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標準語音與日常語音的距離─以台灣華語為例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tandard pronunciation and ordinary pronunciation: the case of Taiwan Mandarin
作者 胡維庭
貢獻者 李衣雲
胡維庭
關鍵詞 台灣華語
國語
標準語
語音
語言變體
民族主義
象徵暴力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2-一月-2013 13:26:04 (UTC+8)
摘要 華語由中國大陸引入台灣數十年後,因為政治上的阻隔、語言接觸的影響和語言實踐的結果,已經產生了顯著的變化。在發音、詞彙和語法等各個層面上,無論和引入台灣之前於中國大陸訂定的「標準國語」或是中國現行的「普通話」相比,都具有明顯的差異,語言學界將目前台灣通行的華語稱為「台灣華語」(Taiwan Mandarin)

「台灣華語」這一華語的變體是絕大多數台灣人日常生活時所採用的語言,作為華語中獨立的分支也是語言學界公認的事實,然而台灣的華語教學界鮮少將「台灣華語」的發音視為學習標的。華語教師教學時所使用的語言和台灣人民日常使用的語言存在顯著斷裂。

本研究檢視華語從一方之言到演變到「國語」的建構歷程以及華語在台灣的發展史,發現華語在台灣的發展和民族主義與國族認同的建構具有密切的關連。在回顧相關文獻與制度規章並佐以與現任華語教師的訪談結果後,發現台灣的對外華語教學界也普遍受到這種影響。教學的內容除了語言教學的專業考量外,尙存在著以往以獨尊華語、壓迫台灣其它語言的觀念及做法,認為「台灣華語」乃受「方言」污染而不純淨的語言,並以「華語」發源地的北京口音為嚮往對象。

最後,本研究從大眾傳媒的角度切入,探討「台灣華語」的最大公約數。認為「台灣華語」中許多成份已趨穩固,為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所接受,也對全世界的華語人口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台灣華語」的發音和繁體字、台灣式的辭彙與注音符號一樣應可視為「台灣華語」的重要成份,而能夠進入教學殿堂,作為外籍學生學習的對象。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role of `Taiwan Mandarin`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Mandarin as a second languag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 that Taiwan Mandarin is commonly disregarded, due to its association with other Taiwanese languages and the method in which it was introduced to the Taiwanese community.

Decades after its introduction to Taiwan, Mandarin has evolved as a result of political and geographical separation from its origin in China, language contact, and local usage. This new variant, known as ‘Taiwan Mandarin’, has marked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phonology, lexicon and syntax, and is viewed as a independent variant, different from ‘Guoyu’ or `Putonghua` by many linguists. Although Taiwan Mandarin is, in practic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language by the Taiwanese people, it has been rejected by many language teachers and those who compile teaching materials for foreign learners. Language teachers are expected to teach an accent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most Taiwan Mandarin speaker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tandardization of modern Mandarin, and how it has developed in Taiwan. It shows that the enforcement of Chinese nationalism and ident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opularaization of Mandarin in Taiwan. After reviewing related studies, regulation of teaching proficiency tests, and interviewing language teachers,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Chinese nationalism has also influenced the teaching of Mandarin as a second language in Taiwan. Taiwanese Mandarin phonology is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the result contaminated by other Taiwanese languages such as Holo and Hakka by language teachers, and hence only the Beijing dialect is considered standard and desirable.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previous studies and interview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commonly accepted Taiwan Mandarin phonology can be gained through the language used in Taiwanese media, due to its steadiness and popular standing amongst Mandarin speakers world wide. Its unique phonology should be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aiwan Mandarin, along with traditional characters, Taiwanese lexicon and phonetic symbols (注音符號), and it should be accepted in teaching methodology.
參考文獻 專書:

Bourdieu, P. & Passeron, J. C. ,1977,Reproduction in Education, Society and Culture. London: Sage.

Bragg, Melvyn , 2004. The Adventure of English, London: Sceptre.

Mencken, H. 1936 . The American language: An enquiry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A. A. Knopf.

Smith, Jeremy. 1996. An Historical Study of English: Function, Form and Change .London: Routledge

Thomas, G. 1991. Linguistic purism. London: Longman.

Eric J. Hobsbwan 著 李金梅 譯,1997。《民族與民族主義》 (Nations And Nationalism)台北:麥田。

Frant Fanon著,陳瑞樺譯,2005,《黑面膚.白面具》。台北:心靈工坊 。

方師鐸,1965,《五十年來中國國語運動史》。台北:國語日報社。

柯遜添,1975,《國語特殊正音教本》。台北:國語日報附設出版部。

何容, 1997,《何容文集》。台北:國語日報出版社。

柯遜添,1975, 《國語特殊正音教本》。台北:國語日報附設出版部。

吳金娥等,2006,《國音及語言應用》,台北,三民書局。

李惠敏,2002,《從洋鬼子到外勞─國族、性/別與華語文教學》。台北:巨流。

梁啟超,1978,〈論新民為今日中國第一急務〉《新民說》。台北:台灣中華書局。原文載於1902年新民叢報第一號

陳京生,2009,《華語廣播電視媒體語言研究》。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陳儀深,1997,《近代中國政治思潮─從鴉片戰爭到中共建國》。台北:稻鄉。

陳美如,2009,《台灣語言教育政策之回顧與展望》。 高雄:復文圖書 。

陳淑娟, 2004,《桃園大牛欄方言的語音變化與語言轉移》。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語言學編輯委員會,2009 ,《華語語音學》。台北:正中書局。

張博宇, 1974,《台灣地區國語運動史料》。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黃宣範,1993,《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臺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台北: 文鶴。

舒國治,2010,〈五十年代公車小景〉,《水城台北》。台北:皇冠。

鄭良偉, 1990 ,《演變中的台灣社會語文─多語社會及雙語教育》。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鄭良偉, 1997 ,《台、華語的代詞、焦點與範圍》。台北:遠流 。

蔣為文,2005,《語言、認同與去殖民》。台南:國立成功大學。

魏岫明,1984,《國語演變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蘇峰山編,2002,《意識、權力與教育:教育社會學理論論文集》。高雄:復文。

研討會:

姜添輝,1998,〈從台灣小學課程改革分析師資課程的社會控制〉,The second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omparative Education Society of Asia.

葉德明,1993,〈社會變遷下的台北語言潮流─台北國語〉,巴黎:第二界國際漢語語言學會。

葉德明,2007,〈台灣華語之律動與教學—從語音現象之變化評論〉第三屆華語教學國際論壇,特邀演講與報告。

董鵬程,2007,〈台灣華語文教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展望〉,多元文化與族群和諧國際研討會。台北:台北教育大學。

盧翠英、孟慶明,2004,〈華語教師在課室中語言使用情況研究調查─以台師大國語中心為例〉。台灣華語文教學研討會(ATCSL-2004) 295-304

期刊:

Ager D, 1999 Identity, insecurity and image: France and language. Cleveland: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116; (132-135)

Barnes, D. ,1977,To er or not to er,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5: 211-236.

Cheng, L. Robert. 1985. A comparison of Taiwanese, Taiwan Mandarin, and Peking Mandarin. Language, 61.2: 352-377

Hui Ju Hsu, John Kwock-ping Tse, 2009, The Tonal Leveling of Taiwan Mandarin: A study in Taipei, Concentric: Studies in Linguistics(35.2), 225-244

James Crawford, “Proposed Official English Amendment to the U.S. Constitution”, Language loyalties: A Source Book on the Official English Controvers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2),112.

Teng, S. H. 2002 . Defining Taiwanese Mandarin. in Education and Society in Plurilingual Contexts, ed. by Daniel So and Gary Jones, Brussels: VUB Brussels University Press, 230-240.

王爾敏,1982,〈中國近代知識普及化之自覺與國語運動〉,11集9月。

李西勳,1995,〈台灣光復初期推行國語運動情形〉 《台灣文獻》 46(3)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李文肇,2003〈怎樣的國語才算標準?從語言純淨心理看漢語共同語官定標準與使用者語感的隔閡〉,《淡江人文社會學刊》15:89-116。

何萬順,2009,〈語言與族群認同─從台灣外省族群的母語與台灣華語談起〉,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10(2):415-479。

多賀秋五郎,1976,〈近代中國教育史料〉,《東京日本學術振興會》,冊一。

夏金英,1997,〈台灣光復後之國語運動〉,《屏中學報》7:144-158。

馬寶蓮,2006,〈華語熱,人才荒:台灣華語教師之培訓與認證〉,《華文世界》98:10-25

許雪姬,1991,〈台灣光復初期的語文問題〉,《思與言》29:155-184。

許雪姬,1993,〈光復台灣初期的語言問題─以二二八事件前後為例〉,《史聯雜誌 19期》, 台北中華民國史蹟研究中心。

曹逢甫,2000,〈台式日語與台灣國語─百年來在台灣發生的兩個語言接觸的實 例〉,《漢學研究》18(36):273-297。

鈴木重幸,1986,〈国語学と日本語学〉,《教育国語86號》

楊修平,2007,〈從褓姆式語言看外語教師的真實性〉,《考試周刊》2007,49期
葉德明,1995,〈社會變遷下的台北國語與對外華語教學應運之道〉,《教學、科技與媒體》19:3-11。

謝國平,1998,〈台灣地區年輕人ㄓㄔㄕ與ㄗㄘㄙ真的不分嗎?〉,《華文世界》90 :1-7



論文:

李衣雲,2007,《台湾における「日本」イメージの変化、1945-2003》。東京: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論文。

林果顯,2001,《「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之研究 (1966-1975)》。台北: 政治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林玲英, 2007,《華語教師對外籍學生發音正確性的評分標準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教學所碩士論文。

林富美,1998,《台灣政經系絡中的報業發展─以聯合報為例》。台北: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邱雅萍,2007,《從日刊報紙「漢文欄廢止」探究「台灣式白話文」的面貌》。台南: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志輝,1995,《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之研究(1966-1911)》。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張詩涓,2005,《英語官方化運動爭議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琦,2007,《國際交換學生在台灣學習華語文之探討─以扶輪社青少年交換計畫為例》。台北: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教學所碩士論文。

陳慶華,2008,《日籍學習者華語發音之偏誤分析矯正與教學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教學所碩士論文。
陶芳芳,1999,《從政治控制到市場機制─台灣報業發行之變遷》。台北: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烱輝,2012,《台日兩語文讀之對音類型研究》。新竹: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曾心怡 ,2003,《當代台灣國語的句法結構》。 台北: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教學所碩士論文。

曾怡仁,2003,《台灣民主化下國家與媒體關係的變遷之研究》。高雄: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芷嫻,2009,《外籍配偶識字班的後殖民考察:發聲或發音練習?》。台北: 東吳大學社會所碩士論文。

蔡淑涵,2005,《北京語言大學漢語速成學院與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之比較分析》。台北: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教學所碩士論文。

謝麗君,1997,《戰後臺灣語言政策之政策分析(1945-1997)》。台北: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媒體:

自立晚報,1991/9/29,寬廣的語言大道─對台灣語言的思考。

台灣立報,2004/10/07,媒體觀察─我們需要多元語言的媒體政策與環境。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75184

自由時報,2006/8/28,自由廣場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aug/28/today-o4.htm

今日新聞Now News,2008/10/31,台灣華語師資培訓的迷思─向北京俯首稱臣。
http://www.nownews.com/2008/10/31/142-2357984.htm

聯合報,2012/11/2 ,綜合新聞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515639.shtml

中央社,2012/12/12 ,新版一字多音 幫伽利略正音。
http://www.cna.com.tw/News/aEDU/201212120191-1.aspx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98161002
1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8161002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李衣雲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胡維庭zh_TW
dc.creator (作者) 胡維庭zh_TW
dc.date (日期) 201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一月-2013 13:26:04 (UTC+8)-
dc.date.available 2-一月-2013 13:26:0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一月-2013 13:26:04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98161002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652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161002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華語由中國大陸引入台灣數十年後,因為政治上的阻隔、語言接觸的影響和語言實踐的結果,已經產生了顯著的變化。在發音、詞彙和語法等各個層面上,無論和引入台灣之前於中國大陸訂定的「標準國語」或是中國現行的「普通話」相比,都具有明顯的差異,語言學界將目前台灣通行的華語稱為「台灣華語」(Taiwan Mandarin)

「台灣華語」這一華語的變體是絕大多數台灣人日常生活時所採用的語言,作為華語中獨立的分支也是語言學界公認的事實,然而台灣的華語教學界鮮少將「台灣華語」的發音視為學習標的。華語教師教學時所使用的語言和台灣人民日常使用的語言存在顯著斷裂。

本研究檢視華語從一方之言到演變到「國語」的建構歷程以及華語在台灣的發展史,發現華語在台灣的發展和民族主義與國族認同的建構具有密切的關連。在回顧相關文獻與制度規章並佐以與現任華語教師的訪談結果後,發現台灣的對外華語教學界也普遍受到這種影響。教學的內容除了語言教學的專業考量外,尙存在著以往以獨尊華語、壓迫台灣其它語言的觀念及做法,認為「台灣華語」乃受「方言」污染而不純淨的語言,並以「華語」發源地的北京口音為嚮往對象。

最後,本研究從大眾傳媒的角度切入,探討「台灣華語」的最大公約數。認為「台灣華語」中許多成份已趨穩固,為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所接受,也對全世界的華語人口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台灣華語」的發音和繁體字、台灣式的辭彙與注音符號一樣應可視為「台灣華語」的重要成份,而能夠進入教學殿堂,作為外籍學生學習的對象。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role of `Taiwan Mandarin`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Mandarin as a second languag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 that Taiwan Mandarin is commonly disregarded, due to its association with other Taiwanese languages and the method in which it was introduced to the Taiwanese community.

Decades after its introduction to Taiwan, Mandarin has evolved as a result of political and geographical separation from its origin in China, language contact, and local usage. This new variant, known as ‘Taiwan Mandarin’, has marked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phonology, lexicon and syntax, and is viewed as a independent variant, different from ‘Guoyu’ or `Putonghua` by many linguists. Although Taiwan Mandarin is, in practic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language by the Taiwanese people, it has been rejected by many language teachers and those who compile teaching materials for foreign learners. Language teachers are expected to teach an accent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most Taiwan Mandarin speaker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tandardization of modern Mandarin, and how it has developed in Taiwan. It shows that the enforcement of Chinese nationalism and ident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opularaization of Mandarin in Taiwan. After reviewing related studies, regulation of teaching proficiency tests, and interviewing language teachers,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Chinese nationalism has also influenced the teaching of Mandarin as a second language in Taiwan. Taiwanese Mandarin phonology is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the result contaminated by other Taiwanese languages such as Holo and Hakka by language teachers, and hence only the Beijing dialect is considered standard and desirable.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previous studies and interview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commonly accepted Taiwan Mandarin phonology can be gained through the language used in Taiwanese media, due to its steadiness and popular standing amongst Mandarin speakers world wide. Its unique phonology should be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aiwan Mandarin, along with traditional characters, Taiwanese lexicon and phonetic symbols (注音符號), and it should be accepted in teaching methodology.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序論 1
1.1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1.2 研究假設與研究方法 4
1.3 章節架構 7

第二章:華語作為國語 8
2.1 民族主義與國語 8
2.2 打造華語為國語 12
2.3 抽象而形上的國語 16
本章小結 18

第三章:華語在台灣 19
3.1 華語的登陸 19
3.2 在地化的台灣華語 25
3.3 連續面上的台灣華語 32
本章小結 37

第四章:對外華語教學在台灣 38
4.1 對外華語教學在台灣的風氣流變 38
4.2 制度化的華語教師篩選機制 43
4.3 遙望帝都:對北京口音的美好想像 47
4.3.1語言純淨心理 47
4.3.2文化自信的不足 51
4.4 釐清台灣華語的模糊定位 58
本章小結 65

第五章:結語 66
5.1 研究結論 66
5.2 研究建議 68

參考文獻 71
附錄一 77
附錄二 79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8161002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台灣華語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語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標準語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語音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語言變體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民族主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象徵暴力zh_TW
dc.title (題名) 標準語音與日常語音的距離─以台灣華語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tandard pronunciation and ordinary pronunciation: the case of Taiwan Mandari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專書:

Bourdieu, P. & Passeron, J. C. ,1977,Reproduction in Education, Society and Culture. London: Sage.

Bragg, Melvyn , 2004. The Adventure of English, London: Sceptre.

Mencken, H. 1936 . The American language: An enquiry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A. A. Knopf.

Smith, Jeremy. 1996. An Historical Study of English: Function, Form and Change .London: Routledge

Thomas, G. 1991. Linguistic purism. London: Longman.

Eric J. Hobsbwan 著 李金梅 譯,1997。《民族與民族主義》 (Nations And Nationalism)台北:麥田。

Frant Fanon著,陳瑞樺譯,2005,《黑面膚.白面具》。台北:心靈工坊 。

方師鐸,1965,《五十年來中國國語運動史》。台北:國語日報社。

柯遜添,1975,《國語特殊正音教本》。台北:國語日報附設出版部。

何容, 1997,《何容文集》。台北:國語日報出版社。

柯遜添,1975, 《國語特殊正音教本》。台北:國語日報附設出版部。

吳金娥等,2006,《國音及語言應用》,台北,三民書局。

李惠敏,2002,《從洋鬼子到外勞─國族、性/別與華語文教學》。台北:巨流。

梁啟超,1978,〈論新民為今日中國第一急務〉《新民說》。台北:台灣中華書局。原文載於1902年新民叢報第一號

陳京生,2009,《華語廣播電視媒體語言研究》。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陳儀深,1997,《近代中國政治思潮─從鴉片戰爭到中共建國》。台北:稻鄉。

陳美如,2009,《台灣語言教育政策之回顧與展望》。 高雄:復文圖書 。

陳淑娟, 2004,《桃園大牛欄方言的語音變化與語言轉移》。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語言學編輯委員會,2009 ,《華語語音學》。台北:正中書局。

張博宇, 1974,《台灣地區國語運動史料》。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黃宣範,1993,《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臺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台北: 文鶴。

舒國治,2010,〈五十年代公車小景〉,《水城台北》。台北:皇冠。

鄭良偉, 1990 ,《演變中的台灣社會語文─多語社會及雙語教育》。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鄭良偉, 1997 ,《台、華語的代詞、焦點與範圍》。台北:遠流 。

蔣為文,2005,《語言、認同與去殖民》。台南:國立成功大學。

魏岫明,1984,《國語演變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蘇峰山編,2002,《意識、權力與教育:教育社會學理論論文集》。高雄:復文。

研討會:

姜添輝,1998,〈從台灣小學課程改革分析師資課程的社會控制〉,The second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omparative Education Society of Asia.

葉德明,1993,〈社會變遷下的台北語言潮流─台北國語〉,巴黎:第二界國際漢語語言學會。

葉德明,2007,〈台灣華語之律動與教學—從語音現象之變化評論〉第三屆華語教學國際論壇,特邀演講與報告。

董鵬程,2007,〈台灣華語文教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展望〉,多元文化與族群和諧國際研討會。台北:台北教育大學。

盧翠英、孟慶明,2004,〈華語教師在課室中語言使用情況研究調查─以台師大國語中心為例〉。台灣華語文教學研討會(ATCSL-2004) 295-304

期刊:

Ager D, 1999 Identity, insecurity and image: France and language. Cleveland: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116; (132-135)

Barnes, D. ,1977,To er or not to er,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5: 211-236.

Cheng, L. Robert. 1985. A comparison of Taiwanese, Taiwan Mandarin, and Peking Mandarin. Language, 61.2: 352-377

Hui Ju Hsu, John Kwock-ping Tse, 2009, The Tonal Leveling of Taiwan Mandarin: A study in Taipei, Concentric: Studies in Linguistics(35.2), 225-244

James Crawford, “Proposed Official English Amendment to the U.S. Constitution”, Language loyalties: A Source Book on the Official English Controvers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2),112.

Teng, S. H. 2002 . Defining Taiwanese Mandarin. in Education and Society in Plurilingual Contexts, ed. by Daniel So and Gary Jones, Brussels: VUB Brussels University Press, 230-240.

王爾敏,1982,〈中國近代知識普及化之自覺與國語運動〉,11集9月。

李西勳,1995,〈台灣光復初期推行國語運動情形〉 《台灣文獻》 46(3)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李文肇,2003〈怎樣的國語才算標準?從語言純淨心理看漢語共同語官定標準與使用者語感的隔閡〉,《淡江人文社會學刊》15:89-116。

何萬順,2009,〈語言與族群認同─從台灣外省族群的母語與台灣華語談起〉,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10(2):415-479。

多賀秋五郎,1976,〈近代中國教育史料〉,《東京日本學術振興會》,冊一。

夏金英,1997,〈台灣光復後之國語運動〉,《屏中學報》7:144-158。

馬寶蓮,2006,〈華語熱,人才荒:台灣華語教師之培訓與認證〉,《華文世界》98:10-25

許雪姬,1991,〈台灣光復初期的語文問題〉,《思與言》29:155-184。

許雪姬,1993,〈光復台灣初期的語言問題─以二二八事件前後為例〉,《史聯雜誌 19期》, 台北中華民國史蹟研究中心。

曹逢甫,2000,〈台式日語與台灣國語─百年來在台灣發生的兩個語言接觸的實 例〉,《漢學研究》18(36):273-297。

鈴木重幸,1986,〈国語学と日本語学〉,《教育国語86號》

楊修平,2007,〈從褓姆式語言看外語教師的真實性〉,《考試周刊》2007,49期
葉德明,1995,〈社會變遷下的台北國語與對外華語教學應運之道〉,《教學、科技與媒體》19:3-11。

謝國平,1998,〈台灣地區年輕人ㄓㄔㄕ與ㄗㄘㄙ真的不分嗎?〉,《華文世界》90 :1-7



論文:

李衣雲,2007,《台湾における「日本」イメージの変化、1945-2003》。東京: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論文。

林果顯,2001,《「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之研究 (1966-1975)》。台北: 政治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林玲英, 2007,《華語教師對外籍學生發音正確性的評分標準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教學所碩士論文。

林富美,1998,《台灣政經系絡中的報業發展─以聯合報為例》。台北: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邱雅萍,2007,《從日刊報紙「漢文欄廢止」探究「台灣式白話文」的面貌》。台南: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志輝,1995,《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之研究(1966-1911)》。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張詩涓,2005,《英語官方化運動爭議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琦,2007,《國際交換學生在台灣學習華語文之探討─以扶輪社青少年交換計畫為例》。台北: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教學所碩士論文。

陳慶華,2008,《日籍學習者華語發音之偏誤分析矯正與教學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教學所碩士論文。
陶芳芳,1999,《從政治控制到市場機制─台灣報業發行之變遷》。台北: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烱輝,2012,《台日兩語文讀之對音類型研究》。新竹: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曾心怡 ,2003,《當代台灣國語的句法結構》。 台北: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教學所碩士論文。

曾怡仁,2003,《台灣民主化下國家與媒體關係的變遷之研究》。高雄: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芷嫻,2009,《外籍配偶識字班的後殖民考察:發聲或發音練習?》。台北: 東吳大學社會所碩士論文。

蔡淑涵,2005,《北京語言大學漢語速成學院與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之比較分析》。台北: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教學所碩士論文。

謝麗君,1997,《戰後臺灣語言政策之政策分析(1945-1997)》。台北: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媒體:

自立晚報,1991/9/29,寬廣的語言大道─對台灣語言的思考。

台灣立報,2004/10/07,媒體觀察─我們需要多元語言的媒體政策與環境。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75184

自由時報,2006/8/28,自由廣場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aug/28/today-o4.htm

今日新聞Now News,2008/10/31,台灣華語師資培訓的迷思─向北京俯首稱臣。
http://www.nownews.com/2008/10/31/142-2357984.htm

聯合報,2012/11/2 ,綜合新聞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515639.shtml

中央社,2012/12/12 ,新版一字多音 幫伽利略正音。
http://www.cna.com.tw/News/aEDU/201212120191-1.aspx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