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題名 | 南宋前期的財政策略 The financial strategy of the early period in South Sung |
作者 | 林偉煌 |
貢獻者 | 劉祥光 林偉煌 |
關鍵詞 | 南宋前期 財政策略 |
日期 | 2009 |
上傳時間 | 13-十月-2011 13:56:20 (UTC+8) |
摘要 | 南宋王朝成立於軍荒馬亂之際,當時因為北宋亡於金人入侵,高宗趙構的朝廷對於局勢的控制力,顯得十分的薄弱。當時高宗朝廷外有金人追擊、內有群盜叛亂,兩者對於社會經濟的破壞,幾乎瓦解了朝廷的財政的運作,讓南宋初期的財政運作,面臨開支龐大但收入銳減的困境。 隨著王朝南遷,金人的武力不再具備絕對優勢,南宋在恢復元氣的過程中,財政也漸漸有起色。南宋財政經過高宗和孝宗六十多年的發展,朝廷的歲收達到了相對的高峰。這段期間南宋朝廷擋住了金人的攻擊,並分別在高宗紹興十二年和孝宗隆興二年,二次與金人簽訂了停戰的和約。朝廷利用官軍掃蕩了國內動亂的武力集團,讓朝廷對南方的控制力量大為增加,並且還順利地收回軍事將領的權力。南宋完成軍事和政治的中央集權,讓趙宋王朝穩定地在南方生存和發展,並延續了一百五十三年。 南宋前期朝廷能夠完成這些工作,耗費大量的資金,尤其是宋代採用募兵制,軍費開支的金額相當高。由於北宋變法帶來黨爭和紛亂,南宋朝廷並沒有採用大幅度的財政改革,為了解決財政支出的壓力,政策上只是利用微調財政制度,和擴大賦稅的徵斂,來增加朝廷的財政收入,並且在財政收入增加上得到了良好的成效。南宋王朝到了孝宗時期的財政,基本上已經少有財政赤字的大問題。 本文要探究的是失去北方國土的南宋王朝,在經濟和社會受到嚴重破壞,面對兵荒馬亂、需錢孔急的情勢下,朝廷如何進行財政運作,方能取得應付政府的支出的能力。為了探討南宋政權和財政關係,本文研究的主軸放在討論各項財政政策的推行狀況、各項稅務的推行和收入、朝廷的總收支狀況,並探討朝廷的財政策略和軍事、地方、社會經濟的關係。 |
參考文獻 | 一、專書 (一)史料 1.不著撰人,《大金弔伐錄校補》,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2001。 2.不著撰人,《靖康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 3.不著撰人,《皇宋中興兩朝聖政》,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 4.不著撰人,《名公書判清明集》,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87。 5.不著撰人,《慶元法條》,台北:新文豐影印本,1976。 6.史彌堅,《嘉定鎮江志》,《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90。 7.王之望,《漢濱集》,四庫全書珍本別集,第2冊,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83。 8.王夫之,《宋論》,臺北:金楓出版社,1987。 9.王禹,《小畜集》,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第1090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影印,2006。 編,《宋史研究集》,第36輯,臺北:新文豐,2006。 9.葉鴻灑,〈試探南宋地方官在農政推動上的貢獻〉,收入:宋史座談會主編,《宋史 研究集》第30輯,臺北:國立編譯館,2000。 10.漆俠,〈浙東事功派代表人物陳亮的思想與朱陳王霸義利之辨〉,《河北大學學 報》,第3期(2001),頁5-15。 11.蔣復璁,〈宋代一個國策的檢討〉,《宋史研究集》第一輯,臺北:臺灣書店,1968。 16.方勺,《青溪寇軌》,《全宋筆記》第二編,鄭州:大象出版社,第8冊,2006。 17.宇文懋昭,《大金國志校證》,北京:中華書局(崔文印點校本),1986。 18.汪應辰,《文定集》,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第1143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影印,2006。 19.何薳,《春渚紀聞》,《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校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83。 8.加藤繁,《中國經濟史考證》,中譯本,臺北:稻鄉出版社,1991。 20.朱長文,《吳郡圖經續記》,《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90。 21.朱熹,《朱文公文集》,四部叢刊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1967。 22.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索引本,京都:中文出版社,1983。 23.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2000。 24.李綱,《梁谿集》,宋集珍本叢刊,第37冊,成都:四川大學影印本,2004。 25.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5。 26.李光,《莊簡集》,宋集珍本叢書,第34冊,成都:四川大學影印本,2004。 27.汪應辰,《文定集》,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第1143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影印,2006。 28.沈括,《夢溪筆談》,收入:朱易安 等編,《全宋筆記》,第二編第三冊,鄭州: 大象出版社點校本,2006。 9.朱瑞熙,《宋代社會研究》,臺北:弘文館出版社,1986。 29.周淙,《乾道臨安志》,《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90。 30.周密,《癸辛雜識》,《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校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88。 31.周必大,《周益國文忠公集》,宋集珍本叢刊,第53冊,成都:四川大學影印本, 2004。 32.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校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83。 33.岳珂,《桯史》,《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校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81。 34.岳珂,《金佗稡編》,校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89。 35.范鎮,《東齋記事》補遺,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0。 36.范成大,《吳郡志》,《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90。 37.范成大,《范成大筆記六種》,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2002。 10.朱瑞熙,《宋代社會研究》,台北:弘文館出版社,1986。 38.洪邁,《容齋隨筆》,《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校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93。 39.胡榘,《寶慶四明志》,《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90。 40.姚寬,《西溪叢語》、陸游,《家世舊聞》,《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校點本,北京: 中華書局,1979。 41.徐松,《宋會要輯稿》,影印本,北京:中華書局,1987。 42.袁燮,《絜齋集》,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6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43.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4.馬端臨,《文獻通考》,殿本影印,臺北:新興書局,1962。 45.孫應時,《琴州志》,《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90。 46.孫靚,《鴻慶居士集》,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第1139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影印, 11.朱瑞熙,《中國政治制度通史-第六卷宋代》,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006。 47.脫脫(等編),《宋史》,點校本,臺北:鼎文書局,1978。 48.脫脫(等編),《金史》,點校本,臺北:鼎文書局,1979。 49.陳騤、佚名,《南宋館閣錄、續錄》,校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98。 50.陳亮,《龍川集》,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第1176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影印,2006。 51.陳傅良,《止齋集》,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15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52.陳均,《九朝編年備要》,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第325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影印, 2006。 53.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54.程俱,《麟臺故事校證》,《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校點本,北京:中華書局,2000。 12.朱瑞熙、程郁,《宋史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55.陸九淵,《象山先生全集》上海:上海商務,縮印本,1994。 56.莊綽,《雞肋編》,《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校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83。 57.章如愚,《群書考索》後集,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第940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影 印,2006。 58.章如愚,《群書考索》續集,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第941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影 印,2006。 59.張方平,《樂全集》,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第1108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影印,2006。 60.張津,《乾道四明圖經》,《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90。 61.項公澤,《淳祐玉峰志》,《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90。 62.曾棗莊 等編,《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 13.全漢昇,《中國經濟史研究》,台北:稻鄉出版社,1990。 63.葉適,《水心別集》,宋集珍本叢刊,第67冊,成都:四川大學影印本,2004。 64.葉紹翁,《四朝聞見錄》,《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校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89。 65.趙鼎,《忠正德文集》,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第1133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影印, 2006。 66.魏了翁,《鶴山先生大全集》,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第11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影 印,2006。 67.羅願,《新安志》,收入:《宋元地方志三十七種》,第一冊,台北:國泰文化影印 本,1980。 68.熊克,《中興小紀》,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第310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影印,2006。 69.竇儀(等編),《宋刑統》,校點本,臺北:仁愛書局,1985。 14.全漢昇,《中國經濟史論叢》,臺北:稻禾出版社,1996。 70.楊士奇、黃淮(等編),《歷代名臣奏議》,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第432-441冊,北 京:商務印書館影印,2006。 71.鄭剛中,《北山文集》,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1983。 72.蔡絛,《鐵圍山叢談》,《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校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83。 73.蔡戡,《定齋集》,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347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影印,2006。 74.錢可則,《景定嚴州續志》,《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90。 75謝公應,《咸淳玉峰續志》,《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90。 76.謝深甫(等編),《慶元法條事類》,海王村古籍叢刊本,北京:中國書店,1990。 77.羅叔韶,《澉水志》,《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90。 (二)今人研究 15.李偉國,《宋代財政和文獻考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王世宗,《南宋高宗朝變亂之研究》,臺北:臺大文史專刊,1993。 2.王仲犖,《金泥玉屑叢考》,北京:中華書局,1998。 3.王菱菱,《宋代礦冶業研究》,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5。 4.王德毅,《宋史研究論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 5.王曾瑜,《岳飛和南宋前期政治與軍事研究》,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2。 6.包偉民,《宋代制度史研究百年(1900-2000)》,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7.包偉民,《宋代地方財政史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6.沈松勤,《北宋文人與黨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17.沈松勤,《南宋文人與黨爭》,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0.王栐,《燕翼詒謀錄》,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第404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影印, 18.何炳隸,《中國歷代土地數字考實》,台北:聯經出版社,1995。 19.何忠禮,《南宋政治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0.何忠禮、徐吉軍,《南宋史稿》,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 21.佐伯富,《宋代茶法研究資料》,東京:東京大學,1997。 22.吳松弟,《北方移民與南宋社會變遷》,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 23.宋晞,《宋史研究論叢》第二輯,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1980。 24.宋晞,《方志學研究論叢》,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1990。 25.汪聖鐸,《兩宋財政史》,北京:中華書局,1995。 26.汪聖鐸,《兩宋貨幣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27.李則芬,《宋遼金元歷史論文集》,臺北:黎明文化,1991。 2006。 28.李華瑞,《宋代酒的生產與征榷》,保定:河北大學,1995。 29.李劍農,《中國古代經濟史稿-第三卷宋元明部分》,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30.李景壽,《宋代商稅問題研究》,昆明:雲南大學,2005。 31.吳慧,《中國商業政策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 32.吳松弟,《南宋人口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3.何炳棣,《中國歷代土地數字考實》,臺北:聯經出版社,1995。 34.林天蔚,《宋代香藥貿易史》,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1986。 35.邱添生,《唐宋變革期的政經與社會》,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 36.周寶珠,《宋代東京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 37.胡小鵬,《中國手工業經濟通史-宋元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11.王質,《雪山集》,武英殿聚珍本叢書,第27冊,臺北:藝文出版社,1969。 38.姜錫東,《宋代商人和商業資本》,北京:中華書局,2002。 39.孫翊剛,《中國財政問題源流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40.梁庚堯,《南宋的農村經濟》,臺北:聯經出版社,1984。 41.梁庚堯,《宋代社會經濟史論》,臺北:允晨文化,1997。 42.郭正忠,《三至四世紀中國的權衡度量》,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3。 43.郭東旭,《宋代法制研究》,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0。 44.張邦煒,《宋代政治文化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5.張峻榮,《南宋高宗偏安江左原因之探討》,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 46.曹家齊,《宋代交通管理制度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2。 47.曹家齊,《宋史研究叢稿》,臺北:新文豐出版社,2006。 12.王庭珪,《盧溪文集》,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1983。 48.陳振,《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9.陳學霖,《宋史論集》,臺北:東大圖書,1993。 50.陳智超、喬幼梅 編,《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史》第三卷,濟南:齊魯書社,1996。 51.程民生,《宋代地域經濟》,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 52.斯波義信 著、莊景輝 譯,《宋代商業史研究》,臺北:稻禾出版社,1997。 53.斯波義信 著、方健、何忠禮 譯,《宋代江南經濟史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 社,2000。 54.黃寬重,《南宋軍政與文獻探索》,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0。 55.葛金芳,《宋代經濟史講演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56.道格拉斯.諾斯 著、劉瑞華 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臺北:時報出版 13.王應麟,《玉海》,文津淵閣四庫全書本,第951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影印,2006。 社,1994。 57.楊宇勛,《取民與養民:南宋的財政收支與官民互動》,臺北:臺灣師大歷史研究 所專刊(31),2003。 58.趙永春,《金宋關係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9.鄧廣銘、漆俠,《兩宋政治經濟問題》,上海:知識出版社,1988。 60.鄧廣銘,《宋史十講》,北京:中華書局,2008。 61.鄧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北京:三聯書店,2006。 62.漆俠,《宋代經濟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63.漆俠,《中國經濟通史•宋代經濟卷上》,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9。 64.劉俊文主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北京:中華書局,1993。 14.王闢之,《澠水燕談錄》,收入:朱易安 等編,《全宋筆記》,第二編第四冊,鄭 65.劉子健,《兩宋史研究彙編》,臺北:聯經出版社,1987。 66.劉馨珺,《南宋荊湖南路的變亂研究》,臺北:臺大文史專刊,1994。 67.鄭學檬,《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經濟研究》,長沙:岳麓書社,2003。 68.錢建狀,《南宋初期的文化重組與文學新變》,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 69.龍登高,《宋代東南市場研究》,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1994。 70.龍登高,《江南市場史》,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71.聶崇岐,《宋史叢考》,台北:華世出版,1968, 二、論文 1.王德毅,〈南宋淮浙鹽的官鬻〉,《國際宋史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國文化大學, 州:大象出版社點校本,2006。 1988。 2.石文濟,《南宋中興四鎮》,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74。 3.李錫全,《南宋福建路的經濟活動》,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2。 3.李華瑞,〈略論南宋政治上的法祖宗傾向〉,收入:姜錫東、李華瑞(主編),《宋 史研究論叢》,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5。 4.宋晞,〈宋代的商稅網〉,《宋史研究集》第三輯,臺北:臺灣書店,1966,頁321-350。 5.宋晞,〈宋代的賦之研究〉,《宋史研究叢論》第二輯,臺北:中國文化大學,1980。 6.高聰明,〈論宋代商品貨幣經濟發展的特點〉,《河北大學學報》,第3期(1995), 頁21-28。 15.方勺,《泊宅編》,《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校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83。 7.徐秉愉,《宋高宗對金政策》,臺北: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 8.黃寬重,〈從中央與地方關係互動看宋代基層社會的演變〉,收入:宋史座談會主 |
描述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93153020 98 |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153020 |
資料類型 | thesis |
dc.contributor.advisor | 劉祥光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林偉煌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林偉煌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09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3-十月-2011 13:56:20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3-十月-2011 13:56:20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3-十月-2011 13:56:20 (UTC+8) | - |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 G0093153020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661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歷史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3153020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8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南宋王朝成立於軍荒馬亂之際,當時因為北宋亡於金人入侵,高宗趙構的朝廷對於局勢的控制力,顯得十分的薄弱。當時高宗朝廷外有金人追擊、內有群盜叛亂,兩者對於社會經濟的破壞,幾乎瓦解了朝廷的財政的運作,讓南宋初期的財政運作,面臨開支龐大但收入銳減的困境。 隨著王朝南遷,金人的武力不再具備絕對優勢,南宋在恢復元氣的過程中,財政也漸漸有起色。南宋財政經過高宗和孝宗六十多年的發展,朝廷的歲收達到了相對的高峰。這段期間南宋朝廷擋住了金人的攻擊,並分別在高宗紹興十二年和孝宗隆興二年,二次與金人簽訂了停戰的和約。朝廷利用官軍掃蕩了國內動亂的武力集團,讓朝廷對南方的控制力量大為增加,並且還順利地收回軍事將領的權力。南宋完成軍事和政治的中央集權,讓趙宋王朝穩定地在南方生存和發展,並延續了一百五十三年。 南宋前期朝廷能夠完成這些工作,耗費大量的資金,尤其是宋代採用募兵制,軍費開支的金額相當高。由於北宋變法帶來黨爭和紛亂,南宋朝廷並沒有採用大幅度的財政改革,為了解決財政支出的壓力,政策上只是利用微調財政制度,和擴大賦稅的徵斂,來增加朝廷的財政收入,並且在財政收入增加上得到了良好的成效。南宋王朝到了孝宗時期的財政,基本上已經少有財政赤字的大問題。 本文要探究的是失去北方國土的南宋王朝,在經濟和社會受到嚴重破壞,面對兵荒馬亂、需錢孔急的情勢下,朝廷如何進行財政運作,方能取得應付政府的支出的能力。為了探討南宋政權和財政關係,本文研究的主軸放在討論各項財政政策的推行狀況、各項稅務的推行和收入、朝廷的總收支狀況,並探討朝廷的財政策略和軍事、地方、社會經濟的關係。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 緒論1 第二章 南宋成立時的財政背景9 第一節 金人入侵對財政的衝擊9 第二節 國內情勢對財政的影響16 小 結 28 第三章 財政運作和新制度的推行29 第一節 南宋前期財政制度的形成29 第二節 戶口調查和新制度的推行40 小 結 50 第四章 財政徵收和收入分析53 第一節 兩稅及其附加稅53 第二節 南宋的禁榷和商稅66 第三節 南宋創新或更新的稅收81 第四節 朝廷的其他收入89 小 結 97 第五章 南宋前期中央的財政分析99 第一節 朝廷財政收支99 第二節 各項重要開支探討111 第三節 南北宋歲收比較116 小 結 122 第六章 財政策略及影響125 第一節 皇帝和財政關係125 第二節 朝廷財政與地方關係131 第三節 財政與軍事138 第四節 財政對社會的影響及士人看法144 小 結 149 第七章 結論151 徵引書錄 155 | zh_TW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153020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南宋前期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財政策略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南宋前期的財政策略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The financial strategy of the early period in South Sung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一、專書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一)史料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不著撰人,《大金弔伐錄校補》,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200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不著撰人,《靖康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不著撰人,《皇宋中興兩朝聖政》,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不著撰人,《名公書判清明集》,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8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不著撰人,《慶元法條》,台北:新文豐影印本,197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史彌堅,《嘉定鎮江志》,《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9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王之望,《漢濱集》,四庫全書珍本別集,第2冊,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8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王夫之,《宋論》,臺北:金楓出版社,198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王禹,《小畜集》,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第1090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影印,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編,《宋史研究集》,第36輯,臺北:新文豐,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葉鴻灑,〈試探南宋地方官在農政推動上的貢獻〉,收入:宋史座談會主編,《宋史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研究集》第30輯,臺北:國立編譯館,200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0.漆俠,〈浙東事功派代表人物陳亮的思想與朱陳王霸義利之辨〉,《河北大學學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報》,第3期(2001),頁5-1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1.蔣復璁,〈宋代一個國策的檢討〉,《宋史研究集》第一輯,臺北:臺灣書店,196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6.方勺,《青溪寇軌》,《全宋筆記》第二編,鄭州:大象出版社,第8冊,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7.宇文懋昭,《大金國志校證》,北京:中華書局(崔文印點校本),198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8.汪應辰,《文定集》,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第1143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影印,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何薳,《春渚紀聞》,《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校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8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加藤繁,《中國經濟史考證》,中譯本,臺北:稻鄉出版社,199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朱長文,《吳郡圖經續記》,《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9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1.朱熹,《朱文公文集》,四部叢刊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196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2.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索引本,京都:中文出版社,198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3.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200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4.李綱,《梁谿集》,宋集珍本叢刊,第37冊,成都:四川大學影印本,200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5.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6.李光,《莊簡集》,宋集珍本叢書,第34冊,成都:四川大學影印本,200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7.汪應辰,《文定集》,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第1143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影印,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8.沈括,《夢溪筆談》,收入:朱易安 等編,《全宋筆記》,第二編第三冊,鄭州: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大象出版社點校本,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朱瑞熙,《宋代社會研究》,臺北:弘文館出版社,198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9.周淙,《乾道臨安志》,《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9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0.周密,《癸辛雜識》,《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校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8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1.周必大,《周益國文忠公集》,宋集珍本叢刊,第53冊,成都:四川大學影印本,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2.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校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8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3.岳珂,《桯史》,《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校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8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4.岳珂,《金佗稡編》,校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8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5.范鎮,《東齋記事》補遺,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6.范成大,《吳郡志》,《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9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7.范成大,《范成大筆記六種》,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200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0.朱瑞熙,《宋代社會研究》,台北:弘文館出版社,198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8.洪邁,《容齋隨筆》,《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校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9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9.胡榘,《寶慶四明志》,《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9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0.姚寬,《西溪叢語》、陸游,《家世舊聞》,《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校點本,北京: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華書局,197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1.徐松,《宋會要輯稿》,影印本,北京:中華書局,198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2.袁燮,《絜齋集》,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6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3.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4.馬端臨,《文獻通考》,殿本影印,臺北:新興書局,196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5.孫應時,《琴州志》,《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9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6.孫靚,《鴻慶居士集》,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第1139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影印,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1.朱瑞熙,《中國政治制度通史-第六卷宋代》,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7.脫脫(等編),《宋史》,點校本,臺北:鼎文書局,197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8.脫脫(等編),《金史》,點校本,臺北:鼎文書局,197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9.陳騤、佚名,《南宋館閣錄、續錄》,校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9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0.陳亮,《龍川集》,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第1176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影印,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1.陳傅良,《止齋集》,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15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2.陳均,《九朝編年備要》,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第325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影印,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3.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4.程俱,《麟臺故事校證》,《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校點本,北京:中華書局,200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2.朱瑞熙、程郁,《宋史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5.陸九淵,《象山先生全集》上海:上海商務,縮印本,199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6.莊綽,《雞肋編》,《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校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8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7.章如愚,《群書考索》後集,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第940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影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印,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8.章如愚,《群書考索》續集,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第941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影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印,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9.張方平,《樂全集》,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第1108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影印,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0.張津,《乾道四明圖經》,《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9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1.項公澤,《淳祐玉峰志》,《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9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2.曾棗莊 等編,《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3.全漢昇,《中國經濟史研究》,台北:稻鄉出版社,199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3.葉適,《水心別集》,宋集珍本叢刊,第67冊,成都:四川大學影印本,200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4.葉紹翁,《四朝聞見錄》,《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校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8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5.趙鼎,《忠正德文集》,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第1133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影印,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6.魏了翁,《鶴山先生大全集》,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第11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影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印,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7.羅願,《新安志》,收入:《宋元地方志三十七種》,第一冊,台北:國泰文化影印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本,198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8.熊克,《中興小紀》,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第310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影印,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9.竇儀(等編),《宋刑統》,校點本,臺北:仁愛書局,198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4.全漢昇,《中國經濟史論叢》,臺北:稻禾出版社,199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0.楊士奇、黃淮(等編),《歷代名臣奏議》,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第432-441冊,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京:商務印書館影印,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1.鄭剛中,《北山文集》,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198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2.蔡絛,《鐵圍山叢談》,《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校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8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3.蔡戡,《定齋集》,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347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影印,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4.錢可則,《景定嚴州續志》,《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9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5謝公應,《咸淳玉峰續志》,《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9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6.謝深甫(等編),《慶元法條事類》,海王村古籍叢刊本,北京:中國書店,199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7.羅叔韶,《澉水志》,《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9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二)今人研究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5.李偉國,《宋代財政和文獻考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王世宗,《南宋高宗朝變亂之研究》,臺北:臺大文史專刊,199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王仲犖,《金泥玉屑叢考》,北京:中華書局,199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王菱菱,《宋代礦冶業研究》,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王德毅,《宋史研究論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王曾瑜,《岳飛和南宋前期政治與軍事研究》,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包偉民,《宋代制度史研究百年(1900-2000)》,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包偉民,《宋代地方財政史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6.沈松勤,《北宋文人與黨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7.沈松勤,《南宋文人與黨爭》,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0.王栐,《燕翼詒謀錄》,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第404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影印,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8.何炳隸,《中國歷代土地數字考實》,台北:聯經出版社,199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何忠禮,《南宋政治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何忠禮、徐吉軍,《南宋史稿》,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1.佐伯富,《宋代茶法研究資料》,東京:東京大學,199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2.吳松弟,《北方移民與南宋社會變遷》,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3.宋晞,《宋史研究論叢》第二輯,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198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4.宋晞,《方志學研究論叢》,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199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5.汪聖鐸,《兩宋財政史》,北京:中華書局,199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6.汪聖鐸,《兩宋貨幣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7.李則芬,《宋遼金元歷史論文集》,臺北:黎明文化,199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8.李華瑞,《宋代酒的生產與征榷》,保定:河北大學,199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9.李劍農,《中國古代經濟史稿-第三卷宋元明部分》,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0.李景壽,《宋代商稅問題研究》,昆明:雲南大學,200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1.吳慧,《中國商業政策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2.吳松弟,《南宋人口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3.何炳棣,《中國歷代土地數字考實》,臺北:聯經出版社,199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4.林天蔚,《宋代香藥貿易史》,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198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5.邱添生,《唐宋變革期的政經與社會》,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6.周寶珠,《宋代東京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7.胡小鵬,《中國手工業經濟通史-宋元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1.王質,《雪山集》,武英殿聚珍本叢書,第27冊,臺北:藝文出版社,196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8.姜錫東,《宋代商人和商業資本》,北京:中華書局,200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9.孫翊剛,《中國財政問題源流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0.梁庚堯,《南宋的農村經濟》,臺北:聯經出版社,198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1.梁庚堯,《宋代社會經濟史論》,臺北:允晨文化,199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2.郭正忠,《三至四世紀中國的權衡度量》,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3.郭東旭,《宋代法制研究》,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4.張邦煒,《宋代政治文化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5.張峻榮,《南宋高宗偏安江左原因之探討》,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6.曹家齊,《宋代交通管理制度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7.曹家齊,《宋史研究叢稿》,臺北:新文豐出版社,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2.王庭珪,《盧溪文集》,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198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8.陳振,《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9.陳學霖,《宋史論集》,臺北:東大圖書,199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0.陳智超、喬幼梅 編,《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史》第三卷,濟南:齊魯書社,199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1.程民生,《宋代地域經濟》,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2.斯波義信 著、莊景輝 譯,《宋代商業史研究》,臺北:稻禾出版社,199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3.斯波義信 著、方健、何忠禮 譯,《宋代江南經濟史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社,200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4.黃寬重,《南宋軍政與文獻探索》,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5.葛金芳,《宋代經濟史講演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6.道格拉斯.諾斯 著、劉瑞華 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臺北:時報出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3.王應麟,《玉海》,文津淵閣四庫全書本,第951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影印,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社,199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7.楊宇勛,《取民與養民:南宋的財政收支與官民互動》,臺北:臺灣師大歷史研究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所專刊(31),200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8.趙永春,《金宋關係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9.鄧廣銘、漆俠,《兩宋政治經濟問題》,上海:知識出版社,198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0.鄧廣銘,《宋史十講》,北京:中華書局,200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1.鄧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北京:三聯書店,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2.漆俠,《宋代經濟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3.漆俠,《中國經濟通史•宋代經濟卷上》,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4.劉俊文主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北京:中華書局,199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4.王闢之,《澠水燕談錄》,收入:朱易安 等編,《全宋筆記》,第二編第四冊,鄭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5.劉子健,《兩宋史研究彙編》,臺北:聯經出版社,198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6.劉馨珺,《南宋荊湖南路的變亂研究》,臺北:臺大文史專刊,199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7.鄭學檬,《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經濟研究》,長沙:岳麓書社,200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8.錢建狀,《南宋初期的文化重組與文學新變》,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9.龍登高,《宋代東南市場研究》,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199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0.龍登高,《江南市場史》,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1.聶崇岐,《宋史叢考》,台北:華世出版,196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二、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王德毅,〈南宋淮浙鹽的官鬻〉,《國際宋史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國文化大學,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州:大象出版社點校本,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8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石文濟,《南宋中興四鎮》,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7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李錫全,《南宋福建路的經濟活動》,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李華瑞,〈略論南宋政治上的法祖宗傾向〉,收入:姜錫東、李華瑞(主編),《宋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史研究論叢》,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宋晞,〈宋代的商稅網〉,《宋史研究集》第三輯,臺北:臺灣書店,1966,頁321-35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宋晞,〈宋代的賦之研究〉,《宋史研究叢論》第二輯,臺北:中國文化大學,198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高聰明,〈論宋代商品貨幣經濟發展的特點〉,《河北大學學報》,第3期(199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頁21-2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5.方勺,《泊宅編》,《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校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8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徐秉愉,《宋高宗對金政策》,臺北: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黃寬重,〈從中央與地方關係互動看宋代基層社會的演變〉,收入:宋史座談會主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