
第一項 減資程序 98
第二項 違法減資之效果 105
第三項 違法買回之效果 107
第四節 小結 107
第五章 完善建議 109
第一節 我國與外國立法例之差異 109
第二節 我國減資之建議完善方向 113
第一項 保護債權人之面向 113
第二項 保護股東之面向 114
第六章 結論 129
參考文獻 132 | zh_TW |
dc.format.extent | 1671715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6652028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減資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實質減資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償債能力測試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資本原則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資產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Reduction of capital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Substantial capital reduction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Solvency test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The three capital principles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Asset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公司減資對於股東和債權人之保護-以實質減資為核心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Protection of Shareholders and Creditors in Company Capital Reduction - Focusing on Substantial Reduction of Capital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1.方嘉麟等,變動中的公司法制,2版,2019年9月。
2.王文宇,公司法論,元照出版, 2019年 9月。
3.幸世間、李宗黎、林蕙真,會計學新論(下),第十版,2017年9月。
4.林少偉,英國現代公司法,中國法制出版社,2018年6月。
5.柯芳枝,公司法論(下),修訂八版,2009年2月。
6.梁宇賢,公司法論,修訂八版,2019年9 月。
7.曾淑瑜,公司法實例演習,修訂五版,2020年9月。
8.廖大穎,公司法原論,修訂8版,2019年8月。
9.劉連煜,現代公司法,15版,2020年9月。
10.鄭丁旺,中級會計學(上),第15版,2020年9月。
11.鄭丁旺,中級會計學(下),第十五版,2021年3月。
12.戴銘昇,公司法講義, 2024 年 8 月版。
(二)專書論文、期刊
1.方嘉麟,論資本制度對公司治理設計及金融市場結構的影響,月旦民商法雜誌,第83期,頁71-88,2024年3月。
2.王志誠,公司減資與少數股東權益之保護─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894號民事判決之評釋,月旦裁判時報,第116期,頁30-42,2022年2月。
3.朱德芳,公司法全盤修正管制鬆綁與公開透明應並重-以籌資、分配與資訊揭露為核心,月旦法學雜誌,第268期,2017年9月。
4.朱德芳,公司進行減資並以現金逐出畸零股股東,是否適法?─ 評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1234號民事判決,裁判時報,第99期,頁48-61,2020年9月。
5.朱德芳,論公開發行公司之資本結構重組與公司治理:以形式減資與私募增資為核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7卷2期,頁81-150,2008年6月。
6.邵慶平,減資決議的決議方式─最高法院110 年度台上字第894 號判決,台灣法律人,第1期,頁164-169,2021年7月。
7.洪令家,公司對股東所為之分配,選錄於方嘉麟主編之變動中的公司法制: 17堂案例學會公司法,元照出版, 2019年 9月二版。
8.洪令家,公司對股東所為分派,月旦會計實務研究,第28期,2020年4月。
9.張心悌,股份逆向分割與少數股東之保護,臺灣財經法學論叢,第三卷第一期,110年1月。
10.張心悌,逐出少數股東—以資訊揭露義務與受託人義務為中心之美國法比較,政大法學評論,第123期,2011年10月。
11.張心悌,簡政便民?同次股東會進行同額減資與增資之程序,月旦法學教室,第228期,2021年10月。
12.張永健,法實證研究方法論:實證比較法的五種取徑,月旦法學雜誌,第326期,頁59-78,2022年7月。
13.張禎庭,股份有限公司減資之法定程序,月旦會計實務研究,62期,頁13-17,2023年2月。
14.張曉芬,從減資型態分析公司經營策略及對股東權益的影響,月旦會計實務研究,第58期,頁52-58,2022年10月。
15.郭大維,公司減資、經營權爭奪與少數股東之保護,月旦會計實務研究,第62期,2023年2月。
16.郭大維,多數股東利用減資逐出少數股東,月旦法學教室,第218期,2020年12月。
17.游啟璋,現金逐出合併時少數股東之股份收買請求權,政大法學評論,第136 期,2014年3月。
18.黃琦文、夏翊翔,企業減資對會計處理及財務報表之影響,月旦會計實務研究,第61期,頁13-24,2023年1月。
19.廖建勛,企業配發現金,來源是減資還是盈餘分配?股東稅務差很大!,月旦會計實務研究,2023年2月。
20.劉連煜,大法官釋字第770 號併購正當程序與權利救濟解釋的檢討──以資訊揭露、利害迴避、現金逐出門檻與股份收買請求權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306期,2020年11月。
21.蔡昌憲,自司法院釋字第770號解釋談私有化併購交易之利益衝突迴避爭議:兼論與國巨案、美國戴爾電腦案的比較,萬國法律,第224期,2019年4月。
(三)學位論文
1.涂睿涵,論股份有限公司之減資,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21年7月。
2.蔡旻睿,償付能力與債權人保護,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6月。
二、外文部分:
(一)Alan R. Palmiter, Corporations: Examples and Explanations §31.2 (6d ed. 2009).
(二)Bairstow v Queens Moat Houses plc [2001] 2 BCLC 531.
(三)BNY Corporate Trustee Services Ltd v. Eurosail [2013] UKSC 28.
(四)Craig A. Peterson & Norman W. Hawker, Does Corporate Law Matter? Legal Capital Restrictions on Stock Distributions, 31 AKRON L. REV. 175,202 (1997).
(五)Gantler v. Stephens, 965 A.2d 695, 706 (Del. 2009).
(六)J.B. Heaton, Solvency Tests, 62(3) BUS. LAW. (2007).
(七)James J. Hanks, Legal Capital and The Model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 An Essay for Bayless Manning, LAW AND CONTEMPORARY PROBLEMS (2011).
(八)Larry P. Scrigins, The Model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 Financial Provisions: A Historical Snapshot, 74 LAW AND CONTEMPORARY PROBLEMS 121, 128 (2011).
(九)N. Pac. R. Co. v. Boyd, 228 U.S. 482, 33 S. Ct. 554, 57 L. Ed. 931 (1913).
(十)Pasotti v. United States Guardian Corp., 156 A.255, 256 (Del. Ch. 1931);Strassburger v. Earley, 752 A.2d 557, 579-580 (Del. Ch. 2000).
三、判決與解釋函令:
(一)大法官解釋第770號。
(二)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894號判決,裁判日期:民國110年4月7日。
(三)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808號民事判決,裁判日期:民國102年5月1日。
(四)經濟部111年1月25日經商字第11102401370號。
(五)經濟部98年4月21日經商字第09802047330號。
(六)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4年度訴字第277號民事判決(商務印書一審),裁判日期:民國105年4月13日。
(七)臺灣高等法院105年度上字第935號民事判決(商務印書二審),裁判日期:民國106年4月28日。
(八)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1234號民事判決(商務印書三審),裁判日期:民國109年5月21日。
(九)臺灣高等法院109年度上更一字第102號(商務印書更審;撤回上訴)。
(十)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1836號民事判決,裁判日期:民國108年12月4日。
(十一)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97年度上字第362號民事判決,裁判日期:民國97年12月9日。
(十二)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06年度訴字第986號判決(勁昇光電一審),裁判日期:民國106年7月27日。
(十三)臺灣高等法院106年度上字第1158號判決(勁昇光電二審),裁判日期:民國107年8月28日。
(十四)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2283號民事裁定(勁昇光電二審),裁判日期:民國107年11月21日。
(十五)臺灣高等法院106年度上字第698號民事判決,裁判日期:民國107年7月18日。
(十六)臺灣高等法院107年度上字第1522號民事判決,裁判日期:民國108年10月30日。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