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紀錄片:《我希望-員山戲夢少年》
A documentary: “I Have A Dream”& Director’s perspectives on the documentary
作者 李建成
Lee,Chine-Cheng
貢獻者 盧非易
李建成
Lee,Chine-Cheng
關鍵詞 紀錄片
歌仔戲
表演藝術
戲曲教育
Documentary
Taiwanese Opera
Performing Arts
Art Education
日期 2006
上傳時間 11-九月-2009 16:15:27 (UTC+8)
摘要 本片紀錄一位在青年歌仔戲演員-陳囿任(CHEN YU-JEN)對表演藝術的熱愛與堅持。陳囿任出生於台灣歌仔戲起源地-宜蘭縣員山鄉,並就讀於台灣唯一以正規教育培養歌仔戲人才之科系-國立台灣戲曲專科學校歌仔戲科(現國立台灣戲曲學院),目前為該學院歌仔戲學系一年級學生。
     全片呈現陳囿任夢想成為全方位表演者的故事,並記錄其訓練的艱辛過程。同時,本片介紹其成長之家庭環境、學校生活,並兼及其生活與歌仔戲劇外的藝術演出。全片共長六十分鐘,以DVCAM規格拍攝完成。
     本片隨附之創作報告解釋本片之創作背景、過程與心得;依照「創作」、「製作」、「映演」三個面向,詳細記錄本片創作之緣起、攝製過程,參酌之相關理論、導演省思、以及試演之意見與回應等。
This documentary and director’s report present the enthusiasm on performing arts of a young actor, Chen Yu-Jen. Chen was born in Yuan Shan Village, Yi Lan County – the origin of Taiwanese opera, and who has been studying Taiwanese Opera in a traditional opera school for ten years.
     This documentary shows the dream of Chen to become a performer with omnibearing development, and the tough process of his training. It also tells the story of his family, school life and his performance activities other than the Taiwanese opera. The documentary is 60 minutes in length, and is recorded in DVCAM format.
     The director’s report demonstrates the production background of the documentary, records the details and process of the production and screening, and reveals the director’s interpretation and self-examination to the film.
參考文獻 Barbash, Ilisa and Lucien Taylor, Cross-Cultural Filmmaking: A Handbook for Making Documentary and Ethnographic Films and Video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7.
Derrida, Jacques, Writing and Difference, Alan Bass, tran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8.
Lauretis, Teresa de, Alice Doesn’t: Feminism, Semiotics, Cinema. London: Macmillan, 1984.
Nichols, Bill, Introduction to Documentary,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1.
Saussure, Ferdinand d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trans. Wade Baskin, Glasgow: Fontana/Collins, 1974.
韓旭爾(2001)。《台灣新聞片與紀錄片產製之歷史分析(1945-2001)》,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叢耀。「紀錄片再現真實的再思考」。台南藝術學院音像技術科技多媒體中心暨音像藝術管理研究所,2001年10月「獨立製片與紀錄片」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
曾永義(1988)。《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聯經出版。
陳耕‧曾學文(1995)。《百年坎坷歌仔戲》,幼獅文化出版 。
曾永義(1995)。《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台北:聯經。
曾永義(2000)。《戲曲源流新論》,台北:立緒文化。
陳耕、曾學文著(2001)。《百年坎坷歌仔戲》,台北:番薯藤文化。
吳紹蜜、王佩迪(1999)。 蕭守梨生命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宜蘭縣文獻委員會(1963)。《宜蘭縣志》,宜蘭,宜蘭縣政府。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80)。《臺灣省通誌》,台北,眾文。
廖金鳳譯(1998)。《電影百年發展史:前半世紀(上)》,台北:麥格羅.希爾。
李祐寧(2000) 。《如何拍攝電影》。台北:商周出版。
陳清河(2000) 。《電視製作》。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瑋、黃克義譯(1996)。《電影製作手冊》。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蔡念中、李泳泉譯(1997)。《電子影片製作》。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蔡念中、劉立行、陳清河(1996) 。《電視節目製作》。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Michael Rabiger(1998)。製作紀錄片(Directing the Documentary)。王亞維譯。台灣台北。遠流。
李道明。什麼是紀錄片?2001年12月-2002年3月文建會紀錄片攝製研習營,台灣紀錄片發展史課堂講義。
帕瑪(Richard E. Palmer)。(1992)。詮釋學(Hermeneutics)。嚴平譯。台灣台北。桂冠圖書。
王尉慈(2002年12月)。〈台灣紀錄片的類型發展與分析─以Bill Nicolas的六種模式為研究基礎〉,「真實與再現:紀錄片美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市大安。
張世倫(2005,12月)感動、健康、大台灣?對紀錄片文化的一些反思,行政院文建會,台灣電影筆記。
陳孟珠(2005,12)。創意行銷打造國片新天地,Cheers雜誌。
楊大春(1994)。解構理論(Deconstruction)。台灣台北。揚智文化。
傅裕惠(1998)。在表達與生存間尋找平衡點─當創作遇上行銷。表演藝術。
趙文琪(1998)。行銷是一種『溝通』─劇場行銷經驗談。表演藝術。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研究所
93453004
9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45300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盧非易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李建成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Lee,Chine-Che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李建成zh_TW
dc.creator (作者) Lee,Chine-Chengen_US
dc.date (日期) 200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1-九月-2009 16:15:27 (UTC+8)-
dc.date.available 11-九月-2009 16:15:2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1-九月-2009 16:15:27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093453004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29761-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廣播電視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453004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片紀錄一位在青年歌仔戲演員-陳囿任(CHEN YU-JEN)對表演藝術的熱愛與堅持。陳囿任出生於台灣歌仔戲起源地-宜蘭縣員山鄉,並就讀於台灣唯一以正規教育培養歌仔戲人才之科系-國立台灣戲曲專科學校歌仔戲科(現國立台灣戲曲學院),目前為該學院歌仔戲學系一年級學生。
     全片呈現陳囿任夢想成為全方位表演者的故事,並記錄其訓練的艱辛過程。同時,本片介紹其成長之家庭環境、學校生活,並兼及其生活與歌仔戲劇外的藝術演出。全片共長六十分鐘,以DVCAM規格拍攝完成。
     本片隨附之創作報告解釋本片之創作背景、過程與心得;依照「創作」、「製作」、「映演」三個面向,詳細記錄本片創作之緣起、攝製過程,參酌之相關理論、導演省思、以及試演之意見與回應等。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is documentary and director’s report present the enthusiasm on performing arts of a young actor, Chen Yu-Jen. Chen was born in Yuan Shan Village, Yi Lan County – the origin of Taiwanese opera, and who has been studying Taiwanese Opera in a traditional opera school for ten years.
     This documentary shows the dream of Chen to become a performer with omnibearing development, and the tough process of his training. It also tells the story of his family, school life and his performance activities other than the Taiwanese opera. The documentary is 60 minutes in length, and is recorded in DVCAM format.
     The director’s report demonstrates the production background of the documentary, records the details and process of the production and screening, and reveals the director’s interpretation and self-examination to the film.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致謝 III
     目錄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創作緒論 1
     第一節 創作緣起 1
     第二節 創作動機 3
     第三節 創作流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歌仔戲在台灣的形成 7
     第二節 歌仔戲在台灣的正規教育體系成立過程 8
     第三節 紀錄片的媒介與真實 9
     第四節 紀錄片的類型分類 10
     第五節《我希望》影像作品分析之分類 13
     第三章 拍攝計畫 15
     第一節 創作理念與手法 15
     一、問題意識與拍攝架構 15
     二、紀錄攝影與呈現思考 16
     三、預計拍攝內容 18
     四、紀錄工作方式 19
     第二節 紀錄與訪談 19
     一、主要紀錄對象介紹與演出記錄 19
     二、其他紀錄對象 24
     三、與被攝者的記錄與溝通 25
     四、拍攝記錄方式 26
     五、訪談拍攝方式 27
     六、訪談進行方式 28
     七、訪談準備工作 28
     八、訪談問題設計 29
     第四章 關於創作製作 35
     第一節 類型與規格 35
     第二節 拍攝進度 35
     第三節 拍攝規格與使用器材 36
     第四節 經費 36
     第五節 影片推廣行銷計畫 37
     一、推廣與參展計畫 37
     二、宣傳行銷計畫 38
     第五章 後期製作 40
     第一節 後製剪接的處理方式 40
     一、整理場記表 40
     二、非線性剪接系統的使用的 41
     三、使用實際演出段落來串連故事主線 42
     四、旁白與字卡的使用與否 43
     五、照片使用的時機 44
     六、配樂使用的方式 45
     第二節 紙上剪接腳本 45
     第三節 最後影片構成與討論 50
     一、片名的選擇 50
     二、片頭、片尾畫面的設計 51
     三、訪談影片的使用 51
     四、影片的構成與取捨 52
     第四節 海報、DM、光碟封面設計 52
     一、設計緣起 52
     二、成品 54
     第六章、公開放映後的評論與檢討 56
     一、公開放映的選擇 56
     二、放映工作流程 56
     三、公開發表暨座談會紀錄 57
     四、放映後之評論 60
     第七章 結論與心得 66
     一、製作過程問題與解決 66
     二、獨立製作的優缺點 69
     三、紀錄片不是給答案,而是引發思考 69
     參考文獻 71
     附錄一 感謝名單與工作人員名單 73
     附錄二 著作權授權同意書 77
     附錄三 紀錄片《我希望》創作日記 78
     附錄四 影片完整中文對白本 88
     附錄五 放映會DM 113
     附錄六《我希望》首映會新聞稿 114
     附錄七《我希望》網路宣傳文字 115
     附錄八 觀眾回應單 116
     附錄九 拍攝影帶內容記錄表 117
     附錄十 李建成影像創作簡歷 136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453004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紀錄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歌仔戲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表演藝術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戲曲教育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Documentar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aiwanese Opera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erforming Art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Art Educationen_US
dc.title (題名) 紀錄片:《我希望-員山戲夢少年》zh_TW
dc.title (題名) A documentary: “I Have A Dream”& Director’s perspectives on the documentary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rbash, Ilisa and Lucien Taylor, Cross-Cultural Filmmaking: A Handbook for Making Documentary and Ethnographic Films and Video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errida, Jacques, Writing and Difference, Alan Bass, tran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auretis, Teresa de, Alice Doesn’t: Feminism, Semiotics, Cinema. London: Macmillan, 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ichols, Bill, Introduction to Documentary,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aussure, Ferdinand d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trans. Wade Baskin, Glasgow: Fontana/Collins, 19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旭爾(2001)。《台灣新聞片與紀錄片產製之歷史分析(1945-2001)》,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叢耀。「紀錄片再現真實的再思考」。台南藝術學院音像技術科技多媒體中心暨音像藝術管理研究所,2001年10月「獨立製片與紀錄片」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永義(1988)。《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聯經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耕‧曾學文(1995)。《百年坎坷歌仔戲》,幼獅文化出版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永義(1995)。《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台北:聯經。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永義(2000)。《戲曲源流新論》,台北:立緒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耕、曾學文著(2001)。《百年坎坷歌仔戲》,台北:番薯藤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紹蜜、王佩迪(1999)。 蕭守梨生命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宜蘭縣文獻委員會(1963)。《宜蘭縣志》,宜蘭,宜蘭縣政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80)。《臺灣省通誌》,台北,眾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金鳳譯(1998)。《電影百年發展史:前半世紀(上)》,台北:麥格羅.希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祐寧(2000) 。《如何拍攝電影》。台北:商周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清河(2000) 。《電視製作》。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瑋、黃克義譯(1996)。《電影製作手冊》。台北:遠流出版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念中、李泳泉譯(1997)。《電子影片製作》。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念中、劉立行、陳清河(1996) 。《電視節目製作》。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ichael Rabiger(1998)。製作紀錄片(Directing the Documentary)。王亞維譯。台灣台北。遠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道明。什麼是紀錄片?2001年12月-2002年3月文建會紀錄片攝製研習營,台灣紀錄片發展史課堂講義。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帕瑪(Richard E. Palmer)。(1992)。詮釋學(Hermeneutics)。嚴平譯。台灣台北。桂冠圖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尉慈(2002年12月)。〈台灣紀錄片的類型發展與分析─以Bill Nicolas的六種模式為研究基礎〉,「真實與再現:紀錄片美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市大安。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世倫(2005,12月)感動、健康、大台灣?對紀錄片文化的一些反思,行政院文建會,台灣電影筆記。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孟珠(2005,12)。創意行銷打造國片新天地,Cheers雜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大春(1994)。解構理論(Deconstruction)。台灣台北。揚智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裕惠(1998)。在表達與生存間尋找平衡點─當創作遇上行銷。表演藝術。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文琪(1998)。行銷是一種『溝通』─劇場行銷經驗談。表演藝術。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