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雙語使用之認知處理--概念與詞彙連結之不對稱性研究
Cognitive processing in bilingual: the asymmetry of links between concept and lexicon
作者 劉効樺
Liu, Shiau-Hua
貢獻者 顏乃欣
劉効樺
Liu, Shiau-Hua
關鍵詞 雙語
不對稱性
修正階層模式
文字形式
負向促發效果
發展性變遷
Bilingual
Asymmetry
Revised hierarchical model
Word form
Negative priming effect
Developmental shift
日期 1997
上傳時間 18-九月-2009 18:32:51 (UTC+8)
摘要 本論文採用負向促發作業,探討中英雙語者之認知處理,主要研究目的為:一、探討雙語連結因不同促發順序(L1-L2 或 L2-L1)所致的不對稱性,及其連結性質的差異。二、探討不同 L2 熟練度的雙語者,是否表現出不同的雙語連結型態,而有發展性變遷的現象。三、探討雙語概念、詞彙的連結,是否會因文字形式、雙語文字間的相關或對譯關係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型態。
     在兩個實驗中,所進行之負向促發作業卻產生正向促發效果,根據文獻推論可能是 SOA 間距不夠長;且繼續分析此促發效果型態,仍有其理論意義。
     實驗一以 20 名中文四同學、 20 名英文四同學,進行匿視促發項之跨語言語意相關字彙判斷作業,結果發現:促發順序 L1-L2 產生顯著效果、L2-L1 無顯著效果、兩方向間的不對稱值隨著 L2 熟練度提高而變小。顯示雙語間的不對稱現象,是因兩方向之連結性質不同所致,且此不對稱有發展性變遷的現象,與雙語之「修正階層模式」預測一致。
     實驗二以 24 名一般大學生,採相同作業程序,進行匿視促發項之跨語言對譯字(具體、抽象)、相關字字彙判斷,結果發現:整體之數據分析,顯示對譯字並未比相關字產生較大效果;具體對譯字也沒有比抽象對譯字產生較大效果;具體對譯字在兩促發順序之不對稱值也沒有比抽象對譯字小。但分別將對譯字、相關字在不同促發順序分析其不對稱情形、及在 L2-L1 情況對譯字、相關字之效果差異,顯示此部份結果符合以「修正階層模式」為基礎所提出之預測。
     總括而言,中英雙語之概念、詞彙連結之不對稱性,亦能以「修正階層模式」加以解釋;但是文字形式對中英雙語之影響,仍有待更進一步研究來加以釐清。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心理學研究所
83752002
8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75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顏乃欣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劉効樺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Liu, Shiau-Huaen_US
dc.creator (作者) 劉効樺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u, Shiau-Huaen_US
dc.date (日期) 199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九月-2009 18:32:51 (UTC+8)-
dc.date.available 18-九月-2009 18:32:5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九月-2009 18:32:51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B200200175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643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心理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3752002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採用負向促發作業,探討中英雙語者之認知處理,主要研究目的為:一、探討雙語連結因不同促發順序(L1-L2 或 L2-L1)所致的不對稱性,及其連結性質的差異。二、探討不同 L2 熟練度的雙語者,是否表現出不同的雙語連結型態,而有發展性變遷的現象。三、探討雙語概念、詞彙的連結,是否會因文字形式、雙語文字間的相關或對譯關係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型態。
     在兩個實驗中,所進行之負向促發作業卻產生正向促發效果,根據文獻推論可能是 SOA 間距不夠長;且繼續分析此促發效果型態,仍有其理論意義。
     實驗一以 20 名中文四同學、 20 名英文四同學,進行匿視促發項之跨語言語意相關字彙判斷作業,結果發現:促發順序 L1-L2 產生顯著效果、L2-L1 無顯著效果、兩方向間的不對稱值隨著 L2 熟練度提高而變小。顯示雙語間的不對稱現象,是因兩方向之連結性質不同所致,且此不對稱有發展性變遷的現象,與雙語之「修正階層模式」預測一致。
     實驗二以 24 名一般大學生,採相同作業程序,進行匿視促發項之跨語言對譯字(具體、抽象)、相關字字彙判斷,結果發現:整體之數據分析,顯示對譯字並未比相關字產生較大效果;具體對譯字也沒有比抽象對譯字產生較大效果;具體對譯字在兩促發順序之不對稱值也沒有比抽象對譯字小。但分別將對譯字、相關字在不同促發順序分析其不對稱情形、及在 L2-L1 情況對譯字、相關字之效果差異,顯示此部份結果符合以「修正階層模式」為基礎所提出之預測。
     總括而言,中英雙語之概念、詞彙連結之不對稱性,亦能以「修正階層模式」加以解釋;但是文字形式對中英雙語之影響,仍有待更進一步研究來加以釐清。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次
     銘感-------------------------------------------------------iv
     目次-------------------------------------------------------vi
     圖表目次---------------------------------------------------vii
     摘要-------------------------------------------------------vi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假設--------------------------------------------3
     第三節 重要名詞詮釋----------------------------------------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複合--對等模式」之區分----------------------------7
     第二節 「共享--分立」記憶模式之區分------------------------10
     第三節 屬性--標記模式--------------------------------------16
     第四節 未啟動語言與啟動語言之開係--------------------------19
     第五節 階層模式的跨語言連結:詞彙連結論與概念媒介論--------27
     第六節 修正階層模式----------------------------------------33
     第七節 負向促發效果之探討----------------------------------39
     第八節 實驗邏輯及研究假設----------------------------------42
     
     第三章 實驗、結果及討論
     第一節 實驗一----------------------------------------------46
     第二節 實驗二----------------------------------------------57
     第三節 綜合討論--------------------------------------------64
     
     參考文獻----------------------------------------------------72
     
     附錄
     附錄一 語言學習史問卷--------------------------------------79
     附錄二 中文四學生與英文四學生對語言能力之自評分數----------80
     附錄三 實驗一之材料----------------------------------------81
     附錄四 指導語----------------------------------------------83
     附錄五 實驗一之負向促發淨值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5
     附錄六 實驗二之材料----------------------------------------86
     
     圖表目次
     圖一 雙語者之詞彙知識表徵---------------------------------------7
     圖二 受語之「重疊--分佈」記憶-----------------------------------15
     圖三 「文字連接模式」與「概念媒介模式」-------------------------30
     圖四 雙語記憶表徵的「修正階層模式」-----------------------------34
     圖五 實驗嘗試之程序---------------------------------------------53
     圖六 實驗--負向促發淨值之分析-----------------------------------56
     
     表一 不同熟線程度雙語者在二方向翻譯的反應時間表現---------------36
     表二 雙語促發研究中,跨語言條件下語意促發效果量不對稱的比較-----38
     表三 實驗一的「匿視促發項--反應自標項配對」安排表---------------49
     表四 實驗一結果摘要表-------------------------------------------54
     表五 不同語言的促發順序之反應時間-------------------------------55
     表六 實驗二的「匿視促發項--反應目標項配對」安排表---------------59
     表七 實驗二結果摘要表-------------------------------------------61
     表八 對譯字與抽象字之從發淨值分析表-----------------------------62
     表九 具體對譯字與抽象對譯字平均促發淨值分析表-------------------63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75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雙語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不對稱性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修正階層模式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文字形式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負向促發效果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發展性變遷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Bilingual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Asymmetr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Revised hierarchical model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Word form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Negative priming effec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Developmental shiften_US
dc.title (題名) 雙語使用之認知處理--概念與詞彙連結之不對稱性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Cognitive processing in bilingual: the asymmetry of links between concept and lexico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