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兩岸治理新模式?-平潭綜合實驗區的規劃與發展
The new Cross-Strait governance model?-the plann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ingtan integrated testing zone
作者 莊孟寰
Chuang, Meng Huan
貢獻者 徐東海
莊孟寰
Chuang, Meng Huan
關鍵詞 海峽西岸經濟區
平潭綜合實驗區
中國大陸區域經濟
共同治理
Economic zone of Taiwan Strait’s Western Shore
Pingtan Integrated Testing Zone
China regional economic
co-governance
日期 2011
上傳時間 30-十月-2012 10:31:51 (UTC+8)
摘要 改革開放為中國大陸創造了令人驚艷的經濟成長,卻也帶來區域不平衡的嚴重問題。近年來,中國大陸區塊化的發展受到各界關注,包括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區等。而長期以來受到忽略的福建省,終於在海西區的規劃中得到了來自中共中央的政策支持。福建擁有對台先行先試,探索兩岸進行區域合作試點的權力,在海西區的架構下,平潭綜合實驗區被中共中央寄與厚望,以「五個共同」積極與台灣進行各種創新合作,其中,最為人所注目的即是「共同治理」。本文認為,從目前中共中央給予平潭的各項政策利多及兩岸在此議題上的角力來看,兩岸「共同治理」,仍有許多問題亟待克服。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丁仁方,威權統合主義:理論、發展、與轉型(台北:時英出版社,1999年)。
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編,中國台灣問題(北京:九州出版社,1998年9月)。
王佳煌,「東亞發展型國家-模範或特例?」,東亞季刊,第28卷第4期(1997年),頁1~38。
王修曉譯,Janet M. Ruane著,研究方法概論(台北:五南出版社,2009年)。
王振寰,「全球化與後進國家:兼論東亞的發展路徑與轉型」,台灣社會學刊,第31期(2003年12月),頁1~45。
王振寰,「東亞世界城市的不同路徑:漢城與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7期(2002年9月),頁85~139。
王雲東,社會研究方法-量化與質性取向及其應用(台北:威仕曼文化,2007年)。
王學峰等譯,Andy Pike, Andres Rodriguez-Pose & John Tomaney著,地方和區域發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十二五規劃逐商機-2011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台北:商周編輯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任劍濤,「30年改革:廣東試驗的中國意義」,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廣東),第4期(2008年),頁1~18。
伍長南,「海峽西岸經濟區:推進跨省域經濟合作研究」,福建論壇(福建),第7期(2009年),頁127~132。
伍長南,「對接兩大三角洲,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福建論壇(福建),第6期(2004年),頁92~96。
安增軍,「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構建與中國經濟區的新格局」,經濟地理(長沙),第28卷第2期(2008年3月),頁239~241。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1999年)。
何景容譯,Peter Burnham, Karin Gilland, Wyn Grant & Zig Layton-Henry著,政治學研究方法(台北:韋伯出版社,2008年)。
吳春梅、胡薇,「地方公務員政治錦標賽式晉升激勵與公共服務供給」,黨政幹部論壇(湖北)第4期(2011年),頁11~14。
吳能遠,「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與兩岸經貿合作」,亞太經濟(福建),第5期(2006年),頁114~116。
吳國光、鄭永年,論中央-地方關係(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5年)。
李永剛、管玥,「地方官員競爭的政治錦標賽模型及其優化」,江蘇行政學院學報(江蘇),第2期(2011年),頁73~78。
李宗勳,「協力夥伴跨域治理的挑戰與機會-以社區治理風險為例」,警政論叢,第5卷(2005年12月),頁5。
李長晏、林煥笙,「中央與地方協力夥伴關係之分析-以台中縣潭子段旱溪整治工程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31期(2009年6月),頁52~61。
李長晏、曾淑娟,「跨域治理結構之比較分析—以北台與高高屏區域聯盟為例」,王漢國主編,地方治理與發展策略(台北:韋伯文化,2009年)。
李非,海峽兩岸經濟合作問題研究(北京:九州出版社,2000年7月)。
李俊豪,「都市治理與社會空間階層化-高雄市都市空間發展之討論」,宋興洲、陳建仁主編,公共政策與地方治理-地方自治論文集(台中:東海大學政治學系,2010年)。
李鴻階、林在明,「區域經濟合作模式對平潭綜合實驗區開發開放的借鑑意義」,亞太經濟(福建),第3期(2010年),頁133~138。
肖建華,「財政分權與地方經濟發展績效的實證檢驗」,統計與決策(湖北),第23期(2011年),頁163~165。
周文欽,研究方法:實徵性研究取向(台北:心理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周霖,「區域先發效應與地方政府創新行為的制度分析」,經濟社會體制比較(北京),第3期(2004年6月),頁65~70。
林文斌,「社會福利機構公設民營協力關係及家屬期待研究-以財團法人門諾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融合教育中心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林依瑄,「建立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之探討-以海峽西岸經濟區為個案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林添貴譯,卜睿哲著,台灣的未來(台北:遠流出版社,2010年5月)。
林旖,「縮小福建地區差距,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福建理論學習(福建),第6期(2008年),頁36~39。
金國軒,「中國區域發展差距的原因剖析-基於政治經濟學視角的解釋」,經濟論壇(河北),第7期(2011年),頁21~23。
唐永紅、王華,「拓展閩台緊密經貿聯繫新作為研究」,劉國深、唐永紅主編,福建對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試研究(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年)。
唐國忠主編,海峽西岸經濟區讀本(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
夏茂森、朱憲辰、江玲玲,「中國財政分權、戶籍制度與區域經濟增長-基於動態面板數據分析」,經濟研究參考(北京),第38期(2011年),頁40~46。
孫麗、計榮,「我國財政分權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合肥學院學報(安徽),第6期(2011年),頁18~21。
徐小飛、武奇峰,「海西吸引台資的現狀、問題與對策-以福建省為例」,科技和產業(北京),第7卷第12期(2007年),頁42~45。
徐現祥、王賢彬、高元驊,「中國區域發展的政治經濟學」,世界經濟文匯(上海),第3期(2011年6月),頁26~58。
徐斯儉,「中國大陸產權地方化對國家行政科層理性化之影響-以中國鄉鎮的農村工業化為例」,華岡法科學報,第12期(1996年),頁79~100。
馬學廣、王愛民、閆小培,「從行政分權到跨域治理:我國地方政府治理方式變革研究」,地理與地理資訊科學,第24卷第1期(2008年1月),頁49~55。
寇健文,「中共精英政治與質性分析:原始資料來源與分析方法」,台灣政治學刊,第9卷第2期(2005年),頁233~277。
張千帆,「中央與地方財政分權-中國經驗、問題與出路」,民主與科學(北京),第5期(2011年),頁86~87。
張可婷譯,Diana Ridley著,一步步教您做文獻回顧(台北:韋伯出版社,2010年)。
張妍庭,「中共黨政領導幹部選拔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2010年)。
張志南、李閩榕主編,海峽西岸藍皮書-2009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張亞中,「全球化的爭辯」,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總論(台北:揚智出版社,2009年)。
張亞中,「對於將平潭定位為兩岸共同體實驗特區」的意見,李閩榕、王秉安主編,海峽經濟區發展報告(2010)-平潭綜合實驗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張亞中、李閩榕主編,海西經濟區與台灣(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年)。
許文傑,地方治理、發展與政治:宜蘭經驗的研究(台北:韋伯文化,2009年)。
許道然、劉坤億、熊忠勇、黃建銘譯,B. Guy Peters著,政府未來的治理模式(台北:智勝文化,2000年7月)。
郭明星、董直慶、王林輝,「經濟增長制度決定論的前沿文獻綜述」,經濟學動態(北京),第8期(2008年),頁67~71。
郭瑞華,「海峽西岸經濟區評析」,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4期(2006年4月),頁9。
郭熙保、徐淑芳,「經濟發展的制度決定論與地理決定論評析」,經濟學動態(北京),第12期(2005年),頁80~85。
郭澤保,「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中的政府品牌戰略研究」,廈門特區黨校學報(北京),第1期(2008年),頁58~63。
陳潭、劉興雲,「錦標賽體制、晉升博奕與地方劇場政治」,公共管理學報(哈爾濱),第2期(2011年),頁21~33。
陸軍榮、石建勛,「海關特殊監管區的國際比較研究」,經濟綜橫(吉林),第9期(2008年),頁101~103。
曾淦寧、葉婷,「共同管理模式-我國海洋漁業管理的發展趨勢」,中國漁業經濟(北京),第5期(2009年),頁55。
游智彬,「兩岸產業競合分析-以海峽西岸經濟區為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鈕則謙,「試論改革開放後中共區域政策對其中央與地方關係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1994年)。
項飛,「發展經濟學視野中政府角色的演變與啟示」,復旦學報(上海),第2期(2001年4月),頁46~50。
黃建銘,「三都十五縣與區域治理」,發表於第三屆地方自治與民主發展:2009年縣市長選舉與地方發展研討會(台中:東海大學政治學系,2010年),頁53。
黃臻,「激勵相容視角下的循環經濟發展」,學理論(哈爾濱),第16期(2011年),頁86~87。
楊開煌,「平潭綜合實驗區『共同管理之當議』」,李閩榕、王秉安主編,海峽經濟區發展報告(2010)-平潭綜合實驗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趙永茂,「台灣府際關係與跨域管理:文獻回顧與策略途徑初探」,政治科學論叢,第18期(2003年6月),頁54。
趙智傑,「海峽西岸經濟區與長、珠三角經濟發展比較」,發展研究(北京),第11期(2009年),頁12~14。
劉坤億,「全球在地化:政府治理角色的轉變」,研考雙月刊,第31卷第5期(2007年),頁64~66。
劉坤億、陳秋萍,「政府與非營利組織之共同治理—以台北市新移民照顧輔導政策為例」,王漢國主編,地方治理與發展策略(台北:韋伯文化,2009年)。
劉雅靈,「強制完成的私有化:蘇南吳江經濟興衰的歷史過程」,台灣社會學刊,第26期(2001年12月),頁1~54。
劉劍雄,「中國的政治錦標賽競爭研究」,公共管理學報(哈爾濱),第3期(2008年),頁24~29。
鄧文聰,和解-籌設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一國兩治」民主實驗區(台北:商訊文化,2011年)。
鄧可斌、丁菊紅,「效率優先、兼顧公平與財政分權的激勵效應」,中國經濟問題(廈門),第6期(2011年),頁3~15。
鄭永年,政治漸進主義:中國的政治改革和民主化前景(台北:吉虹資訊,2000年)。
鄭為元,「發展型『國家』或發展型國家『理論』的終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4期(1999年6月),頁1~68。
羅海成、王秉安,「關於設立平潭兩岸共建特區的構想」,理論參考(福建),2009年7月,頁44~45。
羅海成、王秉安、韋信寬,「兩岸同胞合作建設平潭共同家園模式研究」,李閩榕、王秉安主編,海峽經濟區發展報告(2010)-平潭綜合實驗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羅海成、王秉安、韋信寬,「探索兩岸合作共建特色模式,促進平潭綜合實驗區開放開發」,李閩榕、王秉安主編,海峽經濟區發展報告(2010)-平潭綜合實驗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二)英文部分
Abonyi, George & Van Slyke, David M., “Governing on the Edges: Globaliz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he Challenge to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70, No.1(2010), pp. 33~45.
Agranoff, Robert, “Directions in Intergovernmental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11, No.4(Nov.1988), pp. 357~391.
Baek, S.W., “Does China follow "the East Asian development mode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 Vol.35, No.4(2005), pp. 485~498.
Beeson, Mark, “Developmental States In East Asia: A Comparison of The Japanese and Chinese Experiences,” Asian Perspective, Vol.33, No.2(2009), pp. 5~39.
Bo, Zhi-yue, Chinese Provincial Leaders: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Political Mobility Since 1949(Armonk, New York: M. E. Sharpe, 2002).
Bovaird, Tony, & Löffler, Elke, Public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ledge, 2003).
Break, George F., Intergovernmental Fiscal Relations in United States(Washington D. C.: The Brooking Institution, 1976).
Brenner, Neil, “Decoding the newest "metropolitan regionalism" in the USA: A critical overview,” Cities, Vol.19, No.1(2002), pp. 3~21.
Breton, Albert, “The Existence and Stability of Interjurisdictional Competition,” in Daphne A. Kenyou & John Kincaid eds., Competition Among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Efficiency and Equity in American Federalism(Washington, D. C.: The Urban Institute Press, 1991), p. 40.
Breton, Albert, Competitive Governments: An Economic Theory of Politic Finance(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Buchanan, James M., The Theory of Public Choice(Michigan: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72).
Chen, Charles J.P. & Li, Zeng-quan & Su, Xi-jia & Sun, Zheng “Rent-seeking incentives, corporate 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the control structure of private firms: Chinese evidence,”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Vol.17, No.2(2011), pp. 229~243.
Cumberland, John H., “Interregional Pollution Spillovers and Consistency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in H. Siebout, et al, eds., Regional Enviromental Policy: The Economic Issues(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79), pp. 255~281.
Eaillieu, T., Collaborative Strategies and Multi-organizational partnerships(Leuven: Garant Publication, 2001).
Edin, M., “Local state corporatism and private business,” 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 Vol. 30,No.3-4(2003), pp. 278.
Frisken, Frances & Norris, Donald F., “Regionalism Reconsidered,” Journal of Urban Affairs, Vol.23, No.5(2001), pp. 467~478.
Hayashi, Shigeko,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beyond the Northeast Asian model of political economy,” Pacific Review, Vol.23, No.1(2010), pp. 45~69.
Held, David, Global Transformations: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s(Oxford: Polity Press,1999).
Johnson, Chalmers, MITI and the Japanese Miracle: the Growth of Industrial Policy, 1925-1975(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Johnston, Erik, “Governance Infrastructures in 2020,”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70, No.1(2010), pp. 122~128.
Kooiman, Jan, Governing as Governance(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2003).
Kwon, Sung-Wook, & Feiock, Richard C., “Overcoming the Barriers to Cooperation: Intergovernmental Service Agreement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70, No.6(2010), pp. 876~884.
Langton, Stuart,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Hope or Hoax?,” National Civic Review, No.72(1983), pp. 256~261.
Leach, Robert, & Percy-Smith, Janie, Local Governance in Britain (New York: Palgrave, 2001).
Li, Hong-bin, & Zhou, Li-An, “Political turnover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the incentive role of personnel control in China”,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Vol.89(2005 Sep.), pp. 1743~1762.
Naughton, Barry, “China`s Distinctive System: can it be a model for others?, ”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19, No.65(2010), pp. 437~460.
Ostrom, Elinor, “Metropolitan Reform - Propositions Derived From 2 Traditions,”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Vol.53, No.3(1972), pp. 474~493.
Parks, R.B., & Oakerson, R.J., “Metropolitan Organization and Governance - A Local Public Economy Approach,” Urban Affairs Review, Vol.25, No.1(1989), pp. 18~29.
Rhodes, R. A. W., “The new governance: 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 Political Studies, Vol.44,Issue.4(1996), pp.652~667.
Rhodes, R. A. W., Understanding Governance: Policy Networks, Governance, Reflexivity and Accountability(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1).
Rosenau, James N., “Governing the ungovernable: The challenge of a global disaggregation of authority,” Regulation & Governance, Vol.1, Issue.1(2007), pp. 88~97.
Savas, Emanuel S., Privatization and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New York: Seven Bridge Press, 2000).
Smyth, Judith D., “Competitions as a Means of Procuring Public Services: Lessons for the UK from the US’s Experi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Sector Management, Vol.10, No.1/2(1997), pp. 21~46.
Stoker, Gerry, “Governance as a theory: five propositions,”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Vol.50, Issue.155(1998), p. 17~28.
Stoker, Gerry,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and Urban Governance,” in J. Pierre ed., Partnership in Urban Governance: European and American Experience(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Ltd, 1998), p. 39.
Swanstrom, T., “What We Argue about When We Argue About Regionalism,” Journal of Urban Affairs, Vol.23, No.5(2001), p. 480.
Wade, Robert, Governing the Market: Economic Theory and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East Asian Industrialization(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
Wallis, Allan D., “Evolving Structures and Challenges of Metropolitan Regions”, National Civic Review, Vol.83, No.1(1994), pp. 40~53.
Wu, J.M., “State policy and guanxi network adaptation in China:Local bureaucratic rent-seeking,” Issues & Studies, Vol.37, No.1(2001), pp. 20~48.
Zeemering, Eric S., “What Does Sustainability Mean to City Officials?,” Urban Affairs Review, Vol.45, No.2(2009), pp. 247~273.


(三)網頁資料
「《平潭總體發展規劃》兩岸同胞共同建設的共同家園」,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駐福州特派員辦事處,2012年2月22日,http://big5.mofcom.gov.cn/gate/big5/fztb.mofcom.gov.cn/aarticle/as/shangwubangzhu/201202/20120207967680.html。
「2012年第2號:四個一千人才工程助力平潭大發展」,平安福建網,2012年3月30日,http://www.pafj.net/qwfb/201202/22066.html。
「十一五規劃經濟」,中國網,2009年1月18日,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5-10/20/content_6002849.htm。
「下個十年在海西,海西窗口在平潭」,你好台灣網,2012年3月22日,http://big5.am765.com/gate/big5/bbs.hellotw.com/detail.jsp?id=2211480&agMode=1。
「大陸打造對台特區,平潭將聘台灣人當領導」,環球網,2012年2月15日,http://taiwan.huanqiu.com/liangan/2012-02/2438388.html。
「大陸海西區基礎建設不足,台商投資裹足」,苦勞網,2012年4月8日,http://www.coolloud.org.tw/node/48077。
「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三)」,新疆哲學社會科學網,2011年10月22日,http://big5.xjass.com/nfs/content/2011-04/01/content_191658.htm。
「中國經濟的『地理決定論』」,求是理論網,2011年12月21日,http://big5.qstheory.cn/jj/jjyj/201107/t20110707_91856.htm。
「五個統籌」,人民網,2009年1月18日,http://www.people.com.cn/BIG5/shizheng/1024/2145119.html。
「反平潭招商,台商受害協會南市遊行抗議」,聯合新聞網,2012年4月2日,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6988111.shtml。
「尹啟銘:投資平潭風險高」,自由電子報,2012年3月20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r/15/today-e4.htm。
「王毅兩岸新說:易中有難、經中有政」,奇摩新聞,2011年11月22日,http://tw.news.yahoo.com/%E7%8E%8B%E6%AF%85%E5%85%A9%E5%B2%B8%E6%96%B0%E8%AA%AA-%E6%98%93%E4%B8%AD%E6%9C%89%E9%9B%A3-%E7%B6%93%E4%B8%AD%E6%9C%89%E6%94%BF.html。
「去年以來我國12個區域規劃一覽」,中國網,2012年2月18日,http://big5.china.com.cn/city/txt/2010-01/25/content_19299621.htm。
「台北學界座談平潭,經濟學者稱不要忽略好機會」,華夏經緯網,2012年4月28日,http://big5.huaxia.com/zt/sw/12-008/2795945.html。
「台資投資平潭,當天可領執照」,中時電子報,2012年2月26日,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6/112012021400227.html。
「平潭『自由港』可望反哺『廈門』,專家一一對比解讀」,華夏經緯網,2012年2月27日,http://big5.huaxia.com/tslj/rdqy/fj/2011/12/2699227.html。
「平潭七大優惠政策」,大公網,2012年2月20日,http://www.takungpao.com/tw/top/2012-02-15/1071506.html。
「平潭岸陸批消極,陳沖:在ECFA之下談」,聯合新聞網,2012年4月2日,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1/6967833.shtml。
「平潭計畫,陸委會:台商多不看好」,聯合新聞網,2012年3月20日,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6973049.shtml。
「平潭計劃,國台辦:可透過兩岸經合會來談」,聯合新聞網,2012年4月2日,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6993408.shtml。
「平潭計劃,陸委會:應回歸經濟議題」聯合新聞網,2012年4月2日,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6993405.shtml。
「平潭島躁動」,鉅亨網新聞中心,2012年2月18日,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20116/KFHZ5NIF52GR6.shtml?c=sh_stock。
「平潭案,陳沖:ECFA架構談」,中央社新聞網,2012年4月2日,http://www.cna.com.tw/News/aIPL/201203160199.aspx。
「平潭案,經部:投資環境較差」,中央社新聞網,2012年3月20日,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203200364.aspx。
「平潭規劃細則出爐,優惠政策高於特區」,香港文匯報,2012年2月16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2/15/CH1202150026.htm。
「平潭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高含金量政策打造新平潭」,華夏經緯網,2011年12月22日,http://big5.huaxia.com/tslj/rdqy/fj/2011/12/2699771_4.html。
「平潭話題熱,吸引台灣人參觀」,中國評論新聞網,2012年4月8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20/6/7/7/102067718.html?coluid=3&kindid=12&docid=102067718&mdate=0408104551。
「平潭實驗區,延攬台籍副主任」,中時電子報,2012年2月17日,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0554/112012021500207.html。
「平潭對台徵才,陸委會:擔任中國公職觸法」,自由電子報,2012年3月11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r/8/today-p3.htm。
「平潭綜合實驗區:政策獲肯定,落實仍存難」,東方財富網,2012年2月17日,http://www.pingtandao.com/thread-114028-1-1.html。
「吳伯雄:平潭應在ECFA內」,中央社新聞網,2012年4月2日,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203210044.aspx。
「兩岸經濟統計月報(第225期)」,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2年1月20日,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100665&ctNode=5720&mp=1。
「受害台商,抗議福建平潭招商」,自由電子報,2012年4月2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r/25/today-t2.htm。
「胡溫力推平潭實驗區,馬政府說不」,聯合新聞網,2012年4月2日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1/6963789.shtml。
「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由來」,中國台灣網,2012年1月23日,http://big5.chinataiwan.org/jm/zxzt/ztnr/200801/t20080103_564660.htm。
「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簡要歷程」,福建省人民政府網,2012年1月23日,http://www.fujian.gov.cn/ztzl/jkjshxxajjq/hxgl/201006/t20100601_252053.htm。
「海關特殊監管區,特在哪裡?」,人民網,2012年2月22日,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3150985.html
「國台辦:平潭綜合實驗區並非進行一國兩制實驗」,新浪新聞網,2012年3月29日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20328/6323782.html。
「國台辦主任王毅福建調沿對台工作」,中國論新聞網,2012年3月2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6/7/7/100967718.html?coluid=135&kindid=4633&docid=100967718。
「寄語平潭」,市場瞭望,2012年2月18日,http://sclw.haixiachina.com/article/2011/0704/UwkNUzpiODFkNjE2NQ.html。
「從海防前線到海峽西岸經濟區主體地位的形成」,海西網,2012年1月23日,http://www.haixinews.com.cn/2009/1214/601.html。
「淺析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推進」,工業總會服務網,2012年1月23日,http://www.cnfi.org.tw/kmportal/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magazine9806-471-6。
「產業集群成長中的政府行為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2012年2月22日,http://www.mlr.gov.cn/wskt/wskt_bdqkt/201202/t20120208_1061683.htm。
「發改委:平潭優惠政策比特區更特」,東快網,2012年2月8日,http://news.dnkb.com.cn/archive/info/20120216/082500752.shtml。
「賀國強強調: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步伐」,新華網,2012年3月22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2/28/c_111325979.htm。
「賈慶林:福建在對台工作方面可先行先試」,中國評論新聞網,2011年11月13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5/8/5/0/100585061.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0585061。
「福建今年前11月吸引台商投資同比增長4.01%」,東快網,2012年2月5日,http://www.dnkb.com.cn/archive/info/20111229/092020941.shtml。
「福建平潭,要聘請台灣人出任『領導』」,聯合新聞網,2012年2月17日,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6901414.shtml。
「福建平潭:比特區更特別」,中國經濟網,2012年3月7日,http://district.ce.cn/zg/201202/20/t20120220_23087287.shtml。
「福建平潭島開放開發提速,加快形成兩岸對接條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駐福州特派員辦事處,2012年3月22日,http://big5.mofcom.gov.cn/gate/big5/fztb.mofcom.gov.cn/aarticle/u/201111/20111107855064.html。
「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鼓勵發展9產業,台商投資逾三成」,新華網,2012年2月8日,http://www.gwytb.gov.cn/zlzx/tjsj/201106/t20110610_1881806.htm。
「橫琴更特因分線通關及類自由港」,新華澳報,2012年3月7日,http://www.waou.com.mo/detail.asp?id=54256。
「擴大內需的根本在於增強創新力」,人民網,2011年12月17日,http://finance.people.com.cn/BIG5/13547912.html。
「嚴禁招才政治宣傳,陸委會緊盯福建省長蘇樹林福建團」,你好台灣網,2012年4月1日,http://big5.am765.com/gate/big5/bbs.hellotw.com/detail.jsp?id=2211423&DispOrder=1&agMode=1。
「蘇樹林:平潭進入選商時代」,中時電子報,2012年4月12日,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20326000041&cid=1208。
「權威部門詳解平潭發展規劃,比特區還要特」,華夏經緯網,2012年2月20日,http://big5.huaxia.com/tslj/rdqy/fj/2012/02/2754484.html。
周黎安,「中國官員晉升的錦標賽模式」,阿波羅評論,2011年11月18日,http://tw.aboluowang.com/comment/data/2008/0301/article_7892.html。
張宇韶,「中共十一五規劃下的對台政策」,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6年5月大陸工作簡報,2009年1月18日,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mwreport/95/9505.pdf。
陸銘、陳釗,「論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兩大因素和兩種力量」,中國城市發展網,2011年12月21日,http://www.chinacity.org.cn/csfz/csjj/74085.html。
童振源,「海峽西岸經濟區對兩岸經濟關係發展之影響」,發表於大陸十一五規劃與兩岸經濟關係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6年),頁1,http://www3.nccu.edu.tw/~ctung/Documents/W-B-b-22.pdf。
黃彥穎,「海峽論壇的形式與意義」,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2012年3月2日,http://www.faps.org.tw/issues/subject.aspx?pk=44。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中華民國進出口貿易國家(地區)名次表,2012年3月10日,http://cus93.trade.gov.tw/FSCI/。
謝明輝,「海西平潭發展綜合建言」,中國評論新聞網,2012年1月28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4/0/4/4/101404444.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404444。


(四)視聽資料
「公視有話好說:兩岸共同家園?平潭實驗特區!讓利讓地讓權!史上最強統戰?台灣最大機會?」,2011年4月11日,http://www.youtube.com/watch?v=ek2C5scszSA。
「公視有話好說:好機會?高風險?再探福建平潭!」,2012年4月11日,http://www.youtube.com/watch?v=hONMoiOjMNg。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98260016
10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26001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徐東海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莊孟寰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Chuang, Meng Huanen_US
dc.creator (作者) 莊孟寰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uang, Meng Huanen_US
dc.date (日期) 2011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0-十月-2012 10:31:51 (UTC+8)-
dc.date.available 30-十月-2012 10:31:5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0-十月-2012 10:31:51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09826001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26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東亞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260016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改革開放為中國大陸創造了令人驚艷的經濟成長,卻也帶來區域不平衡的嚴重問題。近年來,中國大陸區塊化的發展受到各界關注,包括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區等。而長期以來受到忽略的福建省,終於在海西區的規劃中得到了來自中共中央的政策支持。福建擁有對台先行先試,探索兩岸進行區域合作試點的權力,在海西區的架構下,平潭綜合實驗區被中共中央寄與厚望,以「五個共同」積極與台灣進行各種創新合作,其中,最為人所注目的即是「共同治理」。本文認為,從目前中共中央給予平潭的各項政策利多及兩岸在此議題上的角力來看,兩岸「共同治理」,仍有許多問題亟待克服。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章節安排 6
第二章 文獻檢閱與研究架構 7
第一節 文獻檢閱 7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 35
第三章 海峽西岸經濟區與平潭綜合實驗區簡介 39
第一節 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歷程與現況 39
第二節 平潭綜合實驗區發展歷程與現況 46
第四章 平潭綜合實驗區的政經意義探析 56
第一節 中國大陸區域經濟發展 56
第二節 中國大陸對台政策 61
第五章 共同治理可行性評估 70
第一節 平潭本身區位條件與產業規劃的吸引力 70
第二節 兩岸政府與企業對平潭的態度 76
第六章 結論 91
第一節 研究發現 90
第二節 研究限制 95
參考書目 96
附錄一 訪談題綱 113
附錄二 訪談逐字稿 115



圖次
圖1 2002~2010年台灣經濟成長率 2
圖2 本文研究架構圖 35
圖3 海峽西岸經濟區區域範圍 40
圖4 平潭地理位置圖 46
圖5 2008年至2011年台灣前六大貿易夥伴之貿易總額占比 61


表次
表一 本研究訪談對象 38
表二 福建省2001-2010年GDP與成長率 43
表三 2001-2010年福建省與中央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率與投資占比 45
表四 2005~2010年福建省、廈漳泉地區與福建其他地區之GDP總量與占比 58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26001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海峽西岸經濟區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平潭綜合實驗區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國大陸區域經濟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共同治理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Economic zone of Taiwan Strait’s Western Shor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ingtan Integrated Testing Zon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hina regional economic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o-governanceen_US
dc.title (題名) 兩岸治理新模式?-平潭綜合實驗區的規劃與發展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new Cross-Strait governance model?-the plann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ingtan integrated testing zon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丁仁方,威權統合主義:理論、發展、與轉型(台北:時英出版社,1999年)。
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編,中國台灣問題(北京:九州出版社,1998年9月)。
王佳煌,「東亞發展型國家-模範或特例?」,東亞季刊,第28卷第4期(1997年),頁1~38。
王修曉譯,Janet M. Ruane著,研究方法概論(台北:五南出版社,2009年)。
王振寰,「全球化與後進國家:兼論東亞的發展路徑與轉型」,台灣社會學刊,第31期(2003年12月),頁1~45。
王振寰,「東亞世界城市的不同路徑:漢城與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7期(2002年9月),頁85~139。
王雲東,社會研究方法-量化與質性取向及其應用(台北:威仕曼文化,2007年)。
王學峰等譯,Andy Pike, Andres Rodriguez-Pose & John Tomaney著,地方和區域發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十二五規劃逐商機-2011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台北:商周編輯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任劍濤,「30年改革:廣東試驗的中國意義」,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廣東),第4期(2008年),頁1~18。
伍長南,「海峽西岸經濟區:推進跨省域經濟合作研究」,福建論壇(福建),第7期(2009年),頁127~132。
伍長南,「對接兩大三角洲,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福建論壇(福建),第6期(2004年),頁92~96。
安增軍,「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構建與中國經濟區的新格局」,經濟地理(長沙),第28卷第2期(2008年3月),頁239~241。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1999年)。
何景容譯,Peter Burnham, Karin Gilland, Wyn Grant & Zig Layton-Henry著,政治學研究方法(台北:韋伯出版社,2008年)。
吳春梅、胡薇,「地方公務員政治錦標賽式晉升激勵與公共服務供給」,黨政幹部論壇(湖北)第4期(2011年),頁11~14。
吳能遠,「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與兩岸經貿合作」,亞太經濟(福建),第5期(2006年),頁114~116。
吳國光、鄭永年,論中央-地方關係(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5年)。
李永剛、管玥,「地方官員競爭的政治錦標賽模型及其優化」,江蘇行政學院學報(江蘇),第2期(2011年),頁73~78。
李宗勳,「協力夥伴跨域治理的挑戰與機會-以社區治理風險為例」,警政論叢,第5卷(2005年12月),頁5。
李長晏、林煥笙,「中央與地方協力夥伴關係之分析-以台中縣潭子段旱溪整治工程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31期(2009年6月),頁52~61。
李長晏、曾淑娟,「跨域治理結構之比較分析—以北台與高高屏區域聯盟為例」,王漢國主編,地方治理與發展策略(台北:韋伯文化,2009年)。
李非,海峽兩岸經濟合作問題研究(北京:九州出版社,2000年7月)。
李俊豪,「都市治理與社會空間階層化-高雄市都市空間發展之討論」,宋興洲、陳建仁主編,公共政策與地方治理-地方自治論文集(台中:東海大學政治學系,2010年)。
李鴻階、林在明,「區域經濟合作模式對平潭綜合實驗區開發開放的借鑑意義」,亞太經濟(福建),第3期(2010年),頁133~138。
肖建華,「財政分權與地方經濟發展績效的實證檢驗」,統計與決策(湖北),第23期(2011年),頁163~165。
周文欽,研究方法:實徵性研究取向(台北:心理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周霖,「區域先發效應與地方政府創新行為的制度分析」,經濟社會體制比較(北京),第3期(2004年6月),頁65~70。
林文斌,「社會福利機構公設民營協力關係及家屬期待研究-以財團法人門諾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融合教育中心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林依瑄,「建立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之探討-以海峽西岸經濟區為個案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林添貴譯,卜睿哲著,台灣的未來(台北:遠流出版社,2010年5月)。
林旖,「縮小福建地區差距,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福建理論學習(福建),第6期(2008年),頁36~39。
金國軒,「中國區域發展差距的原因剖析-基於政治經濟學視角的解釋」,經濟論壇(河北),第7期(2011年),頁21~23。
唐永紅、王華,「拓展閩台緊密經貿聯繫新作為研究」,劉國深、唐永紅主編,福建對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試研究(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年)。
唐國忠主編,海峽西岸經濟區讀本(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
夏茂森、朱憲辰、江玲玲,「中國財政分權、戶籍制度與區域經濟增長-基於動態面板數據分析」,經濟研究參考(北京),第38期(2011年),頁40~46。
孫麗、計榮,「我國財政分權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合肥學院學報(安徽),第6期(2011年),頁18~21。
徐小飛、武奇峰,「海西吸引台資的現狀、問題與對策-以福建省為例」,科技和產業(北京),第7卷第12期(2007年),頁42~45。
徐現祥、王賢彬、高元驊,「中國區域發展的政治經濟學」,世界經濟文匯(上海),第3期(2011年6月),頁26~58。
徐斯儉,「中國大陸產權地方化對國家行政科層理性化之影響-以中國鄉鎮的農村工業化為例」,華岡法科學報,第12期(1996年),頁79~100。
馬學廣、王愛民、閆小培,「從行政分權到跨域治理:我國地方政府治理方式變革研究」,地理與地理資訊科學,第24卷第1期(2008年1月),頁49~55。
寇健文,「中共精英政治與質性分析:原始資料來源與分析方法」,台灣政治學刊,第9卷第2期(2005年),頁233~277。
張千帆,「中央與地方財政分權-中國經驗、問題與出路」,民主與科學(北京),第5期(2011年),頁86~87。
張可婷譯,Diana Ridley著,一步步教您做文獻回顧(台北:韋伯出版社,2010年)。
張妍庭,「中共黨政領導幹部選拔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2010年)。
張志南、李閩榕主編,海峽西岸藍皮書-2009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張亞中,「全球化的爭辯」,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總論(台北:揚智出版社,2009年)。
張亞中,「對於將平潭定位為兩岸共同體實驗特區」的意見,李閩榕、王秉安主編,海峽經濟區發展報告(2010)-平潭綜合實驗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張亞中、李閩榕主編,海西經濟區與台灣(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年)。
許文傑,地方治理、發展與政治:宜蘭經驗的研究(台北:韋伯文化,2009年)。
許道然、劉坤億、熊忠勇、黃建銘譯,B. Guy Peters著,政府未來的治理模式(台北:智勝文化,2000年7月)。
郭明星、董直慶、王林輝,「經濟增長制度決定論的前沿文獻綜述」,經濟學動態(北京),第8期(2008年),頁67~71。
郭瑞華,「海峽西岸經濟區評析」,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4期(2006年4月),頁9。
郭熙保、徐淑芳,「經濟發展的制度決定論與地理決定論評析」,經濟學動態(北京),第12期(2005年),頁80~85。
郭澤保,「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中的政府品牌戰略研究」,廈門特區黨校學報(北京),第1期(2008年),頁58~63。
陳潭、劉興雲,「錦標賽體制、晉升博奕與地方劇場政治」,公共管理學報(哈爾濱),第2期(2011年),頁21~33。
陸軍榮、石建勛,「海關特殊監管區的國際比較研究」,經濟綜橫(吉林),第9期(2008年),頁101~103。
曾淦寧、葉婷,「共同管理模式-我國海洋漁業管理的發展趨勢」,中國漁業經濟(北京),第5期(2009年),頁55。
游智彬,「兩岸產業競合分析-以海峽西岸經濟區為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鈕則謙,「試論改革開放後中共區域政策對其中央與地方關係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1994年)。
項飛,「發展經濟學視野中政府角色的演變與啟示」,復旦學報(上海),第2期(2001年4月),頁46~50。
黃建銘,「三都十五縣與區域治理」,發表於第三屆地方自治與民主發展:2009年縣市長選舉與地方發展研討會(台中:東海大學政治學系,2010年),頁53。
黃臻,「激勵相容視角下的循環經濟發展」,學理論(哈爾濱),第16期(2011年),頁86~87。
楊開煌,「平潭綜合實驗區『共同管理之當議』」,李閩榕、王秉安主編,海峽經濟區發展報告(2010)-平潭綜合實驗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趙永茂,「台灣府際關係與跨域管理:文獻回顧與策略途徑初探」,政治科學論叢,第18期(2003年6月),頁54。
趙智傑,「海峽西岸經濟區與長、珠三角經濟發展比較」,發展研究(北京),第11期(2009年),頁12~14。
劉坤億,「全球在地化:政府治理角色的轉變」,研考雙月刊,第31卷第5期(2007年),頁64~66。
劉坤億、陳秋萍,「政府與非營利組織之共同治理—以台北市新移民照顧輔導政策為例」,王漢國主編,地方治理與發展策略(台北:韋伯文化,2009年)。
劉雅靈,「強制完成的私有化:蘇南吳江經濟興衰的歷史過程」,台灣社會學刊,第26期(2001年12月),頁1~54。
劉劍雄,「中國的政治錦標賽競爭研究」,公共管理學報(哈爾濱),第3期(2008年),頁24~29。
鄧文聰,和解-籌設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一國兩治」民主實驗區(台北:商訊文化,2011年)。
鄧可斌、丁菊紅,「效率優先、兼顧公平與財政分權的激勵效應」,中國經濟問題(廈門),第6期(2011年),頁3~15。
鄭永年,政治漸進主義:中國的政治改革和民主化前景(台北:吉虹資訊,2000年)。
鄭為元,「發展型『國家』或發展型國家『理論』的終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4期(1999年6月),頁1~68。
羅海成、王秉安,「關於設立平潭兩岸共建特區的構想」,理論參考(福建),2009年7月,頁44~45。
羅海成、王秉安、韋信寬,「兩岸同胞合作建設平潭共同家園模式研究」,李閩榕、王秉安主編,海峽經濟區發展報告(2010)-平潭綜合實驗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羅海成、王秉安、韋信寬,「探索兩岸合作共建特色模式,促進平潭綜合實驗區開放開發」,李閩榕、王秉安主編,海峽經濟區發展報告(2010)-平潭綜合實驗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二)英文部分
Abonyi, George & Van Slyke, David M., “Governing on the Edges: Globaliz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he Challenge to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70, No.1(2010), pp. 33~45.
Agranoff, Robert, “Directions in Intergovernmental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11, No.4(Nov.1988), pp. 357~391.
Baek, S.W., “Does China follow "the East Asian development mode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 Vol.35, No.4(2005), pp. 485~498.
Beeson, Mark, “Developmental States In East Asia: A Comparison of The Japanese and Chinese Experiences,” Asian Perspective, Vol.33, No.2(2009), pp. 5~39.
Bo, Zhi-yue, Chinese Provincial Leaders: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Political Mobility Since 1949(Armonk, New York: M. E. Sharpe, 2002).
Bovaird, Tony, & Löffler, Elke, Public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ledge, 2003).
Break, George F., Intergovernmental Fiscal Relations in United States(Washington D. C.: The Brooking Institution, 1976).
Brenner, Neil, “Decoding the newest "metropolitan regionalism" in the USA: A critical overview,” Cities, Vol.19, No.1(2002), pp. 3~21.
Breton, Albert, “The Existence and Stability of Interjurisdictional Competition,” in Daphne A. Kenyou & John Kincaid eds., Competition Among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Efficiency and Equity in American Federalism(Washington, D. C.: The Urban Institute Press, 1991), p. 40.
Breton, Albert, Competitive Governments: An Economic Theory of Politic Finance(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Buchanan, James M., The Theory of Public Choice(Michigan: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72).
Chen, Charles J.P. & Li, Zeng-quan & Su, Xi-jia & Sun, Zheng “Rent-seeking incentives, corporate 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the control structure of private firms: Chinese evidence,”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Vol.17, No.2(2011), pp. 229~243.
Cumberland, John H., “Interregional Pollution Spillovers and Consistency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in H. Siebout, et al, eds., Regional Enviromental Policy: The Economic Issues(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79), pp. 255~281.
Eaillieu, T., Collaborative Strategies and Multi-organizational partnerships(Leuven: Garant Publication, 2001).
Edin, M., “Local state corporatism and private business,” 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 Vol. 30,No.3-4(2003), pp. 278.
Frisken, Frances & Norris, Donald F., “Regionalism Reconsidered,” Journal of Urban Affairs, Vol.23, No.5(2001), pp. 467~478.
Hayashi, Shigeko,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beyond the Northeast Asian model of political economy,” Pacific Review, Vol.23, No.1(2010), pp. 45~69.
Held, David, Global Transformations: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s(Oxford: Polity Press,1999).
Johnson, Chalmers, MITI and the Japanese Miracle: the Growth of Industrial Policy, 1925-1975(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Johnston, Erik, “Governance Infrastructures in 2020,”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70, No.1(2010), pp. 122~128.
Kooiman, Jan, Governing as Governance(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2003).
Kwon, Sung-Wook, & Feiock, Richard C., “Overcoming the Barriers to Cooperation: Intergovernmental Service Agreement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70, No.6(2010), pp. 876~884.
Langton, Stuart,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Hope or Hoax?,” National Civic Review, No.72(1983), pp. 256~261.
Leach, Robert, & Percy-Smith, Janie, Local Governance in Britain (New York: Palgrave, 2001).
Li, Hong-bin, & Zhou, Li-An, “Political turnover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the incentive role of personnel control in China”,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Vol.89(2005 Sep.), pp. 1743~1762.
Naughton, Barry, “China`s Distinctive System: can it be a model for others?, ”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19, No.65(2010), pp. 437~460.
Ostrom, Elinor, “Metropolitan Reform - Propositions Derived From 2 Traditions,”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Vol.53, No.3(1972), pp. 474~493.
Parks, R.B., & Oakerson, R.J., “Metropolitan Organization and Governance - A Local Public Economy Approach,” Urban Affairs Review, Vol.25, No.1(1989), pp. 18~29.
Rhodes, R. A. W., “The new governance: 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 Political Studies, Vol.44,Issue.4(1996), pp.652~667.
Rhodes, R. A. W., Understanding Governance: Policy Networks, Governance, Reflexivity and Accountability(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1).
Rosenau, James N., “Governing the ungovernable: The challenge of a global disaggregation of authority,” Regulation & Governance, Vol.1, Issue.1(2007), pp. 88~97.
Savas, Emanuel S., Privatization and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New York: Seven Bridge Press, 2000).
Smyth, Judith D., “Competitions as a Means of Procuring Public Services: Lessons for the UK from the US’s Experi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Sector Management, Vol.10, No.1/2(1997), pp. 21~46.
Stoker, Gerry, “Governance as a theory: five propositions,”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Vol.50, Issue.155(1998), p. 17~28.
Stoker, Gerry,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and Urban Governance,” in J. Pierre ed., Partnership in Urban Governance: European and American Experience(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Ltd, 1998), p. 39.
Swanstrom, T., “What We Argue about When We Argue About Regionalism,” Journal of Urban Affairs, Vol.23, No.5(2001), p. 480.
Wade, Robert, Governing the Market: Economic Theory and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East Asian Industrialization(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
Wallis, Allan D., “Evolving Structures and Challenges of Metropolitan Regions”, National Civic Review, Vol.83, No.1(1994), pp. 40~53.
Wu, J.M., “State policy and guanxi network adaptation in China:Local bureaucratic rent-seeking,” Issues & Studies, Vol.37, No.1(2001), pp. 20~48.
Zeemering, Eric S., “What Does Sustainability Mean to City Officials?,” Urban Affairs Review, Vol.45, No.2(2009), pp. 247~273.


(三)網頁資料
「《平潭總體發展規劃》兩岸同胞共同建設的共同家園」,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駐福州特派員辦事處,2012年2月22日,http://big5.mofcom.gov.cn/gate/big5/fztb.mofcom.gov.cn/aarticle/as/shangwubangzhu/201202/20120207967680.html。
「2012年第2號:四個一千人才工程助力平潭大發展」,平安福建網,2012年3月30日,http://www.pafj.net/qwfb/201202/22066.html。
「十一五規劃經濟」,中國網,2009年1月18日,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5-10/20/content_6002849.htm。
「下個十年在海西,海西窗口在平潭」,你好台灣網,2012年3月22日,http://big5.am765.com/gate/big5/bbs.hellotw.com/detail.jsp?id=2211480&agMode=1。
「大陸打造對台特區,平潭將聘台灣人當領導」,環球網,2012年2月15日,http://taiwan.huanqiu.com/liangan/2012-02/2438388.html。
「大陸海西區基礎建設不足,台商投資裹足」,苦勞網,2012年4月8日,http://www.coolloud.org.tw/node/48077。
「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三)」,新疆哲學社會科學網,2011年10月22日,http://big5.xjass.com/nfs/content/2011-04/01/content_191658.htm。
「中國經濟的『地理決定論』」,求是理論網,2011年12月21日,http://big5.qstheory.cn/jj/jjyj/201107/t20110707_91856.htm。
「五個統籌」,人民網,2009年1月18日,http://www.people.com.cn/BIG5/shizheng/1024/2145119.html。
「反平潭招商,台商受害協會南市遊行抗議」,聯合新聞網,2012年4月2日,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6988111.shtml。
「尹啟銘:投資平潭風險高」,自由電子報,2012年3月20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r/15/today-e4.htm。
「王毅兩岸新說:易中有難、經中有政」,奇摩新聞,2011年11月22日,http://tw.news.yahoo.com/%E7%8E%8B%E6%AF%85%E5%85%A9%E5%B2%B8%E6%96%B0%E8%AA%AA-%E6%98%93%E4%B8%AD%E6%9C%89%E9%9B%A3-%E7%B6%93%E4%B8%AD%E6%9C%89%E6%94%BF.html。
「去年以來我國12個區域規劃一覽」,中國網,2012年2月18日,http://big5.china.com.cn/city/txt/2010-01/25/content_19299621.htm。
「台北學界座談平潭,經濟學者稱不要忽略好機會」,華夏經緯網,2012年4月28日,http://big5.huaxia.com/zt/sw/12-008/2795945.html。
「台資投資平潭,當天可領執照」,中時電子報,2012年2月26日,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6/112012021400227.html。
「平潭『自由港』可望反哺『廈門』,專家一一對比解讀」,華夏經緯網,2012年2月27日,http://big5.huaxia.com/tslj/rdqy/fj/2011/12/2699227.html。
「平潭七大優惠政策」,大公網,2012年2月20日,http://www.takungpao.com/tw/top/2012-02-15/1071506.html。
「平潭岸陸批消極,陳沖:在ECFA之下談」,聯合新聞網,2012年4月2日,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1/6967833.shtml。
「平潭計畫,陸委會:台商多不看好」,聯合新聞網,2012年3月20日,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6973049.shtml。
「平潭計劃,國台辦:可透過兩岸經合會來談」,聯合新聞網,2012年4月2日,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6993408.shtml。
「平潭計劃,陸委會:應回歸經濟議題」聯合新聞網,2012年4月2日,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6993405.shtml。
「平潭島躁動」,鉅亨網新聞中心,2012年2月18日,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20116/KFHZ5NIF52GR6.shtml?c=sh_stock。
「平潭案,陳沖:ECFA架構談」,中央社新聞網,2012年4月2日,http://www.cna.com.tw/News/aIPL/201203160199.aspx。
「平潭案,經部:投資環境較差」,中央社新聞網,2012年3月20日,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203200364.aspx。
「平潭規劃細則出爐,優惠政策高於特區」,香港文匯報,2012年2月16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2/15/CH1202150026.htm。
「平潭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高含金量政策打造新平潭」,華夏經緯網,2011年12月22日,http://big5.huaxia.com/tslj/rdqy/fj/2011/12/2699771_4.html。
「平潭話題熱,吸引台灣人參觀」,中國評論新聞網,2012年4月8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20/6/7/7/102067718.html?coluid=3&kindid=12&docid=102067718&mdate=0408104551。
「平潭實驗區,延攬台籍副主任」,中時電子報,2012年2月17日,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0554/112012021500207.html。
「平潭對台徵才,陸委會:擔任中國公職觸法」,自由電子報,2012年3月11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r/8/today-p3.htm。
「平潭綜合實驗區:政策獲肯定,落實仍存難」,東方財富網,2012年2月17日,http://www.pingtandao.com/thread-114028-1-1.html。
「吳伯雄:平潭應在ECFA內」,中央社新聞網,2012年4月2日,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203210044.aspx。
「兩岸經濟統計月報(第225期)」,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2年1月20日,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100665&ctNode=5720&mp=1。
「受害台商,抗議福建平潭招商」,自由電子報,2012年4月2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r/25/today-t2.htm。
「胡溫力推平潭實驗區,馬政府說不」,聯合新聞網,2012年4月2日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1/6963789.shtml。
「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由來」,中國台灣網,2012年1月23日,http://big5.chinataiwan.org/jm/zxzt/ztnr/200801/t20080103_564660.htm。
「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簡要歷程」,福建省人民政府網,2012年1月23日,http://www.fujian.gov.cn/ztzl/jkjshxxajjq/hxgl/201006/t20100601_252053.htm。
「海關特殊監管區,特在哪裡?」,人民網,2012年2月22日,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3150985.html
「國台辦:平潭綜合實驗區並非進行一國兩制實驗」,新浪新聞網,2012年3月29日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20328/6323782.html。
「國台辦主任王毅福建調沿對台工作」,中國論新聞網,2012年3月2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6/7/7/100967718.html?coluid=135&kindid=4633&docid=100967718。
「寄語平潭」,市場瞭望,2012年2月18日,http://sclw.haixiachina.com/article/2011/0704/UwkNUzpiODFkNjE2NQ.html。
「從海防前線到海峽西岸經濟區主體地位的形成」,海西網,2012年1月23日,http://www.haixinews.com.cn/2009/1214/601.html。
「淺析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推進」,工業總會服務網,2012年1月23日,http://www.cnfi.org.tw/kmportal/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magazine9806-471-6。
「產業集群成長中的政府行為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2012年2月22日,http://www.mlr.gov.cn/wskt/wskt_bdqkt/201202/t20120208_1061683.htm。
「發改委:平潭優惠政策比特區更特」,東快網,2012年2月8日,http://news.dnkb.com.cn/archive/info/20120216/082500752.shtml。
「賀國強強調: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步伐」,新華網,2012年3月22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2/28/c_111325979.htm。
「賈慶林:福建在對台工作方面可先行先試」,中國評論新聞網,2011年11月13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5/8/5/0/100585061.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0585061。
「福建今年前11月吸引台商投資同比增長4.01%」,東快網,2012年2月5日,http://www.dnkb.com.cn/archive/info/20111229/092020941.shtml。
「福建平潭,要聘請台灣人出任『領導』」,聯合新聞網,2012年2月17日,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6901414.shtml。
「福建平潭:比特區更特別」,中國經濟網,2012年3月7日,http://district.ce.cn/zg/201202/20/t20120220_23087287.shtml。
「福建平潭島開放開發提速,加快形成兩岸對接條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駐福州特派員辦事處,2012年3月22日,http://big5.mofcom.gov.cn/gate/big5/fztb.mofcom.gov.cn/aarticle/u/201111/20111107855064.html。
「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鼓勵發展9產業,台商投資逾三成」,新華網,2012年2月8日,http://www.gwytb.gov.cn/zlzx/tjsj/201106/t20110610_1881806.htm。
「橫琴更特因分線通關及類自由港」,新華澳報,2012年3月7日,http://www.waou.com.mo/detail.asp?id=54256。
「擴大內需的根本在於增強創新力」,人民網,2011年12月17日,http://finance.people.com.cn/BIG5/13547912.html。
「嚴禁招才政治宣傳,陸委會緊盯福建省長蘇樹林福建團」,你好台灣網,2012年4月1日,http://big5.am765.com/gate/big5/bbs.hellotw.com/detail.jsp?id=2211423&DispOrder=1&agMode=1。
「蘇樹林:平潭進入選商時代」,中時電子報,2012年4月12日,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20326000041&cid=1208。
「權威部門詳解平潭發展規劃,比特區還要特」,華夏經緯網,2012年2月20日,http://big5.huaxia.com/tslj/rdqy/fj/2012/02/2754484.html。
周黎安,「中國官員晉升的錦標賽模式」,阿波羅評論,2011年11月18日,http://tw.aboluowang.com/comment/data/2008/0301/article_7892.html。
張宇韶,「中共十一五規劃下的對台政策」,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6年5月大陸工作簡報,2009年1月18日,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mwreport/95/9505.pdf。
陸銘、陳釗,「論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兩大因素和兩種力量」,中國城市發展網,2011年12月21日,http://www.chinacity.org.cn/csfz/csjj/74085.html。
童振源,「海峽西岸經濟區對兩岸經濟關係發展之影響」,發表於大陸十一五規劃與兩岸經濟關係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6年),頁1,http://www3.nccu.edu.tw/~ctung/Documents/W-B-b-22.pdf。
黃彥穎,「海峽論壇的形式與意義」,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2012年3月2日,http://www.faps.org.tw/issues/subject.aspx?pk=44。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中華民國進出口貿易國家(地區)名次表,2012年3月10日,http://cus93.trade.gov.tw/FSCI/。
謝明輝,「海西平潭發展綜合建言」,中國評論新聞網,2012年1月28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4/0/4/4/101404444.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404444。


(四)視聽資料
「公視有話好說:兩岸共同家園?平潭實驗特區!讓利讓地讓權!史上最強統戰?台灣最大機會?」,2011年4月11日,http://www.youtube.com/watch?v=ek2C5scszSA。
「公視有話好說:好機會?高風險?再探福建平潭!」,2012年4月11日,http://www.youtube.com/watch?v=hONMoiOjMNg。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