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題名 歐陽脩詩詞比較研究
作者 秦泉萍
貢獻者 羅宗濤
秦泉萍
關鍵詞 北宋
歐陽脩


比較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24-四月-2010 18:20:02 (UTC+8)
摘要 歐陽脩集官僚、學者、詩人於一身,身兼政治領袖與文化領袖,又是宋代第一個詩詞兼擅的作家,比較其詩詞的目的是希望藉由觀察其詩詞關係,更深入了解這位大文豪的精神風貌,也藉此觀察北宋前期詩詞互動的狀態,有助於更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詞的士大夫化和雅化過程。
我們分別從主題、意象、章法和修辭進行比較,發現歐陽脩的詩與詞在主體形象的突出方面有深刻的關聯性,其詩詞有許多重要的共同意象,這個發現不僅使我們更了解歐陽脩多情的性格,也幫助我們更進一步證明北宋前期詩詞互動的現象確實存在,我們也發現歐陽脩在表現方法上有他個人一貫的特殊偏好,如擅用層層深入的結構安排來深化詩詞情感,及在文字風格上同樣呈現平淡意遠的特色。
歐陽脩的詩與詞又有著異趣而互補的現象:詩詞在各類主題的比重及呈現的細膩度和情調不同,詩的意象比較豐富,詞的意象比較細膩,詩開頭取景狀闊,詞則著力描寫細緻而具動感的場景,詞的顏色較詩艷麗等等。歐陽脩詩詞的相異處,體現了詩和詞作為不同文類的體性要求,如何影響及規範作家的創作活動。
歐陽脩對詞雖強調娛樂功能,所以多遣興之作,但在不經意間流露其個人學識襟抱於詞中,提高詞的抒懷價值。他將自己擅長的詩文作法引入詞,也許不像蘇軾是有意識的,但就詞史流變來看,確實是某種回歸,既而影響文人詞的成立。他以政治領袖及文化領袖的身分喜愛創作小詞,並提高詞的格調,讓文人作詞的束縛減少,影響所及使更多有才華的讀書人投入詞的行列,他帶動文人作詞的風氣,文人將學識修養寫入詞中使詞雅化,形成與柳永為代表的俗詞格調絕然不同的文人詞,後來蘇軾對詞的革新成果豐富,不得不追溯到歐陽脩的開創傳承之功。
參考文獻 壹、專書
一、古籍
(梁)劉勰:《文心雕龍》,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唐)杜甫著,(清)楊倫編輯:《杜詩鏡詮》,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2004年《四部善本
新刊》。
(唐)歐陽詢等:《藝文類聚》,臺北:文光出版社,1974年。
(唐)韓愈著,錢仲聯集釋:《韓昌黎詩繫年集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
(宋)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臺北:鼎文書局,1979年9月。
(宋)王 灼:《碧雞漫志》,《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宋)司馬光撰,吉書時點校:《稽古錄》,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8年,
(宋)沈義父:《樂府指迷》,《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宋)周紫芝:〈竹坡詩話〉,《歷代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1959年)。
(宋)洪 邁:《容齋隨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年《叢書集成三編》71冊。
(宋)胡 仔:《苕溪漁隱叢話》,北京:北京大學圖書館 (宋刻本),2002年。
(宋)晁說之:《景迂生集》,臺北:世界書局,1987年《四庫全書薈要》集部第40冊。
(宋)張 戒:《歲寒堂詩話》,《歷代詩話統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年5月。
(宋)張 炎:《詞源》,《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宋)梅堯臣著,朱東潤編年校注:《梅堯臣集編年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11月。
(宋)陳師道:《後山詩話》,臺北:世界書局,1986年《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
本。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宋)曾 慥:《樂府雅詞》,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粵雅堂叢書》。
(宋)黃庭堅著,劉琳等校點:《黃庭堅全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87年。
(宋)楊億編:《西崑酬唱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四部叢刊》。
(宋)葉夢得:〈石林詩話〉,《歷代詩話統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
5月。
(宋)葉夢得《避暑錄話》,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宋)歐陽脩:《五代史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殿刊本。
(宋)歐陽脩:《洛陽牡丹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歐陽脩:《新唐書》,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四部備要》。
(宋)歐陽脩著,李逸安點校:《歐陽脩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長沙:岳麓書社,1997年。
(宋)錢 愐:《錢氏私志》,《中國野史集成》(八),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宋)嚴 羽:《滄浪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1969年《百部叢書集成》。
(宋)蘇 洵:《嘉祐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6年據上海圖書館藏宋刻本影印。
(宋)蘇 軾:《蘇軾文集》,長沙:岳麓書社,2000年8月。
(元)方 回:《瀛奎律髓》,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一三六六冊。
(元)脫脫等:《宋史》,臺北:鼎文書局,1978年。
(元)陸輔之:《詞旨》,《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元)瞿 佑:《歸田詩話》卷中,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1997年《四庫全書
存目叢書》集部第416冊。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歷代詩話統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
5月。
(明)胡應麟:《詩藪》,臺北:廣文書局,1973年。
(清)丁福保編:《清詩話》,臺北:明倫出版社,2002年。
(清)丁福保編:《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3月。
(清)方東樹:《昭昧詹言》,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
(清)王又華:《古今詞論》,《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清)王夫之著 ,戴鴻森注,《薑齋詩話箋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清)全祖望:《鮚埼亭集外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四部叢刊》。
(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1959年。
(清)李調元:《雨村詞話》,臺北:宏業書局1972年《函海叢書》第29冊。
(清)沈祥龍:《論詞隨筆》,《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清)沈得潛:《說詩晬語》,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叢書集成續編》199冊。
(清)沈 雄:《古今詞話》,《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清)周 濟:《介存齋論詞雜著》,《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清)季振宜編:《全唐詩》,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
(清)金聖嘆:《金聖嘆全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年7月。
(清)袁 枚:《隨園詩話》,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
(清)清聖祖御定:《全唐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清)陳 衍:《宋詩精華錄》,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3年8月。
(清)馮 煦:《蒿庵論詞》,《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清)萬 樹,《詞律》,臺北:世界書局,1974年。
(清)趙 翼:《甌北詩話》,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清)劉熙載:《詞概》,《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清)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二、現代專著
丁仲祐編訂:《續歷代詩話上下》,台北:藝文印書館,1983年。
上彊村民重編 ,唐圭璋箋注:《宋詞三百首箋注》,臺北 : 臺灣學生書局,1976年。
仇小屏:《古典詩詞時空設計美學》,台北:文津出版社,2002年11月。
方智範等:《中國詞學批評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王更生:《歐陽脩散文研讀》,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6年5月。
王 易:《詞曲史》,臺北:廣文書局,1997年。
王國維:《人間詞話》,臺北:開明書局,1955年。
王國瓔:《中國山水詩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6年10月。
王運熙、顧易生主編:《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3年3月。
王熙元:《優游詞曲天地》,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6年5月。
王曉驪:《唐宋詞與商業文化關係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8月。
北京大學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
古遠清等:《詩歌修辭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年6月。
吉川幸次郎著,鄭清茂譯:《宋詩概說》,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年9月。
朱光潛:《詩論》,臺北:國文天地出版社,1990年3月。
朱孝臧:《宋詞三百首箋》,臺北:廣文書局,1960年7月。
朱崇才:《詞話學》,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朱傳譽主編 :《歐陽脩傳記資料》,臺北:天一圖書有限公司,1982年。
江錦玨:《詩詞意旨透視鏡》,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1年9月。
余毅恆:《詞筌》,臺北:正中書局,1991年10月。
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臺北:華正書局,1984年9月。
吳文治編:《韓愈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9月。
吳惠娟:《唐宋詞審美關照》,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8月。
呂晴飛:《歐陽脩》,臺北:地球出版社,1992年11月。
宋心昌:《歐陽脩詩文選注》,臺北:建宏出版社,1996年2月。
宋柏年:《歐陽脩研究》,成都:巴蜀書社出版,1995年5月。
李之亮箋注:《歐陽脩集編年箋注》,成都:巴蜀書社,2007年12月。
李文鈺:《宋詞中的神化特質與運用》,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2006年。
李曰剛:《中國文學流變史》,臺北:聯貫出版社,1976年10月。
李正輝、 李華豐:《中國古代詞史》,臺北:志一出版社,1995年12月。
李若鶯:《花落蓮成--詞學瑣論》,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2年2月。
李若鶯《唐宋詞鑑賞通論》,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6年。
李 栖:《歐陽脩詞研究及校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3月。
李勤印 、張建業:《中國詞曲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杜少春主編:《柳永、歐陽脩詞名篇欣賞》,臺北:學鼎出版公司,1999年。
沈松勤:《唐宋詞社會文化學研究》,杭州:浙江大學,2000年。
沈祖棻:《宋詞賞析》,江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3月。
汪中注譯:《新譯宋詞三百首》,臺北:三民書局,2002年1月。
汪 淳:《韓歐詩文比較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7月。
周振甫:《詩詞例話》,臺北:長安出版社,1983年10月。
林子鈞:《六一居士歐陽脩》,臺北:莊嚴出版社,1981年5月。
林宜陵:《北宋詩歌論政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3月。
林玫儀:《詞學考詮》,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3年。
林淑貞:《中國詠物詩託物言志析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2年4月。
林淑貞:《詩話論風格》,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邱少華:《歐陽脩詞新釋輯評》,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1月。
金啟華等編:《唐宋詞集序跋匯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2月。
洪本健:《歐陽脩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胡雲翼:《宋詩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10月。
凌欣欣:《初唐詩歌中季節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7月。
唐圭璋:《宋詞三百首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
唐圭璋:《宋詞互見考》,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1年10月。
唐圭璋:《宋詞四考》,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85年。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臺北:鼎文出版社,2001年。
唐圭璋等:《唐宋詞鑑賞集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1年6月。
唐圭璋編:《全宋詞》,臺北:明倫出版社,1973年10月。
唐圭璋編:《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夏承濤:《唐宋詞論叢》,臺北:宏業書局,1979年。
夏承燾:《唐宋詞欣賞》,香港:中華書局,2002年。
夏承燾:《讀詞常識》,香港:中華書局,2002年。
孫 立:《詞的審美特性》,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2月。
孫康宜著,李奭學譯:《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與詞人風格》,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4年6月。
袁行遠:《歐陽脩》,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中國歷史小叢書》。
高明總編審:《中國文總欣賞 散文6歐陽脩》,臺北:錦繡出版社,1992年11月。
張忠民主編:《歐陽脩夷陵詩文譯注》,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
張春榮:《詩學析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年11月。
張 相:《詩詞曲語辭匯釋》,臺北:世界書局,1978年。
張高評:《宋詩之傳承與開拓》,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3月。
張高評:《宋詩之新變與代雄》,臺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1995年9月。
張高評:《宋詩綜論叢編》,臺北:麗文文化事業公司,1993年10月。
張高評:《會通化成與宋代詩學》,臺南:國立成功大學出版組,2000年8月。
張 健:《歐陽脩之詩文及文學評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10月。
張惠民《宋代詞學審美理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4月。
張夢機:《詞律探原》,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
張璋、黃畬:《全唐五代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張麗珠:《袖珍詞學》,臺北:里仁書局,2001年5月。
郭正忠:《歐陽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1月。
郭紹虞編選:《清詩話續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
陳友冰:《中國古典詩文(二)--比較篇》,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0年12月。
陳弘治:《詞學今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71年。
陳秀芳:《歐陽脩及其著作約選簡析》,嘉義:紅豆出版社,1991年。
陳滿銘:《詞林散步──唐宋詞結構分析》,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0年1月。
陳滿銘:《辭章學十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6年5月。
陳曉芬:《人生自是有情痴》,臺北:開今文化事業, 1993年7月。
陸侃如、馮沅君:《中國詩史》,北京:作家出版社,1956年9月。
陶爾夫、楊廣辰:《晏歐詞傳》,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
曾昭岷編:《全唐五代詞》,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曾祖蔭:《中國古代文藝美學範疇》,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6月。
曾棗莊主編:《歐陽脩詩文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89年2月。
游國恩等主編 :《中國文學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0年。
程千帆、 吳新雷:《兩宋文學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2月。
程 杰:《北宋詩文革新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12月。
黃 畬:《歐陽脩詞箋註》,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10月。
黃一權:《歐陽脩散文研究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黃公渚:《歐陽脩詞選譯》,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年。
黃文吉:《北宋十大詞家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黃文吉:《黃文吉詞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3年11月。
黃文吉主編:《詞學研究書目》,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4月。
黃永武:《中國詩學 設計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77年4月。
黃永武:《中國詩學 鑑賞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76年10月。
黃永武:《詩與美》,臺北:洪範書店,1987年12月。
黃坤堯:《詩歌之審美與結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黃 杰:《宋詞與民俗》,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黃美鈴:《歐梅蘇與宋詩的形成》,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5月。
黃進德:《歐陽脩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0月。
黃雅莉:《詞情的饗宴》,臺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3月。
楊柏岭:《唐宋詞審美文化闡釋》,合肥:黃山書社,2007年3月。
楊海明:《唐宋詞主題探索》,高雄:麗文文化事業公司,1995年10月。
楊海明:《唐宋詞史》,高雄:麗文文化事業公司,1996年。
楊海明:《唐宋詞的風格學》,臺北:木鐸出版社,1987年6月。
楊海明:《唐宋詞美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
葉桂桐:《中國詩律學》,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
葉嘉瑩 、繆鉞合撰:《靈谿詞說》,臺北:正中書局,1994年8月。
葉嘉瑩:《中國古典詩歌評論集》,臺北:桂冠出版公司,1991年。
葉嘉瑩:《中國詞學的現代觀》,臺北:大安出版社,1988年12月。
葉嘉瑩:《迦陵談詩》,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005年。
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臺北:桂冠出版公司,1992年4月。
葉嘉瑩:《唐宋詞名家論集》,臺北:正中書局,1987年。
葉嘉瑩:《詞之美感特質的形成與演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
葉嘉瑩:《詞學古今談》,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2年。
葉嘉瑩:《詞學新詮》,臺北:桂冠出版公司,2000年2月。
葉嘉瑩:《詩詞的美感》,臺北:中央研究院,2003年1月。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臺北:弘道文化公司,1978年。
臺灣大學主編:《宋代文學與思想》,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8月。
裴普賢:《歐陽脩詩本義研究》,臺北:東大圖書,1981年。
趙為民 、程郁綴選輯:《詞學論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9年7月。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1994年7月。
劉子庚:《詞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2年8月。
劉子健:《歐陽脩的治學與從政》,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4年。
劉若愚:《歐陽脩研究》,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9年5月。
劉德清:《歐陽脩紀年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劉德清:《歐陽脩論稿》,北京:北京師大出版社,1991年。
廚川白村著、林文瑞譯:《苦悶的象徵》,臺北:志文出版社,1992年。
歐陽禮:《歐陽文忠公遺跡與祠祀》,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4月。
蔡世明:《歐陽脩的生平與學術》,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
蔡茂雄:《六一詞校注》,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研究論文,1969年。
蔡英俊主編:《抒情的境界》,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年8月。
蔡英俊編:《意象的流變》,臺北:聯經出版社,1987年2月。
蕭瑞峰:《多情自古傷離別──古典文學別主題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6月。
錢基博:《中國文學史》,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4月。
錢鍾書:《宋詩選註》,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
錢鍾書:《管錐篇》,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
龍沐勛:《倚聲學》,臺北:里仁書局,1996年。
繆 鉞:《詩詞散論》,臺北:臺灣開明書局,1982年。
薛礪若:《宋詞通論》,臺北:臺灣開明書局,1958年。
謝佩芬:《北宋詩學中寫意課題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8年6月。
謝雲飛:《文學與音律》,臺北:東大出版社,1978年。
簡添興:《歐陽脩交游舉要 》,嘉義:紅豆出版社,1991年。
顧永新:《斯文有傳, 學者有師 : 歐陽脩的文學與學術成就 》,鄭州:大象出版社,2000
年。
顧柔利:《歐陽脩詠物詩詞研究》,高雄:高雄文化出版社,1991年。
龔兆吉編著,王偉勇編審:《歷代詞論新編》,臺北縣:祺齡出版社,1994年12月。
Lucien Goldman著,段毅、牛宏寶譯:《文學社會學方法論》,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年。
貳、單篇論文
一、學位論文
王 嵐:《歐陽脩詞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古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江正誠:《歐陽脩的生平及其文學》,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78年。
何澤恆:《歐陽脩之經史學》,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吳政翰:《歐陽脩詞的六一風神》,嘉義: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李宜學:《李商隱詩與花間集詞關係之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年。
李 偉:《人生自是有情痴—從歐陽脩詞看他的深情特質》,東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李慕恕:《歐陽脩古文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李寶玲:《五代詩詞比較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林淑華:《主體意識的情志抒寫—韋莊詩詞關係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
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姚友惠:《馮延巳與晏殊詞比較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年。
馬寶蓮:《兩宋詠物詞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72年。
崔成宗:《宋代詩話論詩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
陳吉山:《北宋詠史詩探論》,台南: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陳秀芳:《歐陽脩詞中女性描寫藝術研究》,花蓮:南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年。
曾秀華:《北宋前期小令詞人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黃美珍:《歐陽脩的文學與事業》,香港:珠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廉紅紅:《歐陽脩山水文學作品研究》安徽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趙明媛:《歐陽脩詩本義探究》,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劉明宗:《宋初詩風體派發展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4年。
歐陽美慧:《歐陽脩詩文理論及實踐》,高雄: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蕭淳鏵:《北宋平淡文學觀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戴麗霜:《北宋以文為詩詩風形成原因及其風格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1991年。
謝佩芬:《歐陽脩詩歌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簡淑娟:《北宋以文為詩詩風形成原因及其風格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顏瓊雯:《「六一詞」篇章結構探析》,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年。
二、期刊論文
于天池:〈宋代文人說唱伎藝鼓子詞〉,《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9年第十二期。
方 然:〈歐陽脩王安石詩歌創作比較研究〉 ,《曲靖師範學院學報》第廿三卷第二期
,2004年3月。
王水照:〈歐陽脩散文創作的發展道路〉,《社會科學戰線》1991年第1期,1991年1月。
王水照:〈北宋洛陽文人集團與地域環境的關係〉 ,《文學遺產》,1994年三期。
王世福、王曉玲:〈生命的感悟 執著的追求--淺談中國古典詩詞中的悲秋現象〉,
《青海師專學報》1998年第一期,1998年1月。
王兆鵬:〈唐宋詞的審美層次及其嬗變〉,《文學遺產》,1994年一期。
王偉勇:〈古典詞的主題與技巧──以唐宋詞為論述核心〉,《國文天地》十八卷九期
,92年2月。
王熙元:〈論婉約與豪放詞風的形成〉,《國文學報》第五期(1976年11月)。
包根弟:〈談花間集中的月與柳〉《輔仁學誌》第十三期(1984年6月)。
朱崇才:〈宋代詞學的矛盾價值觀〉 ,《文學遺產》1995年一期。
吳大順:〈論歐陽脩詞中的女性意識〉,《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第一期,2000年
2月。
吳小英:〈歐陽脩詞審美特色新論〉,《社會科學輯刊》2003年05期。
呂肖奐:〈歐陽脩詩歌審美追求與創作效果的矛盾〉,《社會科學研究》2005年02期。
宋邦珍:〈歐陽脩詞中所呈現的生命情調--以「惜春」主題為主〉,《中國語文》,2002年
2月。
李昌集:〈北宋文人俗詞論〉 ,《文學遺產》,1987年03期。
李芳民:〈論歐陽脩對唐詩的繼承及其詩風的形式與得失〉,《延安大學學報》(哲學社會
科學版)1996年04期。
李培根:〈歐陽脩十二月詞芻議〉,《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4年17期。
杜 堅:〈論歐陽脩詩詞創作不協調的原因〉,《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1995年01期。
谷曙光:〈論歐陽脩對韓愈詩歌的接受與宋詩的奠基〉,《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2005年03期。
房日晰:〈歐陽脩柳永之艷詞之比較〉,《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明 華:〈簡述歐陽脩對宋詩的貢獻〉,《南通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
林瑞翰:〈歐陽脩五代史記的研究〉,《台大文史哲學報》第二十三期,1974年10月。
邱昌員:〈簡論晏殊歐陽脩的詞學觀及詞作風格〉,《贛南師範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金啟華 譚慶龍:〈論歐陽脩守滁時的詩文〉,《鹽城師專學報》,1998年02期。
侯 親:〈疏雋深婉,內涵蘊藉—歐陽脩詞的藝術特色〉,《新聞出版交流》1999年05期。
施寬文:〈晚唐詩人溫庭筠為何以詞名世?--從溫庭筠詩詞藝術的相同處談溫詞之開創性〉
,《大陸雜誌》101卷3期,2000年9月。
柏 寒:〈風花中有大家詞──論歐陽脩詞的歷史地位〉,《文史哲》1989年02期。
洪本健:〈略論〝六一風神〞〉,《文學遺產》1996年01期,
洪本健:〈論歐陽脩散文的句式和虛詞同其情感的關係〉,《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84年
第三期,1984年6月。
孫 虹:〈論西江派詞人歐陽脩〉,《畢節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02期。
孫維城:〈歐陽脩詞:詞的特質 詩的淵源〉,《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
03期。
徐安琪:〈試論歐陽脩的詞學思想〉,《中國韻文學刊》2001年01期。
徐培均:〈歐陽脩雙重文學觀平議〉 ,《吉安師專學報》第十九卷第一期,1998年3月。
寇養厚:〈歐陽文道並重的古文理論〉,《文史哲》第三期,1997年。
張文利:〈理學、禪學與歐陽脩詩〉,《中華文化論壇》2003年02期。
張兆勇:〈人生只是有情癡──從情的角度看歐陽脩詞的價值〉,《淮北煤師院學報》
第廿一卷第二期,2000年5月。
張自文:〈開宋詞風氣之先的關鍵人物--馮延巳〉,《湘潭大學學報》,1989年02期。
張家鵬:〈歐陽脩詞蘊勢芻議〉,《審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4期。
張高評:〈宋詩與化俗為雅〉,《國立編譯館館刊》,第二十一卷第一期。
張 靜:〈歐陽脩豪放詞探析〉,《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5期。
張麗珠:〈美麗而不哀愁──試論晏、歐、蘇詞中的理性思致〉,《彰化師大國文學誌》
第十二期,2006年6月。
許 總:〈從歐陽脩詩看宋詩的興盛及其特徵的形成〉,《宋代文學研究叢刊》創刊號
,高雄:麗文文化事業公司,1995年3月。
郭紀金:〈歐陽脩俗艷詞的人文意蘊〉,《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陳湘琳:〈記憶的場景:洛陽在歐陽脩文學中的象徵意義〉,《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2007年第三期,2007年3月。
陳曉芬:〈論民間歌曲對歐陽脩詞的影響〉,《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85年三期。
喬 力:〈溫韋詞的意象交迭與分流:兩種審美模式比較〉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1991年八期。
彭曙蓉:〈從洛陽到潁州,絢爛歸於平淡〉,《喀什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5期。
項小玲:〈談移情手法在古典詩詞中的運用〉 ,《遼寧大學學報》1990年一期。
黃一權:〈韓國歐陽脩詩詞研究的現狀與展望〉,《杭州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
第2期,2001年3月。
黃文吉:〈疏雋開子瞻—論歐陽脩詞〉,《宋代文學研究叢刊》創刊號,1995年3月。
黃坤堯:〈晏殊詩詞藝術的審美比較〉,《嶺南大學中文系系刊》第5期,1998年6月。
黃信德:〈論歐陽脩在詞史上的承前啟後作用〉,《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6年第二期。
葉幫義:〈試論歐陽脩詞與詩之關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第六期
,2007年11月。
董希平、曹勝高:〈從詩詞間作到詩詞兼擅──論詩詞互動視野下北宋詞繁榮的一個
重要標誌〉,《江海學刊》,2006年2月。
裘漢康:〈試論歐陽脩《新五代》的寫作特色〉,《中山大學學報(哲社版)》1968年
第二期。
廖泓泉:〈〝層深而渾成〞──論歐陽脩的詞體結構藝術〉,《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
第三卷第三期,2005年9月。
趙呂甫:〈歐陽脩史學初探〉,《歷史教學》1963年第一期。
劉 寧:〈論歐陽脩詩歌的平易特色〉 ,《文學遺產》1996年第一期。
劉 暢:〈文官政治.書卷風流.人文氣象──宋代文學存在的社會文化背景分析〉,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1年第三期。
劉靜貞:〈歐陽脩筆下的宋代女性──對象、文類與書寫期待〉,《臺大歷史學報》
第32期,2003年12月。
諸葛憶兵:〈個性的張揚與題材的開拓--論歐陽脩詞〉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
第三期。
鄭 涵:〈歐陽脩天人觀試探〉,《學術研究期刊》1980年第二期。
黎烈南:〈說歐陽脩詩詞中的飛鳥意象〉,《文史知識》1995年01期。
龍建國、杜道群:〈歐陽脩詞的創作分期及其風格嬗變〉 ,《吉安師專學報》第廿卷
第一期,1999年2月。
韓珊珊:〈淺析歐陽脩對蘇軾詞風的影響〉,《贛南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魏玉俠:〈走向自然領悟人生--論歐陽脩前期的自然觀〉,《學術月刊》1994年四期。
羅家坤:〈簡論歐陽脩的「詩詞分工論」及詞作特色〉,《天水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
04期。
嚴 杰:〈歐陽脩詩歌創作階段論〉,《文學遺產》1998年04期。
蘇珊玉:〈「人間詞話」詩詞審美平議--「詩之境闊,詞之言長」〉《高雄師大學報》
16期(人文與藝術類),2004年6月。
三、論文集論文
朱 剛:〈從類編詩集看宋詩題材〉,《宋代文學通論》,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2000年。
林玫儀:〈韻律分析在宋詞研究上的意義〉,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獎勵代表作報告
臺北市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 ,1995年。
徐復觀:〈宋詩特徵試論〉,《宋詩論文選集》(一),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年。
黃文吉:〈宋代歌妓繁盛對詞體影響〉,《第一屆宋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麗文文化事業公司,1995年5月。
羅宗濤:〈溫庭筠詩詞比較研究〉,《古典文學》第七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1985年8月。
龔鵬程:〈知性的反省──宋詩的基本風貌〉,《意象的流變》,臺北:聯經出版社,
1987年2月。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
92912004
9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912004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羅宗濤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秦泉萍zh_TW
dc.creator (作者) 秦泉萍zh_TW
dc.date (日期) 200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4-四月-2010 18:20:02 (UTC+8)-
dc.date.available 24-四月-2010 18:20:0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4-四月-2010 18:20:02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92912004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908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2912004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歐陽脩集官僚、學者、詩人於一身,身兼政治領袖與文化領袖,又是宋代第一個詩詞兼擅的作家,比較其詩詞的目的是希望藉由觀察其詩詞關係,更深入了解這位大文豪的精神風貌,也藉此觀察北宋前期詩詞互動的狀態,有助於更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詞的士大夫化和雅化過程。
我們分別從主題、意象、章法和修辭進行比較,發現歐陽脩的詩與詞在主體形象的突出方面有深刻的關聯性,其詩詞有許多重要的共同意象,這個發現不僅使我們更了解歐陽脩多情的性格,也幫助我們更進一步證明北宋前期詩詞互動的現象確實存在,我們也發現歐陽脩在表現方法上有他個人一貫的特殊偏好,如擅用層層深入的結構安排來深化詩詞情感,及在文字風格上同樣呈現平淡意遠的特色。
歐陽脩的詩與詞又有著異趣而互補的現象:詩詞在各類主題的比重及呈現的細膩度和情調不同,詩的意象比較豐富,詞的意象比較細膩,詩開頭取景狀闊,詞則著力描寫細緻而具動感的場景,詞的顏色較詩艷麗等等。歐陽脩詩詞的相異處,體現了詩和詞作為不同文類的體性要求,如何影響及規範作家的創作活動。
歐陽脩對詞雖強調娛樂功能,所以多遣興之作,但在不經意間流露其個人學識襟抱於詞中,提高詞的抒懷價值。他將自己擅長的詩文作法引入詞,也許不像蘇軾是有意識的,但就詞史流變來看,確實是某種回歸,既而影響文人詞的成立。他以政治領袖及文化領袖的身分喜愛創作小詞,並提高詞的格調,讓文人作詞的束縛減少,影響所及使更多有才華的讀書人投入詞的行列,他帶動文人作詞的風氣,文人將學識修養寫入詞中使詞雅化,形成與柳永為代表的俗詞格調絕然不同的文人詞,後來蘇軾對詞的革新成果豐富,不得不追溯到歐陽脩的開創傳承之功。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現況……………… ..………………………………………………...2
一﹑歐陽脩文學之相關研究………………………………….………………..…2
二﹑詩詞比較之相關研究…………………………………….………………..…4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研究方法………………………………………………….….5
第二章 歐陽脩生平及詩詞創作背景…………………………………………….….6
第一節 歐陽脩生平…………………..………….…………………….…………..6
一、青少年期(1007-1030)……………………………………………………..6
二、初入仕途時期(1031-1042).………………………..…………………..……7
三、慶曆新政時期(1043-1045)……………………………………………..…..8
四、十年輾轉時期(1045-1054)……………………………………………..…..8
五、重返朝廷時期(1054-1066)……………………..………………………. ..9
六、求退致仕時期(1067-1072)……………………..………………………. .10
七、歐陽脩的人格風範與文化成就. ………………………...…………………10
第二節 宋代文學氛圍………..…………………………………..………………12
一、政治社會狀況及慶曆改革………………………………………………….12
二、文化狀況…………………………………………………………………….13
第三節 歐陽脩創作理念………..…………………………………………..……17
一、文道並重:先道後文而道不廢文…………………………………………17
二、追求平淡:標舉「淡而有味」,反對浮華巧麗及生澀險怪……………….19
第三章 詩詞主題的比較…………………………………..……………………..…21
第一節 歐詩的主題分析…………………………..……..……………...……….21
一、熱愛生命………………………………………..……………………..……21
二、感慨身世………..…………………………..…………………………...….26
三、隱遁心懷 ..…………………………………..…………………………..….27
四、重視親情…………………………………………………………………….29
五、重視友情……………………………………………..………..…………….30
六、關心民瘼 ……………....…………………………………………..………32
七、愛惜人才……………………………………………….……………………34
第二節 歐詞的主題分析………………………..………..……………..………..36
一、飛揚的遣玩意興 …………………………..………………………………36
二、沉摯的人生感慨 …………………………………………………………..40
三、重視友情 ……………………………………………………………..……45
四、歌詠愛情. …………………………………..………………………………..46
第三節 詩詞主題異同……………..………………………..…………………....50
一、詩詞共通處…………………………………..……………………………..50
二、詩詞相異處…………………………………………………..……..………53
第四章 詩詞意象的比較……………………………………..………………….….56
第一節 洛陽意象…………………………………………..……………………..56
第二節 潁州意象……………..………………………………………....………..60
第三節 自然意象……………..…………………………..…………………...….62
一、山…………………………..…………………………………………..…….62
二、花卉………………………………………..……………………………..….63
三、飛鳥…………………………………………..…………………………..….67
第四節 酒意象………..………………………………..…………………………74
一、反映浪漫愉悅的生活……………………………………..………………..74
二、撫慰感傷落寞的心靈 ……………………………………….…………….75
三、相伴享受閒適生活………………………………………..………………..76
第五節 小結……………………………………………..……………………….78
一、詩詞意象共通處的意義………………………………………..………….78
二、詩詞意象相異處的意義 ….………………………………………..……..78
第五章 詩詞章法的比較……………………………………..…………………….80
第一節 歐詩的章法特色………………………………………………..…..…….80
一、開頭喜用寫景 ….……………………………………………..………..….80
二、結尾喜用以景結情,使人回味無窮,或說理點明題旨…………………..81
三、承轉喜用翻疊法 ..………………………………………………………….83
四、時空安排喜用今昔今的追敘法…………………………………………….84
第二節 歐詞章法的特色…………………..………………………………………87
一、起拍多用敘事句或描寫動態景物…………………………………………87
二、過片往往作跳躍式的過渡……………………………………………..…..88
三、結拍多以情作結…………………………………………………..………..89
四、層遞結構……………………………………………………………..……..90
第三節 詩詞章法異同…………………………………………………...………...92
一、詩詞共通處…………………………………………………………………92
二、詩詞相異處……………………………………………………………….…93
第六章 詩詞修辭的比較……………………………………………………………94
第一節 歐詩修辭特色……………………………………………..…………….94
一、好用顏色字…………………………………………………………………94
二、好用疊字 ..……………………………………………………………..….97
三、好用數字 …..………………………………………………………..……100
四、好用虛字及句式變化 ………….…………………………………………101
五、好用映襯 ……………………….…………………………..…………..…105
六、好用擬人法 …………………….…………………………………………108
第二節 歐詞修辭特色....…………………………..……..……………………111
一、好用顏色字……………………………………………………….…..……111
二、好用數字 .…………………………………………………………………112
三、喜歡反復唱嘆 .……………………………………………………………112
四、喜歡用典……………………………………………………..……….……116
五、喜用對比………………………………………………………….…..……119
第三節 詩詞修辭異同……………………..…………………………..…………123
一、詩詞共通處…………………………………………………..………….…123
二、詩詞相異處…………………………………………………..………….…125
第七章 結論………………………………………………………………………..126
第一節 研究成果……..……………………………………………………….….126
一、歐陽脩詩詞比較總結……………………………………….…………….126
二、歐陽脩詩詞內容、風格形成原因的檢視………………………………..130
三、歐陽脩詩詞的再評價………………………………………………..……..132
第二節 研究展望………………………………………………………………....133
一、詞作繫年問題……………………………………………………………..133
二、與同時代作家比較………………………………………………………..134
附錄:
一、歐陽脩重要事跡及作品對照表…………….………………………..…... 135
參考書目:
一、專書………………………………………………....………………………163
二、單篇論文……………………………………………………………………168
zh_TW
dc.format.extent 93036 bytes-
dc.format.extent 129211 bytes-
dc.format.extent 134904 bytes-
dc.format.extent 271930 bytes-
dc.format.extent 451915 bytes-
dc.format.extent 732991 bytes-
dc.format.extent 622982 bytes-
dc.format.extent 464121 bytes-
dc.format.extent 643952 bytes-
dc.format.extent 305011 bytes-
dc.format.extent 391941 bytes-
dc.format.extent 250906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912004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北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歐陽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比較zh_TW
dc.title (題名) 歐陽脩詩詞比較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古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劉勰:《文心雕龍》,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杜甫著,(清)楊倫編輯:《杜詩鏡詮》,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2004年《四部善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歐陽詢等:《藝文類聚》,臺北:文光出版社,197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韓愈著,錢仲聯集釋:《韓昌黎詩繫年集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臺北:鼎文書局,1979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王 灼:《碧雞漫志》,《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司馬光撰,吉書時點校:《稽古錄》,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沈義父:《樂府指迷》,《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周紫芝:〈竹坡詩話〉,《歷代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195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洪 邁:《容齋隨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年《叢書集成三編》71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胡 仔:《苕溪漁隱叢話》,北京:北京大學圖書館 (宋刻本),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晁說之:《景迂生集》,臺北:世界書局,1987年《四庫全書薈要》集部第40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張 戒:《歲寒堂詩話》,《歷代詩話統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張 炎:《詞源》,《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梅堯臣著,朱東潤編年校注:《梅堯臣集編年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0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陳師道:《後山詩話》,臺北:世界書局,1986年《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曾 慥:《樂府雅詞》,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粵雅堂叢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黃庭堅著,劉琳等校點:《黃庭堅全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楊億編:《西崑酬唱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四部叢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葉夢得:〈石林詩話〉,《歷代詩話統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葉夢得《避暑錄話》,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歐陽脩:《五代史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殿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歐陽脩:《洛陽牡丹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文淵閣四庫全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歐陽脩:《新唐書》,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四部備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歐陽脩著,李逸安點校:《歐陽脩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長沙:岳麓書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錢 愐:《錢氏私志》,《中國野史集成》(八),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嚴 羽:《滄浪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1969年《百部叢書集成》。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蘇 洵:《嘉祐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6年據上海圖書館藏宋刻本影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蘇 軾:《蘇軾文集》,長沙:岳麓書社,2000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元)方 回:《瀛奎律髓》,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三六六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元)脫脫等:《宋史》,臺北:鼎文書局,19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元)陸輔之:《詞旨》,《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元)瞿 佑:《歸田詩話》卷中,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1997年《四庫全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存目叢書》集部第416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歷代詩話統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胡應麟:《詩藪》,臺北:廣文書局,197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丁福保編:《清詩話》,臺北:明倫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丁福保編:《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方東樹:《昭昧詹言》,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王又華:《古今詞論》,《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王夫之著 ,戴鴻森注,《薑齋詩話箋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全祖望:《鮚埼亭集外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四部叢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195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李調元:《雨村詞話》,臺北:宏業書局1972年《函海叢書》第29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沈祥龍:《論詞隨筆》,《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沈得潛:《說詩晬語》,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叢書集成續編》199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沈 雄:《古今詞話》,《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周 濟:《介存齋論詞雜著》,《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季振宜編:《全唐詩》,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金聖嘆:《金聖嘆全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袁 枚:《隨園詩話》,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清聖祖御定:《全唐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陳 衍:《宋詩精華錄》,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3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馮 煦:《蒿庵論詞》,《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萬 樹,《詞律》,臺北:世界書局,197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趙 翼:《甌北詩話》,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劉熙載:《詞概》,《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現代專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仲祐編訂:《續歷代詩話上下》,台北:藝文印書館,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彊村民重編 ,唐圭璋箋注:《宋詞三百首箋注》,臺北 : 臺灣學生書局,197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仇小屏:《古典詩詞時空設計美學》,台北:文津出版社,200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智範等:《中國詞學批評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更生:《歐陽脩散文研讀》,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6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 易:《詞曲史》,臺北:廣文書局,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國維:《人間詞話》,臺北:開明書局,195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國瓔:《中國山水詩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6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運熙、顧易生主編:《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3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熙元:《優游詞曲天地》,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6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曉驪:《唐宋詞與商業文化關係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北京大學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古遠清等:《詩歌修辭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吉川幸次郎著,鄭清茂譯:《宋詩概說》,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光潛:《詩論》,臺北:國文天地出版社,1990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孝臧:《宋詞三百首箋》,臺北:廣文書局,1960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崇才:《詞話學》,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傳譽主編 :《歐陽脩傳記資料》,臺北:天一圖書有限公司,19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錦玨:《詩詞意旨透視鏡》,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1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毅恆:《詞筌》,臺北:正中書局,1991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臺北:華正書局,1984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文治編:《韓愈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惠娟:《唐宋詞審美關照》,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晴飛:《歐陽脩》,臺北:地球出版社,199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心昌:《歐陽脩詩文選注》,臺北:建宏出版社,1996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柏年:《歐陽脩研究》,成都:巴蜀書社出版,1995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之亮箋注:《歐陽脩集編年箋注》,成都:巴蜀書社,2007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文鈺:《宋詞中的神化特質與運用》,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曰剛:《中國文學流變史》,臺北:聯貫出版社,1976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正輝、 李華豐:《中國古代詞史》,臺北:志一出版社,1995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若鶯:《花落蓮成--詞學瑣論》,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2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若鶯《唐宋詞鑑賞通論》,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 栖:《歐陽脩詞研究及校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勤印 、張建業:《中國詞曲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少春主編:《柳永、歐陽脩詞名篇欣賞》,臺北:學鼎出版公司,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松勤:《唐宋詞社會文化學研究》,杭州:浙江大學,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祖棻:《宋詞賞析》,江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汪中注譯:《新譯宋詞三百首》,臺北:三民書局,200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汪 淳:《韓歐詩文比較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振甫:《詩詞例話》,臺北:長安出版社,1983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子鈞:《六一居士歐陽脩》,臺北:莊嚴出版社,1981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宜陵:《北宋詩歌論政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玫儀:《詞學考詮》,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淑貞:《中國詠物詩託物言志析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2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淑貞:《詩話論風格》,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少華:《歐陽脩詞新釋輯評》,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啟華等編:《唐宋詞集序跋匯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本健:《歐陽脩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雲翼:《宋詩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凌欣欣:《初唐詩歌中季節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圭璋:《宋詞三百首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圭璋:《宋詞互見考》,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1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圭璋:《宋詞四考》,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臺北:鼎文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圭璋等:《唐宋詞鑑賞集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圭璋編:《全宋詞》,臺北:明倫出版社,1973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圭璋編:《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承濤:《唐宋詞論叢》,臺北:宏業書局,19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承燾:《唐宋詞欣賞》,香港:中華書局,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承燾:《讀詞常識》,香港:中華書局,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 立:《詞的審美特性》,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康宜著,李奭學譯:《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與詞人風格》,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4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袁行遠:《歐陽脩》,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中國歷史小叢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明總編審:《中國文總欣賞 散文6歐陽脩》,臺北:錦繡出版社,199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忠民主編:《歐陽脩夷陵詩文譯注》,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春榮:《詩學析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 相:《詩詞曲語辭匯釋》,臺北:世界書局,19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高評:《宋詩之傳承與開拓》,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高評:《宋詩之新變與代雄》,臺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1995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高評:《宋詩綜論叢編》,臺北:麗文文化事業公司,1993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高評:《會通化成與宋代詩學》,臺南:國立成功大學出版組,2000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 健:《歐陽脩之詩文及文學評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惠民《宋代詞學審美理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夢機:《詞律探原》,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璋、黃畬:《全唐五代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麗珠:《袖珍詞學》,臺北:里仁書局,2001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正忠:《歐陽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紹虞編選:《清詩話續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友冰:《中國古典詩文(二)--比較篇》,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弘治:《詞學今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7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秀芳:《歐陽脩及其著作約選簡析》,嘉義:紅豆出版社,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滿銘:《詞林散步──唐宋詞結構分析》,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0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滿銘:《辭章學十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6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曉芬:《人生自是有情痴》,臺北:開今文化事業, 1993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侃如、馮沅君:《中國詩史》,北京:作家出版社,1956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陶爾夫、楊廣辰:《晏歐詞傳》,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昭岷編:《全唐五代詞》,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祖蔭:《中國古代文藝美學範疇》,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棗莊主編:《歐陽脩詩文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89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游國恩等主編 :《中國文學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千帆、 吳新雷:《兩宋文學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 杰:《北宋詩文革新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 畬:《歐陽脩詞箋註》,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一權:《歐陽脩散文研究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公渚:《歐陽脩詞選譯》,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文吉:《北宋十大詞家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文吉:《黃文吉詞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3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文吉主編:《詞學研究書目》,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永武:《中國詩學 設計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77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永武:《中國詩學 鑑賞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76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永武:《詩與美》,臺北:洪範書店,1987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坤堯:《詩歌之審美與結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 杰:《宋詞與民俗》,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美鈴:《歐梅蘇與宋詩的形成》,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進德:《歐陽脩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雅莉:《詞情的饗宴》,臺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柏岭:《唐宋詞審美文化闡釋》,合肥:黃山書社,2007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海明:《唐宋詞主題探索》,高雄:麗文文化事業公司,1995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海明:《唐宋詞史》,高雄:麗文文化事業公司,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海明:《唐宋詞的風格學》,臺北:木鐸出版社,198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海明:《唐宋詞美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桂桐:《中國詩律學》,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嘉瑩 、繆鉞合撰:《靈谿詞說》,臺北:正中書局,1994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嘉瑩:《中國古典詩歌評論集》,臺北:桂冠出版公司,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嘉瑩:《中國詞學的現代觀》,臺北:大安出版社,1988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嘉瑩:《迦陵談詩》,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臺北:桂冠出版公司,1992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嘉瑩:《唐宋詞名家論集》,臺北:正中書局,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嘉瑩:《詞之美感特質的形成與演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嘉瑩:《詞學古今談》,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嘉瑩:《詞學新詮》,臺北:桂冠出版公司,2000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嘉瑩:《詩詞的美感》,臺北:中央研究院,200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臺北:弘道文化公司,19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灣大學主編:《宋代文學與思想》,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裴普賢:《歐陽脩詩本義研究》,臺北:東大圖書,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為民 、程郁綴選輯:《詞學論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9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1994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子庚:《詞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子健:《歐陽脩的治學與從政》,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若愚:《歐陽脩研究》,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9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德清:《歐陽脩紀年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德清:《歐陽脩論稿》,北京:北京師大出版社,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廚川白村著、林文瑞譯:《苦悶的象徵》,臺北:志文出版社,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陽禮:《歐陽文忠公遺跡與祠祀》,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世明:《歐陽脩的生平與學術》,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茂雄:《六一詞校注》,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研究論文,196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英俊主編:《抒情的境界》,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英俊編:《意象的流變》,臺北:聯經出版社,1987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瑞峰:《多情自古傷離別──古典文學別主題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基博:《中國文學史》,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鍾書:《宋詩選註》,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鍾書:《管錐篇》,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龍沐勛:《倚聲學》,臺北:里仁書局,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繆 鉞:《詩詞散論》,臺北:臺灣開明書局,19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礪若:《宋詞通論》,臺北:臺灣開明書局,195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佩芬:《北宋詩學中寫意課題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雲飛:《文學與音律》,臺北:東大出版社,19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簡添興:《歐陽脩交游舉要 》,嘉義:紅豆出版社,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永新:《斯文有傳, 學者有師 : 歐陽脩的文學與學術成就 》,鄭州:大象出版社,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柔利:《歐陽脩詠物詩詞研究》,高雄:高雄文化出版社,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龔兆吉編著,王偉勇編審:《歷代詞論新編》,臺北縣:祺齡出版社,1994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ucien Goldman著,段毅、牛宏寶譯:《文學社會學方法論》,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貳、單篇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 嵐:《歐陽脩詞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古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正誠:《歐陽脩的生平及其文學》,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澤恆:《歐陽脩之經史學》,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政翰:《歐陽脩詞的六一風神》,嘉義: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宜學:《李商隱詩與花間集詞關係之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 偉:《人生自是有情痴—從歐陽脩詞看他的深情特質》,東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慕恕:《歐陽脩古文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寶玲:《五代詩詞比較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淑華:《主體意識的情志抒寫—韋莊詩詞關係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友惠:《馮延巳與晏殊詞比較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寶蓮:《兩宋詠物詞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7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崔成宗:《宋代詩話論詩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吉山:《北宋詠史詩探論》,台南: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秀芳:《歐陽脩詞中女性描寫藝術研究》,花蓮:南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秀華:《北宋前期小令詞人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美珍:《歐陽脩的文學與事業》,香港:珠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廉紅紅:《歐陽脩山水文學作品研究》安徽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明媛:《歐陽脩詩本義探究》,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明宗:《宋初詩風體派發展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陽美慧:《歐陽脩詩文理論及實踐》,高雄: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淳鏵:《北宋平淡文學觀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麗霜:《北宋以文為詩詩風形成原因及其風格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所碩士論文,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佩芬:《歐陽脩詩歌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簡淑娟:《北宋以文為詩詩風形成原因及其風格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顏瓊雯:《「六一詞」篇章結構探析》,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于天池:〈宋代文人說唱伎藝鼓子詞〉,《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9年第十二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 然:〈歐陽脩王安石詩歌創作比較研究〉 ,《曲靖師範學院學報》第廿三卷第二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4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水照:〈歐陽脩散文創作的發展道路〉,《社會科學戰線》1991年第1期,1991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水照:〈北宋洛陽文人集團與地域環境的關係〉 ,《文學遺產》,1994年三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世福、王曉玲:〈生命的感悟 執著的追求--淺談中國古典詩詞中的悲秋現象〉,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青海師專學報》1998年第一期,1998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兆鵬:〈唐宋詞的審美層次及其嬗變〉,《文學遺產》,1994年一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偉勇:〈古典詞的主題與技巧──以唐宋詞為論述核心〉,《國文天地》十八卷九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2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熙元:〈論婉約與豪放詞風的形成〉,《國文學報》第五期(1976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包根弟:〈談花間集中的月與柳〉《輔仁學誌》第十三期(1984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崇才:〈宋代詞學的矛盾價值觀〉 ,《文學遺產》1995年一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大順:〈論歐陽脩詞中的女性意識〉,《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第一期,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小英:〈歐陽脩詞審美特色新論〉,《社會科學輯刊》2003年0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肖奐:〈歐陽脩詩歌審美追求與創作效果的矛盾〉,《社會科學研究》2005年0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邦珍:〈歐陽脩詞中所呈現的生命情調--以「惜春」主題為主〉,《中國語文》,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昌集:〈北宋文人俗詞論〉 ,《文學遺產》,1987年0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芳民:〈論歐陽脩對唐詩的繼承及其詩風的形式與得失〉,《延安大學學報》(哲學社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科學版)1996年0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培根:〈歐陽脩十二月詞芻議〉,《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4年17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 堅:〈論歐陽脩詩詞創作不協調的原因〉,《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1995年0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谷曙光:〈論歐陽脩對韓愈詩歌的接受與宋詩的奠基〉,《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版)2005年0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房日晰:〈歐陽脩柳永之艷詞之比較〉,《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 華:〈簡述歐陽脩對宋詩的貢獻〉,《南通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瑞翰:〈歐陽脩五代史記的研究〉,《台大文史哲學報》第二十三期,1974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昌員:〈簡論晏殊歐陽脩的詞學觀及詞作風格〉,《贛南師範學院學報》1999年0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啟華 譚慶龍:〈論歐陽脩守滁時的詩文〉,《鹽城師專學報》,1998年0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侯 親:〈疏雋深婉,內涵蘊藉—歐陽脩詞的藝術特色〉,《新聞出版交流》1999年0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寬文:〈晚唐詩人溫庭筠為何以詞名世?--從溫庭筠詩詞藝術的相同處談溫詞之開創性〉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陸雜誌》101卷3期,2000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柏 寒:〈風花中有大家詞──論歐陽脩詞的歷史地位〉,《文史哲》1989年0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本健:〈略論〝六一風神〞〉,《文學遺產》1996年0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本健:〈論歐陽脩散文的句式和虛詞同其情感的關係〉,《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三期,1984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 虹:〈論西江派詞人歐陽脩〉,《畢節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0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維城:〈歐陽脩詞:詞的特質 詩的淵源〉,《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0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安琪:〈試論歐陽脩的詞學思想〉,《中國韻文學刊》2001年0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培均:〈歐陽脩雙重文學觀平議〉 ,《吉安師專學報》第十九卷第一期,1998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寇養厚:〈歐陽文道並重的古文理論〉,《文史哲》第三期,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文利:〈理學、禪學與歐陽脩詩〉,《中華文化論壇》2003年0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兆勇:〈人生只是有情癡──從情的角度看歐陽脩詞的價值〉,《淮北煤師院學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廿一卷第二期,2000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自文:〈開宋詞風氣之先的關鍵人物--馮延巳〉,《湘潭大學學報》,1989年0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家鵬:〈歐陽脩詞蘊勢芻議〉,《審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高評:〈宋詩與化俗為雅〉,《國立編譯館館刊》,第二十一卷第一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 靜:〈歐陽脩豪放詞探析〉,《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麗珠:〈美麗而不哀愁──試論晏、歐、蘇詞中的理性思致〉,《彰化師大國文學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十二期,2006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 總:〈從歐陽脩詩看宋詩的興盛及其特徵的形成〉,《宋代文學研究叢刊》創刊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雄:麗文文化事業公司,199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紀金:〈歐陽脩俗艷詞的人文意蘊〉,《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湘琳:〈記憶的場景:洛陽在歐陽脩文學中的象徵意義〉,《西南民族大學學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7年第三期,2007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曉芬:〈論民間歌曲對歐陽脩詞的影響〉,《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85年三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喬 力:〈溫韋詞的意象交迭與分流:兩種審美模式比較〉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1年八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曙蓉:〈從洛陽到潁州,絢爛歸於平淡〉,《喀什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項小玲:〈談移情手法在古典詩詞中的運用〉 ,《遼寧大學學報》1990年一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一權:〈韓國歐陽脩詩詞研究的現狀與展望〉,《杭州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2期,2001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文吉:〈疏雋開子瞻—論歐陽脩詞〉,《宋代文學研究叢刊》創刊號,199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坤堯:〈晏殊詩詞藝術的審美比較〉,《嶺南大學中文系系刊》第5期,199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信德:〈論歐陽脩在詞史上的承前啟後作用〉,《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6年第二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幫義:〈試論歐陽脩詞與詩之關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第六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7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希平、曹勝高:〈從詩詞間作到詩詞兼擅──論詩詞互動視野下北宋詞繁榮的一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重要標誌〉,《江海學刊》,2006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裘漢康:〈試論歐陽脩《新五代》的寫作特色〉,《中山大學學報(哲社版)》196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二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泓泉:〈〝層深而渾成〞──論歐陽脩的詞體結構藝術〉,《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三卷第三期,2005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呂甫:〈歐陽脩史學初探〉,《歷史教學》1963年第一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 寧:〈論歐陽脩詩歌的平易特色〉 ,《文學遺產》1996年第一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 暢:〈文官政治.書卷風流.人文氣象──宋代文學存在的社會文化背景分析〉,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1年第三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靜貞:〈歐陽脩筆下的宋代女性──對象、文類與書寫期待〉,《臺大歷史學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32期,2003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諸葛憶兵:〈個性的張揚與題材的開拓--論歐陽脩詞〉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三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 涵:〈歐陽脩天人觀試探〉,《學術研究期刊》1980年第二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黎烈南:〈說歐陽脩詩詞中的飛鳥意象〉,《文史知識》1995年0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龍建國、杜道群:〈歐陽脩詞的創作分期及其風格嬗變〉 ,《吉安師專學報》第廿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一期,1999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珊珊:〈淺析歐陽脩對蘇軾詞風的影響〉,《贛南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0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玉俠:〈走向自然領悟人生--論歐陽脩前期的自然觀〉,《學術月刊》1994年四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家坤:〈簡論歐陽脩的「詩詞分工論」及詞作特色〉,《天水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0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嚴 杰:〈歐陽脩詩歌創作階段論〉,《文學遺產》1998年0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珊玉:〈「人間詞話」詩詞審美平議--「詩之境闊,詞之言長」〉《高雄師大學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期(人文與藝術類),2004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論文集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 剛:〈從類編詩集看宋詩題材〉,《宋代文學通論》,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玫儀:〈韻律分析在宋詞研究上的意義〉,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獎勵代表作報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北市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 ,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復觀:〈宋詩特徵試論〉,《宋詩論文選集》(一),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文吉:〈宋代歌妓繁盛對詞體影響〉,《第一屆宋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麗文文化事業公司,1995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宗濤:〈溫庭筠詩詞比較研究〉,《古典文學》第七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5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龔鵬程:〈知性的反省──宋詩的基本風貌〉,《意象的流變》,臺北:聯經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7年2月。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