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 |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 en_US |
dc.contributor | 國立政治大學學術研究與合作委員會;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林修澈;王雅萍;黃季平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03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0-七月-2010 19:00:05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0-七月-2010 19:00:05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0-七月-2010 19:00:05 (UTC+8) | -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2358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牡丹社事件,又叫做台灣事件,事涉排灣族,是一件原住民重大歷史事件。同時涉及清國與美國及日本之間的國際關係,也是台灣史上一件重要的國際事件。一八七一年十一月,琉球宮古島之島民六十九名自福州返回宮古島途中,於台灣瑯喬之東部八瑤灣遭遇颶風,造成三名溺死,餘六十六名船民則登岸保命。其眾人登陸後,發生之際遇,據載為遭到當地「牡丹社」原住民襲擊,遇難者五十四名,均葬於今石門附近。當時之日本意圖征伐韓國、收納琉球、覬覦台灣,即利用琉球人在台遭難一事作為其出師台灣之名,即於一八七四年,由日本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率三千餘人,共乘五搜軍船,自長崎駛往台灣,於台灣恆春瑯喬灣登陸,在石門一地與牡丹社、高士滑社原住民激戰,原住民不敵,死傷慘烈,史稱「台灣出兵」「台灣事件」「牡丹社事件」。牡丹社事件史料整理與研究成果斐然,日本已有相關研究團隊,例如宮古鄉土史研究會(2000年有會員36人),估計類似研究會尚有不少。日本研究者又吉盛清教授,每二年即帶團到台灣參訪。牡丹事件相關遺跡探查已有相關成果。此一歷史事件,雖當時震驚國際,但卻因歷史記載之觀點殊異,未曾有完整並中立著述之文獻。目前台灣觀點大都還是清國觀點,有沒有當代中華民國的看法,甚至日本觀點以及延伸到琉球沖繩觀點。本研究案的研究重點,希望讓各種不一樣的觀點可以呈現出來。本篇報告分為四章。第一章敘述牡丹社事件始末,交代事件的時代背景,事情經過、後續的影響。第二章整理收集到的文獻資料,分成當時史料與後世研究資料兩類。後世研究資料又以學位論文為最重要,共有33篇論文,並針對其中五篇直接關係的論文詳加描述。第三章呈現事件的各種觀點,分成六個部分描述,包括:日本國的觀點、琉球沖繩的觀點,台灣的官方觀點,台灣的新觀點、排灣族的觀點、在地人觀點。透過不同觀點的呈現,以重現歷史之真相。第四章是討論事件主題的建館與觀光。歷史事件本身只是一個歷史過程,將事件發生的人、事、物整合,形成一個整體的情境,透過紀念館與文化觀光的方式,相信會更接近與體會歷史事件而更能呈現事件的意義與價值。一個原住民歷史事件不只牽涉一個民族,或者是只牽涉到一個國家跟原住民,我們希望能用不同角度與觀點看原住民的重大歷史事件,讓台灣更具多元文化的視野。 | en_US |
dc.format | application/pdf | en_US |
dc.format.extent | 4659769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language | zh-Tw | en_US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relation (關聯) | 應用研究 | en_US |
dc.relation (關聯) | 委託研究 | en_US |
dc.relation (關聯) | 研究期間: 9203~9211 | en_US |
dc.relation (關聯) | 研究經費: 750 千元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原住民;牡丹社事件;歷史;;aboriginess;history;paiwan;歷史;人類;政治學;地理學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原住民重大歷史事件─牡丹社事件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report | 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