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社會國原則、國家保護義務與弱勢者─以社會給付行政相關問題為中心
The social state principle, state duty to protect and the disadvantaged- administrative issues of benefit payments for the spindle
作者 林莅薰
Lin, Lih Shiun
貢獻者 林佳和
Lin, Jia He
林莅薰
Lin, Lih Shiun
關鍵詞 社會國原則
國家保護義務
機會平等
給付行政
與社會弱勢者相關之給付行政體系
行政指導
協力義務
調查義務
工作福利
有業貧戶
workfare
TANF
AFDC
working poor
日期 2011
上傳時間 30-十月-2012 11:29:16 (UTC+8)
摘要 從層出不窮的社會案件中,不難窺知,實務上社會給付行政,存有落實不力、進而對弱勢者造成諸多不利益影響之問題,誠揭櫫了,建立專屬於弱勢者社會給付之行政體系之必要性。然而,對於弱勢者社會給付行政體系之建立,首要前提便是─須確立對弱勢者族群,國家有給予較多之保護與保障之職責。據此,於憲法層次意義上的討論便格外具有其重要性。爰此,本文將主軸置於社會國原則之探討,以及國家保護義務之分析,並嘗試推敲二者間之相互關係為何,以作為對弱勢者保護之憲法基石。主要參酌德國法制實務與學理之探討,作為討論之軸心;並對照我國實務暨學理上的討論為統整融合。
奠定於社會國原則與國家保護義務所建構之憲法核心思維基礎後,本文認為進行關於弱勢者社會給付行政體系之建立,將更具正當性與合理性。復而秉持著上開憲法上中心思想,參酌比較法制度,針對社會給付行政實務中廣泛可見之行政指導,以及相對於傳統干預行政體系之社會給付行政特性,進行微調與修正。前者將以日本法制度為對照組;後者則以德國社會行政程序法為主要觀察對象,遂嘗試擬定一我國社會給付行政體系之雛型。嗣後並反觀我國法制度規範,推敲採納該體系之可行性與可效倣理由。
透過對弱勢者社會給付行政體系之憲法上社會國原則暨國家保護義務之基礎,以及行政法體系之雛型,解決目前實務可能發生之怠為/不為、錯誤之行政指導;民眾協力義務要求程度之疑問、機關職權調查之必要性;乃至於實體層面信賴保護原則之相關問題。另外,並針對協力義務與職權調查容忍義務部分,涉及社會給付與受領社會給付者之憲法基本權衝突的議題做一檢視;以及源自英美國家之「工作福利」(workfare)制度,立於憲法基本權侵害之切入視點,檢討納入我國社會給付行政制度之運行操作是否合適妥當。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專書論文
Eberhard
Schmidt-Aßmann
(張錕盛譯)  行政行為體系,載於:林明鏘、陳英鈐、孫迺翊等合譯,行政法總論作為秩序理念─行政法體系建構的基礎與任務,2009年10月。
Franz-Xaver
Kaufmann
(施世駿譯)  德國福利國家的挑戰,2002年4月。
H. Maurer
(高家偉譯)    行政法學總論,2002年9月。
Karl Larenz
(陳愛娥譯)  法學方法論,2008年6月。
Norman Barry
(葉肅科譯)  福利,2002年9月。
Otto Mayer
(劉飛譯)   德國行政法(Deutsches Verwaltungsrecht, 3 Aufl., München
1924),2002年6月。
Peter Taylor-
Gooby等著
(劉育廷等譯) 壓力下的福利國家─變革與展望,2006年7月
王振寰、瞿海源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2011年10月。
王雲五 國民大會躬歷記,1966年7月。
王澤鑑     憲法基本權利與私法─合憲性控制在法學方法論上的分析,收錄於:司法院大法官釋憲五十週年紀念論文集,1998年7月。
古允文 台灣大未來─社福─回到根本:重構台灣的基本生活安全網,
2008年2月。
吳 庚     憲法的解釋與適用,2004年6月。
─      行政爭訟法,2005年5月。
─ 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2010年9月。
吳老德     正義與福利國家概論,2001年10月。
吳宗樑 國家賠償法基本原理,1981年7月。
吳坤城 公法上信賴保護原則初探,收錄於:城仲模,行政法之一般法
律原則(二),1997年7月。
李孟融 福利國家的憲法基礎─及其基本權衝突之研究,載於:法理學論叢─紀念楊日然教授,1997年6月。
李易駿     社會福利概論,2011年1月。
李建良    基本權利與國家保護義務,收錄於: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2000年8月。
─ 論行政處分之違法判斷基準時,載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下),2000年12月。
─ 憲法的理論與實踐(一),2003年2月。
─(執筆)   李建良、陳愛娥、陳春生、林三欽、林合民、黃啟禎合著,
行政法入門,2006年1月。
─ 論憲法上保護義務與保護請求權之關係:以「不足禁止原則」的論證構造為中心,收錄於:二十一世紀公法學的新課題─城仲模教授古稀紀念論文集,I憲法篇,2008年10月。
─       「制度性保障」理論探源─尋索卡爾‧史密特學說的大義與微
言,載於氏著,人權思維的承與變,憲法理論與實踐(四),2010年9月。
李炳南     憲政改革與國民大會,1993年3月。
─ 行政法要義,2010年9月。
李惠宗    憲法要義,2009年9月。
李震山 論憲法未列舉之自由權利保障─司法院大法官相關解釋之評
析,收錄於:劉孔中、陳新民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三輯上冊,2002年1月。
─ 論「程序基本權」之建構與落實─幾個行政程序法適用問題之探討,收錄於:行政程序法之檢討、傳播行政之爭訟,2003年7月。
─ 行政法導論,2005年10月。
宋鎮照     社會學,2009年10月。
林三欽     論行政訴訟之判斷基準時——兼評最高行政法院94年度判字
第 588號判決,收錄於湯德宗、劉淑範主編,2005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2006年12月。
周志宏(執筆) 第十五講,社會權(一),載於:周志宏、許志雄、陳銘祥、蔡宗珍、蔡茂寅合著,現代憲法論,2008年10月。
林明昕 行政程序法的適用範圍─解讀行政程序法第三條,收錄於:氏著,公法學的開拓線─理論、實務與體系之建構,2006年9月。
法治斌 迎接行政資訊公開時代的來臨,載於氏著,資訊公開與司法審查─行政法專論,2003年6月。
林明鏘     論型式化之行政行為與未型式化之行政行為,收錄於:當代公法理論─翁岳生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1993年5月。
─ 論基本國策-以環境基本國策為中心,收錄於: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1997年3月。
林紀東 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一),1993年1月。
─ 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四),1993年9月。
─ 行政法,1994年11月。
林萬億     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1994年10月。
─ 論中國國民黨的社會福利觀,台灣的社會福利:民間觀點,1995年5月。
─ 社會抗爭、政治權力資源與社會福利政策的發展:一九八○年代以來的台灣經驗,收錄於:蕭新煌、林國明主編,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2000年11月。
─ 我國憲法社會權的實踐,收錄於:蘇永欽編,部門憲法,2006年1月。
林錫堯 行政程序上職權調查主義,收錄於:當代公法理論─翁岳生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1993年5月。
林騰鷂 行政訴訟法,2011年10月。
翁岳生     法治行政之時代意義,收錄於氏著,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
法,1994年6月。
─ 行政法與國家賠償法,收錄於氏著,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
法,1994年6月。
孫迺翊   行政法上社會給付請求權之成立與存續保障──以德國社會法
典第一編與第十編為借鏡,收錄於:李鴻禧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2007年9月。
翁曉玲 新聞報導自由與人格權保護-從我國與德國釋憲機關對新聞
報導自由解釋之立場談起,收錄於: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2002年7月。
許宗力     基本權對國庫行為之限制,收錄於:氏著,法與國家權力,1994年10月。
─ 論法律保留原則,收錄於:氏著,法與國家權力,1994年10月。
─ 基本權的功能與司法審查,收錄於:氏著,憲法與法治國行政,1999年3月。
─ 行政處分,收錄於:翁岳生編著,行政法(上),2006年10月。
─ 比例原則之操作試論,載於:氏著,法與國家權力(二),2007年1月。
許育典     教育憲法與教育改革,2005年5月。
─ 憲法,2008年2月。
許慶雄 憲法入門,2000年9月。
郭明政     社會憲法-社會安全制度的憲法規範,收錄於:蘇永欽編,部門憲法,2006年1月。
陳 敏 行政法總論,五版,2007年9月。
陳春生   行政法之學理與體系(一)─行政行為形式理論,1996年8
        月。
─       司法院大法官解釋中關於制度性保障概念意涵之探討,收錄
        於: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2000年8月。
─(執筆) 第十五章,事實行為,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下),2006年10月。
陳計男 行政爭訟法論,2000年1月。
張家洋     行政法,2002年2月。
張桐銳     補充性原則與社會政策,收錄於: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公法學篇(一),2002年5月。
陳清秀 依法行政與法律的適用,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2006年10月。
─ 行政訴訟法,2009年10月。
陳愛娥     「法律原則」作為行政法的法源,收錄於:城仲模,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二),1997年7月。
─ 基本權作為客觀法規範─「以組織程序保障功能」為例,檢討其衍生的問題,收錄於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之解釋與實務,第二輯,2000年8月。
─ 憲法作為政治之法與憲法解釋,收錄於:翁岳生,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2002年7月。
─ 社會國的憲法委託與基本權保障,收錄於:公法學與政治理論,吳庚大法官榮退論文集」,2004年10月。
陳慈陽     論權力分力原則在自由民主憲法秩序中之意義與定位,收錄
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一)憲法篇,1998年8月。
─ 行政法總論:基本原理、行政程序及行政行為,2005年11
月。
─ 憲法學基礎理論(三)─人權保障與權力制衡,2007年3月。
陳新民     論憲法委託之理論,收錄於:氏著,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2002年7月。
─ 憲法基本權利及「對第三人效力」之理論,收錄於:氏著,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下),2002年7月。
─ 憲法學釋論,2005年8月。
─ 行政法之任務-彼德‧巴杜拉的「自由主義法治國與社會主義的法治國的行政法」,收錄於氏著,公法學劄記,2005年10月。
─ 服務行政及生存照顧的原始概念-談福斯多夫的「當作服務主體的行政」,收錄於氏著,公法學劄記,2005年10月。
程明修     論基本權保障之「禁止保護不足原則」,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一)憲法篇,1998年8月。
傅玲靜 行政處分於撤銷訴訟中的體系思考 ,月旦法學教室,第39
期,2006年1月,頁101-111。
湯德宗     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氏著,行政程序法論,2003年10月。
─ 行政程序法之立法目的,收錄於:氏著,行政程序法論,2003年10月。
─ 行政程序法的適用,收錄於:氏著,行政程序法論,2003年10月。
黃昭元     平等權案件之司法審查標準─從釋字第626號談起,載於:廖
福特主編,憲法之理論與實務,第六輯,2009年7月。
黃錦堂     憲改中有關基本社會權之規定的檢討,收錄於:陳必照等著,當前憲政改革方案,1992年3月。
葛克昌 給付國家之公權力行使及其界限─給付國家之自由主義傳
統,收錄於: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1997年3月。
─ 國家與社會二元論及其憲法意義,收錄於:氏著,國家學與國家法,1997年9月。
雷文玫     再訪「社會權」─一九九○年代東歐國家憲法變遷社會權入憲
之研究,收錄於:當代公法新論(下)─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2002年7月。
葉百修     國家賠償法,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下),2006年10月。
─ 國家賠償法之理論與實務,2008年5月。
董保城、湛中樂 國家責任法─兼論大陸地區行政補償與行政賠償,2005年8
月。
董保城(執筆) 法治斌、董保城合著,憲法新論,2010年8月。
葉俊榮 面對行政程序法─轉型臺灣的程序建制,2002年3月。
董翔飛     中華民國憲法與政府,1995年3月。
詹鎮榮     民營化後國家影響與管制義務之理論與實踐─以組織私法化
與任務私人化之基本型為中心,收錄於:氏著,民營化法與管制革新,2005年9月。
─ 生存照顧,收錄於:氏著,民營化法與管制革新,2005年9
月。
─ 德國法中「社會自我管制」機制初探,收錄於:氏著,民營化法與管制革新,2005年9月。
管 歐     中華民國憲法論,1994年10月。
蔡文輝     社會學,2011年1月。
蔡茂寅     行政指導,載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2000年12月。
─(執筆) 第十六講,社會權(二),載於:周志宏、許志雄、陳銘祥、蔡宗珍、蔡茂寅合著,現代憲法論,2008年10月。
─(執筆) 第二篇,第五章,行政指導,載於:蔡茂寅、李建良、林明鏘等合著,行政程序法實用,2011年2月。
─(執筆) 第一篇,第一章,法例,載於:蔡茂寅、李建良、林明鏘等合著,行政程序法實用,2011年2月。
劉脩如     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上冊),1984年3月。
廖義男     經濟法之概念與內容體系,收錄於:氏著,企業與經濟法,1980年4月。
─ 國家賠償法,1993年7月。
蔡志方 行政救濟法新論,2001年1月。
蔡維音     社會國之法理基礎,2001年7月。
蕭文生(譯) 關於「一九八三年人口普查法」之判決,收錄於:西德聯邦憲法法院選輯(一),1990年10月。
鍾秉正     社會保險法論,2005年10月。
謝榮堂     社會法治國基礎問題與權利救濟,2008年11月。
謝瀛洲     中華民國憲法論,1971年1月。
藍采風     社會學,2003年8月。
羅明通     國家賠償法上公權力概念之比較研究,1995年12月。
蘇永欽     部門憲法─憲法釋義學的新路徑?,收錄於: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2002年7月。
二、中文部分:期刊
Christian Starck著
(李建良譯)  基本權利的保護義務,政大法學評論,第58期,1997年12
        月,頁65-82。
Prof. Dr. Dr. h. c.
mult Klaus Stern著
(蔡宗珍譯)  基本權保護義務之功能─法學上之一大發現,月旦法學雜誌,第175期,2009年12月,頁46-59。
王永慈     「社會排除」:貧窮概念的再詮釋,社區發展季刊,第95期,2001年9月,頁72-84。
─ 「積極促進」(activation)概念的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16期,2007年6月,頁151-173。
王順民 貧窮的歷史性解構:以英、美國為例,人文社會科學集刊,第
8卷,第1期,1996年3月,頁79-113。
王惠玲 社會基本權與憲法上工作權之保障,政大勞動學報,第1期,1992年1月,頁77-91。
王篤強 美國九○年代「福利改革」對台灣的可能啟示,社區發展季刊,第98期,2002年7月,頁183-194。
王鵬翔 基本權的規範結構,臺大法學論叢,第34卷,第2期,頁1-60。
古允文 平等與凝聚:台灣社會福利發展的思考,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5卷,第1期,2001年6月,頁145-169。
古善愚     一年來的台灣社會工作,新社會,第1卷,第3期,1948年5
        月,頁5-7。
江嘉琪     行政行為導論,月旦法學教室,第37期,2005年11月,頁
47-55。
吳 庚 依法行政原則的實踐─回顧與展望,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2
期,2000年12月,頁24-32。
李建良     滯留路邊的破舊車-「第一次權利保護」與「第二次權利保
護」,月旦法學雜誌,第4期,1995年8月,頁54-56。
─ 行政程序行為與行政救濟,月旦法學雜誌,第49期,1996年6月,頁18-19。
─ 試論一般給付訴訟之適用,律師雜誌,第254期,2000年11月,頁29-51。
─ 法律的溯及既往與信賴保護原則,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4期,2001年7月,頁79-88。
─ 淺說原住民族的憲法權利—若干初探性的想法,載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7期,2003年6月,頁115-125。
─ 依法行政原則─法律優位原則,月旦法學教室,第48期,2006年10月,頁37-44。
─ 依法行政原則─法律保留原則,月旦法學教室,第49期,2006年11月,頁45-54。
─ 行政法思維方法與案例研究─基礎篇(一):問題模式與思考層次─,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3期,2008年2月,頁56-66。
─ 行政法思維方法與案例研究─基礎篇(二):基礎案例解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4期,2008年3月,頁61-80。
─ 經濟管制的平等思維─兼評大法官有關職業暨營業自由之憲
法解釋,政大法學評論,第102期,2008年4月,頁71-157。
吳信華     退學處分之合法性─行政訴訟撤銷之訴的思惟步驟─,中正大
學法學集刊,第2期,1990年7月,頁131-155。
李淑容 台灣新貧現象及其因應對策,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17期,
2007年12月,頁193-219。
李健鴻     「積極促進」治理下就業保險失業給付制度的實踐困境,臺灣民主季刊,第7卷,第2期,2010年,6月,頁125-176。
李惠宗 論行政不作為之國家賠償責任──台中地方法院八十六年度重
國字第三號(衛爾康事件)判決與大法官第四六九號解釋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1期,2000年6月,頁35-60。
呂朝賢 社會救助的問題:政策目的、貧窮的定義與測量,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集刊,第11卷,第2期,1999年6月,頁221-256。
李震山 人性尊嚴之憲法意義,律師雜誌,第150期,1992年3月,
頁34-45。
─ 人性尊嚴,法學講座,第17期,2003年5月,頁1-17。
吳震能 社會救助法之補充性原則,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30期,2009年6月,頁161-198。
林三欽     訴願案件之違法判斷基準時,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3期,
2001年6月,頁1-16。
─ 行政法上權利救濟管道之選擇-「第一次權利保護」與「第二次權利保護之區別」-,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6期,2001年9月,頁117-124。
─ 行政法令變遷與信賴保護,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16卷,第1期,2004年8月,頁131-186。
─ 國家賠償請求權基礎之一─「執行職務型」之國賠請求權,月旦法學教室,第53期,2007年3月,頁30-45。
─ 國家賠償請求權基礎之二─「怠於執行職務類型」之國賠請求權,月旦法學教室,第55期,2007年5月,頁30-39。
─ 國家賠償事件中違法性之認定,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32
期,2009年7月,頁93-105。
─ 信賴保護原則與法令不溯及既往,政大法學評論,第100期,2007年12月,頁57-133。
─ 授益行政處分撤銷與不當得利之返還,月旦法學教室,第104期,2011年6月,頁10-11。
林谷燕     德國社會法典之沿革與簡介,弘光學報,第46期,2005年7
月,頁183- 205。
林明昕 公法上不當得利之研究─以行政程序法第一百二十七條為中
心,輔仁法學雜誌,第35期,2008年6月,頁1-68。
林佳和   國家、行政法與意識型態 – Ernst Forsthoff 的«極權國家論»與國家社會主義,輔仁法學雜誌,第26期,2003年12月,頁39-91。
林紀東 現代福利國家之概念,憲法思潮季刊,第2期,1968年4月,頁17-28。
林炫秋     社會保險權利之憲法保障─以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學期刊,2008年5月,頁297-354。
林萬億 社會福利專題研討會─「人類福祉的增進─新世紀的挑戰研討
會」實錄,社區發展季刊,第95期,2001年9月,頁324-337。
林錫堯     國家賠償法之分析與檢討(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6
期,2005年11月,頁1-13。
洪家殷 論違法行政處分-以其概念、原因及法律效果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8卷,第2期,1995年3月,頁1-90。
─ 論信賴保護原則之適用─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五二五號解釋
評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7期,2001年10月,頁39-55。
─ 論行政調查中職權調查之概念及範圍-以行政程序法之相關規定為中心,東吳法律學報,第21卷,第3期,2010年1月,頁1-42。
紀振清     行政指導與獨占禁止法於行政法學上之爭議問題,法學叢刊,第146期,1992年4月,頁137-152。
─ 日本行政指導之機能與判例趨向,法學評論,第60卷,第11、12期合刊,1994年12月,頁26-37。
洪惠芬 對依賴者的道德責任:另一種詮釋「福利依賴」的觀點,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4卷,第3期,2002年9月,頁409-464。
徐廣正     從工作權觀念論勞工之失業保障,台灣勞動評論,第3卷,第2期,2011年12月,頁197-222。
孫迺翊     憲法解釋與社會保險制度之建構─以社會保險「相互性」關係為中心,載於:臺大法學論叢,第35卷,第6期,2006年11月,頁241-290。
─ 社會救助制度中受助者之人性尊嚴保障─一個憲政國家興起
前後的比較觀察,法學新論,第136期,2006年9月,頁65-87。
─ 社會給付行政中受益人之信賴利益保護-以德國社會行政程序法為借鏡,輔仁法學雜誌,第37期, 2009年6月,頁111-184。
孫健忠 社會救助制度的新思考,社區發展季刊,第91期,1990年10月,頁240-251。
─ 親屬責任與社會救助:扶助或控制?,社區發展季刊,第103期,2003年9月,頁184-194。
─ 「工作」與「福利」連結的試析:從「勞役所試煉」、「工作福利」到「工有酬」,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8卷,第1期,2009年8月,頁119-147。
郝鳳鳴 我國社會救助法之現況分析與檢討,東海法學研究,第10期,1996年3月,頁69-107。
翁毓秀 台灣地區兒童與家庭救助政策─從美國社會福利改革談起,社區發展季刊,第98期,2002年7月,頁145-159。
陳 敏     憲法之租稅概念及其課徵限制,政大法學評論,第24期,1981年10月,頁33-58。
盛子龍 行政處分容許性與行政爭訟,月旦法學教室,第21期,2004年7月,頁22-23。
張志偉 比例原則與立法形成餘地─由法律原則理論出發,探討審查密度的結構,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24期,2008年5月,頁1-74。
許宗力     基本權的功能與司法審查,載於: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第6卷,第1期,1996年1月,頁24-34。
─ 基本權利:第二講─基本權的功能,月旦法學教室,第2期,2002年12月,頁72-80。
─ 基本權利:第五講─基本權利的第三人效力與國庫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9期,2003年7月,頁64-74。
陳宜中   第三條路:新時代的新政治?,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0期,2000年12月,頁153-179。
─ 國家應維護社會權嗎?評當代反社會權論者的幾項看法,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5卷,第2期,2003年6月,頁309-338。
陳怡如     司法院大法官平等原則違憲審查標準之探究,靜宜人文社會學報,第1卷,第1期,2006年6月,頁111-168。
許育典     社會國,月旦法學教室,第12期,2003年10月,頁38-43。
─ 人權與法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當代教育研究,第13卷,第3期,2005年9月,頁29-58。
張桐銳     行政法與合作國家,月旦法學雜誌,第121期,2005年6月,頁25-53。
論憲法最低生存保障請求權,政大法學評論,第123期,2011年11月,頁121-190。
陳清秀     國家賠償實務之研討(上),月旦法學雜誌,第141期,2007年2月,頁171-207。
─ 行政訴訟上事實及法律狀態之違法基準時,台灣法學雜誌,第125期,2009年4月,頁38-63。
陳淑芳 撤銷訴訟之裁判基準時,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0期,2007年1月,頁54-78。
許登科 論撤銷訴訟中行政處分之之違法判斷基準時,法學叢刊,第
190期,2003年4月,頁61-75。
張道義 德國社會法中關於個人資訊保護問題,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46期,2000年6月,頁189-239。
陳愛娥     自由─平等─博愛─社會國原則與法治國原則的交互作用,臺
大法學論叢,第26卷,第2期,1997年1月,頁121-141。
─ 憲法對未出生胎兒的保護─作為基本權保護義務的一例來觀
察,政大法學評論,第58期,1997年12月,頁65-82。
─ 法律原則、法律概念的清晰掌握與法治的落實─行政法院八十八年度判字第一八一五號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2 期,2000年7月,頁45-56。
─ 憲法基本原則:第一講導論-憲法、國家與社會學,月旦法學教室,第9期,2003年7月,頁46-53。
─ 行政行為形式─行政任務─行政調控─德國行政法總論改革-的軌跡,月旦法學雜誌,第120期,2005年5月,頁9-36。
─ 信賴保護原則之具體化─兼評司法院大法官相關解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8期,2007年9月,頁159-193。
張錕盛     行政法學另一種典範之期待:法律關係理論,月旦法學雜誌,第121期,2005年6月,頁54-87。
程明修     課予義務訴訟與一般給付訴訟間選則之爭議問題分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8期,2006年11月,頁50-70。
─ 第一次權利保護優先原則,法學叢刊,第52期,2007年10
月,頁27-46。
黃昭元 平等權審查標準的選擇問題:兼論比例原則在平等權審查上的適用可能,臺大法學論叢,第37卷,第4期,2008年12月,頁253-284。
黃舒芃   社會權在我國憲法中的保障,中原財經法學,第16期,2006年6月,頁1-43。
葛克昌     稅法與民生福利國家,經社法制論叢,第4期,2002年12
月,頁131-161。
董保城 公權與公務員怠於執行職務而生之國家賠償責任之探討──兼
論最高法院72年台上字第704號判例,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7卷,第1期,1991年2月,頁43-65。
詹鎮榮   補充性原則,月旦法學教室,第12期,2003年10月,頁34-37。
─ 社會國原則—起源、內涵及規範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41期,2006年3月,頁32-41。
─ 社會國原則—責任主體、類型及界限,月旦法學教室,第42期,2006年4月,頁45-55。
─ 給付行政法律保留密度再思考─以軍公教退休人員優惠存款
為例,月旦法學雜誌,第157期,2008年6月,頁18-23。
廖元豪 走自己的路─大法官「法律保留本土化」之路─,台灣本土法
學雜誌,2004年5月,頁21-40。
劉宗德   試論日本之行政指導,政大法學評論,第40期,1989年12
月,頁75-85。
劉建宏   中日法制上行政指導之救濟介紹,載於軍法專刊,第50卷,
第5期, 2004年5月,頁38-49。
蔡宗珍 人性尊嚴之保障作為憲法基本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45期,1999年2月,頁99-102。
─ 撤銷違法行政處分之限制─信賴保護之主張及其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63期,2008年1月,頁85-89。
蔡茂寅     行政法之適用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80期,2002年1月,
頁20-21。
─ 法規變動後行政處分之撤銷問題,月旦法學教室,第90期,2010年4月,頁8-9。
蔡維音 社會救助「家庭成員」之認定,月旦法學教室,第58期,2007年8月,頁20-21。
─ 何謂「中低收入戶」?,月旦法學教室,第72期,2008年10月,頁22-23。
─ 低收入戶認定之需求審查,興大法學,第5期,2009年5 月,頁1-33。
─ 待業人口有多少收入?,月旦法學教室,第76期,2011年2月,頁22-23。
蔡達智 論行政指導─以日本法制為中心,法學叢刊,第162期,
1996年4月,頁107-121。
鄭麗嬌 美國一九九六年「個人責任與工作機會調節法案」之政策論證與分析,中國行政評論,第8卷,第2期,1999年3月,頁181-230。
─ 美國社會福利政策發展之研究:回顧與展望,中國行政評論,第9卷,第1期,1999年12月,頁103-134。
蕭文生 裁量濫用,月旦法學教室,第51期,2007年1月,頁22-23。
─ 論當事人協力義務,政大法學評論,第95期,2007年2月,
頁127-173。
鍾秉正 論社會法之生存權保障功能─以社會救助制度為例,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54期,2004年6月,頁1-40。
簡守邦 Workfare:贊成與反對,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25期,2008年6月,頁143-203。
謝榮堂     社會行政法概論之一,華岡法粹,第32期,2004年12月,
頁129-155。
謝榮堂、周佳宥 德國照護保險法制之研究─作為我國未來立法借鏡,軍法專
刊,第55卷,第5期,2009年10月,頁12-34。
羅傳賢   行政指導法制之基本認識,立法院院聞,第12卷,第6期,
1992 年6月,頁21-26。
三、中文部分:碩博士論文
王仕圖 貧窮的持續時間與再進入的動態分析—以1990-1998年之嘉義縣低收入戶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6月。
王信仁     再訪社會權,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3月。
王菁菁 以福利工作的理念檢視以工代賑方案執行之效果─以嘉義縣
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沈政雄   現代給付行政之行為形式與法律關係-以社會保障給付為中
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7月。
吳菁盈     憲法福利國原則的軌跡─由福利國家類型論談起─,國立政治
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7月。
李鎨澂     我國憲法上民生福利國家原則之研究─以德國基本法第二十
條社會國原則為借鏡,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7月。
林子儀     國家從事公營事業之憲法基礎及界限,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年7月。
林佳和     勞動關係去管制的憲法界限-以德國法為中心之國家學嘗試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6月。
林明侖     論行政指導,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6月。
林幸誼 社會救助中強制工作條款之合憲性檢驗,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7月。
周宗憲     憲法上人民最低生存權的性質與司法保障─我國與日本學說
及司法判決(大法官釋憲)見解之探討,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7月。
林俊廷     社會福利行政之裁量統治─以受給權保護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林重魁 從行政法學觀點論日本行政指導制度,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5月。
郭俊巖 工作福利的發展與理論:英美經驗的探討與借鏡,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6月。
張源泰     德國社會法立法及社會法院體制之研究─兼論我國社會立法
法典化之可行性,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12月。
許瑞麟     我國社會救助法之研究─以德國聯邦社會救助法為借鏡─,國
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7月。
楊政憲     社會基本權之研究─以德國法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6月。
蔡慧民 九〇年代美國社會福利改革之分析 : 以公共救助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2001年1月。
蔡馥宇 論行政指導之救濟,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年7月。
賴秦瑩 美國福利改革經驗的研究:工作福利政策焦點的分析,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6月。
四、中文部分:研討會論文
李建良     經濟管制的平等思維─從平等權觀點檢視大法官有關職業暨
營業自由之憲法解釋,收錄於:司法院大法官九十五年度學術研討會,憲法解釋與平等權之發展(上冊),2006年12月,頁95-128。
─ 論社會給付立法的違憲審查基準:社會國原則的實踐難題,收錄於:司法院大法官釋憲六十週年學術研討會,違憲審查基準與社會國原則(下冊),2008年9月,頁1-28。。
林佳和     公務員、勞工與平等原則─從釋字第596號解釋談起,收錄於: 司法院大法官九十五年度學術研討會,憲法解釋與平等權之發展(上冊),2006年12月,頁23-66。
─ 從行政法院判決論給付行政之法學方法-以就業促進領域違
法受益處分之撤銷為例-,收錄於2010首屆海峽兩岸公法學論壇─憲法與行政管制理論與實務會議論文集,2010年11月,頁170-195。
─ 憲法角度下的勞動法與隱私權─兼論基本權於私法關係上的
適用,收錄於:司法院大法官一百年度學術研討會─憲法解釋及與隱私權之保障(下冊),2011年12月,頁43-78。
徐火炎     台灣的公民權:經驗內涵的初探,收錄於:公民權-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第八次研討會,2006年5月,頁1-18。
孫迺翊 社會給付請求權、當事人協力義務與隱私權保障,收錄於:司法院大法官一百年度學術研討會─憲法解釋及與隱私權之保障(下冊),2011年12月,頁79-110。
郝鳳鳴     社會國原則與社會法制之憲法解釋,收錄於:司法院大法官釋憲六十週年學術研討會,違憲審查基準與社會國原則(下冊),2008年9月,頁29-59。
─ 社會法與隱私權保障-孫迺翊教授社會給付請求權、當事人協力義務與隱私權保障與談稿,收錄於:司法院大法官一百年度學術研討會─憲法解釋及與隱私權之保障(下冊),2011年12月,頁111-116。
陳愛娥     平等原則作為立法形塑社會給付體系的界限─兼評司法院大
法官相關解釋,收錄於:司法院大法官九十五年度學術研討會,憲法解釋與平等權之發展(上冊),2006年12月,頁1-22。
廖義男 行政程序法草案之重要內容─適用範圍、行政處分與法規命
令,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1992年2月,頁9-51。
五、中文部分:政府出版品
單驥 我國所得分配的現況與對策,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00年9月1日。
雷文玫、黃舒芃 社會權入憲分析以及基本國策中有關社會福利政策的檢討,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5年11月。
許宗力     行政法規變更涉及的新舊法適用問題,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暨研究所,2003年6月。
六、英文部分:
BANE, MARY JO, ELLWOOD, DAVID T., WELFARE REALITIES: FROM RHETORIC TO REFOR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Barbier, Jean-Claude, Activating social protection and employment insurance, Managing SocialRisks through Transitional Labor Markets, TLM.NET 2005 working papers, Amsterdam: SISWO/Social Policy Research, No.2005-26(2005).
Bou-Habib, Paul, & Olsaretti, Serena, Liberal Egalitarianism and Workfare, Journal of Applied Philosophy, Vol. 21(3) (2004).
Benner, M. & T. B. Vad, Sweden and Denmark: Defending the Welfare State, in F. SHARPF AND V. A. SCHMIDT, WELFARE AND WORK IN THE OPEN ECONOMY VOL.Ⅱ: DIVERSE RESPONSES TO COMMON CHALLENG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2000).
Carpenter, Mick, Speeden, Stuart et al., Capabilities, human rights and the challenge to workfare, in MICK CARPENTER, STUART SPEEDEN AND BELINDA FREDA, BEYOND THE WORKFARE STATE : LABOUR MARKETS,EQUALITIES AND HUMAN RIGHTS, Bristol: The Policy Press (2007).
Ellwood, David T., The US Version of Work Based Reform: Promise, Prospects and Pitfalls, in T. EARDLEY & B. BRADBURY, COMPETING VISIONS: REFERRED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SOCIAL POLICY CONFERENCE 2001, SPRC Report 1/02, Social Policy Research Centr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2002).
Gilbert, Neil, Protection to Activation: The Apotheosis of Work, in PETER SAUNDERS, WELFARE TO WORK IN PRACTICE: SOCIAL SECURITY AND PARTICIPATION IN ECONOMIC AND SOCIAL LIFE, Aldershot: Ashgate Publishing (2005).
Gilbert, Neil, & Van Voorhis, Rebecca, Activating the unemployed: The Chanllenge Ahead, in NEIL GILBERT & REBECCA VAN VOORHIS, ACTIVATING THE UNEMPLOYED: A COMPARATIVE APPRAISAL OF WORK-ORIENTED POLICIES, New Jersey: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1).
Grover, Chris, & Stewart, John, Modernizing Social Security? Labour and its Welfare-to-work Strategy,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 34(3) (2000).
HANDLER, JOEL F., SOCIAL CITIZENSHIP AND WORKFAR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WESTERN EUROPE : THE PARADOX OF INCLUS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Haveman, Heather A., The Columbia School and the Study of Bureaucracies: Why Organizations Have Lives of their Own, in ADLER, PAUL 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SOCIOLOGY AND ORGANIZATION STUDIES: CLASSICAL FOUNDATION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JAMIE, PECK, WORKFARE STATES,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2001).
Jessop, Bob, Towards a Schumpeterian Workfare State? Preliminary Remarks on Post-Fordist Political Economy, Studies in Political Economy, Vol. 40 (1993).
Joassart-Marcelli, Pascale, Working poverty in southern California: towards an operational measur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Vol.34(1) (2005).
KILDAL, NANNA, WORKFARE TENDENCIES IN SCANDINAVIAN WELFARE POLICIES, Geneva: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2001).
Kronauer, Martin, Social exclusion and underclass-new concepts for the analysis of poverty, in H. J. ANDRE, EMPIRICAL POVERTY RESEARCH 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England: Ashgate (1998).
LØDEMEL, IVAR, & TRICKEY, HEATHER, AN OFFER YOU CAN’T REFUSE: WORKFARE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Bristol: The Policy Press (2001).
MARSHALL, THOMAS H., & BOTTOMORE, TOM, CITIZENSHIP AND SOCIAL CLASS, London: The Pluto Press (1992).
Merton, Robert K., Bureaucratic Structure and Personality, Social Forces, Vol.18(4)(1940).
Miller, S. M. and Jenette E. Markle, Social Policy in the US: Workfare and the American Low-Wage Labor Market, in PETER TOWNSEND AND DAVID GORDONEDS, WORLD POVERTY: NEW POLICIES TO DEFEAT AN OLD ENEMY, Bristol: Policy Press, (2002).
Myles, J., When Markets Fail: Social Welfare in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ESPING-ANDERSEN, WELFARE STATE IN TRANSITION , London: Sage (1996).
ORLOFF, ANN SHOLA, FAREWELL TO MATERNALISM: WELFARE REFORM, ENDING ENTITLEMENT FOR SINGLE MOTHERS, AND EXPANDING THE CLAIMS OF POOR EMPLOYED PARENTS, Paper to be presented at Harvard Seminar on Inequality and Social Policy (2002).
QUAID, MAEVE, WORKFARE : WHY GOOD SOCIAL POLICY IDEAS GO BAD,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2002).
Riemer, Frances Julia, From Welfare to Working Poor: Prioritizing Practice in Research on Employment-Training Programs for the Poor, Anthropology & Education Quarterly, Vol. 28(1) (1997).
White, Stuart, What`s Wrong with Workfare?, Journal of Applied Philosophy, Vol. 21(3) (2004).
Wolff, Jonathan, Training, Perfectionism and Fairness, Journal of Applied Philosophy, Vol. 21(3) (2004).
七、德文部分:
Alexy, Robert, Grundrechte als subjektive Rechte und als objektive Normen, Der Staat 29 (1990), S. 49ff.
ders., Theorie der Grundrechte, Baden-Baden 1994.
ders., Recht, Vernunft, Diskurs: Studien zur rechtsphilosophie, Frankfurt a. M. 1995.
Anzenbacher, Arno, Christliche Sozialethik: Einführung und Prinzipien, München u.a.1998, S. 216.
Bachmann, Susanne/Baumgartner, Gerhard/Feik, Rudolf/Giese, Karim/Jahnel, Dietmar/Lienbacher, Georg (Hrsg.), Besonderes Verwaltungsrecht, 8 Aufl.,Wien u.a. 2010.
Bachof, Otto, Die Dogmatik des Verwaltungsrechts vor den Gegenwartsaufgaben der Verwaltung, VVDStRL 30 (1972), S. 193ff.
Badura, Peter, Verwaltungsrecht im liberalen und im sozialen Rechtsstaat, in: Recht und Staat, Heft 328, Tübingen 1966, S. 5ff.
ders., Der Sozialstaat, DÖV 1989, S. 491ff.
ders., Arten der Verfassungsrechtssätze, in: Josef Isensee/Paul Kirchhof (Hrsg.),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Band VII, Heidelberg 1992, S. 33ff.
Baier, Gerhard, 1. Sozialgesetzbuch (SGB) – Allgemeiner Teil –, in: Gerhard Baier,Dieter Krauskopf (Hrsg.), Soziale Krankenversicherung, Pflegeversicherung, München 2012, § 66.
Beck, Bernhard, Wohlstand, Markt und Staat Eine Einführung in die Volkswirtschaftslehre, Zürich 2008.
Benda,Ernst, Die Rechts- und sozialstaatliche Ordnung des Grundesetzes, in: Ernst Benda/ Werner Maihofer/ Hans-Jochen Vogel, Handbuch des Verfassungsrechts(1), 2 Aufl., Berlin 1995, §17.
Bleckmann, Albert, Staatrecht II - Die Grundrechte, 4 Aufl., Köln u.a. 1997, §11.
Blüggel, Jens, Die Mitwirkung des Arbeitsuchenden bei der Sachverhaltsaufklärung- Zur rechtlichen Zulässigkeit des Hausbesuchs und der Anforderungen von Kontoauszügen durch den SGB II-Träger-, SGb 2007.
ders., Mitwirungspflichten, in: Wolfgang Eichler/Wolfgang Spellbrink (Hrsg.), SGB II : Grundsicherung für Arbeitsuchende : Kommentar, 2 Aufl., München 2008,Vor §§56-62.
Böckenförde, Ernst-Wolfgang, Grundrechte als Grundsatznormen - Zur gegenwärtigen Lage der Grundrechtsdogmatik, Der Staat 29 (1990), S.1ff.
ders., Staat, Verfassung, Demokratie: Studien zur Verfassungstheorie und zum Verfassungsrecht, Frankfurt a. M. 1991.
Boeckh, Jürgen/Huster, Ernst-Ulrich/ Benz, Benjamin (Hrsg.), Sozialpolitik in Deutschland: eine systematische Einführung, 3 Aufl., Wiesbaden 2011.
Brandner, Hans Erich , Das allgemeine Persönlichkeitsrecht in der Entwicklung durch die Rechtsprechung, JZ 1983, S. 689ff.
Brohm, Winfried, Die Dogmatik des Verwaltungsrechts vor den Gegenwartsaufgaben der Verwaltung, VVDStRL 30 (1972), S. 245ff.
Bumke, Christian/Vosskuhle, Andreas, Casebook Verfassungsrecht, 5 Aufl., München 2008.
Canaris, Claus-Wilhelm, Grundrechtswirkungen und Verhältnismäßigkeitsprinzip in der richterlichen Anwendung und Fortbildung des Privatrechts, JuS 1989, S. 161ff.
Christen, Torsten G., Arbeitsförderungsrecht und Arbeitsmarktökonomik : eine rechtsvergleichende und interdisziplinäre Untersuchung, Lohmar u.a. 2001.
Däubler, Wolfgang, Gläserne Belegschaften? : das Handbuch zum Arbeitnehmerdatenschutz, 5 Aufl., Frankfurt a. M. 2010, §3.
Degenhart, Christoph, Das Allgemeine Persönlichkeitsrecht, Art. 2 I i.V. mit Art. 1 I GG, JuS 1992, S. 361ff.
Detterbeck,Steffen,Subsidiarität der Verfassungsbeschwerde nach Art. 93 Abs. 1 Nr. 4a GG auch bei normativem Unterlassen?, DÖV 1990, S. 858ff.
Di Fabio, Udo, Das Kooperationsprinzip- ein allgemeiner Rechtsgrundsatz des Umweltrechts, NVwZ 1999, S. 1153ff.
Diering, Björn/Timme, Hinnerk/Waschull, Dirk (Hrsg.), Sozialgesetzbuch X, Sozialverwaltungsverfahren und Sozialdatenschutz: Lehr- und Praxiskommentar, 3 Aufl., Baden-Baden 2011.
Dietlein, Johannes, Die Lehre von den grundrechtlichen Schutzpflichten, Berlin 1992.
ders., Das Untermaßverbot, Bestandsaufnahme und Entwicklungschancen einer neuen Rechtsfigur, ZG 1995, S. 131ff.
Dörr, Gernot/ Francke, Konrad (Hrsg.), Sozialverwaltungsrecht : ein Grundriss, 2 Aufl., Berlin 2006.
Dürig, Günter, Verfassung und Verwaltung im Wohlfahrstaat, JZ 1953, S. 193ff.
Dreier, Horst, Subjektiv-rechtliche und objektiv-rechtliche Grundrechtsgehalte, Jura 1994, S. 505ff.
Eichenhofer, Eberhard, Sozialrecht, 6 Aufl., Tübingen 2007, §9.
Engelhardt, Gerd, in: Klaus Obermayer (Hrsg.), Kommentar zum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3 Aufl., Neuwied 1999, §26.
Ermacora, Felix, Der verfassungsrechtliche Gesetzesvorbehalt, DÖV 1960, S. 561ff.
Forsthoff, Ernest, Begriff und Wesen des sozialen Rechtsstaates, VVDStRL 12(1954), S. 8ff.
Gröschner, Rolf, in: Horst Dreier (Hrsg.), Grundgesetz : Kommentar, Band II, 2 Aufl.,Tübingen 2006.
Gurlit, Elke, Verwaltungsrechtlicher Vertrag und andere verwaltungsrechtliche Sonderverbindungen, in: ders./Dirk Ehlers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4 Aufl., Berlin 2010, §32.
Habermas, Jürgen, Theorie des kommunikativen Handelns, Band 2, Frankfurt a. M. 1995.
Häberle, Peter, Effizienz und Verfassung, AöR 98 (1973), S.625ff.
Hain, Karl-Eberhard, Der Gesetzgeber in der Klemme zwischen Übermaß- und Untermaßverbot?, DVBl. 1993, S.982ff.
Haverkate, Görg, Rechtsfragen des Leistungsstaats: Verhältnismässigkeitsgebot und Freiheitsschutz im leistenden Staatshandeln, Tübingen 1983.
Heinig, Hans Michael, Der Sozialstaat im Dienst der Freiheit, Tübingen 2008.
Henke, Wilhelm, Wandel der Dogmatik des öffentlichen Rechts, JZ 1992, S. 541ff.
Herzog, Roman, in: Theodor Maunz, Günter Dürig (Hrsg.), Grundgesetz : Kommentar, Band III, München 2006.
Hesse,Konrad, Die Bedeutung der Grundrecht, in: Ernst Benda/ Werner Maihofer/Hans-Jochen Vogel (Hrsg.), Handbuch des Verfassungsrechts(1), 2 Aufl., Berlin 1995, §5.
ders., Grundzüge des Verfassung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20 Aufl., Heidelberg 1999.
Hirschboeck, Thomas, Sozialhilfemißbrauch in Deutschland aus juristischer Sicht,Berlin 2004.
Ipsen, Jörn, Staatsrecht II : Grundrechte, 11 Aufl., Köln 2008.
Isensee, Josef, Das Grundrecht auf Sicherheit : zu den Schutzpflichten des freiheitlichen Verfassungsstaates, Berlin 1983.
ders., Das Grundrecht als Abwehrrecht und staatliche Schutzpflicht, in: Josef Isensee/Paul Kirchhof (Hrsg.),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Band V, Heidelberg 1992, §111.
ders., Gemeinwohl und Staatsaufgaben im Verfassungsstaat, in: ders./ Paul Kirchhof (Hrsg.),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Band III, 2 Aufl., Heidelberg 1996, §57.
Jarass, Hans Dieter, Grundrechte als Wertentscheidungen bzw. objektiv-rechtliche Prinzipien in der Rechtsprechung de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s, AöR (110), 1985, S. 363ff.
ders., Das allgemeine Persönlichkeitsrecht im Grundgesetz, NJW 1989, S. 857ff.
Jellinek, Georg, System der subjektiven öffentlichen Rechte, herausgegeben von Jens Kersten, 2 Aufl., Tübingen 2011.
Joussen, Jacob, 10. Sozialgesetzbuch (SGB)Erst Buch (I) - Allgemeiner Teil -, in: Ralf Kreikebohm/Wolfgang Spellbrink/Raimund Waltermann (Hrsg.), Kommentar zum Sozialrecht : EWG-VO 1408/71, SGB I bis SGB XII, SGG, BAföG, BEEG, WoGG, München 2009, §66 SGB I.
Kalkbrenner, Helmut, Verfassungaufträge und Verpflichtung des Gesetzgebers, DÖV 1963, S. 41ff.
Klein, Eckart, Grundrechtliche Schutzpflicht des Staates, NJW 1989, S. 1633ff.
Kloepfer, Michael, Der Vorbehalt des Gesetzes im Wandel, JZ 1984, S. 685ff.
Knickrehm, Sabine, 20. Sozialgesetzbuch (SGB)Erst Buch (II) - Gundsicherung für Arbeitsuchende -, in: Ralf Kreikebohm/Wolfgang Spellbrink/Raimund Waltermann (Hrsg.), Kommentar zum Sozialrecht : EWG-VO 1408/71, SGB I bis SGB XII, SGG, BAföG, BEEG, WoGG, München 2009, §7 SGBII.
Kopp, Ferdinand O./Ramsauer, Ulrich (Hrsg.), VwVfG: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12 Aufl., München 2011.
Kornbichler, Hendrik/Polster, Julian/Tiede, Wolfgang (Hrsg.), Verfassungsrecht: schnell erfasst , Berlin u.a.2001
Lange, Klaus, Soziale Grundrechte in der deutschen Verfassungsentwicklung und in den derzeitigen Länderverfassungen, in: Ernst-Wolfgang Böckenförde/Jürgen Jekewitz und Thilo Ramm (Hrsg.), Soziale Grundrechte : 5. Rechtspolitischer Kongress der SPD vom 29. Februar bis 2. März 1980 in Saarbrücken : Dokumentation, Heidelberg 1981, S. 49ff.
Langer, Stefan, Staatshaftung für Waldschäden wegen Verletzung grundrechtlicher Schutzpflichten? NVwZ 1987, 195ff.
Lerche, Peter, Da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und die Verfassungsdirektiven zu den „ nicht erfüllten Gesetzgebungsaufträgen”, AöR 90 (1965), S. 341ff.
ders., Grundrechtsschranken, in: Josef Isensee/Paul Kirchhof (Hrsg.),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Band V, Heidelberg 1992.
Lilge, Werner, SGB I : Allgemeiner Teil : Kommentar, 3 Aufl., Berlin 2012, §66.
Luhmann, Niklas, Die Politik der Gesellschaft, Frankfurt a. M. 2000.
Lücke, Jörg, Soziale Grundrechte als Staatszielbestimmungen und Gesetzgebungsaufträge, AöR 107 (1982), S. 15ff.
Materns, Wolfgang, Grundrechte im Leistungsstaat, VVDStRL 30 (1972), S.7ff.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5 Aufl., Müchen 2004.
ders.,Kontinuitätsgewähr und Vertrauensschutz, in: Josef Isensee/ Paul Kirchhof (Hrsg.),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Band IV, 3 Aufl., Heidelberg 2006.
ders., Staatsrecht I, 6 Aufl., Müchen 2010.
Mayer-Tasch, Peter Cornelius, Politische Theorie des Verfassungsstaates: Eine Einführung, 2 Aufl., Wiesbaden 2009.
Merten, Detlef, Über Staatziele, DÖV 1993, S. 368ff.
Mrozynski, Peter, Sozialgesetzbuch, allgemeiner Teil : (SGB I) : Kommentar, 4 Aufl., München 2010, §66.
Müller-Volbehr, Jörg, Das Soziale in der Marktwirtschaft, JZ 1982, S. 132ff.
ders., Der soziale Rechtsstaat im System des Grundgesetzes, JZ 1984, S.6ff.
Münder, Johannes, Angela Smessaert, Frühe Hilfen und Datenschutz - Mecklenburg-Vorpommern, Münster u.a. 2010.
Murswiek, Dietrich, Die staatliche Verantwortung fur die Risiken der Technik, Berlin 1985.
ders., Entschädigung für immissionsbedingte Waldschäden , NVwZ 1986, S. 611ff.
Neumann, Volker, Das medizinische Existenzminimum, NZS 2006, S. 393ff.
Niehues, Norbert, Schul- und Prüfungsrecht, Band I, 3 Aufl., München 2000.
Oppermann, Thomas, Subsidiarität als Bestandteil des Grundgesetzes, JuS 1996, S. 569ff.
ders.,Freiheit von Forschung und Lehre, in: Josef Isensee/Paul Kirchhof (Hrsg.),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Band VI, 2. Aufl., Heidelberg 1989, §145.
Ossenbühl, Fritz, Daseinsvorsorge und Verwaltungsprivatrecht, DÖV 1971, S. 513 ff.
ders., Neuere Entwicklungen im Staatshaftungsrecht, Berlin u.a. 1984.
ders.,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Hans-Uwe Erichsen/Dirk Ehlers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2002, §9.
Papier, Hans-Jürgen, Der Einfluß des Verfassungsrechts auf das Sozialrecht, in: Sozialrechtshandbuch (SRH), 2 Aufl., Neuwied u.a.1996, S.73ff.
Paschke, Marian, Medienrecht, 3 Aufl., Heidelberg 2009.
Pieroth, Bodo/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Staatsrecht II, 26 Aufl., Heidelberg 2010.
Pietrzak, Alexandra, Die Schutzpflicht im verfassungsrechtlichen Kontext - Überblick und neue Aspekte, JuS 1994, S. 748ff.
Radbruch, Gustav, Rechtsphilosophie : Studienausgabe, herausgegeben von Ralf Dreier und Stanley Paulson, 2 Aufl., Heidelberg 2003.
Rixen,Stephan, Träger der Grundsicherung für Arbeitsuchende, in: Wolfgang Eichler/Wolfgang Spellbrink (Hrsg.), SGB II : Grundsicherung für Arbeitsuchende : Kommentar, 2 Aufl., München 2008, §6.
Reinhardt, Helmut, in: Utz Krahmer (Hrsg.),Sozialgesetzbuch I : Allgemeiner Teil : Lehr- und Praxiskommentar, 2 Aufl., Baden-Baden 2008, §66 Rdn. 12.
Rüfner, Wolfgang, Sozialleistungssystem zwischen Anpassungswang und Bestandschutz, JZ 1984, S. 801ff.
ders., Sozialhilfe für die nichteheliche Mutter und ihr Kind, JuS 1984, S. 680ff.
Schmidt-Aßmann, Eberhard, Anwendungsprobleme des Art. 2 Abs. 2 GG im Immissionsschutzrecht, AöR 106 (1981), S.205ff.
ders., Die Lehre von den Rechtsformen des Verwaltungshandelns, DVBl. 1989, S. 533ff.
ders., Das allgemeine Verwaltungsrecht als Ordnungsidee: Grundlagen und Aufgaben der verwaltungsrechtlichen Systembildung, 2 Aufl., Heidelberg 2006.
Schnapp, Friedrich E., in: Ingo von Münch, Philip Kunig (Hrsg.), Grundgesetz-Kommentar, Band II, 5 Aufl., München 2001, Art. 20.
Schneider, Hans, Die Reichsverfassung vom 11. August 1919, in: Josef Isensee/Paul Kirchhof (Hrsg.),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Band I, 2 Aufl., Heidelberg 1995,
S.85ff.
Scholz, Rupert, Das Grundrecht der freien Entfaltung der Persönlichkeit in der Rechtsprechung de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s, AöR 100 (1975), S. 265ff.
Schulin, Bertram, Möglichkeiten der Fortenwirklung des Rechts der sozialen Sicherheit zwischen Anpassungszwang und Bestandsschutz, NJW 1984, S. 1936ff.
ders., (Hrsg.), Handbuch des Sozialversicherungsrechts , Band I, München 1994, §6.
Schwabe, Jürgen,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und „Drittwirkung“ der Grundrechte, AöR 100 (1975), S. 442 ff.
Seidel, Knut, Schutz der Sozialdaten, in: Björn Diering/Hinnerk Timme/Dirk Waschull (Hrsg.), Sozialgesetzbuch X, Sozialverwaltungsverfahren und Sozialdatenschutz: Lehr- und Praxiskommentar, 3 Aufl., Baden-Baden 2011, Vor §§67-85a.
Sommermann, Karl-Peter, Staatsziele und Staatszielbestimmungen, Tübingen 1997.
Spellbrink, Wolfgang, Berechtigte, in: Wolfgang Eichler/Wolfgang Spellbrink (Hrsg.), SGB II : Grundsicherung für Arbeitsuchende : Kommentar, 2 Aufl., München 2008,§7.
Starck, Christian, Gesetzgeber und Richter im Sozialstaat, DVBl. 1978, S. 937ff.
ders., Kommentierung Art. 1 Abs. 1 und Abs. 3 GG, in: ders./Hermann von Mangoldt/Friedrich Klein/Christian Starck (Hrsg.), Kommentar zum Grundgesetz, Band I, 6. Auflage, München 2010.
Stein, Christoph /Itzel, Peter/Schwall, Karin (Hrsg.), Praxishandbuch des Amts- und Staatshaftungsrechts, Berlin u.a. 2005.
Stern, Klaus, Das Staatsrecht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Band I, 2 Aufl., Müchen 1984.
ders., Das Staatsrecht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Band III/1, Müchen 1988.
ders.,Florian Becker (Hrsg.), Grundrechte-Kommentar, Köln 2010, Einl.
Stober, Rolf, Möglichkeiten der Fortentwicklung des Rechts der sozialen Sicherheit
 zwischen Anpassungszwang und Bestandsschutz, DVBl. 1984, S. 857ff..
Tettinger, Peter J., Verwaltungsrechtliche Instrumente des Sozialstaates, in: VVDStRL 64 (2005), S. 199ff.
Ullrich, Carsten G., Soziologie des Wohlfahrtsstaates - Eine Einführung, Frankfurt a. M. 2005.
Unruh, Peter, Zur Dogmatik der grundrechtlichen Schutzpflichten, Berlin 1996.
von Danwitz, Thomas, Verwaltungsrechtliches System und Europäische Integration,Tübingen 1996.
von Wulffen, Matthias (Hrsg.), SGB X: Sozialverwaltungsverfahren und Sozialdatenschutz; Kommentar, 7 Aufl., München 2010.
Wahl, Rainer,/Masing, Johannes, Schutz durch Eingriff, JZ 1990, S. 553ff.
Wiegand, Dietriech, Sozialstaats klausel und soziale Teilhaberechte, DVBl. 1974, S. 657ff.
Zacher, Hans F., Das soziale Staatsziel, in: Josef Isensee/ Paul Kirchhof (Hrsg.),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Band II, 3 Aufl., Heidelberg 2004.
ders., in: Abhandlungen zum Sozialrecht II, herausgegeben von Ulrich Becker und Franz Ruland, Heidelberg 2008.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97651039
10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651039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佳和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Lin, Jia He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林莅薰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Lin, Lih Shiunen_US
dc.creator (作者) 林莅薰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n, Lih Shiunen_US
dc.date (日期) 2011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0-十月-2012 11:29:16 (UTC+8)-
dc.date.available 30-十月-2012 11:29:1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0-十月-2012 11:29:16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097651039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65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651039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從層出不窮的社會案件中,不難窺知,實務上社會給付行政,存有落實不力、進而對弱勢者造成諸多不利益影響之問題,誠揭櫫了,建立專屬於弱勢者社會給付之行政體系之必要性。然而,對於弱勢者社會給付行政體系之建立,首要前提便是─須確立對弱勢者族群,國家有給予較多之保護與保障之職責。據此,於憲法層次意義上的討論便格外具有其重要性。爰此,本文將主軸置於社會國原則之探討,以及國家保護義務之分析,並嘗試推敲二者間之相互關係為何,以作為對弱勢者保護之憲法基石。主要參酌德國法制實務與學理之探討,作為討論之軸心;並對照我國實務暨學理上的討論為統整融合。
奠定於社會國原則與國家保護義務所建構之憲法核心思維基礎後,本文認為進行關於弱勢者社會給付行政體系之建立,將更具正當性與合理性。復而秉持著上開憲法上中心思想,參酌比較法制度,針對社會給付行政實務中廣泛可見之行政指導,以及相對於傳統干預行政體系之社會給付行政特性,進行微調與修正。前者將以日本法制度為對照組;後者則以德國社會行政程序法為主要觀察對象,遂嘗試擬定一我國社會給付行政體系之雛型。嗣後並反觀我國法制度規範,推敲採納該體系之可行性與可效倣理由。
透過對弱勢者社會給付行政體系之憲法上社會國原則暨國家保護義務之基礎,以及行政法體系之雛型,解決目前實務可能發生之怠為/不為、錯誤之行政指導;民眾協力義務要求程度之疑問、機關職權調查之必要性;乃至於實體層面信賴保護原則之相關問題。另外,並針對協力義務與職權調查容忍義務部分,涉及社會給付與受領社會給付者之憲法基本權衝突的議題做一檢視;以及源自英美國家之「工作福利」(workfare)制度,立於憲法基本權侵害之切入視點,檢討納入我國社會給付行政制度之運行操作是否合適妥當。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壹、研究動機─問題意識                    1
一、程序面問題                     1
(一)怠予行政指導之案例類型                 1
(二)給予錯誤行政指導之案例類型              2
(三)民眾協力義務之要求之案例類型            2
(四)機關職權調查必要性之案例類型             2
二、實體面問題─信賴保護原則之案例類型            3
貳、研究目的                    5
第二節 研究方法                  5
壹、文獻分析模式                      6
貳、比較法分析模式                       6
第三節 論文架構                   6
第二章 社會國原則與國家保護義務      11
第一節 社會國原則從源起到具體實踐 11
壹、德國社會國原則之概念源起 11
一、歷史的遞嬗─社會國原則之初現 11
(一)社會現實層面        11
(二)法規範層面         12
(三)學者對社會國原則的定義          13
二、用語紛歧與相似概念─統一與釐清         14
(一)用語紛歧─社會國、福利國與福利國家      14
(二)相似概念─社會國與社會主義國家        15
貳、德國社會國原則之具體實踐問題 16
一、社會國與法治國原則之互動─共生(Symbiose)關係     17
二、社會國原則實踐任務之調整           17
(一)法治國原則與社會國原則間之協調         18
1、制度存續保障與信賴保護原則之檢視       18
2、平等權:平等原則之檢視       21
3、自由權:聚焦於比例原則之檢視             23
(二)與基本權之交互影響之調整            24
(三)財政經濟上之調整               25
參、社會國原則之法性質暨其效力            27
一、社會國原則之法性質說明            27
(一)德國威瑪憲法時期─方針條款             27
(二)德國二戰後之基本法時期─有拘束力之國家目標規定      28
二、社會國原則對立法、行政、司法三權之作用      29
(一)對立法之拘束      29
(二)對行政、司法之拘束       30
肆、我國社會國原則之發展至確立     31
一、社會國理念─在我國之發展       31
二、社會國原則之導出─我國憲法之觀察    32
(一)憲法弁言/前言  32
(二)總綱  33
(三)基本國策                  33
(四)憲法增修條文              34
三、社會國原則之確立─學理針對規範效力之討論  35
(一)方針條款          36
(二)具拘束力之國家目標規定(憲法委託) 36
(三)個別認定         37
伍、社會國原則與社會基本權    39
第二節 國家保護義務從源起到實踐      42
壹、德國國家保護義務之起源論點        43
一、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觀點           44
二、學說觀點             46
(一)國家目的理論(歷史思維的推導?)        46
(二)憲法文義的推求          47
(三)人性尊嚴為核心的論證方式      47
(四)基於防禦權觀點的說法      48
(五)基於基本權限制條款及社會國原則之論證方法 49
貳、國家保護義務之主觀面向可能性─保護義務導出主觀公權利? 51
一、聯邦憲法法院之見解 52
二、學說見解 52
(一)否定說 52
(二)肯定說 53
1、基本權原則理論(prinzipientheoretische)之觀點 53
2、基本權個人主義(Grundrechtsindividualismus)之觀點 53
參、國家保護義務的實踐─可司法性之問題 54
一、國家基本權保護義務之範圍 54
(一)按保護層面區分 54
(二)按危險來源區分 55
二、透過立法者以界定保護範圍 55
三、保護義務實踐之司法審查 56
(一)國家透過干預所為之保護(Schutz durch ingriff) 56
1、聯邦憲法法院判決見解 57
2、學說之見解 57
(二)國家未透過干預所為之保護(Schutz ohne ingriff) 58
肆、我國國家保護義務之發展狀況 59
一、憲法規範之國家保護義務依據 60
二、司法院大法官之相關解釋 60
三、學理上之歸納整理 62
(一)保護義務之論證暨法理基礎 62
(二)保護義務之功能與作用 63
(三)保護義務之實踐方法 63
1、給付性保護措施 64
2、干預性保護措施 64
(四)保護義務之司法審查 65
第三節 社會國原則暨國家保護義務之整合─以弱勢者為出發點之觀察66
壹、社會國原則部分 68
貳、國家保護義務部分 70
參、對給付行政問題處理之綜合影響 72
第三章 對社會弱勢者之給付行政:特殊體系思維與國內法制 75
第一節 給付行政:針對社會弱勢者之特殊體系思維      76
壹、以干預行政為中心之傳統行政法思維      76
一、干預行政之歷史發展介紹      77
二、干預行政下之合法性分析      78
(一)行政行為定性      79
(二)行政行為之合法性      80
1、形式合法性       81
2、實質合法性       83
(三)行政行為違法之效果       84
三、操作與運用       86
貳、針對社會弱勢者之特殊考量:不同於傳統思維之問題   87
一、有別傳統行政法領域之核心觀點植入       88
(一)非類型化之行政行為─行政指導之廣泛運用問題     89
1、形式合法性       91
2、實質合法性       92
(1)法律保留原則       92
(2)法律優位原則       94
(3)其他原理原則       95
(二)給付行政下之行政處分之特別考量       96
1、形式合法性       97
(1)行政主體之說明與諮詢義務       98
(2)給付申請人之協力義務       98
2、實質合法性        102
(1)法律保留原則       102
(2)法律優位原則暨其他原理原則 103
3、行政處分瑕疵效果─給付受領人信賴保護之強化 105
(1)社會給付行政領域行政處分類型之簡要說明 105
(2)社會給付行政下行政處分之廢棄 106
(3)受益人受領給付之返還  115
二、與社會弱勢者相關之給付行政檢視流程 116
三、操作與應用            118
第二節 國內法制分析            119
壹、行政程序法分析            119
貳、相關社會給付法規範分析         121
一、受益人信賴保護要件之嚴謹化 121
二、協力義務與補充性原則之體現     122
三、受益資格認定之缺失暨核實調查未能有效落實 124
第四章 對社會弱勢者之給付行政:程序與實體之具體問題分析 129
第一節 程序問題            129
壹、行政指導之案例類型           129
一、怠予行政指導之案例類型        130
(一)案例事實       130
(二)案例分析      130
1、行政指導之合法性     130
(1)既有法規範之適用     130
(2)與弱勢者相關給付行政體系之操作   132
2、人民之請求權依據與救濟方法─與弱勢者相關給付行政體系之操作132
(1)德國法制之參考   132
(2)既有救濟法制不足─鑒於現實因素考量之設想      132
(3)日本實務見解之借鏡     134
(4)國家賠償之可能性探討   135
二、給予錯誤行政指導之案例類型 139
(一)案例事實    139
(二)案例分析    139
1、行政指導之合法性   139
2、人民之請求權依據與救濟方法─與弱勢者相關給付行政流程之操作140
貳、民眾協力義務之要求之案例類型 142
一、案例事實  142
二、案例分析  142
參、機關職權調查必要性之案例類型 144
一、案例事實  144
二、案例分析  144
(一)現行法制度適用 144
(二)社會給付核實可能方式之建議 145
第二節 實體問題  146
壹、案例事實  146
貳、案例分析  147
一、家庭人口計算方式之檢視─法規應溯及既往? 149
(一)從新從優原則 150
(二)從新從輕原則 152
(三)取向於憲法之法律補充 153
(四)行政救濟法之觀點 154
(五)不真正溯及既往 155
二、行政機關撤銷弱勢者之違法授益處分應為之處理模式 156
三、信賴不值得保護規範要件之檢討 157
(一)法院判決之涵攝過程 157
1、法規依據 157
2、事實涵攝過程 158
(二)問題檢討及修法建議 158
1、信賴不值得保護要件─行政程序法規範有欠細緻嚴謹 159
2、建議─德國社會行政程序法制度之借鏡 159
四、溢領返還之調整可能性 160
(一)判決規範依據及結論 161
(二)準用民法規定之提出及批評建議 161
(三)立法論之期待 163
第三節 相關問題討論之整體評析 163
第五章 程序義務與社會弱勢者基本權之衝突 165
第一節 協力義務與調查義務與社會弱勢者基本權侵害之衝突 165
壹、協力義務之案例情狀─資料提供義務與社會弱勢者之隱私權保障 165
一、案例事實 166
二、案例分析 167
貳、調查義務之案例情狀─配合家訪調查義務與社會弱勢者之居住自由暨
隱私權保障 171
一、相關法制說明 172
二、相關制度侵害社會弱勢者基本權之研析 173
(一)侵害受扶助弱勢者之住宅權 173
(二)侵害受扶助弱勢者之隱私權 173
參、我國法制之檢討暨參考德國法制之綜合分析 175
第二節 有條件性之福利救助制度─「工作福利(workfare) 177
壹、「工作福利」(workfare)之制度說明暨檢討分析 178
一、定義與政策背景說明 178
二、歷史背景與制度發展 179
三、制度理念與相關議題討論 180
四、工作福利制度於各國家運作發展之探討研究 182
(一)英美國家部分 182
(二)歐陸國家部分 183
貳、我國實務上近似工作福利制度之介紹 185
一、失業給付之柔性工作福利措施     186
二、社會救助法之柔性與強制工作福利措施 187
(一)以工作條件作為福利受領之要件 187
(二)擬制收入規定─強迫須有國人平均薪資之典型工作? 189
參、制度評析─從憲法角度之觀察與分析 193
一、失業給付排除未具勞保資格之勞工規定 195
(一)生存權侵害 195
(二)平等權侵害 197
二、社會救助中要求強制工作之條件規定 198
(一)人性尊嚴之侵害 198
(二)生存權侵害 199
(三)平等權侵害 200
第六章 結論 203
第一節 針對社會國原則暨國家保護義務部分 203
壹、社會國原則實踐任務調和─財政撙節作為保護欠全之避風港? 203
貳、社會國原則相關規範效力影響之疑慮 203
參、當社會給付制度立法有失周延─國家保護義務功能尤其彰顯 204
肆、社會國原則與國家保護義務乃給付行政體系形塑之精神標竿 205
第二節 與社會弱勢者相關之給付行政體系─可能雛型之提出與實踐操作及
其所牽涉問題之討論分析 206
壹、與社會弱勢者相關之給付行政體系─德日法制之引鑒? 206
貳、與社會弱勢者相關之給付行政體系之操作─立法為關鍵樞紐? 207
參、給付行政體系之操作所涉及之附帶問題─回歸憲法角度作探析 207
參考文獻                 211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651039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社會國原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家保護義務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機會平等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給付行政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與社會弱勢者相關之給付行政體系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行政指導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協力義務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調查義務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工作福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有業貧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workfar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ANF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AFDC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working pooren_US
dc.title (題名) 社會國原則、國家保護義務與弱勢者─以社會給付行政相關問題為中心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social state principle, state duty to protect and the disadvantaged- administrative issues of benefit payments for the spindl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專書論文
Eberhard
Schmidt-Aßmann
(張錕盛譯)  行政行為體系,載於:林明鏘、陳英鈐、孫迺翊等合譯,行政法總論作為秩序理念─行政法體系建構的基礎與任務,2009年10月。
Franz-Xaver
Kaufmann
(施世駿譯)  德國福利國家的挑戰,2002年4月。
H. Maurer
(高家偉譯)    行政法學總論,2002年9月。
Karl Larenz
(陳愛娥譯)  法學方法論,2008年6月。
Norman Barry
(葉肅科譯)  福利,2002年9月。
Otto Mayer
(劉飛譯)   德國行政法(Deutsches Verwaltungsrecht, 3 Aufl., München
1924),2002年6月。
Peter Taylor-
Gooby等著
(劉育廷等譯) 壓力下的福利國家─變革與展望,2006年7月
王振寰、瞿海源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2011年10月。
王雲五 國民大會躬歷記,1966年7月。
王澤鑑     憲法基本權利與私法─合憲性控制在法學方法論上的分析,收錄於:司法院大法官釋憲五十週年紀念論文集,1998年7月。
古允文 台灣大未來─社福─回到根本:重構台灣的基本生活安全網,
2008年2月。
吳 庚     憲法的解釋與適用,2004年6月。
─      行政爭訟法,2005年5月。
─ 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2010年9月。
吳老德     正義與福利國家概論,2001年10月。
吳宗樑 國家賠償法基本原理,1981年7月。
吳坤城 公法上信賴保護原則初探,收錄於:城仲模,行政法之一般法
律原則(二),1997年7月。
李孟融 福利國家的憲法基礎─及其基本權衝突之研究,載於:法理學論叢─紀念楊日然教授,1997年6月。
李易駿     社會福利概論,2011年1月。
李建良    基本權利與國家保護義務,收錄於: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2000年8月。
─ 論行政處分之違法判斷基準時,載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下),2000年12月。
─ 憲法的理論與實踐(一),2003年2月。
─(執筆)   李建良、陳愛娥、陳春生、林三欽、林合民、黃啟禎合著,
行政法入門,2006年1月。
─ 論憲法上保護義務與保護請求權之關係:以「不足禁止原則」的論證構造為中心,收錄於:二十一世紀公法學的新課題─城仲模教授古稀紀念論文集,I憲法篇,2008年10月。
─       「制度性保障」理論探源─尋索卡爾‧史密特學說的大義與微
言,載於氏著,人權思維的承與變,憲法理論與實踐(四),2010年9月。
李炳南     憲政改革與國民大會,1993年3月。
─ 行政法要義,2010年9月。
李惠宗    憲法要義,2009年9月。
李震山 論憲法未列舉之自由權利保障─司法院大法官相關解釋之評
析,收錄於:劉孔中、陳新民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三輯上冊,2002年1月。
─ 論「程序基本權」之建構與落實─幾個行政程序法適用問題之探討,收錄於:行政程序法之檢討、傳播行政之爭訟,2003年7月。
─ 行政法導論,2005年10月。
宋鎮照     社會學,2009年10月。
林三欽     論行政訴訟之判斷基準時——兼評最高行政法院94年度判字
第 588號判決,收錄於湯德宗、劉淑範主編,2005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2006年12月。
周志宏(執筆) 第十五講,社會權(一),載於:周志宏、許志雄、陳銘祥、蔡宗珍、蔡茂寅合著,現代憲法論,2008年10月。
林明昕 行政程序法的適用範圍─解讀行政程序法第三條,收錄於:氏著,公法學的開拓線─理論、實務與體系之建構,2006年9月。
法治斌 迎接行政資訊公開時代的來臨,載於氏著,資訊公開與司法審查─行政法專論,2003年6月。
林明鏘     論型式化之行政行為與未型式化之行政行為,收錄於:當代公法理論─翁岳生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1993年5月。
─ 論基本國策-以環境基本國策為中心,收錄於: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1997年3月。
林紀東 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一),1993年1月。
─ 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四),1993年9月。
─ 行政法,1994年11月。
林萬億     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1994年10月。
─ 論中國國民黨的社會福利觀,台灣的社會福利:民間觀點,1995年5月。
─ 社會抗爭、政治權力資源與社會福利政策的發展:一九八○年代以來的台灣經驗,收錄於:蕭新煌、林國明主編,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2000年11月。
─ 我國憲法社會權的實踐,收錄於:蘇永欽編,部門憲法,2006年1月。
林錫堯 行政程序上職權調查主義,收錄於:當代公法理論─翁岳生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1993年5月。
林騰鷂 行政訴訟法,2011年10月。
翁岳生     法治行政之時代意義,收錄於氏著,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
法,1994年6月。
─ 行政法與國家賠償法,收錄於氏著,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
法,1994年6月。
孫迺翊   行政法上社會給付請求權之成立與存續保障──以德國社會法
典第一編與第十編為借鏡,收錄於:李鴻禧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2007年9月。
翁曉玲 新聞報導自由與人格權保護-從我國與德國釋憲機關對新聞
報導自由解釋之立場談起,收錄於: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2002年7月。
許宗力     基本權對國庫行為之限制,收錄於:氏著,法與國家權力,1994年10月。
─ 論法律保留原則,收錄於:氏著,法與國家權力,1994年10月。
─ 基本權的功能與司法審查,收錄於:氏著,憲法與法治國行政,1999年3月。
─ 行政處分,收錄於:翁岳生編著,行政法(上),2006年10月。
─ 比例原則之操作試論,載於:氏著,法與國家權力(二),2007年1月。
許育典     教育憲法與教育改革,2005年5月。
─ 憲法,2008年2月。
許慶雄 憲法入門,2000年9月。
郭明政     社會憲法-社會安全制度的憲法規範,收錄於:蘇永欽編,部門憲法,2006年1月。
陳 敏 行政法總論,五版,2007年9月。
陳春生   行政法之學理與體系(一)─行政行為形式理論,1996年8
        月。
─       司法院大法官解釋中關於制度性保障概念意涵之探討,收錄
        於: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2000年8月。
─(執筆) 第十五章,事實行為,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下),2006年10月。
陳計男 行政爭訟法論,2000年1月。
張家洋     行政法,2002年2月。
張桐銳     補充性原則與社會政策,收錄於: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公法學篇(一),2002年5月。
陳清秀 依法行政與法律的適用,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2006年10月。
─ 行政訴訟法,2009年10月。
陳愛娥     「法律原則」作為行政法的法源,收錄於:城仲模,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二),1997年7月。
─ 基本權作為客觀法規範─「以組織程序保障功能」為例,檢討其衍生的問題,收錄於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之解釋與實務,第二輯,2000年8月。
─ 憲法作為政治之法與憲法解釋,收錄於:翁岳生,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2002年7月。
─ 社會國的憲法委託與基本權保障,收錄於:公法學與政治理論,吳庚大法官榮退論文集」,2004年10月。
陳慈陽     論權力分力原則在自由民主憲法秩序中之意義與定位,收錄
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一)憲法篇,1998年8月。
─ 行政法總論:基本原理、行政程序及行政行為,2005年11
月。
─ 憲法學基礎理論(三)─人權保障與權力制衡,2007年3月。
陳新民     論憲法委託之理論,收錄於:氏著,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2002年7月。
─ 憲法基本權利及「對第三人效力」之理論,收錄於:氏著,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下),2002年7月。
─ 憲法學釋論,2005年8月。
─ 行政法之任務-彼德‧巴杜拉的「自由主義法治國與社會主義的法治國的行政法」,收錄於氏著,公法學劄記,2005年10月。
─ 服務行政及生存照顧的原始概念-談福斯多夫的「當作服務主體的行政」,收錄於氏著,公法學劄記,2005年10月。
程明修     論基本權保障之「禁止保護不足原則」,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一)憲法篇,1998年8月。
傅玲靜 行政處分於撤銷訴訟中的體系思考 ,月旦法學教室,第39
期,2006年1月,頁101-111。
湯德宗     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氏著,行政程序法論,2003年10月。
─ 行政程序法之立法目的,收錄於:氏著,行政程序法論,2003年10月。
─ 行政程序法的適用,收錄於:氏著,行政程序法論,2003年10月。
黃昭元     平等權案件之司法審查標準─從釋字第626號談起,載於:廖
福特主編,憲法之理論與實務,第六輯,2009年7月。
黃錦堂     憲改中有關基本社會權之規定的檢討,收錄於:陳必照等著,當前憲政改革方案,1992年3月。
葛克昌 給付國家之公權力行使及其界限─給付國家之自由主義傳
統,收錄於: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1997年3月。
─ 國家與社會二元論及其憲法意義,收錄於:氏著,國家學與國家法,1997年9月。
雷文玫     再訪「社會權」─一九九○年代東歐國家憲法變遷社會權入憲
之研究,收錄於:當代公法新論(下)─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2002年7月。
葉百修     國家賠償法,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下),2006年10月。
─ 國家賠償法之理論與實務,2008年5月。
董保城、湛中樂 國家責任法─兼論大陸地區行政補償與行政賠償,2005年8
月。
董保城(執筆) 法治斌、董保城合著,憲法新論,2010年8月。
葉俊榮 面對行政程序法─轉型臺灣的程序建制,2002年3月。
董翔飛     中華民國憲法與政府,1995年3月。
詹鎮榮     民營化後國家影響與管制義務之理論與實踐─以組織私法化
與任務私人化之基本型為中心,收錄於:氏著,民營化法與管制革新,2005年9月。
─ 生存照顧,收錄於:氏著,民營化法與管制革新,2005年9
月。
─ 德國法中「社會自我管制」機制初探,收錄於:氏著,民營化法與管制革新,2005年9月。
管 歐     中華民國憲法論,1994年10月。
蔡文輝     社會學,2011年1月。
蔡茂寅     行政指導,載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2000年12月。
─(執筆) 第十六講,社會權(二),載於:周志宏、許志雄、陳銘祥、蔡宗珍、蔡茂寅合著,現代憲法論,2008年10月。
─(執筆) 第二篇,第五章,行政指導,載於:蔡茂寅、李建良、林明鏘等合著,行政程序法實用,2011年2月。
─(執筆) 第一篇,第一章,法例,載於:蔡茂寅、李建良、林明鏘等合著,行政程序法實用,2011年2月。
劉脩如     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上冊),1984年3月。
廖義男     經濟法之概念與內容體系,收錄於:氏著,企業與經濟法,1980年4月。
─ 國家賠償法,1993年7月。
蔡志方 行政救濟法新論,2001年1月。
蔡維音     社會國之法理基礎,2001年7月。
蕭文生(譯) 關於「一九八三年人口普查法」之判決,收錄於:西德聯邦憲法法院選輯(一),1990年10月。
鍾秉正     社會保險法論,2005年10月。
謝榮堂     社會法治國基礎問題與權利救濟,2008年11月。
謝瀛洲     中華民國憲法論,1971年1月。
藍采風     社會學,2003年8月。
羅明通     國家賠償法上公權力概念之比較研究,1995年12月。
蘇永欽     部門憲法─憲法釋義學的新路徑?,收錄於: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2002年7月。
二、中文部分:期刊
Christian Starck著
(李建良譯)  基本權利的保護義務,政大法學評論,第58期,1997年12
        月,頁65-82。
Prof. Dr. Dr. h. c.
mult Klaus Stern著
(蔡宗珍譯)  基本權保護義務之功能─法學上之一大發現,月旦法學雜誌,第175期,2009年12月,頁46-59。
王永慈     「社會排除」:貧窮概念的再詮釋,社區發展季刊,第95期,2001年9月,頁72-84。
─ 「積極促進」(activation)概念的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16期,2007年6月,頁151-173。
王順民 貧窮的歷史性解構:以英、美國為例,人文社會科學集刊,第
8卷,第1期,1996年3月,頁79-113。
王惠玲 社會基本權與憲法上工作權之保障,政大勞動學報,第1期,1992年1月,頁77-91。
王篤強 美國九○年代「福利改革」對台灣的可能啟示,社區發展季刊,第98期,2002年7月,頁183-194。
王鵬翔 基本權的規範結構,臺大法學論叢,第34卷,第2期,頁1-60。
古允文 平等與凝聚:台灣社會福利發展的思考,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5卷,第1期,2001年6月,頁145-169。
古善愚     一年來的台灣社會工作,新社會,第1卷,第3期,1948年5
        月,頁5-7。
江嘉琪     行政行為導論,月旦法學教室,第37期,2005年11月,頁
47-55。
吳 庚 依法行政原則的實踐─回顧與展望,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2
期,2000年12月,頁24-32。
李建良     滯留路邊的破舊車-「第一次權利保護」與「第二次權利保
護」,月旦法學雜誌,第4期,1995年8月,頁54-56。
─ 行政程序行為與行政救濟,月旦法學雜誌,第49期,1996年6月,頁18-19。
─ 試論一般給付訴訟之適用,律師雜誌,第254期,2000年11月,頁29-51。
─ 法律的溯及既往與信賴保護原則,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4期,2001年7月,頁79-88。
─ 淺說原住民族的憲法權利—若干初探性的想法,載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7期,2003年6月,頁115-125。
─ 依法行政原則─法律優位原則,月旦法學教室,第48期,2006年10月,頁37-44。
─ 依法行政原則─法律保留原則,月旦法學教室,第49期,2006年11月,頁45-54。
─ 行政法思維方法與案例研究─基礎篇(一):問題模式與思考層次─,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3期,2008年2月,頁56-66。
─ 行政法思維方法與案例研究─基礎篇(二):基礎案例解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4期,2008年3月,頁61-80。
─ 經濟管制的平等思維─兼評大法官有關職業暨營業自由之憲
法解釋,政大法學評論,第102期,2008年4月,頁71-157。
吳信華     退學處分之合法性─行政訴訟撤銷之訴的思惟步驟─,中正大
學法學集刊,第2期,1990年7月,頁131-155。
李淑容 台灣新貧現象及其因應對策,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17期,
2007年12月,頁193-219。
李健鴻     「積極促進」治理下就業保險失業給付制度的實踐困境,臺灣民主季刊,第7卷,第2期,2010年,6月,頁125-176。
李惠宗 論行政不作為之國家賠償責任──台中地方法院八十六年度重
國字第三號(衛爾康事件)判決與大法官第四六九號解釋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1期,2000年6月,頁35-60。
呂朝賢 社會救助的問題:政策目的、貧窮的定義與測量,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集刊,第11卷,第2期,1999年6月,頁221-256。
李震山 人性尊嚴之憲法意義,律師雜誌,第150期,1992年3月,
頁34-45。
─ 人性尊嚴,法學講座,第17期,2003年5月,頁1-17。
吳震能 社會救助法之補充性原則,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30期,2009年6月,頁161-198。
林三欽     訴願案件之違法判斷基準時,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3期,
2001年6月,頁1-16。
─ 行政法上權利救濟管道之選擇-「第一次權利保護」與「第二次權利保護之區別」-,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6期,2001年9月,頁117-124。
─ 行政法令變遷與信賴保護,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16卷,第1期,2004年8月,頁131-186。
─ 國家賠償請求權基礎之一─「執行職務型」之國賠請求權,月旦法學教室,第53期,2007年3月,頁30-45。
─ 國家賠償請求權基礎之二─「怠於執行職務類型」之國賠請求權,月旦法學教室,第55期,2007年5月,頁30-39。
─ 國家賠償事件中違法性之認定,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32
期,2009年7月,頁93-105。
─ 信賴保護原則與法令不溯及既往,政大法學評論,第100期,2007年12月,頁57-133。
─ 授益行政處分撤銷與不當得利之返還,月旦法學教室,第104期,2011年6月,頁10-11。
林谷燕     德國社會法典之沿革與簡介,弘光學報,第46期,2005年7
月,頁183- 205。
林明昕 公法上不當得利之研究─以行政程序法第一百二十七條為中
心,輔仁法學雜誌,第35期,2008年6月,頁1-68。
林佳和   國家、行政法與意識型態 – Ernst Forsthoff 的«極權國家論»與國家社會主義,輔仁法學雜誌,第26期,2003年12月,頁39-91。
林紀東 現代福利國家之概念,憲法思潮季刊,第2期,1968年4月,頁17-28。
林炫秋     社會保險權利之憲法保障─以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學期刊,2008年5月,頁297-354。
林萬億 社會福利專題研討會─「人類福祉的增進─新世紀的挑戰研討
會」實錄,社區發展季刊,第95期,2001年9月,頁324-337。
林錫堯     國家賠償法之分析與檢討(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6
期,2005年11月,頁1-13。
洪家殷 論違法行政處分-以其概念、原因及法律效果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8卷,第2期,1995年3月,頁1-90。
─ 論信賴保護原則之適用─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五二五號解釋
評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7期,2001年10月,頁39-55。
─ 論行政調查中職權調查之概念及範圍-以行政程序法之相關規定為中心,東吳法律學報,第21卷,第3期,2010年1月,頁1-42。
紀振清     行政指導與獨占禁止法於行政法學上之爭議問題,法學叢刊,第146期,1992年4月,頁137-152。
─ 日本行政指導之機能與判例趨向,法學評論,第60卷,第11、12期合刊,1994年12月,頁26-37。
洪惠芬 對依賴者的道德責任:另一種詮釋「福利依賴」的觀點,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4卷,第3期,2002年9月,頁409-464。
徐廣正     從工作權觀念論勞工之失業保障,台灣勞動評論,第3卷,第2期,2011年12月,頁197-222。
孫迺翊     憲法解釋與社會保險制度之建構─以社會保險「相互性」關係為中心,載於:臺大法學論叢,第35卷,第6期,2006年11月,頁241-290。
─ 社會救助制度中受助者之人性尊嚴保障─一個憲政國家興起
前後的比較觀察,法學新論,第136期,2006年9月,頁65-87。
─ 社會給付行政中受益人之信賴利益保護-以德國社會行政程序法為借鏡,輔仁法學雜誌,第37期, 2009年6月,頁111-184。
孫健忠 社會救助制度的新思考,社區發展季刊,第91期,1990年10月,頁240-251。
─ 親屬責任與社會救助:扶助或控制?,社區發展季刊,第103期,2003年9月,頁184-194。
─ 「工作」與「福利」連結的試析:從「勞役所試煉」、「工作福利」到「工有酬」,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8卷,第1期,2009年8月,頁119-147。
郝鳳鳴 我國社會救助法之現況分析與檢討,東海法學研究,第10期,1996年3月,頁69-107。
翁毓秀 台灣地區兒童與家庭救助政策─從美國社會福利改革談起,社區發展季刊,第98期,2002年7月,頁145-159。
陳 敏     憲法之租稅概念及其課徵限制,政大法學評論,第24期,1981年10月,頁33-58。
盛子龍 行政處分容許性與行政爭訟,月旦法學教室,第21期,2004年7月,頁22-23。
張志偉 比例原則與立法形成餘地─由法律原則理論出發,探討審查密度的結構,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24期,2008年5月,頁1-74。
許宗力     基本權的功能與司法審查,載於: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第6卷,第1期,1996年1月,頁24-34。
─ 基本權利:第二講─基本權的功能,月旦法學教室,第2期,2002年12月,頁72-80。
─ 基本權利:第五講─基本權利的第三人效力與國庫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9期,2003年7月,頁64-74。
陳宜中   第三條路:新時代的新政治?,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0期,2000年12月,頁153-179。
─ 國家應維護社會權嗎?評當代反社會權論者的幾項看法,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5卷,第2期,2003年6月,頁309-338。
陳怡如     司法院大法官平等原則違憲審查標準之探究,靜宜人文社會學報,第1卷,第1期,2006年6月,頁111-168。
許育典     社會國,月旦法學教室,第12期,2003年10月,頁38-43。
─ 人權與法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當代教育研究,第13卷,第3期,2005年9月,頁29-58。
張桐銳     行政法與合作國家,月旦法學雜誌,第121期,2005年6月,頁25-53。
論憲法最低生存保障請求權,政大法學評論,第123期,2011年11月,頁121-190。
陳清秀     國家賠償實務之研討(上),月旦法學雜誌,第141期,2007年2月,頁171-207。
─ 行政訴訟上事實及法律狀態之違法基準時,台灣法學雜誌,第125期,2009年4月,頁38-63。
陳淑芳 撤銷訴訟之裁判基準時,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0期,2007年1月,頁54-78。
許登科 論撤銷訴訟中行政處分之之違法判斷基準時,法學叢刊,第
190期,2003年4月,頁61-75。
張道義 德國社會法中關於個人資訊保護問題,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46期,2000年6月,頁189-239。
陳愛娥     自由─平等─博愛─社會國原則與法治國原則的交互作用,臺
大法學論叢,第26卷,第2期,1997年1月,頁121-141。
─ 憲法對未出生胎兒的保護─作為基本權保護義務的一例來觀
察,政大法學評論,第58期,1997年12月,頁65-82。
─ 法律原則、法律概念的清晰掌握與法治的落實─行政法院八十八年度判字第一八一五號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2 期,2000年7月,頁45-56。
─ 憲法基本原則:第一講導論-憲法、國家與社會學,月旦法學教室,第9期,2003年7月,頁46-53。
─ 行政行為形式─行政任務─行政調控─德國行政法總論改革-的軌跡,月旦法學雜誌,第120期,2005年5月,頁9-36。
─ 信賴保護原則之具體化─兼評司法院大法官相關解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8期,2007年9月,頁159-193。
張錕盛     行政法學另一種典範之期待:法律關係理論,月旦法學雜誌,第121期,2005年6月,頁54-87。
程明修     課予義務訴訟與一般給付訴訟間選則之爭議問題分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8期,2006年11月,頁50-70。
─ 第一次權利保護優先原則,法學叢刊,第52期,2007年10
月,頁27-46。
黃昭元 平等權審查標準的選擇問題:兼論比例原則在平等權審查上的適用可能,臺大法學論叢,第37卷,第4期,2008年12月,頁253-284。
黃舒芃   社會權在我國憲法中的保障,中原財經法學,第16期,2006年6月,頁1-43。
葛克昌     稅法與民生福利國家,經社法制論叢,第4期,2002年12
月,頁131-161。
董保城 公權與公務員怠於執行職務而生之國家賠償責任之探討──兼
論最高法院72年台上字第704號判例,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7卷,第1期,1991年2月,頁43-65。
詹鎮榮   補充性原則,月旦法學教室,第12期,2003年10月,頁34-37。
─ 社會國原則—起源、內涵及規範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41期,2006年3月,頁32-41。
─ 社會國原則—責任主體、類型及界限,月旦法學教室,第42期,2006年4月,頁45-55。
─ 給付行政法律保留密度再思考─以軍公教退休人員優惠存款
為例,月旦法學雜誌,第157期,2008年6月,頁18-23。
廖元豪 走自己的路─大法官「法律保留本土化」之路─,台灣本土法
學雜誌,2004年5月,頁21-40。
劉宗德   試論日本之行政指導,政大法學評論,第40期,1989年12
月,頁75-85。
劉建宏   中日法制上行政指導之救濟介紹,載於軍法專刊,第50卷,
第5期, 2004年5月,頁38-49。
蔡宗珍 人性尊嚴之保障作為憲法基本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45期,1999年2月,頁99-102。
─ 撤銷違法行政處分之限制─信賴保護之主張及其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63期,2008年1月,頁85-89。
蔡茂寅     行政法之適用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80期,2002年1月,
頁20-21。
─ 法規變動後行政處分之撤銷問題,月旦法學教室,第90期,2010年4月,頁8-9。
蔡維音 社會救助「家庭成員」之認定,月旦法學教室,第58期,2007年8月,頁20-21。
─ 何謂「中低收入戶」?,月旦法學教室,第72期,2008年10月,頁22-23。
─ 低收入戶認定之需求審查,興大法學,第5期,2009年5 月,頁1-33。
─ 待業人口有多少收入?,月旦法學教室,第76期,2011年2月,頁22-23。
蔡達智 論行政指導─以日本法制為中心,法學叢刊,第162期,
1996年4月,頁107-121。
鄭麗嬌 美國一九九六年「個人責任與工作機會調節法案」之政策論證與分析,中國行政評論,第8卷,第2期,1999年3月,頁181-230。
─ 美國社會福利政策發展之研究:回顧與展望,中國行政評論,第9卷,第1期,1999年12月,頁103-134。
蕭文生 裁量濫用,月旦法學教室,第51期,2007年1月,頁22-23。
─ 論當事人協力義務,政大法學評論,第95期,2007年2月,
頁127-173。
鍾秉正 論社會法之生存權保障功能─以社會救助制度為例,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54期,2004年6月,頁1-40。
簡守邦 Workfare:贊成與反對,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25期,2008年6月,頁143-203。
謝榮堂     社會行政法概論之一,華岡法粹,第32期,2004年12月,
頁129-155。
謝榮堂、周佳宥 德國照護保險法制之研究─作為我國未來立法借鏡,軍法專
刊,第55卷,第5期,2009年10月,頁12-34。
羅傳賢   行政指導法制之基本認識,立法院院聞,第12卷,第6期,
1992 年6月,頁21-26。
三、中文部分:碩博士論文
王仕圖 貧窮的持續時間與再進入的動態分析—以1990-1998年之嘉義縣低收入戶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6月。
王信仁     再訪社會權,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3月。
王菁菁 以福利工作的理念檢視以工代賑方案執行之效果─以嘉義縣
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沈政雄   現代給付行政之行為形式與法律關係-以社會保障給付為中
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7月。
吳菁盈     憲法福利國原則的軌跡─由福利國家類型論談起─,國立政治
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7月。
李鎨澂     我國憲法上民生福利國家原則之研究─以德國基本法第二十
條社會國原則為借鏡,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7月。
林子儀     國家從事公營事業之憲法基礎及界限,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年7月。
林佳和     勞動關係去管制的憲法界限-以德國法為中心之國家學嘗試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6月。
林明侖     論行政指導,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6月。
林幸誼 社會救助中強制工作條款之合憲性檢驗,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7月。
周宗憲     憲法上人民最低生存權的性質與司法保障─我國與日本學說
及司法判決(大法官釋憲)見解之探討,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7月。
林俊廷     社會福利行政之裁量統治─以受給權保護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林重魁 從行政法學觀點論日本行政指導制度,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5月。
郭俊巖 工作福利的發展與理論:英美經驗的探討與借鏡,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6月。
張源泰     德國社會法立法及社會法院體制之研究─兼論我國社會立法
法典化之可行性,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12月。
許瑞麟     我國社會救助法之研究─以德國聯邦社會救助法為借鏡─,國
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7月。
楊政憲     社會基本權之研究─以德國法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6月。
蔡慧民 九〇年代美國社會福利改革之分析 : 以公共救助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2001年1月。
蔡馥宇 論行政指導之救濟,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年7月。
賴秦瑩 美國福利改革經驗的研究:工作福利政策焦點的分析,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6月。
四、中文部分:研討會論文
李建良     經濟管制的平等思維─從平等權觀點檢視大法官有關職業暨
營業自由之憲法解釋,收錄於:司法院大法官九十五年度學術研討會,憲法解釋與平等權之發展(上冊),2006年12月,頁95-128。
─ 論社會給付立法的違憲審查基準:社會國原則的實踐難題,收錄於:司法院大法官釋憲六十週年學術研討會,違憲審查基準與社會國原則(下冊),2008年9月,頁1-28。。
林佳和     公務員、勞工與平等原則─從釋字第596號解釋談起,收錄於: 司法院大法官九十五年度學術研討會,憲法解釋與平等權之發展(上冊),2006年12月,頁23-66。
─ 從行政法院判決論給付行政之法學方法-以就業促進領域違
法受益處分之撤銷為例-,收錄於2010首屆海峽兩岸公法學論壇─憲法與行政管制理論與實務會議論文集,2010年11月,頁170-195。
─ 憲法角度下的勞動法與隱私權─兼論基本權於私法關係上的
適用,收錄於:司法院大法官一百年度學術研討會─憲法解釋及與隱私權之保障(下冊),2011年12月,頁43-78。
徐火炎     台灣的公民權:經驗內涵的初探,收錄於:公民權-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第八次研討會,2006年5月,頁1-18。
孫迺翊 社會給付請求權、當事人協力義務與隱私權保障,收錄於:司法院大法官一百年度學術研討會─憲法解釋及與隱私權之保障(下冊),2011年12月,頁79-110。
郝鳳鳴     社會國原則與社會法制之憲法解釋,收錄於:司法院大法官釋憲六十週年學術研討會,違憲審查基準與社會國原則(下冊),2008年9月,頁29-59。
─ 社會法與隱私權保障-孫迺翊教授社會給付請求權、當事人協力義務與隱私權保障與談稿,收錄於:司法院大法官一百年度學術研討會─憲法解釋及與隱私權之保障(下冊),2011年12月,頁111-116。
陳愛娥     平等原則作為立法形塑社會給付體系的界限─兼評司法院大
法官相關解釋,收錄於:司法院大法官九十五年度學術研討會,憲法解釋與平等權之發展(上冊),2006年12月,頁1-22。
廖義男 行政程序法草案之重要內容─適用範圍、行政處分與法規命
令,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1992年2月,頁9-51。
五、中文部分:政府出版品
單驥 我國所得分配的現況與對策,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00年9月1日。
雷文玫、黃舒芃 社會權入憲分析以及基本國策中有關社會福利政策的檢討,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5年11月。
許宗力     行政法規變更涉及的新舊法適用問題,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暨研究所,2003年6月。
六、英文部分:
BANE, MARY JO, ELLWOOD, DAVID T., WELFARE REALITIES: FROM RHETORIC TO REFOR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Barbier, Jean-Claude, Activating social protection and employment insurance, Managing SocialRisks through Transitional Labor Markets, TLM.NET 2005 working papers, Amsterdam: SISWO/Social Policy Research, No.2005-26(2005).
Bou-Habib, Paul, & Olsaretti, Serena, Liberal Egalitarianism and Workfare, Journal of Applied Philosophy, Vol. 21(3) (2004).
Benner, M. & T. B. Vad, Sweden and Denmark: Defending the Welfare State, in F. SHARPF AND V. A. SCHMIDT, WELFARE AND WORK IN THE OPEN ECONOMY VOL.Ⅱ: DIVERSE RESPONSES TO COMMON CHALLENG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2000).
Carpenter, Mick, Speeden, Stuart et al., Capabilities, human rights and the challenge to workfare, in MICK CARPENTER, STUART SPEEDEN AND BELINDA FREDA, BEYOND THE WORKFARE STATE : LABOUR MARKETS,EQUALITIES AND HUMAN RIGHTS, Bristol: The Policy Press (2007).
Ellwood, David T., The US Version of Work Based Reform: Promise, Prospects and Pitfalls, in T. EARDLEY & B. BRADBURY, COMPETING VISIONS: REFERRED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SOCIAL POLICY CONFERENCE 2001, SPRC Report 1/02, Social Policy Research Centr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2002).
Gilbert, Neil, Protection to Activation: The Apotheosis of Work, in PETER SAUNDERS, WELFARE TO WORK IN PRACTICE: SOCIAL SECURITY AND PARTICIPATION IN ECONOMIC AND SOCIAL LIFE, Aldershot: Ashgate Publishing (2005).
Gilbert, Neil, & Van Voorhis, Rebecca, Activating the unemployed: The Chanllenge Ahead, in NEIL GILBERT & REBECCA VAN VOORHIS, ACTIVATING THE UNEMPLOYED: A COMPARATIVE APPRAISAL OF WORK-ORIENTED POLICIES, New Jersey: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1).
Grover, Chris, & Stewart, John, Modernizing Social Security? Labour and its Welfare-to-work Strategy,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 34(3) (2000).
HANDLER, JOEL F., SOCIAL CITIZENSHIP AND WORKFAR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WESTERN EUROPE : THE PARADOX OF INCLUS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Haveman, Heather A., The Columbia School and the Study of Bureaucracies: Why Organizations Have Lives of their Own, in ADLER, PAUL 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SOCIOLOGY AND ORGANIZATION STUDIES: CLASSICAL FOUNDATION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JAMIE, PECK, WORKFARE STATES,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2001).
Jessop, Bob, Towards a Schumpeterian Workfare State? Preliminary Remarks on Post-Fordist Political Economy, Studies in Political Economy, Vol. 40 (1993).
Joassart-Marcelli, Pascale, Working poverty in southern California: towards an operational measur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Vol.34(1) (2005).
KILDAL, NANNA, WORKFARE TENDENCIES IN SCANDINAVIAN WELFARE POLICIES, Geneva: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2001).
Kronauer, Martin, Social exclusion and underclass-new concepts for the analysis of poverty, in H. J. ANDRE, EMPIRICAL POVERTY RESEARCH 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England: Ashgate (1998).
LØDEMEL, IVAR, & TRICKEY, HEATHER, AN OFFER YOU CAN’T REFUSE: WORKFARE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Bristol: The Policy Press (2001).
MARSHALL, THOMAS H., & BOTTOMORE, TOM, CITIZENSHIP AND SOCIAL CLASS, London: The Pluto Press (1992).
Merton, Robert K., Bureaucratic Structure and Personality, Social Forces, Vol.18(4)(1940).
Miller, S. M. and Jenette E. Markle, Social Policy in the US: Workfare and the American Low-Wage Labor Market, in PETER TOWNSEND AND DAVID GORDONEDS, WORLD POVERTY: NEW POLICIES TO DEFEAT AN OLD ENEMY, Bristol: Policy Press, (2002).
Myles, J., When Markets Fail: Social Welfare in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ESPING-ANDERSEN, WELFARE STATE IN TRANSITION , London: Sage (1996).
ORLOFF, ANN SHOLA, FAREWELL TO MATERNALISM: WELFARE REFORM, ENDING ENTITLEMENT FOR SINGLE MOTHERS, AND EXPANDING THE CLAIMS OF POOR EMPLOYED PARENTS, Paper to be presented at Harvard Seminar on Inequality and Social Policy (2002).
QUAID, MAEVE, WORKFARE : WHY GOOD SOCIAL POLICY IDEAS GO BAD,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2002).
Riemer, Frances Julia, From Welfare to Working Poor: Prioritizing Practice in Research on Employment-Training Programs for the Poor, Anthropology & Education Quarterly, Vol. 28(1) (1997).
White, Stuart, What`s Wrong with Workfare?, Journal of Applied Philosophy, Vol. 21(3) (2004).
Wolff, Jonathan, Training, Perfectionism and Fairness, Journal of Applied Philosophy, Vol. 21(3) (2004).
七、德文部分:
Alexy, Robert, Grundrechte als subjektive Rechte und als objektive Normen, Der Staat 29 (1990), S. 49ff.
ders., Theorie der Grundrechte, Baden-Baden 1994.
ders., Recht, Vernunft, Diskurs: Studien zur rechtsphilosophie, Frankfurt a. M. 1995.
Anzenbacher, Arno, Christliche Sozialethik: Einführung und Prinzipien, München u.a.1998, S. 216.
Bachmann, Susanne/Baumgartner, Gerhard/Feik, Rudolf/Giese, Karim/Jahnel, Dietmar/Lienbacher, Georg (Hrsg.), Besonderes Verwaltungsrecht, 8 Aufl.,Wien u.a. 2010.
Bachof, Otto, Die Dogmatik des Verwaltungsrechts vor den Gegenwartsaufgaben der Verwaltung, VVDStRL 30 (1972), S. 193ff.
Badura, Peter, Verwaltungsrecht im liberalen und im sozialen Rechtsstaat, in: Recht und Staat, Heft 328, Tübingen 1966, S. 5ff.
ders., Der Sozialstaat, DÖV 1989, S. 491ff.
ders., Arten der Verfassungsrechtssätze, in: Josef Isensee/Paul Kirchhof (Hrsg.),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Band VII, Heidelberg 1992, S. 33ff.
Baier, Gerhard, 1. Sozialgesetzbuch (SGB) – Allgemeiner Teil –, in: Gerhard Baier,Dieter Krauskopf (Hrsg.), Soziale Krankenversicherung, Pflegeversicherung, München 2012, § 66.
Beck, Bernhard, Wohlstand, Markt und Staat Eine Einführung in die Volkswirtschaftslehre, Zürich 2008.
Benda,Ernst, Die Rechts- und sozialstaatliche Ordnung des Grundesetzes, in: Ernst Benda/ Werner Maihofer/ Hans-Jochen Vogel, Handbuch des Verfassungsrechts(1), 2 Aufl., Berlin 1995, §17.
Bleckmann, Albert, Staatrecht II - Die Grundrechte, 4 Aufl., Köln u.a. 1997, §11.
Blüggel, Jens, Die Mitwirkung des Arbeitsuchenden bei der Sachverhaltsaufklärung- Zur rechtlichen Zulässigkeit des Hausbesuchs und der Anforderungen von Kontoauszügen durch den SGB II-Träger-, SGb 2007.
ders., Mitwirungspflichten, in: Wolfgang Eichler/Wolfgang Spellbrink (Hrsg.), SGB II : Grundsicherung für Arbeitsuchende : Kommentar, 2 Aufl., München 2008,Vor §§56-62.
Böckenförde, Ernst-Wolfgang, Grundrechte als Grundsatznormen - Zur gegenwärtigen Lage der Grundrechtsdogmatik, Der Staat 29 (1990), S.1ff.
ders., Staat, Verfassung, Demokratie: Studien zur Verfassungstheorie und zum Verfassungsrecht, Frankfurt a. M. 1991.
Boeckh, Jürgen/Huster, Ernst-Ulrich/ Benz, Benjamin (Hrsg.), Sozialpolitik in Deutschland: eine systematische Einführung, 3 Aufl., Wiesbaden 2011.
Brandner, Hans Erich , Das allgemeine Persönlichkeitsrecht in der Entwicklung durch die Rechtsprechung, JZ 1983, S. 689ff.
Brohm, Winfried, Die Dogmatik des Verwaltungsrechts vor den Gegenwartsaufgaben der Verwaltung, VVDStRL 30 (1972), S. 245ff.
Bumke, Christian/Vosskuhle, Andreas, Casebook Verfassungsrecht, 5 Aufl., München 2008.
Canaris, Claus-Wilhelm, Grundrechtswirkungen und Verhältnismäßigkeitsprinzip in der richterlichen Anwendung und Fortbildung des Privatrechts, JuS 1989, S. 161ff.
Christen, Torsten G., Arbeitsförderungsrecht und Arbeitsmarktökonomik : eine rechtsvergleichende und interdisziplinäre Untersuchung, Lohmar u.a. 2001.
Däubler, Wolfgang, Gläserne Belegschaften? : das Handbuch zum Arbeitnehmerdatenschutz, 5 Aufl., Frankfurt a. M. 2010, §3.
Degenhart, Christoph, Das Allgemeine Persönlichkeitsrecht, Art. 2 I i.V. mit Art. 1 I GG, JuS 1992, S. 361ff.
Detterbeck,Steffen,Subsidiarität der Verfassungsbeschwerde nach Art. 93 Abs. 1 Nr. 4a GG auch bei normativem Unterlassen?, DÖV 1990, S. 858ff.
Di Fabio, Udo, Das Kooperationsprinzip- ein allgemeiner Rechtsgrundsatz des Umweltrechts, NVwZ 1999, S. 1153ff.
Diering, Björn/Timme, Hinnerk/Waschull, Dirk (Hrsg.), Sozialgesetzbuch X, Sozialverwaltungsverfahren und Sozialdatenschutz: Lehr- und Praxiskommentar, 3 Aufl., Baden-Baden 2011.
Dietlein, Johannes, Die Lehre von den grundrechtlichen Schutzpflichten, Berlin 1992.
ders., Das Untermaßverbot, Bestandsaufnahme und Entwicklungschancen einer neuen Rechtsfigur, ZG 1995, S. 131ff.
Dörr, Gernot/ Francke, Konrad (Hrsg.), Sozialverwaltungsrecht : ein Grundriss, 2 Aufl., Berlin 2006.
Dürig, Günter, Verfassung und Verwaltung im Wohlfahrstaat, JZ 1953, S. 193ff.
Dreier, Horst, Subjektiv-rechtliche und objektiv-rechtliche Grundrechtsgehalte, Jura 1994, S. 505ff.
Eichenhofer, Eberhard, Sozialrecht, 6 Aufl., Tübingen 2007, §9.
Engelhardt, Gerd, in: Klaus Obermayer (Hrsg.), Kommentar zum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3 Aufl., Neuwied 1999, §26.
Ermacora, Felix, Der verfassungsrechtliche Gesetzesvorbehalt, DÖV 1960, S. 561ff.
Forsthoff, Ernest, Begriff und Wesen des sozialen Rechtsstaates, VVDStRL 12(1954), S. 8ff.
Gröschner, Rolf, in: Horst Dreier (Hrsg.), Grundgesetz : Kommentar, Band II, 2 Aufl.,Tübingen 2006.
Gurlit, Elke, Verwaltungsrechtlicher Vertrag und andere verwaltungsrechtliche Sonderverbindungen, in: ders./Dirk Ehlers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4 Aufl., Berlin 2010, §32.
Habermas, Jürgen, Theorie des kommunikativen Handelns, Band 2, Frankfurt a. M. 1995.
Häberle, Peter, Effizienz und Verfassung, AöR 98 (1973), S.625ff.
Hain, Karl-Eberhard, Der Gesetzgeber in der Klemme zwischen Übermaß- und Untermaßverbot?, DVBl. 1993, S.982ff.
Haverkate, Görg, Rechtsfragen des Leistungsstaats: Verhältnismässigkeitsgebot und Freiheitsschutz im leistenden Staatshandeln, Tübingen 1983.
Heinig, Hans Michael, Der Sozialstaat im Dienst der Freiheit, Tübingen 2008.
Henke, Wilhelm, Wandel der Dogmatik des öffentlichen Rechts, JZ 1992, S. 541ff.
Herzog, Roman, in: Theodor Maunz, Günter Dürig (Hrsg.), Grundgesetz : Kommentar, Band III, München 2006.
Hesse,Konrad, Die Bedeutung der Grundrecht, in: Ernst Benda/ Werner Maihofer/Hans-Jochen Vogel (Hrsg.), Handbuch des Verfassungsrechts(1), 2 Aufl., Berlin 1995, §5.
ders., Grundzüge des Verfassung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20 Aufl., Heidelberg 1999.
Hirschboeck, Thomas, Sozialhilfemißbrauch in Deutschland aus juristischer Sicht,Berlin 2004.
Ipsen, Jörn, Staatsrecht II : Grundrechte, 11 Aufl., Köln 2008.
Isensee, Josef, Das Grundrecht auf Sicherheit : zu den Schutzpflichten des freiheitlichen Verfassungsstaates, Berlin 1983.
ders., Das Grundrecht als Abwehrrecht und staatliche Schutzpflicht, in: Josef Isensee/Paul Kirchhof (Hrsg.),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Band V, Heidelberg 1992, §111.
ders., Gemeinwohl und Staatsaufgaben im Verfassungsstaat, in: ders./ Paul Kirchhof (Hrsg.),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Band III, 2 Aufl., Heidelberg 1996, §57.
Jarass, Hans Dieter, Grundrechte als Wertentscheidungen bzw. objektiv-rechtliche Prinzipien in der Rechtsprechung de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s, AöR (110), 1985, S. 363ff.
ders., Das allgemeine Persönlichkeitsrecht im Grundgesetz, NJW 1989, S. 857ff.
Jellinek, Georg, System der subjektiven öffentlichen Rechte, herausgegeben von Jens Kersten, 2 Aufl., Tübingen 2011.
Joussen, Jacob, 10. Sozialgesetzbuch (SGB)Erst Buch (I) - Allgemeiner Teil -, in: Ralf Kreikebohm/Wolfgang Spellbrink/Raimund Waltermann (Hrsg.), Kommentar zum Sozialrecht : EWG-VO 1408/71, SGB I bis SGB XII, SGG, BAföG, BEEG, WoGG, München 2009, §66 SGB I.
Kalkbrenner, Helmut, Verfassungaufträge und Verpflichtung des Gesetzgebers, DÖV 1963, S. 41ff.
Klein, Eckart, Grundrechtliche Schutzpflicht des Staates, NJW 1989, S. 1633ff.
Kloepfer, Michael, Der Vorbehalt des Gesetzes im Wandel, JZ 1984, S. 685ff.
Knickrehm, Sabine, 20. Sozialgesetzbuch (SGB)Erst Buch (II) - Gundsicherung für Arbeitsuchende -, in: Ralf Kreikebohm/Wolfgang Spellbrink/Raimund Waltermann (Hrsg.), Kommentar zum Sozialrecht : EWG-VO 1408/71, SGB I bis SGB XII, SGG, BAföG, BEEG, WoGG, München 2009, §7 SGBII.
Kopp, Ferdinand O./Ramsauer, Ulrich (Hrsg.), VwVfG: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12 Aufl., München 2011.
Kornbichler, Hendrik/Polster, Julian/Tiede, Wolfgang (Hrsg.), Verfassungsrecht: schnell erfasst , Berlin u.a.2001
Lange, Klaus, Soziale Grundrechte in der deutschen Verfassungsentwicklung und in den derzeitigen Länderverfassungen, in: Ernst-Wolfgang Böckenförde/Jürgen Jekewitz und Thilo Ramm (Hrsg.), Soziale Grundrechte : 5. Rechtspolitischer Kongress der SPD vom 29. Februar bis 2. März 1980 in Saarbrücken : Dokumentation, Heidelberg 1981, S. 49ff.
Langer, Stefan, Staatshaftung für Waldschäden wegen Verletzung grundrechtlicher Schutzpflichten? NVwZ 1987, 195ff.
Lerche, Peter, Da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und die Verfassungsdirektiven zu den „ nicht erfüllten Gesetzgebungsaufträgen”, AöR 90 (1965), S. 341ff.
ders., Grundrechtsschranken, in: Josef Isensee/Paul Kirchhof (Hrsg.),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Band V, Heidelberg 1992.
Lilge, Werner, SGB I : Allgemeiner Teil : Kommentar, 3 Aufl., Berlin 2012, §66.
Luhmann, Niklas, Die Politik der Gesellschaft, Frankfurt a. M. 2000.
Lücke, Jörg, Soziale Grundrechte als Staatszielbestimmungen und Gesetzgebungsaufträge, AöR 107 (1982), S. 15ff.
Materns, Wolfgang, Grundrechte im Leistungsstaat, VVDStRL 30 (1972), S.7ff.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5 Aufl., Müchen 2004.
ders.,Kontinuitätsgewähr und Vertrauensschutz, in: Josef Isensee/ Paul Kirchhof (Hrsg.),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Band IV, 3 Aufl., Heidelberg 2006.
ders., Staatsrecht I, 6 Aufl., Müchen 2010.
Mayer-Tasch, Peter Cornelius, Politische Theorie des Verfassungsstaates: Eine Einführung, 2 Aufl., Wiesbaden 2009.
Merten, Detlef, Über Staatziele, DÖV 1993, S. 368ff.
Mrozynski, Peter, Sozialgesetzbuch, allgemeiner Teil : (SGB I) : Kommentar, 4 Aufl., München 2010, §66.
Müller-Volbehr, Jörg, Das Soziale in der Marktwirtschaft, JZ 1982, S. 132ff.
ders., Der soziale Rechtsstaat im System des Grundgesetzes, JZ 1984, S.6ff.
Münder, Johannes, Angela Smessaert, Frühe Hilfen und Datenschutz - Mecklenburg-Vorpommern, Münster u.a. 2010.
Murswiek, Dietrich, Die staatliche Verantwortung fur die Risiken der Technik, Berlin 1985.
ders., Entschädigung für immissionsbedingte Waldschäden , NVwZ 1986, S. 611ff.
Neumann, Volker, Das medizinische Existenzminimum, NZS 2006, S. 393ff.
Niehues, Norbert, Schul- und Prüfungsrecht, Band I, 3 Aufl., München 2000.
Oppermann, Thomas, Subsidiarität als Bestandteil des Grundgesetzes, JuS 1996, S. 569ff.
ders.,Freiheit von Forschung und Lehre, in: Josef Isensee/Paul Kirchhof (Hrsg.),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Band VI, 2. Aufl., Heidelberg 1989, §145.
Ossenbühl, Fritz, Daseinsvorsorge und Verwaltungsprivatrecht, DÖV 1971, S. 513 ff.
ders., Neuere Entwicklungen im Staatshaftungsrecht, Berlin u.a. 1984.
ders.,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Hans-Uwe Erichsen/Dirk Ehlers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2002, §9.
Papier, Hans-Jürgen, Der Einfluß des Verfassungsrechts auf das Sozialrecht, in: Sozialrechtshandbuch (SRH), 2 Aufl., Neuwied u.a.1996, S.73ff.
Paschke, Marian, Medienrecht, 3 Aufl., Heidelberg 2009.
Pieroth, Bodo/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Staatsrecht II, 26 Aufl., Heidelberg 2010.
Pietrzak, Alexandra, Die Schutzpflicht im verfassungsrechtlichen Kontext - Überblick und neue Aspekte, JuS 1994, S. 748ff.
Radbruch, Gustav, Rechtsphilosophie : Studienausgabe, herausgegeben von Ralf Dreier und Stanley Paulson, 2 Aufl., Heidelberg 2003.
Rixen,Stephan, Träger der Grundsicherung für Arbeitsuchende, in: Wolfgang Eichler/Wolfgang Spellbrink (Hrsg.), SGB II : Grundsicherung für Arbeitsuchende : Kommentar, 2 Aufl., München 2008, §6.
Reinhardt, Helmut, in: Utz Krahmer (Hrsg.),Sozialgesetzbuch I : Allgemeiner Teil : Lehr- und Praxiskommentar, 2 Aufl., Baden-Baden 2008, §66 Rdn. 12.
Rüfner, Wolfgang, Sozialleistungssystem zwischen Anpassungswang und Bestandschutz, JZ 1984, S. 801ff.
ders., Sozialhilfe für die nichteheliche Mutter und ihr Kind, JuS 1984, S. 680ff.
Schmidt-Aßmann, Eberhard, Anwendungsprobleme des Art. 2 Abs. 2 GG im Immissionsschutzrecht, AöR 106 (1981), S.205ff.
ders., Die Lehre von den Rechtsformen des Verwaltungshandelns, DVBl. 1989, S. 533ff.
ders., Das allgemeine Verwaltungsrecht als Ordnungsidee: Grundlagen und Aufgaben der verwaltungsrechtlichen Systembildung, 2 Aufl., Heidelberg 2006.
Schnapp, Friedrich E., in: Ingo von Münch, Philip Kunig (Hrsg.), Grundgesetz-Kommentar, Band II, 5 Aufl., München 2001, Art. 20.
Schneider, Hans, Die Reichsverfassung vom 11. August 1919, in: Josef Isensee/Paul Kirchhof (Hrsg.),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Band I, 2 Aufl., Heidelberg 1995,
S.85ff.
Scholz, Rupert, Das Grundrecht der freien Entfaltung der Persönlichkeit in der Rechtsprechung de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s, AöR 100 (1975), S. 265ff.
Schulin, Bertram, Möglichkeiten der Fortenwirklung des Rechts der sozialen Sicherheit zwischen Anpassungszwang und Bestandsschutz, NJW 1984, S. 1936ff.
ders., (Hrsg.), Handbuch des Sozialversicherungsrechts , Band I, München 1994, §6.
Schwabe, Jürgen,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und „Drittwirkung“ der Grundrechte, AöR 100 (1975), S. 442 ff.
Seidel, Knut, Schutz der Sozialdaten, in: Björn Diering/Hinnerk Timme/Dirk Waschull (Hrsg.), Sozialgesetzbuch X, Sozialverwaltungsverfahren und Sozialdatenschutz: Lehr- und Praxiskommentar, 3 Aufl., Baden-Baden 2011, Vor §§67-85a.
Sommermann, Karl-Peter, Staatsziele und Staatszielbestimmungen, Tübingen 1997.
Spellbrink, Wolfgang, Berechtigte, in: Wolfgang Eichler/Wolfgang Spellbrink (Hrsg.), SGB II : Grundsicherung für Arbeitsuchende : Kommentar, 2 Aufl., München 2008,§7.
Starck, Christian, Gesetzgeber und Richter im Sozialstaat, DVBl. 1978, S. 937ff.
ders., Kommentierung Art. 1 Abs. 1 und Abs. 3 GG, in: ders./Hermann von Mangoldt/Friedrich Klein/Christian Starck (Hrsg.), Kommentar zum Grundgesetz, Band I, 6. Auflage, München 2010.
Stein, Christoph /Itzel, Peter/Schwall, Karin (Hrsg.), Praxishandbuch des Amts- und Staatshaftungsrechts, Berlin u.a. 2005.
Stern, Klaus, Das Staatsrecht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Band I, 2 Aufl., Müchen 1984.
ders., Das Staatsrecht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Band III/1, Müchen 1988.
ders.,Florian Becker (Hrsg.), Grundrechte-Kommentar, Köln 2010, Einl.
Stober, Rolf, Möglichkeiten der Fortentwicklung des Rechts der sozialen Sicherheit
 zwischen Anpassungszwang und Bestandsschutz, DVBl. 1984, S. 857ff..
Tettinger, Peter J., Verwaltungsrechtliche Instrumente des Sozialstaates, in: VVDStRL 64 (2005), S. 199ff.
Ullrich, Carsten G., Soziologie des Wohlfahrtsstaates - Eine Einführung, Frankfurt a. M. 2005.
Unruh, Peter, Zur Dogmatik der grundrechtlichen Schutzpflichten, Berlin 1996.
von Danwitz, Thomas, Verwaltungsrechtliches System und Europäische Integration,Tübingen 1996.
von Wulffen, Matthias (Hrsg.), SGB X: Sozialverwaltungsverfahren und Sozialdatenschutz; Kommentar, 7 Aufl., München 2010.
Wahl, Rainer,/Masing, Johannes, Schutz durch Eingriff, JZ 1990, S. 553ff.
Wiegand, Dietriech, Sozialstaats klausel und soziale Teilhaberechte, DVBl. 1974, S. 657ff.
Zacher, Hans F., Das soziale Staatsziel, in: Josef Isensee/ Paul Kirchhof (Hrsg.),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Band II, 3 Aufl., Heidelberg 2004.
ders., in: Abhandlungen zum Sozialrecht II, herausgegeben von Ulrich Becker und Franz Ruland, Heidelberg 2008.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