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reator (作者) | 林元輝 | zh_TW |
dc.date (日期) | 1998-09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Jan-2009 15:34:42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20-Jan-2009 15:34:42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20-Jan-2009 15:34:42 (UTC+8) | -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28486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戰後世代的國人對連橫(1978-1936)的記憶是《臺灣通史》作者、愛國史家、民族詩人、有節操的臺灣史作者、富民族大義的學者等等不一而足。要之,皆屬正面印象。日治時代的臺灣人觀感迥然不同。客氣的謂其為「舊學中不可多得之士」、堪稱「煙霞[鴉片]中之達人」,但「前者忠於民,今者阿於官」;有的稱其為「慣作模稜兩可的文人」;不客氣的謂其為「御用文人」,「不顧同胞利害,甘心為官方利用,久中阿[鴉]片毒,良心也麻醉了」、「替日本人做皇民化運動的宣傳工具、專門打擊民族革命的文化漢奸」;甚至有人說他是「臺灣民眾的叛徒」、「狗彘羞與等偶」等。因而連橫在臺民中幾無立足之地,後來嗒然舉家西渡祖國,1936 年客死上海。祖國人士只讀其文,未驗其行,因而對連橫及其著作評價頗高。國府遷臺後,更因局勢危疑,須全島一心,所以表彰連橫,不遺餘力,因連橫主張「臺灣之人,中國之人也」、「惟仁惟孝,義勇奉公,以發揚種性」、「愛我祖國,保我華族」。也即看好其「民族氣節」對感召臺民、刺激「臺灣精神」,以助光復大陸的效益。表彰連橫的方法豐富而多樣。從總統下褒揚令、執政黨文化界大老發動屢開紀念大會、致辭、賦詩、作紀念歌、辦紀念文物展、立傳、編紀念集、報章雜誌出特刊大登紀念文章、蓋紀念建物、塑像、國家重要公眾場所以連橫字號命名、設紀念基金會頒獎學金、編全集、一再重印其著作、開紀念座談會和學術研討會,尤其於中學教科書選錄連橫作品和介紹作者,規定學子精讀,並對師範體系大專應屆畢業生演講,強調連橫的「民族氣節」,灌輸連橫是「最偉大的臺灣人」和「一部《臺灣通史》勢力超過日本全部陸海空軍」云云,呼籲以師道自任者應以連橫為楷模。宣揚過程或隱諱揚善,或溢美附麗,或背悖史實,致其形象不斷膨脹,儼然無德不具,無功不與,無言不立,造神痕跡明顯。如此過程也見證了「庇陰」與「貤封」兩種現象,可見於連氏父子之間、連氏祖孫之間、掖助的權要與連氏父子之間、執政的黨國機器與連橫之間,以及任何役用連橫者與連橫之間。但塑造「集體記憶」,功效攸關條件。連橫仍有不利條件,以致舊記憶仍可威脅新記憶,唯其勢迄仍零星偶然。 | - |
dc.format | application/ | en_US |
dc.language | zh-TW | en_US |
dc.language | en-US | en_US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relation (關聯) | 臺灣社會研究,31,1-56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連橫;集體記憶;臺灣通史;愛國史家;御用文人;庇蔭;貤封 | - |
dc.title (題名) | 以連橫為例析論集體記憶的形成、變遷與意義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article | 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