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en_US |
dc.contributor |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盧倩儀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05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30-十一月-2012 15:05:22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30-十一月-2012 15:05:22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30-十一月-2012 15:05:22 (UTC+8) | -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6189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自馬斯垂克以來﹐歐盟所謂「民主赤字」問題獲得了極端高度的重視。對其內涵﹐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描繪。針對這些描述﹐Moravcsik﹑Schmitter﹑Majone﹑與Banchoff & Smith 等學者皆認為﹐一般學者或政治人物誤把歐盟當成一般的國家﹐而用衡量一般國家民主政治的指標去檢驗歐盟。其中最極端的是從政府間主義角度觀察歐盟民主程度的Moravcsik﹐其認為歐盟事實上並沒有所謂民主赤字的問題。然而觀諸歐盟憲法條約制定的起源﹐歐盟以及會員國之政治精英對於歐盟民主程度的理解與上述學者有非常大的落差﹔不僅憲法條約制定的起源可部份歸諸民主赤字問題﹐同時連制定的過程都處處以提昇歐盟民主標準為目標。此一認知的落差是本研究所欲探討的主題。本研究之假說為﹕若純粹從「制度設計」的考量來評估歐盟的民主表現﹐所得之結果便容易傾向如Moravcsik 等學者所言﹐歐盟民主表現並不輸給會員國﹔因此所謂的「民主赤字」問題不過是個謎思。然而如果我們認知到「制度設計」只是民主的手段﹔民主真正的基礎其實是在「人民」本身﹐那麼我們便能夠較為清晰地看出民主赤字的根源﹐瞭解解決歐盟民主赤字問題之道不能只靠制度的重新設計﹐而要顧及人民的感受﹑參與﹑認同。因而﹐歐盟制憲的過程不只是制度的重新設計﹑安排﹐而必須同時被視為是催生歐洲人民(a European people)的一種努力。本計劃之實證資料將以費雪1999 年一月在歐洲議會所做的演講為起始點﹐逐一過濾自該演講以至2003 年七月制憲會議結束為止﹐歐盟英語媒體有關憲法條約與歐盟民主化問題之報導﹑評論﹑以及分析﹐目的在進一步確定憲法條約之制定與歐盟民主化的關係﹐並且驗證本研究所提出之假說﹐即歐盟制憲的過程絕不只是制度的重新設計﹑安排﹐而是對催生歐洲人民(a European people)的一種努力。 | en_US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relation (關聯) | 基礎研究 | en_US |
dc.relation (關聯) | 學術補助 | en_US |
dc.relation (關聯) | 研究期間:9408~ 9507 | en_US |
dc.relation (關聯) | 研究經費:532仟元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歐盟憲法條約;歐盟;民主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從歐盟制憲經驗看歐盟之民主赤字問題 | zh_TW |
dc.title.alternative (其他題名) | The Constitutional Treaty and Democracy in the European Union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report | 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