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題名 當前中華民國反恐對策之研究
作者 陳雙環
貢獻者 李明
陳雙環
關鍵詞 恐怖主義
反恐對策
反恐戰爭
中華民國
反恐行動
日期 2003
上傳時間 17-九月-2009 18:10:12 (UTC+8)
摘要 傳統以來,各國政府所面臨的最大危機與災難莫過於來自敵國所發動的戰爭,然近年來國家安全的威脅已不再侷限於傳統性的戰爭,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跨國恐怖組織所從事的破壞行動。2001年9月11日,以賓拉登為首的國際恐怖份子,對美國紐約世貿大樓及國防部五角大廈發動恐怖攻擊行動,事件發生後,我政府立即啟動國安機制,採取因應措施,預防恐怖份子連鎖反應,對國內治安造成衝擊。政府為因應反恐的需要,召開「三芝會議」、制定「反恐怖行動法(草案)」、成立「反恐怖行動小組」與「反超限戰策劃與指揮小組」、實施各項反恐演習、尋求國際反恐合作…等作為,均顯示政府對此議題的重視,惟反恐作業與相關措施在國內尚屬草創,確實有很多待克服之處。

國際恐怖主義的廣義定義有100多種,比較集中的也有20多種,迄今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定義。恐怖主義有著極其複雜的背景和根源,在一個恐怖組織或一件恐怖主義事件的背後,往往混雜著政治、經濟、社會、宗教、民族等多種因素,同時又有其與眾不同的特殊性。綜觀恐怖主義的發展趨勢有:謀求利用核、生、化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電腦網路成為恐怖活動的新領域;宗教狂熱型恐怖主義出現上升趨勢,其破壞性和殺傷性不受制約;恐怖組織呈現多元化發展;恐怖襲擊以象徵性、經濟性目標為重點。

聯合國已制定了12項全球公約,亦設立反恐怖主義委員會(CTC)、特設委員會及恐怖主義政策工作組,並運用相關機構從事反恐工作。九一一事件後,國際間的相關組織亦體認反恐意識主流,紛紛將反恐合作列為組織的重要工作,主要的作為包括建立反恐合作機制、反恐情報合作、簽署反恐協定、反恐軍事演習等。這段期間,世界各國和有關國際組織加大了反恐力度,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成效包括對阿富汗和伊拉克反恐戰爭的勝利、逮捕了伊拉克前總統海珊及數千名恐怖份子、國際反恐合作、及凍結了一億多美元與恐怖主義有關的資金。但是,從全球範圍來看,恐怖活動依然猖獗,賓拉登至今仍是漏網之魚、「基地」組織不但沒有被打垮,反而擴散至世界各地,當前國際反恐行動形勢仍然嚴峻。

台灣不是國際恐怖主義攻擊的主要目標,但不能排除成為恐怖份子藏匿地點或犯罪活動之中繼站、及恐怖攻擊報復美國的目標之一(已遭基地組織點名);國內至目前為止沒有形成恐怖組織的條件,但需注意內在可能的潛在威脅因子,政府必須提出解決方案予以消弭;中共以超限戰之恐怖主義手段對台實施攻擊的可能性亦不大,惟需嚴防其為達目的採取非實體破壞之手段打擊台灣。

現行我國危機處理法制歸納起來略可區分為重大國家安全事件、實際戰爭狀態、重大災難事件、緊急危難或財政經濟重大變故、平時的安全及治安事件等五大類型,我國目前的反恐機制亦是依其相關規範而建制。依據相關的法令規定及現況,我國反恐怖危機處理機制有:國家安全決策機制及行政院反恐怖行動小組。恐怖主義活動的攻擊方式,概可分為五大類,即傳統性恐怖攻擊(爆炸、暗殺、武裝襲擊、綁架與劫持人質、劫機與劫持車船)、核、生、化及網路恐怖攻擊等,我國在反恐的整備上亦涵蓋這些威脅,在行政院反恐怖行動小組的統籌下,各有其中央主管機關策頒應變機制,負責指揮、督導、協調各級相關行政機關及公共事業執行各項反恐、防恐及救護工作。除了這些應變危機處理機制之外,當危機發生後,尚須啟動兩個救援體系:一是災害防救體系;二是緊急醫療救護體系。並視情況啟動一個備援體系:即全民防衛動員體系。以強化災害防救功能,確保緊急傷病患之生命及健康。

我國在反恐措施方面,從法律修訂、情資整合、維護海域(岸)安全、關鍵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國軍應變整備、核生化處置能力、到資訊安全等工作,均積極的完成整備。在國際合作方面,亦與相關國家實施情報合作、洗錢防制工作、提供人道援助、簽訂「司法互助協定」、防杜高科技物資非法輸出、簽署「貨櫃保全計畫(CSI)」及配合「防止擴散安全倡議(PSI)」等反恐合作。

在我國反恐對策之建構方面,本論文分別從政策規劃、機制運作、執行措施、反恐能力、國際合作等五方面來探討,期能建構完備的反恐對策。
一、在反恐政策規劃方面:在外交戰略上,緊密與美關係而取得所需奧 援,且能與中共和平相處,另應提升與日本之安全交流;在國土安全上,將恐怖主義的威脅,由國安會納入國家安全戰略之中,作為政策指導原則,並由行政院負責全盤性反恐政策規劃。
二、在反恐機制運作方面:強化情報預警功能;加強情資整合及通報;提升情資研析能力;落實反恐機制整合;修訂重大劫持、破壞事件權責;精實反恐演習。
三、在反恐執行措施方面:儘速完成反恐怖行動法立法工作;修訂民航法設置安全人員;制定保防法;做好關鍵基礎建設弱點評估工作及強化安全維護;加強機場安檢工作;精進簽證及移民政策;嚴密空域安全管制;強化現有民防功能;化解國內統獨爭議與族群衝突;有效打擊相關金融犯罪;做好社會公共關係與媒體倫理工作;落實宣導教育工作。
四、在反恐能力整備方面:精實反恐能力;強化反恐訓練;嚴密網路安全維護;落實核能電廠安全工作;健全生化災害防救體系;加強生化防疫及醫療救護能力;做好毒物管制工作;精進生化戰劑反恐訓練;明訂國軍支援事項。
五、在國際反恐合作方面:持續與美國進行各項合作;以人道救援扮演「貢獻者」角色;以經濟實力推動反恐合作;加強洗錢防制合作;強化安全合作;全民外交首重文宣與鼓勵民間參與;發展亞太地區國家的關係;藉海軍巡防台海南疆及南海尋求與美軍合作。

最後,本論文之研究發現概述如次:
一、國際社會對恐怖主義一直沒有統一的認識,妨礙了反恐怖的國際合作。
二、恐怖主義發展走向,將使危害更加嚴重。
(一)宗教狂熱不斷上升,大量殺傷不受制約。
(二)結合運用現代科技,恐怖攻擊手法多樣。
(三)活動範圍逐漸擴大,攻擊目標趨向多元。
(四)運用資訊技術領域,組織呈現多元發展。
(五)組織串連策略聯盟,相互為用各取所需。
三、應發揮聯合國在國際反恐中的主導作用,增強國際合作效率。
四、國際反恐合作將是長期而複雜的工作。
五、我國應更重視非傳統性安全威脅。
六、我國現行反恐體系尚未完備,有賴政府積極建構。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官方出版品
內政部警政署。《警政白皮書-中華民國九十年版》。台北:內政部警政署,民國90年11月。
內政部警政署。《警政白皮書-九十一年版》。台北:內政部警政署,民國91年9月。
布羅。《國際恐怖主義(Terrorism of International)》,彭宗嶽譯。台北:三軍大學,民國72年12月。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警備作戰要綱》。台北:台灣警備總司令部,民國80年6月。
台灣環境及災害政策學會。《美國政府跨部會反恐怖行動作業計畫-中文譯本》。台北:內政部消防署,2002年12月。
台灣環境及災害政策學會。《美國聯邦緊急事件管理總署/整合災變管理系統:聯邦應變計畫》。台北:內政部消防署,1999年4月。
安東尼.雷克(Anthony Lake)。《六個夢魘-美國如何因應危險世界中的真實威脅(6 Nightmares:Real Threats in a Dangerous World and How America Can Meet Them)》,陳孝燮、謝豐安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1年10月。
邱吉鶴、卜正球、黃宏光。《反恐怖危機處理機制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民國91年12月。
美國國防部部長辦公室。《核生化武器擴散威脅與回應(Proliferation:Threat and Response)》,高一中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1年8月。
約翰.阿爾吉拉(John Arquilla)、大衛.朗斐德(David Ronfeldt)。《網路及網路戰(Networks and. Netwars: The Future of Terror, Crime, And Militancy)》,楊永生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2年1月。
國家安全局主編。《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台北:國家安全局,民國91年3月。
國家安全局主編。《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第二輯)》。台北:國家安全局,民國91年12月。
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編印。《「美國九一一事件」專題研究論文》。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民國91年6月。
國防大學編輯。《對美國九一一事件及反恐戰爭研究論文專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1年10月。
黃忠範。《對恐怖份子生、化攻擊防制作為之研究》。台北:國防部編印,民國91年11月。
詹姆士.史密斯(James M. Smith)、威廉.湯姆斯(William C. Thomas)編。《恐怖主義威脅與美國政府的回應(The Terrorism Threat and U.S. Government Response:Oper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謝豐安、吳福生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1年5月。
憲兵司令部。《憲兵反劫持手冊》。台北:憲兵司令部,民國87年6月。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行。《網路威脅與資訊安全(Cyber Threats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Meeting the 21 st Century Challenge)》,高一中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1年4月。
衛生局疾病管制局。《生物恐怖黑名單─攔截致命的病菌攻擊》。台北:衛生局疾病管制局,民國91年8月。
羅伯特.凱根(Robert Kagan)、威廉.克里斯多爾(William Kristol)編。《當前威脅:美國外交與國防政策的危機與契機(Present Dangers:Crisis and Opportunity in American Foreign and Defense Policy)》,楊紫函等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1年2月。
Donald J. Hanle。《恐怖活動:戰爭的最新面貌(Terrorism:The Newest Face of Warfare)》,殷禮明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2年3月。
二、中文專書
王國強、胡凡。《國際恐怖與反恐怖鬥爭》。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5月。
王逸舟。《恐怖主義溯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9月。
王鳳鳴、夏洪志、李慧智。《反恐指揮》。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怖鬥爭》。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9月。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恐怖主義與反恐怖主義理論探索》。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7月。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反恐怖政策與措施》。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8月。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各國及聯合國反恐怖主義法規選編》。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9月。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國際重大恐怖案例分析》。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8月。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危機管理與對策研究中心。《國際危機管理概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3月。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2001─2002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3月。
北京太平洋國際戰略研究所。《應付危機─美國國家安全決策機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2月。
艾德華.尤爾登(Edward Yourdon)著。《驚爆資訊戰-911事件對資訊科技的影響(Byte Wars:the impact of September 11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凱文譯。台北:台灣培生教育出版,2002年12月。
艾許頓.卡特(Ashton B. Carter)、威廉.裴利(William j. Perry)。《預防性防禦─後冷戰時代美國的新安全戰略》,許綬南譯。台北:麥田出版社,民國89年。
伊恩.萊塞(Lan O. Lesser)等著。《反新恐怖主義(The New Terrorism)》,程克雄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1月。
伊曼紐爾.沃勒斯坦等著。《大變局:30位國際頂級學者研判「後9.11」時代的世界格局》,江西人民出版社譯。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8年11月。
李登科等著。《國際政治》。台北:國立空中大學,民國85年8月。
李英明主編。《2002-2003年亞太形勢發展與展望》。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2年1月。
李英明主編。《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2-2003》。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2年6月。
李慧智。《反恐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
汪毓瑋。《新安全威脅下之國家情報工作研究》。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2年3月。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民國86年。
周榮耀主編。《9.11後的大國戰略關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2月。
東方曉主編。《伊斯蘭與冷戰後的世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6月。
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著。《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黃裕美譯。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2年7月初版第十刷。
彼得.哈克萊羅得著。《反恐時代》,王振西主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10月。
板垣英憲。《布希的陰謀:反恐怖戰爭背後的隱情》,廖兆陽譯。台北:楊安傳播,2002年9月。
胡聯合。《當代世界恐怖主義與對策》。北京:東方出版社,2001年10月。
胡聯合。《第三隻眼看恐怖主義》。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7月。
茱蒂.密勒(Judith Miller)、史帝芬.英吉伯格(Stephen Engelberg)、威廉.布洛德(William Broad)等著。《細菌戰:美國生化武器之秘(Germs:biological weapons and America`s secret war)》,齊思賢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2002年2月。
威廉.布魯姆著。《誰是無賴國家》,羅會均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10月。
夏保成。《國家安全論》。長春:長春出版社,1999年1月。
哈里.亨德森。《全球恐怖主義─完全參考指南》,賈偉、李聯榮、戴艷麗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4月。
保羅.R. 皮拉爾。《恐怖主義與美國外交政策》,王淮海譯。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3年2月。
馬繼東主編。《生化武器與秘密戰爭》。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1月。
馬維野主編。《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
情報與國家安全課題組。《情報與國家安全─進入21世紀的各國情報機構》。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1月。
國防大學軍事學院戰略學部彙編。《對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研究論文專輯》。桃園:國防大學軍事學院,民國91年1月。
陳曦主編。《帝國噩夢-9.11美國驚世恐怖事件紀實》。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9月。
陳二曦、孫慎靈、李慧智。《反恐保障》。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
黃富源、侯友宜。《談判與危機處理》。台北:元照出版,2002年10月。
張亞中、孫國祥。《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1-2002》。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1年6月。
張慧英。《危機處理聖經》。台北:天下遠見出版,2001年11月。
喬良、王湘穗。《超限戰─對全球化時代戰爭與戰法的想定》。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9年2月。
楊毅。《2001─2002國際戰略形勢分析》。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2年8 月。
楊潔勉等著。《國際恐怖主義與當代國際關係─9.11事件的衝擊和影響》。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
楊潔勉等著。《國際合作反恐─超越地緣政治的思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12月。
魯仁主編。《情報與安全概覽》。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1月。
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著。《9-11》,丁連財譯。台北:大塊文化出版,2001年12月。
蘇進強主編。《美國反恐戰爭:台灣觀點》。台北:台灣英文新聞,2002年9月。
蘇進強主編。《911事件後全球戰略評估》。台北:台灣英文新聞,2002年9月。
蘇進強。《全球化下的台海安全》。台北:揚智文化,2003年9月。
Frederic S. Pearson and J. Martin Rochester。《國際關係(第三版)》,胡祖慶譯。台北:五南圖書出版,2000年9月。
Earl Babbie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冊(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李美華等譯。台北:時英,民國87年2月。
三、中文期刊論文
大海。〈基因武器:未來生物戰的恐怖殺手【上】〉。《現代軍事》,2002年第9期。2002年9月,頁37-39。
子謹。〈正義對邪惡的新較量─網路反恐〉。《當代海軍》,第109期。2002年10月,頁46-48。
王崑義。〈美國的反恐怖主義與國際安全─兼論九一一事件以後臺海兩岸的處境〉。《遠景季刊》,3卷2期。民國91年4月,頁137-184。
白桂梅。〈從國際法角度看國際恐怖主義的界定問題〉。《現代國際關係》,第156期。2002年10月,頁28-34。
朱劍明。〈處在全球反恐戰爭中我國應有的機制〉。《警光》,557期。民國91年12月,頁31-33。
沈明室。〈國軍在反恐怖主義攻擊的角色〉。《國防雜誌》,17卷12期。民國91年6月,頁69-92。
李明。《國際恐怖主義組織及其活動》季刊,第1期。民國91年11月,頁1-91。
李明。《國際恐怖主義組織及其活動》季刊,第2期。民國92年2月,頁1-14。
李明。《國際恐怖主義組織及其活動》季刊,第3期。民國92年5月,頁1-31。
李明。《國際恐怖主義組織及其活動》季刊,第4期。民國92年8月,頁1-39。
李明。《國際恐怖主義組織及其活動》季刊,第5期。民國92年11月,頁1-64。
李正屏。〈恐怖主義釋義與研究方法初探〉。《源流學報》,第12期。民國89年11月,頁53-71。
李華球。〈美國「911」事件─恐怖主義的深遠危害〉。《國防雜誌》,17卷11期。民國91年5月,頁16-28。
李雙伍。〈當前國際恐怖主義的新特徵〉。《軍事文摘》,2003年第3期。2003年3月,頁76。
李自虎。〈中共「超限戰」對台運用之可能模式及對我之影響〉。《國防雜誌》,18卷12期。民國92年6月,頁37-51。
呂芳城。〈對「超限戰」的認識與評析〉。《共黨問題研究》,27卷9期。民國90年9月,頁32-47。
何唐甫等。〈美國重要基礎設施採取反恐措施〉。《現代軍事》,第315期。2003年4月,頁19-20。
汪毓瑋。〈國際反恐怖主義與國際刑法相關問題之探討〉。《中華戰略學刊》,九十二年春季刊。民國92年4月,頁63-96。
林正義。〈美國因應九一一事件的危機處理〉。《戰略與國際研究》,4卷1期。民國91年1月,頁108-127。
林正義。〈九一一事件對國際關係的影響〉。《國際事務季刊》。民國91年2月號,頁2-25。
林毅明。〈後冷戰時期恐怖主義活動的特徵和發展趨勢〉。《憲兵學校季刊》,第35期。民國85年11月,頁44-51。
林維楊。〈九一一週年國際反恐之回顧及我國因應之道〉。《戰略安全論壇(IIR-NSSI)》,91秋季刊。民國91年10月,頁158-161。
林維揚。〈東南亞反恐與台灣的安全〉。《戰略安全論壇(IIR-NSSI)》,92夏季刊。民國92年7月,頁157-160。
林佳龍、賴怡忠。〈台灣在911事件後面臨的安全挑戰與戰略選擇〉。《戰略與國際研究》,4卷2期。民國91年4月,頁1-18。
林文程。〈恐怖主義的特質與反恐怖主義的困境〉。《立法院院聞》,29卷10期。民國90年10月,頁36-49。
林永貴。〈國際恐怖主義─未經宣戰的戰爭〉。《國防譯粹》,13卷7期。1986年7月,頁38-41。
吳東野。〈全球反恐聯盟及其相關問題之探討〉。《遠景基金會季刊》,4卷1期。2003年1月,頁1-39。
官政哲。〈二十一世紀第一場戰爭─打擊「災難性恐怖主義」的戰略〉。《警光》,第543期。民國90年10月,頁18-20。
官政哲。〈反恐怖主義之緊急應變機制與作為─美國緊急應變模式簡介〉。《警光》,544期。民國90年11月,頁23-25。
帥化民。〈泛恐怖聯盟─全球公敵〉。《國家政策論壇》,1卷9期。民國90年11月,頁217-221。
馬振宇。〈新戰爭形式下的新困局─論美國反恐怖主義戰爭〉。《海軍學術月刊》,36卷11期。民國91年11月,頁4-14。
黃財官。〈中共「超限戰」之研析〉。《國防雜誌》,16卷2期。民國89年8月,頁33-43。
黃秋龍。〈國家安全戰略與我國回應全球反恐怖主義之思辨〉。《國防雜誌》,18卷11期。民國92年5月,頁89-103。
黃祥益。〈從911恐怖事件淺談我國安全防護應有的積極作為〉。《警光》,第543期。民國90年10月,頁21-24。
特南克斯。〈反恐怖作戰【上】〉。《尖端科技》,第220期。2002年12月,頁82-91。
特南克斯。〈反恐怖作戰【下】〉。《尖端科技》,第221期。2003年1月,頁16-25。
閆謹。〈民族宗教問題與中東地區國際恐怖主義的發展〉。《國際政治》,第4期。2002年4月,頁117-119。
翁里、王曉、潘建珍。〈論依法控制國際恐怖主義犯罪〉。《現代國際關係》,第154期。2002年8月,頁23-28。
徐斯勤。〈如何由資金流動管理配合國際反恐行動〉。《戰略安全論壇(IIR-NSSI)》,91夏季刊。2002年8月,頁37-39。
莫大華。〈安全研究之趨勢〉。《問題與研究》,35卷9期。民國85年9月,頁61-78。
莫大華。〈安全研究論戰之評析〉。《問題與研究》,37卷8期。民國87年8月,頁19-34。
殷天爵。〈新恐怖主義之生化威脅與因應〉。《陸軍學術月刊》,39卷451期。2003年3月,頁52-62。
陳以定。〈冷戰後恐怖主義新特徵〉。《海峽評論》,第133期。2002年1月,頁16。
陶向陽、金濤。〈回眸,2002年全球反恐〉。《世界軍事》,2003年第1期。2003年1月,頁4-8。
張中勇。〈美國對恐怖主義的對策〉。《美國月刊》,8卷2期。民國82年2月,頁101-114。
張中勇。〈論各國反恐怖主義活動之對策與經驗對我國國境安全維護的啟示〉。《警學叢刊》,23卷4期。民國82年6月,頁39-62。
張中勇。〈台灣海峽非傳統性安全威脅之評估〉。《戰略與國際研究》,3卷4期。民國90年10月,頁1-35。
張中勇。〈國際恐怖主義的演變與發展〉。《戰略與國際研究》,4卷1期。民國91年1月,頁1-58。
楊順利。〈國家安全之預警情報研究--從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談起〉。《國防雜誌》,17卷12期。民國91年6月,頁3-11。
楊明杰等。〈恐怖主義根源探析〉。《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第1期。2002年1月,頁54-62。
楊劍。〈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國際合作:國際恐怖主義和反恐合作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國際展望》,第459期。2003年1月,頁72-75。
楊昊。〈APEC的另一個新角色?─亞太反恐安全網絡的統一陣線〉。《亞太經濟合作評論》,第10期。民國91年12月,頁113-121。
鄭端耀。〈從九一一事件看NMD戰略思維〉。《兩岸雙贏》,33期。民國90年10月,頁12-16。
劉濟春。〈由恐怖攻擊事件談化學戰防護〉。《核生化防護季刊》,第73期。民國91年2月,頁23-30。
蔣永芳。〈生物恐怖主義的威脅〉。《國防譯粹》,25卷9期。1998年9月,頁66-71。
廖元豪。〈美國反恐怖主義相關法律措施之簡介與評論〉。《月旦法學》,80期。民國91年1月,頁272-283。
趙春山。〈台灣搭上了「反恐」的列車〉。《話題》,第32期。2002年10月,頁20。
蔡雲明。〈美國規劃成立「國土安全部」之戰略意涵〉。《後備學術半年刊》,第66期。民國91年9月,頁81-93。
蔡明彥。〈後911時期台灣之安全環境與因應策略〉。《全球政治評論》,第2期。民國92年4月,頁31-43。
蔡明彥。〈連環恐怖攻擊事件之評析〉。《歐亞研究通訊》,6卷6期。民國92年6月,頁9-11。
齊興霞。〈冷戰後的恐怖主義與國際社會〉。《學術論壇》,2002年第2期。2002年2月,頁25-28。
錢文榮。〈反恐與國際秩序〉。《國際問題研究》,第89期。2002年5月,頁27-32。
Audrey Kurth Cronin著,劉廣華譯。〈國家主權的省思:恐怖主義時代的美國戰略〉。《國防譯粹》,30卷3期。2003年3月,頁90-112。
四、碩博士論文
王婉蘭。《德國政府反恐怖活動之研究》。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尤正才。《我國國家安全會議憲政定位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11月。
丘臺峰。《恐怖主義與反恐怖主義》。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6年6月。
洪慧珠。《劫機行為國際法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5年1月。
洪秀菊。《美伊人質危機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79年7月。
徐柏峰。《危機處理之研究:一九九五至九六年台海危機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0年7月。
陳振農。《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與反恐發展之研究》。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國防決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6月。
陳松寅。《當前台灣地區洗錢犯罪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
許經澤。《從九一一事件論美國國土安全部及我國反恐組織建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2年6月。
張念卿。《伊斯蘭激進主義與國際恐怖主義》。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0年11月。
游寶珠。《恐怖主義與國際法》。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
劉必棟。《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危機處理與相關機制運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國92年1月。
劉燕薇。《我國國家安全決策之運用》。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國91年1月。
劉壽軒。《巴解恐怖主義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4年6月。
鄧玲礽。《人質危機處理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6月。
繆宏昌。《恐怖主義與現代戰爭》。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國92年2月。
羅火祥。《我國警政機關危機管理之研究─兼論美國九一一事件之反恐應變機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國92年6月。
五、研討會論文
王任賢。〈我國現行生物災害防護與復原探討〉,生化災害防救學術研討會。化學兵學校主辦,民國91年10月,頁227-230。
明居正。〈九一一事件與我國反恐策略〉,「全球反恐戰略」研討會。外交部外交事務協會主辦,民國91年12月26日。
周茂林,〈美國強化在亞太地區發動反恐戰爭,我應提出那些具體因應之道〉,戰略安全論壇研討會,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主辦,民國91年6月。
胡瑞舟。〈九一一事件對戰爭研究的影響:主要意涵與思考〉,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2002年11月,頁1-25。
胡瑞舟,〈從美伊衝突思考台灣安全與戰略〉,戰略安全論壇研討會,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主辦,民國91年11月。
張中勇。〈從當前恐怖主義發展看現階段生化災害潛在威脅及因應〉,生化災害防救學術研討會。化學兵學校主辦,民國91年10月,頁47-78。
張中勇。〈美國「九一一」事件後國土安全作為對台灣安全的啟示〉,台灣安全與國防戰略研討會。2002年10月20日,頁4-1-4-34。
張中勇。〈九一一事件後我國在全球的反恐策略〉,「全球反恐戰略」研討會。外交部外交事務協會主辦,民國91年12月26日。
張北齊,〈美國強化在亞太地區發動反恐戰爭,我應提出那些具體因應之道〉,戰略安全論壇研討會,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主辦,民國91年6月。
張文廣、李照德。〈憲兵對「反恐」之認知與角色扮演〉,國家安全與憲兵任務學術研討會。憲兵學校主辦,民國92年7月28日,頁1-37。
張五岳、李華球。〈全球化下的反恐趨勢與兩岸民間交流〉,全球化趨勢下的反恐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遠景基金會主辦,民國92年11月3、4日,頁271-302。
黃季敏、張建興。〈我國災害防救體系及法規之評析〉,生化災害防救學術研討會。化學兵學校主辦,民國91年10月30日,頁1-45。
曹雄源。〈就警備面向探討憲兵特勤隊運用與國家安全之關係〉,憲兵任務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民國89年6月27日,頁1-51。
熊光華。〈我國化學災害防救體系與機制之探討〉,生化災害防救學術研討會。化學兵學校主辦,民國91年10月30日,頁183-226。
薛博仁。〈現階段生物災害潛在威脅〉,生化災害防救學術研討會。陸軍化學兵學校主辦,民國91年10月30日,頁79-85。
謝牧謙、吳銘志、謝正倫。〈核電廠緊急應變及輻射防護災害救援〉,民國八十九年全民核生化防護研討會。陸軍總部主辦,民國89年4月12日,頁263-281。
蘇進強。〈國家安全與危機管理機制〉,台灣安全與國防戰略研討會。2002年10月20日,頁1-1-1-33。
顏建發。〈反恐期間台灣生存空間的挑戰與回應:美中台三角關係的變遷〉,全球化趨勢下的反恐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遠景基金會主辦,民國92年11月3、4日,頁211-228。
六、中文報紙
《人民日報》
《中央日報》
《中國時報》
《文匯報(香港) 》
《自由時報》
《青年日報》
《解放軍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七、網際網路文獻
(一)官方網站
《內政部消防署》http://www.nfa.gov.tw/
《內政部警政署》http://www.npa.gov.tw/
《立法院》 http://www.ly.gov.tw/
《外交部》http://www.mofa.gov.tw/
《行政院》http://www.ey.gov.tw/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http://www.mac.gov.tw/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http://www.aec.gov.tw/start.php
《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http://www.nicst.nat.gov.tw/group/application/nics/index.php
《行政院海巡署》http://www.cga.gov.tw/
《行政院研考會》http://www.rdec.gov.tw/home/
《行政院衛生署》http://www.doh.gov.tw/newverprog/proclaim/sars_list.asp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http://www.cdc.gov.tw/ch/
《行政院環保署》http://www.epa.gov.tw/
《法務部》http://www.moj.gov.tw/chinese/c_index.aspx
《國防部》http://www.mnd.gov.tw/
《國家安全局》http://www.nsb.gov.tw/
《國家資通安全應變中心》 http://www.ncert.nat.gov.tw/infosec/data.asp
(二)一般網站
《人民網》http://www.peopledaily.com.cn/
《大紀元》http://www.epochtaiwan.com/
《大洋網》http://www.dayoo.com/
《中央通訊社》http://www.cna.com.tw/
《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
《中華網》http://www.china.com/
《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cn/
《台灣智庫》http://www.taiwanthinktank.org/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全球反恐行動》http://hk.news.yahoo.com/fc/news_fc_in1bomb.html
《自由電子新聞網》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多維新聞網》http://www1.chinesenewsnet.com/
《東方網》http://www.eastday.com/
《東森新聞報》http://www.ettoday.com/
《美國參考:美國國務院》http://usinfo.org/mgck/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ck/homepage.htm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research-3-3.htm
《新浪新聞網》http://news.sina.com.tw/
《新華網》http://www.xinhua.org/
《遠景基金會》http://www.future-china.org/index_o.html
《蕃薯藤新聞網》http://news.yam.com/
《聯合國》http://www.un.org/chinese/
貳、外文部分
一、英文專書
Alexander, Yonah, and Marxwell Finger. Terrorism: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New York: McGraw-Hill, 1977.
Calton, David, and Carlo Schaerf.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and World Security. London: Croom Helm Ltd, 1975.
Combs, Cindy C. Terrorism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997.
Crenshaw, M. Terrorism, Legitimacy and Power – The Consequences of Political Violence. Manufactured: Wesleyan University, 1983.
Freeman, Charles. Today’s World Terrorism. London, Batsford: Academic and Educational Limited, 1981.
Friedlander, Robert A. Terrorism: Documents of International and Local Control, Vo1. I. New York: Oceana Publications, Inc., 1979.
Herman, Edward. The Real Terror Network. Boston: South End Press, 1983.
Hoffman, Bruce. Recent Trend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Terror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Santa Monica: RAND Corporation, 1998.
Holms, John Pynchon. Terrorism. New York: PINNALE BOOK, 1994.
Laqueur, Walter. Terrorism.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97.
Laqueur, Walter. Terrorism. London: Sphere Books Ltd, 1978.
Laqueur, Walter. The Age of Terrorism.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7.
Livingstone, Neil C. The War against Terrorism. Lexington Massachusetts: D. C. Heath and Company, 1982.
Nacos, Brigitte Lebens. Terrorism and the Media. New York: Columbia Univ. Press, 1994.
Pearson, Frederin S., and J. Martin Rocheste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Global Condi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2nd edition.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98.
Rapoport, David C. Encyclopedia of Violence, Peace, and Conflict: Terrorism.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99.
Schmid, Alex P., and Ronald D. Crelinsten. Western Responses to Terrorism. Frank Cass & Co., Oregon, 1993.
Schmid, Alex P. Political Terrorism: A Research Guide to Concepts, Theories, Data Base, and Literature. New Brunswick, CT: Transaction, 1983.
Segallar, Stephen. Invisible Armies: Terrorism into the 1990s. London: Michael Joseph Ltd, 1986.
Slater, Robert O. Current Perspectives on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Basingstoke, Hampshire: Macmillan Pr., Ltd, 1988.
Taylor, Max., and John Horgan. The Future of Terrorism. London: Frank Cass, 2000.
Wilkinson, Paul. Political Terrorism. London: Government & Opposition Ltd, 1974.
Wilkinson, Paul. Political Terrorism. London: MacMillan, 1976.
二、英文期刊
Crenshaw, Martha. “The Cause of Terrorism.” Camparative Politics, Vol. 13, No. 4, July 1981, pp.379-399.
Wilkinson, Paul. Terrorist Targets and Tactics: New Risks to World Order, Conflict Studies. December 1990.
三、網際網路文獻
《APEC官方網站》http://www.apecsec.org.sg/
《北約官方網站》http://www.nato.int/docu/speech/2002/s021003e.htm
《美國白宮網站》http://www.whitehouse.gov/
《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恐怖主義研究網站》http://www.yale.edu/lawweb/avalon/terrorism/terror.htm
《美國國土安全防衛部》http://www.whitehouse.gov/deptofhomeland/
《美國國務院》http://www.state.gov/
《美國聯邦緊急管理局》http://www.fema.gov/library/terror.htm
《美國蘭德公司》http://www.rand.org/
《恐怖主義研究中心》http://www.terrorism.com/index.shtml
《國際反恐怖主義政策協會》http://www.ict.org.il/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http://www.csis.org/
《聯合國網站》http://www.un.org/english/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91922009
9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1922009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李明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陳雙環zh_TW
dc.creator (作者) 陳雙環zh_TW
dc.date (日期) 200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7-九月-2009 18:10:12 (UTC+8)-
dc.date.available 17-九月-2009 18:10:1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7-九月-2009 18:10:12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091922009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79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922009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傳統以來,各國政府所面臨的最大危機與災難莫過於來自敵國所發動的戰爭,然近年來國家安全的威脅已不再侷限於傳統性的戰爭,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跨國恐怖組織所從事的破壞行動。2001年9月11日,以賓拉登為首的國際恐怖份子,對美國紐約世貿大樓及國防部五角大廈發動恐怖攻擊行動,事件發生後,我政府立即啟動國安機制,採取因應措施,預防恐怖份子連鎖反應,對國內治安造成衝擊。政府為因應反恐的需要,召開「三芝會議」、制定「反恐怖行動法(草案)」、成立「反恐怖行動小組」與「反超限戰策劃與指揮小組」、實施各項反恐演習、尋求國際反恐合作…等作為,均顯示政府對此議題的重視,惟反恐作業與相關措施在國內尚屬草創,確實有很多待克服之處。

國際恐怖主義的廣義定義有100多種,比較集中的也有20多種,迄今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定義。恐怖主義有著極其複雜的背景和根源,在一個恐怖組織或一件恐怖主義事件的背後,往往混雜著政治、經濟、社會、宗教、民族等多種因素,同時又有其與眾不同的特殊性。綜觀恐怖主義的發展趨勢有:謀求利用核、生、化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電腦網路成為恐怖活動的新領域;宗教狂熱型恐怖主義出現上升趨勢,其破壞性和殺傷性不受制約;恐怖組織呈現多元化發展;恐怖襲擊以象徵性、經濟性目標為重點。

聯合國已制定了12項全球公約,亦設立反恐怖主義委員會(CTC)、特設委員會及恐怖主義政策工作組,並運用相關機構從事反恐工作。九一一事件後,國際間的相關組織亦體認反恐意識主流,紛紛將反恐合作列為組織的重要工作,主要的作為包括建立反恐合作機制、反恐情報合作、簽署反恐協定、反恐軍事演習等。這段期間,世界各國和有關國際組織加大了反恐力度,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成效包括對阿富汗和伊拉克反恐戰爭的勝利、逮捕了伊拉克前總統海珊及數千名恐怖份子、國際反恐合作、及凍結了一億多美元與恐怖主義有關的資金。但是,從全球範圍來看,恐怖活動依然猖獗,賓拉登至今仍是漏網之魚、「基地」組織不但沒有被打垮,反而擴散至世界各地,當前國際反恐行動形勢仍然嚴峻。

台灣不是國際恐怖主義攻擊的主要目標,但不能排除成為恐怖份子藏匿地點或犯罪活動之中繼站、及恐怖攻擊報復美國的目標之一(已遭基地組織點名);國內至目前為止沒有形成恐怖組織的條件,但需注意內在可能的潛在威脅因子,政府必須提出解決方案予以消弭;中共以超限戰之恐怖主義手段對台實施攻擊的可能性亦不大,惟需嚴防其為達目的採取非實體破壞之手段打擊台灣。

現行我國危機處理法制歸納起來略可區分為重大國家安全事件、實際戰爭狀態、重大災難事件、緊急危難或財政經濟重大變故、平時的安全及治安事件等五大類型,我國目前的反恐機制亦是依其相關規範而建制。依據相關的法令規定及現況,我國反恐怖危機處理機制有:國家安全決策機制及行政院反恐怖行動小組。恐怖主義活動的攻擊方式,概可分為五大類,即傳統性恐怖攻擊(爆炸、暗殺、武裝襲擊、綁架與劫持人質、劫機與劫持車船)、核、生、化及網路恐怖攻擊等,我國在反恐的整備上亦涵蓋這些威脅,在行政院反恐怖行動小組的統籌下,各有其中央主管機關策頒應變機制,負責指揮、督導、協調各級相關行政機關及公共事業執行各項反恐、防恐及救護工作。除了這些應變危機處理機制之外,當危機發生後,尚須啟動兩個救援體系:一是災害防救體系;二是緊急醫療救護體系。並視情況啟動一個備援體系:即全民防衛動員體系。以強化災害防救功能,確保緊急傷病患之生命及健康。

我國在反恐措施方面,從法律修訂、情資整合、維護海域(岸)安全、關鍵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國軍應變整備、核生化處置能力、到資訊安全等工作,均積極的完成整備。在國際合作方面,亦與相關國家實施情報合作、洗錢防制工作、提供人道援助、簽訂「司法互助協定」、防杜高科技物資非法輸出、簽署「貨櫃保全計畫(CSI)」及配合「防止擴散安全倡議(PSI)」等反恐合作。

在我國反恐對策之建構方面,本論文分別從政策規劃、機制運作、執行措施、反恐能力、國際合作等五方面來探討,期能建構完備的反恐對策。
一、在反恐政策規劃方面:在外交戰略上,緊密與美關係而取得所需奧 援,且能與中共和平相處,另應提升與日本之安全交流;在國土安全上,將恐怖主義的威脅,由國安會納入國家安全戰略之中,作為政策指導原則,並由行政院負責全盤性反恐政策規劃。
二、在反恐機制運作方面:強化情報預警功能;加強情資整合及通報;提升情資研析能力;落實反恐機制整合;修訂重大劫持、破壞事件權責;精實反恐演習。
三、在反恐執行措施方面:儘速完成反恐怖行動法立法工作;修訂民航法設置安全人員;制定保防法;做好關鍵基礎建設弱點評估工作及強化安全維護;加強機場安檢工作;精進簽證及移民政策;嚴密空域安全管制;強化現有民防功能;化解國內統獨爭議與族群衝突;有效打擊相關金融犯罪;做好社會公共關係與媒體倫理工作;落實宣導教育工作。
四、在反恐能力整備方面:精實反恐能力;強化反恐訓練;嚴密網路安全維護;落實核能電廠安全工作;健全生化災害防救體系;加強生化防疫及醫療救護能力;做好毒物管制工作;精進生化戰劑反恐訓練;明訂國軍支援事項。
五、在國際反恐合作方面:持續與美國進行各項合作;以人道救援扮演「貢獻者」角色;以經濟實力推動反恐合作;加強洗錢防制合作;強化安全合作;全民外交首重文宣與鼓勵民間參與;發展亞太地區國家的關係;藉海軍巡防台海南疆及南海尋求與美軍合作。

最後,本論文之研究發現概述如次:
一、國際社會對恐怖主義一直沒有統一的認識,妨礙了反恐怖的國際合作。
二、恐怖主義發展走向,將使危害更加嚴重。
(一)宗教狂熱不斷上升,大量殺傷不受制約。
(二)結合運用現代科技,恐怖攻擊手法多樣。
(三)活動範圍逐漸擴大,攻擊目標趨向多元。
(四)運用資訊技術領域,組織呈現多元發展。
(五)組織串連策略聯盟,相互為用各取所需。
三、應發揮聯合國在國際反恐中的主導作用,增強國際合作效率。
四、國際反恐合作將是長期而複雜的工作。
五、我國應更重視非傳統性安全威脅。
六、我國現行反恐體系尚未完備,有賴政府積極建構。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8
第四節 文獻探討 .................................. 9
第五節 研究架構 .................................. 16

第貳章 恐怖主義之演變與發展 ....................... 18
第一節 恐怖主義的定義及內涵 ...................... 18
第二節 恐怖主義的演變及根源 ...................... 31
第三節 恐怖主義的類型及特點 ...................... 43
第四節 恐怖主義的發展趨勢 ........................ 55

第參章 國際反恐對策與成效評估 ....................... 63
第一節 聯合國的因應作為 .......................... 63
第二節 國際組織與各國反恐合作 .................... 77
第三節 美國反恐機制及作為 ........................ 88
第四節 國際反恐成效評估 ............................ 109

第肆章 我國安全環境威脅分析 ..................... . 118
第一節 國際恐怖主義威脅 ........................ 118
第二節 國內恐怖主義 ............................ 128
第三節 中共超限戰威脅 ......................... 136

第伍章 我國現行反恐作為 .......................... 146
第一節 我國反恐處理原則及規範 .................. 146
第二節 我國的反恐機制 ........................ 154
第三節 我國的反恐措施 ........................ 175
第四節 我國與國際合作 .......................... 192

第陸章 我國反恐對策之檢討與建構 ................ 200
第一節 在反恐政策規劃方面 .................... 200
第二節 在反恐機制運作方面 .................... 208
第三節 在反恐執行措施方面 .................... 216
第四節 在反恐能力整備方面 .................... 226
第五節 在國際反恐合作方面 .................... 242

第柒章 結論 ................................... 24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248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253
第三節 後續研究方向 ........................... 255

附件 .......................................... 256
附件一 關於聯合國和恐怖主義問題的政策工作組報告 256
附件二 反恐怖行動法草案 .................... .... 276

參考文獻 ........................................... 281

圖目次
1.研究架構圖 .................................... 17
2.美國國家安全會議架構示意圖 .................... 90
3.美國國土安全部組織結構圖 ........................ 94
4.美國反恐戰略之層級圖 ......................... 98
5.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情報協調會報體系 ................ 155
6.我國反恐危機處理機制與情報通報體系 ............... 157
7.處理重大劫持、破壞事件危機處理機制 ........... 159
8.全國核子事故緊急計畫組織體系 .................... 161
9.生物病毒災害防救組織架構圖 ..................... 163
10.生物病毒(恐怖)災害事件現場應變處理分工架構圖. 164
11.毒性化學物質災害防救體系組織 ................. 166
12.毒性化學物質災害中央處理中心架構圖 .............. 167
13.國家資通安全會報組織運作架構圖 ................ 169
14.國家資通安全應變中心之組織體系 ................ 170
15.災害防救體系示意圖 ........................... 172
16.我國災害防救體系運作圖 ........................ 173
表目次
1.傳統戰爭、游擊戰爭、恐怖主義區分表 ............. 21
2.有關恐怖主義的109種界定(1981年以前)要素內容分析 25
3.對50種恐怖主義概念(1982年以後)的內容分析表 ..... 26
4.全球恐怖團體活動量 ........................... 36
5.恐怖主義份子組成分類 ......................... 44
6.政治恐怖主義分類 ............................. 48
7.自殺式爆炸恐怖攻擊使用之爆炸物類型 ............ 50
8.亞太地區雙邊和多邊反恐合作簡表 ................ 86
9.美國國家安全會議成員 .......................... 88
10.美國回應恐怖主義攻擊之反應作為簡表 ........... 96
11.美國反恐戰略報告內容簡表 .................. .. 99
12.美國聯邦調查局任務、組織調整簡表 ............ 102
13.政府機關近來遭衝撞或異常事件 ................ 130
14.超限戰之戰法一覽表 ......................... 137
15.中共超限戰對台可能使用模式 ................. 141
16.我國國家安全決策與幕僚機構功能 ............. 155
17.我國防制恐怖攻擊之主管機關 ................. 157
18.災害防救體系組織層級劃分表 .................. 171
19.「萬安廿六號演習」相關反恐課目演練一覽表 ... 182
20.衛生署醫療體系因應核、生、化災害應變設施一覽表 185
21.我國急救醫療之處置能力 .................... 188
22.核災、毒化災急救責任醫院 ................... 189
zh_TW
dc.format.extent 43595 bytes-
dc.format.extent 83845 bytes-
dc.format.extent 124049 bytes-
dc.format.extent 84940 bytes-
dc.format.extent 305206 bytes-
dc.format.extent 409274 bytes-
dc.format.extent 452501 bytes-
dc.format.extent 355764 bytes-
dc.format.extent 552442 bytes-
dc.format.extent 391666 bytes-
dc.format.extent 182240 bytes-
dc.format.extent 227397 bytes-
dc.format.extent 112877 bytes-
dc.format.extent 194289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1922009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恐怖主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反恐對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反恐戰爭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華民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反恐行動zh_TW
dc.title (題名) 當前中華民國反恐對策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官方出版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內政部警政署。《警政白皮書-中華民國九十年版》。台北:內政部警政署,民國90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內政部警政署。《警政白皮書-九十一年版》。台北:內政部警政署,民國91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布羅。《國際恐怖主義(Terrorism of International)》,彭宗嶽譯。台北:三軍大學,民國7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警備作戰要綱》。台北:台灣警備總司令部,民國8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環境及災害政策學會。《美國政府跨部會反恐怖行動作業計畫-中文譯本》。台北:內政部消防署,200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環境及災害政策學會。《美國聯邦緊急事件管理總署/整合災變管理系統:聯邦應變計畫》。台北:內政部消防署,1999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安東尼.雷克(Anthony Lake)。《六個夢魘-美國如何因應危險世界中的真實威脅(6 Nightmares:Real Threats in a Dangerous World and How America Can Meet Them)》,陳孝燮、謝豐安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1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吉鶴、卜正球、黃宏光。《反恐怖危機處理機制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民國9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國防部部長辦公室。《核生化武器擴散威脅與回應(Proliferation:Threat and Response)》,高一中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1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約翰.阿爾吉拉(John Arquilla)、大衛.朗斐德(David Ronfeldt)。《網路及網路戰(Networks and. Netwars: The Future of Terror, Crime, And Militancy)》,楊永生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家安全局主編。《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台北:國家安全局,民國91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家安全局主編。《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第二輯)》。台北:國家安全局,民國9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編印。《「美國九一一事件」專題研究論文》。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民國9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大學編輯。《對美國九一一事件及反恐戰爭研究論文專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1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忠範。《對恐怖份子生、化攻擊防制作為之研究》。台北:國防部編印,民國91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詹姆士.史密斯(James M. Smith)、威廉.湯姆斯(William C. Thomas)編。《恐怖主義威脅與美國政府的回應(The Terrorism Threat and U.S. Government Response:Oper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謝豐安、吳福生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1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憲兵司令部。《憲兵反劫持手冊》。台北:憲兵司令部,民國8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行。《網路威脅與資訊安全(Cyber Threats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Meeting the 21 st Century Challenge)》,高一中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1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衛生局疾病管制局。《生物恐怖黑名單─攔截致命的病菌攻擊》。台北:衛生局疾病管制局,民國91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伯特.凱根(Robert Kagan)、威廉.克里斯多爾(William Kristol)編。《當前威脅:美國外交與國防政策的危機與契機(Present Dangers:Crisis and Opportunity in American Foreign and Defense Policy)》,楊紫函等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1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onald J. Hanle。《恐怖活動:戰爭的最新面貌(Terrorism:The Newest Face of Warfare)》,殷禮明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中文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國強、胡凡。《國際恐怖與反恐怖鬥爭》。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逸舟。《恐怖主義溯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鳳鳴、夏洪志、李慧智。《反恐指揮》。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怖鬥爭》。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恐怖主義與反恐怖主義理論探索》。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反恐怖政策與措施》。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各國及聯合國反恐怖主義法規選編》。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國際重大恐怖案例分析》。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危機管理與對策研究中心。《國際危機管理概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2001─2002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北京太平洋國際戰略研究所。《應付危機─美國國家安全決策機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艾德華.尤爾登(Edward Yourdon)著。《驚爆資訊戰-911事件對資訊科技的影響(Byte Wars:the impact of September 11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凱文譯。台北:台灣培生教育出版,200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艾許頓.卡特(Ashton B. Carter)、威廉.裴利(William j. Perry)。《預防性防禦─後冷戰時代美國的新安全戰略》,許綬南譯。台北:麥田出版社,民國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伊恩.萊塞(Lan O. Lesser)等著。《反新恐怖主義(The New Terrorism)》,程克雄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伊曼紐爾.沃勒斯坦等著。《大變局:30位國際頂級學者研判「後9.11」時代的世界格局》,江西人民出版社譯。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8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登科等著。《國際政治》。台北:國立空中大學,民國85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英明主編。《2002-2003年亞太形勢發展與展望》。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英明主編。《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2-2003》。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慧智。《反恐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汪毓瑋。《新安全威脅下之國家情報工作研究》。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民國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榮耀主編。《9.11後的大國戰略關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方曉主編。《伊斯蘭與冷戰後的世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著。《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黃裕美譯。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2年7月初版第十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彼得.哈克萊羅得著。《反恐時代》,王振西主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板垣英憲。《布希的陰謀:反恐怖戰爭背後的隱情》,廖兆陽譯。台北:楊安傳播,2002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聯合。《當代世界恐怖主義與對策》。北京:東方出版社,2001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聯合。《第三隻眼看恐怖主義》。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茱蒂.密勒(Judith Miller)、史帝芬.英吉伯格(Stephen Engelberg)、威廉.布洛德(William Broad)等著。《細菌戰:美國生化武器之秘(Germs:biological weapons and America`s secret war)》,齊思賢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2002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威廉.布魯姆著。《誰是無賴國家》,羅會均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保成。《國家安全論》。長春:長春出版社,1999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哈里.亨德森。《全球恐怖主義─完全參考指南》,賈偉、李聯榮、戴艷麗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保羅.R. 皮拉爾。《恐怖主義與美國外交政策》,王淮海譯。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3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繼東主編。《生化武器與秘密戰爭》。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維野主編。《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情報與國家安全課題組。《情報與國家安全─進入21世紀的各國情報機構》。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大學軍事學院戰略學部彙編。《對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研究論文專輯》。桃園:國防大學軍事學院,民國91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曦主編。《帝國噩夢-9.11美國驚世恐怖事件紀實》。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二曦、孫慎靈、李慧智。《反恐保障》。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富源、侯友宜。《談判與危機處理》。台北:元照出版,200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亞中、孫國祥。《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1-2002》。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慧英。《危機處理聖經》。台北:天下遠見出版,2001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喬良、王湘穗。《超限戰─對全球化時代戰爭與戰法的想定》。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9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毅。《2001─2002國際戰略形勢分析》。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2年8 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潔勉等著。《國際恐怖主義與當代國際關係─9.11事件的衝擊和影響》。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潔勉等著。《國際合作反恐─超越地緣政治的思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魯仁主編。《情報與安全概覽》。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著。《9-11》,丁連財譯。台北:大塊文化出版,200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進強主編。《美國反恐戰爭:台灣觀點》。台北:台灣英文新聞,2002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進強主編。《911事件後全球戰略評估》。台北:台灣英文新聞,2002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進強。《全球化下的台海安全》。台北:揚智文化,2003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rederic S. Pearson and J. Martin Rochester。《國際關係(第三版)》,胡祖慶譯。台北:五南圖書出版,2000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Earl Babbie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冊(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李美華等譯。台北:時英,民國87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中文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海。〈基因武器:未來生物戰的恐怖殺手【上】〉。《現代軍事》,2002年第9期。2002年9月,頁37-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子謹。〈正義對邪惡的新較量─網路反恐〉。《當代海軍》,第109期。2002年10月,頁46-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崑義。〈美國的反恐怖主義與國際安全─兼論九一一事件以後臺海兩岸的處境〉。《遠景季刊》,3卷2期。民國91年4月,頁137-1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白桂梅。〈從國際法角度看國際恐怖主義的界定問題〉。《現代國際關係》,第156期。2002年10月,頁28-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劍明。〈處在全球反恐戰爭中我國應有的機制〉。《警光》,557期。民國91年12月,頁31-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明室。〈國軍在反恐怖主義攻擊的角色〉。《國防雜誌》,17卷12期。民國91年6月,頁6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明。《國際恐怖主義組織及其活動》季刊,第1期。民國91年11月,頁1-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明。《國際恐怖主義組織及其活動》季刊,第2期。民國92年2月,頁1-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明。《國際恐怖主義組織及其活動》季刊,第3期。民國92年5月,頁1-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明。《國際恐怖主義組織及其活動》季刊,第4期。民國92年8月,頁1-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明。《國際恐怖主義組織及其活動》季刊,第5期。民國92年11月,頁1-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正屏。〈恐怖主義釋義與研究方法初探〉。《源流學報》,第12期。民國89年11月,頁53-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華球。〈美國「911」事件─恐怖主義的深遠危害〉。《國防雜誌》,17卷11期。民國91年5月,頁16-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雙伍。〈當前國際恐怖主義的新特徵〉。《軍事文摘》,2003年第3期。2003年3月,頁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自虎。〈中共「超限戰」對台運用之可能模式及對我之影響〉。《國防雜誌》,18卷12期。民國92年6月,頁37-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芳城。〈對「超限戰」的認識與評析〉。《共黨問題研究》,27卷9期。民國90年9月,頁32-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唐甫等。〈美國重要基礎設施採取反恐措施〉。《現代軍事》,第315期。2003年4月,頁19-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汪毓瑋。〈國際反恐怖主義與國際刑法相關問題之探討〉。《中華戰略學刊》,九十二年春季刊。民國92年4月,頁63-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正義。〈美國因應九一一事件的危機處理〉。《戰略與國際研究》,4卷1期。民國91年1月,頁108-1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正義。〈九一一事件對國際關係的影響〉。《國際事務季刊》。民國91年2月號,頁2-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毅明。〈後冷戰時期恐怖主義活動的特徵和發展趨勢〉。《憲兵學校季刊》,第35期。民國85年11月,頁44-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維楊。〈九一一週年國際反恐之回顧及我國因應之道〉。《戰略安全論壇(IIR-NSSI)》,91秋季刊。民國91年10月,頁158-1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維揚。〈東南亞反恐與台灣的安全〉。《戰略安全論壇(IIR-NSSI)》,92夏季刊。民國92年7月,頁157-1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佳龍、賴怡忠。〈台灣在911事件後面臨的安全挑戰與戰略選擇〉。《戰略與國際研究》,4卷2期。民國91年4月,頁1-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文程。〈恐怖主義的特質與反恐怖主義的困境〉。《立法院院聞》,29卷10期。民國90年10月,頁36-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永貴。〈國際恐怖主義─未經宣戰的戰爭〉。《國防譯粹》,13卷7期。1986年7月,頁38-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東野。〈全球反恐聯盟及其相關問題之探討〉。《遠景基金會季刊》,4卷1期。2003年1月,頁1-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官政哲。〈二十一世紀第一場戰爭─打擊「災難性恐怖主義」的戰略〉。《警光》,第543期。民國90年10月,頁18-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官政哲。〈反恐怖主義之緊急應變機制與作為─美國緊急應變模式簡介〉。《警光》,544期。民國90年11月,頁23-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帥化民。〈泛恐怖聯盟─全球公敵〉。《國家政策論壇》,1卷9期。民國90年11月,頁217-2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振宇。〈新戰爭形式下的新困局─論美國反恐怖主義戰爭〉。《海軍學術月刊》,36卷11期。民國91年11月,頁4-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財官。〈中共「超限戰」之研析〉。《國防雜誌》,16卷2期。民國89年8月,頁33-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秋龍。〈國家安全戰略與我國回應全球反恐怖主義之思辨〉。《國防雜誌》,18卷11期。民國92年5月,頁89-1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祥益。〈從911恐怖事件淺談我國安全防護應有的積極作為〉。《警光》,第543期。民國90年10月,頁21-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特南克斯。〈反恐怖作戰【上】〉。《尖端科技》,第220期。2002年12月,頁82-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特南克斯。〈反恐怖作戰【下】〉。《尖端科技》,第221期。2003年1月,頁16-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閆謹。〈民族宗教問題與中東地區國際恐怖主義的發展〉。《國際政治》,第4期。2002年4月,頁117-1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翁里、王曉、潘建珍。〈論依法控制國際恐怖主義犯罪〉。《現代國際關係》,第154期。2002年8月,頁23-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斯勤。〈如何由資金流動管理配合國際反恐行動〉。《戰略安全論壇(IIR-NSSI)》,91夏季刊。2002年8月,頁37-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莫大華。〈安全研究之趨勢〉。《問題與研究》,35卷9期。民國85年9月,頁61-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莫大華。〈安全研究論戰之評析〉。《問題與研究》,37卷8期。民國87年8月,頁19-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殷天爵。〈新恐怖主義之生化威脅與因應〉。《陸軍學術月刊》,39卷451期。2003年3月,頁52-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以定。〈冷戰後恐怖主義新特徵〉。《海峽評論》,第133期。2002年1月,頁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陶向陽、金濤。〈回眸,2002年全球反恐〉。《世界軍事》,2003年第1期。2003年1月,頁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中勇。〈美國對恐怖主義的對策〉。《美國月刊》,8卷2期。民國82年2月,頁101-1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中勇。〈論各國反恐怖主義活動之對策與經驗對我國國境安全維護的啟示〉。《警學叢刊》,23卷4期。民國82年6月,頁39-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中勇。〈台灣海峽非傳統性安全威脅之評估〉。《戰略與國際研究》,3卷4期。民國90年10月,頁1-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中勇。〈國際恐怖主義的演變與發展〉。《戰略與國際研究》,4卷1期。民國91年1月,頁1-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順利。〈國家安全之預警情報研究--從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談起〉。《國防雜誌》,17卷12期。民國91年6月,頁3-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明杰等。〈恐怖主義根源探析〉。《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第1期。2002年1月,頁54-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劍。〈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國際合作:國際恐怖主義和反恐合作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國際展望》,第459期。2003年1月,頁72-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昊。〈APEC的另一個新角色?─亞太反恐安全網絡的統一陣線〉。《亞太經濟合作評論》,第10期。民國91年12月,頁113-1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端耀。〈從九一一事件看NMD戰略思維〉。《兩岸雙贏》,33期。民國90年10月,頁12-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濟春。〈由恐怖攻擊事件談化學戰防護〉。《核生化防護季刊》,第73期。民國91年2月,頁23-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永芳。〈生物恐怖主義的威脅〉。《國防譯粹》,25卷9期。1998年9月,頁66-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元豪。〈美國反恐怖主義相關法律措施之簡介與評論〉。《月旦法學》,80期。民國91年1月,頁272-2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春山。〈台灣搭上了「反恐」的列車〉。《話題》,第32期。2002年10月,頁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雲明。〈美國規劃成立「國土安全部」之戰略意涵〉。《後備學術半年刊》,第66期。民國91年9月,頁81-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明彥。〈後911時期台灣之安全環境與因應策略〉。《全球政治評論》,第2期。民國92年4月,頁31-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明彥。〈連環恐怖攻擊事件之評析〉。《歐亞研究通訊》,6卷6期。民國92年6月,頁9-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齊興霞。〈冷戰後的恐怖主義與國際社會〉。《學術論壇》,2002年第2期。2002年2月,頁25-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文榮。〈反恐與國際秩序〉。《國際問題研究》,第89期。2002年5月,頁27-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udrey Kurth Cronin著,劉廣華譯。〈國家主權的省思:恐怖主義時代的美國戰略〉。《國防譯粹》,30卷3期。2003年3月,頁90-1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碩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婉蘭。《德國政府反恐怖活動之研究》。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尤正才。《我國國家安全會議憲政定位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丘臺峰。《恐怖主義與反恐怖主義》。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6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慧珠。《劫機行為國際法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5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秀菊。《美伊人質危機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79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柏峰。《危機處理之研究:一九九五至九六年台海危機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0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振農。《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與反恐發展之研究》。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國防決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松寅。《當前台灣地區洗錢犯罪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經澤。《從九一一事件論美國國土安全部及我國反恐組織建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念卿。《伊斯蘭激進主義與國際恐怖主義》。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0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游寶珠。《恐怖主義與國際法》。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必棟。《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危機處理與相關機制運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國9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燕薇。《我國國家安全決策之運用》。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國91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壽軒。《巴解恐怖主義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4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玲礽。《人質危機處理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繆宏昌。《恐怖主義與現代戰爭》。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國92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火祥。《我國警政機關危機管理之研究─兼論美國九一一事件之反恐應變機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國9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研討會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任賢。〈我國現行生物災害防護與復原探討〉,生化災害防救學術研討會。化學兵學校主辦,民國91年10月,頁227-2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居正。〈九一一事件與我國反恐策略〉,「全球反恐戰略」研討會。外交部外交事務協會主辦,民國91年12月2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茂林,〈美國強化在亞太地區發動反恐戰爭,我應提出那些具體因應之道〉,戰略安全論壇研討會,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主辦,民國9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瑞舟。〈九一一事件對戰爭研究的影響:主要意涵與思考〉,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2002年11月,頁1-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瑞舟,〈從美伊衝突思考台灣安全與戰略〉,戰略安全論壇研討會,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主辦,民國91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中勇。〈從當前恐怖主義發展看現階段生化災害潛在威脅及因應〉,生化災害防救學術研討會。化學兵學校主辦,民國91年10月,頁47-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中勇。〈美國「九一一」事件後國土安全作為對台灣安全的啟示〉,台灣安全與國防戰略研討會。2002年10月20日,頁4-1-4-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中勇。〈九一一事件後我國在全球的反恐策略〉,「全球反恐戰略」研討會。外交部外交事務協會主辦,民國91年12月2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北齊,〈美國強化在亞太地區發動反恐戰爭,我應提出那些具體因應之道〉,戰略安全論壇研討會,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主辦,民國9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文廣、李照德。〈憲兵對「反恐」之認知與角色扮演〉,國家安全與憲兵任務學術研討會。憲兵學校主辦,民國92年7月28日,頁1-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五岳、李華球。〈全球化下的反恐趨勢與兩岸民間交流〉,全球化趨勢下的反恐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遠景基金會主辦,民國92年11月3、4日,頁271-3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季敏、張建興。〈我國災害防救體系及法規之評析〉,生化災害防救學術研討會。化學兵學校主辦,民國91年10月30日,頁1-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雄源。〈就警備面向探討憲兵特勤隊運用與國家安全之關係〉,憲兵任務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民國89年6月27日,頁1-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熊光華。〈我國化學災害防救體系與機制之探討〉,生化災害防救學術研討會。化學兵學校主辦,民國91年10月30日,頁183-2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博仁。〈現階段生物災害潛在威脅〉,生化災害防救學術研討會。陸軍化學兵學校主辦,民國91年10月30日,頁7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牧謙、吳銘志、謝正倫。〈核電廠緊急應變及輻射防護災害救援〉,民國八十九年全民核生化防護研討會。陸軍總部主辦,民國89年4月12日,頁263-2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進強。〈國家安全與危機管理機制〉,台灣安全與國防戰略研討會。2002年10月20日,頁1-1-1-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顏建發。〈反恐期間台灣生存空間的挑戰與回應:美中台三角關係的變遷〉,全球化趨勢下的反恐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遠景基金會主辦,民國92年11月3、4日,頁211-2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六、中文報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人民日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央日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時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匯報(香港)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由時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青年日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解放軍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蘋果日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七、網際網路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官方網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內政部消防署》http://www.nfa.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內政部警政署》http://www.npa.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法院》 http://www.ly.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外交部》http://www.mofa.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http://www.ey.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http://www.mac.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http://www.aec.gov.tw/start.ph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http://www.nicst.nat.gov.tw/group/application/nics/index.ph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海巡署》http://www.cga.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研考會》http://www.rdec.gov.tw/hom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衛生署》http://www.doh.gov.tw/newverprog/proclaim/sars_list.as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http://www.cdc.gov.tw/ch/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環保署》http://www.epa.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務部》http://www.moj.gov.tw/chinese/c_index.aspx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http://www.mnd.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家安全局》http://www.nsb.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家資通安全應變中心》 http://www.ncert.nat.gov.tw/infosec/data.as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一般網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人民網》http://www.peopledaily.com.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紀元》http://www.epochtaiwan.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洋網》http://www.dayoo.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央通訊社》http://www.cna.com.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網》http://www.china.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智庫》http://www.taiwanthinktank.or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全球反恐行動》http://hk.news.yahoo.com/fc/news_fc_in1bomb.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由電子新聞網》http://www.libertytimes.com.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多維新聞網》http://www1.chinesenewsnet.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方網》http://www.eastday.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森新聞報》http://www.ettoday.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參考:美國國務院》http://usinfo.org/mgck/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ck/homepage.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research-3-3.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浪新聞網》http://news.sina.com.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華網》http://www.xinhua.or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遠景基金會》http://www.future-china.org/index_o.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蕃薯藤新聞網》http://news.yam.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國》http://www.un.org/chines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貳、外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英文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lexander, Yonah, and Marxwell Finger. Terrorism: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New York: McGraw-Hill, 19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alton, David, and Carlo Schaerf.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and World Security. London: Croom Helm Ltd, 19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mbs, Cindy C. Terrorism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renshaw, M. Terrorism, Legitimacy and Power – The Consequences of Political Violence. Manufactured: Wesleyan University, 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reeman, Charles. Today’s World Terrorism. London, Batsford: Academic and Educational Limited, 19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riedlander, Robert A. Terrorism: Documents of International and Local Control, Vo1. I. New York: Oceana Publications, Inc., 19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erman, Edward. The Real Terror Network. Boston: South End Press, 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offman, Bruce. Recent Trend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Terror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Santa Monica: RAND Corporation, 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olms, John Pynchon. Terrorism. New York: PINNALE BOOK, 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aqueur, Walter. Terrorism.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aqueur, Walter. Terrorism. London: Sphere Books Ltd, 19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aqueur, Walter. The Age of Terrorism.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ivingstone, Neil C. The War against Terrorism. Lexington Massachusetts: D. C. Heath and Company, 19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acos, Brigitte Lebens. Terrorism and the Media. New York: Columbia Univ. Press, 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earson, Frederin S., and J. Martin Rocheste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Global Condi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2nd edition.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apoport, David C. Encyclopedia of Violence, Peace, and Conflict: Terrorism.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chmid, Alex P., and Ronald D. Crelinsten. Western Responses to Terrorism. Frank Cass & Co., Oregon, 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chmid, Alex P. Political Terrorism: A Research Guide to Concepts, Theories, Data Base, and Literature. New Brunswick, CT: Transaction, 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egallar, Stephen. Invisible Armies: Terrorism into the 1990s. London: Michael Joseph Ltd, 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later, Robert O. Current Perspectives on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Basingstoke, Hampshire: Macmillan Pr., Ltd, 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aylor, Max., and John Horgan. The Future of Terrorism. London: Frank Cass, 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ilkinson, Paul. Political Terrorism. London: Government & Opposition Ltd, 19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ilkinson, Paul. Political Terrorism. London: MacMillan, 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英文期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renshaw, Martha. “The Cause of Terrorism.” Camparative Politics, Vol. 13, No. 4, July 1981, pp.379-3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ilkinson, Paul. Terrorist Targets and Tactics: New Risks to World Order, Conflict Studies. December 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網際網路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PEC官方網站》http://www.apecsec.org.s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北約官方網站》http://www.nato.int/docu/speech/2002/s021003e.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白宮網站》http://www.whitehouse.gov/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恐怖主義研究網站》http://www.yale.edu/lawweb/avalon/terrorism/terror.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國土安全防衛部》http://www.whitehouse.gov/deptofhomeland/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國務院》http://www.state.gov/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聯邦緊急管理局》http://www.fema.gov/library/terror.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蘭德公司》http://www.rand.or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恐怖主義研究中心》http://www.terrorism.com/index.s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際反恐怖主義政策協會》http://www.ict.org.i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http://www.csis.or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國網站》http://www.un.org/english/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