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小布希政府國家安全戰略之研究:2001-2003
作者 張守珩
貢獻者 李明
張守珩
關鍵詞 國家安全戰略
先發制人
單邊主義
日期 2003
上傳時間 14-九月-2009 10:08:34 (UTC+8)
摘要 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強,在政治、軍事、經濟等領域上扮演優越主導之地位,其國家利益、國家目標、國家安全戰略與外交政策作為,深深牽動與影響全球國家。2001年小布希總統上台之後,其現實主義的理念與強勢獨斷的行事風格,將美國帶向一個單邊主義取向的國家,引發各方之質疑與反彈。
     
     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攻擊事件,除了打破美國堅不可摧的神話,改變了國際安全的環境,也讓美國體認到非國家行為者與國際恐怖活動對於美國國土的嚴重威脅,以及恐怖主義對於世界安全與和平構成嚴峻的挑戰。因此小布希大幅調整國家安全戰略的思維,追求積極主動與絕對安全的戰略作為。在此架構之下,小布希發動阿富汗戰爭討伐塔利班政權與剿除基地組織的巢穴,不顧國際反對執意「先發制人」攻打伊拉克,對國際社會產生重大深遠的影響。
     
     本論文研究的重心,即針對小布希團隊的決策風格理念,分析其在安全、外交等方面之政策作為,並深入探討在「九一一事件」後,美國面對新的安全威脅所採取之本土防禦、國防戰略與核武戰略轉變的意涵,進行全球反恐戰爭與遏阻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之特點分析,處理北韓、伊拉克問題所面臨的癥結與阻力,以及美國相關政策作為對於國際安全的影響。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一) 政府出版品
1. 外交部國際組織司編印,《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大會第二十五屆常會代表團報告書》。台北:外交部,1971年。
2. 國防大學譯,《美國國家安全架構》。台北:國防大學,2002年。
3. 國防部,《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2年。
4.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美國1998戰略評估》。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9年。
5. ,《恐怖主義威脅與美國政府的回應》。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2年。
6. ,《核生化武器擴散:威脅與回應》。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2年。
7. ,Anthony Lake著,《六個夢魘:美國如何因應危險世界中的真實威脅》(6-Nightmares: Real Threats in a Dangerous World and How America Can Meet Them)。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2年。
8. ,Colin S. Gray著,《戰略探索》(Explorations in Strategy)。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9年。
9. ,Douglas J. Murry and Paul R. Viotti著,《世界各國國防政策比較研究上冊》(The Defense Policies of Nations: A Comparative Study 3rd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9年。
13. ,〈全球反恐聯盟及其相關問題之探討〉,《遠景基金會季刊》,第4卷第1期。2003年1月,頁1-40。
14. ,〈美伊戰爭與波灣新秩序〉,《遠景基金會季刊》,第5卷第1期。2004年1月,頁1-42。
15. 李大中,〈後冷戰時期美國飛彈防禦政策:爭辯與邏輯〉,《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5期。2000年5月,頁17-45。
16. 李文志,〈杭亭頓的戰略思想與美國全球戰略的關係〉,《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4期。2003年7-8月,頁1-17。
17. 汪崎,〈南亞上空的蕈狀雲—印度與巴基斯坦的核武器戰略〉,《歷史月刊》。2002年8月,頁53-58。
18. 周丕啟,〈國家大戰略:概念與原則〉,《現代國際關係》,第7期。2003年,頁56-61。
19. 周喣,〈印巴之爭的原因、經過、及大國的介入〉,《歷史月刊》。2002年8月號,頁39-44。
20. ,〈美國與阿富汗關係的演變〉,《歷史月刊》,2002年1月號。頁15-20。
21. 林正義,〈九一一事件對國際關係的影響〉,《國際事務季刊》。2002年春,頁2-25。
22. ,〈中美國家安全會議之比較〉,《美國月刊》,第5卷第6期。1990年10月,頁41-54。
10. ,Josef R. Cerami and james F. Holcomb, Jr. 主編,《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指南》(U.S. Army War College Guide to Strategy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
23. ,〈美國因應911事件的危機處理〉,《戰略與國際研究》,第4卷1期。2002年,頁108-127。
24. ,〈美國的東亞安全政策與預防外交〉,《戰略與國際研究》,第3卷第1期。2001年1月,頁16-37。
25. 林宗達,〈台灣加入戰區飛彈防禦計畫之評估〉,《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7期。1999年7月,頁1-21。
26. ,〈美國亞太「戰區飛彈防禦」述評〉,《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6期。2000年6月,頁54-76。
27. 林碧炤,〈台灣的綜合安全〉,《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 卷第1 期。1999年1月,頁1-2。
28. 柯玉枝,〈2002年印巴衝突中美國的角色〉,《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6期。2003年11/12月,頁129-142。
29. 胡瑞舟,〈反恐戰爭對美國內外互動關係的影響:一年後的分析性概述〉,《遠景基金會季刊》,第4卷第1期。2003年1月,頁41-64。
30. 翁明賢,〈我國國防戰略前瞻規劃〉,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台海安全與國防戰略」網站。
31. ,〈我國新世紀的不對稱國防戰略思維〉,《政策月刊》,第56期。2000年3月,頁28-31。
32. 張中勇,〈美國國家安全與情報制度〉,《美國月刊》,第五卷第六期。1990年10月,頁30-40。
11. ,Michael Mandelbaum著,《近代國家之安全策略》。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3年。
33. ,〈國際恐怖主義的演變與發展〉,《戰略與國際研究》,第4卷第1期。2002年,頁1-58
34. 張亞亮,〈冷戰後美歐安全與防務關係〉,《美國研究》。2002年第4期,頁9-19。
35. 張明德,〈NMD之攻與防—NMD及其反制技術淺說〉,《尖端科技》,第206期。2001年10月,頁80-2。
36. 莫大華〈國際關係理論大辯論的評析〉,《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12期。2000年12月,頁65-90。
37. 許志嘉,〈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對中共政策的調整〉,《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3期。2003年5/6月,頁86。
38. 郭憲剛,〈美國全球戰略的重心轉移〉,《國際問題研究》。2003年第2期,頁17-22。
39. 陳一新,〈布希政府亞太戰略的構想與部署〉,《遠景基金會季刊》,第2卷第4期。2001年10月,頁1-28。
40. ,〈從布希外交團隊與領導風格看美國外交與兩岸政策〉,《遠景基金會季刊》,第2卷第1期。2001年1月,頁1-34。
41. 陳文賢,〈柯林頓政府的核武政策〉,《問題與研究月刊》,第37卷第5期。1998年5月,頁1-16。
42. 陳欣之,〈國際安全研究之理論變遷與挑戰〉,《遠景基金會季刊》,第4卷第3期。2003年7月,頁1-40。
12.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編,《布希政府的戰略挑戰》。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
43. 陳勁甫、陳國棟,〈美國「國家安全策略」之演進與重要變革〉,《國防管理學院學報》,第20卷第2期。1999年11月,頁93-113。
44. 楊仕樂、卓慧菀,〈美國小布希政府對台軍售之分析〉,《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6期。2003年11/12月,頁67-89。
45. 楊永明,〈國際安全秩序與國際人權〉,《人權雜誌》。2003年夏季號,頁13-15。
46. ,〈從國際法觀點分析九一一事件影響下的國際安全秩序〉,《戰略事務季刊》,第4卷,第4期。2002年,頁59-79。
47. 楊潔勉,〈美國的全球戰略和中國的戰略機遇期〉,《國際問題研究》,第2期。2003年,頁11-16。
48. ,〈美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與大國關係〉,《美國研究》,第16卷第4期。2002年冬季號,頁1-20。
49. 廖天威,〈九一一事件對美國全球戰略的影響與我國的因應之道〉,《國際事務季刊》。2002年春,頁26-40。
50. 趙華勝,〈現階段大國關係調整的特點、動力與趨勢〉,《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第2期,頁12-17。
51. 鄭大誠,〈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之思維與其分析〉,《多維週刊》網站,2003年4月2日。
52. 鄭經言,〈對2002年南亞政局的簡要回顧〉,《南亞研究》。2002年第2期,頁36-37。
13. ,Ray S. Cline著,《美國大戰略》(Meta Strategy-Nation Security Memorandum for the President)。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1年。
53. 鄭端耀,〈布希總統安全戰略發展評析〉,《遠景基金會季刊》,第4卷第2期。2003年4月,頁1-38。
54. ,〈國際關係攻勢與守勢現實主義理論爭辯之評析〉,《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2期。2003年3-4月,頁1-18
55. 盧業中,〈論國際關係理論之新自由主義〉,《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2期。2002年3-4月,頁43-67。
56. 龍舒甲,〈從石油利益論「九一一事件」後的中亞地區與其周邊情勢〉,《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6期。2002年11-12月,頁109-122。
57. 關中,〈後冷戰時代美國外交政策的批判〉,《遠景基金會季刊》,第3卷第1期。2002年1月,頁1-25。
58. 蘇格,〈評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調整〉,《國際問題研究》。2003年第2期,頁5-10。
(四) 學術研討會論文
1. 王元綱,〈小布希主政時期的美中關係〉,中美政經關係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國際政治經濟研究室主辦,2004年2月24日。
2. ,〈中共在美國安全戰略中的角色〉,中美關係專題研究:2001-2003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主辦,2003年12月26日。
3. 李明,〈二次北韓核武危機與區域安全〉,第四次「外交政策公共論壇」-「美國如何因應迫切的區域危機?-朝鮮半島和波灣情勢發展對台灣安全的意義」,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主辦,2003年3月24日。
14. ,Robert Kagan and William Kristol合編,《當前威脅—美國外交與國防政策的危機與契機》(Present Dangers: Crisis and Opportunity in American Foreign and Defense Policy)。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2年。
4. 李登科,〈波斯灣情勢與台海安全〉,第四次「外交政策公共論壇」-「美國如何因應迫切的區域危機?-朝鮮半島和波灣情勢發展對台灣安全的意義」,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主辦,2003年3月24日。
5. 林文程,〈美國與中共軍事交流與合作〉,中美關係專題研究:2001-2003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主辦,2003年12月26日。
6. 林正義,〈中美軍機擦撞事件與布希政府危機處理〉,中美關係專題研究:2001-2003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主辦,2003年12月26日。
7. 林碧炤,〈全球化與人類安全〉,和平論壇學術研討會,台灣綜合研究院主辦,2001年9月14日。
8. 邱稔壤,〈菲律賓摩洛分離意識在國際反恐情勢下之發展困境:以阿布薩耶夫為例〉,新世紀亞太情勢與區域安全研討會,政大國關中心主辦,2003年4月29日。
9. 張中勇,〈兩岸在人類安全中合作的願景〉,和平論壇學術研討會,台灣綜合研究院主辦,2001年9月14日。
10. 陳一新,〈美國的亞太政策與作為—布希政府亞太戰略的構想與部署〉,亞太情勢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遠景基金會主辦,2001年9月25-26日。
11. 楊永明,〈伊拉克事件:國際安全秩序挑戰與大國權力關係拉拒〉,第四次「外交政策公共論壇」-「美國如何因應迫切的區域危機?-朝鮮半島和波灣情勢發展對台灣安全的意義」,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主辦,2003年3月24日。
12. 潘光,〈全球反恐形式與中國的反恐國際合作〉,全球化趨勢下的反恐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遠景基金會主辦,2003年11月3-4日。
(五) 報紙
15. ,Steven Metz著,《美國戰略—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的議題與方案》(American Strategy: Issues and Alternatives for the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2年。
1. 《中國時報》
2. 《自由時報》
3. 《聯合報》
(六) 網站
1.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
2. 中央研究院 http://www.sinica.edu.tw/
3. 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
4. 中國社科院http://www.cass.net.cn/webnew/index.asp
5.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http://www.taiwanncf.org.tw/
6. 政大國關中心http://iir.nccu.edu.tw/Default.asp
16. ,William H. Lewis and Stuart E. Johnson著,《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反擴散的新展望》(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New Perspectives on Counter-proliferation)。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7年。
7.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
8. 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
9. 遠景交流基金會http://www.future-china.org.tw/
10. 聯合電子報http://udn.com/NEWS/mainpage.shtml
二、 英文部分
(一) 政府出版品
1. Allison, Graham T. and Robert Blackwill, eds. America’s National Interests. U.S. : The Commission on America’s National Interests, Washington D. C.: The White House, 2000.
2. Bush, George W. National Strategy for Combating Terrorism. Washington D. C.: The White House, February 2003.
3. Bush, George W. National Strategy To Combat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Washington D. C.: The White House, December 2002.
4. Bush, George W. The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Washington D.C.: The White House, 2002.
17. ,山姆•唐格瑞迪著,《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對2001-2005年安全環境的共識論點》。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
5. Bush, George W.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NSS). Washington D. C.: The White House, September 2002.
6. Clinton, Bill. National Security of Engagement and Enlargement. Washington D.C.: The White House, February 1994.
7. Department of Defense, Finding of Nuclear Posture Review. 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Defense, January 9, 2002.
8. Department of Defense, Nuclear Posture Review(NPR). Washington, D.C. : Department of Defense, January 2002.
9. Office of Homeland Security, The National Strategy for Homeland Security. Washington D.C.: The White House, July 2002.
10. Rumsfeld, Donald H.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QDR). Washington D.C. : Department of Defense, September 30, 2001.
(二) 專書
1. Allison, Graham T. and Philip Zelikow. Essence of Decision: Explaining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New York, N. Y.: Longman, 2nd edition, 1999.
2. Baylis, John and Steve Smith, eds. The Globalization of World Polit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3. Baylis, John Booth, Ken Garnett, John and Williams Phil. Contemporary Strategy II. New York: Holmes & Meier, 2nd edition, 1987.
(二) 專書
4. Bernstein, Richard, and Ross H. Munro. 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98.
5. Binnendijk, Hans, ed. Strategic Assessment 1999: Priorities for a Turbulent World. U.S.: NDU Press, 1999.
6. Brookings Northeast Asia Survey 2002-2003.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2003.
7. Buzan, Barry. People, State and Fear: An Agenda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Hemel Hempstead: Harvester Wheatsheaf, 1991.
8. Daalder, Ivo H., and James M. Lindsay. American Unbound: The Bush Revolution in Foreign Policy. Washington, D.C.: The Broking Institution, 2003.
9. Greenstein, Fred I. ed. The George W. Bush Presidency- An Early assessment.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3.
10. Harding, Harry. A Fragile Relationship: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since 1972 .Washington ,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e, 1992.
11. Hook, Steven W. and John Spanier.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since World War II, 15th ed. Washington DC: CQ Press, 2000.
12. IISS. Strategic Survey, 2001-2002. London: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 2002.
13. IISS. Strategic Survey, 2002-2003. London: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2003.
1.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反恐怖中心編著,《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怖鬥爭》。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
14. Jordan, Amos A., and William J. Taylor, Jr.. Policy and Process, revised edition.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4.
15. Jordan, Amos A., William J. Taylor and Michael J. Mazarr. 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 Baltimore: The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9.
16. Kagen, Robert. Of Paradise and Power: America and Europe in the New World Order.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2003.
17. Kegley, Charles W. , and Eugene R.Wittkop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Pattern and Pross. New York: St. Martin’s, 1996.
18. Kennedy, Paul.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New York: Random House Inc., 1987.
19. Keohane, Robert O., and Joseph S.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2nd ed. New York: Harpercollins Press, 1989.
20. Kettl, Donald F. Team Bush: Leadership Lessens from the Bush White House. New York: McGraw-Hill, 2003.
21. Lampton, David M. Same Bed Different Dreams: U.S.-China Relationships 1989-2000.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1.
22. Lampton, David M., and Richard Daniel Ewing. U.S.-China Relations in a Post- September 11th World. Washington, D.C.: The Nixon Center, 2002.
23. Mandel, Robert. The Changing Face of National Security: A Conceptual Analysis. London: Greenwood, 1994.
2. 孔令晟,《大戰略通論-理論體系和實際作為》。台北:好聯出版社,1995年。
24. Mansfield, Stephen. The Faith of George W. Bush. New York: Jeremy P. Tarcher / Penguin, 2003.
25. Moore, John Norton, Frederick S. Tipson, and Robert F. Turner. National Security Law.North Carolina:Carolina Academic Press, 1990.
26. Nye, Joseph S. Jr. Understanding International Conflicts: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History. New York: Longman, 2000.
27. O`Hanlon, Michael E. 2001 Defense Policy Choices for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2001-2005.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2002
28. Padelford, Norman J., and George A. Lincol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Press, 1954.
29. Paret, Peter ed. Makers of Modern Strategy:Form Machiavelli to the Nuclear Age.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6.
30. Piller, Paul R. Terrorism and U.S. Foreign Policy.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01.
31. Rosenau, James N.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Foreign Policy.London: Frances, 1980.
32. Stevenson, Jonathan Ed. Strategic survey 2002/3 – an Evaluation and Forecast of World affairs.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33. The Korean Peninsula, East Asian Strategic Review 2003.Tokyo: National Institute for Defense Studies, 2003.
3. 王國強、胡凡,《國際恐怖與反恐怖鬥爭》。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
34. Ullman, Harlan K., and James P. Wade. Shock and Awe: Achieving Rapid Dominance. Washington, D.C.: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1996.
35. Waltz, Kenneth N.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Berkley: Addison-Wesley, 1979.
36. Woodward, Bob. Bush At War.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2002.
(三) 期刊
1. Carter, Ashton B. “The Architecture of Government in the Face of Terrorism,”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6, no. 3, Winter 2001-02, pp. 5-23.
2. Deutch, John and Jeffrey H. Smith. “Smarter Intelligence,” Foreign Policy, 128 January/February 2002, pp. 64-69.
3. Foster, Gregory D. “America and the World: A Security Agenda for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Strategic Review, Spring 1993, pp. 9-22.
4. Han, Sung-joo. “The Korea’s New Century,” Survival, vol. 42, no. 4, Winter 2000-2001, p. 77-85.
5. Hirsh, Michael. “Bush and the World,” Foreign Affairs, vol. 81, no. 5, September/ October 2002, pp. 18-43.
6. Huntington, Samuel P.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Foreign Affairs, vol. 72, no. 3, Summer 1993, pp. 22-49.
4. 王逸舟主編,《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7. Michael Hirsb, “ Bush and the World,” Foreign Affairs, vol. 81, no. 5, September/October 2002, pp. 18-43.
8. Nelson, Daniel N. “Transatlantic Transmutations,”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 25, no. 3, Autumn 2002, pp. 51-66.
9. Nye, Joseph S. Jr. “U.S. Power and Strategy After Iraq,” Foreign Affairs, vol. 82, no. 4, July/August 2003, pp. 60-73.
10. Rice, Condoleezza . “Campaign 2000: Promot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 Foreign Affairs, vol. 79, no. 1, January/February 2000, pp. 45-62.
11. Rice, Susan E. “U.S.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Post-9/11: Perils and Prospects,” The Fletcher Forum of World Affairs, Winter 2004, http://www.brook.edu.
12. Schaffer, Teresita C. “ Building a New Partnership with India,”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 25, no. 1, Spring 2002, pp. 31-44.
13. Simes, K. Dimitri. “America`s Imperial Dilemma, ” Foreign Affairs, vol. 82, no. 6, November/ December 2003, pp. 91-102.
14. Snical, Duncan. “The Limits of Hegemonic Stability Theory,”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No. 39 ,Autumn 1985. pp. 587-589.
15. Walt, Stephen M. ”Beyond bin Laden : Reshaping U.S. Foreign Polic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6, no.3 Winter 2001/2, p. 48-60.
16. Zoellick, Robert B. “A Republican Foreign Policy,” Foreign Affairs, vol. 79, no. 1, January/ February 2000, pp. 68-70.
5. 王逸舟譯,C. Wright Mills 著,《權力菁英》。台北:桂冠出版社,1994年。
(四) 報紙
1. China Post
2.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3. Los Angeles Times
4.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5. The New York Times
6. The Washington Post 
7. The Washington Times
(五) 網站
1. 外交事務期刊(Foreign Affairs)http://www.foreignaffairs.org/
6. 王輝青等譯,丹尼斯˙德魯(Dennis M. Drew)、唐納德˙斯諾(Donald M. Snow)著,《國家安全戰略的制定》。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1年。
2. 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olicy Magazine)http://www.foreignpolicy.com/
3. 布魯金斯研究院(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http://www.brook.edu/
4. 印度外交部http://www.meaindia.nic.in/
5. 美國白宮http://www.whitehouse.gov.tw/
6.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http://www.cnn.com/
7. 美國國防部http://www.defenselink.mil/
8. 美國國務院http://www.state.gov/
9.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http://www.bbc.com.uk/
10. 恐怖主義研究中心(The Terrorism Research Center)http://www. terrorism.net/
11. 核子威脅倡議(Nuclear Threat Initiative)http://www.nti.org/
7. 丘宏達,《現代國際法》。台北:三民出版社,2000年。
12. 國際安全期刊(International Security)http://www.is.com/
13. 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http://www.heritage.org/
14. 路透社http://www.reuters.com.uk/
15. 歐洲觀察家(Euobserver)http://www.euobserver.com/
16.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http://www.csis.org/
17. 聯合國(UN)http://www.un.org/
18. 藍德公司(The Rand Corp.)http://www.rand.org/
8. 台灣大學軍訓教官室,《國家安全概論》。台北:台灣大學,1997年。
9. 台灣研究基金會編輯部,《國防白皮書》。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
10. 田弘茂主編,胡祖慶譯,Frederick S. Person and J. Martin Rochester著,《國際關係》(International Relations)。台北:五南出版社,1990年,二版。
11. 伊曼紐爾、華勒斯坦、布里新斯基等著,《大變局—30位國際頂級學者研判「後911」時代的世界格局》。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12. 朱宏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2000年。
13. 朱陽明主編,《亞太安全戰略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14. 吳東林,《巨變中的強權戰略》。台北:時英出版社,2002年。
15. 吳建德,沈明室主編,《美伊戰爭與台海安全》。臺北:時英出版社,2003年。
16. 李大光,《中國安全抉擇:構築二十一世紀的國家安全體系》。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2年。
17. 李文志,《後冷戰時代美國的亞太安全戰略》。台北:憬藝出版社,1997年。
18. 李黎明,《轉軌:變遷中的戰略思維》。台北:時英出版社,2001年。
19. 杜默、潘勛譯,彼得˙柏根(Peter L. Bergen)著,《賓拉登的聖戰工廠》(Holy War, Inc. Inside the Secret World of Osama bin Laden)。台北:時報文化公司,2001年。
20. 汪毓瑋主編,《亞太經合會後,布希政府對華政策與兩岸關係發展》。台北:遠景基金會,2001年。
21. 周喣,《冷戰後美國的中東政策1989-2000》。台北:五南出版社,2001年。
22. ,《冷戰後美國的東亞政策1989-1997》。台北:生智文化事業公司,1999年。
23. 孟昭玫譯,詹姆士.海特菲爾德(James H. Hatfield)著,《從石油田到白宮—小布希的崛起之路》(Fortunate Son: George W. Bush and Making of an American President)。台北:大都會文化出版社,2003年。
24. 林子洋,《飛彈防禦與國家安全》。台北:幼獅文化公司,2000年。
25. 林宗達,《蛻變中的軍事強權》。台北:時英出版社,2001年。
26. 林添貴譯,Zbigniew Brzezinski著,《大棋盤:全球戰略大思考》(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台北:立緒出版社,1998年。
27.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出版社,1999年。
28. 邵玉銘審校,《跨世紀國家安全戰略》。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29. 邱榮舉,《學術論文寫作研究》。台北:翰蘆圖書公司,2002年。
30. 洪丁福、國立編譯館主編,《國際政治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啟英文化出版社,1996年。
31. 唐士其,《美國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文化出版社,1998年。
32. 孫培鈞、華碧云,《印度國情與綜合國力》。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1年。
33. 徐家仁,《彈道飛彈與彈道飛彈防禦》。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
34. 翁明賢,《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台北:創世文化世界出版社,2003年。
35. ,《突圍:國家安全的新視野》。台北:時英出版社,2001年。
36. 翁明賢主編,《跨世紀國家安全戰略》。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37. 張明貴譯,Larry Elowitz著,《美國政府與政治》。台北:桂冠出版社,1995年。
38. 張明澍譯,關弘昌校訂,Bruce Russett and Harvey Starr著,《國際政治》(World Politics-The Menu for Choice)。台北:五南出版社,1995年。
39. 張啟雄主編,《戰後東北亞國際關係》。台北:中央研究院,2002年。
40. 曹建、曹軍著,《奧薩瑪˙賓拉登-聖戰英雄或恐怖大亨》。台北:時英出版社,2001年。
41. 許綬南譯,白禮博(Richard Bernstein)、孟儒(Ross H. Munro)著,《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台北:麥田出版社,1997年。
42. 許綬南譯,艾許頓.卡特(Ashton B. Carter)、威廉.裴利(William J Perry)合著,《預防性防禦:後冷戰時期美國的新安全戰略》 (Preventive Defense:A New Security Strategy for America)。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
43. 陳一新,《戰略模糊中的美中台新圖像》。台北:遠景基金會,2004年。
44. 陳一新主編,《國際新形勢與美中台關係》。台北:遠景基金會,2004年。
45. 陳文賢,《柯林頓及布希政府的中、台政策》。台北:一橋出版社,2002年。
46. 陳明,《布希新政府之兩岸政策走向》。台北:遠景基金會,2001年。
47. 陳毓鈞,《中美台風雲錄》。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1年。
48. 陳福成,《國家安全與戰略關係》。台北:時英出版社,2000年。
49. 喬良、王湘穗著,《超限戰》。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0年。
50. 鈕先鍾,《二十一世紀的戰略前瞻》。台北:麥田出版社,1999年。
51. ,《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52. 鈕先鍾譯,John M. Collins著,《大戰略:原理與實踐》(Grand Strateg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台北:黎明出版社,1975年。
53. 黃裕美譯,杭亭頓(Samuel P. Huntington)著,《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rking of World Order)。台北:聯經出版社,1997年。
54. 楊日青、李培元、林文斌、劉兆隆譯,Andrew Heywood著,《政治學新論,重譯本》(Politics)。台北:韋伯出版社,1999年。
55. 楊永明,《國際安全與國際法》。台北:元照出版社,2003年。
56. 楊潔勉,《國際合作反恐—超越地緣政治的思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
57. 楊潔勉等著,《國際恐怖主義與當代國際關係》。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
58. 溫英超,《當上美國總統》。台北:遠流出版社,2001年。
59. 趙明義,《國際政治論叢》。台北:華泰文化出版社,2002年。
60. ,《當代國際法導論》。台北:五南出版社,2001年。
61. 樂為良譯,傑弗遜•克雷姆(Jeffrey A. Krames)著,《膽識: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的政商之道》(The Rumsfeld Way)。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司,2002年。
62. 樂為良譯,歐倫•哈拉利(Oren Harari)著,《鮑爾風範:迎戰變局的領導智慧與勇氣》(Leadership Secrets Colin Powell)。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司,2002年。
63. 歐信宏、陳尚懋譯,Barry B. Hughes著,《國際政治新論,第三版》(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 3rd ed.)。台北:韋伯出版社,1999年。
64. 蕭美惠譯,Colin Powell and Joseph Persico著,《我的美國之旅—鮑爾將軍》(My American Journey)。台北:智庫出版社,1996年。
65. 閻學通、孫學峰,《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66. 蘇進強,《911事件後全球戰略評估》。台北:台灣英文新聞公司,2002年。
67. ,《美國反恐戰爭―台灣觀點》。台北:台灣英文新聞公司,2002年。
(三) 期刊
1. 丁永康,〈冷戰後美國的大戰略:建立單極霸權體系之挑戰〉,《美歐季刊》,第13卷第2期。1998年夏,頁161-180。
2. 王世雄,〈冷戰後的恐怖主義和反恐怖主義〉,《太平洋學報》。2001年第4期,頁65-68。
3. 王高成,〈從小布希東亞之行看美國亞太戰略〉,《遠景基金會季刊》,第3卷第3期。2002年7月,頁75-102。
4. 王崑義,〈美國的反恐怖主義與國際安全—兼論九一一事件以後臺海兩岸的處境〉,《遠景基金會季刊》,第3卷第2期。2002年4月,頁137-184。
5. 王義桅,〈國家安全特性的變化與研究困境〉,《國際觀察》,第2期。2000年,頁19-22。
6. 王漢國,〈美國國家安全會議的沿革與評析〉,《美國月刊》,第5卷第6期。1990年10月,頁5-17。
7. 包宗和,〈後冷戰時期美國的戰略佈局〉,《美國月刊》,第7卷第9期。1992年9月,頁91-95。
8. 朱松柏,〈北韓的飛彈外交與亞太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2期。2000年2月,頁1-12。
9. ,〈兩韓和解與東北亞新秩序〉,《問題與研究》,第40卷第1期。2001年1-2月,頁1-11。
10. 吳玉山,〈仍然是現實主義的傳統-九一一事件和小布希主義〉,《政治科學論叢》,第17期。2002年12月,頁1-31。
11. 吳安家,〈論小布希政府的對華政策〉,《遠景基金會季刊》,第3卷第3期。2002年7月,頁137-158。
12. 吳東野,〈九一一事件後美國的全球反恐作為及其影響〉,四海一家軍事資料庫網站。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研究所
91253033
9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125303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李明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張守珩zh_TW
dc.creator (作者) 張守珩zh_TW
dc.date (日期) 200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4-九月-2009 10:08:34 (UTC+8)-
dc.date.available 14-九月-2009 10:08:3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4-九月-2009 10:08:34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09125303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41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外交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253033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強,在政治、軍事、經濟等領域上扮演優越主導之地位,其國家利益、國家目標、國家安全戰略與外交政策作為,深深牽動與影響全球國家。2001年小布希總統上台之後,其現實主義的理念與強勢獨斷的行事風格,將美國帶向一個單邊主義取向的國家,引發各方之質疑與反彈。
     
     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攻擊事件,除了打破美國堅不可摧的神話,改變了國際安全的環境,也讓美國體認到非國家行為者與國際恐怖活動對於美國國土的嚴重威脅,以及恐怖主義對於世界安全與和平構成嚴峻的挑戰。因此小布希大幅調整國家安全戰略的思維,追求積極主動與絕對安全的戰略作為。在此架構之下,小布希發動阿富汗戰爭討伐塔利班政權與剿除基地組織的巢穴,不顧國際反對執意「先發制人」攻打伊拉克,對國際社會產生重大深遠的影響。
     
     本論文研究的重心,即針對小布希團隊的決策風格理念,分析其在安全、外交等方面之政策作為,並深入探討在「九一一事件」後,美國面對新的安全威脅所採取之本土防禦、國防戰略與核武戰略轉變的意涵,進行全球反恐戰爭與遏阻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之特點分析,處理北韓、伊拉克問題所面臨的癥結與阻力,以及美國相關政策作為對於國際安全的影響。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文獻檢閱………………...….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國家安全戰略之意涵與決策思維………...…10
     第一節 國家安全戰略的意涵………………...……...10
     第二節 國家安全戰略的決策思維………………...19
     第三節 國家安全戰略決策的影響因素……………...…23
     第四節 小結………………………………….………..30
     第三章 小布希國安團隊決策風格與作為…………………...32
     第一節 總統與副總統個人風格分析….……….…….32
     第二節 國安團隊成員風格分析……………..……...……..40
     第三節 小布希政府初期政策作為……………….……..54
     第四節 小結………………………………………...59
     第四章 「九一一事件」後小布希政府國家安全戰略之調整…..60
     第一節 美國面臨的安全威脅…………………..…….....60
     第二節 國防戰略新思維………………………..………….62
     第三節 反恐戰略的建立…………………………......….72
     第四節 核武戰略的調整…………………………...…...….84
     第五節 大國外交戰略的調整………………………….…….89
     第六節 小結………………………………………………….104
     第五章 小布希國家安全戰略對國際安全之影響……………105
     第一節 美國全國飛彈防禦議題…………………………….105
     第二節 國際反恐議題……………………………………...113
     第三節 先制攻擊議題:伊拉克戰爭………………….….121
     第四節 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議題…………………….……133
     第五節 小結…………………………………………….146
     第六章 結論…………………………..………………….148
     參考文獻……………………………………………….… .…158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125303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國家安全戰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先發制人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單邊主義zh_TW
dc.title (題名) 小布希政府國家安全戰略之研究:2001-2003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政府出版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外交部國際組織司編印,《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大會第二十五屆常會代表團報告書》。台北:外交部,197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國防大學譯,《美國國家安全架構》。台北:國防大學,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國防部,《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美國1998戰略評估》。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恐怖主義威脅與美國政府的回應》。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核生化武器擴散:威脅與回應》。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Anthony Lake著,《六個夢魘:美國如何因應危險世界中的真實威脅》(6-Nightmares: Real Threats in a Dangerous World and How America Can Meet Them)。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Colin S. Gray著,《戰略探索》(Explorations in Strategy)。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Douglas J. Murry and Paul R. Viotti著,《世界各國國防政策比較研究上冊》(The Defense Policies of Nations: A Comparative Study 3rd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全球反恐聯盟及其相關問題之探討〉,《遠景基金會季刊》,第4卷第1期。2003年1月,頁1-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美伊戰爭與波灣新秩序〉,《遠景基金會季刊》,第5卷第1期。2004年1月,頁1-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李大中,〈後冷戰時期美國飛彈防禦政策:爭辯與邏輯〉,《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5期。2000年5月,頁17-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李文志,〈杭亭頓的戰略思想與美國全球戰略的關係〉,《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4期。2003年7-8月,頁1-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汪崎,〈南亞上空的蕈狀雲—印度與巴基斯坦的核武器戰略〉,《歷史月刊》。2002年8月,頁53-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周丕啟,〈國家大戰略:概念與原則〉,《現代國際關係》,第7期。2003年,頁56-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周喣,〈印巴之爭的原因、經過、及大國的介入〉,《歷史月刊》。2002年8月號,頁39-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美國與阿富汗關係的演變〉,《歷史月刊》,2002年1月號。頁15-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林正義,〈九一一事件對國際關係的影響〉,《國際事務季刊》。2002年春,頁2-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中美國家安全會議之比較〉,《美國月刊》,第5卷第6期。1990年10月,頁41-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Josef R. Cerami and james F. Holcomb, Jr. 主編,《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指南》(U.S. Army War College Guide to Strategy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美國因應911事件的危機處理〉,《戰略與國際研究》,第4卷1期。2002年,頁108-1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美國的東亞安全政策與預防外交〉,《戰略與國際研究》,第3卷第1期。2001年1月,頁16-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林宗達,〈台灣加入戰區飛彈防禦計畫之評估〉,《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7期。1999年7月,頁1-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美國亞太「戰區飛彈防禦」述評〉,《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6期。2000年6月,頁54-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林碧炤,〈台灣的綜合安全〉,《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 卷第1 期。1999年1月,頁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柯玉枝,〈2002年印巴衝突中美國的角色〉,《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6期。2003年11/12月,頁129-1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胡瑞舟,〈反恐戰爭對美國內外互動關係的影響:一年後的分析性概述〉,《遠景基金會季刊》,第4卷第1期。2003年1月,頁41-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 翁明賢,〈我國國防戰略前瞻規劃〉,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台海安全與國防戰略」網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 ,〈我國新世紀的不對稱國防戰略思維〉,《政策月刊》,第56期。2000年3月,頁28-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 張中勇,〈美國國家安全與情報制度〉,《美國月刊》,第五卷第六期。1990年10月,頁30-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Michael Mandelbaum著,《近代國家之安全策略》。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 ,〈國際恐怖主義的演變與發展〉,《戰略與國際研究》,第4卷第1期。2002年,頁1-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 張亞亮,〈冷戰後美歐安全與防務關係〉,《美國研究》。2002年第4期,頁9-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 張明德,〈NMD之攻與防—NMD及其反制技術淺說〉,《尖端科技》,第206期。2001年10月,頁8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 莫大華〈國際關係理論大辯論的評析〉,《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12期。2000年12月,頁65-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7. 許志嘉,〈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對中共政策的調整〉,《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3期。2003年5/6月,頁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8. 郭憲剛,〈美國全球戰略的重心轉移〉,《國際問題研究》。2003年第2期,頁17-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9. 陳一新,〈布希政府亞太戰略的構想與部署〉,《遠景基金會季刊》,第2卷第4期。2001年10月,頁1-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0. ,〈從布希外交團隊與領導風格看美國外交與兩岸政策〉,《遠景基金會季刊》,第2卷第1期。2001年1月,頁1-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1. 陳文賢,〈柯林頓政府的核武政策〉,《問題與研究月刊》,第37卷第5期。1998年5月,頁1-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2. 陳欣之,〈國際安全研究之理論變遷與挑戰〉,《遠景基金會季刊》,第4卷第3期。2003年7月,頁1-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編,《布希政府的戰略挑戰》。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3. 陳勁甫、陳國棟,〈美國「國家安全策略」之演進與重要變革〉,《國防管理學院學報》,第20卷第2期。1999年11月,頁93-1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4. 楊仕樂、卓慧菀,〈美國小布希政府對台軍售之分析〉,《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6期。2003年11/12月,頁67-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5. 楊永明,〈國際安全秩序與國際人權〉,《人權雜誌》。2003年夏季號,頁13-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6. ,〈從國際法觀點分析九一一事件影響下的國際安全秩序〉,《戰略事務季刊》,第4卷,第4期。2002年,頁59-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7. 楊潔勉,〈美國的全球戰略和中國的戰略機遇期〉,《國際問題研究》,第2期。2003年,頁11-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8. ,〈美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與大國關係〉,《美國研究》,第16卷第4期。2002年冬季號,頁1-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9. 廖天威,〈九一一事件對美國全球戰略的影響與我國的因應之道〉,《國際事務季刊》。2002年春,頁26-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0. 趙華勝,〈現階段大國關係調整的特點、動力與趨勢〉,《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第2期,頁12-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1. 鄭大誠,〈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之思維與其分析〉,《多維週刊》網站,2003年4月2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2. 鄭經言,〈對2002年南亞政局的簡要回顧〉,《南亞研究》。2002年第2期,頁36-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Ray S. Cline著,《美國大戰略》(Meta Strategy-Nation Security Memorandum for the President)。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3. 鄭端耀,〈布希總統安全戰略發展評析〉,《遠景基金會季刊》,第4卷第2期。2003年4月,頁1-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4. ,〈國際關係攻勢與守勢現實主義理論爭辯之評析〉,《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2期。2003年3-4月,頁1-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5. 盧業中,〈論國際關係理論之新自由主義〉,《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2期。2002年3-4月,頁43-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6. 龍舒甲,〈從石油利益論「九一一事件」後的中亞地區與其周邊情勢〉,《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6期。2002年11-12月,頁109-1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7. 關中,〈後冷戰時代美國外交政策的批判〉,《遠景基金會季刊》,第3卷第1期。2002年1月,頁1-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8. 蘇格,〈評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調整〉,《國際問題研究》。2003年第2期,頁5-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 學術研討會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王元綱,〈小布希主政時期的美中關係〉,中美政經關係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國際政治經濟研究室主辦,2004年2月24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中共在美國安全戰略中的角色〉,中美關係專題研究:2001-2003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主辦,2003年12月2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李明,〈二次北韓核武危機與區域安全〉,第四次「外交政策公共論壇」-「美國如何因應迫切的區域危機?-朝鮮半島和波灣情勢發展對台灣安全的意義」,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主辦,2003年3月24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Robert Kagan and William Kristol合編,《當前威脅—美國外交與國防政策的危機與契機》(Present Dangers: Crisis and Opportunity in American Foreign and Defense Policy)。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李登科,〈波斯灣情勢與台海安全〉,第四次「外交政策公共論壇」-「美國如何因應迫切的區域危機?-朝鮮半島和波灣情勢發展對台灣安全的意義」,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主辦,2003年3月24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林文程,〈美國與中共軍事交流與合作〉,中美關係專題研究:2001-2003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主辦,2003年12月2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林正義,〈中美軍機擦撞事件與布希政府危機處理〉,中美關係專題研究:2001-2003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主辦,2003年12月2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林碧炤,〈全球化與人類安全〉,和平論壇學術研討會,台灣綜合研究院主辦,2001年9月14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邱稔壤,〈菲律賓摩洛分離意識在國際反恐情勢下之發展困境:以阿布薩耶夫為例〉,新世紀亞太情勢與區域安全研討會,政大國關中心主辦,2003年4月29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張中勇,〈兩岸在人類安全中合作的願景〉,和平論壇學術研討會,台灣綜合研究院主辦,2001年9月14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陳一新,〈美國的亞太政策與作為—布希政府亞太戰略的構想與部署〉,亞太情勢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遠景基金會主辦,2001年9月25-2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楊永明,〈伊拉克事件:國際安全秩序挑戰與大國權力關係拉拒〉,第四次「外交政策公共論壇」-「美國如何因應迫切的區域危機?-朝鮮半島和波灣情勢發展對台灣安全的意義」,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主辦,2003年3月24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潘光,〈全球反恐形式與中國的反恐國際合作〉,全球化趨勢下的反恐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遠景基金會主辦,2003年11月3-4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 報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Steven Metz著,《美國戰略—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的議題與方案》(American Strategy: Issues and Alternatives for the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中國時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自由時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聯合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六) 網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中央研究院 http://www.sinica.edu.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中國社科院http://www.cass.net.cn/webnew/index.as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http://www.taiwanncf.org.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政大國關中心http://iir.nccu.edu.tw/Default.as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William H. Lewis and Stuart E. Johnson著,《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反擴散的新展望》(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New Perspectives on Counter-proliferation)。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遠景交流基金會http://www.future-china.org.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聯合電子報http://udn.com/NEWS/mainpage.s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 英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政府出版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Allison, Graham T. and Robert Blackwill, eds. America’s National Interests. U.S. : The Commission on America’s National Interests, Washington D. C.: The White House, 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Bush, George W. National Strategy for Combating Terrorism. Washington D. C.: The White House, February 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Bush, George W. National Strategy To Combat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Washington D. C.: The White House, December 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Bush, George W. The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Washington D.C.: The White House, 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山姆•唐格瑞迪著,《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對2001-2005年安全環境的共識論點》。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Bush, George W.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NSS). Washington D. C.: The White House, September 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Clinton, Bill. National Security of Engagement and Enlargement. Washington D.C.: The White House, February 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Department of Defense, Finding of Nuclear Posture Review. 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Defense, January 9, 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Department of Defense, Nuclear Posture Review(NPR). Washington, D.C. : Department of Defense, January 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Office of Homeland Security, The National Strategy for Homeland Security. Washington D.C.: The White House, July 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Rumsfeld, Donald H.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QDR). Washington D.C. : Department of Defense, September 30, 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 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Allison, Graham T. and Philip Zelikow. Essence of Decision: Explaining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New York, N. Y.: Longman, 2nd edition, 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Baylis, John and Steve Smith, eds. The Globalization of World Polit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Baylis, John Booth, Ken Garnett, John and Williams Phil. Contemporary Strategy II. New York: Holmes & Meier, 2nd edition, 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 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Bernstein, Richard, and Ross H. Munro. 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Binnendijk, Hans, ed. Strategic Assessment 1999: Priorities for a Turbulent World. U.S.: NDU Press, 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Brookings Northeast Asia Survey 2002-2003.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Buzan, Barry. People, State and Fear: An Agenda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Hemel Hempstead: Harvester Wheatsheaf, 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Daalder, Ivo H., and James M. Lindsay. American Unbound: The Bush Revolution in Foreign Policy. Washington, D.C.: The Broking Institution, 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Greenstein, Fred I. ed. The George W. Bush Presidency- An Early assessment.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Harding, Harry. A Fragile Relationship: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since 1972 .Washington ,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e, 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Hook, Steven W. and John Spanier.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since World War II, 15th ed. Washington DC: CQ Press, 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IISS. Strategic Survey, 2001-2002. London: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 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IISS. Strategic Survey, 2002-2003. London: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反恐怖中心編著,《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怖鬥爭》。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Jordan, Amos A., and William J. Taylor, Jr.. Policy and Process, revised edition.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Jordan, Amos A., William J. Taylor and Michael J. Mazarr. 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 Baltimore: The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Kagen, Robert. Of Paradise and Power: America and Europe in the New World Order.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Kegley, Charles W. , and Eugene R.Wittkop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Pattern and Pross. New York: St. Martin’s, 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Kennedy, Paul.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New York: Random House Inc., 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Keohane, Robert O., and Joseph S.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2nd ed. New York: Harpercollins Press, 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Kettl, Donald F. Team Bush: Leadership Lessens from the Bush White House. New York: McGraw-Hill, 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Lampton, David M. Same Bed Different Dreams: U.S.-China Relationships 1989-2000.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Lampton, David M., and Richard Daniel Ewing. U.S.-China Relations in a Post- September 11th World. Washington, D.C.: The Nixon Center, 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Mandel, Robert. The Changing Face of National Security: A Conceptual Analysis. London: Greenwood, 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孔令晟,《大戰略通論-理論體系和實際作為》。台北:好聯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Mansfield, Stephen. The Faith of George W. Bush. New York: Jeremy P. Tarcher / Penguin, 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Moore, John Norton, Frederick S. Tipson, and Robert F. Turner. National Security Law.North Carolina:Carolina Academic Press, 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Nye, Joseph S. Jr. Understanding International Conflicts: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History. New York: Longman, 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O`Hanlon, Michael E. 2001 Defense Policy Choices for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2001-2005.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Padelford, Norman J., and George A. Lincol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Press, 19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Paret, Peter ed. Makers of Modern Strategy:Form Machiavelli to the Nuclear Age.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 Piller, Paul R. Terrorism and U.S. Foreign Policy.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 Rosenau, James N.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Foreign Policy.London: Frances, 19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 Stevenson, Jonathan Ed. Strategic survey 2002/3 – an Evaluation and Forecast of World affairs.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 The Korean Peninsula, East Asian Strategic Review 2003.Tokyo: National Institute for Defense Studies, 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王國強、胡凡,《國際恐怖與反恐怖鬥爭》。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 Ullman, Harlan K., and James P. Wade. Shock and Awe: Achieving Rapid Dominance. Washington, D.C.: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 Waltz, Kenneth N.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Berkley: Addison-Wesley, 19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 Woodward, Bob. Bush At War.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 期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Carter, Ashton B. “The Architecture of Government in the Face of Terrorism,”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6, no. 3, Winter 2001-02, pp. 5-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Deutch, John and Jeffrey H. Smith. “Smarter Intelligence,” Foreign Policy, 128 January/February 2002, pp. 64-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Foster, Gregory D. “America and the World: A Security Agenda for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Strategic Review, Spring 1993, pp. 9-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Han, Sung-joo. “The Korea’s New Century,” Survival, vol. 42, no. 4, Winter 2000-2001, p. 77-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Hirsh, Michael. “Bush and the World,” Foreign Affairs, vol. 81, no. 5, September/ October 2002, pp. 18-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Huntington, Samuel P.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Foreign Affairs, vol. 72, no. 3, Summer 1993, pp. 22-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王逸舟主編,《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Michael Hirsb, “ Bush and the World,” Foreign Affairs, vol. 81, no. 5, September/October 2002, pp. 18-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Nelson, Daniel N. “Transatlantic Transmutations,”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 25, no. 3, Autumn 2002, pp. 51-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Nye, Joseph S. Jr. “U.S. Power and Strategy After Iraq,” Foreign Affairs, vol. 82, no. 4, July/August 2003, pp. 60-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Rice, Condoleezza . “Campaign 2000: Promot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 Foreign Affairs, vol. 79, no. 1, January/February 2000, pp. 45-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Rice, Susan E. “U.S.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Post-9/11: Perils and Prospects,” The Fletcher Forum of World Affairs, Winter 2004, http://www.brook.edu.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Schaffer, Teresita C. “ Building a New Partnership with India,”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 25, no. 1, Spring 2002, pp. 31-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Simes, K. Dimitri. “America`s Imperial Dilemma, ” Foreign Affairs, vol. 82, no. 6, November/ December 2003, pp. 91-1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Snical, Duncan. “The Limits of Hegemonic Stability Theory,”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No. 39 ,Autumn 1985. pp. 587-5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Walt, Stephen M. ”Beyond bin Laden : Reshaping U.S. Foreign Polic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6, no.3 Winter 2001/2, p. 48-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Zoellick, Robert B. “A Republican Foreign Policy,” Foreign Affairs, vol. 79, no. 1, January/ February 2000, pp. 68-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王逸舟譯,C. Wright Mills 著,《權力菁英》。台北:桂冠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 報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China Pos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Los Angeles Time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San Francisco Chronicl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The New York Time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The Washington Post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The Washington Time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 網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外交事務期刊(Foreign Affairs)http://www.foreignaffairs.or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王輝青等譯,丹尼斯˙德魯(Dennis M. Drew)、唐納德˙斯諾(Donald M. Snow)著,《國家安全戰略的制定》。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olicy Magazine)http://www.foreignpolicy.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布魯金斯研究院(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http://www.brook.edu/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印度外交部http://www.meaindia.nic.i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美國白宮http://www.whitehouse.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http://www.cnn.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美國國防部http://www.defenselink.mi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美國國務院http://www.state.gov/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http://www.bbc.com.uk/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恐怖主義研究中心(The Terrorism Research Center)http://www. terrorism.ne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核子威脅倡議(Nuclear Threat Initiative)http://www.nti.or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丘宏達,《現代國際法》。台北:三民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國際安全期刊(International Security)http://www.is.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http://www.heritage.or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路透社http://www.reuters.com.uk/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歐洲觀察家(Euobserver)http://www.euobserver.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http://www.csis.or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聯合國(UN)http://www.un.or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藍德公司(The Rand Corp.)http://www.rand.or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台灣大學軍訓教官室,《國家安全概論》。台北:台灣大學,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台灣研究基金會編輯部,《國防白皮書》。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田弘茂主編,胡祖慶譯,Frederick S. Person and J. Martin Rochester著,《國際關係》(International Relations)。台北:五南出版社,1990年,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伊曼紐爾、華勒斯坦、布里新斯基等著,《大變局—30位國際頂級學者研判「後911」時代的世界格局》。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朱宏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朱陽明主編,《亞太安全戰略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吳東林,《巨變中的強權戰略》。台北:時英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吳建德,沈明室主編,《美伊戰爭與台海安全》。臺北:時英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李大光,《中國安全抉擇:構築二十一世紀的國家安全體系》。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李文志,《後冷戰時代美國的亞太安全戰略》。台北:憬藝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李黎明,《轉軌:變遷中的戰略思維》。台北:時英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杜默、潘勛譯,彼得˙柏根(Peter L. Bergen)著,《賓拉登的聖戰工廠》(Holy War, Inc. Inside the Secret World of Osama bin Laden)。台北:時報文化公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汪毓瑋主編,《亞太經合會後,布希政府對華政策與兩岸關係發展》。台北:遠景基金會,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周喣,《冷戰後美國的中東政策1989-2000》。台北:五南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冷戰後美國的東亞政策1989-1997》。台北:生智文化事業公司,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孟昭玫譯,詹姆士.海特菲爾德(James H. Hatfield)著,《從石油田到白宮—小布希的崛起之路》(Fortunate Son: George W. Bush and Making of an American President)。台北:大都會文化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林子洋,《飛彈防禦與國家安全》。台北:幼獅文化公司,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林宗達,《蛻變中的軍事強權》。台北:時英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林添貴譯,Zbigniew Brzezinski著,《大棋盤:全球戰略大思考》(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台北:立緒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邵玉銘審校,《跨世紀國家安全戰略》。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邱榮舉,《學術論文寫作研究》。台北:翰蘆圖書公司,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 洪丁福、國立編譯館主編,《國際政治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啟英文化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 唐士其,《美國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文化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 孫培鈞、華碧云,《印度國情與綜合國力》。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 徐家仁,《彈道飛彈與彈道飛彈防禦》。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 翁明賢,《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台北:創世文化世界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 ,《突圍:國家安全的新視野》。台北:時英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 翁明賢主編,《跨世紀國家安全戰略》。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7. 張明貴譯,Larry Elowitz著,《美國政府與政治》。台北:桂冠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8. 張明澍譯,關弘昌校訂,Bruce Russett and Harvey Starr著,《國際政治》(World Politics-The Menu for Choice)。台北:五南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9. 張啟雄主編,《戰後東北亞國際關係》。台北:中央研究院,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0. 曹建、曹軍著,《奧薩瑪˙賓拉登-聖戰英雄或恐怖大亨》。台北:時英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1. 許綬南譯,白禮博(Richard Bernstein)、孟儒(Ross H. Munro)著,《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台北:麥田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2. 許綬南譯,艾許頓.卡特(Ashton B. Carter)、威廉.裴利(William J Perry)合著,《預防性防禦:後冷戰時期美國的新安全戰略》 (Preventive Defense:A New Security Strategy for America)。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3. 陳一新,《戰略模糊中的美中台新圖像》。台北:遠景基金會,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4. 陳一新主編,《國際新形勢與美中台關係》。台北:遠景基金會,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5. 陳文賢,《柯林頓及布希政府的中、台政策》。台北:一橋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6. 陳明,《布希新政府之兩岸政策走向》。台北:遠景基金會,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7. 陳毓鈞,《中美台風雲錄》。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8. 陳福成,《國家安全與戰略關係》。台北:時英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9. 喬良、王湘穗著,《超限戰》。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0. 鈕先鍾,《二十一世紀的戰略前瞻》。台北:麥田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1. ,《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2. 鈕先鍾譯,John M. Collins著,《大戰略:原理與實踐》(Grand Strateg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台北:黎明出版社,197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3. 黃裕美譯,杭亭頓(Samuel P. Huntington)著,《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rking of World Order)。台北:聯經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4. 楊日青、李培元、林文斌、劉兆隆譯,Andrew Heywood著,《政治學新論,重譯本》(Politics)。台北:韋伯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5. 楊永明,《國際安全與國際法》。台北:元照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6. 楊潔勉,《國際合作反恐—超越地緣政治的思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7. 楊潔勉等著,《國際恐怖主義與當代國際關係》。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8. 溫英超,《當上美國總統》。台北:遠流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9. 趙明義,《國際政治論叢》。台北:華泰文化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0. ,《當代國際法導論》。台北:五南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1. 樂為良譯,傑弗遜•克雷姆(Jeffrey A. Krames)著,《膽識: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的政商之道》(The Rumsfeld Way)。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司,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2. 樂為良譯,歐倫•哈拉利(Oren Harari)著,《鮑爾風範:迎戰變局的領導智慧與勇氣》(Leadership Secrets Colin Powell)。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司,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3. 歐信宏、陳尚懋譯,Barry B. Hughes著,《國際政治新論,第三版》(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 3rd ed.)。台北:韋伯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4. 蕭美惠譯,Colin Powell and Joseph Persico著,《我的美國之旅—鮑爾將軍》(My American Journey)。台北:智庫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5. 閻學通、孫學峰,《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6. 蘇進強,《911事件後全球戰略評估》。台北:台灣英文新聞公司,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7. ,《美國反恐戰爭―台灣觀點》。台北:台灣英文新聞公司,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 期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丁永康,〈冷戰後美國的大戰略:建立單極霸權體系之挑戰〉,《美歐季刊》,第13卷第2期。1998年夏,頁161-1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王世雄,〈冷戰後的恐怖主義和反恐怖主義〉,《太平洋學報》。2001年第4期,頁65-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王高成,〈從小布希東亞之行看美國亞太戰略〉,《遠景基金會季刊》,第3卷第3期。2002年7月,頁75-1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王崑義,〈美國的反恐怖主義與國際安全—兼論九一一事件以後臺海兩岸的處境〉,《遠景基金會季刊》,第3卷第2期。2002年4月,頁137-1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王義桅,〈國家安全特性的變化與研究困境〉,《國際觀察》,第2期。2000年,頁19-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王漢國,〈美國國家安全會議的沿革與評析〉,《美國月刊》,第5卷第6期。1990年10月,頁5-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包宗和,〈後冷戰時期美國的戰略佈局〉,《美國月刊》,第7卷第9期。1992年9月,頁91-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朱松柏,〈北韓的飛彈外交與亞太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2期。2000年2月,頁1-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兩韓和解與東北亞新秩序〉,《問題與研究》,第40卷第1期。2001年1-2月,頁1-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吳玉山,〈仍然是現實主義的傳統-九一一事件和小布希主義〉,《政治科學論叢》,第17期。2002年12月,頁1-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吳安家,〈論小布希政府的對華政策〉,《遠景基金會季刊》,第3卷第3期。2002年7月,頁137-1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吳東野,〈九一一事件後美國的全球反恐作為及其影響〉,四海一家軍事資料庫網站。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