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我國「類勞工」政策與立法可行性之探討
A Study on the Feasibility of Third-Type Worker Policy and Legisiation in Taiwan
作者 陳巧君
Chen, Qiao-Jun
貢獻者 成之約
Cheng, Chih-Yueh
陳巧君
Chen, Qiao-Jun
關鍵詞 類勞工
平台外送
從屬性
勞動保護
新型態工作
Third-Type Worker
Platform Delivery
Subordinate
Labour Protection
New type of work
日期 2024
上傳時間 4-九月-2024 15:32:35 (UTC+8)
摘要 平台經濟創造了更多工作機會,降低了工作門檻,提供了工作自由、無固定工作時間和工作場域,吸引了大量平台外送員投入外送工作。然而,平台經濟創造的工作與傳統工作模式有很大不同,傳統法律難以完全對應其工作特性。各國大多以僱傭關係和承攬關係方式區分為勞工和自營作業者兩種身份。在檢視新型態工作時,會發現有許多工作者處於兩者之間的模糊地帶。因此,本文針對設有第三種身份類別制度的國家,如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和英國作為探討。 我國現行平台外送制度下,勞動二分法產生勞動保障不足問題,僱傭關係和承攬關係各自對平台外送員有著不同的影響。透過深度訪談了解勞資政學對外送平台的法律關係及「類勞工」政策的觀點,分析「類勞工」政策在我國施行的可行性。 研究發現,以傳統從屬性探討平台外送勞動過程時,從屬性強弱難以具體量化,判斷平台業者與平台外送員之間的法律關係困難且因人而異,在平台外送勞動條件方面,勞方代表多認為報酬計算不透明、停權機制不夠制度化是目前最需要保障的勞動條件訴求。雖然有文獻指出「類勞工」制度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但也可能在舉證及認定上造成困難,但仍須針對政策困難之處予以解決,「類勞工」法制保障仍有其必要性。 因此,本文建議需要建立「類勞工」法制之彈性保障,並且涵蓋的範圍及認定門檻需由跨部會整合,制訂認定門檻及過程應簡易且明確。並定期統計平台外送自營作業者人數相關資料及檢視現有法律規範不足之處。此外,應持續追蹤「類勞工」相關國家法制及經驗,作為我國未來政策的參考。
The platform economy has created more job opportunities, lowered job thresholds, and provided freedom of work, no fixed working hours and workplaces, attracting a large number of platform delivery workers into delivery work. However, the jobs created by the platform economy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work patterns, and it is difficult for traditional laws to fully address their work characteristics. Most countries distinguish between labourers and self-employed workers on the basis of employment and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s. In examining this new form of work, it is clear that many workers are caught in the ambiguous zone between the two. Therefo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countries with a third category of status, such as Germany, Italy, Spain and the United Kingdom. Under the current platform delivery system in Taiwan, the labour dichotomy creates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labour protection, and th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and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 each have different impacts on platform delivery workers.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views of various parties on the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outbound platforms and the " third-type worker " policy, and to analyse the feasibility of implementing the " third-type worker " policy in Taiwan. The study found that, when exploring the labour process of platform delivery through traditional subordination, it is difficult to quantify the strength of subordination, and it is difficult to judge the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latform operator and the platform delivery workers, which varies from person to person. In terms of the labour conditions of platform delivery, most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labour side think that the opacity of the calculation of the compensation and the lack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mechanism for suspending the right to work are the most important demands on the labour conditions that need to be guaranteed at the present time. Although some literature points out that a " third-type worker " system can provide a certain degree of protection, but it may also cause difficulties in proof and recognition,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address the policy difficulties, and there is still a need for " third-type worker " legal protec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re is a need to establish a flexible legal framework for " third-type worker " protection, and that the scope of coverage and the threshold of recognition should be consolidated by an inter-ministerial committee, and that the process of formulating the threshold of recognition should be simple and clear. In addition, the number of outbound self-employed workers on platforms should be regularly counted and the inadequacies of the existing legal regulations should be examined. In addition, we should continue to track the legal systems and experiences of countries related to " third-type worker " workers as a reference for our future policies.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一)書籍 史尚寬,1934,勞動法原論,民國67年臺北重刊,史吳仲芳、史光華發行。 邱駿彥,1998,勞動基準法上勞工之定義,收錄於《勞動法裁判選輯,月旦法學。 曼佛雷德·魏斯、馬琳·施米特(Manfred Weiss & Marlene Schmidt)著,倪斐譯,德國勞動法 與勞資關係,商務印書館,2012年8月。 郭玲惠,勞動契約法論,三民書局,2011年9月。 黃程貫,2021,個別勞動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黃程貫,勞動法,國立空中大學,1997年5月修訂再版。 黃越欽著,黃鼎佑增修,2015,勞動法新論,5版,台北:翰蘆圖書。 楊通軒,2019,勞工保護法理論與實務,初版,五南書局。 (二)期刊論文 王天玉,互聯網平台用工的"類僱員"解釋路徑及其規範體系,2020年,環球法律評論。 王倩,德國法中勞動關係的認定,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6期。 成之約,平台經濟個人工作者權益保障的初探,月旦會計實務研究,2020年7月。 李健鴻,零工經濟的因應途徑: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的「中間類型勞動者」制度分析,臺灣勞工季刊,第59期,2019年9月。 肖竹,第三類勞動者的理論反思與替代路徑,環球法律評論,2018年第6期。 林更盛,2020a,外送平臺工作者勞動關係的認定,裁判時報,92 期,2020年2月。 林更盛,2020b,保險業務員從屬性認定的具體化──兼評勞動部2019.11.29之「勞動契約認定指導原則」,月旦知識,2020年6月。 林更盛,勞動契約性質認定之理論與實務──以保險業務員之法律定性與工資為例,臺灣法學雜誌,第359期,2019年1月。 林佳和,後釋字第740號解釋之勞動趨勢分析,月旦法學雜誌,2021年7月。 邱羽凡,2020a,自營作業者之勞動保護與「準勞工」立法之初步分析──以德國法為參考,月旦法學雜誌,2021年7月。 邱羽凡,假承攬、真僱傭?─平台餐飲外送員之勞動保護與「勞工身分」簡析,月旦法學教室,206期,2019年12月。 邱羽凡,2020b,勞動契約從屬性認定標準之趨勢與反思──兼論平台工作者之「勞工性」,臺北大學法學論叢,2021年9月。 洪瑩容,從平台經濟之多元勞務提供模式談勞務提供者之法律地位與勞動權益之保護,中正大學法學集刊72期,2021年7月。 張鑫隆,平臺與零工經濟之勞動者保障探討-以日本為例,臺灣勞工季刊第53 期,2018年3月。 楊通軒,勞動者的概念與勞工法,中原財經法學,第6期,2001年7月。 廖修雅,日本自由業者權益保護立法動向之初探,台日法政研究,2023年6月。 鄭津津,妾身未明的類勞工勞權保障問題之探討月旦民商法雜誌,第81期,2023 年 9 月。 (三)碩士論文 王傑(2020),英國勞動法上勞動者認定法理之形成與發展--英國法之特質及對台灣之啟示,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碩士論文。 生金興(2021),外送員勞動權益保障之研究─從餐飲外送平台與外送員之契約定性出發,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碩士班。 何宸嘉(2022),我國勞動法演進與僱傭勞動之研究 ─ 以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分析,真理大學法研碩論文。 吳哲毅(2020),勞工概念之再構成與展望——台灣與日本之比較法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沈柏亘(2020),論按需工作外送員之社會安全保障,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碩士論文。 林均禧(2021),平台勞動下自營作業者之勞動及社會保障-以西班牙自營作業者法為參考,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 邱馨慧(2021),零工經濟勞動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龔煜智(2022),國外送平台工作者法律關係之比較研究-以美國與中國為參考對象,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政府機關研究資料 李玉春(2014),僱用型態多樣化社會之勞工從屬性判斷基準—日臺之比較分析,科技部研究計劃。 林良榮,勞動法上「勞工」與「雇主」概念之研究—以「勞動從屬性」之法理轉換及判決實務發展為中心,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期末報告,2015年11月18日。 陳威霖、鄭津津、馬財專、劉士豪、辛昀皓 (2021),零工經濟下各國「類勞工」法制之研究,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陳麗萍、王素彎(2022),透過平台業者APP程式提供勞務之國內工作者工作態樣研究—以食品外送平台為例,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龔昭如(2020),論外送平台相關法律問題之探討—新興法律問題學術研討會第二場,司法新聲,第135期,109年11月。 翁禮祺,平台經濟與金融創新機會,會計研究月刊,第380期,2017年7月。 林俊甫、楊書菲、劉大年、顧瑩華,2019a,我國推動新經濟模式與新科技發展對勞動市場的影響與因應,勞動部委託研究,2019年1月。 林更盛、黃啟禎、林恩瑋等,臺中市政府勞工局各項自治法規、委辦規則、行政規則之整合探討委託研究計畫期末報告,2019年11月29日。 林俊甫、楊書菲,2019b,零工經濟與共享經濟對勞動關係及勞務提供者社會安全保障影響之國際經驗研析,勞動部委託研究,2019年12月。 林俊甫,淺談數位勞動平台對勞動法制之挑戰與因應,區域經濟論壇,2020年1月。 張玉燕、卓奇勳、紀冠宇,零工經濟發展現況與挑戰,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季刊,28卷4期,2020年12月。 陳繼盛(1989),我國勞動契約法制之研究,頁12-15,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五)網路資源 ILO《關於僱傭關係的建議書》,第198號建議書,資料來源:https://www.ilo.org/wcmsp5/groups/public/---ed_norm/---normes/documents/normativeinstrument/wcms_r198_zh.pdf 不能再開 Uber、做外送?全球首次自駕車上路載客,會消滅最大零工經濟嗎,資料來源:https://technews.tw/2023/08/28/will-driverless-taxis-put-uber-drivers-out-of-work/ 五個視角看懂Uber這個全世界最高估值的新創公司,資料來源: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5/06/26/ubers-value/ 台灣經濟研究院,新世代公民就業思維對勞動市場的影響,2024年3月8日,資料來源:https://www.tier.org.tw/comment/pec1010.aspx?GUID=05c45898-6b15-45ac-a743-a419ba89948b 外送員3.0版 雇主違規最高罰30萬,資料來源: https://www.cdns.com.tw/articles/126569 好讀周報/外送員月入10萬?南韓記者辭職當外送員揭祕辛,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904/6761628 安全問題成為隱憂,日本 Uber Eats 外送員成立工會自救,資料來源: https://tw.sports.yahoo.com/news/%E5%AE%89%E5%85%A8%E5%95%8F%E9%A1%8C%E6%88%90%E7%82%BA%E9%9A%B1%E6%86%82-%E6%97%A5%E6%9C%ACuber-eats%E5%A4%96%E9%80%81%E5%93%A1%E6%88%90%E7%AB%8B%E5%B7%A5%E6%9C%83%E8%87%AA%E6%95%91-095031242.html?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HM6Ly93d3cuZ29vZ2xlLmNvbS8&guce_referrer_sig=AQAAAE9OMoqYGk7Cg8j1hyOIi7n1BPMlE9YambA8uyDNKSJ46GuQuktXeoei4YvxjVcg2smxmmJdoWM-3zskcZRf4AdMKqY753MzloOLW-nANMbwha-8_SeROal95EmnG5JNhUC1sopWZegha0EhL0kzm5pV58Rz514d-RSQ963MG5D_ 李錫璋,賴香伶請辭前民眾黨提勞動政策推類勞工概念,中央通訊社,資料來源: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9-12-06/336682 辛酸外送員拿命換錢 國慶連假拚接單3天2名外送員命喪輪下,資料來源: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1016/1558030.htm 林佳和(2019),外送員算僱傭或承攬?你該知道「類勞工」第三條路,資料來源:https://blog.hamibook.com.tw/%E5%95%86%E7%AE%A1%E7%90%86%E8%B2%A1/%E5%BF%AB%E8%AE%80_%E5%95%86%E6%A5%AD%E5%91%A8%E5%88%8A%E7%AC%AC1668%E6%9C%9F%E7%B2%BE%E8%8F%AF%E7%89%88_%E5%A4%96%E9%80%81%E5%93%A1%E7%AE%97%E5%83%B1%E5%82%AD%E6%88%96%E6%89%BF%E6%94%AC/?p=72498 勞動部,外送工會及外送平臺業者對話平臺會議,資料來源:https://www.mol.gov.tw/1607/28162/28652/28922/68666/lpsimplelist 勞動部修訂「食品外送作業安全衛生指引」,強化外送作業安全及提升外送員權益保障,資料來源: https://www.osha.gov.tw/48110/48417/48419/105599/ 勞動部認定2名食物外送員為「僱傭關係」,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946026 勞動權益保障傳統勞動關係認定淺析,資料來源: https://www.21ks.net/lunwen/ldgxlw/184439.html 勞檢美食外送平台,認定外送平台與外送人員具僱傭關係,資料來源: https://lio.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44B6467EFC93C3E4&sms=78D644F2755ACCAA&s= 1D2D948EA87B601C 曾翔,非典型勞動的極致-「個人承攬」,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資料來源:http://www.bankunions.org.tw/?q=node/2336 經濟部統計處:111年餐飲業營業額及年增率雙創歷年新高https://www.moea.gov.tw/Mns/populace/news/News.aspx?kind=1&menu_id=40&news_id=105783 零工經濟下勞動關係新思維,資料來源: https://web.bola.taipei/EDM2/Epaper/Epaper_print.aspx?id=2245&chk=¶m=pn=1&view=1 零工經濟從業者法律身份定性之域外探索,資料來源: https://www.yunzhanghu.com/IndividualBusinessman/27/ 零工經濟新道路?Uber英國模式的啟發,資料來源: https://www.hk01.com/article/600974?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德國勞動法概況,資料來源:https://www.hkchcc.com/a/25405-cht 賴香伶請辭前民眾黨提勞動政策推類勞工概念,中央通訊社,資料來源: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9-12-06/336682 (六)其他 大法官釋字740號理由書 因應平台經濟發展法規調適參考原則總說明。 勞動部108年11月19日勞動關2字第1080128698號函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勞工研究所
10926201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9262019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成之約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Cheng, Chih-Yueh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陳巧君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Chen, Qiao-Junen_US
dc.creator (作者) 陳巧君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en, Qiao-Junen_US
dc.date (日期) 202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4-九月-2024 15:32:35 (UTC+8)-
dc.date.available 4-九月-2024 15:32:3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4-九月-2024 15:32:35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109262019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3501-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勞工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926201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平台經濟創造了更多工作機會,降低了工作門檻,提供了工作自由、無固定工作時間和工作場域,吸引了大量平台外送員投入外送工作。然而,平台經濟創造的工作與傳統工作模式有很大不同,傳統法律難以完全對應其工作特性。各國大多以僱傭關係和承攬關係方式區分為勞工和自營作業者兩種身份。在檢視新型態工作時,會發現有許多工作者處於兩者之間的模糊地帶。因此,本文針對設有第三種身份類別制度的國家,如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和英國作為探討。 我國現行平台外送制度下,勞動二分法產生勞動保障不足問題,僱傭關係和承攬關係各自對平台外送員有著不同的影響。透過深度訪談了解勞資政學對外送平台的法律關係及「類勞工」政策的觀點,分析「類勞工」政策在我國施行的可行性。 研究發現,以傳統從屬性探討平台外送勞動過程時,從屬性強弱難以具體量化,判斷平台業者與平台外送員之間的法律關係困難且因人而異,在平台外送勞動條件方面,勞方代表多認為報酬計算不透明、停權機制不夠制度化是目前最需要保障的勞動條件訴求。雖然有文獻指出「類勞工」制度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但也可能在舉證及認定上造成困難,但仍須針對政策困難之處予以解決,「類勞工」法制保障仍有其必要性。 因此,本文建議需要建立「類勞工」法制之彈性保障,並且涵蓋的範圍及認定門檻需由跨部會整合,制訂認定門檻及過程應簡易且明確。並定期統計平台外送自營作業者人數相關資料及檢視現有法律規範不足之處。此外,應持續追蹤「類勞工」相關國家法制及經驗,作為我國未來政策的參考。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e platform economy has created more job opportunities, lowered job thresholds, and provided freedom of work, no fixed working hours and workplaces, attracting a large number of platform delivery workers into delivery work. However, the jobs created by the platform economy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work patterns, and it is difficult for traditional laws to fully address their work characteristics. Most countries distinguish between labourers and self-employed workers on the basis of employment and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s. In examining this new form of work, it is clear that many workers are caught in the ambiguous zone between the two. Therefo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countries with a third category of status, such as Germany, Italy, Spain and the United Kingdom. Under the current platform delivery system in Taiwan, the labour dichotomy creates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labour protection, and th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and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 each have different impacts on platform delivery workers.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views of various parties on the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outbound platforms and the " third-type worker " policy, and to analyse the feasibility of implementing the " third-type worker " policy in Taiwan. The study found that, when exploring the labour process of platform delivery through traditional subordination, it is difficult to quantify the strength of subordination, and it is difficult to judge the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latform operator and the platform delivery workers, which varies from person to person. In terms of the labour conditions of platform delivery, most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labour side think that the opacity of the calculation of the compensation and the lack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mechanism for suspending the right to work are the most important demands on the labour conditions that need to be guaranteed at the present time. Although some literature points out that a " third-type worker " system can provide a certain degree of protection, but it may also cause difficulties in proof and recognition,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address the policy difficulties, and there is still a need for " third-type worker " legal protec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re is a need to establish a flexible legal framework for " third-type worker " protection, and that the scope of coverage and the threshold of recognition should be consolidated by an inter-ministerial committee, and that the process of formulating the threshold of recognition should be simple and clear. In addition, the number of outbound self-employed workers on platforms should be regularly counted and the inadequacies of the existing legal regulations should be examined. In addition, we should continue to track the legal systems and experiences of countries related to " third-type worker " workers as a reference for our future policies.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四節 研究流程及章節安排 5 第二章 主要國家「類勞工」政策與立法方向 7 第一節 各國平台經濟興起之概況 8 第二節 國際組織「類勞工」之相關主張 17 第三節 德國「類勞工」立法背景與重點 23 第四節 其他國家「類勞工」發展的背景與概況 36 第五節 小結 40 第三章 餐飲外送平台自營作業者之權益保障 43 第一節 我國餐飲外送平台經濟之發展 43 第二節 餐飲外送平台自營作業者現有規範 44 第三節 現行勞動二分法下之制度 47 第四節 外送平台勞務提供者身份定位之挑戰 57 第五節 小結 59 第四章 訪談發現與分析 61 第一節 訪談設計與對象 61 第二節 訪談發現 64 第三節 訪談分析 8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2 第一節 結論 92 第二節 建議 93 參考文獻 96 附錄 106 附件1 勞方代表 112 附件2 資方代表 172 附件3 政府機關代表 175 附件4 勞動學者代表 191zh_TW
dc.format.extent 3625339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9262019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類勞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平台外送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從屬性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勞動保護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新型態工作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Third-Type Worker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latform Deliver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ubordinat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Labour Protec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New type of worken_US
dc.title (題名) 我國「類勞工」政策與立法可行性之探討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n the Feasibility of Third-Type Worker Policy and Legisiation in Taiwa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一)書籍 史尚寬,1934,勞動法原論,民國67年臺北重刊,史吳仲芳、史光華發行。 邱駿彥,1998,勞動基準法上勞工之定義,收錄於《勞動法裁判選輯,月旦法學。 曼佛雷德·魏斯、馬琳·施米特(Manfred Weiss & Marlene Schmidt)著,倪斐譯,德國勞動法 與勞資關係,商務印書館,2012年8月。 郭玲惠,勞動契約法論,三民書局,2011年9月。 黃程貫,2021,個別勞動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黃程貫,勞動法,國立空中大學,1997年5月修訂再版。 黃越欽著,黃鼎佑增修,2015,勞動法新論,5版,台北:翰蘆圖書。 楊通軒,2019,勞工保護法理論與實務,初版,五南書局。 (二)期刊論文 王天玉,互聯網平台用工的"類僱員"解釋路徑及其規範體系,2020年,環球法律評論。 王倩,德國法中勞動關係的認定,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6期。 成之約,平台經濟個人工作者權益保障的初探,月旦會計實務研究,2020年7月。 李健鴻,零工經濟的因應途徑: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的「中間類型勞動者」制度分析,臺灣勞工季刊,第59期,2019年9月。 肖竹,第三類勞動者的理論反思與替代路徑,環球法律評論,2018年第6期。 林更盛,2020a,外送平臺工作者勞動關係的認定,裁判時報,92 期,2020年2月。 林更盛,2020b,保險業務員從屬性認定的具體化──兼評勞動部2019.11.29之「勞動契約認定指導原則」,月旦知識,2020年6月。 林更盛,勞動契約性質認定之理論與實務──以保險業務員之法律定性與工資為例,臺灣法學雜誌,第359期,2019年1月。 林佳和,後釋字第740號解釋之勞動趨勢分析,月旦法學雜誌,2021年7月。 邱羽凡,2020a,自營作業者之勞動保護與「準勞工」立法之初步分析──以德國法為參考,月旦法學雜誌,2021年7月。 邱羽凡,假承攬、真僱傭?─平台餐飲外送員之勞動保護與「勞工身分」簡析,月旦法學教室,206期,2019年12月。 邱羽凡,2020b,勞動契約從屬性認定標準之趨勢與反思──兼論平台工作者之「勞工性」,臺北大學法學論叢,2021年9月。 洪瑩容,從平台經濟之多元勞務提供模式談勞務提供者之法律地位與勞動權益之保護,中正大學法學集刊72期,2021年7月。 張鑫隆,平臺與零工經濟之勞動者保障探討-以日本為例,臺灣勞工季刊第53 期,2018年3月。 楊通軒,勞動者的概念與勞工法,中原財經法學,第6期,2001年7月。 廖修雅,日本自由業者權益保護立法動向之初探,台日法政研究,2023年6月。 鄭津津,妾身未明的類勞工勞權保障問題之探討月旦民商法雜誌,第81期,2023 年 9 月。 (三)碩士論文 王傑(2020),英國勞動法上勞動者認定法理之形成與發展--英國法之特質及對台灣之啟示,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碩士論文。 生金興(2021),外送員勞動權益保障之研究─從餐飲外送平台與外送員之契約定性出發,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碩士班。 何宸嘉(2022),我國勞動法演進與僱傭勞動之研究 ─ 以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分析,真理大學法研碩論文。 吳哲毅(2020),勞工概念之再構成與展望——台灣與日本之比較法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沈柏亘(2020),論按需工作外送員之社會安全保障,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碩士論文。 林均禧(2021),平台勞動下自營作業者之勞動及社會保障-以西班牙自營作業者法為參考,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 邱馨慧(2021),零工經濟勞動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龔煜智(2022),國外送平台工作者法律關係之比較研究-以美國與中國為參考對象,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政府機關研究資料 李玉春(2014),僱用型態多樣化社會之勞工從屬性判斷基準—日臺之比較分析,科技部研究計劃。 林良榮,勞動法上「勞工」與「雇主」概念之研究—以「勞動從屬性」之法理轉換及判決實務發展為中心,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期末報告,2015年11月18日。 陳威霖、鄭津津、馬財專、劉士豪、辛昀皓 (2021),零工經濟下各國「類勞工」法制之研究,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陳麗萍、王素彎(2022),透過平台業者APP程式提供勞務之國內工作者工作態樣研究—以食品外送平台為例,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龔昭如(2020),論外送平台相關法律問題之探討—新興法律問題學術研討會第二場,司法新聲,第135期,109年11月。 翁禮祺,平台經濟與金融創新機會,會計研究月刊,第380期,2017年7月。 林俊甫、楊書菲、劉大年、顧瑩華,2019a,我國推動新經濟模式與新科技發展對勞動市場的影響與因應,勞動部委託研究,2019年1月。 林更盛、黃啟禎、林恩瑋等,臺中市政府勞工局各項自治法規、委辦規則、行政規則之整合探討委託研究計畫期末報告,2019年11月29日。 林俊甫、楊書菲,2019b,零工經濟與共享經濟對勞動關係及勞務提供者社會安全保障影響之國際經驗研析,勞動部委託研究,2019年12月。 林俊甫,淺談數位勞動平台對勞動法制之挑戰與因應,區域經濟論壇,2020年1月。 張玉燕、卓奇勳、紀冠宇,零工經濟發展現況與挑戰,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季刊,28卷4期,2020年12月。 陳繼盛(1989),我國勞動契約法制之研究,頁12-15,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五)網路資源 ILO《關於僱傭關係的建議書》,第198號建議書,資料來源:https://www.ilo.org/wcmsp5/groups/public/---ed_norm/---normes/documents/normativeinstrument/wcms_r198_zh.pdf 不能再開 Uber、做外送?全球首次自駕車上路載客,會消滅最大零工經濟嗎,資料來源:https://technews.tw/2023/08/28/will-driverless-taxis-put-uber-drivers-out-of-work/ 五個視角看懂Uber這個全世界最高估值的新創公司,資料來源: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5/06/26/ubers-value/ 台灣經濟研究院,新世代公民就業思維對勞動市場的影響,2024年3月8日,資料來源:https://www.tier.org.tw/comment/pec1010.aspx?GUID=05c45898-6b15-45ac-a743-a419ba89948b 外送員3.0版 雇主違規最高罰30萬,資料來源: https://www.cdns.com.tw/articles/126569 好讀周報/外送員月入10萬?南韓記者辭職當外送員揭祕辛,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904/6761628 安全問題成為隱憂,日本 Uber Eats 外送員成立工會自救,資料來源: https://tw.sports.yahoo.com/news/%E5%AE%89%E5%85%A8%E5%95%8F%E9%A1%8C%E6%88%90%E7%82%BA%E9%9A%B1%E6%86%82-%E6%97%A5%E6%9C%ACuber-eats%E5%A4%96%E9%80%81%E5%93%A1%E6%88%90%E7%AB%8B%E5%B7%A5%E6%9C%83%E8%87%AA%E6%95%91-095031242.html?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HM6Ly93d3cuZ29vZ2xlLmNvbS8&guce_referrer_sig=AQAAAE9OMoqYGk7Cg8j1hyOIi7n1BPMlE9YambA8uyDNKSJ46GuQuktXeoei4YvxjVcg2smxmmJdoWM-3zskcZRf4AdMKqY753MzloOLW-nANMbwha-8_SeROal95EmnG5JNhUC1sopWZegha0EhL0kzm5pV58Rz514d-RSQ963MG5D_ 李錫璋,賴香伶請辭前民眾黨提勞動政策推類勞工概念,中央通訊社,資料來源: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9-12-06/336682 辛酸外送員拿命換錢 國慶連假拚接單3天2名外送員命喪輪下,資料來源: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1016/1558030.htm 林佳和(2019),外送員算僱傭或承攬?你該知道「類勞工」第三條路,資料來源:https://blog.hamibook.com.tw/%E5%95%86%E7%AE%A1%E7%90%86%E8%B2%A1/%E5%BF%AB%E8%AE%80_%E5%95%86%E6%A5%AD%E5%91%A8%E5%88%8A%E7%AC%AC1668%E6%9C%9F%E7%B2%BE%E8%8F%AF%E7%89%88_%E5%A4%96%E9%80%81%E5%93%A1%E7%AE%97%E5%83%B1%E5%82%AD%E6%88%96%E6%89%BF%E6%94%AC/?p=72498 勞動部,外送工會及外送平臺業者對話平臺會議,資料來源:https://www.mol.gov.tw/1607/28162/28652/28922/68666/lpsimplelist 勞動部修訂「食品外送作業安全衛生指引」,強化外送作業安全及提升外送員權益保障,資料來源: https://www.osha.gov.tw/48110/48417/48419/105599/ 勞動部認定2名食物外送員為「僱傭關係」,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946026 勞動權益保障傳統勞動關係認定淺析,資料來源: https://www.21ks.net/lunwen/ldgxlw/184439.html 勞檢美食外送平台,認定外送平台與外送人員具僱傭關係,資料來源: https://lio.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44B6467EFC93C3E4&sms=78D644F2755ACCAA&s= 1D2D948EA87B601C 曾翔,非典型勞動的極致-「個人承攬」,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資料來源:http://www.bankunions.org.tw/?q=node/2336 經濟部統計處:111年餐飲業營業額及年增率雙創歷年新高https://www.moea.gov.tw/Mns/populace/news/News.aspx?kind=1&menu_id=40&news_id=105783 零工經濟下勞動關係新思維,資料來源: https://web.bola.taipei/EDM2/Epaper/Epaper_print.aspx?id=2245&chk=¶m=pn=1&view=1 零工經濟從業者法律身份定性之域外探索,資料來源: https://www.yunzhanghu.com/IndividualBusinessman/27/ 零工經濟新道路?Uber英國模式的啟發,資料來源: https://www.hk01.com/article/600974?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德國勞動法概況,資料來源:https://www.hkchcc.com/a/25405-cht 賴香伶請辭前民眾黨提勞動政策推類勞工概念,中央通訊社,資料來源: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9-12-06/336682 (六)其他 大法官釋字740號理由書 因應平台經濟發展法規調適參考原則總說明。 勞動部108年11月19日勞動關2字第1080128698號函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