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當代台灣媽祖信仰的發展與創新: 以台北聖興天后宮與台中烏日聖母宮為例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Contemporary Mazu Worship in Taiwan: Shengxing Tianhou Temple in Taipei and Wuri Shengmu Temple in Taichung
作者 鄭安婷
Cheng, An-Ting
貢獻者 林振源
Lin, Chen-Yuan
鄭安婷
Cheng, An-Ting
關鍵詞 都會媽祖
台灣媽祖聯誼會
網路媒介
宮廟經營
新媒體行銷
日期 2024
上傳時間 4-九月-2024 16:05:13 (UTC+8)
摘要 本文擬通過「台灣媽祖聯誼會」會員宮廟間的比較研究,探討當代台灣媽祖 信仰之發展與演變。媽祖是全台信徒最多的神明之一,而聚集近180間媽祖廟的 台灣媽祖聯誼會可謂是研究媽祖信仰的豐富資料庫。會員宮廟中既有傳統鄉鎮宮 廟也有新興都會宮廟,現今發達的網路媒介為宮廟經營提供了新方向與新領域, 藉由在社群網路上圖文傳達的品味與認同,得以營造出宮廟的自我定位並吸引具 有同樣價值觀的信徒。本文擬以筆者實際考察之台灣媽祖聯誼會會員宮廟中的兩 間都會新興宮廟:台北聖興天后宮與台中烏日聖母宮為主要研究對象,分析都會 新興宮廟如何通過新媒體行銷推廣自我與媽祖信仰,探討社群網路作為宮廟經營 的方法如何影響宮廟的宣傳與行銷,以及都會宮廟在現代化社會中如何維繫傳統 信仰,並將兩研究個案進行比較,管窺當代台灣都會媽祖信仰的發展與演變。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傳統文獻 《太上老君說天妃救苦靈驗經》,《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 《天上聖母經》,同庄:斐成堂活版部,1921。 《天上聖母經》,北港朝天宮管理委員會,1972。 《天妃顯聖錄》,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96。 《淡水廳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 二、近人論著 1. 丁仁傑,2005,〈會靈山現象的社會學考察:去地域化情境中民間信仰的轉 化與再連結〉,《台灣宗教研究》4 卷 2 期,頁 57-111。 2. 司黛蕊,2018,〈萌媽祖:民間宗教在(日系)台灣漫畫的再現〉,《媒介宗 教》,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頁 303-332。 3. 呂玫鍰,2015,〈當代媽祖信仰的個人化與宗教性:以白沙屯為例〉,黃應 貴主編,《日常生活中的當代宗教:宗教的個人化與關係性存有》,台灣: 群學,頁 79-148。 4. 呂玫鍰,2019,〈遺產化過程中的媽祖進香:儀式變遷與地方賦權的考 察〉,謝國興主編,《進香・醮・祭與社會文化變遷》,台北:國立台灣大學 出版中心,頁 150-194。 161 5. 李建緯,2023,〈新竹長和宮紅筋石「獅」首耳爐研究——兼論其所反映的 國際交流〉,《逢甲人文社會學報》 47 期,頁 27-74。 6. 李夏馨、卓聖格,2013,〈臺灣平安符的文化創意設計-以媽祖平安符為 例〉,《輔仁大學藝術學報》2 期,頁 69-87。 7. 林美容,2020,《媽祖婆靈聖:從傳說、名詞與重要媽祖廟認識台灣第一女 神》,台北:前衛。 8. 林振源,2016,〈導論〉,《臨水百人修行錄》上冊,台北:新文豐,頁 1- 15。 9. 林振源,2020,〈閭山三奶法:台灣北部道法二門的小法事〉,丁仁傑主 編,《道教復興與當代社會生活》,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頁 203-242。 10. 林振源,2023,〈導論:口述歷史與宗教經驗〉,《臨水百人修行錄》下冊, 台北:新文豐,頁 1-18。 11. 林富士,2005,〈醫者或病人——童乩在臺灣社會中的角色與形象〉,《中 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 511-568。 12. 林湘義,2013,〈台灣宗教管理研究中之宗教文化創意產業課題的發展面 向〉,《輔仁社會研究》第三期,頁 65-110。 13. 林瑋嬪,2015,〈都市神壇與乩童靈力:桃園八德的例子〉,黃應貴主編, 162 《日常生活中的當代宗教:宗教的個人化與關係性存有》,台灣:群學,頁 187-233。 14. 林瑋嬪,2018,〈跨越界線:LINE 與數位時代的宗教〉,林瑋嬪主編,《媒 介宗教:音樂、影像、物與新媒介》,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頁 267-301。 15. 洪瑩發,2010,《解讀大甲媽:戰後大甲媽祖的信仰的發展》,台北:蘭 台。 16. 桑高仁著、丁仁傑譯,2012,〈台灣媽祖進香之靈力與超越性〉,《漢人的社 會邏輯——對於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異化」角色的人類學解釋》,台北:中 研院民族所,頁 191-223。 17. 桑高仁著、丁仁傑譯,2012,〈歷史與正當性的修辭學:台灣的媽祖信 仰〉,《漢人的社會邏輯——對於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異化」角色的人類學 解釋》,台北:中研院民族所,頁 123-152。 18. 陳知青,1973,《澎湖史略》,澎湖:澎湖縣文獻委員會。 19. 張珣,1995,〈臺灣的媽祖信仰--研究回顧〉,《新史學》期刊,頁 89-126。 20. 張珣,2003,《文化媽祖:台灣媽祖信仰研究論文集》,台北:中研院民族 所。 21. 張珣,2008,《媽祖・信仰的追尋》,台北:博揚文化。 22. 張珣,2014,〈宗教與文化創意產業:新港奉天宮與香藝文化園區〉,《輔仁 163 宗教研究》第 29 期,頁 1-15。 23. 張珣,2014,《媽祖文化志》台灣卷 第一卷, https://mazufellowship.com/publication/#/76。 24. 張珣、楊玉君主編,2016,《媽祖研究書目》,嘉義:國立中正大學。 25. 張珣,2017,〈宗教與文化創意產品:以神明公仔為例〉,《臺北城市科技大 學通識學報》第 6 期,頁 237-250。 26. 張珣,2019,〈儀式與社會:大甲媽祖轄區之變遷〉,謝國興主編,《進香・ 醮・祭與社會文化變遷》,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頁 115-149。 27. 張珣,2021,〈以文字或以身體傳教?女神研究芻議:以媽祖信仰為例〉, 《華人宗教研究》第 17 期,頁 1-25。 28. 張珣,2023,〈媽祖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傳承與發展研究:當代台灣都市媽祖 女乩〉,《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通識學報》 第 12 期,頁 3-14。 29. 黃有興、高明宗編撰,2005,《澎湖廟在高雄市》,澎湖:澎湖縣政府。 30. 羅問,2004,《慈眼渡迷航:百變媽祖》,台灣:禾馬。 31. 譚德貴,2019,〈論媽祖信仰的演化動因及演變過程〉,《宗教哲學》季刊第 90 期,頁 47-58。 32. 齊偉先,2015,〈宗教場域中美學實踐的現代性:台灣民間信仰場域中的品 味社群〉,黃應貴主編,《日常生活中的當代宗教:宗教的個人化與關係性 存有》,台灣:群學,頁 149-185。 164 33. 齊偉先,2017,〈臺灣民間宗教儀式實踐中的「品味動員」:陣頭、品味社 群與宗教治理〉,《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三十卷第一期,台北:中研院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頁 119-161。 34. 齊偉先,2018,〈台灣漢人民間信仰與新媒介:以臉書為媒介的宗教建 構〉,林瑋嬪主編,《媒介宗教:音樂、影像、物與新媒介》,台北:國立台 灣大學出版中心,頁 227-266。 35. 齊偉先,2022,〈宗教與非宗教之間:香火、香路與咖啡〉,林瑋嬪、黃克 先主編,《氛圍的感染:感官經驗與宗教的邊界》,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 版中心,頁 73-106。 36. 鄭素春,2013,〈臺灣註生娘娘信仰之研究〉,《輔仁宗教研究》第 26 期, 頁 179-223。 37. 鄭振滿、丁荷生,1995,《福建宗教碑銘彙編》,中國:福建人民。 38. 蔡相煇,2006,《媽祖信仰研究》,台北:紅螞蟻。 39. 蔡相煇,2016,《天妃顯聖錄與媽祖信仰》,台北:獨立作家。 40. 謝宗榮,2003,《神像與信仰:館藏臺灣信仰陶瓷》,新北:新北市立鶯歌陶 瓷博物館。 三、學位論文 1. 余珮甄,2012,〈大甲媽祖遶境進香之感動情境研究〉,台北: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EMBA 碩士論文。 2. 陳宥喬,2021,〈一「媽」各表:兩岸媽祖信仰交流再檢視〉,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3. 楊淑雅,2011,《媽祖故事與媽祖文化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學位論文。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
10915600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9156007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振源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Lin, Chen-Yua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鄭安婷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Cheng, An-Ti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鄭安婷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eng, An-Tingen_US
dc.date (日期) 202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4-九月-2024 16:05:13 (UTC+8)-
dc.date.available 4-九月-2024 16:05:1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4-九月-2024 16:05:13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109156007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3561-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宗教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915600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文擬通過「台灣媽祖聯誼會」會員宮廟間的比較研究,探討當代台灣媽祖 信仰之發展與演變。媽祖是全台信徒最多的神明之一,而聚集近180間媽祖廟的 台灣媽祖聯誼會可謂是研究媽祖信仰的豐富資料庫。會員宮廟中既有傳統鄉鎮宮 廟也有新興都會宮廟,現今發達的網路媒介為宮廟經營提供了新方向與新領域, 藉由在社群網路上圖文傳達的品味與認同,得以營造出宮廟的自我定位並吸引具 有同樣價值觀的信徒。本文擬以筆者實際考察之台灣媽祖聯誼會會員宮廟中的兩 間都會新興宮廟:台北聖興天后宮與台中烏日聖母宮為主要研究對象,分析都會 新興宮廟如何通過新媒體行銷推廣自我與媽祖信仰,探討社群網路作為宮廟經營 的方法如何影響宮廟的宣傳與行銷,以及都會宮廟在現代化社會中如何維繫傳統 信仰,並將兩研究個案進行比較,管窺當代台灣都會媽祖信仰的發展與演變。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次 摘要 1 第一章 、緒論 10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0 第二節 問題意識與研究方法 11 第三節 文獻回顧 14 第四節 論文架構 25 第二章 、媽祖信仰文化與台灣媽祖聯誼會 28 第一節 引言 28 第二節 文化傳承與智庫建構 29 第三節 小結 82 第三章 、「都會女子」:台北聖興天后宮 88 第一節 宮廟緣起:光影展結緣建宮 88 第二節 聖興天后宮的社群媒體經營觀察 104 第三節 未來展望:媽祖文創園區 111 第四節 小結 117 第四章 、「現代外觀、傳統精神」:台中烏日聖母宮 119 第一節 宮廟源起:吳宮主生命史 120 第二節 烏日聖母宮的歷史沿革 135 第三節 傳承與創新 142 第四節 小結 149 第五章 、結論 151 第一節 宗教個人化、去地域化與媒體化 151 第二節 媽祖信仰的文化創新 156 參考書目 161zh_TW
dc.format.extent 45661274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9156007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都會媽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台灣媽祖聯誼會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網路媒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宮廟經營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新媒體行銷zh_TW
dc.title (題名) 當代台灣媽祖信仰的發展與創新: 以台北聖興天后宮與台中烏日聖母宮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Contemporary Mazu Worship in Taiwan: Shengxing Tianhou Temple in Taipei and Wuri Shengmu Temple in Taichung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傳統文獻 《太上老君說天妃救苦靈驗經》,《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 《天上聖母經》,同庄:斐成堂活版部,1921。 《天上聖母經》,北港朝天宮管理委員會,1972。 《天妃顯聖錄》,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96。 《淡水廳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 二、近人論著 1. 丁仁傑,2005,〈會靈山現象的社會學考察:去地域化情境中民間信仰的轉 化與再連結〉,《台灣宗教研究》4 卷 2 期,頁 57-111。 2. 司黛蕊,2018,〈萌媽祖:民間宗教在(日系)台灣漫畫的再現〉,《媒介宗 教》,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頁 303-332。 3. 呂玫鍰,2015,〈當代媽祖信仰的個人化與宗教性:以白沙屯為例〉,黃應 貴主編,《日常生活中的當代宗教:宗教的個人化與關係性存有》,台灣: 群學,頁 79-148。 4. 呂玫鍰,2019,〈遺產化過程中的媽祖進香:儀式變遷與地方賦權的考 察〉,謝國興主編,《進香・醮・祭與社會文化變遷》,台北:國立台灣大學 出版中心,頁 150-194。 161 5. 李建緯,2023,〈新竹長和宮紅筋石「獅」首耳爐研究——兼論其所反映的 國際交流〉,《逢甲人文社會學報》 47 期,頁 27-74。 6. 李夏馨、卓聖格,2013,〈臺灣平安符的文化創意設計-以媽祖平安符為 例〉,《輔仁大學藝術學報》2 期,頁 69-87。 7. 林美容,2020,《媽祖婆靈聖:從傳說、名詞與重要媽祖廟認識台灣第一女 神》,台北:前衛。 8. 林振源,2016,〈導論〉,《臨水百人修行錄》上冊,台北:新文豐,頁 1- 15。 9. 林振源,2020,〈閭山三奶法:台灣北部道法二門的小法事〉,丁仁傑主 編,《道教復興與當代社會生活》,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頁 203-242。 10. 林振源,2023,〈導論:口述歷史與宗教經驗〉,《臨水百人修行錄》下冊, 台北:新文豐,頁 1-18。 11. 林富士,2005,〈醫者或病人——童乩在臺灣社會中的角色與形象〉,《中 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 511-568。 12. 林湘義,2013,〈台灣宗教管理研究中之宗教文化創意產業課題的發展面 向〉,《輔仁社會研究》第三期,頁 65-110。 13. 林瑋嬪,2015,〈都市神壇與乩童靈力:桃園八德的例子〉,黃應貴主編, 162 《日常生活中的當代宗教:宗教的個人化與關係性存有》,台灣:群學,頁 187-233。 14. 林瑋嬪,2018,〈跨越界線:LINE 與數位時代的宗教〉,林瑋嬪主編,《媒 介宗教:音樂、影像、物與新媒介》,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頁 267-301。 15. 洪瑩發,2010,《解讀大甲媽:戰後大甲媽祖的信仰的發展》,台北:蘭 台。 16. 桑高仁著、丁仁傑譯,2012,〈台灣媽祖進香之靈力與超越性〉,《漢人的社 會邏輯——對於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異化」角色的人類學解釋》,台北:中 研院民族所,頁 191-223。 17. 桑高仁著、丁仁傑譯,2012,〈歷史與正當性的修辭學:台灣的媽祖信 仰〉,《漢人的社會邏輯——對於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異化」角色的人類學 解釋》,台北:中研院民族所,頁 123-152。 18. 陳知青,1973,《澎湖史略》,澎湖:澎湖縣文獻委員會。 19. 張珣,1995,〈臺灣的媽祖信仰--研究回顧〉,《新史學》期刊,頁 89-126。 20. 張珣,2003,《文化媽祖:台灣媽祖信仰研究論文集》,台北:中研院民族 所。 21. 張珣,2008,《媽祖・信仰的追尋》,台北:博揚文化。 22. 張珣,2014,〈宗教與文化創意產業:新港奉天宮與香藝文化園區〉,《輔仁 163 宗教研究》第 29 期,頁 1-15。 23. 張珣,2014,《媽祖文化志》台灣卷 第一卷, https://mazufellowship.com/publication/#/76。 24. 張珣、楊玉君主編,2016,《媽祖研究書目》,嘉義:國立中正大學。 25. 張珣,2017,〈宗教與文化創意產品:以神明公仔為例〉,《臺北城市科技大 學通識學報》第 6 期,頁 237-250。 26. 張珣,2019,〈儀式與社會:大甲媽祖轄區之變遷〉,謝國興主編,《進香・ 醮・祭與社會文化變遷》,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頁 115-149。 27. 張珣,2021,〈以文字或以身體傳教?女神研究芻議:以媽祖信仰為例〉, 《華人宗教研究》第 17 期,頁 1-25。 28. 張珣,2023,〈媽祖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傳承與發展研究:當代台灣都市媽祖 女乩〉,《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通識學報》 第 12 期,頁 3-14。 29. 黃有興、高明宗編撰,2005,《澎湖廟在高雄市》,澎湖:澎湖縣政府。 30. 羅問,2004,《慈眼渡迷航:百變媽祖》,台灣:禾馬。 31. 譚德貴,2019,〈論媽祖信仰的演化動因及演變過程〉,《宗教哲學》季刊第 90 期,頁 47-58。 32. 齊偉先,2015,〈宗教場域中美學實踐的現代性:台灣民間信仰場域中的品 味社群〉,黃應貴主編,《日常生活中的當代宗教:宗教的個人化與關係性 存有》,台灣:群學,頁 149-185。 164 33. 齊偉先,2017,〈臺灣民間宗教儀式實踐中的「品味動員」:陣頭、品味社 群與宗教治理〉,《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三十卷第一期,台北:中研院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頁 119-161。 34. 齊偉先,2018,〈台灣漢人民間信仰與新媒介:以臉書為媒介的宗教建 構〉,林瑋嬪主編,《媒介宗教:音樂、影像、物與新媒介》,台北:國立台 灣大學出版中心,頁 227-266。 35. 齊偉先,2022,〈宗教與非宗教之間:香火、香路與咖啡〉,林瑋嬪、黃克 先主編,《氛圍的感染:感官經驗與宗教的邊界》,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 版中心,頁 73-106。 36. 鄭素春,2013,〈臺灣註生娘娘信仰之研究〉,《輔仁宗教研究》第 26 期, 頁 179-223。 37. 鄭振滿、丁荷生,1995,《福建宗教碑銘彙編》,中國:福建人民。 38. 蔡相煇,2006,《媽祖信仰研究》,台北:紅螞蟻。 39. 蔡相煇,2016,《天妃顯聖錄與媽祖信仰》,台北:獨立作家。 40. 謝宗榮,2003,《神像與信仰:館藏臺灣信仰陶瓷》,新北:新北市立鶯歌陶 瓷博物館。 三、學位論文 1. 余珮甄,2012,〈大甲媽祖遶境進香之感動情境研究〉,台北: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EMBA 碩士論文。 2. 陳宥喬,2021,〈一「媽」各表:兩岸媽祖信仰交流再檢視〉,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3. 楊淑雅,2011,《媽祖故事與媽祖文化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學位論文。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