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凱因斯對1930年代美國財政政策的影響
The effects of J. M. Keynes on U.S. fiscal policy in 1930s
作者 蔡璧霙
Tsai, Pi Yin
貢獻者 黃明聖
Huang, Ming Sheng
蔡璧霙
Tsai, Pi Yin
關鍵詞 凱因斯
一般理論
乘數理論
羅斯福新政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5-十月-2011 14:53:26 (UTC+8)
摘要 本研究主要是針對凱因斯對1930年代美國財政政策的影響之研究。2008年是全球經濟史上的災難年,金融海嘯衝擊世界各國,鑒於近年來美國及新興經濟體,以及許多歐洲國家都強調政府干預,並運用財政手段刺激經濟,使得曾經沉寂一時的凱因斯主義,又告復活。他的「乘數理論」展示了財政政策的有效性,也鋪陳了「赤字支出」可以補充私部門有效需求的不足,並作為一種就業政策。
凱因斯畢生嘗試建立一套超越古典理論的一般理論,強調政府支出的意義,並藉以發展成穩定總體景氣波動的政策工具。其財政政策作為穩定政策的建議,在全球各地市場取向的經濟體中普遍被實施。凱因斯的《一般理論》提供了「一個充分就業是例外,而失業的存在是常態」的經濟分析。認為除非刺激需求,否則經濟就不可能增長,進而不可能達到充分就業。所以建議政府要經常干預市場,特別是在景氣衰退時,更要採用赤字預算和靈活的財政政策。美國羅斯福 ( Franklin D. Roosevelt ) 總統著名的新政(New Deal),與凱因斯的《一般理論》主張不謀而合,值得詳加探討。凱因斯曾被美國《時代》週刊推崇為20世紀最重要的人物之ㄧ,以他的思想為中心的凱因斯學派,更成為全球各國財政部長採用最多的主張。
本研究主要是運用文獻探討以及個案分析法,第一、探討凱因斯《一般理論》形成的背景如何。第二、探討凱因斯理論如何影響美國1930年代的財政政策。了解凱因斯對羅斯福新政影響雖微,但《一般理論》對美國經濟學界則影響極大。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文博(1980),《羅斯福總統「新政」的重要措施及影響》,中國文化學院中美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采綾 (2009),《台灣財政政策反景氣循環效果之實證分析:SVAR模型》,世新大學管理學院財務金融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李蘭甫譯(1964),《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吳永猛(1994),《經濟思想史》,台北縣:空中大學。
林立樹(1999),《美國通史》,台北市:五南。
施建生(2006),《偉大經濟學家凱恩斯》,台北市:天下遠見。
許南弘譯(1976),《凱因斯經濟學》,台北市:協志工業叢書。
張芬芬(2000),「進步主義」,收錄於國立編譯館,教育大辭書(八),台北:文景書局,頁249-250。
黃明聖(1996),「經濟學大師的生涯小故事 --- 凱因斯」,《生涯智謀》,14期,頁138-139。
黃明聖 (2010),「台灣經濟發展與財政紀律----當前財政挑戰及策略」,《2010海峽兩岸財稅學術研討會論文》,頁37-60。
黃璀娟譯(2009),《在收銀台碰到凱因斯:看經濟大師解救你的荷包》,台北市:知識流。
楊宗翰譯(1970),《美國歷史文獻》,香港:今日世界社。
楊艾俐(2006),「珍視台灣 台灣出了什麼問題」,《天下雜誌》,第346期 頁90-98。
莊安琪、齊思賢、謝宗林譯(2006),《不朽的天才凱因斯傳》,台北市:知識流。
莊錫昌(1996),《二十世紀的美國文化》,台北市:淑馨。
程國強(1985),《美國史(1901-1985)》,台北市:華欣文化。
趙聚鈺(1967),《訪美見聞》,台北市:臺灣商務。
趙鳳培譯(1979),《凱因斯經濟學》,台北市:三民。
歐陽正宅(1983),《世界名經濟學者小傳》,台北市:時報文化。
閻子桂(1975),《凱因斯理論及其以後的發展》,台北市: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蔡伸章譯(1983),《改變歷史的經濟學家》,台北市:志文。
顏子魁(1990),《美國經濟史》,台北市:華香園。
羅長闓譯(1955),《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台北市:中華文化。
英文部分
Keynes﹐J. M.(1919)﹐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Peace﹐C.W., II(1971)
Keynes﹐J. M. (1933)﹐The Means to Prosperity﹐London: Macmillan・
Keynes﹐J. M.(1936)﹐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and Money﹐London: Macmillan﹐C.W., VII(1973)
Davidson﹐P.(1996)﹐“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and Money: Three Views﹐” Keynes﹐Money and the Open Economy﹐1﹐1-13
Markwell﹐D.(2006)﹐John Maynard Keyne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New York: Oxford・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97921042
9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92104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黃明聖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Huang, Ming Sheng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蔡璧霙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Tsai, Pi Yinen_US
dc.creator (作者) 蔡璧霙zh_TW
dc.creator (作者) Tsai, Pi Yinen_US
dc.date (日期) 200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5-十月-2011 14:53:26 (UTC+8)-
dc.date.available 5-十月-2011 14:53:2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5-十月-2011 14:53:26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09792104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411-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921042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主要是針對凱因斯對1930年代美國財政政策的影響之研究。2008年是全球經濟史上的災難年,金融海嘯衝擊世界各國,鑒於近年來美國及新興經濟體,以及許多歐洲國家都強調政府干預,並運用財政手段刺激經濟,使得曾經沉寂一時的凱因斯主義,又告復活。他的「乘數理論」展示了財政政策的有效性,也鋪陳了「赤字支出」可以補充私部門有效需求的不足,並作為一種就業政策。
凱因斯畢生嘗試建立一套超越古典理論的一般理論,強調政府支出的意義,並藉以發展成穩定總體景氣波動的政策工具。其財政政策作為穩定政策的建議,在全球各地市場取向的經濟體中普遍被實施。凱因斯的《一般理論》提供了「一個充分就業是例外,而失業的存在是常態」的經濟分析。認為除非刺激需求,否則經濟就不可能增長,進而不可能達到充分就業。所以建議政府要經常干預市場,特別是在景氣衰退時,更要採用赤字預算和靈活的財政政策。美國羅斯福 ( Franklin D. Roosevelt ) 總統著名的新政(New Deal),與凱因斯的《一般理論》主張不謀而合,值得詳加探討。凱因斯曾被美國《時代》週刊推崇為20世紀最重要的人物之ㄧ,以他的思想為中心的凱因斯學派,更成為全球各國財政部長採用最多的主張。
本研究主要是運用文獻探討以及個案分析法,第一、探討凱因斯《一般理論》形成的背景如何。第二、探討凱因斯理論如何影響美國1930年代的財政政策。了解凱因斯對羅斯福新政影響雖微,但《一般理論》對美國經濟學界則影響極大。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論文摘要: 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1.1節 研究動機 1
第1.2節 研究目的 4
第1.3節 研究方法 6
第1.4節 論文架構 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8
第2.1節 凱因斯《一般理論》形成的背景文獻 8
第2.2節 美國1930年代重大財政政策文獻 14
第三章 凱因斯《一般理論》形成的背景進一步分析 24
第3.1節 凱因斯成長背景進一步分析 24
第3.2節 大時代環境的變遷 32
第四章 美國的財政政策個案-羅斯福新政分析 40
第4.1節 新政的由來 40
第4.2節 凱因斯與羅斯福新政的關聯 50
第4.3節 美國的反響 56
第五章 結 論 58
參考文獻 61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92104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凱因斯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一般理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乘數理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羅斯福新政zh_TW
dc.title (題名) 凱因斯對1930年代美國財政政策的影響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effects of J. M. Keynes on U.S. fiscal policy in 1930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文博(1980),《羅斯福總統「新政」的重要措施及影響》,中國文化學院中美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采綾 (2009),《台灣財政政策反景氣循環效果之實證分析:SVAR模型》,世新大學管理學院財務金融學系碩士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蘭甫譯(1964),《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永猛(1994),《經濟思想史》,台北縣:空中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立樹(1999),《美國通史》,台北市:五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建生(2006),《偉大經濟學家凱恩斯》,台北市:天下遠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南弘譯(1976),《凱因斯經濟學》,台北市:協志工業叢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芬芬(2000),「進步主義」,收錄於國立編譯館,教育大辭書(八),台北:文景書局,頁249-2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明聖(1996),「經濟學大師的生涯小故事 --- 凱因斯」,《生涯智謀》,14期,頁138-1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明聖 (2010),「台灣經濟發展與財政紀律----當前財政挑戰及策略」,《2010海峽兩岸財稅學術研討會論文》,頁37-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璀娟譯(2009),《在收銀台碰到凱因斯:看經濟大師解救你的荷包》,台北市:知識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宗翰譯(1970),《美國歷史文獻》,香港:今日世界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艾俐(2006),「珍視台灣 台灣出了什麼問題」,《天下雜誌》,第346期 頁90-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安琪、齊思賢、謝宗林譯(2006),《不朽的天才凱因斯傳》,台北市:知識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錫昌(1996),《二十世紀的美國文化》,台北市:淑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國強(1985),《美國史(1901-1985)》,台北市:華欣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聚鈺(1967),《訪美見聞》,台北市:臺灣商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鳳培譯(1979),《凱因斯經濟學》,台北市:三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陽正宅(1983),《世界名經濟學者小傳》,台北市:時報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子桂(1975),《凱因斯理論及其以後的發展》,台北市: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伸章譯(1983),《改變歷史的經濟學家》,台北市:志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顏子魁(1990),《美國經濟史》,台北市:華香園。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長闓譯(1955),《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台北市:中華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eynes﹐J. M.(1919)﹐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Peace﹐C.W., II(19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eynes﹐J. M. (1933)﹐The Means to Prosperity﹐London: Macmilla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eynes﹐J. M.(1936)﹐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and Money﹐London: Macmillan﹐C.W., VII(19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avidson﹐P.(1996)﹐“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and Money: Three Views﹐” Keynes﹐Money and the Open Economy﹐1﹐1-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rkwell﹐D.(2006)﹐John Maynard Keyne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New York: Oxford・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