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日本動畫文本與日本昔話之關連—以《神隱少女》個案為例
作者 周慕姿
貢獻者 蔡琰
周慕姿
關鍵詞 宮崎駿
神隱少女
日本昔話
日本動畫
文本
心理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11-Sep-2009 16:17:21 (UTC+8)
摘要 《神隱少女》是宮崎駿少數以日本本地為背景的故事,極富日本文化色彩,且連連獲獎,文化獨特性似乎成為它致勝的元素之一。宮崎駿曾提到:「《神隱少女》與其說是一般描寫異世界的故事,還不如說是日本『昔話』中出現的『麻雀之家』(雀の家) 或是『老鼠的宮殿』(鼠の御殿) 的『直系子孫』」。日本「昔話」乃為日本文化重要的一環,以日本「昔話」為參考文本的《神隱少女》,必然包含了豐富的日本昔話與日本文化元素。此外,日本學者間宮史子曾提到,日本昔話中的主角出發前往的地方,最常見的就是「異界」;而《神隱少女》即是一段人類踏上「異界」所發展的故事。因此本文將以日本民間故事的「異界」作為分析項目,分析《神隱少女》動畫文本中的「異界」形象意義,以及與日本民間故事的連結關係。
參考文獻 英/日文部分
     Schodt, Frederik L. 1986 Manga! Manga! The World of Japanese Comics.
     Tokyo:Kodansha.
     
     Schodt, Frederik L. 1996 Dreamland Japan: Writings on Modern Manga. Berkeley
     
     スタジオジブリ編(2001)。《ロマンアルバム 千と千尋の神隠し》。東京都:德間書店。
     
     小松和彥(2002)。《神隠しと日本人》。東京都:角川書店。
     
     小澤俊夫(1998)。《日本昔話のイメージ 1》。古今社。
     
     水木茂(1994)。《日本妖怪大全》。講談社。
     
     平井呈一訳(1991)。《怪談―小泉八雲怪奇短編集》。 偕成社。
     
     白百合怪異研究會編(2006)。《兒童の文學的異界‧魔界》。株式会社てらんく。
     
     佐佐木隆(2003)。《「千と千尋の神隱し」のことばと謎》。東京都:国書刊行会。
     
     柳田国男(1977)。《妖怪談義》。講談社。
     
     河合隼雄(1982)。《昔話と日本人の心》。講談社。
     
     河合隼雄(1988)。《昔話の深層―ユング心理学とグリム童話》。講談社。
     
     宮川 ひろぶん等(1985)。《こぶとりじい》。ほるぷ。
     
     宮崎駿(2002)。《風の帰る場所―ナウシカから千尋までの軌跡》。ロッキング・
     オン。
     
     高畑勳(1999)。《十二世紀のアニメー シヨン 》。德間書店。
     
     新村出(2008)。《広辞苑》。岩波書店。
     
     新宮一成(2002)。《夢分析》。岩波書店。
     
     關敬吾(1956)。《日本の昔話(Ι)》。岩波書店。
     
     關敬吾(1956)。《日本の昔話(Ⅱ)》。岩波書店。
     
     關敬吾(1957)。《日本の昔話(Ⅲ)》。岩波書店。
     
     藤津亮太編(2001)。《千尋と不思議の町》。東京都:角川書店。
     
     
     中文部分
     世一編輯部(2001)。《日本童話》。台南市:世一文化事業。
     
     王佳煌等譯(2002)。《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途徑》。台北:學富。(原書:Neuman, Lawrence W.(2000)。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Allyn & Nacon.)
     
     王真瑤譯(2006)。《哈利波特與神隱少女》。台北市:心靈工坊。(原書山中康裕。[2002]。ハリーと千尋世代の子どもたち。)
     
     王溢嘉(1981)。《精神分析與文學》。台北市:野鵝出版社。
     
     王耀瑄(2005)。《宮崎駿動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申荷永(2004)。《心理分析入門:我的理解與體驗》。台北市:心靈工坊。
     
     李淑珺譯(2001)。《巫婆一定得死-童話如何形塑我們的性格》。台北市:張老師文化。(Sheldon Cashdan)
     
     李建興譯(2005)。《日本動畫瘋—日本動畫的內涵、法則與經典》。台北市:大塊文化。(原書:Patrick Drazen. [2005].Anime explosion!: the what? why? & wow! of Japanese animation.)
     
     何盼盼譯(2003)。《象徵的名詞》。台北市:知書房。(原書 David Fontana.[1993]. The Secret Language of Symbols.)
     
     宋碧雲譯(1998)。《希臘羅馬神話故事》。台北市:志文。(原書 Edith Hamilton.[1942]. Mythology.)
     
     吳旻峰(2004)。《宮崎駿動畫卡通作品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黎暉、尹麗川編(2004)。《宮崎駿感官世界》。北京:作家出版社。
     
     周作人(2001)。《古事記》。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周作人(2005)。《周作人論日本》。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林佳慧譯(2006)。〈日本民間故事之異界形象〉。民間文學研究通訊,2,頁85-108。(原著:間宮史子)
     
     姚媛譯(2000)。《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敘事》。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原書Arthur Asa Berger. [1997].Narratives in Popular Culture, Media, and Everyday Life.)
     
     茂呂美耶(2007)。《傳說日本》。台北市:遠流。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徐必堂(2003)。《<格林童話>中有關「禁令」故事之分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佳馨(2001)。《漫步圖框世界:解讀日本漫畫的文化意涵》。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瑞芸(2006)。《台北市古蹟寺廟鐘鼓樓之鐘鼓文化》。東吳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嘉祥譯(2000)。《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台北市:輕舟。(原書 桐生操。[1998]。本当は恐ろしいグリム童話 Part1。)
     
     常若松(2000)。《人類心靈的神話:榮格的分析心理學》。台北市:貓頭鷹出版。
     
     陸 揚(1998)。《精神分析文論》。濟南市:山東教育出版社。
     
     黃玉珊、余為政編(1997)。《動畫電影探索》。台北市:遠流。
     
     黃穎凡、章澤儀譯(2006)。《出發點1979∼1996》。(原書:宫崎骏。[1996]。出发点 1979~1996。)
     
     陳仲偉(2002)。《文化產業全球化的發展模式---以日本動漫畫產業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伯陶監修(2004)。《新時代日漢辭典》。台北市:大新書局。
     
     楊韶剛等譯(2000)。《超越快樂原則》。台北市:米娜貝爾。(原書Sigmund Freud.[1998]. Fenseits des Lustprinzips.)
     
     楊淑智譯(2003)。《百變小紅帽—一則童話的性、道德和演變》。台北市:張老師文化。(原書Catherine Orenstein .[2001]. Little red riding hood uncloaked—sex, morality, and the evolution of a fairy tale.)
     
     齊霞飛譯(1997)。《貝洛民間故事集》。台北市:志文出版社。
     
     廣梅芳譯(2004)。《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台北市:心靈工坊。(原書:河合隼雄。[1982]。昔話と日本人の心。)
     
     蔣韜譯(1997)。《導讀榮格》。新店市:立緒文化。(原書Robert H.Hopcke. A Guided Tour of The Collected Works of C.G.Jung.)
     
     劉平君(1996)。《解讀漫畫<城市獵人>中的女性意涵》。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春華(2004)。《現世與想像— 民間故事中的日本人》。寧夏:寧夏人民出版。
     
     薛絢譯(2000)。《夢:私我的神話》。台北市:立緒文化。(原書Anthony Stevens.[1995]. Private Myths: Dreams and Dreaming. )
     
     韓淑芳(2005)。《從神隱少女探討資本主義社會的家庭結構、勞動階級與消費行為》。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白譯(1993)。《電影欣賞》一/二月。原作:佐藤忠男。《紅豬》公映期間特刊總論,德間書店發行。92年八月。
     
     
     網站部分
     宮崎駿的感官世界。取自http://comic.sina.com.cn/kongbai/gong.shtml
     
     高畑勲‧宮崎駿作品研究所 http://www.yk.rim.or.jp/~rst/
     
     宮崎駿。取自 http://www.nausicaa.net/miyazaki/miyazaki/
     
     游珮芸(2008) 。<《神隱少女》一部提煉萃出自日本民俗文化的動畫 >。靜宜大學演講,取自:
     http://syararira-goalforpaperfight.blogspot.com/2008/05/spirited-away-animation-alchemized-from.html
     
     陳良吉,2001 <格林童話與德國浪漫時期的民間文學>,原出處於http://www.ylib.com/Search/rec_show.asp?BookNo=P3027
     
     數位文化誌:吉卜力工作室與宮崎駿的動畫世界。取自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MAIN_ID=1&f_SUB_ID=9&f_ART_ID=9213
     
     數位文化誌:等待另一次革命。取自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MAIN_ID=1&f_SUB_ID=9&f_ART_ID=1922
     
     神隱少女票房。取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feb/19/today-show6.htm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研究所
92453012
9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453012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蔡琰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周慕姿zh_TW
dc.creator (作者) 周慕姿zh_TW
dc.date (日期) 200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1-Sep-2009 16:17:21 (UTC+8)-
dc.date.available 11-Sep-2009 16:17:2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1-Sep-2009 16:17:21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2453012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2977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廣播電視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2453012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神隱少女》是宮崎駿少數以日本本地為背景的故事,極富日本文化色彩,且連連獲獎,文化獨特性似乎成為它致勝的元素之一。宮崎駿曾提到:「《神隱少女》與其說是一般描寫異世界的故事,還不如說是日本『昔話』中出現的『麻雀之家』(雀の家) 或是『老鼠的宮殿』(鼠の御殿) 的『直系子孫』」。日本「昔話」乃為日本文化重要的一環,以日本「昔話」為參考文本的《神隱少女》,必然包含了豐富的日本昔話與日本文化元素。此外,日本學者間宮史子曾提到,日本昔話中的主角出發前往的地方,最常見的就是「異界」;而《神隱少女》即是一段人類踏上「異界」所發展的故事。因此本文將以日本民間故事的「異界」作為分析項目,分析《神隱少女》動畫文本中的「異界」形象意義,以及與日本民間故事的連結關係。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背景…………………………………………………………………3
     第三節 研究目的…………………………………………………………………6
     第四節 論文章節與架構…………………………………………………………7
     第貳章 文獻探討……………………………………………………………………8
     第一節 日本動畫發展史簡介……………………………………………………8
     第二節 昔話/童話/民間傳說的定義與特色……………………………………19
     第三節 日本昔話的異界形象…………………………………………………..23
     第四節 日本昔話的特色………………………………………………………..41
     第五節 日本動畫《神隱少女》中的字彙意義………………………………..56
     第六節 結語……………………………………………………………………..70
     第參章 研究方法…………………………………………………………………..73
     第一節 樣本選擇………………………………………………………………..73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架構………………………………………………………..76
     第三節 方法與步驟……………………………………………………………..79
     第肆章 《神隱少女》文本分析…………………………………………………..83
     第一節 情節大綱………………………………………………………………..83
     第二節 故事分析:異界形象…………………………………………………..84
     第三節 故事分析:心理層面特色…………………………………………….110
     第伍章 結論………………………………………………………………………120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121
     第二節 綜合討論………………………………………………………………138
     第三節 研究意義與貢獻………………………………………………………143
     第四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145
     參考書目……………………………………………………………………… 147
     附錄………………………………………………………………………………154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453012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宮崎駿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神隱少女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日本昔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日本動畫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文本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心理zh_TW
dc.title (題名) 日本動畫文本與日本昔話之關連—以《神隱少女》個案為例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日文部分
     Schodt, Frederik L. 1986 Manga! Manga! The World of Japanese Comics.
     Tokyo:Kodansha.
     
     Schodt, Frederik L. 1996 Dreamland Japan: Writings on Modern Manga. Berkeley
     
     スタジオジブリ編(2001)。《ロマンアルバム 千と千尋の神隠し》。東京都:德間書店。
     
     小松和彥(2002)。《神隠しと日本人》。東京都:角川書店。
     
     小澤俊夫(1998)。《日本昔話のイメージ 1》。古今社。
     
     水木茂(1994)。《日本妖怪大全》。講談社。
     
     平井呈一訳(1991)。《怪談―小泉八雲怪奇短編集》。 偕成社。
     
     白百合怪異研究會編(2006)。《兒童の文學的異界‧魔界》。株式会社てらんく。
     
     佐佐木隆(2003)。《「千と千尋の神隱し」のことばと謎》。東京都:国書刊行会。
     
     柳田国男(1977)。《妖怪談義》。講談社。
     
     河合隼雄(1982)。《昔話と日本人の心》。講談社。
     
     河合隼雄(1988)。《昔話の深層―ユング心理学とグリム童話》。講談社。
     
     宮川 ひろぶん等(1985)。《こぶとりじい》。ほるぷ。
     
     宮崎駿(2002)。《風の帰る場所―ナウシカから千尋までの軌跡》。ロッキング・
     オン。
     
     高畑勳(1999)。《十二世紀のアニメー シヨン 》。德間書店。
     
     新村出(2008)。《広辞苑》。岩波書店。
     
     新宮一成(2002)。《夢分析》。岩波書店。
     
     關敬吾(1956)。《日本の昔話(Ι)》。岩波書店。
     
     關敬吾(1956)。《日本の昔話(Ⅱ)》。岩波書店。
     
     關敬吾(1957)。《日本の昔話(Ⅲ)》。岩波書店。
     
     藤津亮太編(2001)。《千尋と不思議の町》。東京都:角川書店。
     
     
     中文部分
     世一編輯部(2001)。《日本童話》。台南市:世一文化事業。
     
     王佳煌等譯(2002)。《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途徑》。台北:學富。(原書:Neuman, Lawrence W.(2000)。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Allyn & Nacon.)
     
     王真瑤譯(2006)。《哈利波特與神隱少女》。台北市:心靈工坊。(原書山中康裕。[2002]。ハリーと千尋世代の子どもたち。)
     
     王溢嘉(1981)。《精神分析與文學》。台北市:野鵝出版社。
     
     王耀瑄(2005)。《宮崎駿動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申荷永(2004)。《心理分析入門:我的理解與體驗》。台北市:心靈工坊。
     
     李淑珺譯(2001)。《巫婆一定得死-童話如何形塑我們的性格》。台北市:張老師文化。(Sheldon Cashdan)
     
     李建興譯(2005)。《日本動畫瘋—日本動畫的內涵、法則與經典》。台北市:大塊文化。(原書:Patrick Drazen. [2005].Anime explosion!: the what? why? & wow! of Japanese animation.)
     
     何盼盼譯(2003)。《象徵的名詞》。台北市:知書房。(原書 David Fontana.[1993]. The Secret Language of Symbols.)
     
     宋碧雲譯(1998)。《希臘羅馬神話故事》。台北市:志文。(原書 Edith Hamilton.[1942]. Mythology.)
     
     吳旻峰(2004)。《宮崎駿動畫卡通作品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黎暉、尹麗川編(2004)。《宮崎駿感官世界》。北京:作家出版社。
     
     周作人(2001)。《古事記》。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周作人(2005)。《周作人論日本》。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林佳慧譯(2006)。〈日本民間故事之異界形象〉。民間文學研究通訊,2,頁85-108。(原著:間宮史子)
     
     姚媛譯(2000)。《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敘事》。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原書Arthur Asa Berger. [1997].Narratives in Popular Culture, Media, and Everyday Life.)
     
     茂呂美耶(2007)。《傳說日本》。台北市:遠流。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徐必堂(2003)。《<格林童話>中有關「禁令」故事之分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佳馨(2001)。《漫步圖框世界:解讀日本漫畫的文化意涵》。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瑞芸(2006)。《台北市古蹟寺廟鐘鼓樓之鐘鼓文化》。東吳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嘉祥譯(2000)。《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台北市:輕舟。(原書 桐生操。[1998]。本当は恐ろしいグリム童話 Part1。)
     
     常若松(2000)。《人類心靈的神話:榮格的分析心理學》。台北市:貓頭鷹出版。
     
     陸 揚(1998)。《精神分析文論》。濟南市:山東教育出版社。
     
     黃玉珊、余為政編(1997)。《動畫電影探索》。台北市:遠流。
     
     黃穎凡、章澤儀譯(2006)。《出發點1979∼1996》。(原書:宫崎骏。[1996]。出发点 1979~1996。)
     
     陳仲偉(2002)。《文化產業全球化的發展模式---以日本動漫畫產業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伯陶監修(2004)。《新時代日漢辭典》。台北市:大新書局。
     
     楊韶剛等譯(2000)。《超越快樂原則》。台北市:米娜貝爾。(原書Sigmund Freud.[1998]. Fenseits des Lustprinzips.)
     
     楊淑智譯(2003)。《百變小紅帽—一則童話的性、道德和演變》。台北市:張老師文化。(原書Catherine Orenstein .[2001]. Little red riding hood uncloaked—sex, morality, and the evolution of a fairy tale.)
     
     齊霞飛譯(1997)。《貝洛民間故事集》。台北市:志文出版社。
     
     廣梅芳譯(2004)。《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台北市:心靈工坊。(原書:河合隼雄。[1982]。昔話と日本人の心。)
     
     蔣韜譯(1997)。《導讀榮格》。新店市:立緒文化。(原書Robert H.Hopcke. A Guided Tour of The Collected Works of C.G.Jung.)
     
     劉平君(1996)。《解讀漫畫<城市獵人>中的女性意涵》。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春華(2004)。《現世與想像— 民間故事中的日本人》。寧夏:寧夏人民出版。
     
     薛絢譯(2000)。《夢:私我的神話》。台北市:立緒文化。(原書Anthony Stevens.[1995]. Private Myths: Dreams and Dreaming. )
     
     韓淑芳(2005)。《從神隱少女探討資本主義社會的家庭結構、勞動階級與消費行為》。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白譯(1993)。《電影欣賞》一/二月。原作:佐藤忠男。《紅豬》公映期間特刊總論,德間書店發行。92年八月。
     
     
     網站部分
     宮崎駿的感官世界。取自http://comic.sina.com.cn/kongbai/gong.shtml
     
     高畑勲‧宮崎駿作品研究所 http://www.yk.rim.or.jp/~rst/
     
     宮崎駿。取自 http://www.nausicaa.net/miyazaki/miyazaki/
     
     游珮芸(2008) 。<《神隱少女》一部提煉萃出自日本民俗文化的動畫 >。靜宜大學演講,取自:
     http://syararira-goalforpaperfight.blogspot.com/2008/05/spirited-away-animation-alchemized-from.html
     
     陳良吉,2001 <格林童話與德國浪漫時期的民間文學>,原出處於http://www.ylib.com/Search/rec_show.asp?BookNo=P3027
     
     數位文化誌:吉卜力工作室與宮崎駿的動畫世界。取自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MAIN_ID=1&f_SUB_ID=9&f_ART_ID=9213
     
     數位文化誌:等待另一次革命。取自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MAIN_ID=1&f_SUB_ID=9&f_ART_ID=1922
     
     神隱少女票房。取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feb/19/today-show6.htm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