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銀行法第125條之2的量刑因子探索
Exploring Sentencing Factors under Article 125-2 of the Banking Act
作者 張瓊文
Chang, Chiung-Wen
貢獻者 李聖傑
張瓊文
Chang, Chiung-Wen
關鍵詞 銀行背信罪
量刑因子
法實證研究
量化分析
Breach of Trust
Article 125-2 of the Banking Act
Sentencing Factors
Empirical Legal Research
Quantitative Analysis
日期 2024
上傳時間 1-十一月-2024 11:30:27 (UTC+8)
摘要 近年來,面臨社會需求,我國司法實務越發重視量刑標準的建立,囿於效益與資源分配考量,政府在研究與應用上大多優先整理歸納實際案件數多或社會矚目的犯罪類型,並提供法官一套量刑參考標準,從而經濟犯罪類型的量刑因子在現階段仍較少成為著墨對象。然而銀行法第125條之2,除了背信罪的固有爭議外,在經濟刑法的範疇中也作為典型的犯罪類型之一,其保護法益涉及的不僅是財產法益,更包含經濟秩序的穩定與平衡,甚至可能及於參與者對資本市場的信賴,影響程度不亞於侵害個別財產法益之犯罪,案件數雖相較不多,但仍有其重要性。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法官在銀行法背信類型的案件中,量刑所應考量的因子為何。 在章節安排上,本文第一章將先說明問題意識,並整理我國現已出版的量刑實證研究,在文獻回顧的脈絡上呈現本研究的重要性;第二章則介紹量刑的理論與實務概況,依序說明刑罰理論、量刑理論與法定、非法定量刑因子;其次,第三章將對於本文主要討論的犯罪類型—銀行法第125條之2,在釋義學上對保護法益的與構成要件爭議的詮釋,亦有必要逐一說明,並對於本罪應存在的量刑因子進行假設。第四章將以近十年本罪的有罪判決作為樣本進行量化分析,探討該罪名在實際案件中,各該量刑因子與刑期的相關性,並分別採用敘述性統計方法、無母數檢定、關聯度分析等方法來測量量刑因子與刑期的關聯。最後,本研究將比對判決分析結果呈現出的現況,檢驗第三部分提出的假設是否合理可行,以及做出必要的調整,作為本研究的結論,期能作為立法階段的準備工具。
Judicial Yuan has increasingly focused on establishing sentencing guideline recently. Due to considerations of effectiveness, the government has prioritized organi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judgments on numerous or highly visible types of crime, in order to provide judges with a set of sentencing reference standards, while the sentencing factors for white-collar crimes are currently less emphasized. However, Article 125-2 of the Banking Act, aside from its inherent controversies related to breach of trust in the Criminal Code, stands out as a typical crime within the scope of white-collar crime, protects extend beyond mere property interests to include the stability and balance of economic order and participants' trust in capital markets. The impact of these crimes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offenses against individual property interests, despite their lower frequency.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factors that judges should consider when sentencing cases involving breach of trust under Article 125-2 of the Banking Act. The structure of this paper is as follows: Chapter 1 will first clarify the problem statement and summarize existing empirical research on sentencing in Taiwan, present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within the context of literature review. Chapter 2 will introduce theories and practical aspects of sentencing, explaining punishment theories, sentencing theories, and statutory versus non-statutory sentencing factors in sequence. Chapter 3 will focus on breach of trust under Article 125-2 of the Banking Act, addressing interpretative disputes regarding protected legal interests and constituent elements, at the end of this chapter, this study will hypothesize potential sentencing factors for this crime. Chapter 4 will conduct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using guilty verdicts for this crime over the past decade, examin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ntencing factors and sentences, employ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non-parametric test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to measure these relationships. Finally, this study will compare the results from the judgment analysis with the hypotheses proposed in Chapter 3, assessing their reasonableness and feasibility, and making necessary adjustments to form the study’s conclusions, aiming to serve as a preparatory tool for legislative stages.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一)書籍 1.吳明隆,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2013年12月。 2.孟維德,白領犯罪,3版,2021年9月。 3.林鈺雄,新刑法總則,9版,2021年8月。 4.陳子平,刑法各論上,2版,2015年9月。 5.許澤天,刑法分則(上)財產法益論,2023年2月,5版。 6.陳志龍,財經發展與財經刑法,2006年1月。 7.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下),4版,2012年3月。 8.蔡敏川,銀行實務,2019年9月。 9.鍾宏彬,法益理論的憲法基礎,2012年4月。 10.顏志龍、鄭中平,給論文寫作者的統計指南,5版,2023年4月。 (二)專書論文 1.吳志強,量刑因子之生活狀況及品行的再探-以靈魂墮落案為中心,載:主體、理性與人權的彼岸:李茂生教授六秩晉五祝壽論文集,頁229-252,2020年6月。 2.張天一,背信罪之共同正犯,載:時代變動下的財產犯罪,頁292-328,2015年10月。 (三)期刊論文 1.Hans-Jürgen Kerner、連孟琦,德國犯罪被害人地位之強化-綜覽刑事政策、刑法、刑事訴訟以及實務領域之最新發展,月旦刑事法評論,6期,頁60-72,2017年09月。 2.Michael Pawlik著、鍾豪峰譯,對預防理論刑罰正當化論據之批判,政大法學評論,117期,頁347-395,2010年10月。 3.Robert Esser著,王效文譯,刑法對經濟活動自由之規制-以背信罪(德國刑法第266條)為例,成大法學,20期,頁121-187,2010年12月。 4.文家倩,量刑與AI的交會 ──淺談司法院量刑資訊系統的革新,當代法律,10期,頁6-12,2022年10月。 5.王玉全,淺介德國刑法第298條招標中的限制競爭協議行為-以保護法益與構成要件類型區分為中心,月旦刑事法評論,8期,149-169頁,2018年3月。 6.王正嘉,犯罪被害人影響刑事量刑因素初探,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36 期,頁57-94,2012年10月。 7.王正嘉,從經濟刑法觀點看特別背信罪,台灣法學雜誌,286 期,頁50-60,2015年12月。 8.王兆鵬,揭開法官量刑心證的黑盒子—司法統計實證研究,司法改革雜誌,49期,頁14-24,2004年2月。 9.王效文,刑罰目的與刑法體系──論Günther Jakobs功能主義刑法體系中的罪責,成大法學,30期,頁151-222,2015年12月。 10.古承宗,評析2018年新修正之刑法第一九〇條之一—以抽象危險犯與累積犯之辯證為中心,中正大學法學集刊,61期,頁157-238,2018年10月。 11.吳景芳,德國量刑準則之立法沿革與檢討(上),刑事法雜誌,24期4卷,頁38-54,1980年08月。 12.吳景芳,德國量刑準則之立法沿革與檢討(下),刑事法雜誌,24期5卷,頁31-44,1980年10月。 13.李茂生,論刑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中保安處分相關規定,月旦法學雜誌,93期,頁101-113,2003年2月。 14.李進榮,背信罪之財產損害,檢察新論,25期,頁232-257,2019年2月。 15.李聖傑,從例外狀態考量財經刑法的新課題,月旦刑事法評論,1期,頁19-28,2016年6月。 16.李嘉興,構成要件結果外之實質損害與量刑,司法週刊,2053期,2-3版,2021年5月。 17.沈幼蓀、鄭政松,終極裁判:《刑法》第57 條之外的量刑判準,社會分析,12期,頁113-143,2016年2月。 18.沈君玲,銀行違法授信之司法審查原則,檢察新論,29期,頁3-34,2021年5月。 19.周愫嫻,妨害性自主罪量刑之實證研究,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8期,頁21-66,2005年11月。 20.周漾沂,刑罰的自我目的性──重新證立絕對刑罰理論,政大法學評論,147期,頁279-346,2016年12月。 21.林志峰、周愫嫻,影響賄選行賄罪量刑之因素,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16期,頁109-130,2013年12月。 22.林東茂,經濟刑法導論,東海法學研究,9期,頁177-206,1995年9月。 23.林彥良,量刑刑事政策及量刑歷程之研究-以竊盜罪為例,刑事法雜誌,54卷1期,頁1-56,2010年02月。 24.林書楷,資本市場刑法-以內線交易及操縱市場罪為中心,月旦財經法雜誌,23期,頁53-76,2010年12月。 25.邵慶平,商業判斷原則的角色與適用-聯電案的延伸思考,科技法學評論,8卷1期,頁103-139,2011年06月。 26.柯耀程,量刑辯論構想的思辯,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24期,頁29-56,2013年4月。 27.馬躍中,掏空幸福:特別背信罪之犯罪所得-評臺北地方法院 104 年度金重訴第 14 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55期,頁40-46,2017年01月。 28.許恒達,析論背信罪之違背任務行為及財產損害-評最高法院 109 年度台上字第 5765 號刑事判決及其歷審見解,台灣法律人,3期,頁141-158,2021年09月。 29.許澤天,說謊可否作為從重量刑之犯後態度—最高院102台上67判決,台灣法學雜誌,237期,頁186-192,2013年12月。 30.郭豫珍,刑罰目的觀對法官量刑影響力的質化研究,法學叢刊,56卷4期,頁56-88,2011年10月。 31.陳玉書、郭豫珍,審判機關之量刑:輔助量刑系統的建構與未來發展,檢察新論,14期,頁21-40,2013年6月。 32.陳志輝,從刑法背信罪分析銀行法第125條之2-特別背信罪的適用爭議,台灣法學雜誌,286期,頁61-73,2015年12月 33.陳重言,沒收新制下(併科)罰金機制的重複評價禁止原則檢驗-兼評重大經濟犯罪之一億元條款,全國律師,21卷11期,頁13-29,2017年11月。 34.惲純良,商譽損失作為背信罪之財產損害-評臺灣高等法院102年度金上重更(一)字第8號判決,月旦刑事法評論,11期,頁126-140,2018年12月。 35.惲純良,從歷史發展與犯罪結構論不法意圖在背信罪中的消長──兼評特殊背信罪肥大化的立法趨勢,政大法學評論,166期,頁1-89,2021年9月。 36.惲純良,詐欺罪中財產損害之判斷-「財產危險」概念的回顧與展望,臺北大學法學論叢,103期,頁119-192,2017年9月。 37.曾淑瑜,量刑基準之比較研究,華岡法粹,29期,151-189頁,2003年3月。 38.曾淑瑜,銀行法特別背信罪適用爭議,台灣法學雜誌,261期,頁55-66,2014年12月。 39.黃士軒,特別背信罪的共同正犯成否問題-以關於對向交易之我國學說與最高法院實務為素材,刑事政策與犯罪防制研究專刊,27期,頁59-118,2021年4月。 40.黃榮堅,雙重評價禁止與法條競合,臺灣大學法學論叢,23卷1期,頁157-207,1993年12月。 41.黃鵬達,銀行法特別背信罪中違背職務之實證研究──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之裁判為中心,華岡法粹,66期,頁183-222,2019年6月。 42.溫祖德,定罪與量刑程序分離論──從我國最高法院數則判決論之,月旦法學雜誌,325期,頁115-127,2022年6月。 43.溫祖德,論量刑前調查報告(含量刑鑑定)—美國量刑前調查報告及相關法制之考察,臺北大學法學論叢,129期,頁143-213,2024年3月。 44.廖宜寧,由行為不法角度建構跟蹤騷擾罪之刑罰正當性,興大法學,32期,頁107-156,2022年11月。 45.劉幸義,論刑罰之目的-由刑法理論、語意學與哲學角度觀察,月旦法學雜誌,192期,頁158-159,2011年5月。 46.潘怡宏,累犯加重刑罰規範之省思與重構,檢察新論,27期,頁54-128,2020年2月。 47.蔡昌憲、溫祖德,論商業判斷法則於背信罪之適用妥當性──評高雄高分院九十六年度金上重訴字第一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95期,頁176-203,2011年8月。 48.蔡墩銘,刑庭推事之量刑行為,臺灣大學法學論叢,14卷1-2期,頁37-76,1985年6月。 49.蕭宏宜,量刑原則與罪罰相當,台灣法學雜誌,214期,頁118-135,2012年12月。 50.戴銘昇,從紅火案看金融犯罪所得及加重要件──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2792號刑事判決評析,月旦裁判時報,47期,頁48-55,2016年5月。 51.薛智仁,背信罪與商業判斷法則,台灣法律人,25期,頁52-73,2023年7月。 52.謝如媛,被告子女最佳利益作為量刑之首要考慮因素-評最高法院 111 年度台上字第 700 號判決,月旦實務選評,4卷4期,頁100-111,2024年4月。 53.謝煜偉,從量刑目的論形構量刑框架及量刑理由之判決架構,法官協會雜誌,22卷,頁86-104,2020年12月。 54.謝煜偉,罪刑相當原則與情節輕微條款,月旦法學雜誌,209期,頁26-31,2020年3月。 55.謝煜偉,論金融機構特別背信罪,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5卷4期,頁2031-2092,2016年12月。 56.魏俊明,被告犯罪後之態度與量刑-以被告於刑事程序中之行為為中心,刑事法雜誌,59卷3期,頁29-60,2015年06月。 57.蘇俊雄,量刑法理與法制之比較研究,法官協會雜誌,1卷2期,頁25-56,1999年12月。 58.蘇凱平,以司法院量刑資訊作為量刑之內部性界限?──評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3728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98期,頁85-94,2020年8月。 59.蘇凱平,以平等原則建立量刑原則的意義與價值:臺灣高等法院105年度交上易字第117號刑事判決評析,台灣法學雜誌,393期,頁31-42,2020年6月。 (四)碩博士論文 1.吳志強,經濟刑法之背信罪與特別背信罪的再建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2.陳怡君,受賄罪之量刑實證研究,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年。 3.楊馥菱,經濟犯罪中法官量刑因素之研究—以證券交易法第155條及第157-1條之犯罪為例,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二、外文文獻 (一)專書 1.Brüns, Hans-Jürgen/Güntge Georg-Friedrich, Das Recht der Strafzumessung, 3. Aufl., 2019. 2.Erb, Volker/Schäfer, Jürgen, Müchener Kommentar zum Strafgesetzbuch: StGB, Band 5: §§ 263-297, 4. Aufl., 2022 (zitiert MüKoStGB/Bearbeiter). 3.Fischer, Thomas, Strafgesetzbuch: StGB, 67. Aufl., 2020. 4.Kindhäuser, Urs/Neumann, Ulfrid/Paeffgen, Hans-Ullrich/ Saliger, Frank (Hg.), Strafgesetzbuch: StGB, 6. Aufl., 2023 (zitiert NK-StGB/Bearbeiter). 5.Meier, Bernd-Dieter, Strafrechtliche Sanktionen, 4. Aufl., 2015. 6.Rengier, Rudolf, Strafrecht Besonderer Teil I: Vermögensdelikte, 24. Aufl., 2017. 7.Roxin, Claus,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Band I Grundlagen. Der Aufbau der Verbrechenslehre, 4. Aufl., 2006. 8.Satzger, Helmut/Schluckebier, Wilhelm/Werner, Raik (Hg.), StGB – Strafgesetzbuch, 4. Aufl., 2019 (zitiert SSW-StGB/Bearbeiter). 9.Schönke, Adolf/Schröder, Horst, Strafgesetzbuch: StGB, 30. Aufl., 2019 (zitiert Schönke/Schröder/Bearbeiter). 10.Tiedemann, Klaus, Wirtschaftsstrafrecht: Einführung und Allgemeiner Teil mit wichtigen Rechtstexten, 4. Aufl., 2014. 11.Wessels, Johannes/Hillenkamp, Thomas/ Schuhr, Jan C, Strafrecht Besonderer Teil 2, 45. Aufl., 2022. 12.Wittig, Petra, Wirtschaftsstrafrecht, 5. Aufl., 2020. (二)專書論文 1.Neumann, Ulfrid, Zur Bedeutung von Modellen in der Dogmatik des Strafzumessungsrechts („Punktstrafe“, „Spielraumtheorie“, „Normalfall“), in: Festschrift für G. Spendel zum 70. Geburtstag, 1992, S. 435-449. 2.von Hirsch, A. & Ashworth, A. (2005) ‘Criteria for Proportionality: A Review’, in Proportionate Sentencing. [Onlin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 (三)期刊論文 1.Hirsch, Hans Joachim, Das Schuldprinzip und seine Funktion im Strafrecht, 1994, ZstW 106, S. 747ff. 2.Otto, Harro, Konzeption und Grundsätze des Wirtschaftsstrafrechts (einschließlich Verbraucherschutz), Dogmatischer Teil I, 1984, ZStW 96, S. 339ff. 3.Rönnau, Thomas, Die Zukunft des Untreuetatbestandes, 2011, StV, S. 753ff.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10965102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965102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李聖傑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張瓊文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Chang, Chiung-Wenen_US
dc.creator (作者) 張瓊文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ang, Chiung-Wenen_US
dc.date (日期) 202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十一月-2024 11:30:27 (UTC+8)-
dc.date.available 1-十一月-2024 11:30:2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十一月-2024 11:30:27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10965102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421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965102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近年來,面臨社會需求,我國司法實務越發重視量刑標準的建立,囿於效益與資源分配考量,政府在研究與應用上大多優先整理歸納實際案件數多或社會矚目的犯罪類型,並提供法官一套量刑參考標準,從而經濟犯罪類型的量刑因子在現階段仍較少成為著墨對象。然而銀行法第125條之2,除了背信罪的固有爭議外,在經濟刑法的範疇中也作為典型的犯罪類型之一,其保護法益涉及的不僅是財產法益,更包含經濟秩序的穩定與平衡,甚至可能及於參與者對資本市場的信賴,影響程度不亞於侵害個別財產法益之犯罪,案件數雖相較不多,但仍有其重要性。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法官在銀行法背信類型的案件中,量刑所應考量的因子為何。 在章節安排上,本文第一章將先說明問題意識,並整理我國現已出版的量刑實證研究,在文獻回顧的脈絡上呈現本研究的重要性;第二章則介紹量刑的理論與實務概況,依序說明刑罰理論、量刑理論與法定、非法定量刑因子;其次,第三章將對於本文主要討論的犯罪類型—銀行法第125條之2,在釋義學上對保護法益的與構成要件爭議的詮釋,亦有必要逐一說明,並對於本罪應存在的量刑因子進行假設。第四章將以近十年本罪的有罪判決作為樣本進行量化分析,探討該罪名在實際案件中,各該量刑因子與刑期的相關性,並分別採用敘述性統計方法、無母數檢定、關聯度分析等方法來測量量刑因子與刑期的關聯。最後,本研究將比對判決分析結果呈現出的現況,檢驗第三部分提出的假設是否合理可行,以及做出必要的調整,作為本研究的結論,期能作為立法階段的準備工具。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Judicial Yuan has increasingly focused on establishing sentencing guideline recently. Due to considerations of effectiveness, the government has prioritized organi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judgments on numerous or highly visible types of crime, in order to provide judges with a set of sentencing reference standards, while the sentencing factors for white-collar crimes are currently less emphasized. However, Article 125-2 of the Banking Act, aside from its inherent controversies related to breach of trust in the Criminal Code, stands out as a typical crime within the scope of white-collar crime, protects extend beyond mere property interests to include the stability and balance of economic order and participants' trust in capital markets. The impact of these crimes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offenses against individual property interests, despite their lower frequency.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factors that judges should consider when sentencing cases involving breach of trust under Article 125-2 of the Banking Act. The structure of this paper is as follows: Chapter 1 will first clarify the problem statement and summarize existing empirical research on sentencing in Taiwan, present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within the context of literature review. Chapter 2 will introduce theories and practical aspects of sentencing, explaining punishment theories, sentencing theories, and statutory versus non-statutory sentencing factors in sequence. Chapter 3 will focus on breach of trust under Article 125-2 of the Banking Act, addressing interpretative disputes regarding protected legal interests and constituent elements, at the end of this chapter, this study will hypothesize potential sentencing factors for this crime. Chapter 4 will conduct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using guilty verdicts for this crime over the past decade, examin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ntencing factors and sentences, employ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non-parametric test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to measure these relationships. Finally, this study will compare the results from the judgment analysis with the hypotheses proposed in Chapter 3, assessing their reasonableness and feasibility, and making necessary adjustments to form the study’s conclusions, aiming to serve as a preparatory tool for legislative stages.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問題意識 1 第二節、研究方法與架構 2 第三節、我國關於量刑實證研究的文獻回顧 4 第二章、量刑的基礎與運作 7 第一節、刑罰理論 7 第一項、應報理論 7 第二項、一般預防理論 9 第三項、特別預防理論 10 第四項、綜合理論 11 第二節、量刑原則 13 第一項、罪責原則 13 第二項、禁止重複評價原則 16 第三項、兼衡有利與不利情狀 17 第四項、平等原則與比例原則 19 第三節、法定與非法定量刑因子介紹 20 第一項、法定量刑因子 20 第二項、非法定量刑因子 26 第四節、量刑理論 27 第一項、 德國量刑理論 28 第二項、我國量刑實務 32 第五節、小結 40 第三章、銀行背信罪介紹 42 第一節、經濟刑法的角色 42 第二節、銀行背信罪的保護法益 45 第三節、構成要件解釋 49 第一項、構成要件主體—銀行負責人或職員 50 第二項、構成要件行為—違背職務 52 第三項、構成要件結果—財產損害與犯罪所得 58 第四項、特殊主觀構成要件—主觀意圖 61 第四節、小結—銀行背信罪的量刑因子圖像 62 第四章、銀行法第125條之2的判決分析 66 第一節、資料蒐集與統計分析方法 66 第二節、量化研究結果 68 第一項、敘述性資料統計結果 69 第二項、量刑因子對刑期輕重之統計分析 83 第三項、犯罪事實對刑期輕重之統計分析 87 第三節、研究發現與討論 89 第一項、案件態樣概覽 89 第二項、影響刑期輕重的量刑因子 90 第三項、想像競合對量刑結果的影響 93 第五章、結論 94 參考文獻 96 附錄一 案件列表 103 附錄二 編碼表 106zh_TW
dc.format.extent 4426604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965102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銀行背信罪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量刑因子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法實證研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量化分析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Breach of Trus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Article 125-2 of the Banking Ac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entencing Factor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mpirical Legal Research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Quantitative Analysisen_US
dc.title (題名) 銀行法第125條之2的量刑因子探索zh_TW
dc.title (題名) Exploring Sentencing Factors under Article 125-2 of the Banking Act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一)書籍 1.吳明隆,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2013年12月。 2.孟維德,白領犯罪,3版,2021年9月。 3.林鈺雄,新刑法總則,9版,2021年8月。 4.陳子平,刑法各論上,2版,2015年9月。 5.許澤天,刑法分則(上)財產法益論,2023年2月,5版。 6.陳志龍,財經發展與財經刑法,2006年1月。 7.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下),4版,2012年3月。 8.蔡敏川,銀行實務,2019年9月。 9.鍾宏彬,法益理論的憲法基礎,2012年4月。 10.顏志龍、鄭中平,給論文寫作者的統計指南,5版,2023年4月。 (二)專書論文 1.吳志強,量刑因子之生活狀況及品行的再探-以靈魂墮落案為中心,載:主體、理性與人權的彼岸:李茂生教授六秩晉五祝壽論文集,頁229-252,2020年6月。 2.張天一,背信罪之共同正犯,載:時代變動下的財產犯罪,頁292-328,2015年10月。 (三)期刊論文 1.Hans-Jürgen Kerner、連孟琦,德國犯罪被害人地位之強化-綜覽刑事政策、刑法、刑事訴訟以及實務領域之最新發展,月旦刑事法評論,6期,頁60-72,2017年09月。 2.Michael Pawlik著、鍾豪峰譯,對預防理論刑罰正當化論據之批判,政大法學評論,117期,頁347-395,2010年10月。 3.Robert Esser著,王效文譯,刑法對經濟活動自由之規制-以背信罪(德國刑法第266條)為例,成大法學,20期,頁121-187,2010年12月。 4.文家倩,量刑與AI的交會 ──淺談司法院量刑資訊系統的革新,當代法律,10期,頁6-12,2022年10月。 5.王玉全,淺介德國刑法第298條招標中的限制競爭協議行為-以保護法益與構成要件類型區分為中心,月旦刑事法評論,8期,149-169頁,2018年3月。 6.王正嘉,犯罪被害人影響刑事量刑因素初探,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36 期,頁57-94,2012年10月。 7.王正嘉,從經濟刑法觀點看特別背信罪,台灣法學雜誌,286 期,頁50-60,2015年12月。 8.王兆鵬,揭開法官量刑心證的黑盒子—司法統計實證研究,司法改革雜誌,49期,頁14-24,2004年2月。 9.王效文,刑罰目的與刑法體系──論Günther Jakobs功能主義刑法體系中的罪責,成大法學,30期,頁151-222,2015年12月。 10.古承宗,評析2018年新修正之刑法第一九〇條之一—以抽象危險犯與累積犯之辯證為中心,中正大學法學集刊,61期,頁157-238,2018年10月。 11.吳景芳,德國量刑準則之立法沿革與檢討(上),刑事法雜誌,24期4卷,頁38-54,1980年08月。 12.吳景芳,德國量刑準則之立法沿革與檢討(下),刑事法雜誌,24期5卷,頁31-44,1980年10月。 13.李茂生,論刑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中保安處分相關規定,月旦法學雜誌,93期,頁101-113,2003年2月。 14.李進榮,背信罪之財產損害,檢察新論,25期,頁232-257,2019年2月。 15.李聖傑,從例外狀態考量財經刑法的新課題,月旦刑事法評論,1期,頁19-28,2016年6月。 16.李嘉興,構成要件結果外之實質損害與量刑,司法週刊,2053期,2-3版,2021年5月。 17.沈幼蓀、鄭政松,終極裁判:《刑法》第57 條之外的量刑判準,社會分析,12期,頁113-143,2016年2月。 18.沈君玲,銀行違法授信之司法審查原則,檢察新論,29期,頁3-34,2021年5月。 19.周愫嫻,妨害性自主罪量刑之實證研究,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8期,頁21-66,2005年11月。 20.周漾沂,刑罰的自我目的性──重新證立絕對刑罰理論,政大法學評論,147期,頁279-346,2016年12月。 21.林志峰、周愫嫻,影響賄選行賄罪量刑之因素,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16期,頁109-130,2013年12月。 22.林東茂,經濟刑法導論,東海法學研究,9期,頁177-206,1995年9月。 23.林彥良,量刑刑事政策及量刑歷程之研究-以竊盜罪為例,刑事法雜誌,54卷1期,頁1-56,2010年02月。 24.林書楷,資本市場刑法-以內線交易及操縱市場罪為中心,月旦財經法雜誌,23期,頁53-76,2010年12月。 25.邵慶平,商業判斷原則的角色與適用-聯電案的延伸思考,科技法學評論,8卷1期,頁103-139,2011年06月。 26.柯耀程,量刑辯論構想的思辯,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24期,頁29-56,2013年4月。 27.馬躍中,掏空幸福:特別背信罪之犯罪所得-評臺北地方法院 104 年度金重訴第 14 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55期,頁40-46,2017年01月。 28.許恒達,析論背信罪之違背任務行為及財產損害-評最高法院 109 年度台上字第 5765 號刑事判決及其歷審見解,台灣法律人,3期,頁141-158,2021年09月。 29.許澤天,說謊可否作為從重量刑之犯後態度—最高院102台上67判決,台灣法學雜誌,237期,頁186-192,2013年12月。 30.郭豫珍,刑罰目的觀對法官量刑影響力的質化研究,法學叢刊,56卷4期,頁56-88,2011年10月。 31.陳玉書、郭豫珍,審判機關之量刑:輔助量刑系統的建構與未來發展,檢察新論,14期,頁21-40,2013年6月。 32.陳志輝,從刑法背信罪分析銀行法第125條之2-特別背信罪的適用爭議,台灣法學雜誌,286期,頁61-73,2015年12月 33.陳重言,沒收新制下(併科)罰金機制的重複評價禁止原則檢驗-兼評重大經濟犯罪之一億元條款,全國律師,21卷11期,頁13-29,2017年11月。 34.惲純良,商譽損失作為背信罪之財產損害-評臺灣高等法院102年度金上重更(一)字第8號判決,月旦刑事法評論,11期,頁126-140,2018年12月。 35.惲純良,從歷史發展與犯罪結構論不法意圖在背信罪中的消長──兼評特殊背信罪肥大化的立法趨勢,政大法學評論,166期,頁1-89,2021年9月。 36.惲純良,詐欺罪中財產損害之判斷-「財產危險」概念的回顧與展望,臺北大學法學論叢,103期,頁119-192,2017年9月。 37.曾淑瑜,量刑基準之比較研究,華岡法粹,29期,151-189頁,2003年3月。 38.曾淑瑜,銀行法特別背信罪適用爭議,台灣法學雜誌,261期,頁55-66,2014年12月。 39.黃士軒,特別背信罪的共同正犯成否問題-以關於對向交易之我國學說與最高法院實務為素材,刑事政策與犯罪防制研究專刊,27期,頁59-118,2021年4月。 40.黃榮堅,雙重評價禁止與法條競合,臺灣大學法學論叢,23卷1期,頁157-207,1993年12月。 41.黃鵬達,銀行法特別背信罪中違背職務之實證研究──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之裁判為中心,華岡法粹,66期,頁183-222,2019年6月。 42.溫祖德,定罪與量刑程序分離論──從我國最高法院數則判決論之,月旦法學雜誌,325期,頁115-127,2022年6月。 43.溫祖德,論量刑前調查報告(含量刑鑑定)—美國量刑前調查報告及相關法制之考察,臺北大學法學論叢,129期,頁143-213,2024年3月。 44.廖宜寧,由行為不法角度建構跟蹤騷擾罪之刑罰正當性,興大法學,32期,頁107-156,2022年11月。 45.劉幸義,論刑罰之目的-由刑法理論、語意學與哲學角度觀察,月旦法學雜誌,192期,頁158-159,2011年5月。 46.潘怡宏,累犯加重刑罰規範之省思與重構,檢察新論,27期,頁54-128,2020年2月。 47.蔡昌憲、溫祖德,論商業判斷法則於背信罪之適用妥當性──評高雄高分院九十六年度金上重訴字第一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95期,頁176-203,2011年8月。 48.蔡墩銘,刑庭推事之量刑行為,臺灣大學法學論叢,14卷1-2期,頁37-76,1985年6月。 49.蕭宏宜,量刑原則與罪罰相當,台灣法學雜誌,214期,頁118-135,2012年12月。 50.戴銘昇,從紅火案看金融犯罪所得及加重要件──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2792號刑事判決評析,月旦裁判時報,47期,頁48-55,2016年5月。 51.薛智仁,背信罪與商業判斷法則,台灣法律人,25期,頁52-73,2023年7月。 52.謝如媛,被告子女最佳利益作為量刑之首要考慮因素-評最高法院 111 年度台上字第 700 號判決,月旦實務選評,4卷4期,頁100-111,2024年4月。 53.謝煜偉,從量刑目的論形構量刑框架及量刑理由之判決架構,法官協會雜誌,22卷,頁86-104,2020年12月。 54.謝煜偉,罪刑相當原則與情節輕微條款,月旦法學雜誌,209期,頁26-31,2020年3月。 55.謝煜偉,論金融機構特別背信罪,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5卷4期,頁2031-2092,2016年12月。 56.魏俊明,被告犯罪後之態度與量刑-以被告於刑事程序中之行為為中心,刑事法雜誌,59卷3期,頁29-60,2015年06月。 57.蘇俊雄,量刑法理與法制之比較研究,法官協會雜誌,1卷2期,頁25-56,1999年12月。 58.蘇凱平,以司法院量刑資訊作為量刑之內部性界限?──評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3728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98期,頁85-94,2020年8月。 59.蘇凱平,以平等原則建立量刑原則的意義與價值:臺灣高等法院105年度交上易字第117號刑事判決評析,台灣法學雜誌,393期,頁31-42,2020年6月。 (四)碩博士論文 1.吳志強,經濟刑法之背信罪與特別背信罪的再建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2.陳怡君,受賄罪之量刑實證研究,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年。 3.楊馥菱,經濟犯罪中法官量刑因素之研究—以證券交易法第155條及第157-1條之犯罪為例,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二、外文文獻 (一)專書 1.Brüns, Hans-Jürgen/Güntge Georg-Friedrich, Das Recht der Strafzumessung, 3. Aufl., 2019. 2.Erb, Volker/Schäfer, Jürgen, Müchener Kommentar zum Strafgesetzbuch: StGB, Band 5: §§ 263-297, 4. Aufl., 2022 (zitiert MüKoStGB/Bearbeiter). 3.Fischer, Thomas, Strafgesetzbuch: StGB, 67. Aufl., 2020. 4.Kindhäuser, Urs/Neumann, Ulfrid/Paeffgen, Hans-Ullrich/ Saliger, Frank (Hg.), Strafgesetzbuch: StGB, 6. Aufl., 2023 (zitiert NK-StGB/Bearbeiter). 5.Meier, Bernd-Dieter, Strafrechtliche Sanktionen, 4. Aufl., 2015. 6.Rengier, Rudolf, Strafrecht Besonderer Teil I: Vermögensdelikte, 24. Aufl., 2017. 7.Roxin, Claus,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Band I Grundlagen. Der Aufbau der Verbrechenslehre, 4. Aufl., 2006. 8.Satzger, Helmut/Schluckebier, Wilhelm/Werner, Raik (Hg.), StGB – Strafgesetzbuch, 4. Aufl., 2019 (zitiert SSW-StGB/Bearbeiter). 9.Schönke, Adolf/Schröder, Horst, Strafgesetzbuch: StGB, 30. Aufl., 2019 (zitiert Schönke/Schröder/Bearbeiter). 10.Tiedemann, Klaus, Wirtschaftsstrafrecht: Einführung und Allgemeiner Teil mit wichtigen Rechtstexten, 4. Aufl., 2014. 11.Wessels, Johannes/Hillenkamp, Thomas/ Schuhr, Jan C, Strafrecht Besonderer Teil 2, 45. Aufl., 2022. 12.Wittig, Petra, Wirtschaftsstrafrecht, 5. Aufl., 2020. (二)專書論文 1.Neumann, Ulfrid, Zur Bedeutung von Modellen in der Dogmatik des Strafzumessungsrechts („Punktstrafe“, „Spielraumtheorie“, „Normalfall“), in: Festschrift für G. Spendel zum 70. Geburtstag, 1992, S. 435-449. 2.von Hirsch, A. & Ashworth, A. (2005) ‘Criteria for Proportionality: A Review’, in Proportionate Sentencing. [Onlin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 (三)期刊論文 1.Hirsch, Hans Joachim, Das Schuldprinzip und seine Funktion im Strafrecht, 1994, ZstW 106, S. 747ff. 2.Otto, Harro, Konzeption und Grundsätze des Wirtschaftsstrafrechts (einschließlich Verbraucherschutz), Dogmatischer Teil I, 1984, ZStW 96, S. 339ff. 3.Rönnau, Thomas, Die Zukunft des Untreuetatbestandes, 2011, StV, S. 753ff.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