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陳儒修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鄭青青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Cheng ,Ching Ching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鄭青青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Cheng ,Ching Ching | en_US |
dc.date (日期) | 2009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9-九月-2011 16:30:11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29-九月-2011 16:30:11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29-九月-2011 16:30:11 (UTC+8) | - |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 G0094941015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0720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4941015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8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台灣在文化與流行方面一向受鄰近國日本的影響,舉凡服飾流行、音樂、電影、動漫等,其中影響青少年最大的應該可以說是動漫畫,近幾十年來,動漫畫中的「耽美文學」,又可以說是一股在台灣出版界新興的文體類型。「BL」漫畫即指「Boy`s Love」,又稱耽美漫畫。原本是指女性漫畫家創作給女性讀者看的「少年愛」漫畫,內容以美貌男子之間的愛情為主。BL漫畫算是少女漫畫中比較另類的內容類型,內容唯美浪漫,而「耽美」的日文原意就是「唯美主義」。日本耽美漫畫在台灣從單純的閱讀,到現在發展出作家、網站、同人團體、甚至還有專門的商業出版社;而出版的物品,也從當初的日文翻譯漫畫、動畫到現在國人自行創作的漫畫、小說、周邊產品等。在台灣的耽美迷中,可以初分為兩種:一種只是純粹的耽美文本閱聽人,另一種除了閱聽文本外,還會主動衍生新的創作與文本,而在這些耽美迷的衍生文本中,居然有大半是台灣本土霹靂布袋戲迷所創作的耽美文本。台灣的本土布袋戲為何會跟耽美牽上關係?日本式的耽美到了台灣又有什麼樣的變化?而這在台灣本土形成的新型耽美中佔最大比率的文本─「霹靂耽美文本」,竟也被日本耽美迷所承認,在日本有了台灣霹靂耽美文本的閱聽人。本研究將從日本的耽美文化在台灣的演化,以及文化逆流的現象,勾勒出一個屬於台灣在地耽美文化的輪廓。關鍵字:漫畫、動漫、同人誌、Boy`s Love(BL)、霹靂布袋戲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The culture and fashion of Taiwan are historically influenced by Japan. Among many, the Slash Literature, or ‘Boy’s Love’ (BL), is one of rising style in recent decades. BL, which originally means ‘aestheticism’ in Japanese, features aesthetic and romantic in its content.While it is an alternative to mainstream style, BL allures remarkable amount of audience. The audience can be distinguished into two types: passive receiver on the one hand and active creator on the other. Surprisingly, most of the active creator of derivative BL context comes from enthusiasts of Pili Hand Puppet Show, a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lture. The locally shaped ‘Pili BL context’ not only is the most popular one in derivative BL context in Taiwan, but is recognized by Japanese BL enthusiasts. Thus, ‘Pili BL context’ is the countercurrent of BL culture back to Japan.This phenomenon prompts research questions of this study: how does Taiwanese Hand Puppet Show relate to BL? What are the transformations of Japanese BL adapted in Taiwan?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this study will investigate the evolution of Japanese BL culture in Taiwan and the countercurrent of ‘Pili BL context’ and will seek to contour the local BL culture of Taiwan.Keywords: Slash Literature, BL, Aestheticism, Subculture, Pili Hand Puppet Show. | en_US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ii目錄………………………………………………………………………………iii表目錄……………………………………………………………………………v圖目錄……………………………………………………………………………vi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第二節 研究問題…………………………………………………………3第三節 研究架構…………………………………………………………4第四節 研究方法…………………………………………………………5第五節 研究者之角色……………………………………………………17第二章 相關研究及文獻探討第一節 台灣動漫相關研究………………………………………………20第二節 台灣同人誌活動發展之相關研究………………………………27第三節 霹靂布袋戲相關研究……………………………………………29第三章 耽美世界的演變第一節 少女漫畫的男男戀情想像………………………………………36第二節 漫畫相關研究……………………………………………………42第三節 日本耽美在台灣…………………………………………………44第四節 台灣耽美世界現況與文類介紹…………………………………48第四章 霹靂布袋戲的男男戀情世界第一節 霹靂耽美迷的出現與王道………………………………………72第二節 霹靂布袋戲與耽美想像的連結…………………………………76第三節 台灣在地耽美文化迴路…………………………………………81第五章 結果發現與後續研究建議第一節 研究發現…………………………………………………………84第二節 一個文化逆流的可能性─「日本霹靂耽美迷」………………88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95參考書目……………………………………………………………………97附錄 受訪者逐字稿………………………………………………………101 | zh_TW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41015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漫畫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動漫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同人誌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Boy`s Love(BL)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霹靂布袋戲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Slash Literature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BL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Aestheticism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Subculture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Pili Hand Puppet Show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台灣同人誌裡的男男性戀情想像-以台灣霹靂布袋戲耽美迷為例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Boy`s love(BL) in Taiwan slash literature-pili hand puppet show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一、中文部分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幸慧(1999)。《日劇‧網路‧迷:以中央情報局BBS站上日劇迷為分析焦點》。國立台大社會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古孟釗(2003) 。《漫畫同人誌在台灣的發展~休閒文化展業的觀點》私立世新大學觀光系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龍祥 (1997)。《流行歌曲歌迷與偶像崇拜的行為與心理觀察》。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蘭慧(2002)。〈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形成與鬆動〉。《應用心理研究》,1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9-11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姿瑤(2004)。《「動漫」御宅族的幻想世界-以台灣的同人創演活動為研究對象》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羿妏(2003)。《尋找藏寶圖中的秘密:漫畫同人誌創作者學校內外藝術學習歷程關聯性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建興譯(2005)。《日本動畫瘋》台北:大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丁儀(2002)。《消費社會的閱聽人-以霹靂布袋戲迷為例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怡璇(1998)。《漫畫同人成員之特質﹑自我概念與行為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姵含(2005)。《四位中年職業婦女的生命故事─以利文森的故事發展理論為軸》。南華大學生死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智惟(1997)。《全球資訊網論述表現初探-以反國民卡行動聯盟網站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吳憲鎮(2004)。《漫畫同人誌創作者的閱讀與書寫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吳錫德譯(2003)。《文化全球化》。台北:麥田。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尚琬娟(2005)。《文化的消費與複製研究—以日本動漫畫對台灣流行文化的影響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日語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洪凌(1994)。《 妖聲魔色 》。台北:尖端。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佳馨(2001)。《漫畫圖框世界:解讀日本漫畫的文化意涵》。私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孫智綺譯(2002)。《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許芳瑋(2007)。《台灣同人活動歷程及創演經驗初探》。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智雅(1999)。《偶像崇拜與青少年認同---以台灣流行音樂歌迷為例》慈濟醫學院社工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秀敏(2005)。《薔薇園裡的少年愛—同人誌文化與青少女性別主體 》。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茵惠(2006)。《薔薇纏繞十字架:BL閱聽人文化研究》。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詩芸(2005)。《次文化經濟能量之展現:論台灣同人誌的在地變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邱忠俊(1999)。《犯罪語言學與資料檢索應用觀念之研究-以網際網路情色文學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馮建三(1994)譯《傳播的政治經濟學—再思考與再更新》。台北:五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洲松(2004)。《媒體再現、青少年認同與教育--校園類電視劇中青少年形象與次文化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明磊(2004)。《諮商質性研究典範差異與操作差異》。「銘傳大學2004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教育心理與輔導組」論文。台灣:台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傻呼嚕聯盟等 著(2003)《少女魔鏡中的世界》。台北:大塊文化。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顗穎(2002)。《流行音樂歌手形象、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關係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俊閎、蕭春蘭、張宜歆等著《文化商品的文化置入、消費與認同效果:以南韓戲劇為例》。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郭書吟(2006)。《掌中春秋,百年癡迷——霹靂布袋戲迷文化》。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郭苑琪譯(2006)。《邏輯思考的技術:寫作、簡報、解決問題的有校方法》,台北:經濟新潮社。(原書照屋華子、岡田惠子[2001]Logical thinking)。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得臣(2007)。《地方文化產業全球化:以霹靂布袋戲為例》南華大學出版與文化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箐繡(2005)。〈與漫畫幻想共舞:漫畫同人誌社群的藝術文化現象〉,《美育》,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44:74-8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箐繡(2005)。〈「日本動漫畫」迷文化之異地生產、根植與文化形構:以台灣和美國漫畫同人誌販售會為焦點探討〉,《藝術研究期刊》,1:135-15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仲偉(2003)。《文化產業全球化的發展模式---以日本動漫畫產業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秉璋(2003)《性美學教育》。台北:揚智。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簡妙如(1996)。《過度的閱聽人-迷之初探》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鍾瑞萍(1998)。《同性戀漫畫讀者之特性與使用動機之關聯性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二、英文部分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Ang,L. Watch”Dallas”:Soap Opera and the Melodramatic Imagination.Trans.D.Coudling. New York: Metheun,199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Baker,M. Comics:Ideology,Power and the Critics .New York: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8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Brinkman, D. “Do Editional Cartoons and Editionals Change Opinions.”Journalism Quarterly 45.3 (1986) : 24-2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Fiske, J. Reading the popular culture.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198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Lewis L.A.,ed. The AdoringAudience: Fan Culture and Popular Madia. London: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Routeledge, 199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Tan A.S., and K.J Scrggs. “Does Exposure to Comic Book Violence Lead to Aggression in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hildren?.” Journalism Quarterty 57.3(1980): 579-8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三、參考網路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www.books.com.tw/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