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國科會研究計畫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台灣地區第二次產業創新活動調查研究-台灣地區第二次產業創新活動調查研究-加值分析計畫(II)
其他題名 The Analysis of the Second Industrial Innovation Survey in Taiwan Area
作者 許牧彥
貢獻者 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關鍵詞 產業創新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24-十月-2012 09:26:55 (UTC+8)
摘要 2001 年元月召開的第六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第三議題是「技術創 新與產業升級」。與會的學者專家有鑑於技術創新對國家未來科技發展的 重要主張應立即展開「技術創新調查」。目前,台灣地區已進行了2 次技 術創新調查(民國87~89 年、民國90~92 年)。本計畫為「第二次產業創 新活動調查研究」之第二年度子計畫,主要負責分析產業創新調查網所 獲得全台灣的創新調查資料與統計結果。 本次產業創新活動調查研究內容基本上是依據歐盟三次調查經驗所 制訂的技術創新調查標準手冊—奧斯陸手冊(Oslo Manual,2005)來規 劃。因此,調查的結果可以和國際接軌,方便提供學者專家做國際比較。 本研究將運用調查所得的特有資訊,結合既有的公開資料,得出「歐盟 創新計分板」(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EIS)中的26 項指 標來比較台灣與歐盟各國的創新表現;企圖在一個具有全球視野的客觀 基礎上,為台灣的創新定位,與世界接軌。並在這樣的客觀比較基礎上, 分析其對台灣創新政策的意涵。 然而就我國及其他新興經濟體而言,產業發展形態和OECD 等先進 國家明顯不同。在技術方面,已開發國家是大多數核心技術之先趨開發 者及品牌的擁有者,但是我國絕大多數的技術領域還是處於模仿、改進 和追趕的階段,以代工生產在國際供應鏈中佔一席之地。不過,作為開 發中國家的模範生,台灣在特定的產業領域已經發展出國際級的技術水 準與品牌知名度。在此情況下,如要瞭解我國企業創新的全貌,必須分 辨產業間的創新差異、考慮代工生產下的創新特色、並分析台灣廠商從 創新獲利的機制。具體而言,本計畫希望在問卷中加入一些台灣特有的 問題,以探討台灣創新的一些難解現象(Innovation paradox) ─台灣在美國 專利申請數量排名第四位(僅落後美、日、德三國),但是付出的技術權 利金仍遠超過收取的權利金。代工的毛利逐年降低,但是代工的整體競 爭力卻所向披靡。 本研究的成果,期待能對此次調查結果提供更豐富的分析角度,一 方面可協助我國政府的相關決策者掌握台灣廠商創新的特質,以擬定適 切的創新政策;另一方面也可協助其他開發中國家學習台灣的創新經 驗,從技術的跟隨者逐漸找到自己在國際創新分工體系中的新角色。
關聯 應用研究
學術補助
研究期間:9701~ 9712
研究經費:437仟元
資料類型 report
dc.contributor 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en_US
dc.contributor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en_US
dc.creator (作者) 許牧彥zh_TW
dc.date (日期) 200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4-十月-2012 09:26:55 (UTC+8)-
dc.date.available 24-十月-2012 09:26:5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4-十月-2012 09:26:55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3961-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2001 年元月召開的第六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第三議題是「技術創 新與產業升級」。與會的學者專家有鑑於技術創新對國家未來科技發展的 重要主張應立即展開「技術創新調查」。目前,台灣地區已進行了2 次技 術創新調查(民國87~89 年、民國90~92 年)。本計畫為「第二次產業創 新活動調查研究」之第二年度子計畫,主要負責分析產業創新調查網所 獲得全台灣的創新調查資料與統計結果。 本次產業創新活動調查研究內容基本上是依據歐盟三次調查經驗所 制訂的技術創新調查標準手冊—奧斯陸手冊(Oslo Manual,2005)來規 劃。因此,調查的結果可以和國際接軌,方便提供學者專家做國際比較。 本研究將運用調查所得的特有資訊,結合既有的公開資料,得出「歐盟 創新計分板」(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EIS)中的26 項指 標來比較台灣與歐盟各國的創新表現;企圖在一個具有全球視野的客觀 基礎上,為台灣的創新定位,與世界接軌。並在這樣的客觀比較基礎上, 分析其對台灣創新政策的意涵。 然而就我國及其他新興經濟體而言,產業發展形態和OECD 等先進 國家明顯不同。在技術方面,已開發國家是大多數核心技術之先趨開發 者及品牌的擁有者,但是我國絕大多數的技術領域還是處於模仿、改進 和追趕的階段,以代工生產在國際供應鏈中佔一席之地。不過,作為開 發中國家的模範生,台灣在特定的產業領域已經發展出國際級的技術水 準與品牌知名度。在此情況下,如要瞭解我國企業創新的全貌,必須分 辨產業間的創新差異、考慮代工生產下的創新特色、並分析台灣廠商從 創新獲利的機制。具體而言,本計畫希望在問卷中加入一些台灣特有的 問題,以探討台灣創新的一些難解現象(Innovation paradox) ─台灣在美國 專利申請數量排名第四位(僅落後美、日、德三國),但是付出的技術權 利金仍遠超過收取的權利金。代工的毛利逐年降低,但是代工的整體競 爭力卻所向披靡。 本研究的成果,期待能對此次調查結果提供更豐富的分析角度,一 方面可協助我國政府的相關決策者掌握台灣廠商創新的特質,以擬定適 切的創新政策;另一方面也可協助其他開發中國家學習台灣的創新經 驗,從技術的跟隨者逐漸找到自己在國際創新分工體系中的新角色。en_US
dc.language.iso en_US-
dc.relation (關聯) 應用研究en_US
dc.relation (關聯) 學術補助en_US
dc.relation (關聯) 研究期間:9701~ 9712en_US
dc.relation (關聯) 研究經費:437仟元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產業創新en_US
dc.title (題名) 台灣地區第二次產業創新活動調查研究-台灣地區第二次產業創新活動調查研究-加值分析計畫(II)zh_TW
dc.title.alternative (其他題名) The Analysis of the Second Industrial Innovation Survey in Taiwan Area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repor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