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許衡《魯齋遺書》治道思想研究
The Research of Governance Ideals in Xu Heng's Lu Zhai Yi Shu
作者 楊金禎
Yang, Chin-Chen
貢獻者 陳逢源
楊金禎
Yang, Chin-Chen
關鍵詞 許衡
魯齋遺書
治道思想
程朱理學
日期 2024
上傳時間 4-九月-2024 15:55:10 (UTC+8)
摘要 本論文就許衡《魯齋遺書》梳理其治道思想,解讀在朝代改異之際,許衡如何在隱居講學後,於異族入主中原時,再次重新選擇出世濟民而屢進屢退的思想轉折。首先,梳理許衡生平與師承學友關係,並說明《魯齋遺書》的刻本與全書梗概。其次,分別由「修己」、「治人」及「治國的具體政策」三方面,探討《魯齋遺書》的治道思想:許衡主張國君應修德治人、正心謙讓、慎言踐言、求賢去邪、分職立政;至於治理百姓的理想應以天道得民心、以民貴君輕為念、力行厚生重農、興學使民知禮;治國的具體策略則在制曆法、定朝儀、行漢法。再次,探討《魯齋遺書》對程、朱理學的繼承與開展,討論《魯齋遺書》所言「理」是天理、是天賦人性與仁義、是五倫綱常的三種看法,並就《小學》是儒家基本學問道理、「小學」是童蒙教育場所、《小學》記載教育內容三者,梳理《魯齋遺書》對朱熹《小學》的踐履;許衡又特重「治生」與「求道」的平衡,求道而不廢治生之術,許衡既說明治生的時代意義,也提供具體作法與務實的施政方針。最後,本文總結《魯齋遺書》治道的內容與精神,在於強調施政從自己出發、民心是國家根本、特重教育;以繼承與推展程、朱理學,形成其治道思想的核心,並且嘗試在治道理想與施政現實中,取得平衡。
參考文獻 一、古籍(依成書時代排序) 〔春秋〕老子:《老子》,臺北:新興書局,1961年。 〔春秋〕管仲撰,楊家駱主編:《管子》,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戰國〕荀子著,〔唐〕楊倞注、〔清〕王先謙集解:《荀子集解》,臺北:世界 書局,1961年。 〔戰國〕韓非:《韓非子選》,臺北:聯貫出版社,1973年。 方向東:《大戴禮記彙校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臺北: 藝文印書館,2001年。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尚書正義》,臺北:藝文印 書館,2001年。 〔漢〕董仲舒著,曾振宇注說:《春秋繁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 〔漢〕司馬遷著,〔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宋〕張守節正義:《史 記》,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十三經注疏‧周禮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2001年。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禮記注疏》,臺北:藝文印書 館,2001年。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十三經注疏‧孟子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2001年。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周易正義》,臺 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魏〕王弼、〔晉〕韓康伯著:《周易王韓注》,臺北:明文書局,2002年。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于天寶點校:《宋本周易注疏》, 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郭彧彙校:《南宋初刻本周易注 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十三經注疏‧論語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2001年。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春秋左傳正義》,臺北:藝文 印書館,2001年。 〔唐〕吳兢撰:《貞觀政要》,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 〔唐〕魏徵、褚遂良、虞世南合編:《群書治要》,臺北:世界書局,2011年。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宋史并附編三種》,臺北:鼎文書局,1978年。 柯劭忞著,張京華、黃曙輝總校:《新元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宋〕朱熹撰,吳志忠刻本:《四書集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1983年。 〔宋〕朱熹:《點校四書章句集註》,臺北:大安出版社,1986年。 〔宋〕李心傳著,徐規點校:《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李修生主编:《全元文》,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元〕蘇天爵:《元朝名臣事略》,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元〕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元〕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70年。 〔元〕揭傒斯著,李夢生標校:《揭傒斯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 〔元〕郝經:《陵川集》,《欽定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 《許文正公考歲略續》,《北京圖書館珍藏本年譜叢刊第35冊》,北京:北京圖書 館出版社,1999年。 《許魯齋先生年譜》,《北京圖書館珍藏本年譜叢刊第35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 〔明〕宋濂等:《元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 〔明〕黃宗羲:《宋元學案》,臺北:華世出版社,1987年。 〔明〕王守仁:《王陽明及大學問傳習錄‧門人陸澄錄》,臺北:黎明文化事業, 1997年。 〔明〕來知德、惠棟註疏,馮家金重編:《周易繫辭傳》,臺北:頂洲文化,1999 年。 《四部集要‧子部‧老子》,臺北:新興書局,1961年。 〔清〕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欽定四庫全書集部五別集類四‧魯齋遺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 〔清〕孫承澤:《天府廣記》,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 二、專書(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王成儒:《許衡集》,北京:東方印書館,2007年。 王素美:《許衡的理學思想與文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札奇斯欽:《蒙古文化與社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1987年。 周春建:《元代四書學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袁行霈主編:《國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袁國藩:《元許魯齋評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王民信:《中國歷代思想家:許衡》,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劉成群:《元代徽州理學家群體與新安理學的傳承發展》,北京:中華書局,2015 年。 陳正夫、何植靖著:《許衡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陳彬龢選註:《元朝秘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 陳逢源:《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臺北:里仁出版社,2006年。 陳籙:《蒙事隨筆》,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 蔡志純、洪用斌、王龍梗:《蒙古族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 年。 蕭啟慶:《元代史新探》,臺北:新文豐圖書公司,1983年。 三、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孔定芳:〈論明遺民之生計〉,《中國經濟史研究》2012年第4期。 方國根:〈廣為蒐羅 精心整理──評王成儒點校本《許衡集》〉,《浙江社會科學》 2008年第10期。 毛瑞方:〈《許衡集》版本考〉,《歷史文獻研究》總第32輯,2013年。 王玲芳:〈試析元代大儒許衡的宇宙生成論思想〉,《黑龍江史志》總207期。 王建軍:〈「慨然思復三代庠序之法:許衡的教育追求」〉,《中國知網》 https://www.cnki.net,2024.03.28。 王風雷:〈元代的國子祭酒考〉,《內蒙古社會科學》1993年第4期。 王素美:〈論許衡理學思想的特點)〉,《邢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36卷第2期, 2019年4月。 王素美、劉明罡:〈詩與史合奏的樂章——許衡的《編年歌括》〉,《江蘇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第11卷第2期,2009年3月。 王琦:〈黃河文化名人許衡的教育思想〉,《史韻文廊》,2022年。 王廣新:〈朱熹之後第一人──論元朝著名教育家許衡〉,《西安教育學院學報》 1998年第3期。 王樹林:〈元代河南三先生文集敘考〉,《南陽師範學院學報》1998年第3期。 申少春:〈許衡著作及其思想研究〉,《河南社會科學》第11卷第3期,2003年5 月。 安明宏:〈論許衡詩中的治世之心〉,《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第 32卷第7期,2011年7月。 宋麗萍、蘇慧武:〈論許衡「正君心,求民心」的政治主張〉,《西安航空學院學 報》第34卷第6期,2016年11月。 辛昕:〈論元初許衡的教育思想〉,《漢宇文化》2022年第4期。 李子昂:〈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轉化共存及歷史影響〉,《知識文庫》第2期。 李文文:〈朱熹論小學中的大學問〉,《倫理與生活》第1期。 李亮:〈《授時歷》在朝鮮和日本的傳播與影響〉(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7(2), 001–027(2023)doi: 10.3724/SP.J.1461.2023.02001)。 李佳明:〈元代朱子學發展初探〉,《問學集》2008年第15期。 李忠智:〈五代四朝的宰相──馮道〉,《滄州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21卷第1期 ,2005年3月。 李景旺:〈論《時務五事》──兼論許衡的漢化思想〉,《新鄉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學報》第20卷第4期,2006年7月。 李達嘉:〈從抑商到重農:思想與政策的考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82期,2013年12月。 李濤、李欣:〈朱熹《小學》及其注釋本的刊布與流傳述略〉,《古籍整理研究學 刊》第3期,2023年5月。 佟曉彤:〈許衡直解作品兩種版本的差異比較〉,《湖南人文科技學校學報(社會 科學版)》第5卷第4期,2006年4月。 沈麟:〈治生與求道──《傳習錄》「許魯齋以治生為先之說亦誤人」條目辨析〉, 《鵝湖月刊》第42卷第6期。 金承炫:〈元代「北許南吳」的性理思想〉,《哲學論集》1988年第22期。 孟繁清:〈讀王建軍著《元代國子監研究》〉,《中國史研究動態》2005年第5期。 周少川、羅彧:〈許衡的政治實踐與政治主張 〉,《歷史教學》2014年第10期。 周永傑:〈元代大儒許衡弘揚程朱理學的理論和實踐〉,《焦作大學學報》2014年 第4期。 周春健:〈論朱子學視域下元儒許衡的孟子研究〉,《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 學版)》2021年第6期。 肖芬芳:〈朱熹「小學──大學」教化體系對思政課一體化建構的啟示〉,《教育 評論》2019年第12期。 南志濤:〈許衡的教育追求辨析〉,《蘭台世界》,2014年8月。 唐文明:〈人倫理念的普世意義及其現代調適──略論現代儒門學者對五倫觀念 的捍衛與重構〉,《道德與文明》2015年6期。 高榮盛:〈元代大儒許衡:傳揚漢學促進一統〉,《人民論壇》總第223期。 馬奧遠:〈推尊與兼取:許衡理學的朱子學與先天學淵源) 〉,《廣播電視大學學 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1期。 徐春燕:〈略論元明清三代許衡的爭議問題〉,《焦作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 孫玉杰:〈試論許衡的「治生」說及其歷史意義〉,《學習論壇》第21卷第2期, 2005年2月。 孫建平:〈趙復和太極書院對元代理學發展的促進〉,《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第19卷第3期,2005年5月。 孫劍秋:〈從《讀易私言》看許衡的處世之道〉,《中華學苑》1993年第43期。 苗宜澍:〈淺析朱熹《小學》中的倫理思想〉,《文學理論》,2016年7月。 許紅霞:〈許衡著述版本考〉,收入袁行霈主編:《國學研究‧第十七卷》,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邢怒海:〈元明時期白話的轉折與漸進──以《四書章句集注》《四書集注直解》 (大學)比較為例〉,《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報版)》第42卷第 6期,2020年11月,。 張立文:〈許衡的道理心性思想〉,《江淮論壇》,2012年1月。 梁建功:〈讀王建軍著《元代國子監研究》〉,《中國史研究動態》2005年第5期。 梁建功:〈元代北方理學傳布──以元代蘇門山的文化地理為中心〉,《河南科技 學院學報》第36卷第5期,2016年5月。 梁建功:〈「行道」與「尊道」:元代士人精神構建──以許衡、劉因為中心〉,《內 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報版)》第52卷第1期,2020年1月。 黃益:〈游牧與農耕概念辨〉,《中國長城博物館》2013年第4期。 馮越:〈朱熹的詩禮教化與「小學」功夫論〉,《合肥學院學報(綜合版)》第41 卷16期,2024年2月。 程程:〈許衡隱逸詩探究〉,《文教資料》第33-34合刊。 勞漢生:〈簡論許衡的科學史地位〉,《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報)》1990 年第1期。 廉永生:〈略論許衡的教育思想〉,《焦作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 楊懋春:〈中國社會區分制度的變遷〉,《思與言》第十二卷第1期,1974年5月。 趙楠楠:〈朱熹的「小學」之教與「成人」之道〉,《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12卷第3期,2013年3月。 趙遲:〈朱熹「小學」教育思想集實踐〉,《社科學論科教導刊》,2016年3月。 董生輝:〈朱熹《小學》道德教育思想的時代意蘊與啟示〉,《甘肅教育》,2024 年2月。 董奇峰:〈從「灑掃應對進退之節」教起──朱熹的《小學》教育思想探析〉,《淮 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3卷第6期,2014年12月。 郭書蘭:〈司馬遷的古代曆制研究〉,《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1 卷第6期,1998年11月。 鞏真澤:〈許衡知行觀與現代思想政治教育〉,《亞太教育》,2016年。 盧巧玲:〈從朱熹《小學》看儒家禮儀教育與孝德的契合〉,《人文天下》,2016 年10月。 賴錫三:〈《莊子》的雅俗顛覆與文化更新──以流動身體和流動話語為中心〉,《臺 大文史哲學報》第77期,2012年11月。 陳穀嘉:〈元代理學家許衡關於「一切都要以修身作根本」的倫理思想初探〉,《倫 理學研究》2007年第6期。 鄒林:〈關於魯齋學派〉,《煙台師範學院學報》1993年第3期。 謝輝:〈許衡易學思想考論〉,《殷都學刊》2010年第3期。 蔡方鹿:〈許衡求理、行道以治經的思想〉,《中華文化論壇》,2006年4月。 蔡春娟:〈元代近侍子第的儒學教育〉,《童蒙文化研究》。 蔡春娟:〈許衡的小學教育思想及其實踐〉,《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第45卷。 蔣開天:〈朱熹「小學」思想研究──兼論其與「大學」的關係〉,《哲學研究(廣 西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9期。 謝清俊:〈中國傳統倫理的實踐〉,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 https://www.lac.org.tw › files › page › HCC0131。 謝曉東:〈論小學涵養在朱熹哲學體系中的地位〉,《漢中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 學版)》2003年第1期。 戴紅宇:〈朱熹「小學」教育思想當議〉,《成都師範學院學報》第33卷第11期 ,2017年11月。 戴紅宇、鍾璟熙:〈略論朱熹「小學」教育的「敬」及當代啟思〉,《咸陽師範學 院學報》第36卷第2期,2021年3月。 魏崇武:〈趙復在北方傳播理學的意義和貢獻〉,《殷都學刊》1995年第2期。 藍美華:〈陳籙眼中的蒙古〉,《中國史研究動態》2005年第5期。 四、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卞軍鳳:《許衡的教育心理思想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 2008年。 王佳琦:《許衡「魯齋心法」思想研究》,長春:吉林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2019 年。 王帥:《許衡「四書學」思想研究》,曲阜:曲阜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2014 年。 王曉園:《元朝許衡儒學教育思想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 2023年。 田靜雅:《許衡社會控制思想研究》,重慶:重慶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2016 年。 何靖:《多元背景下許衡的理學思想及其實踐》,濟南:山東大學文學院碩士論 文,2021年。 何黎娜:《蒙元「蘇門三儒」詩歌研究》:昆明,雲南民族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 2023年。 李蕙如:《許衡對朱子學的傳承與發展》,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 文,2011年。 佟曉彤:《許衡直解作品詞彙研究》,廣州:暨南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2007年。 宋寒冰:《許衡知行思想研究》,呼和浩特:內蒙古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 2017年。 馬行誼:《許衡的倫理道德價值體系》,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2年。 馬倩倩:《許衡理學思想研究》,濟南:山東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2010年。 邢怒海:《《許衡集》文獻與詞彙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論文, 2018年。 閻秋鳳:《論許衡的理學思想及其影響》,鄭州:鄭州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2006 年。 韓松枝:《許衡及其弟子與元代文化及政治》,太原:山西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 2013年。 韓春禹:《許衡直講體文獻雙音詞研究》,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 2022年。 五、線上資料(依第一字筆畫排序) 亞伯拉罕‧馬斯洛《「人類動機理論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五大需求」 https://zh.wikipedia.org/zh-tw/(2024.01.10) 《欽定四庫全書‧魯齋遺書提要》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9%AD%AF%E9%BD%8B%E9%81%BA%E6%9B%B8_(%E5%9B%9B%E5%BA%AB%E5%85%A8%E6%9B%B8%E6%9C%AC)/%E5%85%A8%E8%A6%BD(2024.01.10) 「歷代中央王朝曆法」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5%9B%BD%E4%BC%A0%E7%BB%9F%E5%8E%86%E6%B3%95(2024.01.1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10591200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91200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逢源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楊金禎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Yang, Chin-Chenen_US
dc.creator (作者) 楊金禎zh_TW
dc.creator (作者) Yang, Chin-Chenen_US
dc.date (日期) 202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4-九月-2024 15:55:10 (UTC+8)-
dc.date.available 4-九月-2024 15:55:1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4-九月-2024 15:55:10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10591200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352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591200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就許衡《魯齋遺書》梳理其治道思想,解讀在朝代改異之際,許衡如何在隱居講學後,於異族入主中原時,再次重新選擇出世濟民而屢進屢退的思想轉折。首先,梳理許衡生平與師承學友關係,並說明《魯齋遺書》的刻本與全書梗概。其次,分別由「修己」、「治人」及「治國的具體政策」三方面,探討《魯齋遺書》的治道思想:許衡主張國君應修德治人、正心謙讓、慎言踐言、求賢去邪、分職立政;至於治理百姓的理想應以天道得民心、以民貴君輕為念、力行厚生重農、興學使民知禮;治國的具體策略則在制曆法、定朝儀、行漢法。再次,探討《魯齋遺書》對程、朱理學的繼承與開展,討論《魯齋遺書》所言「理」是天理、是天賦人性與仁義、是五倫綱常的三種看法,並就《小學》是儒家基本學問道理、「小學」是童蒙教育場所、《小學》記載教育內容三者,梳理《魯齋遺書》對朱熹《小學》的踐履;許衡又特重「治生」與「求道」的平衡,求道而不廢治生之術,許衡既說明治生的時代意義,也提供具體作法與務實的施政方針。最後,本文總結《魯齋遺書》治道的內容與精神,在於強調施政從自己出發、民心是國家根本、特重教育;以繼承與推展程、朱理學,形成其治道思想的核心,並且嘗試在治道理想與施政現實中,取得平衡。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治道思想是許衡《魯齋遺書》的重要內容 1 二、許衡繼承與開展朱熹理學,形成具體可行的施政方法 2 第二節 相關研究回顧 5 一、有關許衡理學思想之研究 5 二、有關許衡教育思想之研究 8 三、有關許衡著作之研究 11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15 一、研究範圍 15 二、研究方法 15 第二章 許衡與《魯齋遺書》 17 第一節 許衡生平與師承學友關係 17 一、30歲以前 17 二、31歲-60歲 18 三、60歲以後 23 第二節《魯齋遺書》的刻本與內容 29 一、《魯齋遺書》的刻本 29 二、《魯齋遺書》的內容 31 第三章 《魯齋遺書》的治道 33 第一節 對國君的要求 33 一、修德治人 33 二、正心謙讓 35 三、慎言踐言 37 四、求賢去邪 38 五、分職立政 42 第二節 治理百姓的理想 45 一、天道民心 45 二、民貴君輕 48 三、厚生重農 51 四、興學知禮 53 第三節 治國的具體政策 57 一、制曆法 57 二、定朝儀 64 三、行漢法 68 第四章 《魯齋遺書》對程朱理學的繼承與推展 73 第一節 許衡的理學思想 73 一、「理」是天理 73 二、「理」是天賦人性與仁義 75 三、「理」是五倫綱常 77 第二節 《魯齋遺書》對朱熹《小學》的踐履 81 一、《小學》是儒家基本學問道理 81 二、「小學」是童蒙教育場所 83 三、《小學》記載教育內容 84 第三節 「治生」與「求道」的平衡 87 一、「治生」的時代意義 87 二、「治生」的具體做法 88 三、務實的施政方針 94 第五章 結論 97 一、許衡《魯齋遺書》於治道思想再三措意方面,展現其政治理想,並成為元朝初期行政治國方向的重要參據 97 二、《魯齋遺書》強調施政從自己出發、民心是國家根本、特重教育 97 三、《魯齋遺書》的治道思想繼承程朱理學,治道是儒學的展現 98 參考文獻 101 一、古籍(依成書時代排序) 101 二、專書(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103 三、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104 四、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108 五、線上資料(依第一字筆畫排序) 109zh_TW
dc.format.extent 2163134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91200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許衡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魯齋遺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治道思想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程朱理學zh_TW
dc.title (題名) 許衡《魯齋遺書》治道思想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Research of Governance Ideals in Xu Heng's Lu Zhai Yi Shu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古籍(依成書時代排序) 〔春秋〕老子:《老子》,臺北:新興書局,1961年。 〔春秋〕管仲撰,楊家駱主編:《管子》,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戰國〕荀子著,〔唐〕楊倞注、〔清〕王先謙集解:《荀子集解》,臺北:世界 書局,1961年。 〔戰國〕韓非:《韓非子選》,臺北:聯貫出版社,1973年。 方向東:《大戴禮記彙校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臺北: 藝文印書館,2001年。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尚書正義》,臺北:藝文印 書館,2001年。 〔漢〕董仲舒著,曾振宇注說:《春秋繁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 〔漢〕司馬遷著,〔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宋〕張守節正義:《史 記》,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十三經注疏‧周禮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2001年。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禮記注疏》,臺北:藝文印書 館,2001年。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十三經注疏‧孟子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2001年。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周易正義》,臺 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魏〕王弼、〔晉〕韓康伯著:《周易王韓注》,臺北:明文書局,2002年。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于天寶點校:《宋本周易注疏》, 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郭彧彙校:《南宋初刻本周易注 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十三經注疏‧論語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2001年。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春秋左傳正義》,臺北:藝文 印書館,2001年。 〔唐〕吳兢撰:《貞觀政要》,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 〔唐〕魏徵、褚遂良、虞世南合編:《群書治要》,臺北:世界書局,2011年。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宋史并附編三種》,臺北:鼎文書局,1978年。 柯劭忞著,張京華、黃曙輝總校:《新元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宋〕朱熹撰,吳志忠刻本:《四書集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1983年。 〔宋〕朱熹:《點校四書章句集註》,臺北:大安出版社,1986年。 〔宋〕李心傳著,徐規點校:《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李修生主编:《全元文》,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元〕蘇天爵:《元朝名臣事略》,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元〕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元〕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70年。 〔元〕揭傒斯著,李夢生標校:《揭傒斯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 〔元〕郝經:《陵川集》,《欽定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 《許文正公考歲略續》,《北京圖書館珍藏本年譜叢刊第35冊》,北京:北京圖書 館出版社,1999年。 《許魯齋先生年譜》,《北京圖書館珍藏本年譜叢刊第35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 〔明〕宋濂等:《元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 〔明〕黃宗羲:《宋元學案》,臺北:華世出版社,1987年。 〔明〕王守仁:《王陽明及大學問傳習錄‧門人陸澄錄》,臺北:黎明文化事業, 1997年。 〔明〕來知德、惠棟註疏,馮家金重編:《周易繫辭傳》,臺北:頂洲文化,1999 年。 《四部集要‧子部‧老子》,臺北:新興書局,1961年。 〔清〕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欽定四庫全書集部五別集類四‧魯齋遺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 〔清〕孫承澤:《天府廣記》,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 二、專書(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王成儒:《許衡集》,北京:東方印書館,2007年。 王素美:《許衡的理學思想與文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札奇斯欽:《蒙古文化與社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1987年。 周春建:《元代四書學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袁行霈主編:《國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袁國藩:《元許魯齋評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王民信:《中國歷代思想家:許衡》,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劉成群:《元代徽州理學家群體與新安理學的傳承發展》,北京:中華書局,2015 年。 陳正夫、何植靖著:《許衡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陳彬龢選註:《元朝秘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 陳逢源:《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臺北:里仁出版社,2006年。 陳籙:《蒙事隨筆》,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 蔡志純、洪用斌、王龍梗:《蒙古族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 年。 蕭啟慶:《元代史新探》,臺北:新文豐圖書公司,1983年。 三、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孔定芳:〈論明遺民之生計〉,《中國經濟史研究》2012年第4期。 方國根:〈廣為蒐羅 精心整理──評王成儒點校本《許衡集》〉,《浙江社會科學》 2008年第10期。 毛瑞方:〈《許衡集》版本考〉,《歷史文獻研究》總第32輯,2013年。 王玲芳:〈試析元代大儒許衡的宇宙生成論思想〉,《黑龍江史志》總207期。 王建軍:〈「慨然思復三代庠序之法:許衡的教育追求」〉,《中國知網》 https://www.cnki.net,2024.03.28。 王風雷:〈元代的國子祭酒考〉,《內蒙古社會科學》1993年第4期。 王素美:〈論許衡理學思想的特點)〉,《邢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36卷第2期, 2019年4月。 王素美、劉明罡:〈詩與史合奏的樂章——許衡的《編年歌括》〉,《江蘇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第11卷第2期,2009年3月。 王琦:〈黃河文化名人許衡的教育思想〉,《史韻文廊》,2022年。 王廣新:〈朱熹之後第一人──論元朝著名教育家許衡〉,《西安教育學院學報》 1998年第3期。 王樹林:〈元代河南三先生文集敘考〉,《南陽師範學院學報》1998年第3期。 申少春:〈許衡著作及其思想研究〉,《河南社會科學》第11卷第3期,2003年5 月。 安明宏:〈論許衡詩中的治世之心〉,《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第 32卷第7期,2011年7月。 宋麗萍、蘇慧武:〈論許衡「正君心,求民心」的政治主張〉,《西安航空學院學 報》第34卷第6期,2016年11月。 辛昕:〈論元初許衡的教育思想〉,《漢宇文化》2022年第4期。 李子昂:〈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轉化共存及歷史影響〉,《知識文庫》第2期。 李文文:〈朱熹論小學中的大學問〉,《倫理與生活》第1期。 李亮:〈《授時歷》在朝鮮和日本的傳播與影響〉(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7(2), 001–027(2023)doi: 10.3724/SP.J.1461.2023.02001)。 李佳明:〈元代朱子學發展初探〉,《問學集》2008年第15期。 李忠智:〈五代四朝的宰相──馮道〉,《滄州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21卷第1期 ,2005年3月。 李景旺:〈論《時務五事》──兼論許衡的漢化思想〉,《新鄉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學報》第20卷第4期,2006年7月。 李達嘉:〈從抑商到重農:思想與政策的考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82期,2013年12月。 李濤、李欣:〈朱熹《小學》及其注釋本的刊布與流傳述略〉,《古籍整理研究學 刊》第3期,2023年5月。 佟曉彤:〈許衡直解作品兩種版本的差異比較〉,《湖南人文科技學校學報(社會 科學版)》第5卷第4期,2006年4月。 沈麟:〈治生與求道──《傳習錄》「許魯齋以治生為先之說亦誤人」條目辨析〉, 《鵝湖月刊》第42卷第6期。 金承炫:〈元代「北許南吳」的性理思想〉,《哲學論集》1988年第22期。 孟繁清:〈讀王建軍著《元代國子監研究》〉,《中國史研究動態》2005年第5期。 周少川、羅彧:〈許衡的政治實踐與政治主張 〉,《歷史教學》2014年第10期。 周永傑:〈元代大儒許衡弘揚程朱理學的理論和實踐〉,《焦作大學學報》2014年 第4期。 周春健:〈論朱子學視域下元儒許衡的孟子研究〉,《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 學版)》2021年第6期。 肖芬芳:〈朱熹「小學──大學」教化體系對思政課一體化建構的啟示〉,《教育 評論》2019年第12期。 南志濤:〈許衡的教育追求辨析〉,《蘭台世界》,2014年8月。 唐文明:〈人倫理念的普世意義及其現代調適──略論現代儒門學者對五倫觀念 的捍衛與重構〉,《道德與文明》2015年6期。 高榮盛:〈元代大儒許衡:傳揚漢學促進一統〉,《人民論壇》總第223期。 馬奧遠:〈推尊與兼取:許衡理學的朱子學與先天學淵源) 〉,《廣播電視大學學 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1期。 徐春燕:〈略論元明清三代許衡的爭議問題〉,《焦作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 孫玉杰:〈試論許衡的「治生」說及其歷史意義〉,《學習論壇》第21卷第2期, 2005年2月。 孫建平:〈趙復和太極書院對元代理學發展的促進〉,《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第19卷第3期,2005年5月。 孫劍秋:〈從《讀易私言》看許衡的處世之道〉,《中華學苑》1993年第43期。 苗宜澍:〈淺析朱熹《小學》中的倫理思想〉,《文學理論》,2016年7月。 許紅霞:〈許衡著述版本考〉,收入袁行霈主編:《國學研究‧第十七卷》,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邢怒海:〈元明時期白話的轉折與漸進──以《四書章句集注》《四書集注直解》 (大學)比較為例〉,《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報版)》第42卷第 6期,2020年11月,。 張立文:〈許衡的道理心性思想〉,《江淮論壇》,2012年1月。 梁建功:〈讀王建軍著《元代國子監研究》〉,《中國史研究動態》2005年第5期。 梁建功:〈元代北方理學傳布──以元代蘇門山的文化地理為中心〉,《河南科技 學院學報》第36卷第5期,2016年5月。 梁建功:〈「行道」與「尊道」:元代士人精神構建──以許衡、劉因為中心〉,《內 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報版)》第52卷第1期,2020年1月。 黃益:〈游牧與農耕概念辨〉,《中國長城博物館》2013年第4期。 馮越:〈朱熹的詩禮教化與「小學」功夫論〉,《合肥學院學報(綜合版)》第41 卷16期,2024年2月。 程程:〈許衡隱逸詩探究〉,《文教資料》第33-34合刊。 勞漢生:〈簡論許衡的科學史地位〉,《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報)》1990 年第1期。 廉永生:〈略論許衡的教育思想〉,《焦作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 楊懋春:〈中國社會區分制度的變遷〉,《思與言》第十二卷第1期,1974年5月。 趙楠楠:〈朱熹的「小學」之教與「成人」之道〉,《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12卷第3期,2013年3月。 趙遲:〈朱熹「小學」教育思想集實踐〉,《社科學論科教導刊》,2016年3月。 董生輝:〈朱熹《小學》道德教育思想的時代意蘊與啟示〉,《甘肅教育》,2024 年2月。 董奇峰:〈從「灑掃應對進退之節」教起──朱熹的《小學》教育思想探析〉,《淮 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3卷第6期,2014年12月。 郭書蘭:〈司馬遷的古代曆制研究〉,《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1 卷第6期,1998年11月。 鞏真澤:〈許衡知行觀與現代思想政治教育〉,《亞太教育》,2016年。 盧巧玲:〈從朱熹《小學》看儒家禮儀教育與孝德的契合〉,《人文天下》,2016 年10月。 賴錫三:〈《莊子》的雅俗顛覆與文化更新──以流動身體和流動話語為中心〉,《臺 大文史哲學報》第77期,2012年11月。 陳穀嘉:〈元代理學家許衡關於「一切都要以修身作根本」的倫理思想初探〉,《倫 理學研究》2007年第6期。 鄒林:〈關於魯齋學派〉,《煙台師範學院學報》1993年第3期。 謝輝:〈許衡易學思想考論〉,《殷都學刊》2010年第3期。 蔡方鹿:〈許衡求理、行道以治經的思想〉,《中華文化論壇》,2006年4月。 蔡春娟:〈元代近侍子第的儒學教育〉,《童蒙文化研究》。 蔡春娟:〈許衡的小學教育思想及其實踐〉,《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第45卷。 蔣開天:〈朱熹「小學」思想研究──兼論其與「大學」的關係〉,《哲學研究(廣 西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9期。 謝清俊:〈中國傳統倫理的實踐〉,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 https://www.lac.org.tw › files › page › HCC0131。 謝曉東:〈論小學涵養在朱熹哲學體系中的地位〉,《漢中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 學版)》2003年第1期。 戴紅宇:〈朱熹「小學」教育思想當議〉,《成都師範學院學報》第33卷第11期 ,2017年11月。 戴紅宇、鍾璟熙:〈略論朱熹「小學」教育的「敬」及當代啟思〉,《咸陽師範學 院學報》第36卷第2期,2021年3月。 魏崇武:〈趙復在北方傳播理學的意義和貢獻〉,《殷都學刊》1995年第2期。 藍美華:〈陳籙眼中的蒙古〉,《中國史研究動態》2005年第5期。 四、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卞軍鳳:《許衡的教育心理思想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 2008年。 王佳琦:《許衡「魯齋心法」思想研究》,長春:吉林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2019 年。 王帥:《許衡「四書學」思想研究》,曲阜:曲阜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2014 年。 王曉園:《元朝許衡儒學教育思想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 2023年。 田靜雅:《許衡社會控制思想研究》,重慶:重慶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2016 年。 何靖:《多元背景下許衡的理學思想及其實踐》,濟南:山東大學文學院碩士論 文,2021年。 何黎娜:《蒙元「蘇門三儒」詩歌研究》:昆明,雲南民族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 2023年。 李蕙如:《許衡對朱子學的傳承與發展》,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 文,2011年。 佟曉彤:《許衡直解作品詞彙研究》,廣州:暨南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2007年。 宋寒冰:《許衡知行思想研究》,呼和浩特:內蒙古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 2017年。 馬行誼:《許衡的倫理道德價值體系》,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2年。 馬倩倩:《許衡理學思想研究》,濟南:山東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2010年。 邢怒海:《《許衡集》文獻與詞彙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論文, 2018年。 閻秋鳳:《論許衡的理學思想及其影響》,鄭州:鄭州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2006 年。 韓松枝:《許衡及其弟子與元代文化及政治》,太原:山西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 2013年。 韓春禹:《許衡直講體文獻雙音詞研究》,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 2022年。 五、線上資料(依第一字筆畫排序) 亞伯拉罕‧馬斯洛《「人類動機理論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五大需求」 https://zh.wikipedia.org/zh-tw/(2024.01.10) 《欽定四庫全書‧魯齋遺書提要》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9%AD%AF%E9%BD%8B%E9%81%BA%E6%9B%B8_(%E5%9B%9B%E5%BA%AB%E5%85%A8%E6%9B%B8%E6%9C%AC)/%E5%85%A8%E8%A6%BD(2024.01.10) 「歷代中央王朝曆法」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5%9B%BD%E4%BC%A0%E7%BB%9F%E5%8E%86%E6%B3%95(2024.01.10)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