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中共睦鄰外交戰略之研究—地緣政治角度分析
作者 廖文雄
Liao,Wen-Hsiung
貢獻者 朱新民
廖文雄
Liao,Wen-Hsiung
關鍵詞 睦鄰外交
中共外交
地緣政治
睦鄰外交戰略
日期 2005
上傳時間 14-Sep-2009 10:39:00 (UTC+8)
摘要 中國自古以來,有三項地緣政治環境的特點:「週邊國家數量眾多」、「週邊國家和地區在政治、經濟、文化、幅員、國力等方面呈現出複雜多樣的特點」及「與不少大國為鄰」,基於以上三個地緣政治環境的特點,自古以來,睦鄰外交、穩定週邊、與大多數甚至所有鄰國實現和平友好便成為中國改善其地緣政治環境、維護安全利益的最佳選擇。而睦鄰外交要成功,就必須以雄厚的國家實力來支撐,所以中共目前所採行的睦鄰外交戰略是有前提、有條件的睦鄰外交;前提就是有雄厚實力支撐,條件就是鄰國有意願接受且對、中共睦鄰外交有所回應,絕非無條件付出的睦鄰外交。
     而一個國家所處的地理位置會制約其政治行為,也就是地理位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國家對外政策的取向。從這個理論上分析,距離近的國家相對於距離遠的國家來說對本國的影響會大得多。就中共的戰略全局看,中國大陸週邊地區潛在的危機及可能造成的影響,是中共安全和發展環境的直接威脅。因而爭取較好的週邊安全環境是其地緣戰略優先考慮的關鍵因素,這個關鍵因素至少包括:邊界的安寧和邊境地區的穩定;週邊地區的穩定及地緣經濟考慮等三個要素。所以中共睦鄰外交戰略在運用上區分為「營造和平週邊環境」及、「改善和調整與大國間關係」兩個部份。
     因此,中共在中國大陸的北部及西北部主要透過「上海合作組織」與俄羅斯及其它中亞國家發展睦鄰友好關係;在南部及東南部主要透過「東協加一」和「東協加三」的合作機制增進與東亞各國的友好合作關係;這兩個多邊組織是中共從單純的雙邊睦鄰外交關係發展至多邊睦鄰外交的成功典範。除了這兩個與週邊鄰國的多邊組織外,中共更透過各種雙邊合作性質的「夥伴關係」,以鞏固週邊地區的睦鄰友好關係。
     關鍵字:睦鄰外交、中共外交、地緣政治、睦鄰外交戰略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官方出版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文選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中華人民共合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中國外交1998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外交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12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周恩來外交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5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中國外交2003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5月。
林利民。〈21世紀地緣政治格局析論∼兼評美國盛行的幾種地緣政治觀〉。《世界經濟與政治》,1999年1期,頁46-47。
林利民。〈當前國際形勢五大看點〉。《時事報告》,2005年1期,頁49。
邱坤玄。〈中共大國外交與獨立自主外交〉。《共黨問題研究》,26卷11 期。2000年11月,頁5-7。
邱坤玄。〈中共高層領導出訪的意義與影響〉。《共黨問題研究》,25卷12 期。1999年12月,頁9-11。
邱坤玄。〈結構現實主義與中共大國外交格局〉。《東亞季刊》,30卷3 期。1999年7月,頁31-33。
姚勤華、潘光、余建華、丁佩華。〈中國與中亞國家經貿合作的發展和深化〉。《東歐中亞研究》,1998年6期,頁6。
柯玉枝。〈從國家利益看冷戰後中共與日本關係中的合作與競爭〉。《中國大陸研究》,42卷2期。1999年2月,頁64。
柯居韓。〈中美「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評析〉。《世界經濟與政治》,1997年12 期,頁50-51。
苗華壽。〈從「上海五國」機制到「上海合作組織」〉。《和平與發展》,2001年3期,頁26。
唐艷輝、陳海威。〈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中國與中亞國家經濟合作〉。《國際經貿探索》,20卷6 期。2004年11月,頁74-77。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中國外交2004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3月。
夏義善。〈「上海合作組織」的特點及其發展前景〉。《和平與發展》,2001年3期,頁23。
殷天爵。〈中共「大國外交」與「夥伴關係」之研析〉。《共黨問題研究》,25卷3 期。1999年3月,頁86-87。
馬玉安。〈日本近期調整對台政策的原因和意圖〉。《國際關係學院學報》,1997年3期,頁19-22。
高子川。〈中國週邊安全環境基本態勢解析〉。《當代亞太》,2004年1期,頁4。
常晶。〈上海合作組織:安全合作機制的新模式〉。《晉東南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1卷1 期。2004年2月,頁10-11。
張友國。〈中亞利益格局中的美國與中國〉。《東北亞論壇》,13卷3 期。2004年5月,頁21-24。
張文木。〈科索沃戰爭與中國新世紀安全戰略〉。《戰略與管理》,1999年3期,頁4-6。
張良能。〈□海地區正成為新的世界熱點〉。《國際問題研究》,1998年12期,頁36。
張景全。〈關於中日釣魚群島爭端的幾點認識〉。《東北亞論壇》,14卷2期。2005年3月,頁91。
張雅君。〈中共對美國的戰略思維與行動:圍堵與反圍堵〉。《中國大陸研究》,40卷5期。1997年5月,頁21-2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第24號:中日兩國關於21世紀加強合作的聯合新聞公報》。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1998年。
張豔麗。〈淺析東亞經濟合作進程中日本的態度轉變〉。《黑龍江對外經貿》,2005年4期,頁23。
曹雲華、徐善寶。〈睦鄰外交政策與中國∼東盟關係〉。《當代亞太》,2004年2期,頁52-54。
畢英賢。〈論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問題與研究》,35卷12期。1996年12月,頁24。
許志嘉。〈中共外交政策的研究途徑〉。《問題與研究》,36卷4期。1997年4月,頁47-60。
許嘉。〈新日美安保體制與亞太安全〉。《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4卷5期。2001年9月,頁98-99。
陳向陽。〈務實王道睦鄰外交∼21世紀中國和平崛起的民族傳統戰略文化資源〉。《江南社會學院學報》,6卷4期。2004年12月,頁24-25。
陳金霞。〈中印關係發展的障礙性因素〉。《陰山學刊》,17卷6期。2004年11月,頁66-69。
陳會娟。〈中印邊界糾紛中的地緣因素〉。《南亞研究季刊》,2004年4期,頁98。
陳霜華。〈「10+3」區域經濟合作的進展及中國的政策取向〉。《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4年4期,頁22-23。
陶文釗。〈努力構建雙贏的中美關係〉。《和平與發展》,2004年6 期,頁6。
中華民國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93年國防報告書》。台北:中華民國國防部,2004年12月。
曾明君。〈睦鄰、安鄰、富鄰是對我國睦鄰友好外交政策的豐富和發展〉。《柳州師專學報》,19卷2期。2004年6月,頁64。
鈕先鍾。〈地略學思想的發展〉。《國防雜誌》,6卷8期。1991年2月,頁32-33。
馮海燕。〈影響中日關係發展的消極因素〉。《濟寧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5卷1期。2004年2月,頁71-72。
黃仁國。〈新世紀初中國的睦鄰外交政策述評〉。《郴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3卷6期。2002年12月,頁30-31。
楊志恆。〈中共及日本在東北亞的角色〉。《遠景季刊》,2卷4期。2001年10月,頁31-42。
萬吉瓊。〈冷戰後中印關係初探〉。《南亞研究季刊》,2003年3期,頁55。
葉自成。〈「大國∼非大國」與中國的國際地位〉。《國際政治研究》,1994年4期,頁1。
葉自成。〈中俄關係的發展與多極世界體系的形成〉。《國際政治研究》,1997年3期,頁25。
葉自成。〈試析中國地緣政治理論和實踐的特色〉。《世界經濟與政治》,1997年11期,頁17-20。
趙春明、劉振林。〈論「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前景與挑戰〉。《世界經濟與政治》,2002年11期,頁33-35。
日本防衛廳。《2003年日本防衛白皮書》,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3月。
趙春明。〈「10 + 3」區域合作:東亞經濟合作的新趨向〉。《教學與研究》,2001年6期,頁50。
趙紀梅。〈冷戰後中國對外戰略的新發展〉。《工會論壇》,9卷2期。2003年3 月,頁78。
趙華勝。〈上海合作組織:評估與發展問題〉。《現代國際關係》,2005年5期,頁19-23。
劉全順。〈中日經貿合作的態勢與展望〉。《邊疆經濟與文化》,2004年10期,頁58。
劉桂玲。〈俄羅斯應對北約東擴舉措及俄美關係前景〉。《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6期,頁31。
劉從德、吳曉波。〈不變的公式?—哈爾福德•麥金德對「心臟地帶」理論的三次論證〉。《華中師範大學學報》,40卷5期。2001年9月,頁52-55。
劉從德。〈淺析毛澤東和鄧小平的地緣戰略思想〉。《社會主義研究》,1996年3期,頁28。
劉凱、高寶琴。〈「上海合作組織」對中俄關係的影響〉。《理論學習》,2003年11期,頁60。
鄭平。〈亞太地區的五方多角關係〉。《現代國際關係》,1994年10期,頁2。
鄭端耀。〈國際關係新古典現實主義〉。《問題與研究》,44卷1期。2005年1、2月,頁120。
二、專書
薛力。〈中日關係能否超越歷史問題〉。《戰略與管理》,2003年4期,頁28。
韓銀安。〈淺談地緣經濟學〉。《外交學院學報》,75期。2004年3月,頁70。
四、博碩士論文
尹者江。〈冷戰前後台灣地緣政治〉。國立政治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4年1月。
阮忠孝。〈從地緣政治看中共對東協的外交政策〉。私立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
邱昭憲。〈冷戰後中共的安全觀與東南亞安全合作〉。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7月。
張俊雄。〈中共大國外交戰略之研究∼地緣政治途徑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3年1月。
張建新。〈從「上海合作組織」論中共對中亞的外交政策〉。國立政治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2年12月。
張漢平。〈冷戰結束後中共地緣政治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1月。
五、研討會論文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部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0年。
胡錦濤。〈中國的發展亞洲的機遇〉,博鰲亞洲論壇2004年年會主題演講。
劉榮傳。〈研析地緣戰略對國家安全之影響〉,跨世紀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1999年12月8日。
沈明室、謝奕旭。〈九一一事件後中亞權力平衡與區域安全〉,第三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2年11月。
王高成。〈九一一事件後美國的外交政策與亞太安全〉,第三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2年11月。
張輝。〈論鄧小平的睦鄰外交思想與實踐〉,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週年學術研討會。中國廣西區黨校主辦,2004年8月22日。
六、報章雜誌
人民日報
大公報
中央日報
中國時報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民族與宗教研究中心。《上海合作組織-新安全觀與新機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2月。
文匯報
光明日報
自由時報
亞洲時報
朝日新聞
聯合報
七、網際網路專文
大公網。〈中俄軍演攪動亞太格局〉。
http://www.takungpao.com/news/2005-8-24/LTB-446559.htm
大公網。〈國際政局變化促油市重組〉。
王生榮。《金黃與蔚藍的支點:中國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 年12月。
http://www. takungpao..com/2005-07-21
中共外交部。〈美國基本資料〉。
http://travel.mook.com.tw/global/America/USA/country_info.html
中時電子報。〈中印協議確立邊界畫定原則〉。
www.chinatimes.com 2005.04.12
中國大百科全書。〈王與霸〉。
http://210.71.44.154/cpedia/Content.asp?ID=57624&Query=9
中國大百科全書。〈南亞區域合作聯盟〉。
http://210.71.44.154/cpedia/Content.asp?ID=9220&Query=9
中國江西論壇。〈探索中國與亞洲關係的新模式〉。
王恩湧、沈偉烈。《政治地理學∼時空中的政治格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
http;//www.bbs.jxcn.cn/ 2004.01.09
中國網。〈2004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4/Dec/738635.htm
中國網。〈三步走發展戰略〉。
www.china.org.cn,2003.01.2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04、2005年統計數據〉。
www.stats.gov.cn
俄羅斯情報站。〈俄羅斯聯邦概述〉。
http://www.geocities.com/allankuo/rusinfo.html
南方報業網。〈中亞∼大國的角力場〉。
王逸舟。《全球政治和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12月。
www.nrnfrngoril 2005.07.17
國際在線。〈戰略觀察:印俄軍演背後的印度地緣政治考量〉。
www.crionline.cn 2005.10.14
陳明明。〈國家利益與中美關係國家利益與中美關係〉。
http://www.future-china.org/fcn-tw/199906/1999061602.htm
新華網。〈專家認為我國海外油氣進口必須堅持多元化方針〉。
www.XINHUANET.com 2005.11.11
經濟月刊。〈中國籌畫自由貿易區復興「絲綢之路」震動世界〉。
http://business.sohu.com/41/07/article214740741.shtml 2003.10.23
貳、西文部分
王逸舟。《國際政治析論》。台北:五南,1998年6月。
一、專書
Aron, Raymond. Peace and War. Garden city , New York: Doubleday, 1996.
Chipman, John. The Military Balance 2004•2005. Princet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Cohen, Saul B. Geography and politics in a word divid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Gray, Colin S. The Geopolitics of the Nuclear Era. N.Y.: Crane, Russak & Company, Inc., 1977.
Wang, Jisi.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and theStudy of Chinese Foreign Policy: A ChinesePerspective”. In Chinese Foreign Policy: Theory andPractice, ed. by Thomas Robinson and David Shambaug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Morgenthau, Hans J. Politics Among Nations,3rd ed. New York:Alfred A. Knopf, 1960
Roy, Denny.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London: Mac Millan Press Ltd., 1998.
Shambaugh, David. Modernizing China`s military: Progress, Proplems, and Prospects. Princeton: University of Calitornia Press, 2003.
二、期刊論文
王逸舟。《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台北:五南,1999年2月。
Keohane,Robert. “Multilateralism: an agenda for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 Autumn 1990): 731.
Mackinder,Halford J. “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 In: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Bd.23:421-437.
Zuckerman, Mortimer B. “America’s China Syndrome.” U.S News & World Repor, October 30,1995:110.
三、網際網路專文
ASEAN, http://www.aseansec.org/16749.htm
CIA-The World Factbook,“Introduction United States,”
http://www.cia.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geos/us.html 2005-11-1
CIA-The World Factbook,
http://www.cia.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geos/ja.html
CIA-The World Factbook,
王薇、楊效雷、吳振清。《中朝關係史—明清時期》。北京:世界知識,2002年9月。
http://www.cia.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reference_maps/southeast_asia.html
CIA-The World Factbook,
http://www.cia.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geos/rs.html
CIA-The World Factbook,
http://www.cia.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geos/in.html
http://ambition.4rent.com.tw/~safon/centralasia.htm
http://www.cia.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geos/us.html
Institute for 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 , National DefenseUniversity,
“Strategic Assessment 1998,”
http://www.ndu.edu/inss/sa98/sa98ch3.html .
史派克曼(Spykman)。《和平地理學》(The Geography of Peace)。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年。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林添貴譯。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4月。
田增佩。《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3年10月。
石之瑜。《中共外交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書局,1994年2月。
朱成虎主編。《中美關係的發展變化及其趨勢》。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年。
朱浤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1999年11月。
朱新民主編。《胡溫體制的平衡戰略-思維與政策》。台北:遠景基金會,2005年3月。
何蘭。《冷戰後中國對外關係》。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
吳致中。《地緣政治理論與兩岸關係》。台北:國際關係之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2003年7月。
李而炳。《21世紀前期中國對外戰略的選擇》。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8月。
沈大偉(David Shambaugh)。《現代化中共軍力:進展、問題與前景》(Modernizing China`s military: Progress, Proplems, and Prospects),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4月。
沈默。《現代地緣政治-理論與實施》。台北:中央圖書供應社,1979年10月。
沈默。《現代新興科學:地緣政治》。台北:中央圖書供應社,1967年10月。
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黃裕美譯。台北:聯經,1997年。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1997年4月。
邵玉銘。《國際及中國大陸情勢發展與評估-1998年》。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9年1月。
哈羅德.布朗。《美國未來20年的對外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1986年。
倪建民、陳子舜。《中國國際戰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
唐希中、劉少華、陳本紅。《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1949-2002》。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4月。
孫紹蔚。《國家戰略概論》。台北:三軍大學,1983年4月。
徐小杰。《新世紀的油氣與地緣政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
高金鈿主編。《鄧小平國際戰略思想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2年10月。
張小明。《中國週邊安全環境分析》。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3年6。
張炳清、韓永學。《大賭局-冷戰後世界地緣政治格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3月。
許志嘉。《中共外交決策模式研究:鄧小平時期的檢證分析》。台北:水牛,2000年4月。
許志嘉。《當代中共外交政策與中美關係》。台北:生智,2004年6月。
許嘉。《冷戰後中國週邊安全態勢》。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陳民耿。《地緣政治學》。台北:華岡,1976年10月。
陳向陽。《中國睦鄰外交:思想、實踐、前瞻》。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12月。
陳偉華。《軍事研究方法論》。桃園:國防大學,2003年7月。
麥金德(Mackinder)。《歷史的地理樞紐》(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年。
傑弗里•派克(Geoffrey Parker)。《二十世紀的西方地理政治思想》,李亦鳴、徐小傑、張榮忠譯。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2 年。
程廣中。《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
葉自成。《中國大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1月。
葉自成。《地緣政治與中國外交》。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12月。
葛雷(Colin S. Gray )。《核子時代的地緣政治》(The Geopolitics of the Nuclear Era ),王正己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1年4月。
董保存。《毛澤東和世界風雲人物》。北京:人民版社,1993年。
廖瑞銘主編。《新編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第四冊》。台北:丹青,1987年9月。
裴堅章。《毛澤東外交思想研究》。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年12月。
趙全勝。《解讀中國外交政策:微觀、宏觀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台北:月旦出版社,1999年5月。
劉雪蓮。《地緣政治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2 年7月。
樓耀亮。《地緣政治與中國國防戰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
歐德斯坦(Joshua S. Goldstein)。《國際關係》(International Relations)第四版,歐信宏、胡祖慶合譯。台北:雙葉書廊,2003年7月。
蔡東杰。《中國外交史》。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2000年9月。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台北:地球,1994年9月。
蕭詩美。《鄧小平謀略》。北京:紅旗出版社,1996年。
蕭樾。《世界政治地理學基礎》。台北:正中書局,1992年4月。
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
濱下武志。《近代中國的國際契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5月。
蘇浩。《從啞鈴到橄欖:亞太合作安全模式研究》。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5月。
三、期刊論文
于有慧。〈中共外交政策走向與選擇〉。《問題與研究》,43卷1期。2004年1、2月,頁108。
于有慧。〈中共的大國外交〉。《中國大陸研究》,42卷3期。1999年3月,頁55。
王友才。〈論第四代領導集體的「睦鄰外交」思想〉。《黨史文苑》,2005年1期,頁23。
王正泉。〈「上海合作組織」的重大意義〉。《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2002年5 期,頁39。
王宏緯。〈溫總理訪印與中印關係的新發展〉。《南亞研究季刊》,2005年1期,頁4-5。
王奇。〈「上海合作組織」面臨的挑戰、機遇及其應對舉措〉。《清華大學學報》,2004年1 期,頁74。
王逸舟。〈地緣政治•國際關係•中國視角〉。《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年3期,頁72。
王逸舟。〈新世紀的中國與多邊外交〉。《太平洋學報》,2001年4期,頁4。
王銀星。〈中國的睦鄰外交政策〉。《湘潭師範學院學報》,26卷5期。2004年9月,頁26。
甘愛蘭、林利民。〈世界地緣政治形勢的變化與中國地緣戰略環境評析〉。《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7期,頁9-10。
石家鑄。〈釣魚島問題的現狀與中日關係〉。《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4年4期,頁33。
朱聽昌、畢玉蓉。〈冷戰後朝鮮半島局勢與中國的對策〉。《亞洲論壇》,2000年1期,頁13-17。
朱聽昌。〈論中國睦鄰政策的理論與實踐〉。《國際觀察》,2001年2期,頁13-18。
吳東野。〈「上海合作組織」艾斯塔納峰會的戰略意涵〉。《戰略安全研析》,4期。2005年8月,頁31-36。
吳東野。〈「上海合作組織」擴大成員的戰略意涵〉。《戰略安全研析》,3期。2005年7月,頁33-35。
吳映梅。〈論地緣政治思想的演變〉。《雲南教育學院學報》,11卷1期。1995年2月,頁11-12。
吳航、竇爾翔。〈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戰略意義〉。《商業時代》,2004年15期,頁52。
李妍。〈試論中韓建交的原因和意義〉。《黑龍江社會科學學報》,1998年2期,頁58。
李慶四。〈中國與東盟關係:睦鄰外交的範例〉。《國際論壇》,6卷2期。2004年3月,頁32。
沈偉烈。〈對我國領導人談「地緣政治」所引起的思考〉。《江南社會學院學報》,2卷2期。2000年6月,頁11。
沈偉烈。〈關於地緣政治學研究內容的思考〉。《現代國際關係》,2001年7期,頁59。
阮宗澤。〈中國和平崛起發展道路的理論探討〉。《國際問題研究》,2004年4期,頁30。
周萍、陳本昌。〈中國新世紀睦鄰外交戰略地緣背景和戰略措施〉。《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7卷2期。2005年3月,頁147-148。
周德鈞。〈合縱:中國古代地緣政治論〉。《湖北大學學報》,1998年1期,頁16。
尚勸余。〈21世紀中印關係的新發展〉。《重慶工學院學報》,19卷2期。2005年2月,頁16-18。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93922004
9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2200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朱新民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廖文雄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iao,Wen-Hsiu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廖文雄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ao,Wen-Hsiungen_US
dc.date (日期) 200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4-Sep-2009 10:39:00 (UTC+8)-
dc.date.available 14-Sep-2009 10:39:0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4-Sep-2009 10:39:0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3922004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48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922004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中國自古以來,有三項地緣政治環境的特點:「週邊國家數量眾多」、「週邊國家和地區在政治、經濟、文化、幅員、國力等方面呈現出複雜多樣的特點」及「與不少大國為鄰」,基於以上三個地緣政治環境的特點,自古以來,睦鄰外交、穩定週邊、與大多數甚至所有鄰國實現和平友好便成為中國改善其地緣政治環境、維護安全利益的最佳選擇。而睦鄰外交要成功,就必須以雄厚的國家實力來支撐,所以中共目前所採行的睦鄰外交戰略是有前提、有條件的睦鄰外交;前提就是有雄厚實力支撐,條件就是鄰國有意願接受且對、中共睦鄰外交有所回應,絕非無條件付出的睦鄰外交。
     而一個國家所處的地理位置會制約其政治行為,也就是地理位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國家對外政策的取向。從這個理論上分析,距離近的國家相對於距離遠的國家來說對本國的影響會大得多。就中共的戰略全局看,中國大陸週邊地區潛在的危機及可能造成的影響,是中共安全和發展環境的直接威脅。因而爭取較好的週邊安全環境是其地緣戰略優先考慮的關鍵因素,這個關鍵因素至少包括:邊界的安寧和邊境地區的穩定;週邊地區的穩定及地緣經濟考慮等三個要素。所以中共睦鄰外交戰略在運用上區分為「營造和平週邊環境」及、「改善和調整與大國間關係」兩個部份。
     因此,中共在中國大陸的北部及西北部主要透過「上海合作組織」與俄羅斯及其它中亞國家發展睦鄰友好關係;在南部及東南部主要透過「東協加一」和「東協加三」的合作機制增進與東亞各國的友好合作關係;這兩個多邊組織是中共從單純的雙邊睦鄰外交關係發展至多邊睦鄰外交的成功典範。除了這兩個與週邊鄰國的多邊組織外,中共更透過各種雙邊合作性質的「夥伴關係」,以鞏固週邊地區的睦鄰友好關係。
     關鍵字:睦鄰外交、中共外交、地緣政治、睦鄰外交戰略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9
     第四節 文獻回顧與名詞定義••••••••••••••••12
     第二章 中國地緣政治之理論與實踐••••••••••••••19
     第一節 地緣政治的概念••••••••••••••••••21
     第二節 中國地緣政治理論發展•••••••••••••••42
     第三節 中共外交政策中之地緣政治因素•••••••••••49
     小 結 •••••••••••••••••••••••••60
     第三章 中共睦鄰外交戰略之緣起與意涵••••••••••••65
     第一節 睦鄰外交戰略思想形成之背景••••••••••••66
     第二節 睦鄰外交戰略之意涵••••••••••••••••70
     第三節 改革開放後睦鄰外交戰略之發展•••••••••••78
     小 結 •••••••••••••••••••••••••86
     第四章 中共睦鄰外交戰略與地緣政治之關係••••••••••89
     第一節 營造和平週邊環境•••••••••••••••••90
     第二節 改善和調整與大國間關係••••••••••••••103
     第三節 達成外交戰略之總目標•••••••••••••••125
     小 結 •••••••••••••••••••••••••132
     第五章 中共睦鄰外交之具體實踐•••••••••••••••135
     第一節 中共與多邊外交••••••••••••••••••136
     第二節 推動「東協加三」之多邊合作機制••••••••••138
     第三節 倡導「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149
     第四節 建立與特別鄰國(美國)合作之夥伴關係•••••••161
     小 結 •••••••••••••••••••••••••171
     第六章 結論••••••••••••••••••••••••173
     參考書目 •••••••••••••••••••••••••183
     
     
     
     
     
     
     
     
     
     
     
     
     
     
     
     
     
     
     
     
     
     
     圖目次
     圖4-1 中亞五國與中共的地緣關係位置••••••••••92
     圖4-2 中共與朝鮮半島的地緣關係位置••••••••••96
     圖4-3 中共與東南亞國家的地緣關係位置•••••••••99
     圖4-4 中共與俄羅斯的地緣關係位置•••••••••••105
     圖4-5 中共與印度的地緣關係位置••••••••••••110
     圖4-6 中、日地緣戰略衝突示意圖••••••••••••122
     圖5-1 美國地緣位置••••••••••••••••••162
     表目次
     表2-1 二次大戰前西方著名地緣政治學說•••••••••62
     表3-1 中共與週邊主要國家貿易總額分析表••••••••77
     表3-2 中共三次邊境武裝衝突分析表•••••••••••82
     表4-1 中共與週邊各主要國家貿易總額增加量•••••••133
     表5-1 中共與週邊主要國家建立的夥伴關係••••••••136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22004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睦鄰外交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共外交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地緣政治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睦鄰外交戰略zh_TW
dc.title (題名) 中共睦鄰外交戰略之研究—地緣政治角度分析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官方出版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文選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合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中國外交1998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外交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周恩來外交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中國外交2003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利民。〈21世紀地緣政治格局析論∼兼評美國盛行的幾種地緣政治觀〉。《世界經濟與政治》,1999年1期,頁46-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利民。〈當前國際形勢五大看點〉。《時事報告》,2005年1期,頁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坤玄。〈中共大國外交與獨立自主外交〉。《共黨問題研究》,26卷11 期。2000年11月,頁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坤玄。〈中共高層領導出訪的意義與影響〉。《共黨問題研究》,25卷12 期。1999年12月,頁9-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坤玄。〈結構現實主義與中共大國外交格局〉。《東亞季刊》,30卷3 期。1999年7月,頁31-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勤華、潘光、余建華、丁佩華。〈中國與中亞國家經貿合作的發展和深化〉。《東歐中亞研究》,1998年6期,頁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柯玉枝。〈從國家利益看冷戰後中共與日本關係中的合作與競爭〉。《中國大陸研究》,42卷2期。1999年2月,頁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柯居韓。〈中美「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評析〉。《世界經濟與政治》,1997年12 期,頁50-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苗華壽。〈從「上海五國」機制到「上海合作組織」〉。《和平與發展》,2001年3期,頁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艷輝、陳海威。〈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中國與中亞國家經濟合作〉。《國際經貿探索》,20卷6 期。2004年11月,頁74-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中國外交2004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義善。〈「上海合作組織」的特點及其發展前景〉。《和平與發展》,2001年3期,頁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殷天爵。〈中共「大國外交」與「夥伴關係」之研析〉。《共黨問題研究》,25卷3 期。1999年3月,頁86-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玉安。〈日本近期調整對台政策的原因和意圖〉。《國際關係學院學報》,1997年3期,頁19-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子川。〈中國週邊安全環境基本態勢解析〉。《當代亞太》,2004年1期,頁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常晶。〈上海合作組織:安全合作機制的新模式〉。《晉東南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1卷1 期。2004年2月,頁10-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友國。〈中亞利益格局中的美國與中國〉。《東北亞論壇》,13卷3 期。2004年5月,頁21-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文木。〈科索沃戰爭與中國新世紀安全戰略〉。《戰略與管理》,1999年3期,頁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良能。〈□海地區正成為新的世界熱點〉。《國際問題研究》,1998年12期,頁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景全。〈關於中日釣魚群島爭端的幾點認識〉。《東北亞論壇》,14卷2期。2005年3月,頁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雅君。〈中共對美國的戰略思維與行動:圍堵與反圍堵〉。《中國大陸研究》,40卷5期。1997年5月,頁21-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第24號:中日兩國關於21世紀加強合作的聯合新聞公報》。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豔麗。〈淺析東亞經濟合作進程中日本的態度轉變〉。《黑龍江對外經貿》,2005年4期,頁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雲華、徐善寶。〈睦鄰外交政策與中國∼東盟關係〉。《當代亞太》,2004年2期,頁52-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畢英賢。〈論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問題與研究》,35卷12期。1996年12月,頁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志嘉。〈中共外交政策的研究途徑〉。《問題與研究》,36卷4期。1997年4月,頁47-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嘉。〈新日美安保體制與亞太安全〉。《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4卷5期。2001年9月,頁98-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向陽。〈務實王道睦鄰外交∼21世紀中國和平崛起的民族傳統戰略文化資源〉。《江南社會學院學報》,6卷4期。2004年12月,頁24-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金霞。〈中印關係發展的障礙性因素〉。《陰山學刊》,17卷6期。2004年11月,頁66-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會娟。〈中印邊界糾紛中的地緣因素〉。《南亞研究季刊》,2004年4期,頁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霜華。〈「10+3」區域經濟合作的進展及中國的政策取向〉。《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4年4期,頁22-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陶文釗。〈努力構建雙贏的中美關係〉。《和平與發展》,2004年6 期,頁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93年國防報告書》。台北:中華民國國防部,2004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明君。〈睦鄰、安鄰、富鄰是對我國睦鄰友好外交政策的豐富和發展〉。《柳州師專學報》,19卷2期。2004年6月,頁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鈕先鍾。〈地略學思想的發展〉。《國防雜誌》,6卷8期。1991年2月,頁32-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海燕。〈影響中日關係發展的消極因素〉。《濟寧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5卷1期。2004年2月,頁71-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仁國。〈新世紀初中國的睦鄰外交政策述評〉。《郴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3卷6期。2002年12月,頁30-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志恆。〈中共及日本在東北亞的角色〉。《遠景季刊》,2卷4期。2001年10月,頁31-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萬吉瓊。〈冷戰後中印關係初探〉。《南亞研究季刊》,2003年3期,頁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自成。〈「大國∼非大國」與中國的國際地位〉。《國際政治研究》,1994年4期,頁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自成。〈中俄關係的發展與多極世界體系的形成〉。《國際政治研究》,1997年3期,頁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自成。〈試析中國地緣政治理論和實踐的特色〉。《世界經濟與政治》,1997年11期,頁17-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春明、劉振林。〈論「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前景與挑戰〉。《世界經濟與政治》,2002年11期,頁33-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日本防衛廳。《2003年日本防衛白皮書》,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春明。〈「10 + 3」區域合作:東亞經濟合作的新趨向〉。《教學與研究》,2001年6期,頁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紀梅。〈冷戰後中國對外戰略的新發展〉。《工會論壇》,9卷2期。2003年3 月,頁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華勝。〈上海合作組織:評估與發展問題〉。《現代國際關係》,2005年5期,頁19-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全順。〈中日經貿合作的態勢與展望〉。《邊疆經濟與文化》,2004年10期,頁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桂玲。〈俄羅斯應對北約東擴舉措及俄美關係前景〉。《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6期,頁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從德、吳曉波。〈不變的公式?—哈爾福德•麥金德對「心臟地帶」理論的三次論證〉。《華中師範大學學報》,40卷5期。2001年9月,頁52-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從德。〈淺析毛澤東和鄧小平的地緣戰略思想〉。《社會主義研究》,1996年3期,頁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凱、高寶琴。〈「上海合作組織」對中俄關係的影響〉。《理論學習》,2003年11期,頁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平。〈亞太地區的五方多角關係〉。《現代國際關係》,1994年10期,頁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端耀。〈國際關係新古典現實主義〉。《問題與研究》,44卷1期。2005年1、2月,頁1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力。〈中日關係能否超越歷史問題〉。《戰略與管理》,2003年4期,頁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銀安。〈淺談地緣經濟學〉。《外交學院學報》,75期。2004年3月,頁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博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尹者江。〈冷戰前後台灣地緣政治〉。國立政治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4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阮忠孝。〈從地緣政治看中共對東協的外交政策〉。私立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昭憲。〈冷戰後中共的安全觀與東南亞安全合作〉。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俊雄。〈中共大國外交戰略之研究∼地緣政治途徑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建新。〈從「上海合作組織」論中共對中亞的外交政策〉。國立政治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漢平。〈冷戰結束後中共地緣政治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研討會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部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錦濤。〈中國的發展亞洲的機遇〉,博鰲亞洲論壇2004年年會主題演講。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榮傳。〈研析地緣戰略對國家安全之影響〉,跨世紀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1999年12月8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明室、謝奕旭。〈九一一事件後中亞權力平衡與區域安全〉,第三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高成。〈九一一事件後美國的外交政策與亞太安全〉,第三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輝。〈論鄧小平的睦鄰外交思想與實踐〉,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週年學術研討會。中國廣西區黨校主辦,2004年8月22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六、報章雜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人民日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公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央日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時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民族與宗教研究中心。《上海合作組織-新安全觀與新機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匯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光明日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由時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亞洲時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朝日新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七、網際網路專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公網。〈中俄軍演攪動亞太格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takungpao.com/news/2005-8-24/LTB-446559.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公網。〈國際政局變化促油市重組〉。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生榮。《金黃與蔚藍的支點:中國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 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 takungpao..com/2005-07-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外交部。〈美國基本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travel.mook.com.tw/global/America/USA/country_info.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時電子報。〈中印協議確立邊界畫定原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ww.chinatimes.com 2005.04.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大百科全書。〈王與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210.71.44.154/cpedia/Content.asp?ID=57624&Query=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大百科全書。〈南亞區域合作聯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210.71.44.154/cpedia/Content.asp?ID=9220&Query=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江西論壇。〈探索中國與亞洲關係的新模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恩湧、沈偉烈。《政治地理學∼時空中的政治格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bbs.jxcn.cn/ 2004.01.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網。〈2004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4/Dec/738635.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網。〈三步走發展戰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ww.china.org.cn,2003.01.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04、2005年統計數據〉。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ww.stats.gov.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俄羅斯情報站。〈俄羅斯聯邦概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geocities.com/allankuo/rusinfo.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南方報業網。〈中亞∼大國的角力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逸舟。《全球政治和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ww.nrnfrngoril 2005.07.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際在線。〈戰略觀察:印俄軍演背後的印度地緣政治考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ww.crionline.cn 2005.10.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明明。〈國家利益與中美關係國家利益與中美關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future-china.org/fcn-tw/199906/1999061602.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華網。〈專家認為我國海外油氣進口必須堅持多元化方針〉。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ww.XINHUANET.com 2005.11.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經濟月刊。〈中國籌畫自由貿易區復興「絲綢之路」震動世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business.sohu.com/41/07/article214740741.shtml 2003.10.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貳、西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逸舟。《國際政治析論》。台北:五南,199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ron, Raymond. Peace and War. Garden city , New York: Doubleday, 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ipman, John. The Military Balance 2004•2005. Princet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hen, Saul B. Geography and politics in a word divid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ray, Colin S. The Geopolitics of the Nuclear Era. N.Y.: Crane, Russak & Company, Inc., 19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ang, Jisi.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and theStudy of Chinese Foreign Policy: A ChinesePerspective”. In Chinese Foreign Policy: Theory andPractice, ed. by Thomas Robinson and David Shambaug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orgenthau, Hans J. Politics Among Nations,3rd ed. New York:Alfred A. Knopf, 19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oy, Denny.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London: Mac Millan Press Ltd., 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hambaugh, David. Modernizing China`s military: Progress, Proplems, and Prospects. Princeton: University of Calitornia Press, 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逸舟。《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台北:五南,1999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eohane,Robert. “Multilateralism: an agenda for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 Autumn 1990): 7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ckinder,Halford J. “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 In: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Bd.23:421-4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Zuckerman, Mortimer B. “America’s China Syndrome.” U.S News & World Repor, October 30,1995:1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網際網路專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EAN, http://www.aseansec.org/16749.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IA-The World Factbook,“Introduction United State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cia.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geos/us.html 2005-1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IA-The World Factbook,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cia.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geos/ja.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IA-The World Factbook,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薇、楊效雷、吳振清。《中朝關係史—明清時期》。北京:世界知識,2002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cia.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reference_maps/southeast_asia.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IA-The World Factbook,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cia.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geos/rs.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IA-The World Factbook,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cia.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geos/in.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ambition.4rent.com.tw/~safon/centralasia.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cia.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geos/us.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Institute for 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 , National DefenseUniversit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trategic Assessment 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ndu.edu/inss/sa98/sa98ch3.html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派克曼(Spykman)。《和平地理學》(The Geography of Peace)。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林添貴譯。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田增佩。《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3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之瑜。《中共外交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書局,1994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成虎主編。《中美關係的發展變化及其趨勢》。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浤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1999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新民主編。《胡溫體制的平衡戰略-思維與政策》。台北:遠景基金會,200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蘭。《冷戰後中國對外關係》。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致中。《地緣政治理論與兩岸關係》。台北:國際關係之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2003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而炳。《21世紀前期中國對外戰略的選擇》。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大偉(David Shambaugh)。《現代化中共軍力:進展、問題與前景》(Modernizing China`s military: Progress, Proplems, and Prospects),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默。《現代地緣政治-理論與實施》。台北:中央圖書供應社,1979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默。《現代新興科學:地緣政治》。台北:中央圖書供應社,1967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黃裕美譯。台北:聯經,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1997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邵玉銘。《國際及中國大陸情勢發展與評估-1998年》。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9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哈羅德.布朗。《美國未來20年的對外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倪建民、陳子舜。《中國國際戰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希中、劉少華、陳本紅。《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1949-2002》。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紹蔚。《國家戰略概論》。台北:三軍大學,1983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小杰。《新世紀的油氣與地緣政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金鈿主編。《鄧小平國際戰略思想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小明。《中國週邊安全環境分析》。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3年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炳清、韓永學。《大賭局-冷戰後世界地緣政治格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志嘉。《中共外交決策模式研究:鄧小平時期的檢證分析》。台北:水牛,2000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志嘉。《當代中共外交政策與中美關係》。台北:生智,2004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嘉。《冷戰後中國週邊安全態勢》。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民耿。《地緣政治學》。台北:華岡,1976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向陽。《中國睦鄰外交:思想、實踐、前瞻》。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偉華。《軍事研究方法論》。桃園:國防大學,2003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麥金德(Mackinder)。《歷史的地理樞紐》(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傑弗里•派克(Geoffrey Parker)。《二十世紀的西方地理政治思想》,李亦鳴、徐小傑、張榮忠譯。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2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廣中。《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自成。《中國大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自成。《地緣政治與中國外交》。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葛雷(Colin S. Gray )。《核子時代的地緣政治》(The Geopolitics of the Nuclear Era ),王正己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1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保存。《毛澤東和世界風雲人物》。北京:人民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瑞銘主編。《新編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第四冊》。台北:丹青,1987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裴堅章。《毛澤東外交思想研究》。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全勝。《解讀中國外交政策:微觀、宏觀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台北:月旦出版社,1999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雪蓮。《地緣政治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2 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樓耀亮。《地緣政治與中國國防戰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德斯坦(Joshua S. Goldstein)。《國際關係》(International Relations)第四版,歐信宏、胡祖慶合譯。台北:雙葉書廊,2003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東杰。《中國外交史》。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2000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台北:地球,1994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詩美。《鄧小平謀略》。北京:紅旗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樾。《世界政治地理學基礎》。台北:正中書局,1992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濱下武志。《近代中國的國際契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浩。《從啞鈴到橄欖:亞太合作安全模式研究》。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于有慧。〈中共外交政策走向與選擇〉。《問題與研究》,43卷1期。2004年1、2月,頁1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于有慧。〈中共的大國外交〉。《中國大陸研究》,42卷3期。1999年3月,頁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友才。〈論第四代領導集體的「睦鄰外交」思想〉。《黨史文苑》,2005年1期,頁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正泉。〈「上海合作組織」的重大意義〉。《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2002年5 期,頁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宏緯。〈溫總理訪印與中印關係的新發展〉。《南亞研究季刊》,2005年1期,頁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奇。〈「上海合作組織」面臨的挑戰、機遇及其應對舉措〉。《清華大學學報》,2004年1 期,頁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逸舟。〈地緣政治•國際關係•中國視角〉。《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年3期,頁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逸舟。〈新世紀的中國與多邊外交〉。《太平洋學報》,2001年4期,頁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銀星。〈中國的睦鄰外交政策〉。《湘潭師範學院學報》,26卷5期。2004年9月,頁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甘愛蘭、林利民。〈世界地緣政治形勢的變化與中國地緣戰略環境評析〉。《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7期,頁9-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家鑄。〈釣魚島問題的現狀與中日關係〉。《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4年4期,頁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聽昌、畢玉蓉。〈冷戰後朝鮮半島局勢與中國的對策〉。《亞洲論壇》,2000年1期,頁13-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聽昌。〈論中國睦鄰政策的理論與實踐〉。《國際觀察》,2001年2期,頁13-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東野。〈「上海合作組織」艾斯塔納峰會的戰略意涵〉。《戰略安全研析》,4期。2005年8月,頁31-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東野。〈「上海合作組織」擴大成員的戰略意涵〉。《戰略安全研析》,3期。2005年7月,頁33-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映梅。〈論地緣政治思想的演變〉。《雲南教育學院學報》,11卷1期。1995年2月,頁11-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航、竇爾翔。〈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戰略意義〉。《商業時代》,2004年15期,頁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妍。〈試論中韓建交的原因和意義〉。《黑龍江社會科學學報》,1998年2期,頁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慶四。〈中國與東盟關係:睦鄰外交的範例〉。《國際論壇》,6卷2期。2004年3月,頁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偉烈。〈對我國領導人談「地緣政治」所引起的思考〉。《江南社會學院學報》,2卷2期。2000年6月,頁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偉烈。〈關於地緣政治學研究內容的思考〉。《現代國際關係》,2001年7期,頁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阮宗澤。〈中國和平崛起發展道路的理論探討〉。《國際問題研究》,2004年4期,頁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萍、陳本昌。〈中國新世紀睦鄰外交戰略地緣背景和戰略措施〉。《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7卷2期。2005年3月,頁147-1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德鈞。〈合縱:中國古代地緣政治論〉。《湖北大學學報》,1998年1期,頁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尚勸余。〈21世紀中印關係的新發展〉。《重慶工學院學報》,19卷2期。2005年2月,頁16-18。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