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題名 神山神話在中古遊仙題材詩賦中的書寫研究
作者 黃家家
貢獻者 高莉芬
黃家家
關鍵詞 遊仙
神山神話
日期 2006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5:19:06 (UTC+8)
摘要 神話是人的精神原鄉與出路,而神山神話則是在神話傳述中,將美好異世界具體描繪出來的成果。故神山神話被當作文學原型,大量運用於探索神仙世界的中古遊仙題材詩賦裡,作為鋪展仙境、仙人、仙遊的素材,而本文亦即由此三個層面展開對中古遊仙題材詩賦與神山神話間之關係的討論。在仙境書寫上,中古遊仙題材詩賦對神山神話——特別是崑崙、蓬萊神山神話——的依附性最強,其內容構畫大致不出神山神話的範圍。在仙人書寫時,本文以西王母、琴高、安期生、韓眾、赤松和王喬等仙人為代表,擬見各神山系統之仙人神話在中古遊仙題材詩賦裡的展現,以及詩人賦家引神山仙人為文的手法和意圖。而在仙遊書寫處,我們按照神山的空間象徵分出登山通天式、遊四方山式與入山隱逸式三種仙遊類型,並從中發現仙遊類型與仙遊目的間的互動關係。
此外,本文也擬比較神山神話在中古遊仙題材詩歌和辭賦裡的異同,大致而言:中古遊仙題材詩歌融入較多當時漸興的隱逸思潮、仙道文化與親好自然的審美觀念,突出仙人形象,並往往於字裡行間流露出詩人與生命、社會、時代應對後的選擇,神山神話為詩人們提供了一個可入可出、可求可詠的神異空間,是詩人們見證時代刺激的回應。中古遊仙題材辭賦則較多地承襲了神山神話,在仙境營造、仙人刻畫上,都較接近神話傳述中的神山神話,仙遊部分,則承續屈原立下的文學傳統,以仙遊處理士不遇的命題,故在中古遊仙題材辭賦裡,神山神話雖亦為賦家建立了一個與現世判然有別的異界,其敘述焦點卻始終放在自古與士人糾纏的出處問題上,欲以書寫遊仙題材超拔對遇、不遇的執著。
總此,本論文期能由以上兩條線索,歸納、統整出神山神話在中古遊仙題材詩賦裡的文學轉譯和變形,從而詮解中古遊仙詩人和賦家們的思維習慣、情志取向與書寫偏好,與綿長的中國文學、文化之流相唱和。
參考文獻 一、 古籍文獻
(戰國)莊周著,(清)郭慶藩集釋,《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1月。
(漢)王充,《論衡》,台北:世界書局,1962年。
(漢)王逸,《楚辭章句》,台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年1月。
(漢)班固著,楊家駱編,《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台北:鼎文書局,1981年2月。
(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洪葉文化,2001年10月。
(漢)劉向,《列仙傳》,台北:廣文書局,1989年12月。
(漢)劉安編著,何寧集釋,《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0月。
(漢)劉熙,《釋名》,《百部叢書集成》第84冊《小學彙函》,清同治年間校刻;台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漢)應劭撰,王利器校注,《風俗通義校注》,台北:明文書局,1982年4月。
(晉)張湛編著,楊伯駿集釋,《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0月。
(晉)葛洪,《神仙傳》,台北:廣文書局,1989年12月。
(晉)葛洪著,王明校釋,《抱朴子內篇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3月。
(蕭梁)劉勰著,《文心雕龍》,台南:唯一書業中心,1975年9月。
(蕭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7月。
(劉宋)范曄著,楊家駱編,《新校本後漢書并附編十三種》,台北:鼎文書局,1981年4月。
(劉宋)劉義慶編,《世說新語》,台北:華正書局,1993年10月。
(劉宋)鍾榮,�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93151010
9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151010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高莉芬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黃家家zh_TW
dc.creator (作者) 黃家家zh_TW
dc.date (日期) 200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Sep-2009 15:19:06 (UTC+8)-
dc.date.available 18-Sep-2009 15:19:0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5:19:0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3151010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55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151010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神話是人的精神原鄉與出路,而神山神話則是在神話傳述中,將美好異世界具體描繪出來的成果。故神山神話被當作文學原型,大量運用於探索神仙世界的中古遊仙題材詩賦裡,作為鋪展仙境、仙人、仙遊的素材,而本文亦即由此三個層面展開對中古遊仙題材詩賦與神山神話間之關係的討論。在仙境書寫上,中古遊仙題材詩賦對神山神話——特別是崑崙、蓬萊神山神話——的依附性最強,其內容構畫大致不出神山神話的範圍。在仙人書寫時,本文以西王母、琴高、安期生、韓眾、赤松和王喬等仙人為代表,擬見各神山系統之仙人神話在中古遊仙題材詩賦裡的展現,以及詩人賦家引神山仙人為文的手法和意圖。而在仙遊書寫處,我們按照神山的空間象徵分出登山通天式、遊四方山式與入山隱逸式三種仙遊類型,並從中發現仙遊類型與仙遊目的間的互動關係。
此外,本文也擬比較神山神話在中古遊仙題材詩歌和辭賦裡的異同,大致而言:中古遊仙題材詩歌融入較多當時漸興的隱逸思潮、仙道文化與親好自然的審美觀念,突出仙人形象,並往往於字裡行間流露出詩人與生命、社會、時代應對後的選擇,神山神話為詩人們提供了一個可入可出、可求可詠的神異空間,是詩人們見證時代刺激的回應。中古遊仙題材辭賦則較多地承襲了神山神話,在仙境營造、仙人刻畫上,都較接近神話傳述中的神山神話,仙遊部分,則承續屈原立下的文學傳統,以仙遊處理士不遇的命題,故在中古遊仙題材辭賦裡,神山神話雖亦為賦家建立了一個與現世判然有別的異界,其敘述焦點卻始終放在自古與士人糾纏的出處問題上,欲以書寫遊仙題材超拔對遇、不遇的執著。
總此,本論文期能由以上兩條線索,歸納、統整出神山神話在中古遊仙題材詩賦裡的文學轉譯和變形,從而詮解中古遊仙詩人和賦家們的思維習慣、情志取向與書寫偏好,與綿長的中國文學、文化之流相唱和。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神山神話——中古遊仙題材詩賦研究的新視角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的界定
第三節 前人研究成果回顧
第四節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內容概述
第二章 神山神話與仙境——中古遊仙題材詩賦的空間書寫
第一節 巍峩之勢——崑崙神山與中古遊仙題材詩賦的神話空間
第二節 水波之間——蓬萊神山與中古遊仙題材詩賦的神話空間
第三節 林泉之野——宇內名山與中古遊仙題材詩賦的神話空間
第四節 小結
第三章 神山神話與仙人——中古遊仙題材詩賦的神仙形象
第一節 崑崙神山之仙人領袖——執掌不死仙藥的西王母
第二節 蓬萊神山之仙人和帝王交遊——琴高、安期生與韓眾的形象異同
第三節 崑崙神山和宇內名山系統混見之仙人典型和發展——赤松與王喬的角色分化
第四節 小結
第四章 神山神話與仙遊——中古遊仙題材詩賦的行遊展演
第一節 神山通天——昇登世界中心的向上行遊
第二節 四方神山——超越凡俗空間的遠遊
第三節 神山隱逸——蕩漾沉靜之中的人間行遊
第四節 小結
第五章 結論:神山神話與文學——中古遊仙題材詩賦的創作特色
第一節 集體的夢、時代的歌——神話與中古遊仙題材詩賦的神山神話
第二節 神山神話在中古遊仙題材詩歌的呈現
第三節 神山神話在中古遊仙題材辭賦的寓託
第四節 原型置換的意義——神山神話在中古遊仙題材詩賦的運用和比較
第五節 省思與展望
附表一 中古遊仙題材詩賦篇目整理表
附表二 崑崙神山神話文獻整理表
附表三 蓬萊神山神話文獻整理表
參考書目
zh_TW
dc.format.extent 201504 bytes-
dc.format.extent 502373 bytes-
dc.format.extent 125046 bytes-
dc.format.extent 566446 bytes-
dc.format.extent 1184493 bytes-
dc.format.extent 608051 bytes-
dc.format.extent 305343 bytes-
dc.format.extent 232468 bytes-
dc.format.extent 212093 bytes-
dc.format.extent 262383 bytes-
dc.format.extent 311480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151010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遊仙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神山神話zh_TW
dc.title (題名) 神山神話在中古遊仙題材詩賦中的書寫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古籍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戰國)莊周著,(清)郭慶藩集釋,《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王充,《論衡》,台北:世界書局,196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王逸,《楚辭章句》,台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班固著,楊家駱編,《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台北:鼎文書局,1981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洪葉文化,2001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劉向,《列仙傳》,台北:廣文書局,198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劉安編著,何寧集釋,《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劉熙,《釋名》,《百部叢書集成》第84冊《小學彙函》,清同治年間校刻;台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應劭撰,王利器校注,《風俗通義校注》,台北:明文書局,1982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晉)張湛編著,楊伯駿集釋,《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晉)葛洪,《神仙傳》,台北:廣文書局,198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晉)葛洪著,王明校釋,《抱朴子內篇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梁)劉勰著,《文心雕龍》,台南:唯一書業中心,1975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宋)范曄著,楊家駱編,《新校本後漢書并附編十三種》,台北:鼎文書局,1981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宋)劉義慶編,《世說新語》,台北:華正書局,1993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宋)鍾榮,�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