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中共與上海合作組織安全合作研究
作者 白慧娟
貢獻者 邱坤玄
白慧娟
關鍵詞 中亞
上海合作組織
和諧地區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14-九月-2009 10:40:59 (UTC+8)
摘要 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組織是由中亞四個國家、俄羅斯和中國組成的地區性國際組織。該組織的職能是維護地區安全,加強經濟合作,在國際問題上相互支援,促進人文交流。上海合作組織自「上海五國」機制開始,逐步由一個解決邊境問題的國家元首會晤機制發展成為一個國際組織,實現由安全合作到以經濟為中心的廣泛合作。中國關於構建和諧世界的主張,落實到中亞成為構建「和諧地區」的目標。
     
     中亞是中國的重要周邊,既有重要戰略地位,又有豐富資源,可為中國發展提供能源和市場支援,是中國重點經營的戰略要地,也是大國博弈的舞臺。以加強政治軍事互信和打擊三股勢力為契機催生的上海合作組織,中共持續促成組織內政治協商、經濟互利、安全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對構建和諧中亞發揮主導作用,在推廣「上海精神」中,開啓地區安全穩定的新型國家關係,新型安全觀,新型區域合作模式。但在發展進程中仍存在諸般內部矛盾,機制不暢,增員以及如何與國際和地區組織加強合作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政府出版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司編,中國外交/2000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司編,中國外交/2006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司編,中國外交/2007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年。
方淑惠與于佳玲譯,人民解放軍與變動的中國,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
江澤民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唐家璿主編,中國外交辭典,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年,頁528。
二、專書
上海合作組織文獻選編,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
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上海五國」-上海合作組織資料彙編,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3年8月。
張耀,「中亞安全局勢變遷與國際合作」,俄羅斯研究(北京),2006年第3期,頁3-11。
張蘊嶺,「構建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的新型關係」,當代亞太(北京),2007 年第11 期,頁3-13。
許濤,「論上海合作組織的機制化」,現代國際關係(北京),2003年第6期,頁7-13。
許濤,「論新形勢下的上海合作組織」,現代國際關係(北京),2002年第6期,頁21-26。
郭延軍、王春梅,「新區域主義視角下的東亞安全共同體建設」,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北京),2006 年第6 期,頁83-92。
郭學堂,「中歐亞能源與地緣政治博弈」,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2006 年第1 期,頁27-33。
郭樹勇,「論大國成長中的國際形象」,國際論壇(北京),第7卷第6期(2005年11月),頁50-54。
陳玉榮,「上海合作組織再次擴員」,嘹望新聞周刊(北京),2005年第28 期(2005 年7 月11 日),頁52-63。
陸鋼,「上海合作組織的國際影響與日俱增」,求是(北京),2005年第18期,頁59-65。
曾向紅,「重塑中亞地緣政治環境:2005年以來美國中亞政策的調整」,外交評論(北京),2008 年6 月,頁65-73。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民族與宗教研究中心,上海合作組織,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 年。
曾向紅,「試論歐盟中亞戰略的演變」,國際觀察(北京),2008年第1期,頁58。
曾向紅,「歐盟在中亞地區所面臨的挑戰解析—歐盟新中亞戰略出臺背景透視」,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北京),2007年第6期,頁65。
程毅,「大國角逐與中亞戰略走勢—綜合歷史與地緣戰略的視角分析」,國際政治研究(北京),2005年第3期,頁61-70。
須同凱,「穩步推進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中國經貿(北京),2008年第1期,頁38-40。
馮紹奎,「中日狹路相逢在中亞」,世界知識(北京),2004年第19期,頁24-29。
黃仁偉,「論中國崛起的國內外環境制約(下)」,社會科學(北京),2003 年第2 期,頁15-19。
楚樹龍,「冷戰後中國安全戰略思想的發展」,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1999年第9期,頁7-12。
楚樹龍、彭春艷,「冷戰後國際安全理論的發展」,現代國際關係(北京),1999 年4 期(1999 年12月),頁13-21。
趙常慶,「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俄羅斯與中亞國家以及中亞國家之間的經濟關係」,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北京),,2006年第11期,頁1-6。
趙常慶,「關於構建和諧中亞問題」,和平與發展(北京),2008年第2期,頁51-56。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民族與宗教研究中心,上海合作組織-新安全觀與新機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
趙華勝,「中國中亞外交的理論和實踐」,國際問題研究(北京),2007年第4期,頁19-22。
趙龍庚,「『顏色革命』後中亞情勢的變化」,亞非縱橫(北京),2006年第3期,頁47-51。
趙龍庚,「中國與中亞國家在上合組織框架內的互利合作步入新階段」,亞非縱橫(北京),2006年第6期,頁57-64。
趙艷霞、蘇菲,「從上海合作組織解讀『安全困境』的緩解」,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2007 年第7期,頁67-70。
劉興華,「地區認同/東亞地區主義」,現代國際關係(北京),2004年第5期,頁19-23。
樊瑩,「經濟全球化與國家經濟安全」,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1998年第5期,頁12-19。
潘光,「新形勢下的上海合作組織:挑戰、機遇和發展前景」,國際問題研究(北京),2002 年第5期,頁39-44。
蔣建華、王雙、司南,「安全合作與區域發展:上海合作組織兩大目標的展望及對中國西部安全的影響」,《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新疆),2007年12月第4期,頁48-53。
鄭先武,「全球化與區域安全共同體建構」,外交評論(北京),年2008 年8 月,頁66 -74。
鄭先武,「新區域主義理論:淵源、發展與綜合化趨勢」,國際政治經濟評論(北京),2006年第1期,頁50-58。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臺北:洪葉,1994年,頁12。
鄭羽,「俄羅斯的獨聯體政策:十年間的演變」,東歐中亞研究(北京),2001年第4期,頁10-16。
鄭雪平、孫瑩,「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的現狀、問題及發展路徑」,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北京),2006年第3期,頁29-33。
燕明,「美國的中亞政策及其對上海合作組織的制約分析」國際經濟觀察(北京),2007年7 月,頁80-81。
閻學通,「中國的新安全觀與安全合作構想」,現代國際關係(北京),1997年第11期,頁3-11。
霍孟林,「略論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之間的安全合作」,東南亞縱橫(北京),2008年第3期,頁55-58。
戴慧,「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的進程與前景分析」,社會科學(北京),2008年第1期,頁99-102。
薩本望,「我國安全觀的變化及新的普遍安全觀的主要特點」,和平與發展(北京),2000年1 期(2000 年8 月),頁5-9。
龐中英,「中國在國際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現代國際關係(北京),2006年第4期,頁17-21。
羅援著,「兩種安全觀念,兩種安全模式」,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2001年第3期,頁9-17。
四、網路文章
王振西譯,胡曼•佩馬尼著,虎視中亞,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
「人大常委會批准通過《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東方網(上海),2008年6月29日,http://mil.eastday.com/m/20080629/u1a3682760.html
「上合秘書長:文化領域合作有助於鞏固上合成員國長期睦鄰友好」,新華網(北京),2008年7月17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7/17/content_8562756.htm
「上合組織各成員國將集體聯手進行反恐護奧運」,你好台灣網(北京),2008年7月4日,http://big5.am765.com/gfxgx/sp/yg/200807/t20080704_370240.htm
「上合組織峰會比什凱克舉行,胡錦濤出席」,中評新聞網(香港),2007年8月16日,http://tourtw.org/doc/1004/3/0/9/100430934.html?coluid=86&kindid=2454&docid=100430934。
「上合組織秘書長:積極打造亞洲能源戰略」,新華網(北京),2007年8月22日,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8/22/content_6583737.htm
「上合組織秘書長努爾加利耶夫談上海合作組織杜尚別峰會成果」,人民網(北京),2008年9月12日,http://www.people.com.cn/BIG5/32306/54155/57487/7981785.html。
「上合組織秘書長努爾加利耶夫談上海合作組織杜尚別峰會成果」,人民網(北京),2008年9月12日,http://www.people.com.cn/BIG5/32306/54155/57487/7981785.html。
「上合組織銀聯體攜手應對金融危機」,新浪財經網(北京),2008年11月4日, http://financenews.sina.com/sinacn/000-000-107-114/202/2008-11-04/1054947283.html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組織網站(北京),http://www.sectsco.org/news_more.asp?id=19&id_temp2=5。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宣言(2003)」,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網站(北京),http://www.sectsco.org/html/00098.html。
王桂芳,中亞戰略格局與中國安全,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宣言」,2005年7月5日,上海合作組織網站(北京),http://www.sectsco.org/html/00499.html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多邊經貿合作綱要」,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網(北京),http://www.sco-ec.gov.cn/crweb/scoc/info/Article.jsp?a_no=568&col_no=50
「上海合作組織憲章」,上海合作組織網站(北京),
http://www.sectsco.org/html/00014.html。
「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新華網(北京),2002年8月21日,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 -08/21/content_532202.htm.
「中俄簽署關於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搜狐新聞網(北京),2005年7月1日,http://new.sohu.com/20050701/n226160126.shtml.
「中國的軍控、裁軍與防擴散努力」白皮書,人民網(北京),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l026/3659702.html。
「中國高度評價並支援中亞五國簽署無核武器區條約: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就中亞五國將簽署中亞無核武器區條約答記者問」,新華網(北京),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9/05/content_5052287.htm。
「中國籌建中亞西亞國家孔子學院 將招募志願者」,中國網(北京),2007年1月24日,http://big5.china.com.cn/news/txt/2007-01/24/content_7707470.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第9篇「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新華網(北京),2006年3月16日,http://news3.xinhuanet.com/mise/2006-03/16/ content_4309517_17.htm。
王傑,國際機制論,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 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第17章「擴大對外開放,發展開放型經濟」,新華網(北京),2001年10月18日,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1-10/18/content_51471.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第17章第4節「實施『走出去』戰略」,人民網(北京),2001年3月18日,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6/20010318/419582.html。
「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上海合作組織網站(北京),http://www.sectsco.org/news_detail.asp? id=91&LanguageID=1。
「吳邦國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首次議長會議發表講話」,新華網(北京),2006年5月30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2006-05/30/content_4622769.htm。
「俄總統簽署法律批準上合組織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新華網(北京),2008年6月11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
2008-06/11/content_8350225.htm
「胡錦濤主席接受上合組織成員國記者聯合採訪」,新華網 (北京),2006年5月30日,http: / /news. xinhuanet. com /newscenter /2006 - 05 /30 / content_4623242. htm.
「胡錦濤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全文)」,新華網(北京),2007年8月11日,http://news3.xinhuanet.com/world/2007-08/011/content_3179671.htm
「胡錦濤在上合組織峰會發言 談中國外交優先方向」,中國網(北京),2007年8月16日,http://big5.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07-08/16/content_8695521.htm
「國土資源『十一五』規劃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北京),http://www.mlr.gov.cn/pub/gtzyb/zwgk/ggtg/t20060428_74047.htm.
王逸舟主編,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國家主席胡錦濤為上合組織發展提出四點建議」,中新網(北京),2007年8月16日,http://big5.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07-08/16/content_8695479.htm
「教育部部長周濟出席上合組織成員國教育部長會議」,中央政府門戶網站(北京),2008年10月25日,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jrzg/2008-10/25/content_1130745.htm
「莫斯科將舉行上合組織成員國教育周活動」,俄新網(北京),2008年10月1日http://news.pchome.com.tw/internation/rusnews/20081001/index-12228687763343965011.html
「提升國家軟實力是國家戰略發展的需要」,新華網(北京),2006年11月17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1/17/content_534066.htm。
「溫家寶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總理第五次會議大範圍會談上的講話」,新華網(北京),2006年9月15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9/15/content_5096565.htm。
「資源約束將成為我國『十一五』經濟發展主要矛盾」,新華網(北京),2005年11月28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5-11/28/content_3847245.htm.
「攜手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地區—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八次會議上的講話 」,新華網(北京),2008年8月28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8/28/content_9731441.htm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國防部長會議聯合公報」,新華網(北京),2006年4月26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6-04/26/content_4477074.htm。
王正泉,美國提出「大中亞計劃」旨在與上海合作組織抗衡,千龍網(北京),2006年10月30日,http://news.qianlong.com/28874/2006/10/30/183@3482923.htm。
李文雲、孫力,「反恐軍演意義深遠」,人民網(北京),2005年8月16日,http://www.people.com.cn/GB/guoji/2013469.html.。
刑廣程,孫壯志,上海合作組織研究,長春:長春出版社,2007年。
李新,「上合組織經濟合作需突破瓶頸」,新華網(北京),2008年8月27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08/27/content_9719181.htm
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國網(北京),2007年10月15日, http://www.china.com.cn/17da/2007-10/24/content_9119449_11.htm.
胡錦濤,「攜手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地區—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八次會議上的講話」,新華網(北京),2008年08月28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8/28/content_9731441.htm
胡鍵:「功能擴溢、機制擴容與集體認同:上海合作組織的生命力」,http://www•xschina.org/show•php?id=4139。
楊潔篪,「中國外長撰文紀念上合組織七周年:影響不斷提升」,2008年6月16日,新華網(北京),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6/16/content_8377277.htm
溫家寶:「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網(北京),2006年3月15日,http://www.gov.cn/ztzl/2006-03/15/content_227782.htm.
鄭端耀,「新型安全觀與兩岸關係」,社會建構論與兩岸關係:理論與實踐的對話(臺北),當代思潮系列座談,政大國關中心主辦,2001 年11 月21 日,http://www.future-china.org/csipf/press/paper/ppr_mnu.htm
攜手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地區—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八次會議上的講話 」,新華網(北京),2008年8月28日, 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ldhd/2008-08/29/content_1082171.htm
五、新聞及報紙
「中國代表團向東協論壇提交新安全觀立場文件」,人民日報(北京),2002 年8 月2 日,第3版。
朱聽昌,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與安全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
「中蘇兩國簽署東段邊界協定」,人民日報(北京),1991 年5 月17 日,第 1版。
「中俄兩國簽署會談紀要」,人民日報(北京),1991 年12 月31 日, 第6版。
「江澤民主席在『上海五國』元首第二次會晤上的講話」,人民日報(北京),1997 年4 月25 日,第1版。
「中俄關於世界多極化和建立國際新秩序的聯合聲明」,人民日報(北京),1997年4月24日,第1版。
「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而共同努力」,人民日報(北京),1997年4月24日,第1版。
「上海五國元首簽署《關於在邊境地區相互裁減軍事力量的協定》」 法制日報(北京),1997年4月25日,第1版。
「走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七十周年」,解放軍報(北京),1997年8月1日,第1版。
譚健,「誰來保衛國家經濟安全」,解放軍報(北京),1998年3月12日,第1版。
「江澤民出席比什凱克會晤,就加強五國合作提出五點主張」,人民日報(北京),1999年8月26日,第1版。
「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卡里莫夫訪問我國」,人民日報(北京),1999年11月11日,第1版。
何蘭主編,國際戰略與國家安全研究,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年。
「攜手並進,繼續推動『上海五國』進程向前發展」,人民日報(北京),2000年7月6日,第1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土庫曼斯坦聯合聲明」,人民日報(北京),2000年7月7日,第1版。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人民日報(北京),2001年6月15日,第4版。
「上海合作組織執法安全部門領導人-『比什凱克小組』成員聲明」,人民日報(北京), 2001年10月11日,第6版。
「中國油企海外拓展遇挫,中海油徹底無緣里海專案」,國際金融報(北京),2003年5月14日,第5版。
「胡錦濤:《共創上海合作組織更加美好的明天》」,人民日報(北京),2003年5月30日,第1版。
趙晉平,「上海合作組織的經濟一體化前景及其影響」,中國經濟時報(北京),2005年9月15日,第4版。
胡錦濤,「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在聯合國成立60 周年首腦會議上的講話」,人民日報(北京),2005年9月16日,第1版。
「中國對上海合作組織合作前景充滿信心」,人民日報(北京),2005年10月27日,第2版。
「上海合作組織:成功的國際合作新模式-俄羅斯總統普京為上海合作組織2006年峰會撰文」,人民日報(北京),2006年6月14日,第3版。
宋新甯、陳嶽,國際政治學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
季明、葛萬清、郝利鋒,「胡錦濤主席關於建設和諧地區的建議引起熱烈反響」,人民日報(北京),2006年6月15日,第5版。
「攜手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亞洲」,人民日報(北京),2006年6月16日,第1版。
林躍勤,「對擴大上合組織框架內能源合作的若干思考」,中國經濟時報(北京),2006年7月4日,第3版。
張民生、陳治國,「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中哈舉行聯合反恐演習」,新華每日電訊(北京),2006年8月29日,第4版。
趙劍飛等,「中國的石油長征」,石油商報(北京),2006年11月26日,第3版。
「中哈合作的典範--哈薩克斯坦專案」,中國石油報(北京),2006年12月4日,第1版。
侯紅利,「中信收購哈薩克斯坦一油田」,中國石化報(北京),2007年1月11日,第1版。
董國政、韋偉,「背景延伸:上海合作組織的歷次軍演」,解放軍報(北京),2007年7月13日第4版。
貳、英文部分
一、政府出版品
李景治主編,國際前沿問題研究,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5年。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Wider Europe-Neighbourhood:A New Framework for Relations with our Eastern and Southern Neighbours( Brussels:EU, 2003.)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A Secure Europein a Better World:European Security Strategy, (Brussels:EU,2003.)
EU,European Commission Regional Strategy 2002-2006 & Indicative Programme 2002-2004 for Central Asia,( Brussels:EU, 2002.)
German foreign ministry, “The German Government’s Central Asia policy”, Central Asia: What role for the European Union, (Berlin: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2002) .
The EU Commission, European Community Regional Strategy Paper for Assistance to Central Asia for the Period 2007-2013, (Brussels:EU, 2007) .
The European Council, The EU and Central Asia: Strategy for a New Partnership. (Brussels: EU, 2007) .
The European Council, The EU and Central Asia:Strategy for a New Partnership, ( Brussels:EU, 2007).
U.S. Policy in Central Asia:Balancing Priority (PartII), Testimony to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Subcommittee on the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April 26,2006,109th Congress Second Session, Serial No.109-186, (Washington, DC:U.S.Government Print Office,2006).
二、專書
Adler, Emanuel and Michael Barnett, “A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of Security Communities”, in Emanuel Adler and Michael Barnett, eds., Security Communitie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李鋼主編,上海合作組織—加速推進的區域經濟合作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4 年。
Belkin, Paul, The European Union’s Energy Security Challenges. (Washington, D.C: CRS Report Order Code RS33636 of Library of America Congress, Updated 7 May,2007).
Butfoy, Andrew, Common Security and Strategic Reform: A Critical Analysis (New York: St. Martin`s.,1997).
Buzan, Barry and Ole Wæver, Regions and Powers: the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Buzan, Barry and Richard Little, International System in World History: Remaking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Buzan, Barry,“The Logic of Regional Security in the Post-Cold WarWorld”, in BjÊrn Hetnne, Andras Innotai and Osvaldo eds. , The New Regionalism and the Future of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London : Macmillan Press, 2000).
Buzan, Barry,People, States and Fear: An Agenda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Hernel Hempstead, Hertfordshire: Harvester Wheatsheaf, 1991).
Buzan,Barry, OleWeaver and Jaap deWilde, Security: A New Framework for Analysis( Boulder: Lynne Rienner, 1998)
Deutsch, Karl W. et al., Political Community and the North Atlantic Area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in the Light of Historical Experience,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7).
Dewitt, David B.,“Concept of Security for the Asia-Pacific Region,”in Bunn Nagara and K.S. Balakrishnan (eds.), The Making of a Security Community in the Asia-Pacific (Kuala Lumpur: Institute of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1994).
Feigenbaum, Evan A., Approach to Central Asia, Remarks at the Central Asia-Caucasus Institute, Nitze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 (Washington D.C: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2007).
沈偉烈,地緣政治學概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5年。
Hass ,Ernst B., Beyond the Nation-State: Functionalism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4).
Hoffman, Stanley, “Obstinate or Obsolete?” The Fate of the Nation State and the Case of Western Europe(Daedalus, 1996 ).
K•Subrahmanyam, Asia’s Security Concerns in the 21th Century, Jasjit Singh, Asian Security in the 21th Century, (New Delhi, 1999) .
Keohane, Robert O., Joseph S.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ce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77).
Nichol, Jim, Central Asia:Regional Developments and Implications for U.S. Interests. (Washington, D.C.:CRS Report Order Code RL30294 of Library of America Congress, Updated April 26,2007)
Starr, S.Frederick,ed., “The New Silk Roads Transport and Trade in Greater Central Asia,” Central Asia-Caucasus Institute & Silk Road Studies Program,( Washington,D.C.: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2007).
三、期刊文章
Adler, Emanuel,“Arms Control, Disarmament, and National Security: A Thirty-Year Retrospective and a New Set of Anticipations,”Daedalus, Vol .120, No.1, (Winter 1991) , p. 11.
Boyer, Alan Lee, Recreating the Silk Road: The Challenges of Overcoming Transaction Costs, The China and Eurasia Forum Quarterly, Vol.4,No.4,2006,p.73
Cohen, Ariel, U.S. Interests and Central Asia Energy Security, Backgrounder, No.1984, November15, 2006.
來斌、劉萬軍主編,中亞軍事基本情況,北京:軍事科學院,2007年。
Cornell ,Svante E. and Niklas L.P. Swanstròm, “The Eurasia Drug Trade:The Challenges to Regional Security”, Problems of Post-Communism, (July /August 2006).
Farlane, Neil Mac, “Caucasus and Central Asia: Towardsa Non-Strategy”, Geneva Centre for Security Policy Occasional Paper Series, No.37, (August 2002,) p.1.
Fiona Hilland Kevin Jones, “Fear of Democracy or Revolution: The Reaction to Andijon,”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Summer 2006), pp132-133。
Geoff Dyer, Richard McGregor, John Burton and Leora Moldofsky, Opposition to US Inspires “NATO of the East”, Financial Times, June 22,2006
Gregory Gleason , Murat E. Shaihutdinov. “Collective Security and Non-state Actors in Eurasia”, International Studies Perspectives , Vol.6 ,No12 , (May 2005), p.276.
Oresman, Matthew, ”Catching the Shanghai Spirit”, Foreign Policy, No142,( 2004),pp.78 - 79.
Pham, J. Peter, “Beijing’s Great Game: Understanding Chinese Strategy in Central Eurasia”,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No.28(2006), p. 61.
Rumer, Enger, “The U.S. Interests and Role in Central Asia after K2”,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29, No.3,( Summer 2006),p.141.
Weitz, Richard, “The CenIral Asian Nuclear-Weapon-Free Zone after Korea”, Central Asia-Caucasus Anaayst, Vol.8, No.23, (29 November, 2006).
Wendt, Alexander, “Anarchy Is What States Make of It,”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46, No.2, (Spring 1992), p. 400.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三民,1984年。
Zelikow, Philip, ”The Transformation of National Security”, The National Interest, No.1, (Spring 2003), p.l9.
四、網路文章
“Russia has misgivings about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http://www.eurasianet.org/departments/insight/articles/eav062001.shtml.
Boucher, Richard, “Pursuing Peace, Freedom and Prosperity in South and Central Asia,”Remarks before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Feb.16,2006, http://www.state.gov/p/sca/rls/rm/2006/61317.htm.
Command of Her Majesty, “Prospects for the European Unionin 2007”, Secretary of State for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Affairs ,January 2007, http://www.fco.gov.uk/Files/kfile/FCO_BEU_PDF_ProspectsEU2007.pdf
Cutler, Robert M., “U.S. Intervention in Afghanistan: Implications for Central Asia”, Foreign Policy in Focus (November 21, 2001), http://www.ratical.org/ratville/CAH/ShanghaiCO.html#p1.
Evan .Feigenbaum (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South and Central Asian Affairs), Kazakhst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a Changed World, Remarks to the 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y and Policy, Almaty, Kazakhstan, August 23, 2006, http://www.state.gov/p/sca/rls/rm/2006/71060.htm.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U. S. Policy in Central Asia, November 27 ,2002, http: //www. state.gov/p/eur/rls/fs/l5562. htm.
Fried, Daniel, “A Strategy for Central Asia,” Statement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the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of the Hous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mmittee, October 27, 2005, http://www.state.gov/p/eur/rls/rm/55766.htm.
Hsieh, David, “Central Asia wary of US`s widening reach”, The Straits Times (June 14, 2003), http://www.ratical.org/ratville/CAH/ShanghaiCO.html#p1.
林正義主編,石油與國際安全,台北:遠景基金會,2007年。
Kimmage, Daniel, “SCO: shoring up the post-soviet status quo”, http://www.eurasianet.org/departments/insight/articles/pp070905.shtml.
Manella, Michael, High Crude Oil Prices & Petroleum Products in the U.S. and the Biofuels Solution,June,2006,http://old.biomass.govtools.us/news/Display
Navrozove, Lev, The Sino-Russian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2006.2.16, http: / /www. newsmax.com/archives/articles/170626.shtml.
-RecentArticle.asp? idarticle=269•
Saradzhyan, Simon, “Shanghai Six Talks the Nuts and Bolts”, The Moscow Times (May 30, 2003),http://www.ratical.org/ratville/CAH/ShanghaiCO.html#p1.
Starr, Frederic, The United States, Afghanistan and Central Asia, http://eurasia.nias.ku.dk/activities/publications/ niasnytt/2002-2/unitied.
The Senate and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Silk Road Strategy Act of 2006, May 4,2006, http://www.theorator.com/bills109/s2749.html.
參、網站訊息部分
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com.cn/1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臺北:五南圖書,1997年。
千龍網http://news.qianlong.com/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http://www.mlr.gov.cn/
上海合作組織網站http://www.sectsco.org/
新浪財經網http://financenews.sina.com/
東方網http://mil.eastday.com/
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http://www.fmprc.gov.cn/
中國社科院http://www.cass.net.cn
中國評論新聞網
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網 http://www.sco-ec.gov.cn/
阿不都熱紮克•鐵木爾等主編,2005—2006年新疆經濟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網http://www.gov.cn/
倪世雄,當代西方國際關係理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
唐永勝、徐棄鬱,尋求複雜的平衡—國際安全機制與主權國家的參與,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 年。
孫壯志,中亞新格局與地區安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孫相東,地緣政治學:思想史上的不同視角,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5 年。
秦亞青譯、亞歷山大‧溫特著,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耿協峰,新地區主義與亞太地區結構變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馬振崗主編,穩步向前的上海合作組織─專家學者縱論SCO,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
馬凱主編,「十一五」規劃戰略研究(上) ,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年。
許利平主編,亞洲極端勢力,北京:社會科學文化出版社,2007年。
許濤、季志業主編,上海合作組織—新安全觀與新機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 年。
郭樹勇,從國際主義到新國際主義,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年。
塞力克•納雷索夫譯,卡•托卡耶夫著,中亞之鷹的外交戰略,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 年。
塞力克•納雷索夫譯,卡•托卡耶夫著,哈薩克斯坦:從中亞到世界,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 年。
楊麗、馬彩英主編,轉型時期的中亞五國(1990-2001),甘肅:甘肅人民出版社,2003 年。
葉自成,地緣政治與中國外交,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
葉宗奎、王杏芳主編,國際組織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
蒲傅,當代世界中的國際組織,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
樓耀亮,地緣政治與中國國防戰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
歐信宏、胡祖慶合譯,葛斯亭(Joshua S.Goldstein)著,國際關係(International Relation /4th ed),臺北:雙葉,民國92 年。
潘光,21世紀的第一個新型區域合作組織--對上海合作組織的研究,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年。
潘志平主編,中亞的民族關係:歷史現狀與前景,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年。
鄭羽主編,中俄美在中亞:合作與競爭(1991-2007),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閻學通,美國霸權與中國安全,天津:天津人民,2000年。
閻學通,國際政治與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叢鵬主編,大國安全觀比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三、期刊文章
「上海合作組織的重要步驟:外長會議-訪外交部歐亞司副司長周力」,世界知識(北京),2002年第3期,頁14-17。
丁志剛,「全球化背景下國家利益的認證與維護」,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1998第8期,頁68-71。
于有慧,「十七大後中共外交走向觀察」,政治大學國際關係學報(台北),第25期(2008年1月),頁175-182。
于濱,「後冷戰時期的中俄關係」,國際政治研究(北京), 2006年第2期,頁12。
王尚達、泰繼華,「『9•11』之後印度在中亞的國家利益追求」,國際政治研究(北京),2004 年第1 期,頁38-43。
王彥智,「地區認同與論析」,俄羅斯研究(北京),2007年第4期,頁63-68 。
王曉泉,「俄羅斯對上海合作組織的政策演變」,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北京),2007年第3期,頁67-75。
玉剛,國家與超國家—歐洲一體化理論比較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年),頁217。
石寶東,「合作安全模式初探」,國家安全通訊(北京),2000 年第7期,頁12。
任魯平,「東北亞地區大石油消費與進口現狀及趨勢」,中國科技財富(北京),2004年第4期,頁37。
何希泉,「上海合作組織與區域合作」,現代國際關係(北京),2004年第6期,頁33 - 43。
余建華,「上海合作組織與新安全觀」,國際政治(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編),2005 年第7 期,頁3-9。
吳大輝,「美國在獨聯體地區策動顔色革命的三重訴求」,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北京),2006年第2期,頁7-11。
吳大輝,「新世紀初的獨聯體,轉機與挑戰」,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頁12-17。
吳大輝:「防範中的合作--俄羅斯關於中國和平崛起的心理圖解」,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5年,第5期,頁52-60。
吳英明、林麗香,「全球化與中國新安全觀」,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2000年3 月,頁15-21。
李治軍,「『9 •11』事件後中國安全環境的幾點思考」,陝西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西安),2001年第4期,頁28-36。
李捷、楊恕,「阿富汗與美國大中亞計劃評析」,西亞非洲(北京),2008年第4 期,頁24-29。
李琪,「打擊『東突』恐怖勢力是國際反恐鬥爭的組成部分」,新疆社會科學(新疆),2002年第2期,頁78-83。
李琪,「中亞國家的民族關係與地區安全」,中國邊疆史地研究(新疆),2007年第2期,頁136 -143。
李敬臣,「對中國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專訪」,半月談(北京),2005 年第15 期,頁7-10。
李曉偉,「中國的和平發展與中亞安全合作」,昆明大學學報,2007年第18期,頁4-8。
李興,「獨立以來俄羅斯外交主流思潮剖析」,國際政治研究(北京),2004年第1期,頁11-20。
沈旭暉等,「從策略性聯盟到意識形態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路徑及動因分析」,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西安),頁71-79。
周洪波,「日本對中亞外交的歷史考察與現實分析」,日本研究(北京),2007年第2期,頁65-69。
周洪波、肖立國,「日本對中亞外交的思考:從戰術到戰略的演變」,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北京),2007年第4期,頁65-70。
季志業,「上海合作組織與東亞一體化前景分析」,中國外交(北京),2006年第7期,頁17-23。
邵永靈、時殷弘,「近代歐洲陸海複合國家的命運與當代中國的選擇」,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2000年第10期,頁13-19。
邱林森,「美國的中亞戰略及前景」,外交評論(北京),2005 年10 月,頁31-37。
門洪華,「中國崛起與國際秩序」,太平洋學報(北京),2004年第2期,頁4-15。
門洪華,「中國觀念變革的戰略路徑」,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2007 年第7 期,頁20-27。
姜毅,「中國的多邊外交與上海合作組織」,中國外交(北京),2004年第1期,頁2-7。
柳豐華,「中國在中亞:政策的演變」,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北京),2007 年第6期,頁63-72。
孫壯志,「淺析中亞地區的跨國安全機制」,新疆社會科學(新疆),2003 年3 月,頁22-27。
孫霞,中亞能源地緣戰略格局與多邊能源合作,世界經濟研究(北京),2008年第5期,頁40-46。
秦亞青,「建構主義:思想淵源、理論流派與學術理念」,國際政治研究(北京),2006年第3期,頁21-23。
秦亞青,「國家身份、戰略文化和安全利益—關於中國與國際社會關係的三個基本假設」,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2003年第1期,頁10-15。
秦亞青、朱立群,「新國際主義與中國外交」,外交評論(北京),第84期(2005年10月),頁21-27。
袁鵬,「中國崛起與中國的國際處境」,現代國際關係(北京),2005年第10期,頁20-26。
高永久、胡尚哲,「論『東突』恐怖勢力對國家利益的威脅與破壞」,新疆社會科學(新疆),2005年第5期,頁13-17。
孟祥青、潘曉穎,「2006年國際安全與中國外交」,教學與研究(北京),2006年第12期,頁40-46。
常言,「『上海精神』的靈魂-超越冷戰思維的新安全觀」,世界知識(北京), 2001年第13期,頁23-26。
張抗,「中亞地緣油氣特點和中國的中亞發展戰略」,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北京),2008年第10期,頁21--27。
張誠,「印度的中亞戰略及其對中國的影響」,新疆社會科學(新疆),2007年第6期,頁64-69。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94922013
9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2201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邱坤玄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白慧娟zh_TW
dc.creator (作者) 白慧娟zh_TW
dc.date (日期) 200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4-九月-2009 10:40:59 (UTC+8)-
dc.date.available 14-九月-2009 10:40:5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4-九月-2009 10:40:59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09492201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50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922013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組織是由中亞四個國家、俄羅斯和中國組成的地區性國際組織。該組織的職能是維護地區安全,加強經濟合作,在國際問題上相互支援,促進人文交流。上海合作組織自「上海五國」機制開始,逐步由一個解決邊境問題的國家元首會晤機制發展成為一個國際組織,實現由安全合作到以經濟為中心的廣泛合作。中國關於構建和諧世界的主張,落實到中亞成為構建「和諧地區」的目標。
     
     中亞是中國的重要周邊,既有重要戰略地位,又有豐富資源,可為中國發展提供能源和市場支援,是中國重點經營的戰略要地,也是大國博弈的舞臺。以加強政治軍事互信和打擊三股勢力為契機催生的上海合作組織,中共持續促成組織內政治協商、經濟互利、安全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對構建和諧中亞發揮主導作用,在推廣「上海精神」中,開啓地區安全穩定的新型國家關係,新型安全觀,新型區域合作模式。但在發展進程中仍存在諸般內部矛盾,機制不暢,增員以及如何與國際和地區組織加強合作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4
     第三節 文獻探討…………………………………………………………………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3
     第五節 章節安排………………………………………………………………14
     第二章 中國與上海合作組織的安全合作建制…………………………17
     第一節 上海合作組織的緣起和成立…………………………………………17
     第二節 上海合作組織的的安全合作架構……………………………………22
     第三節 中國與上海合作組織的建制…………………………………………31
     第四節 小結……………………………………………………………………35
     第三章 中國與上合組織框架下的安全合作…………………………37
     第一節 安全合作功能「擴溢」………………………………………………37
     第二節 與上合組織的政治安全合作…………………………………………39
     第三節 軍事合作關係…………………………………………………………46
     第四節 經濟合作成果…………………………………………………………52
     第五節 能源合作成果…………………………………………………………59
     第六節 週邊及國際組織合作…………………………………………………67
     第七節 小結……………………………………………………………………70
     第四章 影響中共與上合組織安全合作因素分析……………………73
     第一節 促進上合組織安全合作動因…………………………………………73
     第二節 大國博弈影響安全合作發展…………………………………………79
     第三節 組織定位與發展問題…………………………………………………100
     第四節 經濟與能源競爭………………………………………………………107
     第五節 小結……………………………………………………………………112
     第五章 中共與上合組織安全合作前景…………………………………115
     第一節 上海合作組織對中亞的影響…………………………………………115
     第二節 中共中亞政策的趨勢…………………………………………………120
     第三節 中國建構「和諧地區」的戰略選擇…………………………………132
     第四節 上合未來發展的幾點思考……………………………………………145
     第五節 小結……………………………………………………………………154
     第六章 結論……………………………………………………………………157
     參考書目…………………………………………………………………………167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2201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中亞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上海合作組織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和諧地區zh_TW
dc.title (題名) 中共與上海合作組織安全合作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政府出版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司編,中國外交/2000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司編,中國外交/2006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司編,中國外交/2007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淑惠與于佳玲譯,人民解放軍與變動的中國,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澤民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家璿主編,中國外交辭典,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年,頁5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海合作組織文獻選編,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上海五國」-上海合作組織資料彙編,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3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耀,「中亞安全局勢變遷與國際合作」,俄羅斯研究(北京),2006年第3期,頁3-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蘊嶺,「構建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的新型關係」,當代亞太(北京),2007 年第11 期,頁3-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濤,「論上海合作組織的機制化」,現代國際關係(北京),2003年第6期,頁7-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濤,「論新形勢下的上海合作組織」,現代國際關係(北京),2002年第6期,頁21-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延軍、王春梅,「新區域主義視角下的東亞安全共同體建設」,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北京),2006 年第6 期,頁83-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學堂,「中歐亞能源與地緣政治博弈」,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2006 年第1 期,頁27-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樹勇,「論大國成長中的國際形象」,國際論壇(北京),第7卷第6期(2005年11月),頁50-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玉榮,「上海合作組織再次擴員」,嘹望新聞周刊(北京),2005年第28 期(2005 年7 月11 日),頁52-6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鋼,「上海合作組織的國際影響與日俱增」,求是(北京),2005年第18期,頁59-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向紅,「重塑中亞地緣政治環境:2005年以來美國中亞政策的調整」,外交評論(北京),2008 年6 月,頁65-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民族與宗教研究中心,上海合作組織,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向紅,「試論歐盟中亞戰略的演變」,國際觀察(北京),2008年第1期,頁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向紅,「歐盟在中亞地區所面臨的挑戰解析—歐盟新中亞戰略出臺背景透視」,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北京),2007年第6期,頁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毅,「大國角逐與中亞戰略走勢—綜合歷史與地緣戰略的視角分析」,國際政治研究(北京),2005年第3期,頁61-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須同凱,「穩步推進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中國經貿(北京),2008年第1期,頁38-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紹奎,「中日狹路相逢在中亞」,世界知識(北京),2004年第19期,頁24-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仁偉,「論中國崛起的國內外環境制約(下)」,社會科學(北京),2003 年第2 期,頁15-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楚樹龍,「冷戰後中國安全戰略思想的發展」,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1999年第9期,頁7-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楚樹龍、彭春艷,「冷戰後國際安全理論的發展」,現代國際關係(北京),1999 年4 期(1999 年12月),頁13-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常慶,「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俄羅斯與中亞國家以及中亞國家之間的經濟關係」,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北京),,2006年第11期,頁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常慶,「關於構建和諧中亞問題」,和平與發展(北京),2008年第2期,頁51-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民族與宗教研究中心,上海合作組織-新安全觀與新機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華勝,「中國中亞外交的理論和實踐」,國際問題研究(北京),2007年第4期,頁19-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龍庚,「『顏色革命』後中亞情勢的變化」,亞非縱橫(北京),2006年第3期,頁47-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龍庚,「中國與中亞國家在上合組織框架內的互利合作步入新階段」,亞非縱橫(北京),2006年第6期,頁57-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艷霞、蘇菲,「從上海合作組織解讀『安全困境』的緩解」,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2007 年第7期,頁67-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興華,「地區認同/東亞地區主義」,現代國際關係(北京),2004年第5期,頁19-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樊瑩,「經濟全球化與國家經濟安全」,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1998年第5期,頁12-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光,「新形勢下的上海合作組織:挑戰、機遇和發展前景」,國際問題研究(北京),2002 年第5期,頁39-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建華、王雙、司南,「安全合作與區域發展:上海合作組織兩大目標的展望及對中國西部安全的影響」,《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新疆),2007年12月第4期,頁48-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先武,「全球化與區域安全共同體建構」,外交評論(北京),年2008 年8 月,頁66 -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先武,「新區域主義理論:淵源、發展與綜合化趨勢」,國際政治經濟評論(北京),2006年第1期,頁50-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臺北:洪葉,1994年,頁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羽,「俄羅斯的獨聯體政策:十年間的演變」,東歐中亞研究(北京),2001年第4期,頁10-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雪平、孫瑩,「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的現狀、問題及發展路徑」,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北京),2006年第3期,頁29-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燕明,「美國的中亞政策及其對上海合作組織的制約分析」國際經濟觀察(北京),2007年7 月,頁80-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學通,「中國的新安全觀與安全合作構想」,現代國際關係(北京),1997年第11期,頁3-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霍孟林,「略論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之間的安全合作」,東南亞縱橫(北京),2008年第3期,頁55-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慧,「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的進程與前景分析」,社會科學(北京),2008年第1期,頁99-1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薩本望,「我國安全觀的變化及新的普遍安全觀的主要特點」,和平與發展(北京),2000年1 期(2000 年8 月),頁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龐中英,「中國在國際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現代國際關係(北京),2006年第4期,頁17-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援著,「兩種安全觀念,兩種安全模式」,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2001年第3期,頁9-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網路文章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振西譯,胡曼•佩馬尼著,虎視中亞,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人大常委會批准通過《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東方網(上海),2008年6月29日,http://mil.eastday.com/m/20080629/u1a3682760.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合秘書長:文化領域合作有助於鞏固上合成員國長期睦鄰友好」,新華網(北京),2008年7月17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7/17/content_8562756.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合組織各成員國將集體聯手進行反恐護奧運」,你好台灣網(北京),2008年7月4日,http://big5.am765.com/gfxgx/sp/yg/200807/t20080704_370240.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合組織峰會比什凱克舉行,胡錦濤出席」,中評新聞網(香港),2007年8月16日,http://tourtw.org/doc/1004/3/0/9/100430934.html?coluid=86&kindid=2454&docid=1004309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合組織秘書長:積極打造亞洲能源戰略」,新華網(北京),2007年8月22日,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8/22/content_6583737.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合組織秘書長努爾加利耶夫談上海合作組織杜尚別峰會成果」,人民網(北京),2008年9月12日,http://www.people.com.cn/BIG5/32306/54155/57487/7981785.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合組織秘書長努爾加利耶夫談上海合作組織杜尚別峰會成果」,人民網(北京),2008年9月12日,http://www.people.com.cn/BIG5/32306/54155/57487/7981785.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合組織銀聯體攜手應對金融危機」,新浪財經網(北京),2008年11月4日, http://financenews.sina.com/sinacn/000-000-107-114/202/2008-11-04/1054947283.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組織網站(北京),http://www.sectsco.org/news_more.asp?id=19&id_temp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宣言(2003)」,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網站(北京),http://www.sectsco.org/html/00098.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桂芳,中亞戰略格局與中國安全,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宣言」,2005年7月5日,上海合作組織網站(北京),http://www.sectsco.org/html/00499.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多邊經貿合作綱要」,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網(北京),http://www.sco-ec.gov.cn/crweb/scoc/info/Article.jsp?a_no=568&col_no=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海合作組織憲章」,上海合作組織網站(北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sectsco.org/html/00014.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新華網(北京),2002年8月21日,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 -08/21/content_532202.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俄簽署關於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搜狐新聞網(北京),2005年7月1日,http://new.sohu.com/20050701/n226160126.s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的軍控、裁軍與防擴散努力」白皮書,人民網(北京),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l026/3659702.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高度評價並支援中亞五國簽署無核武器區條約: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就中亞五國將簽署中亞無核武器區條約答記者問」,新華網(北京),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9/05/content_5052287.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籌建中亞西亞國家孔子學院 將招募志願者」,中國網(北京),2007年1月24日,http://big5.china.com.cn/news/txt/2007-01/24/content_7707470.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第9篇「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新華網(北京),2006年3月16日,http://news3.xinhuanet.com/mise/2006-03/16/ content_4309517_17.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傑,國際機制論,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第17章「擴大對外開放,發展開放型經濟」,新華網(北京),2001年10月18日,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1-10/18/content_51471.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第17章第4節「實施『走出去』戰略」,人民網(北京),2001年3月18日,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6/20010318/419582.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上海合作組織網站(北京),http://www.sectsco.org/news_detail.asp? id=91&LanguageID=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邦國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首次議長會議發表講話」,新華網(北京),2006年5月30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2006-05/30/content_4622769.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俄總統簽署法律批準上合組織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新華網(北京),2008年6月11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8-06/11/content_8350225.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錦濤主席接受上合組織成員國記者聯合採訪」,新華網 (北京),2006年5月30日,http: / /news. xinhuanet. com /newscenter /2006 - 05 /30 / content_4623242. 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錦濤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全文)」,新華網(北京),2007年8月11日,http://news3.xinhuanet.com/world/2007-08/011/content_3179671.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錦濤在上合組織峰會發言 談中國外交優先方向」,中國網(北京),2007年8月16日,http://big5.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07-08/16/content_8695521.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土資源『十一五』規劃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北京),http://www.mlr.gov.cn/pub/gtzyb/zwgk/ggtg/t20060428_74047.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逸舟主編,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家主席胡錦濤為上合組織發展提出四點建議」,中新網(北京),2007年8月16日,http://big5.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07-08/16/content_8695479.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部長周濟出席上合組織成員國教育部長會議」,中央政府門戶網站(北京),2008年10月25日,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jrzg/2008-10/25/content_1130745.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莫斯科將舉行上合組織成員國教育周活動」,俄新網(北京),2008年10月1日http://news.pchome.com.tw/internation/rusnews/20081001/index-12228687763343965011.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提升國家軟實力是國家戰略發展的需要」,新華網(北京),2006年11月17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1/17/content_534066.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溫家寶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總理第五次會議大範圍會談上的講話」,新華網(北京),2006年9月15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9/15/content_5096565.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資源約束將成為我國『十一五』經濟發展主要矛盾」,新華網(北京),2005年11月28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5-11/28/content_3847245.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攜手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地區—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八次會議上的講話 」,新華網(北京),2008年8月28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8/28/content_9731441.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國防部長會議聯合公報」,新華網(北京),2006年4月26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6-04/26/content_4477074.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正泉,美國提出「大中亞計劃」旨在與上海合作組織抗衡,千龍網(北京),2006年10月30日,http://news.qianlong.com/28874/2006/10/30/183@3482923.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文雲、孫力,「反恐軍演意義深遠」,人民網(北京),2005年8月16日,http://www.people.com.cn/GB/guoji/2013469.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刑廣程,孫壯志,上海合作組織研究,長春:長春出版社,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新,「上合組織經濟合作需突破瓶頸」,新華網(北京),2008年8月27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08/27/content_9719181.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國網(北京),2007年10月15日, http://www.china.com.cn/17da/2007-10/24/content_9119449_11.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錦濤,「攜手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地區—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八次會議上的講話」,新華網(北京),2008年08月28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8/28/content_9731441.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鍵:「功能擴溢、機制擴容與集體認同:上海合作組織的生命力」,http://www•xschina.org/show•php?id=41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潔篪,「中國外長撰文紀念上合組織七周年:影響不斷提升」,2008年6月16日,新華網(北京),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6/16/content_8377277.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溫家寶:「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網(北京),2006年3月15日,http://www.gov.cn/ztzl/2006-03/15/content_227782.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端耀,「新型安全觀與兩岸關係」,社會建構論與兩岸關係:理論與實踐的對話(臺北),當代思潮系列座談,政大國關中心主辦,2001 年11 月21 日,http://www.future-china.org/csipf/press/paper/ppr_mnu.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攜手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地區—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八次會議上的講話 」,新華網(北京),2008年8月28日, 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ldhd/2008-08/29/content_1082171.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新聞及報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代表團向東協論壇提交新安全觀立場文件」,人民日報(北京),2002 年8 月2 日,第3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聽昌,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與安全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蘇兩國簽署東段邊界協定」,人民日報(北京),1991 年5 月17 日,第 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俄兩國簽署會談紀要」,人民日報(北京),1991 年12 月31 日, 第6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澤民主席在『上海五國』元首第二次會晤上的講話」,人民日報(北京),1997 年4 月25 日,第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俄關於世界多極化和建立國際新秩序的聯合聲明」,人民日報(北京),1997年4月24日,第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而共同努力」,人民日報(北京),1997年4月24日,第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海五國元首簽署《關於在邊境地區相互裁減軍事力量的協定》」 法制日報(北京),1997年4月25日,第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走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七十周年」,解放軍報(北京),1997年8月1日,第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譚健,「誰來保衛國家經濟安全」,解放軍報(北京),1998年3月12日,第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澤民出席比什凱克會晤,就加強五國合作提出五點主張」,人民日報(北京),1999年8月26日,第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卡里莫夫訪問我國」,人民日報(北京),1999年11月11日,第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蘭主編,國際戰略與國家安全研究,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攜手並進,繼續推動『上海五國』進程向前發展」,人民日報(北京),2000年7月6日,第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土庫曼斯坦聯合聲明」,人民日報(北京),2000年7月7日,第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人民日報(北京),2001年6月15日,第4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海合作組織執法安全部門領導人-『比什凱克小組』成員聲明」,人民日報(北京), 2001年10月11日,第6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油企海外拓展遇挫,中海油徹底無緣里海專案」,國際金融報(北京),2003年5月14日,第5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錦濤:《共創上海合作組織更加美好的明天》」,人民日報(北京),2003年5月30日,第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晉平,「上海合作組織的經濟一體化前景及其影響」,中國經濟時報(北京),2005年9月15日,第4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錦濤,「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在聯合國成立60 周年首腦會議上的講話」,人民日報(北京),2005年9月16日,第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對上海合作組織合作前景充滿信心」,人民日報(北京),2005年10月27日,第2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海合作組織:成功的國際合作新模式-俄羅斯總統普京為上海合作組織2006年峰會撰文」,人民日報(北京),2006年6月14日,第3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新甯、陳嶽,國際政治學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季明、葛萬清、郝利鋒,「胡錦濤主席關於建設和諧地區的建議引起熱烈反響」,人民日報(北京),2006年6月15日,第5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攜手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亞洲」,人民日報(北京),2006年6月16日,第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躍勤,「對擴大上合組織框架內能源合作的若干思考」,中國經濟時報(北京),2006年7月4日,第3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民生、陳治國,「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中哈舉行聯合反恐演習」,新華每日電訊(北京),2006年8月29日,第4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劍飛等,「中國的石油長征」,石油商報(北京),2006年11月26日,第3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哈合作的典範--哈薩克斯坦專案」,中國石油報(北京),2006年12月4日,第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侯紅利,「中信收購哈薩克斯坦一油田」,中國石化報(北京),2007年1月11日,第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國政、韋偉,「背景延伸:上海合作組織的歷次軍演」,解放軍報(北京),2007年7月13日第4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貳、英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政府出版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景治主編,國際前沿問題研究,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Wider Europe-Neighbourhood:A New Framework for Relations with our Eastern and Southern Neighbours( Brussels:EU, 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A Secure Europein a Better World:European Security Strategy, (Brussels:EU,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EU,European Commission Regional Strategy 2002-2006 & Indicative Programme 2002-2004 for Central Asia,( Brussels:EU, 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erman foreign ministry, “The German Government’s Central Asia policy”, Central Asia: What role for the European Union, (Berlin: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2002)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he EU Commission, European Community Regional Strategy Paper for Assistance to Central Asia for the Period 2007-2013, (Brussels:EU, 2007)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he European Council, The EU and Central Asia: Strategy for a New Partnership. (Brussels: EU, 2007)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he European Council, The EU and Central Asia:Strategy for a New Partnership, ( Brussels:EU, 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U.S. Policy in Central Asia:Balancing Priority (PartII), Testimony to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Subcommittee on the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April 26,2006,109th Congress Second Session, Serial No.109-186, (Washington, DC:U.S.Government Print Office,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dler, Emanuel and Michael Barnett, “A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of Security Communities”, in Emanuel Adler and Michael Barnett, eds., Security Communitie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鋼主編,上海合作組織—加速推進的區域經濟合作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4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elkin, Paul, The European Union’s Energy Security Challenges. (Washington, D.C: CRS Report Order Code RS33636 of Library of America Congress, Updated 7 May,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utfoy, Andrew, Common Security and Strategic Reform: A Critical Analysis (New York: St. Martin`s.,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uzan, Barry and Ole Wæver, Regions and Powers: the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uzan, Barry and Richard Little, International System in World History: Remaking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uzan, Barry,“The Logic of Regional Security in the Post-Cold WarWorld”, in BjÊrn Hetnne, Andras Innotai and Osvaldo eds. , The New Regionalism and the Future of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London : Macmillan Press, 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uzan, Barry,People, States and Fear: An Agenda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Hernel Hempstead, Hertfordshire: Harvester Wheatsheaf, 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uzan,Barry, OleWeaver and Jaap deWilde, Security: A New Framework for Analysis( Boulder: Lynne Rienner, 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eutsch, Karl W. et al., Political Community and the North Atlantic Area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in the Light of Historical Experience,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ewitt, David B.,“Concept of Security for the Asia-Pacific Region,”in Bunn Nagara and K.S. Balakrishnan (eds.), The Making of a Security Community in the Asia-Pacific (Kuala Lumpur: Institute of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eigenbaum, Evan A., Approach to Central Asia, Remarks at the Central Asia-Caucasus Institute, Nitze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 (Washington D.C: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偉烈,地緣政治學概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ass ,Ernst B., Beyond the Nation-State: Functionalism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offman, Stanley, “Obstinate or Obsolete?” The Fate of the Nation State and the Case of Western Europe(Daedalus, 1996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Subrahmanyam, Asia’s Security Concerns in the 21th Century, Jasjit Singh, Asian Security in the 21th Century, (New Delhi, 1999)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eohane, Robert O., Joseph S.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ce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ichol, Jim, Central Asia:Regional Developments and Implications for U.S. Interests. (Washington, D.C.:CRS Report Order Code RL30294 of Library of America Congress, Updated April 26,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tarr, S.Frederick,ed., “The New Silk Roads Transport and Trade in Greater Central Asia,” Central Asia-Caucasus Institute & Silk Road Studies Program,( Washington,D.C.: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期刊文章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dler, Emanuel,“Arms Control, Disarmament, and National Security: A Thirty-Year Retrospective and a New Set of Anticipations,”Daedalus, Vol .120, No.1, (Winter 1991) , p. 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oyer, Alan Lee, Recreating the Silk Road: The Challenges of Overcoming Transaction Costs, The China and Eurasia Forum Quarterly, Vol.4,No.4,2006,p.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hen, Ariel, U.S. Interests and Central Asia Energy Security, Backgrounder, No.1984, November15, 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來斌、劉萬軍主編,中亞軍事基本情況,北京:軍事科學院,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rnell ,Svante E. and Niklas L.P. Swanstròm, “The Eurasia Drug Trade:The Challenges to Regional Security”, Problems of Post-Communism, (July /August 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arlane, Neil Mac, “Caucasus and Central Asia: Towardsa Non-Strategy”, Geneva Centre for Security Policy Occasional Paper Series, No.37, (August 2002,) p.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iona Hilland Kevin Jones, “Fear of Democracy or Revolution: The Reaction to Andijon,”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Summer 2006), pp132-1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eoff Dyer, Richard McGregor, John Burton and Leora Moldofsky, Opposition to US Inspires “NATO of the East”, Financial Times, June 22,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regory Gleason , Murat E. Shaihutdinov. “Collective Security and Non-state Actors in Eurasia”, International Studies Perspectives , Vol.6 ,No12 , (May 2005), p.2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Oresman, Matthew, ”Catching the Shanghai Spirit”, Foreign Policy, No142,( 2004),pp.78 - 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ham, J. Peter, “Beijing’s Great Game: Understanding Chinese Strategy in Central Eurasia”,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No.28(2006), p. 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umer, Enger, “The U.S. Interests and Role in Central Asia after K2”,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29, No.3,( Summer 2006),p.1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eitz, Richard, “The CenIral Asian Nuclear-Weapon-Free Zone after Korea”, Central Asia-Caucasus Anaayst, Vol.8, No.23, (29 November, 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endt, Alexander, “Anarchy Is What States Make of It,”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46, No.2, (Spring 1992), p. 4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三民,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Zelikow, Philip, ”The Transformation of National Security”, The National Interest, No.1, (Spring 2003), p.l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網路文章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ussia has misgivings about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http://www.eurasianet.org/departments/insight/articles/eav062001.s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oucher, Richard, “Pursuing Peace, Freedom and Prosperity in South and Central Asia,”Remarks before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Feb.16,2006, http://www.state.gov/p/sca/rls/rm/2006/61317.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mmand of Her Majesty, “Prospects for the European Unionin 2007”, Secretary of State for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Affairs ,January 2007, http://www.fco.gov.uk/Files/kfile/FCO_BEU_PDF_ProspectsEU2007.pd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utler, Robert M., “U.S. Intervention in Afghanistan: Implications for Central Asia”, Foreign Policy in Focus (November 21, 2001), http://www.ratical.org/ratville/CAH/ShanghaiCO.html#p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Evan .Feigenbaum (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South and Central Asian Affairs), Kazakhst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a Changed World, Remarks to the 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y and Policy, Almaty, Kazakhstan, August 23, 2006, http://www.state.gov/p/sca/rls/rm/2006/71060.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U. S. Policy in Central Asia, November 27 ,2002, http: //www. state.gov/p/eur/rls/fs/l5562. 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ried, Daniel, “A Strategy for Central Asia,” Statement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the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of the Hous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mmittee, October 27, 2005, http://www.state.gov/p/eur/rls/rm/55766.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sieh, David, “Central Asia wary of US`s widening reach”, The Straits Times (June 14, 2003), http://www.ratical.org/ratville/CAH/ShanghaiCO.html#p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正義主編,石油與國際安全,台北:遠景基金會,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immage, Daniel, “SCO: shoring up the post-soviet status quo”, http://www.eurasianet.org/departments/insight/articles/pp070905.s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nella, Michael, High Crude Oil Prices & Petroleum Products in the U.S. and the Biofuels Solution,June,2006,http://old.biomass.govtools.us/news/Displa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avrozove, Lev, The Sino-Russian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2006.2.16, http: / /www. newsmax.com/archives/articles/170626.s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ecentArticle.asp? idarticle=2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aradzhyan, Simon, “Shanghai Six Talks the Nuts and Bolts”, The Moscow Times (May 30, 2003),http://www.ratical.org/ratville/CAH/ShanghaiCO.html#p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tarr, Frederic, The United States, Afghanistan and Central Asia, http://eurasia.nias.ku.dk/activities/publications/ niasnytt/2002-2/unitied.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he Senate and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Silk Road Strategy Act of 2006, May 4,2006, http://www.theorator.com/bills109/s2749.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網站訊息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com.cn/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臺北:五南圖書,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千龍網http://news.qianlong.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http://www.mlr.gov.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海合作組織網站http://www.sectsco.or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浪財經網http://financenews.sina.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方網http://mil.eastday.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http://www.fmprc.gov.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社科院http://www.cass.net.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評論新聞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網 http://www.sco-ec.gov.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阿不都熱紮克•鐵木爾等主編,2005—2006年新疆經濟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網http://www.gov.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倪世雄,當代西方國際關係理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永勝、徐棄鬱,尋求複雜的平衡—國際安全機制與主權國家的參與,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壯志,中亞新格局與地區安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相東,地緣政治學:思想史上的不同視角,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5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亞青譯、亞歷山大‧溫特著,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耿協峰,新地區主義與亞太地區結構變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振崗主編,穩步向前的上海合作組織─專家學者縱論SCO,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凱主編,「十一五」規劃戰略研究(上) ,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利平主編,亞洲極端勢力,北京:社會科學文化出版社,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濤、季志業主編,上海合作組織—新安全觀與新機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樹勇,從國際主義到新國際主義,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塞力克•納雷索夫譯,卡•托卡耶夫著,中亞之鷹的外交戰略,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塞力克•納雷索夫譯,卡•托卡耶夫著,哈薩克斯坦:從中亞到世界,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麗、馬彩英主編,轉型時期的中亞五國(1990-2001),甘肅:甘肅人民出版社,2003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自成,地緣政治與中國外交,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宗奎、王杏芳主編,國際組織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蒲傅,當代世界中的國際組織,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樓耀亮,地緣政治與中國國防戰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信宏、胡祖慶合譯,葛斯亭(Joshua S.Goldstein)著,國際關係(International Relation /4th ed),臺北:雙葉,民國92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光,21世紀的第一個新型區域合作組織--對上海合作組織的研究,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志平主編,中亞的民族關係:歷史現狀與前景,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羽主編,中俄美在中亞:合作與競爭(1991-2007),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學通,美國霸權與中國安全,天津:天津人民,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學通,國際政治與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叢鵬主編,大國安全觀比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期刊文章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海合作組織的重要步驟:外長會議-訪外交部歐亞司副司長周力」,世界知識(北京),2002年第3期,頁14-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志剛,「全球化背景下國家利益的認證與維護」,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1998第8期,頁68-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于有慧,「十七大後中共外交走向觀察」,政治大學國際關係學報(台北),第25期(2008年1月),頁175-1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于濱,「後冷戰時期的中俄關係」,國際政治研究(北京), 2006年第2期,頁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尚達、泰繼華,「『9•11』之後印度在中亞的國家利益追求」,國際政治研究(北京),2004 年第1 期,頁38-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彥智,「地區認同與論析」,俄羅斯研究(北京),2007年第4期,頁63-68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曉泉,「俄羅斯對上海合作組織的政策演變」,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北京),2007年第3期,頁67-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玉剛,國家與超國家—歐洲一體化理論比較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年),頁2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寶東,「合作安全模式初探」,國家安全通訊(北京),2000 年第7期,頁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任魯平,「東北亞地區大石油消費與進口現狀及趨勢」,中國科技財富(北京),2004年第4期,頁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希泉,「上海合作組織與區域合作」,現代國際關係(北京),2004年第6期,頁33 - 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建華,「上海合作組織與新安全觀」,國際政治(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編),2005 年第7 期,頁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大輝,「美國在獨聯體地區策動顔色革命的三重訴求」,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北京),2006年第2期,頁7-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大輝,「新世紀初的獨聯體,轉機與挑戰」,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頁12-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大輝:「防範中的合作--俄羅斯關於中國和平崛起的心理圖解」,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5年,第5期,頁52-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英明、林麗香,「全球化與中國新安全觀」,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2000年3 月,頁15-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治軍,「『9 •11』事件後中國安全環境的幾點思考」,陝西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西安),2001年第4期,頁28-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捷、楊恕,「阿富汗與美國大中亞計劃評析」,西亞非洲(北京),2008年第4 期,頁24-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琪,「打擊『東突』恐怖勢力是國際反恐鬥爭的組成部分」,新疆社會科學(新疆),2002年第2期,頁78-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琪,「中亞國家的民族關係與地區安全」,中國邊疆史地研究(新疆),2007年第2期,頁136 -1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敬臣,「對中國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專訪」,半月談(北京),2005 年第15 期,頁7-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曉偉,「中國的和平發展與中亞安全合作」,昆明大學學報,2007年第18期,頁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興,「獨立以來俄羅斯外交主流思潮剖析」,國際政治研究(北京),2004年第1期,頁11-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旭暉等,「從策略性聯盟到意識形態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路徑及動因分析」,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西安),頁71-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洪波,「日本對中亞外交的歷史考察與現實分析」,日本研究(北京),2007年第2期,頁65-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洪波、肖立國,「日本對中亞外交的思考:從戰術到戰略的演變」,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北京),2007年第4期,頁65-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季志業,「上海合作組織與東亞一體化前景分析」,中國外交(北京),2006年第7期,頁17-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邵永靈、時殷弘,「近代歐洲陸海複合國家的命運與當代中國的選擇」,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2000年第10期,頁13-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林森,「美國的中亞戰略及前景」,外交評論(北京),2005 年10 月,頁31-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門洪華,「中國崛起與國際秩序」,太平洋學報(北京),2004年第2期,頁4-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門洪華,「中國觀念變革的戰略路徑」,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2007 年第7 期,頁20-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毅,「中國的多邊外交與上海合作組織」,中國外交(北京),2004年第1期,頁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柳豐華,「中國在中亞:政策的演變」,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北京),2007 年第6期,頁63-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壯志,「淺析中亞地區的跨國安全機制」,新疆社會科學(新疆),2003 年3 月,頁22-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霞,中亞能源地緣戰略格局與多邊能源合作,世界經濟研究(北京),2008年第5期,頁40-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亞青,「建構主義:思想淵源、理論流派與學術理念」,國際政治研究(北京),2006年第3期,頁21-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亞青,「國家身份、戰略文化和安全利益—關於中國與國際社會關係的三個基本假設」,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2003年第1期,頁10-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亞青、朱立群,「新國際主義與中國外交」,外交評論(北京),第84期(2005年10月),頁21-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袁鵬,「中國崛起與中國的國際處境」,現代國際關係(北京),2005年第10期,頁20-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永久、胡尚哲,「論『東突』恐怖勢力對國家利益的威脅與破壞」,新疆社會科學(新疆),2005年第5期,頁13-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祥青、潘曉穎,「2006年國際安全與中國外交」,教學與研究(北京),2006年第12期,頁40-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常言,「『上海精神』的靈魂-超越冷戰思維的新安全觀」,世界知識(北京), 2001年第13期,頁23-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抗,「中亞地緣油氣特點和中國的中亞發展戰略」,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北京),2008年第10期,頁21--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誠,「印度的中亞戰略及其對中國的影響」,新疆社會科學(新疆),2007年第6期,頁64-69。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