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en_US |
dc.contributor |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羅彤華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11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0-十一月-2011 10:03:49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0-十一月-2011 10:03:49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0-十一月-2011 10:03:49 (UTC+8) | -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877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人生無常,變故甚多,天災與人禍常不是渺小的個人能夠抗衡的,在國家撫恤力量微弱,或根本忽略、漠視的情況下,親族就成了最可依憑的後盾,是支持與撫慰家人的支柱。恤親思想普遍瀰漫於父系與母系家族,他們常在親人家庭發生事故時,伸一把手,提供援助。故本研究計畫擬以〈唐代恤親思想研究〉為題,分析這個觀念如何發揮作用,如何影響家人聚散與家庭生活。孤兒寡母或落魄族人,在孤獨無助,困頓顛沛之時,最先想到去投靠的,也最有義務照顧他們的,就是父系或母系親族,而其中尤以父系親族的影響更為直接。雖然有些諸父諸兄冷然面對需要幫助的親人,甚至惡意侵奪孤苦者之財產,但不能否認的是,宗法觀念下父系親族總站在恤親的第一線,提供親人最必要的援助,他比寡母帶孤兒依附母系親族更具普遍性與即時性,因為父攜妻兒投靠妻族或母族的情形並非常態;此外,也比政府在〈戶令〉裏的「不能自存者,令近親收養」,具有時效性與可行性。本計畫其中一篇題名〈唐代恤親思想研究─以諸父諸兄為中心〉,擬探討父系家族如何發揮恤親思想,父系與母系(妻族)的恤親時機有何不同,諸父諸兄與被恤養者的互動情形,以及恤親思想對被恤養者人生的影響。恤親思想不只關係著個別家族的存續,也是考察社會救恤措施的指標,是減少社會問題的一個安全閥。就家庭內部而言,最深刻體會恤親思想的人應是繼母。如墓誌銘所見,家世良好的年輕女子,初嫁到夫家為續弦,即面對前妻留下的眾多子女,她是否甘願這樣的婚姻,她如何扮演好繼母的角色,她能否成為家庭和諧的關鍵因素?繼母畢竟不同於親生母親,她除非能發揮大愛,體現恤親思想,無私地對待繼子女與親生子女,否則家內衝突或心結很難避免。本計畫另篇題名為〈唐人家庭中的繼母〉,就是從恤親思想的角度,了解繼母的婚姻,及其與子女間的關係。恤親思想有助於家內的凝聚與親族的存續,是親人間互助互愛精神的發揮,尤其能幫助孤苦者維持生活,幼弱者長大成人,這是政府與社會照顧能力不足時,民間自發性的可貴力量。 | en_US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relation (關聯) | 基礎研究 | en_US |
dc.relation (關聯) | 學術補助 | en_US |
dc.relation (關聯) | 研究期間:10008~ 10107 | en_US |
dc.relation (關聯) | 研究經費:423仟元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歷史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唐代恤親思想研究 | zh_TW |
dc.title.alternative (其他題名) | Study on the Sympathy with Relatives in the Tang Dynasty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report | 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