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陸隴其《四書》學研究
The study on The Four Books learning of Lu Long-Qi
作者 林雨潔
貢獻者 陳逢源
林雨潔
關鍵詞 陸隴其
四書
朱熹
王陽明
經世致用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11-十月-2011 16:55:07 (UTC+8)
摘要 陸隴其品行端正,性格謹嚴,致力於《四書》,畢生以承繼聖學聖道為己任。學術路徑尊崇朱熹步履,依實探求聖賢本意,對《四書》的闡釋採取經世致用的求實理解,歸納出可力行實踐的為學進程。在明末清初特殊的學術氛圍中,陸隴其對陽明心學流弊做出徹底檢討,亦從儒家道統觀延續的角度提出「朱子之學即為孔子之學」的看法,而其於《四書》學裡尊崇朱注、罷黜陸王的嚴格態度,奠定了「朱學正脈守護者」身分,對朱子羽翼衛道之功甚大。陸隴其結合學問和生活,倡導實學實行,將《四書》與朱子理解所注重的抽象道德思維,化為現實環境中修己治人的參考,把所學真正實踐於所行,提出「道不離人身」的日用踐履工夫,凡事必求之於「實」。這種肯定和注重現實的經世精神,強調後天的人為努力,在《四書》學上的開展,承接朱熹格物致知、居敬窮理想法,兼融「尊德性、道問學」二者,講求內外動靜兼具的存養工夫,以「立志、居敬、窮理、躬行」為實踐《四書》的義理進程,日益擴充,積累做熟,下學上達,進而建立天下有道的理想世界。本文經由探究陸隴其《四書》學內涵、特色和影響,從其對朱子《四書》學的承繼與開展歸納出陸隴其在《四書》學上的貢獻,並且從生活中踐履的新定義,為《四書》帶來詮釋深度及廣度,期以對陸隴其《四書》學擁有更客觀公允的了解。
參考文獻 一、陸隴其專著
陸隴其:《四書講義困勉錄》,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209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陸隴其:《松陽講義》,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209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陸隴其:《三魚堂四書大全》,據日本內閣大庫藏清康熙戊寅(1698)刊本影印,台北:漢學研究中心 ,1990年
陸隴其:《讀朱隨筆》,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325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陸隴其:《松陽鈔存》,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325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陸隴其:《三魚堂賸言》,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325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陸隴其:《陸稼書先生問學錄》,福州:正誼書院刊正誼堂全書本,清同治五年,1866年
陸隴其:《三魚堂日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2月
陸隴其:《讀禮志疑》,台北:新文豐書局,1984年
陸隴其:《三魚堂文集》,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325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陸隴其:《三魚堂外集》,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325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陸隴其:《三魚堂外集附錄》,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325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二、其他古籍
經部
孔安國:《尚書》,台北:新興書局,1981年
趙岐注、孫奭疏:《孟子注疏》,《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
鄭玄注、孔穎達疏:《禮記注疏》《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
何晏集解、刑昺疏:《論語注疏》,《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
朱熹輯、陳選集註:《小學集註》,台北:中華書局,1971年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店,1996年9月5刷
金履祥:《論語集注考證》,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
胡廣等撰:《四書大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
朱彞尊:《經義考》,台北:中華書局,1979年2月
焦循:《孟子正義》,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
劉寶楠:《論語正義》,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
皮錫瑞:《經學歷史》,台北:學海出版社,1985 年9 月
史部
宋濂等著:《元史》,台北:鼎文書局排印本,1992年7月
脫脫等著:《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6月
薛應旂:《宋元通鑑》,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
黃宗羲編撰:《宋元學案》,台北:正中書局,1954年5月
黃宗羲編撰:《明儒學案》台北:世界書局,1965年4月
王夫之:《讀通鑑論》,台北:世界書局,1979年
張廷玉等著:《明史》,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覺羅勒德洪等奉敕撰:《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台北:華聯出版社,1964年1月
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8月7刷
昭槤:《嘯亭雜錄》,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12月
唐鑒:《清學案小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唐鑒:《國朝學案小識》,上海:中華書局,1931年
吳光酉、郭麟、周梁等撰:《陸隴其年譜》,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2月2刷
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李桓輯:《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台北:明文書局,1970年
趙爾巽、柯劭忞等:《清史稿》,台北:博愛出版社,1983年
徐世昌等編撰:《清儒學案》,台北:世界書局,1966年
中華書局編:《清史列傳》,台北:中華書局,1962年
國立編譯館:《新集四書註解群書提要附古今四書總目(上冊)》,台北:華泰文化公司,2000年5月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整理:《康熙起居注》,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8月
子部及文集之著作
韓愈:《韓昌黎全集》,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7年9月
曾鞏:《南豐曾子固先生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程頤、程顥:《二程集》,台北:漢京文化,1983年9月
蘇軾撰,孔凡禮校編:《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3月
朱熹:《近思錄》,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3月
朱熹撰、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台北:正中書局,1970年
朱熹:《朱子大全》,台北:中華書局,1966年3月
朱熹撰,劉永翔等編:《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朱熹撰,李光地、熊賜履等奉敕編:《御纂朱子全書》,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720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朱熹撰,陳俊民校編:《朱子文集》,台北:德富文教基金會,2000年2月
朱熹撰,郭齊、尹波點校:《朱熹集》,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
陸九淵:《陸九淵集》,台北:里仁書局,1981年1月
陳淳撰、王雋編、顧秀虎補遺:《北溪字義》,台北:世界書局,1959年
王陽明:《王陽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
呂坤:《呻吟語正宗》,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年5月
孫奇逢:《夏峰先生語錄》,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
曹溶:《學海類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顧炎武:《日知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
顧炎武:《新校顧亭林詩文集》,台北:世界書局,1963年
魏裔介:《兼濟堂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8月
魏象樞:《寒松堂全集》,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8月
王夫之:《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1996年
費密:《弘道書》,中國古籍庫電子資源,民國九年怡蘭堂刻本,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
汪琬:《汪琬全集箋校》,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1月
李顒:《李二曲先生全集》,台北:華文出版社,1970年
湯斌:《湯斌集》,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
陳廷敬:《午亭文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316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聖祖御製,張玉書等奉敕編:《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298-1299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張伯行:《正誼堂全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
李恕谷、顏習齋著:《顏李叢書》,台北:廣文書局,1989年11月2刷
全祖望:《鮚埼亭集》,《四部叢刊》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11月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台北:新興書局,1959年
彭紹升:《二林居集》,台北:石門出版社,1976年7月
江藩:《宋學淵源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何桂珍:《何文貞公遺書》,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
曾國藩:《曾文正公全集》,台北:世界書局,1952年
三、近人專著(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俊義、黃愛平:《清代學術文化史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11月
王俊才、葛榮晉:《陸世儀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2刷
王家儉:《清史研究論藪》,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7月
王國良:《明清時期儒學核心價值的轉換》,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年2月
王懋竑:《宋朱子年譜》,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8月
王壽南主編:《顧炎武、王夫之、李顒、顏元》,《中國歷代思想家》十五,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朱誠如、王天有主編:《明清論叢》,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4月
朱華忠:《清代論語學》,四川:巴蜀書社,2008年2月
江希張:《四書新編》,台北:正中書局,1988年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2年8月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8年5月
牟宗三:《宋明儒學的問題與發展》,台北:聯經出版社,2003年12月
牟宗三:《道德的理想主義》,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2年1月修訂五版
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
何冠彪:《明末清初學術思想研究》,台北:學生書局,1991年2月
余英時:《中國歷史轉型時期的知識份子》,台北:聯經出版社,1992年9月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出版社,1995年12月
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台北:允晨文化,2003年6月
束景南:《朱熹年譜長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
吳光:《儒家哲學片論》,台北:允晨出版社,1990年6月
吳雁南、秦學頎、李禹階主編:《中國經學史》,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5年8月
李紀祥:《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12月
何冠彪:《明末清初學術思想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1年2月
何佑森:《清代學術思潮》,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9年4月
范立舟:《理學的產生及其歷史命運》,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
林聰舜:《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變遷與發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0年10月
林慶彰:《經學研究論叢》,台北:聖環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林慶彰編:《五十年來的經學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3年5月
林啟屏:《從古典到正典:中國古代儒學意識之形成》,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7年7月
林國標:《清初朱子學研究──對一種經世理學的解讀》,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
孟森:《明清史講義》,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6年3月
周可真:《顧炎武哲學思想研究》,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9年
邱漢生:《四書集注簡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年8月
韋政通:《中國思想史》,台北:水牛出版社,2004年9月
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主編:《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侯外廬主編:《中國思想史綱》,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3年9月
祝平次:《朱子學與明初理學的發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4年2月
冒懷辛、楊向奎:《清儒學案新編》,濟南:齊魯書社,1994年3月
胡楚生:《清代學術史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8年
柳詒徵:《中國文化史》,台北:正中書局,1948年1月
馬宗霍:《中國經學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
高翔:《康雍乾三帝統治思想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年
高柏園:《中庸形上思想》,台北:東大圖書出版社,1988年
容肇祖:《明代思想史》,台北:開明書店,1982年7月
孫開泰、劉文雨、胡偉希:《中國哲學史》,台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2刷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正大出版社,1974年10月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台灣:中華書局,1959年3月
梁啟超:《近代學術史論叢》,台北:中華書局,1978年
梁啟超:〈明清之交中國思想界及其代表人物〉,《近代學術史論叢》,台北:中華書局,1978年
梁啟超:〈儒家哲學〉,《儒家哲學》,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9年12月
陳志信:《朱熹經學志業的形成與實踐》,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3年
陳來:《朱子學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陳來:《宋明理學》,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9月
陳來:《中國近世思想史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12月2刷
陳榮捷:《朱學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8年4月
陳榮捷:《朱子新探索》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8年4月
陳逢源:《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台北:里仁書局,2006年9月
陳滿銘:《中庸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89 年
章學誠:《文史通義》,台北:世界書局,1956年
陸寶千:《清代思想史》,台北:廣文書局,1983年9月
陸建猷:《四書集注與南宋四書學》,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
湯志鈞:《經學史論集》,台北:大安出版社,1995年
勞思光:《中國哲學史》,香港九龍:香港中文大學,1980年
張越:《中國清代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張麗珠:《清代新義理學》,台北:里仁書局,2003年1月
張麗珠:《清代義理學新貌》,台北:里仁書局,1999年5月
張麗珠:《清代的義理學轉型》,台北:里仁書局,2006年
張立文:《朱熹思想研究》,台北:谷風出版社,1986年
曾春海:《朱熹哲學論叢》,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
黃建斌:《清代學術發展史》,台北:幼獅文化,1974年
黃俊杰:《東亞儒學史的新視野》,台北:喜瑪拉雅基金會出版,2001年
黃愛平等:《清代學術與文化》遼寧:遼寧出版社,1993年
蒙培元:《理學的演變──從朱熹到王夫之戴震》,台北:文津出版社,1985年
楊東蓴:《中國學術史講話》(《民國叢書》第二編第二冊》),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
葉高樹:《清朝前期的文化政策》,台北:稻香出版社,2002年7月
葛榮晉:《中國實學思想史》,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1994年9月
葛榮晉、陳鼓應等:《明清實學思潮史》,山東濟南:齊魯書社,1989年7月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
趙金昭:《二程洛學與實學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4月
裴大洋主編:《中國哲學史便覽》,北京: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頁450。
蔡方鹿:《朱熹經學與中國經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
蔡仁厚:《儒學的常與變》,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10月
蔡仁厚:《儒學的反思與開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8年4月
鄭宗義:《明清儒學轉型探析:從劉蕺山到戴東原》,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增訂
錢穆:《中國學術通義》,台北: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0年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台北:聯經文化出版社,1998年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聯經文化出版社,1998年
錢穆等著:《論孟論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1982年10月
錢穆:《朱子新學案》,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4年
錢穆:《論語要略》,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錢穆:《四書釋義》,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3年8月
蕭一山:《清代通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2年2月
鍾彩鈞主編:《朱子學的開展──學術篇》,台北:漢學研究中心,2002年6月
龍念主編:《朱子學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年7月
羅光:《中國哲學思想史──清代篇》,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1年
四、單篇論文與期刊(依姓氏筆畫排列)
大槻信良著,黃俊傑譯:〈四書集註章句論朱子為學的態度〉,《大陸雜誌》,第60卷第6期,1980年6月
王鍾翰:〈康熙與理學〉,《歷史研究》,1994年第3期,頁116-122
王基西:〈理學家小傳(六十八)──陸隴其〉,《中國語文》,2006年6月,頁100-109
王杰:〈論明清之際的經世實學思潮〉,《文史哲》2001年第4期,頁44-50
王家儉:〈由漢宋調合到中體西用──試論晚清儒家思想的演變〉,《國立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12期,1984年6月
王惠雯:〈朱熹的「居敬」概念與菩薩戒的「發心」之對觀──淺論道德實踐的基礎〉,《第一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7年2月,頁35-46。
戶華為:〈康熙的尚德興廉之道與清官之治──兼論「康熙年間有清官,雍正年間無清官」〉,《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6期,頁790-795
戶華為:〈從布衣寒士到孔門聖賢──張履祥「由凡入聖」的塑造歷程〉,《清史研究》,2005年2月第1期,頁21-31
史革新:〈清前期理學評議〉,《傳統思想的近代轉換》,頁156-180
朱修春:〈論清初四書學中的經世思想〉,《清史研究》第1期,2005年2月,頁86-92
朱修春:〈試論清中期四書學研究中的歷史特色〉,《江漢論壇》,2005年第3期,頁68-70
朱修春:〈論清初四書學者群體“格物致知”思想的特色與意義〉,《天府新論》,2008年第1期,頁27-30+34
朱漢民:〈實踐──體驗:朱熹的《四書》詮釋方法〉,《中國哲學史》,第4期,2004年,頁91-94
朱漢民:〈朱熹《四書》學的人文信仰徵特徵〉,《求索》,2004年10月,頁230-231
朱漢民:〈中國知識傳統的審思〉,《船山學刊》,2003年第3期,頁5-9
朱漢民:〈朱熹《四書》學與儒家工夫論〉,《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2卷第1期,2005年1月,頁12-15
朱漢民:〈朱熹《四書》學詮釋的二重進路〉,《求索》2004年1月,頁150-151+154
朱漢民:〈儒家人文信仰的完成──朱熹《四書集注》的思想信仰分析〉,《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8卷第5期,2004年9月,頁13-17
朱漢民:〈理學、《四書》學與儒家文明〉,《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頁21-25
朱鴻林:〈陽明從祀典禮的爭議和挫折〉,《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1996年新第5期,頁167-182
肖永明:〈朱熹《四書》學的治學特點〉,《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8卷第1期,2004年1月,頁18-21
余龍生:〈陸隴其、陸世儀朱子學思想比較初探〉,《江西社會科學》,2009年12月,頁18-21
余龍生、李承紅:〈清初理學家陸隴其法律思想探析〉,《滄桑──法制專題》,2007年4月,頁89-90
李強:〈清正廉潔,以民為本──清代名臣陸隴其政績述評〉,《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2期,頁17-19+112
李威熊:〈明代經學發展的主流與旁支〉,《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研院文哲所,1996年
狄百瑞著,施寄錦譯:〈元代新儒家正統思想的興起(上)〉,《思與言》,第21卷第1期,1983年5月
何佑森:〈明末清初的實學〉,《孔子研究》,1993年第2期,頁108-114
阜東:〈人去名留〉,《文史雜志》,1997年第6期,頁64
武才娃:〈試論清初理學的特色〉,《湖南科技學院學報》第26卷第9期,2005年9月,頁74-76
周明初:〈理學的二重性與乾隆地對待理學的心態〉,《杭州大學學報》第24卷第1期,1994年3月,頁73-81
林國標:〈陸隴其理學思想評議〉,《孔子研究》,2004年第2期,頁84-91
林國標:〈清初理學的研究及其方法〉,《湖南社會科學》,2004年第3期,頁35-37
林國標:〈清初理學的世俗化傾向〉,《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3期,頁329-334
林國標:〈清初理學與宋明理學的差異〉,《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3期,2005年5月,頁31-34
范立舟:〈博綜深究著意精微──評《四書集注與南宋四書學》〉,《江漢論壇》,2005年2月,頁142-143
唐錫倫:〈陸隴其卒年訂誤〉,《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3期,頁76-77
唐明貴:〈從《松楊講義》看陸隴其的《論語》學特點〉,《社會科學戰線》,2008年04期,頁36-39
晉聖斌:〈陸隴其理學思想述評〉,《中州學刊》,1994年第2期,頁75-78
莊進宗:〈清初的官方朱學派與陸世儀〉,《東方學報》,2003年6月,頁181-198
陳鐵凡:〈四書章句集注考源〉上、下,《孔孟學報》第4、5期,1962年9月,1963年4月
陳利華、楊家林:〈康熙崇理、學理、用理方略淺析〉,《朱子研究》,2004年第2、3期,頁121-124
陳祖武〈呂留良散論〉,《清史論叢》(七),北京:新華書店,2005年
陸建猷:〈《學》《庸》《論》《孟》中的心性義理基礎──朱熹《四書集注》理學思想系列之一〉,《人文雜志》,2001年第1期,頁111-114
董金裕:〈朱熹與四書集注〉,《國立政治大學學報──人文科學類》70期上,1995年6月,頁2-4
張允熠、張瑞濤:〈論中國近代主流文化轉型的幾個特徵〉,《安徽史學》,2003年第1期,頁37-41+112
張佐良:〈康熙朝理學與理學名臣〉,《平頂山師專學報》,2004年第4期,頁64-66
張麗珠:〈紀昀反宋學的思想意義〉,《漢學研究》,第20 卷第1 期,2002年6月,頁253-276
張灝:〈宋明以來儒家經世思想試釋〉,《近世中國經世思想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年
黃俊杰:〈論經典詮釋與哲學建構之關系──以朱子對《四書》的解釋為中心〉,《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2期,頁103-112
黃進興:〈清初政權意識形態之研究:政治化的「道統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58本第1分,1987年3月
葛榮晉:〈宋明理學對明清實學觀念的影響〉,《中國文化研究》總第7期,1995年春之卷,頁12-18
費劼:〈試論康熙的文化政策〉,《江漢論壇》,1998年2月,頁45-47
趙朝霞:〈《四書》的核心理論及其現實意義〉,《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研究》,2001年,頁32-37
劉娟娟:〈《四書》思想理論探微〉,《文學解讀》第24期,2005年,頁105-107
劉佩芝:〈康熙帝對朱熹治國思想的繼承〉,《華僑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1年第4期,頁111-114
五、學位論文(依日期排序)
傅武光:《四書學考》,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3年
史革新:《晚清理學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博士論文,1992年
張錫輝:《清代漢宋之爭的主要問題及其檢討》,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陳逢源:《毛西河四書學之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年
曾素貞:《顏元的四書學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張曉生:《郝敬及其四書學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阮華風:《明末清初學術的轉折──以顏元思想為例》,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李蕙如:《陳淳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張秋香:《清代儒學系譜之建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簡瑞銓:《張岱《四書遇》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7年
六、外文專書
山井湧:《明清思想史的研究》,東京:東京大學,1980年
佐野公治:《四書學史的研究》,東京:東京創文社,1988年2月
大槻信良:《朱子四書集註典據考》,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6年4月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94912005
9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1200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逢源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林雨潔zh_TW
dc.creator (作者) 林雨潔zh_TW
dc.date (日期) 200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1-十月-2011 16:55:07 (UTC+8)-
dc.date.available 11-十月-2011 16:55:0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1-十月-2011 16:55:07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09491200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57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912005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陸隴其品行端正,性格謹嚴,致力於《四書》,畢生以承繼聖學聖道為己任。學術路徑尊崇朱熹步履,依實探求聖賢本意,對《四書》的闡釋採取經世致用的求實理解,歸納出可力行實踐的為學進程。在明末清初特殊的學術氛圍中,陸隴其對陽明心學流弊做出徹底檢討,亦從儒家道統觀延續的角度提出「朱子之學即為孔子之學」的看法,而其於《四書》學裡尊崇朱注、罷黜陸王的嚴格態度,奠定了「朱學正脈守護者」身分,對朱子羽翼衛道之功甚大。陸隴其結合學問和生活,倡導實學實行,將《四書》與朱子理解所注重的抽象道德思維,化為現實環境中修己治人的參考,把所學真正實踐於所行,提出「道不離人身」的日用踐履工夫,凡事必求之於「實」。這種肯定和注重現實的經世精神,強調後天的人為努力,在《四書》學上的開展,承接朱熹格物致知、居敬窮理想法,兼融「尊德性、道問學」二者,講求內外動靜兼具的存養工夫,以「立志、居敬、窮理、躬行」為實踐《四書》的義理進程,日益擴充,積累做熟,下學上達,進而建立天下有道的理想世界。本文經由探究陸隴其《四書》學內涵、特色和影響,從其對朱子《四書》學的承繼與開展歸納出陸隴其在《四書》學上的貢獻,並且從生活中踐履的新定義,為《四書》帶來詮釋深度及廣度,期以對陸隴其《四書》學擁有更客觀公允的了解。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8-
第三節 前人文獻探討 -11-
第四節 論文推論架構 -12-

第二章 生平與學術淵源 -15-
第一節 生平事蹟與治學態度 -15-
一、家世生平和官場經歷 -15-
二、學術主張與治民態度 -24-
第二節 明末清初的重要學術背景 -31-
一、實學思潮興起 -31-
二、康熙尊崇朱學 -37-

第三章 經世致用與朱學回歸 -45-
第一節 經世致用的《四書》理解 -45-
一、求實的回歸 -45-
二、強調讀書學習 -51-
(一)身體力行 -52-
(二)循序漸進 -54-
(三)學教合一 -56-
三、道德和道統觀 -58-
(一)道德認識 -59-
(二)道統觀 -61-
第二節 回歸朱學正統 -65-
一、篤信朱注 -66-
二、力黜陸王 -70-
三、實學實行 -77-
(一)致知 -78-
(二)實行 -82-

第四章 《四書》學的承繼開展與影響 -87-
第一節 對朱子《四書》學的承繼 -87-
一、奉朱學為正宗 -87-
二、落實儒家思想 -94-
第二節 《四書》學的開展 -101-
一、傳統學術的轉型 -102-
二、內外本末交相養的工夫 -106-
三、篤行實踐的檢證過程 -112-
第三節 學術論定和影響 -119-

第五章 結論 -127-

參考書目 -137-
附錄:陸隴其簡譜 -149-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1200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陸隴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四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朱熹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王陽明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經世致用zh_TW
dc.title (題名) 陸隴其《四書》學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study on The Four Books learning of Lu Long-Qi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陸隴其專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隴其:《四書講義困勉錄》,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209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隴其:《松陽講義》,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209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隴其:《三魚堂四書大全》,據日本內閣大庫藏清康熙戊寅(1698)刊本影印,台北:漢學研究中心 ,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隴其:《讀朱隨筆》,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325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隴其:《松陽鈔存》,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325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隴其:《三魚堂賸言》,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325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隴其:《陸稼書先生問學錄》,福州:正誼書院刊正誼堂全書本,清同治五年,186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隴其:《三魚堂日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隴其:《讀禮志疑》,台北:新文豐書局,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隴其:《三魚堂文集》,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325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隴其:《三魚堂外集》,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325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隴其:《三魚堂外集附錄》,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325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其他古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經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孔安國:《尚書》,台北:新興書局,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岐注、孫奭疏:《孟子注疏》,《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玄注、孔穎達疏:《禮記注疏》《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晏集解、刑昺疏:《論語注疏》,《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熹輯、陳選集註:《小學集註》,台北:中華書局,197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店,1996年9月5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履祥:《論語集注考證》,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廣等撰:《四書大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彞尊:《經義考》,台北:中華書局,1979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焦循:《孟子正義》,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寶楠:《論語正義》,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皮錫瑞:《經學歷史》,台北:學海出版社,1985 年9 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濂等著:《元史》,台北:鼎文書局排印本,199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脫脫等著:《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應旂:《宋元通鑑》,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宗羲編撰:《宋元學案》,台北:正中書局,195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宗羲編撰:《明儒學案》台北:世界書局,1965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夫之:《讀通鑑論》,台北:世界書局,19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廷玉等著:《明史》,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覺羅勒德洪等奉敕撰:《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台北:華聯出版社,1964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8月7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昭槤:《嘯亭雜錄》,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鑒:《清學案小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鑒:《國朝學案小識》,上海:中華書局,193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光酉、郭麟、周梁等撰:《陸隴其年譜》,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2月2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桓輯:《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台北:明文書局,197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爾巽、柯劭忞等:《清史稿》,台北:博愛出版社,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世昌等編撰:《清儒學案》,台北:世界書局,196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書局編:《清史列傳》,台北:中華書局,196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立編譯館:《新集四書註解群書提要附古今四書總目(上冊)》,台北:華泰文化公司,2000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整理:《康熙起居注》,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子部及文集之著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愈:《韓昌黎全集》,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7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鞏:《南豐曾子固先生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頤、程顥:《二程集》,台北:漢京文化,1983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撰,孔凡禮校編:《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熹:《近思錄》,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熹撰、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台北:正中書局,197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熹:《朱子大全》,台北:中華書局,1966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熹撰,劉永翔等編:《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熹撰,李光地、熊賜履等奉敕編:《御纂朱子全書》,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720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熹撰,陳俊民校編:《朱子文集》,台北:德富文教基金會,2000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熹撰,郭齊、尹波點校:《朱熹集》,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九淵:《陸九淵集》,台北:里仁書局,1981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淳撰、王雋編、顧秀虎補遺:《北溪字義》,台北:世界書局,195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陽明:《王陽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坤:《呻吟語正宗》,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奇逢:《夏峰先生語錄》,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溶:《學海類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炎武:《日知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炎武:《新校顧亭林詩文集》,台北:世界書局,196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裔介:《兼濟堂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象樞:《寒松堂全集》,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夫之:《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費密:《弘道書》,中國古籍庫電子資源,民國九年怡蘭堂刻本,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汪琬:《汪琬全集箋校》,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顒:《李二曲先生全集》,台北:華文出版社,197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湯斌:《湯斌集》,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廷敬:《午亭文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316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聖祖御製,張玉書等奉敕編:《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298-1299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伯行:《正誼堂全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恕谷、顏習齋著:《顏李叢書》,台北:廣文書局,1989年11月2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全祖望:《鮚埼亭集》,《四部叢刊》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台北:新興書局,195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紹升:《二林居集》,台北:石門出版社,1976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藩:《宋學淵源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桂珍:《何文貞公遺書》,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國藩:《曾文正公全集》,台北:世界書局,195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近人專著(依姓氏筆畫排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俊義、黃愛平:《清代學術文化史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俊才、葛榮晉:《陸世儀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2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家儉:《清史研究論藪》,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國良:《明清時期儒學核心價值的轉換》,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懋竑:《宋朱子年譜》,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壽南主編:《顧炎武、王夫之、李顒、顏元》,《中國歷代思想家》十五,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誠如、王天有主編:《明清論叢》,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華忠:《清代論語學》,四川:巴蜀書社,2008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希張:《四書新編》,台北:正中書局,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8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牟宗三:《宋明儒學的問題與發展》,台北:聯經出版社,2003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牟宗三:《道德的理想主義》,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2年1月修訂五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冠彪:《明末清初學術思想研究》,台北:學生書局,1991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英時:《中國歷史轉型時期的知識份子》,台北:聯經出版社,1992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出版社,1995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台北:允晨文化,200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束景南:《朱熹年譜長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光:《儒家哲學片論》,台北:允晨出版社,199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雁南、秦學頎、李禹階主編:《中國經學史》,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5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紀祥:《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冠彪:《明末清初學術思想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1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佑森:《清代學術思潮》,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9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立舟:《理學的產生及其歷史命運》,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聰舜:《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變遷與發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0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慶彰:《經學研究論叢》,台北:聖環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慶彰編:《五十年來的經學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3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啟屏:《從古典到正典:中國古代儒學意識之形成》,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7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國標:《清初朱子學研究──對一種經世理學的解讀》,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森:《明清史講義》,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6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可真:《顧炎武哲學思想研究》,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漢生:《四書集注簡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韋政通:《中國思想史》,台北:水牛出版社,2004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主編:《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侯外廬主編:《中國思想史綱》,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3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祝平次:《朱子學與明初理學的發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4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冒懷辛、楊向奎:《清儒學案新編》,濟南:齊魯書社,1994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楚生:《清代學術史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柳詒徵:《中國文化史》,台北:正中書局,1948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宗霍:《中國經學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翔:《康雍乾三帝統治思想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柏園:《中庸形上思想》,台北:東大圖書出版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容肇祖:《明代思想史》,台北:開明書店,198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開泰、劉文雨、胡偉希:《中國哲學史》,台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2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正大出版社,1974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台灣:中華書局,1959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啟超:《近代學術史論叢》,台北:中華書局,19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啟超:〈明清之交中國思想界及其代表人物〉,《近代學術史論叢》,台北:中華書局,19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啟超:〈儒家哲學〉,《儒家哲學》,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志信:《朱熹經學志業的形成與實踐》,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來:《朱子學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來:《宋明理學》,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來:《中國近世思想史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12月2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榮捷:《朱學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8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榮捷:《朱子新探索》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8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逢源:《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台北:里仁書局,2006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滿銘:《中庸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89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章學誠:《文史通義》,台北:世界書局,195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寶千:《清代思想史》,台北:廣文書局,1983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建猷:《四書集注與南宋四書學》,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湯志鈞:《經學史論集》,台北:大安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勞思光:《中國哲學史》,香港九龍:香港中文大學,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越:《中國清代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麗珠:《清代新義理學》,台北:里仁書局,200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麗珠:《清代義理學新貌》,台北:里仁書局,1999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麗珠:《清代的義理學轉型》,台北:里仁書局,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立文:《朱熹思想研究》,台北:谷風出版社,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春海:《朱熹哲學論叢》,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建斌:《清代學術發展史》,台北:幼獅文化,197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俊杰:《東亞儒學史的新視野》,台北:喜瑪拉雅基金會出版,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愛平等:《清代學術與文化》遼寧:遼寧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蒙培元:《理學的演變──從朱熹到王夫之戴震》,台北:文津出版社,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東蓴:《中國學術史講話》(《民國叢書》第二編第二冊》),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高樹:《清朝前期的文化政策》,台北:稻香出版社,200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葛榮晉:《中國實學思想史》,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1994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葛榮晉、陳鼓應等:《明清實學思潮史》,山東濟南:齊魯書社,1989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金昭:《二程洛學與實學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裴大洋主編:《中國哲學史便覽》,北京: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頁4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方鹿:《朱熹經學與中國經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仁厚:《儒學的常與變》,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仁厚:《儒學的反思與開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8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宗義:《明清儒學轉型探析:從劉蕺山到戴東原》,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增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穆:《中國學術通義》,台北: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台北:聯經文化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聯經文化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穆等著:《論孟論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198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穆:《朱子新學案》,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穆:《論語要略》,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穆:《四書釋義》,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3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一山:《清代通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2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彩鈞主編:《朱子學的開展──學術篇》,台北:漢學研究中心,200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龍念主編:《朱子學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光:《中國哲學思想史──清代篇》,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單篇論文與期刊(依姓氏筆畫排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槻信良著,黃俊傑譯:〈四書集註章句論朱子為學的態度〉,《大陸雜誌》,第60卷第6期,198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鍾翰:〈康熙與理學〉,《歷史研究》,1994年第3期,頁116-1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基西:〈理學家小傳(六十八)──陸隴其〉,《中國語文》,2006年6月,頁100-1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杰:〈論明清之際的經世實學思潮〉,《文史哲》2001年第4期,頁44-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家儉:〈由漢宋調合到中體西用──試論晚清儒家思想的演變〉,《國立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12期,1984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惠雯:〈朱熹的「居敬」概念與菩薩戒的「發心」之對觀──淺論道德實踐的基礎〉,《第一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7年2月,頁35-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戶華為:〈康熙的尚德興廉之道與清官之治──兼論「康熙年間有清官,雍正年間無清官」〉,《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6期,頁790-7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戶華為:〈從布衣寒士到孔門聖賢──張履祥「由凡入聖」的塑造歷程〉,《清史研究》,2005年2月第1期,頁21-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革新:〈清前期理學評議〉,《傳統思想的近代轉換》,頁156-1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修春:〈論清初四書學中的經世思想〉,《清史研究》第1期,2005年2月,頁86-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修春:〈試論清中期四書學研究中的歷史特色〉,《江漢論壇》,2005年第3期,頁68-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修春:〈論清初四書學者群體“格物致知”思想的特色與意義〉,《天府新論》,2008年第1期,頁27-30+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漢民:〈實踐──體驗:朱熹的《四書》詮釋方法〉,《中國哲學史》,第4期,2004年,頁91-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漢民:〈朱熹《四書》學的人文信仰徵特徵〉,《求索》,2004年10月,頁230-2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漢民:〈中國知識傳統的審思〉,《船山學刊》,2003年第3期,頁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漢民:〈朱熹《四書》學與儒家工夫論〉,《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2卷第1期,2005年1月,頁12-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漢民:〈朱熹《四書》學詮釋的二重進路〉,《求索》2004年1月,頁150-151+1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漢民:〈儒家人文信仰的完成──朱熹《四書集注》的思想信仰分析〉,《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8卷第5期,2004年9月,頁13-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漢民:〈理學、《四書》學與儒家文明〉,《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頁21-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鴻林:〈陽明從祀典禮的爭議和挫折〉,《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1996年新第5期,頁167-1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肖永明:〈朱熹《四書》學的治學特點〉,《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8卷第1期,2004年1月,頁18-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龍生:〈陸隴其、陸世儀朱子學思想比較初探〉,《江西社會科學》,2009年12月,頁18-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龍生、李承紅:〈清初理學家陸隴其法律思想探析〉,《滄桑──法制專題》,2007年4月,頁8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強:〈清正廉潔,以民為本──清代名臣陸隴其政績述評〉,《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2期,頁17-19+1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威熊:〈明代經學發展的主流與旁支〉,《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研院文哲所,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狄百瑞著,施寄錦譯:〈元代新儒家正統思想的興起(上)〉,《思與言》,第21卷第1期,1983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佑森:〈明末清初的實學〉,《孔子研究》,1993年第2期,頁108-1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阜東:〈人去名留〉,《文史雜志》,1997年第6期,頁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武才娃:〈試論清初理學的特色〉,《湖南科技學院學報》第26卷第9期,2005年9月,頁74-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明初:〈理學的二重性與乾隆地對待理學的心態〉,《杭州大學學報》第24卷第1期,1994年3月,頁73-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國標:〈陸隴其理學思想評議〉,《孔子研究》,2004年第2期,頁84-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國標:〈清初理學的研究及其方法〉,《湖南社會科學》,2004年第3期,頁35-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國標:〈清初理學的世俗化傾向〉,《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3期,頁329-3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國標:〈清初理學與宋明理學的差異〉,《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3期,2005年5月,頁31-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立舟:〈博綜深究著意精微──評《四書集注與南宋四書學》〉,《江漢論壇》,2005年2月,頁142-1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錫倫:〈陸隴其卒年訂誤〉,《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3期,頁76-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明貴:〈從《松楊講義》看陸隴其的《論語》學特點〉,《社會科學戰線》,2008年04期,頁36-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晉聖斌:〈陸隴其理學思想述評〉,《中州學刊》,1994年第2期,頁75-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進宗:〈清初的官方朱學派與陸世儀〉,《東方學報》,2003年6月,頁181-1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鐵凡:〈四書章句集注考源〉上、下,《孔孟學報》第4、5期,1962年9月,1963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利華、楊家林:〈康熙崇理、學理、用理方略淺析〉,《朱子研究》,2004年第2、3期,頁121-1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祖武〈呂留良散論〉,《清史論叢》(七),北京:新華書店,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建猷:〈《學》《庸》《論》《孟》中的心性義理基礎──朱熹《四書集注》理學思想系列之一〉,《人文雜志》,2001年第1期,頁111-1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金裕:〈朱熹與四書集注〉,《國立政治大學學報──人文科學類》70期上,1995年6月,頁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允熠、張瑞濤:〈論中國近代主流文化轉型的幾個特徵〉,《安徽史學》,2003年第1期,頁37-41+1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佐良:〈康熙朝理學與理學名臣〉,《平頂山師專學報》,2004年第4期,頁64-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麗珠:〈紀昀反宋學的思想意義〉,《漢學研究》,第20 卷第1 期,2002年6月,頁253-2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灝:〈宋明以來儒家經世思想試釋〉,《近世中國經世思想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俊杰:〈論經典詮釋與哲學建構之關系──以朱子對《四書》的解釋為中心〉,《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2期,頁103-1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進興:〈清初政權意識形態之研究:政治化的「道統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58本第1分,1987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葛榮晉:〈宋明理學對明清實學觀念的影響〉,《中國文化研究》總第7期,1995年春之卷,頁12-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費劼:〈試論康熙的文化政策〉,《江漢論壇》,1998年2月,頁45-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朝霞:〈《四書》的核心理論及其現實意義〉,《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研究》,2001年,頁32-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娟娟:〈《四書》思想理論探微〉,《文學解讀》第24期,2005年,頁105-1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佩芝:〈康熙帝對朱熹治國思想的繼承〉,《華僑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1年第4期,頁111-1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學位論文(依日期排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武光:《四書學考》,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革新:《晚清理學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博士論文,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錫輝:《清代漢宋之爭的主要問題及其檢討》,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逢源:《毛西河四書學之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素貞:《顏元的四書學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曉生:《郝敬及其四書學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阮華風:《明末清初學術的轉折──以顏元思想為例》,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蕙如:《陳淳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秋香:《清代儒學系譜之建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簡瑞銓:《張岱《四書遇》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六、外文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山井湧:《明清思想史的研究》,東京:東京大學,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佐野公治:《四書學史的研究》,東京:東京創文社,1988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槻信良:《朱子四書集註典據考》,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6年4月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