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吳豐祥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林建成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Lin, Chien-Chen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林建成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Lin, Chien-Chen | en_US |
dc.date (日期) | 2004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1-九月-2009 17:42:27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1-九月-2009 17:42:27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1-九月-2009 17:42:27 (UTC+8) | - |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 G0090359035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0343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科技管理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0359035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3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幹細胞在組織器官再造中的價值已成共識,由幹細胞體外培養誘導的細胞、組織和器官,用於移植時可避免免疫排斥。未來,幹細胞將在組織工程領域搶盡頭采,逐步取代傳統的異體移植。因為成體幹細胞在人體內的數目通常不多,骨髓中每1 萬個到1 萬5 千個細胞才有一個造血幹細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必須要經過特殊的血球分離系統才能取得足夠量,目前醫界與學界所採用的血球分離儀器主要分為螢光細胞免疫分析儀(FACS),另外,有鑑於使用者對於可攜式的需求加上半導體技術的成熟,目前還有一項全新的微導流技術被開發,因此對於幹細胞的研究,無論是胚胎幹細胞或是造血幹細胞,一個良好適用的血液分流系統都是必須而且重要的,我們也可以看見,隨著幹細胞的運用日趨廣泛,血液分流系統技術未來成長潛力更加可以預期。 本研究係採用SRI情境分析方式,透過包含學界及實務界的專家群會議,輔以腦力激盪的方法討論出關鍵決定因素與驅動力量,並以二個不確定軸面形成情境主軸,發展擴充成為情境內涵,再就各選定之情境(微導流領先,技術導向,美麗舊時光)內容進行SWOT及策略發展分析,並發展出細胞分流技術之市場及技術共同發展策略: 1. 積極推動幹細胞研究,增加市場需求。 2. 與國際同步建立儀器的確效與驗證模式,減少法規對於儀器的限制。 3. 積極推動產業的國際化,增加產業範疇 4. 積極發展奈米技術,同步提昇微小化技術與染色技術。 5. 流體與驅動技術的持續開發。 6. 光電偵測系統的研發方向。 7. 國家介入釋放舊的半導體製程技術。 關鍵字:SRI情境分析法,細胞分流技術,微導流技術,螢光細胞分析儀,情境預測,SWOT分析。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Stem cell`s value in the tissue engineering is given a new lease of life to has already become the common understanding, train the cell , tissue and organ from stem cell, can prevent the immunity from repelling when being used for transplanting. In the near future, the stem cell will rob the end to adopt in the field of tissue engineering, will replace traditional allograft to transplant progressively. Because body stem cell usually few figure having in human body, every ten thousand have a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in the bone marrow, must pass the special cell sorting system to make enough quantity. No matter in clinical use or academic research use, fluorescence active cell sorting system is only way to separate stem cells from blood or bone marrow. For adding the maturity of the technology of the semiconductor to with the demand of the type, a brand-new cell sorting technology with micro fluidic system is developed at present, so the research to the stem cell, no matter embryo stem cell o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one good suitable cell sorting system must and important, we can see with application of stem cell being becoming extensive, cell sorting systematic technology grow up potentiality may it is expected future too. This research adopts SRI scenario analysis, through include academic researchers and expert groups of meeting, commercial end users, it produce the key decisive factor and drive strength to discuss so as to method that mental work agitate to complement, and with form the situation main shaft the 2 uncertain axle, development expands and becomes situation intension, selected situation content analyzed SWOT and tactics development each, erupt simultaneously and exhibit the market that the cell sorting technology and common development tactics of technology. In this research, our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Actively prompt nano- technology research. 2. Actively promote stem-cell research. 3. Actively promote the research of cell`s mark. 4. Develop monoclonal antibody commercialized channel and research. 5. Develop Micro fluidics and micro pumping system technology. 6. Develop the photo electricity detecting system. Key word: S R I scenario analysis methods, cell sorting system, micro fluidics system, fluorescence active cell sorting system, technology forecasting, scenario forecasting. | en_US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第一章 序論 5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5 一、 生物科技 5 二、 微導流晶片工具 6 三、 幹細胞研究 9 四、 生物安全的法規問題 10 五、 奈米科技 12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4 第三節 研究流程 15 第四節 論文結構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7 第一節 技術預測的理論背景 17 一、 科技管理的工具 17 二、 技術預測的目的 18 三、 技術預測的方式 19 四、 技術預測概念的可行性基礎 23 第二節 技術預測的方法 27 一、 監視法 28 二、 專家意見法 29 三、 德菲法 29 四、 外觀分析法 30 五、 關連樹法 31 六、 趨勢分析法 31 第三節 情境分析法暨史丹福國際研究院技術預測方法 35 一、 定義 35 二、 良好的情境分析特性 36 三、 情境分析與模擬分析的差異 38 四、 情境分析的時間範圍 38 五、 情境分析基本步驟 39 六、 情境分析的類型 40 七、 建構情境分析的方式 42 八、 情境分析的應用 46 九、 情境分析的策略意涵 51 十、 情境分析的限制 62 十一、小結 64 第三章 細胞分流技術 66 第一節 免疫螢光細胞分流儀 66 一、 簡介 66 二、 免疫螢光細胞分流儀的原理 70 第二節 微機電系統 73 一、 簡介 73 二、 微流體晶片的製作 75 三、 微流體產業的特色 77 第四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8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80 第二節 專家討論群之實作 81 第五章 SRI情境預測個案分析 82 第一節 決策焦點與關鍵變數 82 一、 細胞分流技術之決策焦點 82 二、 細胞分流技術情境範圍 82 三、 細胞分流技術決策焦點主要內容 83 第二節 細胞分流技術之關鍵決策因子 84 一、 細胞分流技術功能性因素 84 二、 細胞分流技術市場因素 84 三、 細胞分流技術環境因素 85 第三節 外在驅動力量 85 一、 分析外在驅動力量的目的及方法 85 二、 細胞分流技術的外在驅動力量 85 三、 界定外在驅動力量的高衝擊性與高度不確定性矩陣 86 第四節 選擇不確定軸面 87 一、 選擇並增修情境分析的內容 89 二、 細胞分流技術的情境描述 94 第五節 分析情境意涵 97 一、 三種情境下之SWOT分析 97 二、 細胞分流技術的策略發展 101 三、 各種情境下的因應策略 103 四、 小結 11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16 第一節 結論 116 第二節 建議 116 一、 對政府的建議 117 二、 對廠商的建議 117 三、 對後續研究者的建議 118 引用文獻 120 英文部分 120 中文部分 122 翻譯書部分 123 網頁部分 124 圖目錄 圖 1.1胚胎在微流體晶片中成長的過程 8 圖 1.2研究流程圖 15 圖 2.1科技萎縮 17 圖 2.2技術生命週期 24 圖 2.3商業環境的全像 26 圖 2.4探索性與規範性預測方法 27 圖 2.5定量與定性分類法 28 圖 2.6以關聯樹法探討汽車經濟 31 圖 2.7由歷史資料經由趨勢預測法預測未來 32 圖 2.8技術進程的S曲線 33 圖 2.9替代曲線 34 圖 2.10型態分析 45 圖 2.11情境分析界定未來關鍵新技術的流程 51 圖 2.12策略制定流程 52 圖 2.13波特的五力模型 53 圖 2.14麥肯錫公司的7S架構 55 圖 2.15生命週期投資法 58 圖 2.16創新與互補技術依賴程度 59 圖 2.17情境與行動策略 62 圖 2.18 SRI情境分析的六大步驟 64 圖 3.1 Hydrodynamic focusing系統 69 圖 3.2免疫螢光細胞分析儀的圖示 70 圖 3.3分析結果範本 68 圖 3.4微流道範例 75 圖 3.5微導流系統偵測與分流系統 75 圖 3.6晶片製程 76 圖 4.1研究架構圖 80 圖 5.1由不確定軸到情境分析流程 88 圖 5.2不確定軸面 89 圖 5.3技術變化軸面象限分析 91 圖 5.4策略分析的流程 101 圖 5.5競爭與合作的態勢 102 圖 5.6競爭地位 103 圖 5.7創新與互補技術依賴程度 104 圖 5.8競爭地位 107 圖 5.9創新與互補技術依賴程度 108 圖 5.10生命週期投資法分析 111 圖 5.11創新與互補技術依賴程度 112 表目錄 表 2.1技術預測方法與適用情境 34 表 2.2情境分析的分類 41 表 2.3情境分析方法 44 表 2.4台灣情境分析之實證研究 48 表 5.1外在驅動力 86 表 5.2 HIHU矩陣 87 表 5.3不確定軸與相關情境 93 表 5.4細胞分流技術的情境選擇 93 表 5.5微導流新時代的SWOT 98 表 5.6技術導向時期的SWOT 99 表 5.7美麗舊時光時期的SWOT 100 表 5.8技術型態分析 110 表 5.9不同情境下的關鍵發展重點 115 | -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 序論 5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5 一、 生物科技 5 二、 微導流晶片工具 6 三、 幹細胞研究 9 四、 生物安全的法規問題 10 五、 奈米科技 12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4 第三節 研究流程 15 第四節 論文結構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7 第一節 技術預測的理論背景 17 一、 科技管理的工具 17 二、 技術預測的目的 18 三、 技術預測的方式 19 四、 技術預測概念的可行性基礎 23 第二節 技術預測的方法 27 一、 監視法 28 二、 專家意見法 29 三、 德菲法 29 四、 外觀分析法 30 五、 關連樹法 31 六、 趨勢分析法 31 第三節 情境分析法暨史丹福國際研究院技術預測方法 35 一、 定義 35 二、 良好的情境分析特性 36 三、 情境分析與模擬分析的差異 38 四、 情境分析的時間範圍 38 五、 情境分析基本步驟 39 六、 情境分析的類型 40 七、 建構情境分析的方式 42 八、 情境分析的應用 46 九、 情境分析的策略意涵 51 十、 情境分析的限制 62 十一、小結 64 第三章 細胞分流技術 66 第一節 免疫螢光細胞分流儀 66 一、 簡介 66 二、 免疫螢光細胞分流儀的原理 70 第二節 微機電系統 73 一、 簡介 73 二、 微流體晶片的製作 75 三、 微流體產業的特色 77 第四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8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80 第二節 專家討論群之實作 81 第五章 SRI情境預測個案分析 82 第一節 決策焦點與關鍵變數 82 一、 細胞分流技術之決策焦點 82 二、 細胞分流技術情境範圍 82 三、 細胞分流技術決策焦點主要內容 83 第二節 細胞分流技術之關鍵決策因子 84 一、 細胞分流技術功能性因素 84 二、 細胞分流技術市場因素 84 三、 細胞分流技術環境因素 85 第三節 外在驅動力量 85 一、 分析外在驅動力量的目的及方法 85 二、 細胞分流技術的外在驅動力量 85 三、 界定外在驅動力量的高衝擊性與高度不確定性矩陣 86 第四節 選擇不確定軸面 87 一、 選擇並增修情境分析的內容 89 二、 細胞分流技術的情境描述 94 第五節 分析情境意涵 97 一、 三種情境下之SWOT分析 97 二、 細胞分流技術的策略發展 101 三、 各種情境下的因應策略 103 四、 小結 11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16 第一節 結論 116 第二節 建議 116 一、 對政府的建議 117 二、 對廠商的建議 117 三、 對後續研究者的建議 118 引用文獻 120 英文部分 120 中文部分 122 翻譯書部分 123 網頁部分 124 ] 圖目錄 圖 1.1胚胎在微流體晶片中成長的過程 8 圖 1.2研究流程圖 15 圖 2.1科技萎縮 17 圖 2.2技術生命週期 24 圖 2.3商業環境的全像 26 圖 2.4探索性與規範性預測方法 27 圖 2.5定量與定性分類法 28 圖 2.6以關聯樹法探討汽車經濟 31 圖 2.7由歷史資料經由趨勢預測法預測未來 32 圖 2.8技術進程的S曲線 33 圖 2.9替代曲線 34 圖 2.10型態分析 45 圖 2.11情境分析界定未來關鍵新技術的流程 51 圖 2.12策略制定流程 52 圖 2.13波特的五力模型 53 圖 2.14麥肯錫公司的7S架構 55 圖 2.15生命週期投資法 58 圖 2.16創新與互補技術依賴程度 59 圖 2.17情境與行動策略 62 圖 2.18 SRI情境分析的六大步驟 64 圖 3.1 Hydrodynamic focusing系統 69 圖 3.2免疫螢光細胞分析儀的圖示 70 圖 3.3分析結果範本 68 圖 3.4微流道範例 75 圖 3.5微導流系統偵測與分流系統 75 圖 3.6晶片製程 76 圖 4.1研究架構圖 80 圖 5.1由不確定軸到情境分析流程 88 圖 5.2不確定軸面 89 圖 5.3技術變化軸面象限分析 91 圖 5.4策略分析的流程 101 圖 5.5競爭與合作的態勢 102 圖 5.6競爭地位 103 圖 5.7創新與互補技術依賴程度 104 圖 5.8競爭地位 107 圖 5.9創新與互補技術依賴程度 108 圖 5.10生命週期投資法分析 111 圖 5.11創新與互補技術依賴程度 112 表目錄 表 2.1技術預測方法與適用情境 34 表 2.2情境分析的分類 41 表 2.3情境分析方法 44 表 2.4台灣情境分析之實證研究 48 表 5.1外在驅動力 86 表 5.2 HIHU矩陣 87 表 5.3不確定軸與相關情境 93 表 5.4細胞分流技術的情境選擇 93 表 5.5微導流新時代的SWOT 98 表 5.6技術導向時期的SWOT 99 表 5.7美麗舊時光時期的SWOT 100 表 5.8技術型態分析 110 表 5.9不同情境下的關鍵發展重點 115 | zh_TW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0359035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SRI情境分析法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細胞分流技術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微導流技術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螢光細胞分析儀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情境預測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SWOT分析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Scenario analysis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Cell sorting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microfluidics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fluorescene activating analysis system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scenario forecasting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SWOT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以SRI情境預測分析法預測台灣細胞分流技術與市場之發展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英文部分: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Brandenburger Adam M., (1996) Co-Opetition : A Revolution Mindset That Combines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 The Game Theory Strategy That`s Changing the Game of Business, Doubleday.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Bright, J. R. (1998). Practical Technology Forecasting, Technology Forecasting Inc., Austin.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Burgelman Robert A. (2001),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 and Innovation, , McGRAW-Hill, USA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oates, Joseph F. (2000). “Scenario Planning,”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Volume 65. Issue 1. pp. 115-12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de Jouvenel, Hugues. (2000). “A Brief Methodological Guide to Scenario Building,”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Volume 65. Issue 1. pp. 37-4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Erickson D and D. Li , (2004) Analytica Chimica Acta, Vol. 507 pp. 11–2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Finlay Paul N. (1998). “Steps Towards Scenario Planning,” Engineering Management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Journal. Vol. 8. Issue 5. pp. 243 –24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Godet, Michel. (2000). “The Art of Scenarios and Strategic Planning: Tools and Pitfalls,”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Vol. 65, No 1, pp. 3-2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Herman, Kahn and Anthony Wiener (1967): The Year 2000. A Framework for Speculation on the Next Thirty-Three Year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Khalil, T.(2000),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McGraw- Hill, pp.80-9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Masini, Eleonora and Medina, Vasquez, Javier. (2000). “Scenarios as Seen from Human and Social Perspective,”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Vol. 65. No. 1, pp. 49-6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Martino, Joseph P. (1993).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for decision making. 3r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Inc. .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Mark M Wang et al (2004), Nature Biotechnology .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Marsh, Brian, Fahey, Liam (edit.) and Randall, Robert M. (edit.),.(1998). Learning from the future: competitive foresight scenario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Porter. (1991), Forecasting and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Wiley, USA.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Preez. (1999). “Technology Threat and Opportunity Assessment”, Technology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no 61, pp215-23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Schoemaker, Paul J. H. (2000). Scenario planning for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46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Studer, V. (2004). 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 ,. Vol.73, pp852–85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Thompson, Arthur A. (1990), Strategic Management, 9th edition.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Twiss. (1992), Forecasting for Technologist and Engineer, Peter Peregrinus Ltd., London.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Vanston, J. H. (1996). Introduction to Technology Market Forecasting, Technology Forecasting Inc., Austin.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Wilson, Ian. (2000). “From Scenario Thinking to Strategic Action”,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Vol. 65. Issue 1. pp. 23-2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Zeringue, H. C., Rutledgeb, J. J. and Beebe, D. J. (2005), “Early Mammalian Embryo Development Depends on Cumulus Removal Technique,” Lab on a Chip, ,Vol. 5, pp. 86–9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文部分: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欣玉(民91),我國無線上網產業發展趨勢,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鳳寧(民91),以技術預測方法探討砷化鎵晶圓代工製造業者之設備需求,國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所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余序江、許志義、陳澤義(民87),科技管理導論:科技預測與規劃,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邱川池,我國加入WTO後飼料工業經營之情境分析,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九年六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馬立人與蔣中華 (民93),生物晶片,九州圖書文物有限公司。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馬遠榮 (民91),奈米科技,商周出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葉治明 (民91),我國網路咖啡產業發展策略探討,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葉瑞銘 (民93),奈米科技導論,高立出版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鴻昇 (民91),情境分析下投資大陸光罩產業的策略選擇,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蕭奕銘 (民90),導入企業對企業電子商務對台灣自行車產業之影響,中山大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學高階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謝柏弘 (民94),大藥廠來台研發意願受限,工商時報,六月二十五日。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翻譯書部分: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預演未來 (民88譯),范達海登(Kees van der Heijden)原著,商周出版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彼得杜拉克管理研究所教你學策略 (民94譯),克魯佛(Cornelis A. de Kluyver)原著,培生集團。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競爭策略 (民87譯),波特 (Michael E. Porter)原著,天下文化出版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網頁部分: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ardiff University http://www.cardiff.ac.uk/medicine/haematology/images/Hydrodynamic.jpg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olin Holland, U.K. joint venture to use CMOS for medical sensors, EETimes, 03/15/2005: http://www.eet.com/news/semi/business/showArticle.jhtml?articleID=159900850&printable=true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Peter Clarke (2005), Firm demonstrates `control-by-thought` chip, EETimes, http://www.eet.com/news/latest/technology/showArticle.jhtml?articleID=160403453&printable=true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Queen’s University, http://meds.queensu.ca/qcri/flow/cellsorting.htm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