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
題名 論公私協力行為之國家擔保責任-以促參法為中心 作者 游璧瑜 貢獻者 詹鎮榮
游璧瑜關鍵詞 公私協力
擔保國家
擔保責任
履行責任
網羅責任
擔保行政法日期 2011 上傳時間 1-四月-2013 14:39:31 (UTC+8) 摘要 因沉重的國家任務負擔和龐大的財政支出,國家對公共任務不再親力親為,而是將焦點置於公共任務順遂履行的擔保。國家角色搖身一變,從「提供者」(providing)轉而成為「使實現者」(enabling);國家此時退居二線,由私人活動者提供服務,以公私協力的形式,一同為實現公益做努力,國家並負起擔保公益實現之責任。這種擔保國家模型,以責任分擔和責任階層兩要素作為核心;前者係指國家與私人參與履行公共任務之角色分配,後者則係層級化後之國家責任。擔保國家毋寧標誌著國家責任的位移:從自行從事公共任務履行之「履行責任」逐漸轉移至積極實現公益之「擔保責任」與備位之「網羅責任」。 是故,本文乃聚焦於我國發生之BOT案件中,發生經營不善之案例,試圖探討採行BOT模式後,國家應扮演何種角色?我國法令對營運發生困難的案例是否已有完善的規畫或回應?又應採用何種手段始能確保公益的履行?試圖為我國遭遇之諸多實例提出解決的方針。 參考文獻 一、中文參考文獻(一)書籍論著Eberhard Schmidt-Aßmann著,行政任務及行政法各論應扮演之角色,孫迺翊譯, 收錄於行政法總論作為秩序理念-行政法體系建構的基礎與任務, 2009年10月,頁123-195。王文宇,論高鐵投資契約中之強制收買條款,載於民商法理論與經濟分析,2000年5月,頁301-326。王澤鑑,債法原理(一)基本理論債之發生,2006年9月,第二版。古嘉諄、李元德、黃俊凱、陳俐宇主編,促參法Q&A-100個有關辦理BOT、 OT等案件的重要問題,2009年7月。李惠宗,憲法要義,2001年,第三版。李建良,基本權利與國家保護義務,載於氏著,憲法理論與實踐(二),2000年12月,頁59-67。林明鏘,擔保國家與擔保行政法-從2008年金融風暴與毒奶粉事件談國家的角色,載於政治思潮與國家法學,吳庚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2010年1月,頁577-598。林三欽,交通設施委託民間經營管理法制及實務問題之研討,載於地方法制研討會選輯2003,2003年12月,頁45-64。洪國欽,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逐條釋義,2008年1月。許宗力,論行政任務的民營化,載於當代公法新論(中),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 祝壽論文集,2002年7月,頁581-610。陳 敏,行政法總論,第7版,2011年9月。陳新民,公共利益的概念,載於氏著,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第四版,1996年,頁129-180。陳新民,「服務行政」及「生存照顧」概念,載於氏著,公法學劄記,1993年10月,頁55-108。陳清秀,委託經營法制及實務問題之探討,載於當代公法新論(中),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元照,2002年7月,頁633-656。黃錦堂,行政任務民營化之研究-德國法的觀察與我國的省思,載於公法學與政治理論-吳庚大法官榮退論文集,2004年10月,頁475-519。黃茂榮,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增訂六版,2009年8月。程明修,行政行為形式選擇自由,載於氏著,行政法之行為與法律關係理論, 第二版,2006年9月,頁271-325。程明修,公私協力之行政行為,載於氏著,行政法之行為與法律關係理論, 第二版,2006年9月,頁237-269。 張桐銳,合作國家,載於當代公法新論(中),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2002年7月,頁562-563。張嘉尹,基本權理論、基本權功能與基本權客觀面向,載於當代公法新論(上) -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2002年7月,頁29-70。 詹鎮榮,論民營化類型中之「公私協力」,載於氏著,民營化法與管制革新,2005年9月,頁1-40。 詹鎮榮,生存照顧,載於氏著,民營化法與管制革新,2005年9月,頁 273-280。 詹鎮榮,民營化後國家影響與管制義務之理論與實踐,載於氏著,民營化法與管制革新,2005年9月,頁103-142。 詹鎮榮,國家任務,載於氏著,民營化法與管制革新,2005年9月,頁265-272。詹鎮榮,從民營化觀點論公民合資公司之基本權能力,載於民營化法與管制革新,2005年9月,頁41-101。 詹鎮榮,德國法中「社會自我管制」機制初探,載於氏著,民營化法與管制革新,頁143-179。 詹鎮榮,行政合作法之建制與開展,載於行政契約之法理-各國行政法學發展方向,2009年7月,頁103-159。 詹鎮榮,行政效率效能作為選擇公私協力模式之基準-對促參法上「可行性評估」之檢討,載於依法行政考核與風險治理/行政效能與組織變革/國境管制與行政法上之舉發,台灣行政法學會研討會論文集【2011】,2012年8月,頁133-167。葛克昌,國家學與國家法,1996年4月。蔡維音,社會國之法理基礎,2001年7月。蘇昭旭,世界山岳鐵道-美亞澳篇,2006年9月。(二)期刊、會議論文Franz Jürgen Säcker,德國與歐盟經濟政策與憲法訴訟,謝榮堂譯,司法周刊,司法文選別冊,第1531期,2011年2月,頁1-15。Hartmut Bauer著,李建良譯,Neue Tendenzen des Verwaltungsrechts im Zeitalter der Privatisierung,,載於2011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1年11月19日,頁1-23。Hartmut Bauer著, 李建良譯,德國行政法上行政契約發展面面觀,台灣法學雜誌,第203期,2012年7月,頁86-95。 J. Ziekow,詹鎮榮譯,從德國憲法與行政法觀點論公私協力-挑戰與發展, 月旦法學雜誌,第180期,2010年5月,頁220-236。J. Ziekow,詹鎮榮譯,公私協力在德國憲法與行政法上之挑戰與發展,「公私協力(PPP)法制」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主辦,2009年5月14、 15日,頁1-8。王文宇,論BOT特許合約中的幾個基本問題,全國律師,第2卷第1期,1998 年1月,頁57-69。王文宇,關於獎參條例與促參法草案的十點修訂建議,月旦法學,第34期,1998年3月,頁35-52。 王文宇,評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草案,萬國法律,第101期,1998年10月,頁58-74。 王文宇,政府民間與法律-論公營事業民營化的幾個基本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36期,1998年4月,頁26-39。 王文宇,BOT主要契約內容解析(上),全國律師,第3卷,第11期,1999年11月,頁59-76。王文宇,行政判斷與BOT法制-以ETC案及京站案為例,月旦法學,第142期,2007年3月,頁5-36。李建良,德國基本權理論攬要-兼談對台灣的影響,月旦法學教室,第100期, 2011年2月,頁38-50。李惠宗,行政法院對BOT最優申請人決定程序的審查-兼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四年訴字第七五二號(ETC)判決,台灣本土法學,第82期,2006年5月,頁177-190。林佳和,國家行政法與意識型態-Ernst Forsthoff的《極權國家論》與國家社會 主義,輔仁法學第二十六期,2003年12月,頁1-53。 林佳和,公私協力在勞動法上的理論與實踐,月旦法學,第176期,2010年1月,頁197-223。林明鏘,工程與法律教學研究之科際整合:以台大小巨蛋判決為例,台大法學論叢,第38卷第3期,2009年9月,頁109-171。林明鏘,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事件法律性質之分析,台灣本土法學,第82期,2006年5月,頁218-225。胡博硯,自由化的電信市場中國家所應該扮演的角色-以德國為例,致理法學, 第三期,2008年3月,頁31-58。胡博硯,保障國家的概念在德國的發展,玄奘法律學報第十一期,2009年6月, 頁87-113。陳愛娥,國家角色變遷下的行政任務,月旦法學教室,第三期,2003年1月, 頁100-106。陳愛娥,行政行為形式-行政任務-行政調控-德國行政法總論改革的軌跡,月旦法學雜誌第120期,2005年5月,頁9-18。陳愛娥,公私合作對行政契約法制的影響-以德國法的引介為中心,收錄於高 雄大學政法系舉辦,政治與法律之對話:合作國家與新治理研討會,2007年6月8日。陳愛娥,行政法學的方法-傳統行政法釋義學的續造,月旦法學教室,第100期,2011年2月,頁78-91。陳愛娥,BOT投資契約的監督與審核-德國法制的啟發,政府審計季刊,第29卷第3期,2009年4月,頁23-30。陳愛娥,自由-平等-博愛,社會國原則與法治國原則的交互作用,台大法學論叢第二十六卷第二期,1997年1 月,頁121-141。陳愛娥,「政府業務委託民間辦理」的法律規制-公私部門合作法制的建構,月旦法學教室,第8期,2003年6月,頁57-67。陳清秀,特許合約與公權力之行使,月旦法學,第34期,1998年3月,頁52-60。黃錦堂,德國獨立機關獨立性之研究-以通訊傳播領域為中心並評論我國釋字第613號解釋,中央研究院法學期刊第三期,2008年 9月,頁1-54。 黃茂榮、張志銘,政府業務委託民間辦理相關法制之研究,植根雜誌,第15卷第8期,1999年8月,頁1-118。黃 立,政府作為消費者-台灣與德國採購法制之比較,政大法學評論,第92期,2006年8月,頁219-300。程明修,公私協力與行政合作法,興大法學第七期,2010年6月,頁69-143。程明修,公私協力行為對建構「行政合作法」之影響-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ETC案為契機,月旦法學,雜誌第135期,2006年8月,頁5-13。張桐銳,行政法與合作國家,月旦法學雜誌,第121期,2005年6月,頁45-52。詹鎮榮,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國家賠償責任,憲政時代,第34卷第4期,2009 年4月,頁421-446。詹鎮榮,民營化後國家影響與管制義務之理論與實踐-以組織私法化與任務私人化之基本型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15卷第1期,2003年8月,頁1-40。詹鎮榮,論民營化類型中之「公私協力」,月旦法學雜誌,第102期,頁8-29。詹鎮榮,社會國原則-責任主體、類型及界限,月旦法學教室,第42期,2006年4月,頁45-55。詹鎮榮,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現實與理論-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之ETC相關裁判,月旦法學雜誌,第134期,2006年7月,頁46-67。詹鎮榮,行政合作契約瑕疵效果之檢討與續造,收錄於「2012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2年11月24日。劉淑範,行政任務之變遷與「公私合營事業」之發展脈絡,中研院法學期刊第二 期,2008年3月,頁46-48。劉淑範,公私夥伴關係(PPP)於歐盟法制下發展之初探:兼論德國公私合營事業(組織型之公私夥伴關係)適用政府採購法之爭議,台大法學論叢,第40卷第2期,2011年6月,頁505-568。劉淑範,法律之框架秩序與契約之自我調控-擔保國家多層面規範結構之探析,收錄於「2012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學術研討會,2012年11月24日,頁1-8。劉紹樑,論 BOT基本法,月旦法學雜誌,第33期,1998年2月,頁22-34。蔡宗珍,從給付國家到擔保國家以國家對電信基礎需求之責任為中心,台灣法學雜誌,第122 期,2009年2月,頁13-19。蔡茂寅,淺論BOT的幾個相關公法問題,萬國法律,第102期,1998年12月,頁14。顏玉明,我國促參法BOT契約法律性質初探,台灣本土法學,第82期,2006年5月,頁166-176。(三)學位論文朱瑋華,從擔保國家理論探討我國促參案件監督管理之規範架構,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1月。李東穎,行政任務委託民間的憲法界限-以警察機關危害防止任務作為觀察對 象,國立台北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6月。林家暘,擔保國家概念下的電信普及服務,國立台北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6 月。許登科,德國擔保國家理論為基礎之公私協力(ÖPP)法制-對我國促參法之啟 示,國立台灣大學博士論文,2008年6月。 陳軍志,公私協力法制下之社會自主管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7 月。(四)研究計畫與政府出版品陳愛娥,行政契約之研究—以代替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與委託行使公權力之行政契約為探討對象,法務部九十二年度委託研究計畫,法務部編印,2003年12月。BOT專案進度與品質管理手冊,行政院公共委員會編印,2004年7月。立法院秘書處編印,《獎勵民間參與交通建設條例案》,立法院公報,法律案專輯,第一百九十七輯(上),交通(十三),1997年6月,頁2-7。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98年「促參案件招商文件及投資契約範本」專業服務後 續擴充案,BOT招商文件及投資契約範本修正報告,建業法律事務所, 2009年6月。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研究報告,促參案件履約階段執行經驗調查與建議,2005 年。二、德文參考文獻Appel, Ivo, Privatverfahren, in: Hoffmann-Riem/Schmidt-Aßmann/Voßkuhle, Grundlage des Verwaltungsrechts, Band Ⅱ, München 2008, S.849-860.Bauer, Hartmut, Zur notwendigen Entwicklung eines Verwaltungskooperationsrechts-Statement, in: Schuppert, Gunnar Folke (Hrsg.), Jenseits von Privatisierung und "schlankem" Staat: Verantwortungsteilung als Schlüsselbegriff eines sich verändernden Verhältnisses von öffentlichem und privatem Sektor, Baden-Baden 1999, S. 251-271.ders., Privatisierung von Verwaltungsaufgaben, VVDStRL 54 (1994), S. 243-280.Burgi, Martin, Funktionale Privatisierung und Verwaltungshilfe, Tübingen 1999, S. 283 ff. Chou, Chia-Yu,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im Koordinatensystem von Privatisierung und Staats- aufgabenlehre, Göttingen 2009. Franzius, Claudio, Der Gewährleistungsstaat: ein neues Leitbild für den sich wandelnden Staat? Der Staat 42 (2003), S. 495-515.Gramm, Christof, Privatisierung und notwendige Staatsaufgaben, Berlin 2001, S. 289-299.Hermes, Georg, Gewahrleistungsverantwortung als Infrastrukturverantworyung, in: Schuppert (Hrsg.), Der Gewährleistungsstaat – Ein Leitbild auf dem Prüfstand, Baden-Baden 2005, S. 111-131.Herzog, Roman, § 58 Ziele, Vorbehalte und Grenzen der Staatstätigkeit, in: J. Isensee / P. Kirchhof (Hrsg.),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BandⅢ, 2. Aufl., Heidelberg 1996, S. 99f.Hoffmann-Riem, Wolfgang, Das Recht des Gewährleistungsstaates, in: Schuppert (Hrsg.), Der Gewährleistungsstaat- Ein Leitbild auf dem Prüfstand, Baden-Baden 2005, S. 89-108.ders., Rechtsformen, Handlungsformen, Bewirkungsformen, in: Hoffmann-Riem/Schmit-Aßmann/Voßkuhle, Grundlagen des Verwaltungsrechts, Band Ⅱ, München 2008, S. 886 ff.ders., Verantwortungsteilung als Schlüsselbegriff moderner Staatlichkeit, in: Kirchhof/Lehner/Raupach/Rodi(Hrsg.), Staat und Steuern. 2001, S. 47ff.ders., Justizdienstleistungen im kooperativen Staat-Verantwortungsteilung und Zusammenarbeit von Staat und Privaten im Bereich der Justiz, in: Schuppert(Hrsg.), Jenseits von Privatisierung und "schlankem" Staat, Baden-Baden 1999, S. 159-193.Hoffmann-Riem/Schmidt-Aßmann/Voßkuhle, Grundlagen des Verwaltungsrechts, Band Ⅱ, München 2008, S.1652 ff.Isensee, Josef, Gemeinwohl und Staatsaufgaben im Verfassungstaat, in: Isensee, Josef/ Kirchhof, Paul (Hrsg.),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Band Ⅲ, 2. Aufl., Heidelberg 1996, S. 35 ff.Kämmerer, Jörn Axel, Verfassungsstaat auf Diät? JZ 1996, S.1042-1050. Klement, Jan Henrik, Verantwortung: Funktion und Legitimation eines Begriffs im Öffentlichen Recht, Tübingen 2006, S.57-64 . Knauff, Matthias, Der Gewährleistungstaat: Reform der Daseinsvorsorge, Berlin 2004, S. 70ff.Lange, Wilfried , Rechtsprobleme der Privatisierung öffentlicher Unternehmen, JZ 1981, S.698-700.Müller, Gerog, Rechtsetzung im Gewährleistungsstaat, in: M.-E. Geis/D. Lorenz (Hrsg.), Staat-Kirche-Verwaltung, Festschrift für Hartmut Maurer zum 70. Geburtstag, München 2001, S. 227ff.Ritter, Ernst-Hasso, Organisationswandel durch Expertifizierung und Privatiserung im Ordnungs-und Planungsrecht (unter besonderer Berücksichtigung der Aufgabenverlagerungen auf private Sachverständige), in: E. Schmidt-Aßmann/W. Hoffmann-Riem (Hrsg.), Verwaltungsorganisationsrecht als Steuerungsressource, Baden-Baden 1997, S.207-248. Schmidt-Aßmann, Eberhard, Das allgemeine Verwaltungsrecht als Ordnungsidee. Grundlagen und Aufgaben der verwaltungsrechtlichen Systembildung, 2. Aufl., Heidelberg 2006.Schoch, Friedrich, Gewährleistungsverwaltung: Stärkung der Privatrechtsgesellschaft? NVwZ 2008, S. 241-247.Schuppert, Gunnar Folke, Der Gewährleistungsstaat-modisches Label oder Leitbild sich wandelnder Staatlichkeit, in: ders.(Hrsg.), Der Gewährleistungsstaat-Ein Leitbild auf dem Prüfungstand, Baden-Baden 2005, S. 15. ders., Staatsaufsicht im Wandel, DÖV 1998, S.831 (834 f.).ders., Der Gewährleistungsstaat: zum Wandel der Staatlichkeit im Spiegel sich wandelnder Staatsbilder, vorgänge Heft 2/2008, S. 14-25.ders., Zur notwendigen Neubestimmung der Staatsaufsicht, in: ders. (Hrsg.), Jenseits von Privatisierung und "schlankem" Staat:Verantwortungsteilung als Schlüsselbegriff eines sich verändernden Verhältnisses von öffentlichem und privatem Sektor, Baden-Baden 1999, S.299-329.Trute, Hans-Heinrich, Verantwortungsteilung als Schlüsselbegriff eines sich verändernden Verhältnisses von öffentlichem und privatem Sekor, in: Schuppert(Hrsg.), Jenseits von Privatisierung und "schlankem" Staat, Baden-Baden 1999, S.13-45.Voßkuhle, Andreas, Gesetzgeberische Regelungsstrategien der Verantwortungsteilung zwischen öffentlichem und Privatem Sektor, in: Schuppert(Hrsg.), Jenseits von Privatisierung und "schlankem" Staat:Verantwortungsteilung als Schlüsselbegriff eines sich verändernden Verhältnisses von öffentlichem und privatem Sektor, Baden-Baden 1999, S. 47-90.Weiβ, Wolfgang, Beteiligung Privater an der Wahrnehmung öffentlicher Aufgaben und Staatliche Verantwortung, DVBI. 2002, S. 1167-118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96651031
100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65103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詹鎮榮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游璧瑜 zh_TW dc.creator (作者) 游璧瑜 zh_TW dc.date (日期) 2011 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四月-2013 14:39:31 (UTC+8) - dc.date.available 1-四月-2013 14:39:31 (UTC+8)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四月-2013 14:39:31 (UTC+8) -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096651031 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7583 -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研究所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651031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因沉重的國家任務負擔和龐大的財政支出,國家對公共任務不再親力親為,而是將焦點置於公共任務順遂履行的擔保。國家角色搖身一變,從「提供者」(providing)轉而成為「使實現者」(enabling);國家此時退居二線,由私人活動者提供服務,以公私協力的形式,一同為實現公益做努力,國家並負起擔保公益實現之責任。這種擔保國家模型,以責任分擔和責任階層兩要素作為核心;前者係指國家與私人參與履行公共任務之角色分配,後者則係層級化後之國家責任。擔保國家毋寧標誌著國家責任的位移:從自行從事公共任務履行之「履行責任」逐漸轉移至積極實現公益之「擔保責任」與備位之「網羅責任」。 是故,本文乃聚焦於我國發生之BOT案件中,發生經營不善之案例,試圖探討採行BOT模式後,國家應扮演何種角色?我國法令對營運發生困難的案例是否已有完善的規畫或回應?又應採用何種手段始能確保公益的履行?試圖為我國遭遇之諸多實例提出解決的方針。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簡目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 問題意識與研究目的 1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 3第三節 論文架構 4第二章 擔保國家的相關概念界定 6第一節 國家社會二元論 6第二節 ERNST FORSTHOFF之生存照顧理論之評價與重塑 9第三節 行政任務的概念 13第四節 國家責任 20第三章 從合作國家到擔保國家 33第一節 國家性的變遷 33第二節 解除管制的呼聲 34第三節 擔保國家之深拓 60第四節 德國基本法對立法者之委託 80第四章 擔保國家責任之實踐 83第一節 擔保行政 83第二節 擔保行政法 100第五章 我國案例分析 112第一節 我國近年促參案例運作情形 112第二節 依時間之進程檢視實例 119第三節 小結 171第六章 結論 174參考書目 177附錄 186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甄審委員會組織及評審辦法 191詳目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 問題意識與研究目的 1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 3第三節 論文架構 4第二章 擔保國家的相關概念界定 6第一節 國家社會二元論 6第一款 理論之演進 6第二款 國家與社會在功能角色上之差異 8第二節 ERNST FORSTHOFF之生存照顧理論之評價與重塑 9第一款 生存照顧概念 9第二款 對生存照顧之批判 12第三節 行政任務的概念 13第一款 公益與公共任務 14第二款 國家任務 15第一目 絕對與相對之國家任務 17第二目 非排他性之國家任務與排他性之國家任務 18第三目 任務私人化概述 19第四節 國家責任 20第一款 概念與區辨 21第一目 責任之意義 21第二目 國家責任的意義 22第二款 法學上的運用與功能 23第一目 理論運用之界限 23第二目 國家最後責任之提出 24第三款 責任分擔與責任階段 27第一目 責任分擔與責任階段之歷史簡介 27第二目 小結 30第三章 從合作國家到擔保國家 33第一節 國家性的變遷 33第二節 解除管制的呼聲 34第一款 民營化浪潮 36第二款 公私協力行為之意義與類型 37第三款 合作國家中國家與私人之責任分配 41第四款 行政合作法之倡議 44第一目 行政合作法之任務及其特徵 45第二目 建構行政合作法之必要 46第三目 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改革 49第一項 Schuppert 之鑑定意見書內容 51第二項 Ziekow之鑑定意見書內容 53第三項 2001年聯邦內政部行政程序法諮詢委員會之最終建議 55第四項 2004年聯邦內政部行政程序法諮詢委員會修正草案 56第四目 國家擔保責任在行政合作法上之具體化 57第三節 擔保國家之深拓 60第一款 擔保國家乃國家角色變化下所提出的國家模型 60第一目 擔保國家的特色-介於最小國家和最大國家 62第二目 擔保一詞在德國基本法上之考察 63第三目 擔保國家之經緯-責任分配與責任階層 64第一項 責任分配的國家 64第二項 責任階層作為運作腳本 66第四目 擔保國家之核心概念-國家擔保責任 67第二款 擔保國家與合作國家之區分 69第三款 擔保國家在德國憲法上之基礎 72第一目 社會國原則 72第二目 基本權保護義務 75第三目 擔保國家與民主原則、法治國原則之關連性 77第四款 小結 79第四節 德國基本法對立法者之委託 80第四章 擔保國家責任之實踐 83第一節 擔保行政 83第一款 擔保行政作為新行政類型 83第一目 擔保行政在德國基本法中之定位 84第二目 適用領域 85第三目 行為手段 88第四目 以基礎建設為例說明擔保行政之內涵 89第一項 基礎建設之基本概念 89第二項 基礎建設與國家擔保責任之鍊結 91第二款 擔保責任 92第三款 擔保義務 95第一目 學界間之爭論 95第二目 擔保義務之內涵 96第四款 擔保行政的基本原則 98第二節 擔保行政法 100第一款 特性 101第一目 以管制之自我管制為概念的框架立法 101第一項 框架立法 101第二項 管制之自我管制 102第二目 公法與私法交織形構的擔保行政法 104第三目 階段性之管制 105第四目 具有公法意義的擔保義務 106第二款 形塑目標 107第三款 基本結構 110第五章 我國案例分析 112第一節 我國近年促參案例運作情形 112第一款 促參法簡介 113第一目 立法沿革 113第二目 基本架構 114第三目 促參法與政府採購法之適用順位 115第四目 投資契約之定性 117第二款 促參法暨施行細則關於監督管理的規範 119第二節 依時間之進程檢視實例 119第一款 興建階段 121第一目 政府承諾事項之履行 121第一項 用地交付-中崙市場改建 121第二項 聯外道路之興建-台北港貨櫃儲運中心案 127第二目 政府協助事項之踐行-用電取得 133第二款 營運階段 136第一目 營運不善 136第一項 挹注資金-高捷 136第二項 分析以及本文見解 140第二目 確保營運計畫之實行 144第三目 強制接管 152第一項 高鐵 153第二項 森鐵 166第三節 小結 171第六章 結論 174參考書目 177附錄 186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甄審委員會組織及評審辦法 191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651031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公私協力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擔保國家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擔保責任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履行責任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網羅責任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擔保行政法 zh_TW dc.title (題名) 論公私協力行為之國家擔保責任-以促參法為中心 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參考文獻(一)書籍論著Eberhard Schmidt-Aßmann著,行政任務及行政法各論應扮演之角色,孫迺翊譯, 收錄於行政法總論作為秩序理念-行政法體系建構的基礎與任務, 2009年10月,頁123-195。王文宇,論高鐵投資契約中之強制收買條款,載於民商法理論與經濟分析,2000年5月,頁301-326。王澤鑑,債法原理(一)基本理論債之發生,2006年9月,第二版。古嘉諄、李元德、黃俊凱、陳俐宇主編,促參法Q&A-100個有關辦理BOT、 OT等案件的重要問題,2009年7月。李惠宗,憲法要義,2001年,第三版。李建良,基本權利與國家保護義務,載於氏著,憲法理論與實踐(二),2000年12月,頁59-67。林明鏘,擔保國家與擔保行政法-從2008年金融風暴與毒奶粉事件談國家的角色,載於政治思潮與國家法學,吳庚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2010年1月,頁577-598。林三欽,交通設施委託民間經營管理法制及實務問題之研討,載於地方法制研討會選輯2003,2003年12月,頁45-64。洪國欽,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逐條釋義,2008年1月。許宗力,論行政任務的民營化,載於當代公法新論(中),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 祝壽論文集,2002年7月,頁581-610。陳 敏,行政法總論,第7版,2011年9月。陳新民,公共利益的概念,載於氏著,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第四版,1996年,頁129-180。陳新民,「服務行政」及「生存照顧」概念,載於氏著,公法學劄記,1993年10月,頁55-108。陳清秀,委託經營法制及實務問題之探討,載於當代公法新論(中),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元照,2002年7月,頁633-656。黃錦堂,行政任務民營化之研究-德國法的觀察與我國的省思,載於公法學與政治理論-吳庚大法官榮退論文集,2004年10月,頁475-519。黃茂榮,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增訂六版,2009年8月。程明修,行政行為形式選擇自由,載於氏著,行政法之行為與法律關係理論, 第二版,2006年9月,頁271-325。程明修,公私協力之行政行為,載於氏著,行政法之行為與法律關係理論, 第二版,2006年9月,頁237-269。 張桐銳,合作國家,載於當代公法新論(中),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2002年7月,頁562-563。張嘉尹,基本權理論、基本權功能與基本權客觀面向,載於當代公法新論(上) -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2002年7月,頁29-70。 詹鎮榮,論民營化類型中之「公私協力」,載於氏著,民營化法與管制革新,2005年9月,頁1-40。 詹鎮榮,生存照顧,載於氏著,民營化法與管制革新,2005年9月,頁 273-280。 詹鎮榮,民營化後國家影響與管制義務之理論與實踐,載於氏著,民營化法與管制革新,2005年9月,頁103-142。 詹鎮榮,國家任務,載於氏著,民營化法與管制革新,2005年9月,頁265-272。詹鎮榮,從民營化觀點論公民合資公司之基本權能力,載於民營化法與管制革新,2005年9月,頁41-101。 詹鎮榮,德國法中「社會自我管制」機制初探,載於氏著,民營化法與管制革新,頁143-179。 詹鎮榮,行政合作法之建制與開展,載於行政契約之法理-各國行政法學發展方向,2009年7月,頁103-159。 詹鎮榮,行政效率效能作為選擇公私協力模式之基準-對促參法上「可行性評估」之檢討,載於依法行政考核與風險治理/行政效能與組織變革/國境管制與行政法上之舉發,台灣行政法學會研討會論文集【2011】,2012年8月,頁133-167。葛克昌,國家學與國家法,1996年4月。蔡維音,社會國之法理基礎,2001年7月。蘇昭旭,世界山岳鐵道-美亞澳篇,2006年9月。(二)期刊、會議論文Franz Jürgen Säcker,德國與歐盟經濟政策與憲法訴訟,謝榮堂譯,司法周刊,司法文選別冊,第1531期,2011年2月,頁1-15。Hartmut Bauer著,李建良譯,Neue Tendenzen des Verwaltungsrechts im Zeitalter der Privatisierung,,載於2011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1年11月19日,頁1-23。Hartmut Bauer著, 李建良譯,德國行政法上行政契約發展面面觀,台灣法學雜誌,第203期,2012年7月,頁86-95。 J. Ziekow,詹鎮榮譯,從德國憲法與行政法觀點論公私協力-挑戰與發展, 月旦法學雜誌,第180期,2010年5月,頁220-236。J. Ziekow,詹鎮榮譯,公私協力在德國憲法與行政法上之挑戰與發展,「公私協力(PPP)法制」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主辦,2009年5月14、 15日,頁1-8。王文宇,論BOT特許合約中的幾個基本問題,全國律師,第2卷第1期,1998 年1月,頁57-69。王文宇,關於獎參條例與促參法草案的十點修訂建議,月旦法學,第34期,1998年3月,頁35-52。 王文宇,評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草案,萬國法律,第101期,1998年10月,頁58-74。 王文宇,政府民間與法律-論公營事業民營化的幾個基本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36期,1998年4月,頁26-39。 王文宇,BOT主要契約內容解析(上),全國律師,第3卷,第11期,1999年11月,頁59-76。王文宇,行政判斷與BOT法制-以ETC案及京站案為例,月旦法學,第142期,2007年3月,頁5-36。李建良,德國基本權理論攬要-兼談對台灣的影響,月旦法學教室,第100期, 2011年2月,頁38-50。李惠宗,行政法院對BOT最優申請人決定程序的審查-兼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四年訴字第七五二號(ETC)判決,台灣本土法學,第82期,2006年5月,頁177-190。林佳和,國家行政法與意識型態-Ernst Forsthoff的《極權國家論》與國家社會 主義,輔仁法學第二十六期,2003年12月,頁1-53。 林佳和,公私協力在勞動法上的理論與實踐,月旦法學,第176期,2010年1月,頁197-223。林明鏘,工程與法律教學研究之科際整合:以台大小巨蛋判決為例,台大法學論叢,第38卷第3期,2009年9月,頁109-171。林明鏘,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事件法律性質之分析,台灣本土法學,第82期,2006年5月,頁218-225。胡博硯,自由化的電信市場中國家所應該扮演的角色-以德國為例,致理法學, 第三期,2008年3月,頁31-58。胡博硯,保障國家的概念在德國的發展,玄奘法律學報第十一期,2009年6月, 頁87-113。陳愛娥,國家角色變遷下的行政任務,月旦法學教室,第三期,2003年1月, 頁100-106。陳愛娥,行政行為形式-行政任務-行政調控-德國行政法總論改革的軌跡,月旦法學雜誌第120期,2005年5月,頁9-18。陳愛娥,公私合作對行政契約法制的影響-以德國法的引介為中心,收錄於高 雄大學政法系舉辦,政治與法律之對話:合作國家與新治理研討會,2007年6月8日。陳愛娥,行政法學的方法-傳統行政法釋義學的續造,月旦法學教室,第100期,2011年2月,頁78-91。陳愛娥,BOT投資契約的監督與審核-德國法制的啟發,政府審計季刊,第29卷第3期,2009年4月,頁23-30。陳愛娥,自由-平等-博愛,社會國原則與法治國原則的交互作用,台大法學論叢第二十六卷第二期,1997年1 月,頁121-141。陳愛娥,「政府業務委託民間辦理」的法律規制-公私部門合作法制的建構,月旦法學教室,第8期,2003年6月,頁57-67。陳清秀,特許合約與公權力之行使,月旦法學,第34期,1998年3月,頁52-60。黃錦堂,德國獨立機關獨立性之研究-以通訊傳播領域為中心並評論我國釋字第613號解釋,中央研究院法學期刊第三期,2008年 9月,頁1-54。 黃茂榮、張志銘,政府業務委託民間辦理相關法制之研究,植根雜誌,第15卷第8期,1999年8月,頁1-118。黃 立,政府作為消費者-台灣與德國採購法制之比較,政大法學評論,第92期,2006年8月,頁219-300。程明修,公私協力與行政合作法,興大法學第七期,2010年6月,頁69-143。程明修,公私協力行為對建構「行政合作法」之影響-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ETC案為契機,月旦法學,雜誌第135期,2006年8月,頁5-13。張桐銳,行政法與合作國家,月旦法學雜誌,第121期,2005年6月,頁45-52。詹鎮榮,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國家賠償責任,憲政時代,第34卷第4期,2009 年4月,頁421-446。詹鎮榮,民營化後國家影響與管制義務之理論與實踐-以組織私法化與任務私人化之基本型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15卷第1期,2003年8月,頁1-40。詹鎮榮,論民營化類型中之「公私協力」,月旦法學雜誌,第102期,頁8-29。詹鎮榮,社會國原則-責任主體、類型及界限,月旦法學教室,第42期,2006年4月,頁45-55。詹鎮榮,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現實與理論-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之ETC相關裁判,月旦法學雜誌,第134期,2006年7月,頁46-67。詹鎮榮,行政合作契約瑕疵效果之檢討與續造,收錄於「2012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2年11月24日。劉淑範,行政任務之變遷與「公私合營事業」之發展脈絡,中研院法學期刊第二 期,2008年3月,頁46-48。劉淑範,公私夥伴關係(PPP)於歐盟法制下發展之初探:兼論德國公私合營事業(組織型之公私夥伴關係)適用政府採購法之爭議,台大法學論叢,第40卷第2期,2011年6月,頁505-568。劉淑範,法律之框架秩序與契約之自我調控-擔保國家多層面規範結構之探析,收錄於「2012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學術研討會,2012年11月24日,頁1-8。劉紹樑,論 BOT基本法,月旦法學雜誌,第33期,1998年2月,頁22-34。蔡宗珍,從給付國家到擔保國家以國家對電信基礎需求之責任為中心,台灣法學雜誌,第122 期,2009年2月,頁13-19。蔡茂寅,淺論BOT的幾個相關公法問題,萬國法律,第102期,1998年12月,頁14。顏玉明,我國促參法BOT契約法律性質初探,台灣本土法學,第82期,2006年5月,頁166-176。(三)學位論文朱瑋華,從擔保國家理論探討我國促參案件監督管理之規範架構,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1月。李東穎,行政任務委託民間的憲法界限-以警察機關危害防止任務作為觀察對 象,國立台北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6月。林家暘,擔保國家概念下的電信普及服務,國立台北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6 月。許登科,德國擔保國家理論為基礎之公私協力(ÖPP)法制-對我國促參法之啟 示,國立台灣大學博士論文,2008年6月。 陳軍志,公私協力法制下之社會自主管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7 月。(四)研究計畫與政府出版品陳愛娥,行政契約之研究—以代替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與委託行使公權力之行政契約為探討對象,法務部九十二年度委託研究計畫,法務部編印,2003年12月。BOT專案進度與品質管理手冊,行政院公共委員會編印,2004年7月。立法院秘書處編印,《獎勵民間參與交通建設條例案》,立法院公報,法律案專輯,第一百九十七輯(上),交通(十三),1997年6月,頁2-7。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98年「促參案件招商文件及投資契約範本」專業服務後 續擴充案,BOT招商文件及投資契約範本修正報告,建業法律事務所, 2009年6月。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研究報告,促參案件履約階段執行經驗調查與建議,2005 年。二、德文參考文獻Appel, Ivo, Privatverfahren, in: Hoffmann-Riem/Schmidt-Aßmann/Voßkuhle, Grundlage des Verwaltungsrechts, Band Ⅱ, München 2008, S.849-860.Bauer, Hartmut, Zur notwendigen Entwicklung eines Verwaltungskooperationsrechts-Statement, in: Schuppert, Gunnar Folke (Hrsg.), Jenseits von Privatisierung und "schlankem" Staat: Verantwortungsteilung als Schlüsselbegriff eines sich verändernden Verhältnisses von öffentlichem und privatem Sektor, Baden-Baden 1999, S. 251-271.ders., Privatisierung von Verwaltungsaufgaben, VVDStRL 54 (1994), S. 243-280.Burgi, Martin, Funktionale Privatisierung und Verwaltungshilfe, Tübingen 1999, S. 283 ff. Chou, Chia-Yu,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im Koordinatensystem von Privatisierung und Staats- aufgabenlehre, Göttingen 2009. Franzius, Claudio, Der Gewährleistungsstaat: ein neues Leitbild für den sich wandelnden Staat? Der Staat 42 (2003), S. 495-515.Gramm, Christof, Privatisierung und notwendige Staatsaufgaben, Berlin 2001, S. 289-299.Hermes, Georg, Gewahrleistungsverantwortung als Infrastrukturverantworyung, in: Schuppert (Hrsg.), Der Gewährleistungsstaat – Ein Leitbild auf dem Prüfstand, Baden-Baden 2005, S. 111-131.Herzog, Roman, § 58 Ziele, Vorbehalte und Grenzen der Staatstätigkeit, in: J. Isensee / P. Kirchhof (Hrsg.),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BandⅢ, 2. Aufl., Heidelberg 1996, S. 99f.Hoffmann-Riem, Wolfgang, Das Recht des Gewährleistungsstaates, in: Schuppert (Hrsg.), Der Gewährleistungsstaat- Ein Leitbild auf dem Prüfstand, Baden-Baden 2005, S. 89-108.ders., Rechtsformen, Handlungsformen, Bewirkungsformen, in: Hoffmann-Riem/Schmit-Aßmann/Voßkuhle, Grundlagen des Verwaltungsrechts, Band Ⅱ, München 2008, S. 886 ff.ders., Verantwortungsteilung als Schlüsselbegriff moderner Staatlichkeit, in: Kirchhof/Lehner/Raupach/Rodi(Hrsg.), Staat und Steuern. 2001, S. 47ff.ders., Justizdienstleistungen im kooperativen Staat-Verantwortungsteilung und Zusammenarbeit von Staat und Privaten im Bereich der Justiz, in: Schuppert(Hrsg.), Jenseits von Privatisierung und "schlankem" Staat, Baden-Baden 1999, S. 159-193.Hoffmann-Riem/Schmidt-Aßmann/Voßkuhle, Grundlagen des Verwaltungsrechts, Band Ⅱ, München 2008, S.1652 ff.Isensee, Josef, Gemeinwohl und Staatsaufgaben im Verfassungstaat, in: Isensee, Josef/ Kirchhof, Paul (Hrsg.),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Band Ⅲ, 2. Aufl., Heidelberg 1996, S. 35 ff.Kämmerer, Jörn Axel, Verfassungsstaat auf Diät? JZ 1996, S.1042-1050. Klement, Jan Henrik, Verantwortung: Funktion und Legitimation eines Begriffs im Öffentlichen Recht, Tübingen 2006, S.57-64 . Knauff, Matthias, Der Gewährleistungstaat: Reform der Daseinsvorsorge, Berlin 2004, S. 70ff.Lange, Wilfried , Rechtsprobleme der Privatisierung öffentlicher Unternehmen, JZ 1981, S.698-700.Müller, Gerog, Rechtsetzung im Gewährleistungsstaat, in: M.-E. Geis/D. Lorenz (Hrsg.), Staat-Kirche-Verwaltung, Festschrift für Hartmut Maurer zum 70. Geburtstag, München 2001, S. 227ff.Ritter, Ernst-Hasso, Organisationswandel durch Expertifizierung und Privatiserung im Ordnungs-und Planungsrecht (unter besonderer Berücksichtigung der Aufgabenverlagerungen auf private Sachverständige), in: E. Schmidt-Aßmann/W. Hoffmann-Riem (Hrsg.), Verwaltungsorganisationsrecht als Steuerungsressource, Baden-Baden 1997, S.207-248. Schmidt-Aßmann, Eberhard, Das allgemeine Verwaltungsrecht als Ordnungsidee. Grundlagen und Aufgaben der verwaltungsrechtlichen Systembildung, 2. Aufl., Heidelberg 2006.Schoch, Friedrich, Gewährleistungsverwaltung: Stärkung der Privatrechtsgesellschaft? NVwZ 2008, S. 241-247.Schuppert, Gunnar Folke, Der Gewährleistungsstaat-modisches Label oder Leitbild sich wandelnder Staatlichkeit, in: ders.(Hrsg.), Der Gewährleistungsstaat-Ein Leitbild auf dem Prüfungstand, Baden-Baden 2005, S. 15. ders., Staatsaufsicht im Wandel, DÖV 1998, S.831 (834 f.).ders., Der Gewährleistungsstaat: zum Wandel der Staatlichkeit im Spiegel sich wandelnder Staatsbilder, vorgänge Heft 2/2008, S. 14-25.ders., Zur notwendigen Neubestimmung der Staatsaufsicht, in: ders. (Hrsg.), Jenseits von Privatisierung und "schlankem" Staat:Verantwortungsteilung als Schlüsselbegriff eines sich verändernden Verhältnisses von öffentlichem und privatem Sektor, Baden-Baden 1999, S.299-329.Trute, Hans-Heinrich, Verantwortungsteilung als Schlüsselbegriff eines sich verändernden Verhältnisses von öffentlichem und privatem Sekor, in: Schuppert(Hrsg.), Jenseits von Privatisierung und "schlankem" Staat, Baden-Baden 1999, S.13-45.Voßkuhle, Andreas, Gesetzgeberische Regelungsstrategien der Verantwortungsteilung zwischen öffentlichem und Privatem Sektor, in: Schuppert(Hrsg.), Jenseits von Privatisierung und "schlankem" Staat:Verantwortungsteilung als Schlüsselbegriff eines sich verändernden Verhältnisses von öffentlichem und privatem Sektor, Baden-Baden 1999, S. 47-90.Weiβ, Wolfgang, Beteiligung Privater an der Wahrnehmung öffentlicher Aufgaben und Staatliche Verantwortung, DVBI. 2002, S. 1167-1182.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