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題名 張香華詩作與詩觀研究
作者 陳怡嘉
貢獻者 張雙英
陳怡嘉
關鍵詞 張香華
草根
詩觀
人道
柏楊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24-四月-2010 18:37:36 (UTC+8)
摘要 張香華自十九歲(1958年)在《文星》雜誌發表詩作〈門〉、〈夢〉之後,歷經半世紀的耕耘,使她的詩作與詩觀都有相當的成就,在臺灣新詩史中,張香華自是不可忽視的一位,她的詩作飽含與丈夫柏楊真摯相依的情意、對生命的透視、對國家社會的批判和對國際情勢的人道關懷,她的作品跳脫傳統女詩人的格局,展現對國家世界更寬闊的視野和反省;她的詩作源自於她溫暖真摯的性情,以豐富的意象鎔鑄深刻的思考,蘊藏深沈堅毅的批判,風格鮮明而特出。在新詩的貢獻上,張香華亦是功不可沒的一位,她寫詩、編詩和譯詩,作品在世界各地以不同文字出版,獲得國際間的重視;此外,她還創辦「草根詩社」,主持警廣的「詩的小語」節目,主辦「我愛的人在火燒島」音樂會。五十年來以詩為信仰,以詩為「行動圓心」的張香華,她的為人與詩情獲得無數肯定,東歐人以「南斯拉夫大使」、「雪白無塵的繆斯」、「絲與暖酒」來稱讚她的溫暖和真摯,她更獲得「傑出文化獎」、「文藝廣播獎」、「五四文學交流獎」、「羅馬尼亞大學榮譽教授」、「南斯拉夫傑出文化貢獻獎」、「舊金山國際桂冠詩人協會頒贈桂冠獎」等榮譽的肯定。

本論文的研究軸線將以張香華的生平創作歷程起始,從而扣合其詩作的詩觀、主題與藝術風格,以期爬梳張香華詩作的多面性,並將詩人及其作品作完整而統合的歸納。因此將包含六章,如下:

第一章「緒論」包含三節: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指出張香華詩作在臺灣新詩史上的地位與重要性,及進行《張香華詩作與詩觀研究》的必要性。第二節「前人論述成果的回顧」,內容分為「評論集部分」、「報章資料部分」、「期刊書籍部分」探討得失並加以分析,繼而從中確立本論文研究的方向,彌補前人的不足。第三節「論文結構的安排」,則對論文行文的安排與結構加以說明。

第二章「張香華新詩創作歷程」,張香華自1958年步入文壇後,五十年來創作豐富,本章將她在新詩創作上分為「1958~1976:『草根』精神的發揚」、「1977~1990:婚後的拓展」、「1990~至今:人道關懷的突顯」三個時期,包含張香華創立「草根詩社」、與柏楊結婚、愛荷華之旅的拓展、東歐各國詩作的傳播等等重要歷程。因此,本章將以其幾個重要的創作轉型期為中心,就生平事蹟及其文學創作的互動性加以探討,並對其創作歷程作系統性的分期與介紹。這部分屬於張香華詩作的外緣考察,但論文避免單純的背景鋪述,故也著重新詩與創作歷程的相互關聯性。

第三章「張香華的詩觀」,由臺灣詩壇的時代背景及草根詩社的創立論起,從而延續到張香華在「愛荷華國際作家寫作協會」所發表的報告,以呈現張香華的詩觀。詩觀往往代表作家寫作的方向,也影響詩作的主題與風格,故本章藉由張香華詩觀的展現,期望對而後的主題、藝術風格二章,做一有機的扣合,呈現張香華詩作一貫「大眾化、生活化」的精神。

第四章和第五章由外緣轉向張香華詩的內部考察。第四章「張香華詩作的主題展向」,針對張香華詩作的內容進行考察,揭示其作品的多樣性,由於研究上難以全面顧及,因此,筆者乃自其作品中歸納出其書寫的四個重要的主題展向,然後分為「夫妻之愛」、「生命哲理」、「社會批判」、「人道關懷」四節來深入探討。筆者期望藉由四個主題的介紹,進而觀察作品與其生平背景、詩觀的相互關聯。這四個主題展向是張香華個性的發揮,也是感動讀者,呈現生命關懷與價值的根本所在。

第五章「張香華詩作的藝術風格」,包括「溫柔真摯的抒情筆調」、「深沈蘊藉的批判關懷」、「取材豐富的鮮明意象」三個重心,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析論張香華的詩歌特色,呈現她的詩歌藝術風格。藉由這三節內容分別呈現出張香華詩作中溫柔又剛毅,既以愛心包羅大千世界,又有深沈批判與關懷的特色,她的作品緣於自己一顆千般是情的愛心,這顆愛心表現出來便呈現了大千世界的多樣風貌,而抒發為詩則常在日常意象的運用中,展露清新真摯的感情與思考。

第六章「結論」,對張香華的成就及影響作綜合式的勾勒與論述。張香華的作品中每每會有一種莊嚴的人生理想,關懷著人類的命運和前途。她將自身深刻的思想和藝術的創造力,用詩的形式感動著所有讀者的心,半世紀來勤力耕耘的創作成果,已使她在華人世界詩壇取得重鎮般的地位。筆者更期盼有更多人來共同開墾張香華詩歌成就的領域,使她的作品擁有更多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一、張香華作品
(一)文學創作
1.詩集
《不眠的青青草》,台北:星光出版社,1978。
《愛荷華詩抄》,台北:林白出版社,1984。
《Sleepless Green Green Grass》,JointCo.(H.K.),1986。
《千般是情》,台北:漢藝色研出版社,1987。
《千般是情》,廣州:花城出版社,1990。
《張香華詩選》,西安:人民出版社,1990。
《A Chinese Womanin Iowa》,Cheng&TsuiCo.(U.S.A.),1992。
《絲和溫暖的酒》,Bagdala(Yugoslavia),1992。
《Affection is Everywhere》,TaoranPress(U.S.A.),1994。
《絲和溫暖的酒》,Paradox(Romania),1994。
《Waiting for Everywhere》,TaoranPress(U.S.A.),1994。
《燃燒的星》,瀋陽:春風出版社,1998。
《我愛的人在火燒島上》,青樹社(Japan),1999。
《淚滴》,Belgrade市立圖書館(Yugoslavia),1999。
《Wiersze》,(Krakow),2000。
《落日》,Plato(Belgrade),2002。
《貓,你喜歡我嗎?》,台北:麥田出版社,2004。
《貓,你愛我嗎?》,Plato(Belgrade),2005。
《貓眼看人》,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05。
《初吻》,台北:遠流出版社,2006。
2.散文
《星湖散記》,台北:林白出版社,1983。
《早締良緣》,台北:漢藝色研出版社,1989。
《咖啡時間》,台北:漢藝色研出版社,1989。
《秋水無痕》,台北:健行出版社,1991。
《秋水無痕》,北京:社會科學院,1994。
《我們的和弦》,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
《小鳥啁啾而過》,西安:人民出版社,1996。
《沈思、絮語、傳真》,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1996。
3.詩文選集
《只緣身在此山中》,香港:文藝風出版社,1987。
《南斯拉夫的觀音》,台北:圓神出版社,1996。
《南斯拉夫的觀音》,Nolit(Yugoslavia),1996。
《南斯拉夫的觀音》,北京:友誼出版社,1997。
《偶然讀幾行好詩》,台北:遠流出版社,2006。
4.有聲書
《我愛的人在火燒島上CD、VCD、TAPE》,人權教育基金會,1999。
《茶,不說話CD》,台北:遠流出版社,1995。
(二) 主編
《玫瑰與坦克(菲華詩選)》,台北:林白出版社,1986。
《茉莉花串(菲華女作家文選)》,台北:遠流出版社,1988。
《茉莉花串》,北京:華僑出版社,1990。
《生或死》,台北:星光出版社,1991。
《中國當代詩選》,Filip,Visnjic(Yugoslavia),1994。
《中國當代詩選》,Editurade,Vest(Romania),1997。
《中國當代小說選定》,北京:友誼出版社,2000。
(三) 譯著
《乘著光的梯子下降(南斯拉夫)》,台北:遠流出版社,1992。
《溫馨的邊緣(南斯拉夫)》,台北:巨龍出版社,1992。
《踐踏繽紛的落花(韓國)》,台北:遠流出版社,1992。
《踐踏繽紛的落花》,北京:友誼出版社,1993。
《溫馨的邊緣》,北京:友誼出版社,1993。
《詩人的時空(美國)》,台北:淡江大學出版,1994。
《我沒有時間了(南斯拉夫)》,台北:九歌出版社,1997。
《我沒有時間了》,北京:友誼出版社,1997。
《心靈的密碼(日本)》,台北:遠流出版社,2002。
《為了友情(美國)》,台北:遠流出版社,2003。
(四) 單篇論述
1. 張香華,〈唐德剛談新詩〉,《傳記文學》,39期,1981.11,23~25頁。
2. 張香華,〈一個臺灣新詩人的成長〉,《新書月刊》,16期,1985.1,60~62頁。
3. 張香華,〈玫瑰與坦克:寫在編選「菲華詩卷」之前〉,《文訊月刊》,24期,1986.6,頁100-104。
4. 張香華,〈玫瑰與坦克:寫在編選菲華現代詩集之前〉,《亞洲華文作家雜誌》,10期,1986.9,頁57-62。
5. 張香華,〈朦朧詩就是內心的風暴:中國大陸的新詩潮〉,《文星》,105期,1987.3,49~51頁。
6. 張香華,〈我眼中的他〉,《華夏詩報》第41期,廣州:1989.12。
7. 張香華,〈用陶寫的詩-連寶猜把人生的課題留給我們解答〉,《中國時報》,台北:1990.8.25。
8. 張香華,〈性解放—今天中西文化的共同趨勢—訪紐約州立大學亞洲系主任唐德剛〉,《星沙日報》星期天版,吉隆坡:1991.5.19。
9. 張香華,〈秋水長天,映照內心—《秋水無塵》的思想、情感與境界〉,《九歌雜誌》,台北:1991.11.10。
10. 張香華,〈看山引弓──南斯拉夫的隱逸詩人睹山弝引﹝Dr.,Dusan,Pajin﹞和他的詩〉,《香港文學》,87期,1992.3,74~75頁。張香華,〈歲初茶話〉,《中國語文月刊》第425期,台北:1992.11。
11. 張香華,〈梨〉,《中國語文月刊》第425期,台北:1992.11。
12. 張香華,〈開創華文文學的新紀元〉,《中央日報》海外版,台北:1992.11.25。
13. 張香華,〈在「人」的基礎上——『地球的另一面』〉,《自立晚報》,台北:1992.12.6。
14. 張香華,〈珍禽--認識七年來的和權〉,《文訊》,89期,1993.3,83~84頁。
15. 張香華,〈詩的天平〉,《深圳特區報》,深圳:1996.3.13。
16. 張香華,〈風中的淚滴〉,《聯合報》,台北:1996.4.16~17。
17. 張香華,〈大自然與親情--談莫渝七首詩〉,《笠》,192期,1996.4,104~111頁。
18. 張香華,〈從鸚鵡到陀螺--李魁賢詩賞析〉,《笠》,204期,1998.4,113~126頁。
19. 張香華,〈有詩的島嶼--我讀邱平的詩〉,《新觀念》,117期,1998.7,38頁。
20. 張香華,〈有詩的島嶼--爸爸的節日〉,《新觀念》,118期,1998.8,53頁。
21. 張香華,〈最大的成就,是教一棵樹開花〉,《新觀念》,119期,1998.9,55頁。
22. 張香華,〈走向海洋〉,《新觀念》,120期,1998.10,50頁。
23. 張香華,〈石磬和明珠--我解讀西西的詩〉,《中外文學》,317期,1998.10,160~189頁。
24. 張香華,〈我沒有時間了--寫在瑪西摩維奇百歲冥誕之前〉,《新觀念》,122期,1998.12,49頁。
25. 張香華,〈為心靈解碼〉,《警廣45週年台慶特刊》,台北:1999.1。
26. 張香華,〈我愛的人在火燒島上〉,《新觀念》,123期,1999.1,52頁。
27. 張香華,〈不凋的花〉,《新觀念》,124期,1999.2,48頁。
28. 張香華,〈一首詩的誕生〉,《新觀念》,125期,1999.3,50頁。
29. 張香華,〈無限生之中的偶遇,無限生之中的永別--紀念冰心女詩人〉,《新觀念》,126期,1999.4,54頁。
30. 張香華,〈姑媽詩人陳秀喜--你感覺過詩的重量嗎?〉,《新觀念》,127期,1999.5,54頁。
31. 張香華,〈密密的雨〉,《新觀念》,128期,1999.6,54頁。
32. 張香華,〈密密的雨,落在草原上—跟南斯拉夫有關的詩〉,《星洲日報》,新加坡:1999.6.13。
33. 張香華,〈一切生命都長出翅膀--遲讀蘇金傘的詩〉,《新觀念》,129期,1999.7,54頁。
34. 張香華,〈我沒有時間了—寫在瑪西摩維奇百歲冥誕之前〉,《光華雜誌》,台北:1999.7。
35. 張香華,〈把夢,剪小摺平--介紹50年代白馬社女詩人心笛〉,《新觀念》,130期,1999.8,54頁。
36. 張香華,〈移民的詩〉,《新觀念》,131期,1999.9,56頁。
37. 張香華,〈一本自我實踐的詩集〉,《新觀念》,132期,1999.10,60頁。
38. 張香華,〈大慟.大愛〉,《新觀念》,133期,1999.11,56頁。
39. 張香華,〈約旦河畔〉,《聯合報》,台北:1999.11.27。
40. 張香華,〈人生,偶然歸零--病中心情寫真〉,《新觀念》,134期,1999.12,58頁。
41. 張香華,〈月亮忘記了--因為健忘,所以才有所得〉,《新觀念》,135期,2000.1,56頁。
42. 張香華,〈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新觀念》,136期,2000.2,56頁。
43. 張香華,〈臺北有詩〉,《新觀念》,137期,2000.3,50頁。
44. 張香華,〈詩的「人間四月天」〉,《新觀念》,138期,2000.4,48頁。
45. 張香華,〈人間潤四月〉,《新觀念》,139期,2000.5,50頁。
46. 張香華,〈沒有人走的路〉,《新觀念》,140期,2000.6,48頁。
47. 張香華,〈聲音.影像.詩的星光〉,《新觀念》,141期,2000.7,48頁。
48. 張香華,〈古早的記憶〉,《新觀念》,142期,2000.8,48頁。
49. 張香華,〈悲歌〉,《新觀念》,143期,2000.9,40~41頁。
50. 張香華,〈蘇珊,鄰家的女孩〉,《新觀念》,144期,2000.10,50頁。
51. 張香華,〈簡單的料理〉,《新觀念》,145期,2000.11,16頁。
52. 張香華,〈我是漁女〉,《新觀念》,146期,2000.12,20頁。
53. 張香華,〈西夏文字〉,《新觀念》,147期,2001.1,20頁。
54. 張香華,〈祝婚歌--最好不求完美,完美不自然〉,《新觀念》,148期,2001.2,22頁。
55. 張香華,〈後山〉,《新觀念》,149期,2001.3,18頁。
56. 張香華,〈花季〉,《新觀念》,150期,2001.4,20頁。
57. 張香華,〈客自遠方來〉,《新觀念》,152期,2001.6,28頁。
58. 張香華,〈老人的詩〉,《新觀念》,153期,2001.7,20頁。
59. 張香華,〈詩的幽默劇〉,《新觀念》,154期,2001.8,28頁。
60. 張香華,〈戰爭的陰影---1〉,《新觀念》,156期,2001.9,18頁。
61. 張香華,〈戰爭的陰影---2〉,《新觀念》,157期,2001.10,13頁。
62. 張香華,〈戰爭的陰影---3〉,《新觀念》,158期,2001.10,30頁。
63. 張香華,〈我要說什麼﹖一個臺灣女詩人應邀參加第38屆BELGRADE國際作家會議發言〉,《新觀念》,160期,2001.11,28頁。
64. 張香華,〈戰爭的陰影---4〉,《新觀念》,162期,2001.12,16頁。
65. 張香華,〈別把我束成一綑--「日本現代詩精選集」緣起〉,《新觀念》,164期,2002.1,15頁。
66. 張香華,〈妻子們〉,《世界日報》,菲律賓:2002.3.20。
67. 張香華,〈牛〉,《新觀念》,170期,2002.5,27頁。
68. 張香華,〈我愛的人在火燒島上〉,《援雜誌》,39期,2002.5,56~57頁。
69. 張香華,〈藝文花絮--幼獅文化「影迷的第一堂課」、張香華「中國現當代小說選」、遠流出版「清史拼圖」、鍾文音「在河左岸」、臺北律師公會「法律文學創作獎」、臺北縣政府「臺北縣點線面整潔美容大計畫詩文徵選比賽」揭曉、麥田出版「盂蘭變」、「永樂大帝」〉,《幼獅文藝》,592期,2003.4,111~112頁。
70. 張香華,〈警廣電台「詩的小語」節目主持人〉,《外勞e通訊》第十二期外勞詩文專刊,2003.10.17。
71. 張香華,〈我的內心世界〉,《新觀念》,192期,2004.3,30~33頁。
72. 張香華,〈初吻,像葉子墜地,輕輕一觸--2099年一場世界性詩歌盛會〉,《印刻文學生活誌》,9期,2004.5,189~193頁。
73. 張香華,〈碧潭相思〉,《文訊》,223期,2004.5,58頁。
74. 張香華,〈臺北來了五隻「女貓」〉,《新觀念》,197期,2004.9,18~20頁。
75. 張香華,〈聆聽作者〉,《中國時報》,台北:2004.11.17。
76. 張香華,我是個「四情女子」〉,《中國女性》海外版,中國:2005.11。
77. 張香華,〈絨線衣〉,《佛祖心》152期,2006.1。
78. 張香華,〈艷後〉,《佛祖心》152期,2006.1。
79. 張香華,〈花和春天〉,《佛祖心》152期,2006.1。
80. 張香華,〈斯文〉,《佛祖心》152期,2006.1。
81. 張香華,〈關於愛〉,《佛祖心》152期,2006.1。
82. 張香華,〈吃相〉,《佛祖心》152期,2006.1。
83. 張香華,〈主人外出〉,《佛祖心》152期,2006.1。
84. 張香華,〈自由〉,《佛祖心》152期,2006.1。
85. 張香華,〈月光曲〉,《佛祖心》152期,2006.1。
86. 張香華,〈黃蝶〉,《佛祖心》152期,2006.1。
87. 張香華,〈回信〉,《佛祖心》152期,2006.1。
88. 張香華,〈詮釋〉,《佛祖心》152期,2006.1。
89. 張香華,〈「酒店打烊,我就走。」--妻子張香華對柏楊封筆感言〉,《明報月刊》,490期,2006.10,73~74頁。
90. 張香華,〈作家的貓言貓語〉,《聯合文學》第265期,台北:2006.11。
91. 張香華,〈作家的貓言貓語--來世做熊熊〉,《聯合文學》,第265期,2006.11,頁185-186。
92. 張香華,〈「酒店打烊」我就走——妻子張香華對柏楊封筆感言〉,《星洲日報》,吉隆坡:2006.11.2。
93. 張香華,〈椅子〉,《當代台灣文學選譯》,2006.12.25。
94. 張香華,〈冬天的太陽——答「作家的手稿」敬致王鼎鈞先生〉,《中國時報》,台北:2007.1.12。
95. 張香華,〈觀音〉,《聯合報》,台北:2007.1.13。
96. 張香華,〈誰知.誰去〉,《聯合報》,台北:2007.9.23。
97. 張香華,〈夢和醒〉,《中國時報》,台北:2007.12.6。
二、專書
1. 文訊社編,《臺灣現代詩史論》,台北,文訊社,1996。
2. 王夢鷗,《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台北,時報出版社,1995。
3. 古遠清,《海峽兩岸詩論新潮》,廣州,花城出版社,1992.2。
4. 古遠清,《詩歌分類學》,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3.9。
5. 古遠清、孫光萱,《詩歌修辭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
6. 古繼堂,《柔美的愛情,臺灣女詩人十四家》,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7.6。
7. 古繼堂,《臺灣新詩發展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5。
8. 古繼堂,《臺灣女詩人五十家》,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1.7。
9. 古繼堂,《臺灣新文學理論批評史》,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3.6。
10. 古繼堂,《臺灣新詩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1。
11. 向明,《走在詩國邊緣》,台北,爾雅出版社,2002。
12. 向明,《詩來詩往》,台北,三民書局,2003。
13. 何欣,《當代台灣作家論》,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3.12。
14. 吳當,《新詩的智慧》,台北,爾雅出版社,1997.2。
15. 呂姿玲,《台灣文學作家年表與作品總錄,1945~2000》,台北,國家圖書館出版,2002.3。
16. 呂興昌,《臺灣詩人研究論文集》,台南,台南市立文化中心,1995.8.4。
17. 李元洛,《詩美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2。
18. 李元貞,《女人詩眼》,台北縣,北縣文化中心,1995。
19. 李元貞,《女性詩學-台灣現代女詩人集體研究1951~2000》,台北,女書文化出版,2000。
20. 李元貞主編,《紅得發紫-台灣現代女性詩選》,台北,女書出版,2000。
21. 李癸雲編,《與詩對話―臺灣現代詩評論集》,台南,台南縣文化局出版,2000.12。
22. 李癸雲,《朦朧、清明與流動-論台灣現代女性詩作中的女性主體》,台北,萬卷樓,2002.5。
23. 李敏勇,《綻放語言的玫瑰—二十位台灣詩人的政治情境》,台北,玉山社出版,1997.2。
24. 李瑞騰,《臺灣文學風貌》,台北,三民書局,1991.5。
25. 李魁賢,《詩的見證》,台北板橋,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4。
26. 杜松柏,《詩與詩學》,台北,五南圖書,1998。
27. 沈謙編,《修辭學》,北縣,國立空中大學,2000。
28. 周伯乃,《現代詩的欣賞》,台北,三民書局,1985.2。
29. 周慶華,《台灣當代文學理論》,台北,揚智文化出版社,1996.8。
30. 周慶華,《台灣文學與「台灣文學」》,台北,生智文化,1997。
31. 孟悅、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研究》,台北,時報出版,1993。
32. 孟樊、林燿德,《世紀末偏航―八○年代臺灣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0.12。
33. 孟樊編,《當代臺灣文學評論大系4,新詩批評》,台北,正中書局,1993.5。
34. 孟樊,《當代台灣新詩理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6。
35. 孟樊,《台灣後現代詩的理論與實際》,台北,揚智出版社,2003.1。
36. 林明德編,《台灣現代詩經緯》,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1.6。
37. 林淇瀁,《長廊與地圖:台灣新詩風潮簡史》,台北,向陽工坊,2002.10。
38. 林燿德,《一九四九以後》,台北,爾雅出版,1986。
39. 林燿德,《不安海域》,台北,師大書苑出版,1988。
40. 林燿德編,《當代臺灣文學評論大系2,文學現象卷》,台北,正中書局,1993.5。
41. 林燿德,《期待的視野》,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4.2。
42. 竺家寧,《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1.3。
43. 邱貴芬,《仲介台灣.女人「後殖民女性觀點的台灣閱讀」》,台北,元尊文化,1997.9。
44. 邱貴芬,《(不)同國女人聒噪─訪當代台灣女作家》,台北,元尊,1998。
45. 封德屏主編,《台灣現代詩史論,台灣現代詩史研討會實錄》,台北,文訊社,1996.3。
46. 洪淑苓,《現代詩新版圖》,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9。
47. 洛夫、張默、瘂弦主編,《中國現代詩論選》,台北,大業書店,1969.3。
48. 洛夫,《詩的探險》,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9.6。
49. 奚密,《現當代詩文錄》,台北,聯合文學,1998。
50. 孫康宜,《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9。
51.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主編,《現代詩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萬卷樓,2003.11。
52.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主編,《臺灣前行代詩家論-第六屆現代詩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萬卷樓,2003.11。
53. 張小虹,《性別越界》,台北,聯合文學,1995。
54. 張小虹,《性/別研究讀本》,台北,麥田出版,1998。
55. 張芬齡,《現代詩啟示錄》,台北,書林出版,1992。
56. 張春榮,《詩學析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11。
57. 張健,《中國現代詩》,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4.1。
58. 張頌聖,《台灣文學場域的變遷》,台北,聯合文學出版公司,2001。
59. 張漢良、蕭蕭,《現代詩導讀》,一至五冊,台北,故鄉出版社,1979.11。
60. 張漢良、蕭蕭編,《現代詩導讀理論史料篇》,台北,故鄉出版社,1979.11。
61. 張漢良、蕭蕭編,《現代詩導讀-導讀篇》,台北,故鄉出版社,1979.11。
62. 張漢良,《現代詩論衡》,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1.2。
63. 張默,《剪成碧玉葉層層―現代女詩人選集》,台北,爾雅出版社,1981.6。
64. 張默,《台灣現代詩概觀》,台北,爾雅出版社,1997。
65. 張默,《台灣現代詩筆記》,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1。
66. 張雙英,《中國文學批評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10。
67. 張雙英、羅宗濤,《臺灣當代文學研究之探討》,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5。
68. 張雙英,《文學概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
69. 張雙英,《二十世紀臺灣新詩史》,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6。
70. 曹長青、謝文利,《詩的技巧》,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7。
71. 畢恆達,《找尋空間的女人》,台北,張老師出版,1996。
72. 莫渝,《台灣新詩筆記》,台北,桂冠圖書公司,2000.11。
73. 許俊雅著,《台灣文學論─從現代到當代》,台北,國立編譯館主編,1997.10。
74. 陳千武,《台灣新詩論集》,高雄,春暉出版社,1997.4。
75. 陳千武,《詩的啟示──文學評論集》,南投,南投縣立文化中心,1997.5。
76. 陳正治,《修辭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3.5。
77. 陳仲義,《現代詩技藝透析》,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3.12。
78. 陳明台,《臺灣文學研究論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4。
79. 陳芳明,《詩和現實》,台北,洪範書店,1977.2。
80. 陳芳明,《鏡子和影子──現代詩評論》,台北,新潮出版社,1978.10。
81. 陳芳明,《典範的追求》,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
82. 陳芳明,《後殖民台灣》,台北,麥田出版,2005.5。
83. 陳啟佑,《渡也論新詩》,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3。
84. 陳啟佑,《普遍的象徵》,台北,業強出版社,1987.5。
85. 陳啟佑,《新詩形式設計的美學》,台北,台灣詩學季刊雜誌社,1993。
86. 陳義芝,《不盡長江滾滾來》,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7。
87. 陳義芝,《從半裸到全開─台灣戰後世代女詩人的性別意識》,台北,學生書局,1999。
88. 陳義芝,《聲納,台灣現代主義詩學流變》,台北,九歌出版社,2006.3。
89. 陳義芝編,《為了測量愛-當代愛情詩選》,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6。
90. 陶保璽,《臺灣新詩十家論》,台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8。
91. 麥穗,《詩空的雲煙》,北縣,詩藝文出版社,1998.5。
92. 喻麗清,《情詩一百》,台北,爾雅出版社,1982.5。
93. 彭瑞金,《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1.3。
94. 彭瑞金,《瞄準台灣作家》,高雄,派色文化出版社,1992.7。
95. 焦桐,《台灣文學的街頭運動1977~世紀末》,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8。
96. 舒蘭編,《中國新詩史話》,台北,渤海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10。
97. 覃子豪,《詩的解剖》,台北,藍星詩社,1961.3。
98. 覃子豪,《論現代詩》,台中,普天出版社,1971.11。
99. 覃子豪,《詩的表現方法》,台中,曾文出版社,1977.6。
100. 須文蔚,《台灣數位文學論》,台北,二魚文化事業,2003。
101. 黃永武,《中國詩學,考據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6.10。
102. 黃永武,《中國詩學,思想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6.10。
103.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6.10。
104. 黃永武,《中國詩學,鑑賞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6.10。
105. 黃永武,《詩與美》,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4.12。
106. 黃永武,《字句鍛鍊法》,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6.2。
107. 黃維樑,《中國詩學縱橫論》,台北,洪範書店,1977.1。
108. 黃麗貞,《實用修辭學》,台北,國家出版社,2000。
109. 楊文娟,《她的人,她的詩》,台北:星光出版社,1992。
110. 楊宗翰,《臺灣現代詩史―批判的閱讀》,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2.6。
111. 楊昌年,《新詩賞析》,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9。
112. 楊昌年,《新詩創作與賞析》,台北,臺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1989.5。
113.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1993.9。
114. 葉石濤,《展望臺灣文學》,台北,九歌出版社,1994.8。
115. 葉維廉,《比較詩學-理論架構的探討》,台北,東大書局,1983.2。
116. 葛賢寧、上官予編,《五十年來的中國詩歌》,台北,正中書局出版,1965.3。
117. 廖咸浩,《愛與解構──當代台灣文學評論與文化觀察》,台北,聯合文學出版,1995。
118. 趙天儀,《臺灣現代詩鑑賞》,臺中,臺中市文化中心出版,1998.5。
119. 趙天儀,《台灣文學的週邊-台灣文學與台灣現代詩的對流》,台北,富春文化出版社,2000.12。
120. 趙衛民,《新詩啟蒙》,台北,業強出版社,2003。
121. 劉菲,《評詩論藝》,台北,詩藝文出版社,1999.3。
122. 潘麗珠,《現代詩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7.9。
123. 蔡宗陽、余崇生主編,《中國文學與美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0.8。
124. 蔡源煌,《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雅典出版社,1990.7。
125. 蔡錚雲,《從現象學到後現代》,台北,五南,2001。
126. 鄭至慧,《她鄉女紀─閱讀女人的創作版圖》,台北,元尊文化,1997。
127. 鄭明娳,《當代文學氣象》,台北,光復書局,1988。
128. 鄭明娳編,《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Ⅰ.文學現象卷》,台北,正中書局,1993。
129. 鄭明娳主編,《當代台灣女性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3。
130. 鄭明娳主編,《當代台灣政治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4。
131. 鄭明娳主編,《當代台灣都市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5。
132. 蕭蕭,《現代詩創作演練》,台北,爾雅出版社,1991.7。
133. 蕭蕭,《中國抒情詩傳統》,台北,允晨文化,1999.1。
134. 蕭蕭、白靈主編,《台灣詩學季刊—新世代詩人大展》,第30期,2000。
135. 蕭蕭,《現代詩縱橫觀》,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2。
136. 蕭蕭,《台灣新詩美學》,台北,爾雅出版社,2004.2。。
137. 蕭蕭,《現代詩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006.7。
138. 鍾玲,《現代中國繆司──台灣女詩人作品析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89。
139. 鍾慧玲主編,《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台北,里仁出版社,1997。
140. 簡政珍,《詩的瞬間狂喜》,台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1.9。
141. 簡政珍,《詩心與詩學》,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9.12。
142. 簡政珍,《台灣現代詩美學》,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7。
143. 簡瑛瑛,《何處是女兒家-女性主義與中西比較文學/文化研究》,台北,聯合文學,1998。
144. 羅任玲,《台灣現代詩自然美學》,台北,爾雅出版社,2005。
145. 羅青,《詩的照明彈》,台北,爾雅出版社,1994.8。
三、期刊
1. 仇小屏,〈論意象的承繼與創新──從現代詩文中的譬喻修辭切入〉,《文與哲》,第5期2004.12,頁407-431。
2. 仇小屏,〈論新詩「以句構篇」之類型及其特色〉,《成大中文學報》,第12期2005.7,頁1-22。
3. 文曉村,〈談現代詩的觀念問題〉,《葡萄園》,第12期,1965.4,頁2。
4. 王幻,〈一顆燃燒的星--張香華新詩集品介〉,《葡萄園詩刊》,140期,1998.11,85頁。
5. 王永寬,〈張香華詩歌的情感之美〉,《美與時代》第10期,鄭州:2002.10.14,頁46~48。
6. 王永寬,〈讀台灣女詩人張香華的詩作〈待雪〉〉,《美與時代》第10期,鄭州:2002.10.14,頁26。
7. 王瑞香,〈台灣女性書寫的今昔〉,《文訊》,別冊,1998.,3。
8. 王鎮庚,〈再說現代詩學有困惑嗎?〉,《臺灣詩學季刊》,第21期1997.12,頁168-170。
9. 古繼堂,〈臺灣文學研究十年〉,《文訊》,總79期,1992.5,頁27-29。
10. 白靈,〈再論詩的濃度〉,《台灣詩學季刊》第22期,1998.3,頁88-99。
11. 向明,〈女性詩解答〉,《詩學季刊》,17期,1996,12。
12. 朱雙一,〈搭架現實和傳統的心橋―略談70年代後臺灣新生代詩社〉,《臺港文學選刊》,總24期,1988.11,頁56-57。
13. 向明,〈女詩人群像-張香華〉,《文訊》第38期,台北:1988.10,頁9。
14. 朵思,〈詩作的自我詮釋〉,《創世紀》,95、96合刊,1993.12。
15. 何欣,〈六十年代的文學理論簡介〉,《文訊》,第13期,1984.8,頁40-42。
16. 吳心怡,〈血染空白的一頁-從文學/藝術中「血」的意象談女性創造力〉,《中外文學》,1999.3,第27卷第10期,頁93-111。
17. 呂建春,〈意象間距的探討〉,《台灣詩學季刊》第36期,2001.9,頁131-133。
18. 李元貞,〈台灣現代女詩人的語言實踐〉,《詩學季刊》,29期,1999,冬季號。
19. 李葭,〈沈靜的獨白-探訪詩人張香華〉,《書香廣場》第30期,台北:1989.5.1,頁18~19。
20. 李瑞騰,〈台灣現代新詩發展趨勢的考察〉,《台灣文學觀察雜誌》,第八期,1993.9,頁81-87。
21. 李瑞騰,〈有關「詩社與台灣新詩發展的」一些思考〉,《台灣詩學季刊》,第29期,1999.12,頁59-65。
22. 李瑞騰,〈臺灣新世代詩人及其詩觀〉,《臺灣詩學季刊》,第32期,2000.9,頁38-43。
23. 李翠瑛,〈詩情音韻─論新詩的內在節奏及其形式表現技巧〉,《台灣詩學學刊》,第4期,2004.11。
24. 杜國清,〈流派與台灣新詩的發展〉,《文學界》,第21期,1987.2,頁86-91。
25. 沈奇,〈角色意識與女性詩歌〉,《詩學季刊》,第17期,1996.12,頁11-15。
26. 和權,〈「心中激盪過的歌」--讀張香華詩集《千般是情》〉,《文藝月刊》,第234期,1988.12,42~53頁。
27. 周伯乃,〈西方文藝思潮對我國六十年代文學的影響〉,《文訊》,第13期, 1984.8,頁28-39。
28. 孟樊,〈臺灣的世紀末詩潮〉,《聯合文學》,第7卷第9期,1991.7,頁134-144。
29. 孟樊,〈當代臺灣詩學之考察〉,《現代詩》,第20期,1993.7,頁63-79。
30. 孟樊,〈臺灣現代詩的理論與實際〉,《創世紀》,第100期,1994.9,頁47-59。
31. 林文欽,〈現代詩的章法結構美學原則〉,《高雄師大學報》,第11期,2000.4。
32. 林亨泰,〈台灣詩史上的一次大融,前期~1950年代後半期的台灣詩壇〉,《台灣現代詩史論》, 1996.3,頁99-106。
33. 林其瀁,〈八0年代台灣現代詩風潮試論〉,《台灣現代史料研究》,第9期,1996.5。
34. 林淇養,〈長廊與地圖,台灣新詩風潮的溯源與鳥瞰〉,台灣台北,《中外文學》,第28卷第1期,1999.06。
35. 林盛彬,〈臺灣現代詩的反省〉,《思與言》,第40卷第2期,2002.6,頁91-127。
36. 林燿德,〈不安的海域──八O年代前期台灣現代詩風潮試論〉,《文訊》,第25期1986.8。
37. 林燿德,〈九○年代前期臺灣現代帶詩傳播情境〉,《文訊》,第104期,1994.6,頁13-16。
38. 林燿德,〈八○年代現代詩世代交替現象〉,《創世紀》,第103期,1995.6,頁96-102。
39. 吳鈴嬌,〈張香華浪漫情懷如絲似暖酒〉,《時報周刊》第976期,台北:1996.11,頁92~93。
40. 邱秀年,〈秋風下的歌吟-張香華推動詩的發表會〉,《風雲榜周刊》第3期,台北:1986.9,頁96。
41. 郭玉文,〈走出遙遠的記憶〉,《中國語文月刊》第425期,台北:1992.11。
42. 胡衍南,〈張香華:在空中散播詩的種籽〉,《文訊》第72期,台北:1994.12,頁27。
43. 俞兆平,〈臺灣八十年代詩學理論〉,《臺港文學選刊》,總78期,1993.5,頁70-71。
44. 俞兆平,〈臺灣八十年代詩學理論續〉,《臺港文學選刊》,總79期,1993.6,頁62-64。
45. 俞兆平,〈台灣詩學中意象概念的追尋〉,《台灣詩學季刊》,第23期,1998.6,頁68-76。
46. 柯慶明,〈六O年代現代主義文學〉,《聯合文學》,1994.5,頁94-98。
47. 洛夫,〈詩壇春秋三十年〉,《中外文學》,第120期,1982.5,頁6-31。
48. 紀弦,〈談「現代化」與「反傳統」〉,《現代》創刊號,1967.10,頁74-75。
49. 奚密,〈臺灣現代詩論戰,再論「一場未完成的革命」〉,《國文天地》,第154期,1998.3,頁72-81。
50. 草根社,〈草根宣言〉,《草根》,刊第一卷第一期,1975.5.4。
51. 張月鳳,〈張香華:燃燒的生命〉,《女流雜誌》第14期,香港:1991.8,頁20~21。
52. 張淑麗,〈「閨怨」美學的挑戰,當代台灣女性書寫的異/移位〉,《文訊》,1998,3。
53. 張誦聖,〈台灣女作家與當代主導文化〉,《中外文學》,28卷4期,1999,9。
54. 張默,〈我是你的第幾片凋零--張香華的詩生活探微〉,《聯合文學》,第154期,1997.8,頁154~160。
55. 殷志鵬,〈張香華詩情-灣邊小品之三十三〉,《華人月刊》4月號,香港:1988.4。
56. 郭成義,〈台灣現代詩的本土意識〉,《臺灣文藝》,第76期,1982.5,頁27-44。
57. 陳千武,〈現代詩的發展過程〉,《臺灣文學評論》,第3卷第1期,2003.1,頁53-62。
58. 陳去非,〈詩的意象論〉,《詩學季刊》,第22期,1998.3。
59. 陳明台,〈承接和創新─八十年代現代詩之形成和展望〉,《臺灣文藝》,第82期, 1983.5,頁43-47。
60. 陳芳明,〈七○年代臺灣文學史導論―一個史觀的問題〉,《現代學術研究》專刊IV,1991.5,頁37-48。
61. 陳凌,〈現代詩的理論與實例分析〉,《淡水牛津台灣文學研究集刊》,第5期,2003.8。
62. 陳桂芳,〈張香華詩心自在喜樂地〉,《拾穗》,第541期,1996.5,56~58頁。
63. 陳義芝,〈從半裸到全開──台灣戰後世代女詩人的情慾表現〉,《中外文學》,第7期,1996.12,頁42-65。
64. 陳義芝,〈台灣女性詩學的建立〉,《中外文學》,第28卷第4期,1999.9,頁82-105。
65. 章亞昕,〈1979~1999台灣詩壇發展的新態勢〉,《台灣詩學季刊》,第36期,2001.9。
66. 馮慧瑛,〈自然與女性的辯證,生態女性與台灣文學〉,《中外文學》,5期,1999,10。
67. 楊宗翰,〈台灣新詩史,書寫的構圖〉,《創世紀詩雜誌》,第140期,2004.10,頁111-117。
68. 楊維莉,〈張香華-「作家,並不一定要深入社會,但一定要觸及到人性深處。」〉,《蜜蘭生活雜誌》八月號,台北:1990.8,頁38~40。
69. 葉石濤,〈六十年代的台灣鄉土文學〉,《文訊》,第13期,1984.8,頁137-146。
70. 葉振富,〈一場現代詩的街頭運動--試論台灣八0年代的政治詩〉,《中外文學》,第11期,1996.4,頁116-139。
71. 葉曼、張放、公孫嬿、張香華、穆中南、丹扉,〈菲華文學印象〉,《文訊》,24期,1986.6,82~104頁。
72. 鄒建軍,〈試論小詩的美學特質〉,《台灣詩學》,第18期,1997.3,頁117-121。
73. 鄒建軍,〈現代詩歌意象與情節構造〉,《乾坤詩刊》,第4期,1997.10。
74. 廖輝英,〈八0年代女性創作與社會文化之關係〉,《文訊》,第89期,1996.5,頁42-43。
75. 劉登翰,〈臺灣女詩人十二家論札一〉,《臺港文學選刊》,總63期,1992.3,頁76-80。
76. 劉登翰,〈臺灣女詩人十二家論札二〉,《臺港文學選刊》,總65期,1992.4,頁84-88。
77. 劉登翰,〈臺灣女詩人十二家論札三〉,《臺港文學選刊》,總66期,1992.5,頁82-86。
78. 劉登翰,〈臺灣女詩人十二家論札四〉,《臺港文學選刊》,總67期,1992.6,頁81-85。
79. 樊洛平,〈繆斯的飛翔與歌唱―海峽兩岸女性主義詩歌創作比較〉,《海鷗》,復刊17號,1999.7,頁31-50。
80. 賴子清,〈古今臺灣詩文社(一) 〉,《臺灣文獻》,10卷3期,1959.9,頁79-110。
81. 賴子清,〈古今臺灣詩文社(二) 〉,《臺灣文獻》,11卷3期,1960.9,頁74-100。
82. 賴佳琦,〈打造心靈回家的門牌--張香華的文學行止〉,《文訊》,第154期,1998.8,頁57。
83. 賴信真,〈書寫女性生命〉,《台灣史料研究》,第11號,1998.5。
84. 薛晨曦,〈擁天外的藍於溫柔的詩心—讀張香華詩集《千般是情》〉,《台港文學選刊》第11期,福建:1991.11,頁86~87。
85. 熊國華,〈論張香華的詩〉,《珠海雜誌》第4期,珠海:1996.11,頁112~116。
86. 野曼,〈雪白的繆斯:著名女詩人張香華〉,《華夏詩報》第90期,廣州:1994.12。
87. 鍾玲,〈都市女性與大地之母,論蓉子的詩歌〉,《中外文學》,第3期,1988。
88. 鍾玲,〈詩的荒野地帶〉,《中外文學》,第3期,1994.6,頁46-59。
89. 鍾玲,〈女性文體的形成―臺灣女詩人析論〉,《臺港文學選刊》, 113期,1996.4,頁52-54。
90. 鍾玲,〈愛恨與哀掉,女詩人為父親寫的輓歌〉,《中外文學》,第4期,1999.9,頁21-42。
91. 歸人,〈張香華的「情歌」─我讀《千般是情》〉,《文訊》,第33期,1987.12,頁190-194。
92. 簡政珍,〈詩與現實,早期臺灣現代詩的現實觀照〉,《興大人文學報》,第33期,2003.6,頁261-287。
93. 簡瑛瑛,〈從「穿越」到「超越」花朵之際〉,《中外文學》,第1期,1998.6。
94. 顏崑陽,〈二十世紀臺灣文學素描〉,《文訊》,第170期,1999.12,頁40-42。
四、學術論文
1. 李癸雲,《朦朧、清明與流動──論台灣現代女詩人作品中的女性主體》,台灣師大國文所博士論文,2001。
2. 李祖琛,《七O年代台灣鄉土文學運動析論》,政治大學新聞所碩士論文,1911。
3. 李細梅,《一九四九到一九九二臺灣文學發展》,文化大學東語所碩士論文,1993。
4. 阮美慧,《台灣精神的回歸,六、七○年代台灣現代詩風的轉折》,成功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2。
5. 林于弘,《解嚴後台灣新詩現象析論1987~2000》,國立台灣師大國文所博士論文,2000。
6. 陳靜宜,《七十年代台語詩現象三家比較探討》,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7. 游勝冠,《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1。
8. 楊曉期,《鄉土文學論戰暨七0年代的文學場域變遷》,暨南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2。
9. 劉淑玲,《論現代詩中的工業化意象》,輔仁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5。
10. 劉維瑛,《八0年代以降台灣女詩人的書寫策略》,成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0。
11. 蔡明諺,《龍族詩刊研究-兼論七○年代台灣現代詩論戰》,清華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2
12. 鄭慧如,《現代詩的古典觀照-1949~1989年》,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5。
13. 藍博堂,《臺灣鄉土文學論戰及其餘波》,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2。
五、 報紙文章
1. 林洵,〈千般是情,萬般是苦〉,《明報》,香港:1987.9.26。
2. 張文達,〈紅袖添香對著書〉,《星島日報》,香港:1987.10.2。
3. 劉心皇,〈為香華進一解〉,《民眾日報》,高雄:1987.12.12。
4. 張文達,〈菲華詩卷〉,《信報》,香港:1988.1.2。
5. 范模士,〈張香華朗誦曉鋼的詩〉,《新中原報》,曼谷:1988.1.5。
6. 林真,〈她的屬性是溫柔而執拗-張香華和她的詩〉,《新晚報》,香港:1988.1.10。
7. 艾火,〈《雪花賦》與《千般情》〉,《明報》,香港:1988.1.15。
8. 白樺,〈晤臺灣女詩人張香華〉,《新民晚報》,上海:1988.2.5。
9. 莊之明,〈臺灣女詩人張香華印象記〉,《北京晚報》,北京:1988.3.8。
10. 獨家報導採訪組,〈張香華的柏楊夢〉,《獨家報導》,台北:1988.3.29。
11. 王業隆,〈海峽隔不斷,詩心永相通〉,《世界日報》,菲律賓:1988.4.11。
12. 永樂多斯,〈張香華-只緣身在此山中〉,《家庭與婦女》,台北:1988.6。
13. 陳霜敏,〈茉莉花串〉,《自由時報》,台北:1988.7.4。
14. 周明,〈在水一方〉,《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1988.9.30。
15. 鍾玲,〈由象牙塔到人間世-論張香華的詩〉,《中華日報》,台北:1988.10.15。
16. 王恩宇,〈臺灣詩人張香華和北京詩人會面〉,《工人日報》,北京:1988.11.4。
17. 秦啟安,〈張香華和現代詩〉,《鄭州晚報》,鄭州:1988.11.5。
18. 蕭犢,〈北京詩人聚會歡迎張香華女士〉,《文藝報》,北京:1988.11.12。
19. 黃子健,〈柏楊與張香華〉,《重慶晚報》,重慶:1988.12。
20. 曉鋼,〈置身同一文化蒼穹-致臺灣女詩人張香華〉,《文藝報》,北京:1988.12.3。
21. 白帆,〈張香華對「華人文學的看法」〉,《世界日報》,菲律賓:1989.5.15。
22. 張白帆,〈一束潔白溫馨的小花〉,《世界日報》,菲律賓:1989.2.22。
23. 宋雅姿,〈探測柏楊與張香華的生活真相〉,《媚》,台北:1989.5。
24. 艾火,〈張香華-「早締良緣」〉,《明報》,香港:1989.8.2。
25. 楊玟瑗,〈張香華、柏楊-一片詩心滌塵俗〉,《中華日報》,台北:1989.10.23。
26. 吳崇蘭,〈咖啡時間〉,《中央日報》,台北:1989.10.27。
27. 林芝,〈張香華、席慕蓉˙貓〉,《華夏詩報》第41期,廣州:1989.12。
28. 林麗雲,〈尋常歲月漾輕喜-訪柏楊、張香華夫婦〉,《自立晚報》,台北:1990.2.14。
29. 黃子健,〈真情的歌-張香華詩評介〉,《世界日報》,菲律賓:1990.2.28。
30. 吳成瑞,〈臺灣著名女詩人《張香華詩選》出版〉,《陝西日報》,陝西:1990.3.3。
31. 潘亞暾,〈情有千般看此詩-讀張香華女士詩〉,《文匯報》,香港:1990.4.8。
32. 郭玉文,〈從宜蘭出發-訪張香華〉,《自立晚報》,台北:1990.5.14。
33. 艾火,〈柏楊張香華的天地〉,《明報》,香港:1990.5.28~29。
34. 陳俊年,〈張香華千般是情〉,《華夏詩報》,廣州:1990.6。
35. 王恩宇,〈大陸出版臺灣著名女詩人張香華詩選〉,《工人日報》,北京:1990.6.10。
36. 張惟,〈人間不了情〉,《閩西日報》,福建:1992.10.1。
37. 朱恩伶、張娟芬,〈柏楊、張香華同獲桂冠〉,《中國時報》,台北:1992.8.21。
38. 林海音,〈踐踏繽紛的落花〉,《聯合日報》,台北:1922.10.4。
39. 張惟,〈文章兩地緣〉,《閩西日報》,福建:1992.11.17。
40. 方梓,〈南斯拉夫事況頻傅,詩人覩山‧弝引訪華受阻〉,《聯合報》,1992.12.15。
41. 應鳳凰,〈張香華上電台主持「詩的小語」〉,《中國時報》,台北:1993.1.10。
42. 張文達,〈紅袖添香雙獲獎〉,《華僑日報》,香港:1993.1.15。
43. 張惟,〈愛屋及烏懷柏楊〉,《閩西日報》,福建:1993.1.26。
44. 黃燦然,〈讀張香華的三本譯詩集〉,《大公報》,香港:1993.2.7。
45. 張惟,〈鄉情濃於香江水〉,《福建日報》,1993.2.7。
46. 郭玉文,〈榮耀台灣上空的雙桂冠光華〉,《自由時報》,台北:1993.2.10。
47. 王凌莉,〈節錄現代詩朗讀,與聽眾分享美感—張香華頻道,天空任烏飛〉,《自由時報》,台北:1993.2.11。
48. 楊明,〈張香華主持「詩的小語」〉,《中央日報》,台北:1993.2.13。
49. 梁鐃宗,〈張香華她是誰?〉,《大明報》,台北:1993.4.5。
50. 晏明,〈回到現實的夢幻天使—台灣女詩人張香華印象〉,《香港文學》,香港:1993.7.1,頁20~21。
51. 秦鳳棲,〈詩人張香華在日呼籲廢除死刑〉,《中國時報》,台北:1993.7.11。
52. 王彼得,〈張香華談婦女寫作〉,《聯合早報》,新加坡:1993.9.2。
53. 萬榮華,〈張香華變成南斯拉夫地下大使〉,《中國時報》,台北:1993.12.2。
54. 郭妙,〈千般是情的女詩人—張香華〉,《台灣日報》,台北:1994.3.8。
55. 郭婷,〈中國的詩慰撫戰火下的塞爾維亞〉,《世界日報》,美國:1994.4.24。
56. 胡凌芝,〈殷勤的尋夢者——張香華詩歌藝術透視〉,《作家報》,山東:1994.5.14。
57. 書欣,〈文星璀璨喜來登〉,《世界日報》,菲律賓:1994.7。
58. 柯金德,〈張香華建議:把亞細安華文文藝活動擴大為「華人文藝活動」〉,《南洋商報》,馬尼拉:1994.9.18。
59. 晏明,〈回到現實的「夢幻天使」—台灣女詩人張香華印象〉,《深圳商報》,1994.9.25。
60. 景小佩,〈帶台灣文學到東歐〉,《聯合報》,台北:1994.10.4。
61. 野曼,〈歐行紀事〉,《華夏詩報》第90期,廣州:1994.12。
62. 李梅、祁念曾,〈千般皆是情—女詩人張香華訪談錄〉,《深圳晚報》,深圳:1994.12.29。
63. 黃珊,〈張香華千般是情〉,《羊城晚報》,廣州:1995.2.27。
64. 郭玉文,〈詩樂之美—談有聲收《茶,不說話》〉,《自由時報》,台北:1995.6.22。
65. 陳文芬,〈從寫詩、唸詩到有聲詩集—張香華吟唱「茶,不說話」〉,《中時晚報》,台北:1995.7.1。
66. 沈怡,〈展翅飛出新航道〉,《聯合報》,台北:1995.7.3。
67. 邱婷,〈「茶,不說話」結合詩與音樂—張香華多年詩夢昨得圓〉,《民生報》,台北:1995.7.8。
68. 盧家珍,〈秋詩篇篇—文建會安排詩與歌的交會〉,《中央日報海外版》,台北:1995.08.16。
69. 李玉玲,〈大安公園的昨夜秋詩篇篇——中秋未到先獻賀禮,音樂會上詩歌交集〉,《聯合報》,台北:1995.9.3。
70. 維特,〈用菩薩心眼看人間悲劇《南斯拉夫的觀音》〉,《中央日報》,台北:1996.3.21。
71. 楊明,〈談張香華〉,《聯合日報》,菲律賓:1996.3.22。
72. 葉茶,〈牽著詩,上網路—張香華致力文學之美事〉,《自由時報》,台北:1996.7.25。
73. 黎活仁,〈亨廷頓的「歐美『第二春』」論—從南斯拉夫問題想起〉,《聯合報》,台北:1996.12.15。
74. 顏美如,〈我沒有時間了—南斯拉夫當代詩選〉,《中央日報》,台北:1997.3.23。
75. 侯爵,〈張香華致力詩的交流〉,《聯合報》,台北:1997.3.26。
76. 李魁賢,〈我沒有時間了—南斯拉夫當代詩選(1950-1990)〉,《中國時報》,台北:1997.4.3。
77. 陳文芬,〈張香華讚許「文化外交」—主編詩選成了羅馬尼亞工商界赴大陸禮物〉,《中國時報》,台北:1997.5.12。
78. 熊國華,〈藝術探索的尋夢者——張香華詩歌簡論〉,《作家報》,山東:1997.10.2。
79. 韓斌,〈張香華——當代華文詩壇的女「外交大使」〉,《海口特區時報》,海口:1998.3.7。
80. 張昱,〈「南斯拉夫詩歌暨台灣女詩人張香華譯著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國文化報》,北京:1998.6.11。
81. 古繼堂,〈詩歌翻譯的魅力—評南斯拉夫詩選《我沒有時間了》〉,《中央日報》,台北:1998.8.12~13。
82. 林耀堂,〈遇見詩人〉,《聯合報》,台北:1998.8.27。
83. 殷志鵬,〈綠眼的根源〉,《紐約僑報》,紐約:1998.10.22。
84. 莫渝,〈因為遙遠而產生的美〉,《國語日報》,台北:1998.11.26。
85. 邱秀堂,〈巴爾幹半島詩意濃〉,《中國時報》,台北:1998.11.27。
86. 黃淑惠,〈「我愛的人在火燒島」5月8日在國家音樂廳演出〉,《中時晚報》,台北:1999.4.26。
87. 周美惠,〈張香華詩作昇華成音樂會〉,《聯合報》,台北:1999.4.27。
88. 陳文芬,〈揮別母親哭泣年代:我愛的人在火燒島上音樂會演出〉,《中國時報》,台北:1999.4.27。
89. 曾意芳,〈音符撫慰火燒島的傷痛—張香華予柏楊的摯情詩作,將化成樂音為歷史療傷〉,《中央日報》,台北:1999.4.27。
90. 吳舜華,〈「我愛的人在火燒島上」音樂會——李登輝應允促成舉辦,五月八日登場〉,《民眾日報》,高雄:1999.4.27。
91. 朱健國,〈張香華的「南情書」〉,《今晚報》,天津:1999.5.14~15。
92. 吳益婷、蕭依釗,〈變調的詩族〉,《星洲日報》,新加坡:1999.6.6。
93. 江中明,〈中國小說將在南斯拉夫出版—張香華主編的「中國當代小說選」〉,《聯合報》,台北:1999.7.13。
94. 沈怡,〈張香華善用零碎時間,滿足一心詩意〉,《聯合報》,台北:1999.7.17。
95. 李魁賢,〈詩的記念碑〉,《民眾日報》,台北:1999.9.29。
96. 吳崇蘭,〈永恆的戀歌〉,《華盛頓新聞》,華盛頓:1999.12。
97. 西蒙‧巴比奇,〈《淚滴》集世界靈魂和人生之眼〉,《中華日報》,台北:2000.1.18。
98. 陳靜瑋,〈情繫兵燹與窮困的疆域—專訪張香華〉,《聯合報》,台北:2000.2.17。
99. 李魁賢,〈苦難和愛的紀念碑〉,《華夏詩報》,廣州:2000.2.25。
100. 蕉椰,〈又聞書香〉,《世界日報》,馬尼拉:2000.3.22。
101. 歐銀釧,〈她和她的詩歌翅膀〉,《中央日報》,台北:2000.5.4。
102. 陳文芬,〈張香華推動台灣南斯拉夫詩文互譯〉,《中國時報》,台北:2000.9.4。
103. 陳文芬,〈作夢也在自己的天地裡—張香華的書房永遠為過客朋友留一片不眠青青草〉,《中國時報》,台北:2000.10.1。
104. 陳文芬,〈寫作能磨亮內心深處〉,《中國時報》,台北:2000.12.16。
105. 林峻楓,〈冷空中的熱觀音—訪女詩人張香華〉,《青年日報》,台北:2001.1.18。
106. 陳文芬,〈金曉蕾張香華譯南斯拉夫詩選—擬作二題〉,《中國時報》,台北:2001.5.10。
107. 劉登翰‧朱雙一,〈《台灣詩人論》奔向大海的生命河流—張香華論〉,《南洋商報》,吉隆坡:2002.3.24。
108. 李令儀,〈張香華解開日本詩心靈的密碼〉,《聯合報》,台北:2002.4.6。
109. 趙統斌,〈她從台灣來,她從柏楊身邊來—訪著名作家張香華女士〉,《中國荷譯日報》,中國:2002.5.22。
110. 鄭美勵,〈人類感情最珍貴引介好詩予世人〉,《南洋商報》,吉隆坡:2002.6.22。
111. 黃鶯,〈嫁給柏楊的女詩人〉,《都市快報》,杭州:2003.9.26。
112. 張瑾華,〈望湖樓邊,香華詩書氣自華—訪台灣女詩人、柏楊夫人張香華〉,《淺江晚報》,杭州:2003.9.26。
113. 張麗君,〈柏楊天上掉下來的美著〉,《民生報》,台北:2003.11.16。
114. 歐銀釧,〈愛人在火燒島,他最愛她的詩—「人生就是要追求羅曼蒂克」最想說的一句話都是「我愛你」〉,《聯合報》,台北:2004.12.21。
115. 歐銀釧,〈她評他文章:尖而不酸,刻而不薄〉,《聯合報》,台北:2004.12.21。
116. 李苹,〈張香華不想成為柏楊的影子〉,《武漢晚報》,武漢:2004.2.6。
117. 歐銀釧,〈憶念熊熊,張香華《貓眼看人》有情有趣〉,《民生報》,台北:2004.4.18。
118. 趙琨,〈聽貓說—專訪張香華〉,《中央日報》,台北:2004.10.12~15。
119. 陳宛茜、歐銀釧、於國華,〈虎夫柏楊超浪漫,貓妻香華勇敢愛〉,《聯合報》,台北:2004.12.21。
120. 孫小寧,〈張香華:柏楊受我影響最大〉,《北京晚報》,北京:2005.9.7。
121. 王開平,〈淡淡三月天,詩情洋溢〉,《聯合報》,台北:2006.3.26。
122. 張香華,〈酒店打烊,我就走——對柏楊封筆的感言〉,《中國時報》,台北:2006.9.25。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
95912016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5912016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張雙英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陳怡嘉zh_TW
dc.creator (作者) 陳怡嘉zh_TW
dc.date (日期) 200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4-四月-2010 18:37:36 (UTC+8)-
dc.date.available 24-四月-2010 18:37:3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4-四月-2010 18:37:36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95912016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9098-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912016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張香華自十九歲(1958年)在《文星》雜誌發表詩作〈門〉、〈夢〉之後,歷經半世紀的耕耘,使她的詩作與詩觀都有相當的成就,在臺灣新詩史中,張香華自是不可忽視的一位,她的詩作飽含與丈夫柏楊真摯相依的情意、對生命的透視、對國家社會的批判和對國際情勢的人道關懷,她的作品跳脫傳統女詩人的格局,展現對國家世界更寬闊的視野和反省;她的詩作源自於她溫暖真摯的性情,以豐富的意象鎔鑄深刻的思考,蘊藏深沈堅毅的批判,風格鮮明而特出。在新詩的貢獻上,張香華亦是功不可沒的一位,她寫詩、編詩和譯詩,作品在世界各地以不同文字出版,獲得國際間的重視;此外,她還創辦「草根詩社」,主持警廣的「詩的小語」節目,主辦「我愛的人在火燒島」音樂會。五十年來以詩為信仰,以詩為「行動圓心」的張香華,她的為人與詩情獲得無數肯定,東歐人以「南斯拉夫大使」、「雪白無塵的繆斯」、「絲與暖酒」來稱讚她的溫暖和真摯,她更獲得「傑出文化獎」、「文藝廣播獎」、「五四文學交流獎」、「羅馬尼亞大學榮譽教授」、「南斯拉夫傑出文化貢獻獎」、「舊金山國際桂冠詩人協會頒贈桂冠獎」等榮譽的肯定。

本論文的研究軸線將以張香華的生平創作歷程起始,從而扣合其詩作的詩觀、主題與藝術風格,以期爬梳張香華詩作的多面性,並將詩人及其作品作完整而統合的歸納。因此將包含六章,如下:

第一章「緒論」包含三節: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指出張香華詩作在臺灣新詩史上的地位與重要性,及進行《張香華詩作與詩觀研究》的必要性。第二節「前人論述成果的回顧」,內容分為「評論集部分」、「報章資料部分」、「期刊書籍部分」探討得失並加以分析,繼而從中確立本論文研究的方向,彌補前人的不足。第三節「論文結構的安排」,則對論文行文的安排與結構加以說明。

第二章「張香華新詩創作歷程」,張香華自1958年步入文壇後,五十年來創作豐富,本章將她在新詩創作上分為「1958~1976:『草根』精神的發揚」、「1977~1990:婚後的拓展」、「1990~至今:人道關懷的突顯」三個時期,包含張香華創立「草根詩社」、與柏楊結婚、愛荷華之旅的拓展、東歐各國詩作的傳播等等重要歷程。因此,本章將以其幾個重要的創作轉型期為中心,就生平事蹟及其文學創作的互動性加以探討,並對其創作歷程作系統性的分期與介紹。這部分屬於張香華詩作的外緣考察,但論文避免單純的背景鋪述,故也著重新詩與創作歷程的相互關聯性。

第三章「張香華的詩觀」,由臺灣詩壇的時代背景及草根詩社的創立論起,從而延續到張香華在「愛荷華國際作家寫作協會」所發表的報告,以呈現張香華的詩觀。詩觀往往代表作家寫作的方向,也影響詩作的主題與風格,故本章藉由張香華詩觀的展現,期望對而後的主題、藝術風格二章,做一有機的扣合,呈現張香華詩作一貫「大眾化、生活化」的精神。

第四章和第五章由外緣轉向張香華詩的內部考察。第四章「張香華詩作的主題展向」,針對張香華詩作的內容進行考察,揭示其作品的多樣性,由於研究上難以全面顧及,因此,筆者乃自其作品中歸納出其書寫的四個重要的主題展向,然後分為「夫妻之愛」、「生命哲理」、「社會批判」、「人道關懷」四節來深入探討。筆者期望藉由四個主題的介紹,進而觀察作品與其生平背景、詩觀的相互關聯。這四個主題展向是張香華個性的發揮,也是感動讀者,呈現生命關懷與價值的根本所在。

第五章「張香華詩作的藝術風格」,包括「溫柔真摯的抒情筆調」、「深沈蘊藉的批判關懷」、「取材豐富的鮮明意象」三個重心,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析論張香華的詩歌特色,呈現她的詩歌藝術風格。藉由這三節內容分別呈現出張香華詩作中溫柔又剛毅,既以愛心包羅大千世界,又有深沈批判與關懷的特色,她的作品緣於自己一顆千般是情的愛心,這顆愛心表現出來便呈現了大千世界的多樣風貌,而抒發為詩則常在日常意象的運用中,展露清新真摯的感情與思考。

第六章「結論」,對張香華的成就及影響作綜合式的勾勒與論述。張香華的作品中每每會有一種莊嚴的人生理想,關懷著人類的命運和前途。她將自身深刻的思想和藝術的創造力,用詩的形式感動著所有讀者的心,半世紀來勤力耕耘的創作成果,已使她在華人世界詩壇取得重鎮般的地位。筆者更期盼有更多人來共同開墾張香華詩歌成就的領域,使她的作品擁有更多的影響力。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前人論述成果的回顧…………………………………………4
一、 評論集部分…………………………………………………4
二、 報章資料部分………………………………………………5
三、 期刊書籍部分………………………………………………6

第三節 論文結構的安排 ……………………………………………7

第二章 張香華新詩創作歷程 ………………………………………10
第一節 1958~1976:「草根」精神的發揚 …………………………10
一、 成長與詩情的發韌 ………………………………………10
二、 草根詩社的創立 …………………………………………16

第二節 1977~1990:婚後的拓展 …………………………………23
一、 與柏楊締結良緣 …………………………………………23
二、 「愛荷華國際作家工作坊」的拓展 ……………………27
三、 「千般是情」的展現 ……………………………………28

第三節 1990~至今:人道關懷的突顯 ……………………………30
一、 人權活動的參與 …………………………………………30
二、 東歐詩情的感動 …………………………………………31
三、 新詩的交流與貢獻 ………………………………………34

第三章 張香華的詩觀 ………………………………………………38
第一節 「草根」精神的發韌 …………………………………………38
第二節 「碧樹」的思索 ………………………………………………43

第四章 張香華詩作的主題展向 ……………………………………51
第一節 夫妻之愛 ……………………………………………………51
一、 相依相愛的真情誓言 ……………………………………52
二、 婚姻的體悟 ………………………………………………60

第二節 生命哲理 ……………………………………………………63
一、 「四像」的思考 …………………………………………63
二、 心靈淨土的修築 …………………………………………69

第三節 社會批判 ……………………………………………………78
一、 民族性的反思 ……………………………………………79
二、 社會現象的透視 …………………………………………86

第四節 人道關懷 ……………………………………………………90
一、 帝國主義的控訴 …………………………………………90
二、 人權鬥士的歌頌 …………………………………………92
三、 痌瘝在抱的仁愛胸懷 ……………………………………96

第五章 張香華詩作的藝術風格……………………………………104
第一節 溫柔真摯的抒情筆調………………………………………105
一、 物我人際的真情…………………………………………106
二、 緊密依傍的濃情…………………………………………110
三、 關懷天下的溫情…………………………………………112

第二節 深沈蘊藉的批判關懷………………………………………113
一、 不言而喻的反諷技巧……………………………………115
二、 託物之口的敘述手法……………………………………123

第三節 鮮明豐富的意象取材………………………………………127
一、 花草樹木…………………………………………………128
二、 時序變化…………………………………………………132
三、 生活事物…………………………………………………136

第六章 結論 ………………………………………………………142
附錄:張香華經歷……………………………………………………145
參考書目………………………………………………………………149
zh_TW
dc.format.extent 48716 bytes-
dc.format.extent 98462 bytes-
dc.format.extent 147797 bytes-
dc.format.extent 179824 bytes-
dc.format.extent 284420 bytes-
dc.format.extent 512264 bytes-
dc.format.extent 318196 bytes-
dc.format.extent 687334 bytes-
dc.format.extent 653940 bytes-
dc.format.extent 181909 bytes-
dc.format.extent 122017 bytes-
dc.format.extent 344033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5912016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張香華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草根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詩觀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人道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柏楊zh_TW
dc.title (題名) 張香華詩作與詩觀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張香華作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文學創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詩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不眠的青青草》,台北:星光出版社,19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愛荷華詩抄》,台北:林白出版社,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leepless Green Green Grass》,JointCo.(H.K.),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千般是情》,台北:漢藝色研出版社,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千般是情》,廣州:花城出版社,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香華詩選》,西安:人民出版社,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 Chinese Womanin Iowa》,Cheng&TsuiCo.(U.S.A.),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絲和溫暖的酒》,Bagdala(Yugoslavia),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ffection is Everywhere》,TaoranPress(U.S.A.),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絲和溫暖的酒》,Paradox(Romania),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aiting for Everywhere》,TaoranPress(U.S.A.),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燃燒的星》,瀋陽:春風出版社,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我愛的人在火燒島上》,青樹社(Japan),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淚滴》,Belgrade市立圖書館(Yugoslavia),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iersze》,(Krakow),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落日》,Plato(Belgrade),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貓,你喜歡我嗎?》,台北:麥田出版社,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貓,你愛我嗎?》,Plato(Belgrade),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貓眼看人》,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初吻》,台北:遠流出版社,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散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星湖散記》,台北:林白出版社,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早締良緣》,台北:漢藝色研出版社,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咖啡時間》,台北:漢藝色研出版社,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秋水無痕》,台北:健行出版社,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秋水無痕》,北京:社會科學院,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我們的和弦》,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小鳥啁啾而過》,西安:人民出版社,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思、絮語、傳真》,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詩文選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只緣身在此山中》,香港:文藝風出版社,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南斯拉夫的觀音》,台北:圓神出版社,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南斯拉夫的觀音》,Nolit(Yugoslavia),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南斯拉夫的觀音》,北京:友誼出版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偶然讀幾行好詩》,台北:遠流出版社,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有聲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我愛的人在火燒島上CD、VCD、TAPE》,人權教育基金會,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茶,不說話CD》,台北:遠流出版社,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 主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玫瑰與坦克(菲華詩選)》,台北:林白出版社,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茉莉花串(菲華女作家文選)》,台北:遠流出版社,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茉莉花串》,北京:華僑出版社,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生或死》,台北:星光出版社,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當代詩選》,Filip,Visnjic(Yugoslavia),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當代詩選》,Editurade,Vest(Romania),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當代小說選定》,北京:友誼出版社,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 譯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乘著光的梯子下降(南斯拉夫)》,台北:遠流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溫馨的邊緣(南斯拉夫)》,台北:巨龍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踐踏繽紛的落花(韓國)》,台北:遠流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踐踏繽紛的落花》,北京:友誼出版社,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溫馨的邊緣》,北京:友誼出版社,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詩人的時空(美國)》,台北:淡江大學出版,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我沒有時間了(南斯拉夫)》,台北:九歌出版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我沒有時間了》,北京:友誼出版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心靈的密碼(日本)》,台北:遠流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為了友情(美國)》,台北:遠流出版社,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 單篇論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張香華,〈唐德剛談新詩〉,《傳記文學》,39期,1981.11,23~25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張香華,〈一個臺灣新詩人的成長〉,《新書月刊》,16期,1985.1,60~62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張香華,〈玫瑰與坦克:寫在編選「菲華詩卷」之前〉,《文訊月刊》,24期,1986.6,頁100-1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張香華,〈玫瑰與坦克:寫在編選菲華現代詩集之前〉,《亞洲華文作家雜誌》,10期,1986.9,頁57-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張香華,〈朦朧詩就是內心的風暴:中國大陸的新詩潮〉,《文星》,105期,1987.3,49~51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張香華,〈我眼中的他〉,《華夏詩報》第41期,廣州:1989.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張香華,〈用陶寫的詩-連寶猜把人生的課題留給我們解答〉,《中國時報》,台北:1990.8.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張香華,〈性解放—今天中西文化的共同趨勢—訪紐約州立大學亞洲系主任唐德剛〉,《星沙日報》星期天版,吉隆坡:1991.5.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張香華,〈秋水長天,映照內心—《秋水無塵》的思想、情感與境界〉,《九歌雜誌》,台北:1991.11.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張香華,〈看山引弓──南斯拉夫的隱逸詩人睹山弝引﹝Dr.,Dusan,Pajin﹞和他的詩〉,《香港文學》,87期,1992.3,74~75頁。張香華,〈歲初茶話〉,《中國語文月刊》第425期,台北:1992.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張香華,〈梨〉,《中國語文月刊》第425期,台北:1992.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張香華,〈開創華文文學的新紀元〉,《中央日報》海外版,台北:1992.11.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張香華,〈在「人」的基礎上——『地球的另一面』〉,《自立晚報》,台北:1992.1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張香華,〈珍禽--認識七年來的和權〉,《文訊》,89期,1993.3,83~84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張香華,〈詩的天平〉,《深圳特區報》,深圳:1996.3.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張香華,〈風中的淚滴〉,《聯合報》,台北:1996.4.16~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張香華,〈大自然與親情--談莫渝七首詩〉,《笠》,192期,1996.4,104~111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張香華,〈從鸚鵡到陀螺--李魁賢詩賞析〉,《笠》,204期,1998.4,113~126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張香華,〈有詩的島嶼--我讀邱平的詩〉,《新觀念》,117期,1998.7,38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張香華,〈有詩的島嶼--爸爸的節日〉,《新觀念》,118期,1998.8,53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張香華,〈最大的成就,是教一棵樹開花〉,《新觀念》,119期,1998.9,55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張香華,〈走向海洋〉,《新觀念》,120期,1998.10,50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張香華,〈石磬和明珠--我解讀西西的詩〉,《中外文學》,317期,1998.10,160~189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張香華,〈我沒有時間了--寫在瑪西摩維奇百歲冥誕之前〉,《新觀念》,122期,1998.12,49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張香華,〈為心靈解碼〉,《警廣45週年台慶特刊》,台北:19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張香華,〈我愛的人在火燒島上〉,《新觀念》,123期,1999.1,52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張香華,〈不凋的花〉,《新觀念》,124期,1999.2,48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張香華,〈一首詩的誕生〉,《新觀念》,125期,1999.3,50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張香華,〈無限生之中的偶遇,無限生之中的永別--紀念冰心女詩人〉,《新觀念》,126期,1999.4,54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 張香華,〈姑媽詩人陳秀喜--你感覺過詩的重量嗎?〉,《新觀念》,127期,1999.5,54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 張香華,〈密密的雨〉,《新觀念》,128期,1999.6,54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 張香華,〈密密的雨,落在草原上—跟南斯拉夫有關的詩〉,《星洲日報》,新加坡:1999.6.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 張香華,〈一切生命都長出翅膀--遲讀蘇金傘的詩〉,《新觀念》,129期,1999.7,54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 張香華,〈我沒有時間了—寫在瑪西摩維奇百歲冥誕之前〉,《光華雜誌》,台北:19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 張香華,〈把夢,剪小摺平--介紹50年代白馬社女詩人心笛〉,《新觀念》,130期,1999.8,54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 張香華,〈移民的詩〉,《新觀念》,131期,1999.9,56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7. 張香華,〈一本自我實踐的詩集〉,《新觀念》,132期,1999.10,60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8. 張香華,〈大慟.大愛〉,《新觀念》,133期,1999.11,56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9. 張香華,〈約旦河畔〉,《聯合報》,台北:1999.11.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0. 張香華,〈人生,偶然歸零--病中心情寫真〉,《新觀念》,134期,1999.12,58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1. 張香華,〈月亮忘記了--因為健忘,所以才有所得〉,《新觀念》,135期,2000.1,56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2. 張香華,〈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新觀念》,136期,2000.2,56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3. 張香華,〈臺北有詩〉,《新觀念》,137期,2000.3,50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4. 張香華,〈詩的「人間四月天」〉,《新觀念》,138期,2000.4,48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5. 張香華,〈人間潤四月〉,《新觀念》,139期,2000.5,50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6. 張香華,〈沒有人走的路〉,《新觀念》,140期,2000.6,48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7. 張香華,〈聲音.影像.詩的星光〉,《新觀念》,141期,2000.7,48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8. 張香華,〈古早的記憶〉,《新觀念》,142期,2000.8,48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9. 張香華,〈悲歌〉,《新觀念》,143期,2000.9,40~41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0. 張香華,〈蘇珊,鄰家的女孩〉,《新觀念》,144期,2000.10,50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1. 張香華,〈簡單的料理〉,《新觀念》,145期,2000.11,16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2. 張香華,〈我是漁女〉,《新觀念》,146期,2000.12,20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3. 張香華,〈西夏文字〉,《新觀念》,147期,2001.1,20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4. 張香華,〈祝婚歌--最好不求完美,完美不自然〉,《新觀念》,148期,2001.2,22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5. 張香華,〈後山〉,《新觀念》,149期,2001.3,18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6. 張香華,〈花季〉,《新觀念》,150期,2001.4,20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7. 張香華,〈客自遠方來〉,《新觀念》,152期,2001.6,28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8. 張香華,〈老人的詩〉,《新觀念》,153期,2001.7,20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9. 張香華,〈詩的幽默劇〉,《新觀念》,154期,2001.8,28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0. 張香華,〈戰爭的陰影---1〉,《新觀念》,156期,2001.9,18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1. 張香華,〈戰爭的陰影---2〉,《新觀念》,157期,2001.10,13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2. 張香華,〈戰爭的陰影---3〉,《新觀念》,158期,2001.10,30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3. 張香華,〈我要說什麼﹖一個臺灣女詩人應邀參加第38屆BELGRADE國際作家會議發言〉,《新觀念》,160期,2001.11,28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4. 張香華,〈戰爭的陰影---4〉,《新觀念》,162期,2001.12,16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5. 張香華,〈別把我束成一綑--「日本現代詩精選集」緣起〉,《新觀念》,164期,2002.1,15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6. 張香華,〈妻子們〉,《世界日報》,菲律賓:2002.3.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7. 張香華,〈牛〉,《新觀念》,170期,2002.5,27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8. 張香華,〈我愛的人在火燒島上〉,《援雜誌》,39期,2002.5,56~57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9. 張香華,〈藝文花絮--幼獅文化「影迷的第一堂課」、張香華「中國現當代小說選」、遠流出版「清史拼圖」、鍾文音「在河左岸」、臺北律師公會「法律文學創作獎」、臺北縣政府「臺北縣點線面整潔美容大計畫詩文徵選比賽」揭曉、麥田出版「盂蘭變」、「永樂大帝」〉,《幼獅文藝》,592期,2003.4,111~112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0. 張香華,〈警廣電台「詩的小語」節目主持人〉,《外勞e通訊》第十二期外勞詩文專刊,2003.10.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1. 張香華,〈我的內心世界〉,《新觀念》,192期,2004.3,30~33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2. 張香華,〈初吻,像葉子墜地,輕輕一觸--2099年一場世界性詩歌盛會〉,《印刻文學生活誌》,9期,2004.5,189~193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3. 張香華,〈碧潭相思〉,《文訊》,223期,2004.5,58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4. 張香華,〈臺北來了五隻「女貓」〉,《新觀念》,197期,2004.9,18~20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5. 張香華,〈聆聽作者〉,《中國時報》,台北:2004.11.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6. 張香華,我是個「四情女子」〉,《中國女性》海外版,中國:2005.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7. 張香華,〈絨線衣〉,《佛祖心》152期,200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8. 張香華,〈艷後〉,《佛祖心》152期,200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9. 張香華,〈花和春天〉,《佛祖心》152期,200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0. 張香華,〈斯文〉,《佛祖心》152期,200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1. 張香華,〈關於愛〉,《佛祖心》152期,200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2. 張香華,〈吃相〉,《佛祖心》152期,200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3. 張香華,〈主人外出〉,《佛祖心》152期,200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4. 張香華,〈自由〉,《佛祖心》152期,200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5. 張香華,〈月光曲〉,《佛祖心》152期,200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6. 張香華,〈黃蝶〉,《佛祖心》152期,200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7. 張香華,〈回信〉,《佛祖心》152期,200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8. 張香華,〈詮釋〉,《佛祖心》152期,200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9. 張香華,〈「酒店打烊,我就走。」--妻子張香華對柏楊封筆感言〉,《明報月刊》,490期,2006.10,73~74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0. 張香華,〈作家的貓言貓語〉,《聯合文學》第265期,台北:2006.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1. 張香華,〈作家的貓言貓語--來世做熊熊〉,《聯合文學》,第265期,2006.11,頁185-1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2. 張香華,〈「酒店打烊」我就走——妻子張香華對柏楊封筆感言〉,《星洲日報》,吉隆坡:2006.1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3. 張香華,〈椅子〉,《當代台灣文學選譯》,2006.12.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4. 張香華,〈冬天的太陽——答「作家的手稿」敬致王鼎鈞先生〉,《中國時報》,台北:2007.1.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5. 張香華,〈觀音〉,《聯合報》,台北:2007.1.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6. 張香華,〈誰知.誰去〉,《聯合報》,台北:2007.9.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7. 張香華,〈夢和醒〉,《中國時報》,台北:2007.1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文訊社編,《臺灣現代詩史論》,台北,文訊社,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王夢鷗,《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台北,時報出版社,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古遠清,《海峽兩岸詩論新潮》,廣州,花城出版社,199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古遠清,《詩歌分類學》,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古遠清、孫光萱,《詩歌修辭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古繼堂,《柔美的愛情,臺灣女詩人十四家》,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古繼堂,《臺灣新詩發展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古繼堂,《臺灣女詩人五十家》,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古繼堂,《臺灣新文學理論批評史》,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古繼堂,《臺灣新詩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向明,《走在詩國邊緣》,台北,爾雅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向明,《詩來詩往》,台北,三民書局,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何欣,《當代台灣作家論》,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3.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吳當,《新詩的智慧》,台北,爾雅出版社,199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呂姿玲,《台灣文學作家年表與作品總錄,1945~2000》,台北,國家圖書館出版,200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呂興昌,《臺灣詩人研究論文集》,台南,台南市立文化中心,1995.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李元洛,《詩美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李元貞,《女人詩眼》,台北縣,北縣文化中心,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李元貞,《女性詩學-台灣現代女詩人集體研究1951~2000》,台北,女書文化出版,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李元貞主編,《紅得發紫-台灣現代女性詩選》,台北,女書出版,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李癸雲編,《與詩對話―臺灣現代詩評論集》,台南,台南縣文化局出版,2000.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李癸雲,《朦朧、清明與流動-論台灣現代女性詩作中的女性主體》,台北,萬卷樓,200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李敏勇,《綻放語言的玫瑰—二十位台灣詩人的政治情境》,台北,玉山社出版,199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李瑞騰,《臺灣文學風貌》,台北,三民書局,199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李魁賢,《詩的見證》,台北板橋,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杜松柏,《詩與詩學》,台北,五南圖書,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沈謙編,《修辭學》,北縣,國立空中大學,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周伯乃,《現代詩的欣賞》,台北,三民書局,198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周慶華,《台灣當代文學理論》,台北,揚智文化出版社,199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 周慶華,《台灣文學與「台灣文學」》,台北,生智文化,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 孟悅、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研究》,台北,時報出版,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 孟樊、林燿德,《世紀末偏航―八○年代臺灣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0.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 孟樊編,《當代臺灣文學評論大系4,新詩批評》,台北,正中書局,199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 孟樊,《當代台灣新詩理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 孟樊,《台灣後現代詩的理論與實際》,台北,揚智出版社,200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 林明德編,《台灣現代詩經緯》,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7. 林淇瀁,《長廊與地圖:台灣新詩風潮簡史》,台北,向陽工坊,2002.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8. 林燿德,《一九四九以後》,台北,爾雅出版,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9. 林燿德,《不安海域》,台北,師大書苑出版,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0. 林燿德編,《當代臺灣文學評論大系2,文學現象卷》,台北,正中書局,199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1. 林燿德,《期待的視野》,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2. 竺家寧,《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3. 邱貴芬,《仲介台灣.女人「後殖民女性觀點的台灣閱讀」》,台北,元尊文化,199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4. 邱貴芬,《(不)同國女人聒噪─訪當代台灣女作家》,台北,元尊,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5. 封德屏主編,《台灣現代詩史論,台灣現代詩史研討會實錄》,台北,文訊社,1996.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6. 洪淑苓,《現代詩新版圖》,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7. 洛夫、張默、瘂弦主編,《中國現代詩論選》,台北,大業書店,196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8. 洛夫,《詩的探險》,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9. 奚密,《現當代詩文錄》,台北,聯合文學,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0. 孫康宜,《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1.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主編,《現代詩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萬卷樓,2003.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2.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主編,《臺灣前行代詩家論-第六屆現代詩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萬卷樓,2003.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3. 張小虹,《性別越界》,台北,聯合文學,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4. 張小虹,《性/別研究讀本》,台北,麥田出版,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5. 張芬齡,《現代詩啟示錄》,台北,書林出版,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6. 張春榮,《詩學析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7. 張健,《中國現代詩》,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8. 張頌聖,《台灣文學場域的變遷》,台北,聯合文學出版公司,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9. 張漢良、蕭蕭,《現代詩導讀》,一至五冊,台北,故鄉出版社,1979.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0. 張漢良、蕭蕭編,《現代詩導讀理論史料篇》,台北,故鄉出版社,1979.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1. 張漢良、蕭蕭編,《現代詩導讀-導讀篇》,台北,故鄉出版社,1979.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2. 張漢良,《現代詩論衡》,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3. 張默,《剪成碧玉葉層層―現代女詩人選集》,台北,爾雅出版社,198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4. 張默,《台灣現代詩概觀》,台北,爾雅出版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5. 張默,《台灣現代詩筆記》,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6. 張雙英,《中國文學批評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7. 張雙英、羅宗濤,《臺灣當代文學研究之探討》,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8. 張雙英,《文學概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9. 張雙英,《二十世紀臺灣新詩史》,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0. 曹長青、謝文利,《詩的技巧》,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1. 畢恆達,《找尋空間的女人》,台北,張老師出版,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2. 莫渝,《台灣新詩筆記》,台北,桂冠圖書公司,2000.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3. 許俊雅著,《台灣文學論─從現代到當代》,台北,國立編譯館主編,1997.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4. 陳千武,《台灣新詩論集》,高雄,春暉出版社,199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5. 陳千武,《詩的啟示──文學評論集》,南投,南投縣立文化中心,199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6. 陳正治,《修辭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7. 陳仲義,《現代詩技藝透析》,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3.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8. 陳明台,《臺灣文學研究論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9. 陳芳明,《詩和現實》,台北,洪範書店,197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0. 陳芳明,《鏡子和影子──現代詩評論》,台北,新潮出版社,1978.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1. 陳芳明,《典範的追求》,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2. 陳芳明,《後殖民台灣》,台北,麥田出版,200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3. 陳啟佑,《渡也論新詩》,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4. 陳啟佑,《普遍的象徵》,台北,業強出版社,198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5. 陳啟佑,《新詩形式設計的美學》,台北,台灣詩學季刊雜誌社,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6. 陳義芝,《不盡長江滾滾來》,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7. 陳義芝,《從半裸到全開─台灣戰後世代女詩人的性別意識》,台北,學生書局,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8. 陳義芝,《聲納,台灣現代主義詩學流變》,台北,九歌出版社,2006.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9. 陳義芝編,《為了測量愛-當代愛情詩選》,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0. 陶保璽,《臺灣新詩十家論》,台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1. 麥穗,《詩空的雲煙》,北縣,詩藝文出版社,19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2. 喻麗清,《情詩一百》,台北,爾雅出版社,198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3. 彭瑞金,《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4. 彭瑞金,《瞄準台灣作家》,高雄,派色文化出版社,199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5. 焦桐,《台灣文學的街頭運動1977~世紀末》,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6. 舒蘭編,《中國新詩史話》,台北,渤海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7. 覃子豪,《詩的解剖》,台北,藍星詩社,196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8. 覃子豪,《論現代詩》,台中,普天出版社,1971.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9. 覃子豪,《詩的表現方法》,台中,曾文出版社,197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0. 須文蔚,《台灣數位文學論》,台北,二魚文化事業,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1. 黃永武,《中國詩學,考據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6.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2. 黃永武,《中國詩學,思想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6.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3.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6.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4. 黃永武,《中國詩學,鑑賞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6.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5. 黃永武,《詩與美》,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4.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6. 黃永武,《字句鍛鍊法》,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7. 黃維樑,《中國詩學縱橫論》,台北,洪範書店,197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8. 黃麗貞,《實用修辭學》,台北,國家出版社,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9. 楊文娟,《她的人,她的詩》,台北:星光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0. 楊宗翰,《臺灣現代詩史―批判的閱讀》,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1. 楊昌年,《新詩賞析》,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2. 楊昌年,《新詩創作與賞析》,台北,臺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198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3.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199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4. 葉石濤,《展望臺灣文學》,台北,九歌出版社,199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5. 葉維廉,《比較詩學-理論架構的探討》,台北,東大書局,198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6. 葛賢寧、上官予編,《五十年來的中國詩歌》,台北,正中書局出版,196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7. 廖咸浩,《愛與解構──當代台灣文學評論與文化觀察》,台北,聯合文學出版,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8. 趙天儀,《臺灣現代詩鑑賞》,臺中,臺中市文化中心出版,19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9. 趙天儀,《台灣文學的週邊-台灣文學與台灣現代詩的對流》,台北,富春文化出版社,2000.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0. 趙衛民,《新詩啟蒙》,台北,業強出版社,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1. 劉菲,《評詩論藝》,台北,詩藝文出版社,19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2. 潘麗珠,《現代詩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3. 蔡宗陽、余崇生主編,《中國文學與美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4. 蔡源煌,《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雅典出版社,199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5. 蔡錚雲,《從現象學到後現代》,台北,五南,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6. 鄭至慧,《她鄉女紀─閱讀女人的創作版圖》,台北,元尊文化,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7. 鄭明娳,《當代文學氣象》,台北,光復書局,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8. 鄭明娳編,《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Ⅰ.文學現象卷》,台北,正中書局,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9. 鄭明娳主編,《當代台灣女性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0. 鄭明娳主編,《當代台灣政治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1. 鄭明娳主編,《當代台灣都市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2. 蕭蕭,《現代詩創作演練》,台北,爾雅出版社,199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3. 蕭蕭,《中國抒情詩傳統》,台北,允晨文化,19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4. 蕭蕭、白靈主編,《台灣詩學季刊—新世代詩人大展》,第30期,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5. 蕭蕭,《現代詩縱橫觀》,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6. 蕭蕭,《台灣新詩美學》,台北,爾雅出版社,200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7. 蕭蕭,《現代詩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00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8. 鍾玲,《現代中國繆司──台灣女詩人作品析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9. 鍾慧玲主編,《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台北,里仁出版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0. 簡政珍,《詩的瞬間狂喜》,台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1. 簡政珍,《詩心與詩學》,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9.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2. 簡政珍,《台灣現代詩美學》,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3. 簡瑛瑛,《何處是女兒家-女性主義與中西比較文學/文化研究》,台北,聯合文學,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4. 羅任玲,《台灣現代詩自然美學》,台北,爾雅出版社,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5. 羅青,《詩的照明彈》,台北,爾雅出版社,199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期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仇小屏,〈論意象的承繼與創新──從現代詩文中的譬喻修辭切入〉,《文與哲》,第5期2004.12,頁407-4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仇小屏,〈論新詩「以句構篇」之類型及其特色〉,《成大中文學報》,第12期2005.7,頁1-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文曉村,〈談現代詩的觀念問題〉,《葡萄園》,第12期,1965.4,頁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王幻,〈一顆燃燒的星--張香華新詩集品介〉,《葡萄園詩刊》,140期,1998.11,85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王永寬,〈張香華詩歌的情感之美〉,《美與時代》第10期,鄭州:2002.10.14,頁46~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王永寬,〈讀台灣女詩人張香華的詩作〈待雪〉〉,《美與時代》第10期,鄭州:2002.10.14,頁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王瑞香,〈台灣女性書寫的今昔〉,《文訊》,別冊,19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王鎮庚,〈再說現代詩學有困惑嗎?〉,《臺灣詩學季刊》,第21期1997.12,頁168-1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古繼堂,〈臺灣文學研究十年〉,《文訊》,總79期,1992.5,頁27-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白靈,〈再論詩的濃度〉,《台灣詩學季刊》第22期,1998.3,頁88-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向明,〈女性詩解答〉,《詩學季刊》,17期,1996,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朱雙一,〈搭架現實和傳統的心橋―略談70年代後臺灣新生代詩社〉,《臺港文學選刊》,總24期,1988.11,頁56-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向明,〈女詩人群像-張香華〉,《文訊》第38期,台北:1988.10,頁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朵思,〈詩作的自我詮釋〉,《創世紀》,95、96合刊,1993.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何欣,〈六十年代的文學理論簡介〉,《文訊》,第13期,1984.8,頁40-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吳心怡,〈血染空白的一頁-從文學/藝術中「血」的意象談女性創造力〉,《中外文學》,1999.3,第27卷第10期,頁93-1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呂建春,〈意象間距的探討〉,《台灣詩學季刊》第36期,2001.9,頁131-1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李元貞,〈台灣現代女詩人的語言實踐〉,《詩學季刊》,29期,1999,冬季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李葭,〈沈靜的獨白-探訪詩人張香華〉,《書香廣場》第30期,台北:1989.5.1,頁18~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李瑞騰,〈台灣現代新詩發展趨勢的考察〉,《台灣文學觀察雜誌》,第八期,1993.9,頁81-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李瑞騰,〈有關「詩社與台灣新詩發展的」一些思考〉,《台灣詩學季刊》,第29期,1999.12,頁59-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李瑞騰,〈臺灣新世代詩人及其詩觀〉,《臺灣詩學季刊》,第32期,2000.9,頁38-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李翠瑛,〈詩情音韻─論新詩的內在節奏及其形式表現技巧〉,《台灣詩學學刊》,第4期,2004.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杜國清,〈流派與台灣新詩的發展〉,《文學界》,第21期,1987.2,頁86-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沈奇,〈角色意識與女性詩歌〉,《詩學季刊》,第17期,1996.12,頁11-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和權,〈「心中激盪過的歌」--讀張香華詩集《千般是情》〉,《文藝月刊》,第234期,1988.12,42~53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周伯乃,〈西方文藝思潮對我國六十年代文學的影響〉,《文訊》,第13期, 1984.8,頁28-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孟樊,〈臺灣的世紀末詩潮〉,《聯合文學》,第7卷第9期,1991.7,頁134-1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孟樊,〈當代臺灣詩學之考察〉,《現代詩》,第20期,1993.7,頁63-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 孟樊,〈臺灣現代詩的理論與實際〉,《創世紀》,第100期,1994.9,頁47-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 林文欽,〈現代詩的章法結構美學原則〉,《高雄師大學報》,第11期,20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 林亨泰,〈台灣詩史上的一次大融,前期~1950年代後半期的台灣詩壇〉,《台灣現代詩史論》, 1996.3,頁99-1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 林其瀁,〈八0年代台灣現代詩風潮試論〉,《台灣現代史料研究》,第9期,199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 林淇養,〈長廊與地圖,台灣新詩風潮的溯源與鳥瞰〉,台灣台北,《中外文學》,第28卷第1期,1999.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 林盛彬,〈臺灣現代詩的反省〉,《思與言》,第40卷第2期,2002.6,頁91-1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 林燿德,〈不安的海域──八O年代前期台灣現代詩風潮試論〉,《文訊》,第25期198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7. 林燿德,〈九○年代前期臺灣現代帶詩傳播情境〉,《文訊》,第104期,1994.6,頁13-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8. 林燿德,〈八○年代現代詩世代交替現象〉,《創世紀》,第103期,1995.6,頁96-1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9. 吳鈴嬌,〈張香華浪漫情懷如絲似暖酒〉,《時報周刊》第976期,台北:1996.11,頁92~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0. 邱秀年,〈秋風下的歌吟-張香華推動詩的發表會〉,《風雲榜周刊》第3期,台北:1986.9,頁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1. 郭玉文,〈走出遙遠的記憶〉,《中國語文月刊》第425期,台北:1992.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2. 胡衍南,〈張香華:在空中散播詩的種籽〉,《文訊》第72期,台北:1994.12,頁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3. 俞兆平,〈臺灣八十年代詩學理論〉,《臺港文學選刊》,總78期,1993.5,頁70-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4. 俞兆平,〈臺灣八十年代詩學理論續〉,《臺港文學選刊》,總79期,1993.6,頁62-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5. 俞兆平,〈台灣詩學中意象概念的追尋〉,《台灣詩學季刊》,第23期,1998.6,頁68-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6. 柯慶明,〈六O年代現代主義文學〉,《聯合文學》,1994.5,頁94-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7. 洛夫,〈詩壇春秋三十年〉,《中外文學》,第120期,1982.5,頁6-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8. 紀弦,〈談「現代化」與「反傳統」〉,《現代》創刊號,1967.10,頁74-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9. 奚密,〈臺灣現代詩論戰,再論「一場未完成的革命」〉,《國文天地》,第154期,1998.3,頁72-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0. 草根社,〈草根宣言〉,《草根》,刊第一卷第一期,1975.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1. 張月鳳,〈張香華:燃燒的生命〉,《女流雜誌》第14期,香港:1991.8,頁20~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2. 張淑麗,〈「閨怨」美學的挑戰,當代台灣女性書寫的異/移位〉,《文訊》,19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3. 張誦聖,〈台灣女作家與當代主導文化〉,《中外文學》,28卷4期,19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4. 張默,〈我是你的第幾片凋零--張香華的詩生活探微〉,《聯合文學》,第154期,1997.8,頁154~1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5. 殷志鵬,〈張香華詩情-灣邊小品之三十三〉,《華人月刊》4月號,香港:198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6. 郭成義,〈台灣現代詩的本土意識〉,《臺灣文藝》,第76期,1982.5,頁27-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7. 陳千武,〈現代詩的發展過程〉,《臺灣文學評論》,第3卷第1期,2003.1,頁53-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8. 陳去非,〈詩的意象論〉,《詩學季刊》,第22期,19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9. 陳明台,〈承接和創新─八十年代現代詩之形成和展望〉,《臺灣文藝》,第82期, 1983.5,頁43-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0. 陳芳明,〈七○年代臺灣文學史導論―一個史觀的問題〉,《現代學術研究》專刊IV,1991.5,頁37-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1. 陳凌,〈現代詩的理論與實例分析〉,《淡水牛津台灣文學研究集刊》,第5期,200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2. 陳桂芳,〈張香華詩心自在喜樂地〉,《拾穗》,第541期,1996.5,56~58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3. 陳義芝,〈從半裸到全開──台灣戰後世代女詩人的情慾表現〉,《中外文學》,第7期,1996.12,頁42-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4. 陳義芝,〈台灣女性詩學的建立〉,《中外文學》,第28卷第4期,1999.9,頁82-1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5. 章亞昕,〈1979~1999台灣詩壇發展的新態勢〉,《台灣詩學季刊》,第36期,200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6. 馮慧瑛,〈自然與女性的辯證,生態女性與台灣文學〉,《中外文學》,5期,1999,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7. 楊宗翰,〈台灣新詩史,書寫的構圖〉,《創世紀詩雜誌》,第140期,2004.10,頁111-1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8. 楊維莉,〈張香華-「作家,並不一定要深入社會,但一定要觸及到人性深處。」〉,《蜜蘭生活雜誌》八月號,台北:1990.8,頁38~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9. 葉石濤,〈六十年代的台灣鄉土文學〉,《文訊》,第13期,1984.8,頁137-1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0. 葉振富,〈一場現代詩的街頭運動--試論台灣八0年代的政治詩〉,《中外文學》,第11期,1996.4,頁116-1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1. 葉曼、張放、公孫嬿、張香華、穆中南、丹扉,〈菲華文學印象〉,《文訊》,24期,1986.6,82~104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2. 鄒建軍,〈試論小詩的美學特質〉,《台灣詩學》,第18期,1997.3,頁117-1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3. 鄒建軍,〈現代詩歌意象與情節構造〉,《乾坤詩刊》,第4期,1997.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4. 廖輝英,〈八0年代女性創作與社會文化之關係〉,《文訊》,第89期,1996.5,頁42-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5. 劉登翰,〈臺灣女詩人十二家論札一〉,《臺港文學選刊》,總63期,1992.3,頁76-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6. 劉登翰,〈臺灣女詩人十二家論札二〉,《臺港文學選刊》,總65期,1992.4,頁84-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7. 劉登翰,〈臺灣女詩人十二家論札三〉,《臺港文學選刊》,總66期,1992.5,頁82-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8. 劉登翰,〈臺灣女詩人十二家論札四〉,《臺港文學選刊》,總67期,1992.6,頁81-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9. 樊洛平,〈繆斯的飛翔與歌唱―海峽兩岸女性主義詩歌創作比較〉,《海鷗》,復刊17號,1999.7,頁31-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0. 賴子清,〈古今臺灣詩文社(一) 〉,《臺灣文獻》,10卷3期,1959.9,頁79-1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1. 賴子清,〈古今臺灣詩文社(二) 〉,《臺灣文獻》,11卷3期,1960.9,頁74-1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2. 賴佳琦,〈打造心靈回家的門牌--張香華的文學行止〉,《文訊》,第154期,1998.8,頁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3. 賴信真,〈書寫女性生命〉,《台灣史料研究》,第11號,19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4. 薛晨曦,〈擁天外的藍於溫柔的詩心—讀張香華詩集《千般是情》〉,《台港文學選刊》第11期,福建:1991.11,頁86~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5. 熊國華,〈論張香華的詩〉,《珠海雜誌》第4期,珠海:1996.11,頁112~1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6. 野曼,〈雪白的繆斯:著名女詩人張香華〉,《華夏詩報》第90期,廣州:1994.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7. 鍾玲,〈都市女性與大地之母,論蓉子的詩歌〉,《中外文學》,第3期,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8. 鍾玲,〈詩的荒野地帶〉,《中外文學》,第3期,1994.6,頁46-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9. 鍾玲,〈女性文體的形成―臺灣女詩人析論〉,《臺港文學選刊》, 113期,1996.4,頁52-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0. 鍾玲,〈愛恨與哀掉,女詩人為父親寫的輓歌〉,《中外文學》,第4期,1999.9,頁21-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1. 歸人,〈張香華的「情歌」─我讀《千般是情》〉,《文訊》,第33期,1987.12,頁190-1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2. 簡政珍,〈詩與現實,早期臺灣現代詩的現實觀照〉,《興大人文學報》,第33期,2003.6,頁261-2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3. 簡瑛瑛,〈從「穿越」到「超越」花朵之際〉,《中外文學》,第1期,19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4. 顏崑陽,〈二十世紀臺灣文學素描〉,《文訊》,第170期,1999.12,頁40-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學術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李癸雲,《朦朧、清明與流動──論台灣現代女詩人作品中的女性主體》,台灣師大國文所博士論文,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李祖琛,《七O年代台灣鄉土文學運動析論》,政治大學新聞所碩士論文,19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李細梅,《一九四九到一九九二臺灣文學發展》,文化大學東語所碩士論文,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阮美慧,《台灣精神的回歸,六、七○年代台灣現代詩風的轉折》,成功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林于弘,《解嚴後台灣新詩現象析論1987~2000》,國立台灣師大國文所博士論文,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陳靜宜,《七十年代台語詩現象三家比較探討》,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游勝冠,《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楊曉期,《鄉土文學論戰暨七0年代的文學場域變遷》,暨南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劉淑玲,《論現代詩中的工業化意象》,輔仁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劉維瑛,《八0年代以降台灣女詩人的書寫策略》,成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蔡明諺,《龍族詩刊研究-兼論七○年代台灣現代詩論戰》,清華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鄭慧如,《現代詩的古典觀照-1949~1989年》,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藍博堂,《臺灣鄉土文學論戰及其餘波》,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 報紙文章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林洵,〈千般是情,萬般是苦〉,《明報》,香港:1987.9.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張文達,〈紅袖添香對著書〉,《星島日報》,香港:1987.1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劉心皇,〈為香華進一解〉,《民眾日報》,高雄:1987.12.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張文達,〈菲華詩卷〉,《信報》,香港:1988.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范模士,〈張香華朗誦曉鋼的詩〉,《新中原報》,曼谷:1988.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林真,〈她的屬性是溫柔而執拗-張香華和她的詩〉,《新晚報》,香港:1988.1.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艾火,〈《雪花賦》與《千般情》〉,《明報》,香港:1988.1.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白樺,〈晤臺灣女詩人張香華〉,《新民晚報》,上海:1988.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莊之明,〈臺灣女詩人張香華印象記〉,《北京晚報》,北京:1988.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獨家報導採訪組,〈張香華的柏楊夢〉,《獨家報導》,台北:1988.3.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王業隆,〈海峽隔不斷,詩心永相通〉,《世界日報》,菲律賓:1988.4.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永樂多斯,〈張香華-只緣身在此山中〉,《家庭與婦女》,台北:198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陳霜敏,〈茉莉花串〉,《自由時報》,台北:1988.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周明,〈在水一方〉,《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1988.9.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鍾玲,〈由象牙塔到人間世-論張香華的詩〉,《中華日報》,台北:1988.10.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王恩宇,〈臺灣詩人張香華和北京詩人會面〉,《工人日報》,北京:1988.1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秦啟安,〈張香華和現代詩〉,《鄭州晚報》,鄭州:1988.1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蕭犢,〈北京詩人聚會歡迎張香華女士〉,《文藝報》,北京:1988.11.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黃子健,〈柏楊與張香華〉,《重慶晚報》,重慶:1988.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曉鋼,〈置身同一文化蒼穹-致臺灣女詩人張香華〉,《文藝報》,北京:1988.1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白帆,〈張香華對「華人文學的看法」〉,《世界日報》,菲律賓:1989.5.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張白帆,〈一束潔白溫馨的小花〉,《世界日報》,菲律賓:1989.2.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宋雅姿,〈探測柏楊與張香華的生活真相〉,《媚》,台北:198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艾火,〈張香華-「早締良緣」〉,《明報》,香港:1989.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楊玟瑗,〈張香華、柏楊-一片詩心滌塵俗〉,《中華日報》,台北:1989.10.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吳崇蘭,〈咖啡時間〉,《中央日報》,台北:1989.10.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林芝,〈張香華、席慕蓉˙貓〉,《華夏詩報》第41期,廣州:1989.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林麗雲,〈尋常歲月漾輕喜-訪柏楊、張香華夫婦〉,《自立晚報》,台北:1990.2.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黃子健,〈真情的歌-張香華詩評介〉,《世界日報》,菲律賓:1990.2.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 吳成瑞,〈臺灣著名女詩人《張香華詩選》出版〉,《陝西日報》,陝西:1990.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 潘亞暾,〈情有千般看此詩-讀張香華女士詩〉,《文匯報》,香港:1990.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 郭玉文,〈從宜蘭出發-訪張香華〉,《自立晚報》,台北:1990.5.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 艾火,〈柏楊張香華的天地〉,《明報》,香港:1990.5.28~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 陳俊年,〈張香華千般是情〉,《華夏詩報》,廣州:199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 王恩宇,〈大陸出版臺灣著名女詩人張香華詩選〉,《工人日報》,北京:1990.6.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 張惟,〈人間不了情〉,《閩西日報》,福建:1992.1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7. 朱恩伶、張娟芬,〈柏楊、張香華同獲桂冠〉,《中國時報》,台北:1992.8.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8. 林海音,〈踐踏繽紛的落花〉,《聯合日報》,台北:1922.1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9. 張惟,〈文章兩地緣〉,《閩西日報》,福建:1992.11.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0. 方梓,〈南斯拉夫事況頻傅,詩人覩山‧弝引訪華受阻〉,《聯合報》,1992.12.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1. 應鳳凰,〈張香華上電台主持「詩的小語」〉,《中國時報》,台北:1993.1.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2. 張文達,〈紅袖添香雙獲獎〉,《華僑日報》,香港:1993.1.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3. 張惟,〈愛屋及烏懷柏楊〉,《閩西日報》,福建:1993.1.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4. 黃燦然,〈讀張香華的三本譯詩集〉,《大公報》,香港:1993.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5. 張惟,〈鄉情濃於香江水〉,《福建日報》,1993.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6. 郭玉文,〈榮耀台灣上空的雙桂冠光華〉,《自由時報》,台北:1993.2.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7. 王凌莉,〈節錄現代詩朗讀,與聽眾分享美感—張香華頻道,天空任烏飛〉,《自由時報》,台北:1993.2.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8. 楊明,〈張香華主持「詩的小語」〉,《中央日報》,台北:1993.2.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9. 梁鐃宗,〈張香華她是誰?〉,《大明報》,台北:1993.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0. 晏明,〈回到現實的夢幻天使—台灣女詩人張香華印象〉,《香港文學》,香港:1993.7.1,頁20~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1. 秦鳳棲,〈詩人張香華在日呼籲廢除死刑〉,《中國時報》,台北:1993.7.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2. 王彼得,〈張香華談婦女寫作〉,《聯合早報》,新加坡:1993.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3. 萬榮華,〈張香華變成南斯拉夫地下大使〉,《中國時報》,台北:1993.1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4. 郭妙,〈千般是情的女詩人—張香華〉,《台灣日報》,台北:1994.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5. 郭婷,〈中國的詩慰撫戰火下的塞爾維亞〉,《世界日報》,美國:1994.4.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6. 胡凌芝,〈殷勤的尋夢者——張香華詩歌藝術透視〉,《作家報》,山東:1994.5.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7. 書欣,〈文星璀璨喜來登〉,《世界日報》,菲律賓:199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8. 柯金德,〈張香華建議:把亞細安華文文藝活動擴大為「華人文藝活動」〉,《南洋商報》,馬尼拉:1994.9.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9. 晏明,〈回到現實的「夢幻天使」—台灣女詩人張香華印象〉,《深圳商報》,1994.9.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0. 景小佩,〈帶台灣文學到東歐〉,《聯合報》,台北:1994.1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1. 野曼,〈歐行紀事〉,《華夏詩報》第90期,廣州:1994.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2. 李梅、祁念曾,〈千般皆是情—女詩人張香華訪談錄〉,《深圳晚報》,深圳:1994.12.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3. 黃珊,〈張香華千般是情〉,《羊城晚報》,廣州:1995.2.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4. 郭玉文,〈詩樂之美—談有聲收《茶,不說話》〉,《自由時報》,台北:1995.6.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5. 陳文芬,〈從寫詩、唸詩到有聲詩集—張香華吟唱「茶,不說話」〉,《中時晚報》,台北:1995.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6. 沈怡,〈展翅飛出新航道〉,《聯合報》,台北:1995.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7. 邱婷,〈「茶,不說話」結合詩與音樂—張香華多年詩夢昨得圓〉,《民生報》,台北:1995.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8. 盧家珍,〈秋詩篇篇—文建會安排詩與歌的交會〉,《中央日報海外版》,台北:1995.08.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9. 李玉玲,〈大安公園的昨夜秋詩篇篇——中秋未到先獻賀禮,音樂會上詩歌交集〉,《聯合報》,台北:1995.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0. 維特,〈用菩薩心眼看人間悲劇《南斯拉夫的觀音》〉,《中央日報》,台北:1996.3.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1. 楊明,〈談張香華〉,《聯合日報》,菲律賓:1996.3.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2. 葉茶,〈牽著詩,上網路—張香華致力文學之美事〉,《自由時報》,台北:1996.7.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3. 黎活仁,〈亨廷頓的「歐美『第二春』」論—從南斯拉夫問題想起〉,《聯合報》,台北:1996.12.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4. 顏美如,〈我沒有時間了—南斯拉夫當代詩選〉,《中央日報》,台北:1997.3.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5. 侯爵,〈張香華致力詩的交流〉,《聯合報》,台北:1997.3.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6. 李魁賢,〈我沒有時間了—南斯拉夫當代詩選(1950-1990)〉,《中國時報》,台北:1997.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7. 陳文芬,〈張香華讚許「文化外交」—主編詩選成了羅馬尼亞工商界赴大陸禮物〉,《中國時報》,台北:1997.5.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8. 熊國華,〈藝術探索的尋夢者——張香華詩歌簡論〉,《作家報》,山東:1997.1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9. 韓斌,〈張香華——當代華文詩壇的女「外交大使」〉,《海口特區時報》,海口:1998.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0. 張昱,〈「南斯拉夫詩歌暨台灣女詩人張香華譯著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國文化報》,北京:1998.6.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1. 古繼堂,〈詩歌翻譯的魅力—評南斯拉夫詩選《我沒有時間了》〉,《中央日報》,台北:1998.8.12~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2. 林耀堂,〈遇見詩人〉,《聯合報》,台北:1998.8.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3. 殷志鵬,〈綠眼的根源〉,《紐約僑報》,紐約:1998.10.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4. 莫渝,〈因為遙遠而產生的美〉,《國語日報》,台北:1998.11.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5. 邱秀堂,〈巴爾幹半島詩意濃〉,《中國時報》,台北:1998.11.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6. 黃淑惠,〈「我愛的人在火燒島」5月8日在國家音樂廳演出〉,《中時晚報》,台北:1999.4.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7. 周美惠,〈張香華詩作昇華成音樂會〉,《聯合報》,台北:1999.4.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8. 陳文芬,〈揮別母親哭泣年代:我愛的人在火燒島上音樂會演出〉,《中國時報》,台北:1999.4.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9. 曾意芳,〈音符撫慰火燒島的傷痛—張香華予柏楊的摯情詩作,將化成樂音為歷史療傷〉,《中央日報》,台北:1999.4.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0. 吳舜華,〈「我愛的人在火燒島上」音樂會——李登輝應允促成舉辦,五月八日登場〉,《民眾日報》,高雄:1999.4.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1. 朱健國,〈張香華的「南情書」〉,《今晚報》,天津:1999.5.14~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2. 吳益婷、蕭依釗,〈變調的詩族〉,《星洲日報》,新加坡:1999.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3. 江中明,〈中國小說將在南斯拉夫出版—張香華主編的「中國當代小說選」〉,《聯合報》,台北:1999.7.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4. 沈怡,〈張香華善用零碎時間,滿足一心詩意〉,《聯合報》,台北:1999.7.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5. 李魁賢,〈詩的記念碑〉,《民眾日報》,台北:1999.9.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6. 吳崇蘭,〈永恆的戀歌〉,《華盛頓新聞》,華盛頓:1999.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7. 西蒙‧巴比奇,〈《淚滴》集世界靈魂和人生之眼〉,《中華日報》,台北:2000.1.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8. 陳靜瑋,〈情繫兵燹與窮困的疆域—專訪張香華〉,《聯合報》,台北:2000.2.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9. 李魁賢,〈苦難和愛的紀念碑〉,《華夏詩報》,廣州:2000.2.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0. 蕉椰,〈又聞書香〉,《世界日報》,馬尼拉:2000.3.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1. 歐銀釧,〈她和她的詩歌翅膀〉,《中央日報》,台北:2000.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2. 陳文芬,〈張香華推動台灣南斯拉夫詩文互譯〉,《中國時報》,台北:2000.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3. 陳文芬,〈作夢也在自己的天地裡—張香華的書房永遠為過客朋友留一片不眠青青草〉,《中國時報》,台北:2000.1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4. 陳文芬,〈寫作能磨亮內心深處〉,《中國時報》,台北:2000.12.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5. 林峻楓,〈冷空中的熱觀音—訪女詩人張香華〉,《青年日報》,台北:2001.1.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6. 陳文芬,〈金曉蕾張香華譯南斯拉夫詩選—擬作二題〉,《中國時報》,台北:2001.5.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7. 劉登翰‧朱雙一,〈《台灣詩人論》奔向大海的生命河流—張香華論〉,《南洋商報》,吉隆坡:2002.3.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8. 李令儀,〈張香華解開日本詩心靈的密碼〉,《聯合報》,台北:2002.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9. 趙統斌,〈她從台灣來,她從柏楊身邊來—訪著名作家張香華女士〉,《中國荷譯日報》,中國:2002.5.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0. 鄭美勵,〈人類感情最珍貴引介好詩予世人〉,《南洋商報》,吉隆坡:2002.6.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1. 黃鶯,〈嫁給柏楊的女詩人〉,《都市快報》,杭州:2003.9.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2. 張瑾華,〈望湖樓邊,香華詩書氣自華—訪台灣女詩人、柏楊夫人張香華〉,《淺江晚報》,杭州:2003.9.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3. 張麗君,〈柏楊天上掉下來的美著〉,《民生報》,台北:2003.11.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4. 歐銀釧,〈愛人在火燒島,他最愛她的詩—「人生就是要追求羅曼蒂克」最想說的一句話都是「我愛你」〉,《聯合報》,台北:2004.12.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5. 歐銀釧,〈她評他文章:尖而不酸,刻而不薄〉,《聯合報》,台北:2004.12.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6. 李苹,〈張香華不想成為柏楊的影子〉,《武漢晚報》,武漢:2004.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7. 歐銀釧,〈憶念熊熊,張香華《貓眼看人》有情有趣〉,《民生報》,台北:2004.4.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8. 趙琨,〈聽貓說—專訪張香華〉,《中央日報》,台北:2004.10.12~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9. 陳宛茜、歐銀釧、於國華,〈虎夫柏楊超浪漫,貓妻香華勇敢愛〉,《聯合報》,台北:2004.12.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0. 孫小寧,〈張香華:柏楊受我影響最大〉,《北京晚報》,北京:2005.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1. 王開平,〈淡淡三月天,詩情洋溢〉,《聯合報》,台北:2006.3.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2. 張香華,〈酒店打烊,我就走——對柏楊封筆的感言〉,《中國時報》,台北:2006.9.25。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