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多層次策略互動:「中央─地方─抗爭者」視角下的群體性事件
The Multi-level Strategic Interactions: Exploring Mass Incidents from the Central, the Local, and the Protestors` Perspectives
作者 邱韋智
貢獻者 王信賢
邱韋智
關鍵詞 群體性事件
抗爭策略
多層次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23-七月-2013 14:04:16 (UTC+8)
摘要 本研究主要從「中央─地方─抗爭者」三層視角觀察中國大陸的群體性事件,分析其中行動者的考量因素,以及整個事件的發展過程。西方社會運動理論難以生搬硬套至國情截然不同的中國大陸,而中國現有的社會抗爭研究,在「國家─社會」與「結構─行動者」兩者所組成的光譜上,其議題多半集中於「國家─結構」、「社會─結構」及「社會─行動者」的面向,忽略了國家不是「鐵板一塊」的特性,對於「國家─行動者」面向之議題則少有著墨。因此本研究將國家視為行動者,分為「中央」與「地方」,再結合社會面的行動者,形成一個「中央─地方─抗爭者」的分析視角。在這個視角下,依事件過程發展的方式,可分為事態逐漸擴大、越級上訪,以及媒體曝光與網路串連三種型態。此三種型態的事件過程中,也可能出現「策略轉變」或「策略結合」的狀況,分別又有三種及兩種的可能性,本研究並且以數個著名的群體性事件為例,解釋此三層分析架構下,各個事件的發展過程。「中央─地方─抗爭者」三層分析架構的提出,是對於研究視角不足之處所做的補充工作,也期望能做為未來群體性事件研究的一個研究工具選項。
參考文獻 英文部分
Badie, Bertrand & Pierre Birnbaum, The Sociology of the Stat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3).
Baum, Richard & Alexei Shevchenko, “The ‘State of the State’,” in M. Goldman and R. MacFarquhar ed., The Paradox of China’s Post-Mao Refor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 333~360.
Bowers, J.W., “Content Analysis,” In P. Emment and W. Brooks eds., Methods of Research Communication (Boston: Hougton Miffinco Press, 1970).
Dahl, Robert A., Polyarchy: Participation and Opposition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1).
Evans, Peter, State-society Synergy: Government and Social Capital in Development (Berkeley,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1997), pp. 1~10, 178~209.
Fewsmith, Joseph, China since Tiananmen: The Politics of Transi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Forlic, Michael, “State-led Civil Society,” in Timothy Brook and B. Michael Forlic eds., Civil Society in China (Armonk, N.Y.: M.E. Sharp, 1997), pp. 46~67.
Fung, Archon, “Associations and Democracy: Between Theories, Hopes and Realitie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Vol. 29 (2003), pp. 515~539.
Gerring, John, “What is a Case Study? The Problem of Definition,” in Case Study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pp. 17-36.
Gurr, T. D., Why Men Rebel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0).
Hall, Peter and Rosemary Taylor,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Three New Institutionalisms,” Political Studies, Vol. 44, No. 5 (December 1996), pp. 936~957.
Huntington, Samuel P.,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New He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
Johnson, Chalmers, Revolutionary Change (Boston: Little, Brown, 1966).
Kelly, David & He Baogang, “Emergent Civil Society and the Intellectuals in China,” in Robert Miller ed.,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Society in Communist Systems (Sydney: Allen and Unwin, 1992).
Li, Lianjiang, “Political Trust in Rural China”, Modern China, Vol.30, No.2(April 2004), pp.228~258.
Lieberson, Stanley, “ Small N’s and Big Conclusions: An Examination of the Reasoning in Comparative Studies Based on a Small Number of Cases,” Social Forces, Vol. 70, No. 2 (December 1991), pp. 307-320.
Lieberthal, Kenneth, “Introduction: The ’Fragmented Authoritarianism’ Model and Its Limitations,” in Kenneth Lieberthal and Michel Oksengerg eds., Policy Making in China: Leaders,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pp. 1-33.
Mertha, Andrew, “’Fragmented Authoritarianism 2.0’: Political Pluralizationb in the Chinese Policy Process,” The China Quarterly, NO. 200(December 2009), pp 995-1012.
Migdal, Joel, Strong Society and Weak State: State-Society Relations and State Capacities in the Thord World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Nordlinger, Eric A., “Taking the State Seriously,” in Myron Weiner & Samuel P. Huntington, eds., Understanding Political Development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7).
Oppenheim, Bram, Questionnaire Design, Interviewing and Attitude Measurement (London, UK: Pinter Press, 2000).
Perry, Elizabeth J. and Mark Selden, Chinese Society: Chanhg, Conflict, and Resistence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____, Challenging the Mandate of Heavenl: Social Protest and State Power in China (New York: M. E. Sharpe Press, 2002).
Rosenthal, Elisabeth, "Under Pressure, Chinese Newspaper Pulls Exposé on a Charity," The New York Times, March 24, 2002.
Saich, Tony, “Negotiating the Sta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China,” The China Quarterly, No.161 (March 2000), pp. 124~141.
Schmitter, Phillippe, “Still the Century of Corporatism?” Review of Politics, Vol. 36, No. 1 ( January 1974), pp.85~131.
Shi, Tianjian, “Cultural Values and Political Trust: A Comparis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aiwan”, Comparative Politics, Vol. 33, No. 4 (July 2001), pp. 401~419.
Thompson, Mark, “To Shoot or Not to Shoot : Post-totalitarianism in China and Eastern Europe,” Comparative Politics, Vol. 34, No. 1 (October 2001), pp. 63~83.
Tilly, Charles and Sidney Tarrow, Contentious Politics ( Boulder: Paradigm Publishers, 2007).
Tilly, Charles, From Mobilization to Revolution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1978).
Walder, Andrew, “Political Sociology and Social Movement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Vol. 35 (2009), pp. 393~412.
White, Gordon, “Civil Society, Democratization and Development,” Democratization, Vol. 32, No. 3 (Autumn 1994), pp. 375~390.
____, “The Dynamics of Civil Society in Post-Mao China,” in Brian Hook ed., The Individual and the State in China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6).
Wright, Teresa, Accepting Authoritarianism: State-Society Relations in China`s Reform Er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Yang, Guobin, “How Do Chinese Civic Associations Respond to the Internet? Findings from a Survey,”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89 (March 2007), pp. 122~143.
Zheng, Yongnian,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The Internet, State, and Society in China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中文部分
Earl Babbie著,陳文俊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湯姆生出版社,2005年)。
Matthew David and Carole D. Sutton著,王若馨、黃郁青、夏媺婷、李怡芳譯,研究方法的基礎(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社,2007年)。
于建嶸,「從剛性穩定到韌性穩定──關於中國社會秩序的一個分析框架」,學習與探索(黑龍江),2009年第5期,頁113~118。
____,「從縣級政改切入,橇動中國的政治發展」,綠葉(北京),2009年第7期,頁43~47。
____,「集體行動的原動力機制研究:基於H縣農民維權抗爭的考察」,學海(江蘇),2006年第2期,頁26-32。
____,「當代中國農民的『以法抗爭』───關於農民維權活動的一個解釋框架」,文史博覽(湖南),2008年12月,頁60~63。
____,「當前我國群體性事件的主要類型及其基本特徵」,中國政法大學學報(北京),2009年第6期(總期第14期),頁114~120。
王信賢,「中國大陸國家權力與社會運動分析」,政治學報,第40期(2006年6月),頁91。
____,爭辯中的中國組織研究:「國家-社會」關係的視角(台北:韋伯文化,2006年)。
____,「傾斜的三角:當代中國社會問題與政策困境」,中國大陸研究,第51卷第3期(2008年9月),頁37~58。
____,「當代中國『國家─社會』關係的變與常:以環保組織的發展為例」,政治學報,第49期(2010年6月),頁1~39。
王信賢、王占璽,「夾縫求生:中國大陸社會組織的發展與困境」,中國大陸研究,第49卷第1期(2006年3月),頁27~51。
王嘉州,「中央與地方政經關係類型之建立與檢定——以1997 年中共『十五大」為例」,遠景基金會季刊,第4卷第3期(2003年7月),頁145~146。
石發勇,「關係網絡與當代中國基層社會運動──以一個街區環保運動個案為例」,學海(江蘇),2005年第3期,頁76~88。
____,「社會資本的屬性及其在集體行動中的運作邏輯──以一個維權運動個案為例」,學海(江蘇),2008年第3期,頁96~103。。
____,「業主委員會、准派系政治和基層治理:以一個上海街區為例」,社會學研究(北京),2010年第3期,頁1~24。
何明修,社會運動概論(台北:三民出版社,2005年)。
吳小君、張麗、龔捷,「從網路熱點到網路群體性事件的輿論轉化機制」,現代傳播(北京),2012年第11期(總第196期),頁111~114。
吳忠民,「中國社會公正的現狀與趨勢」,江海學刊(江蘇),2005年第2期,頁82~88。
宋維強,社會轉型時其中國農民群體性事件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折曉葉,「合作與非對抗機制:弱者的『韌武器』」,社會學研究(北京),2008年第3期,頁1~27。
李連江,「中國農民的國家觀與依法抗爭」,張茂桂、鄭永年主編,兩岸社會運動分析(臺北: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頁281~298。
李新安,「我國中央、地方政府區域調控的利益博弈分析」,財貿研究(安徽),2004年4月,頁1~6。
李漢林、魏欽恭、張彥,「社會變遷過程中的結構緊張」,中國社會科學(北京),2010年第2期,頁121~143。
李德滿,「十年來中國抗爭運動研究評述」,社會(上海),第29卷(2009年第6期),頁189~209。
周雪光,「一葉知秋,從一個鄉鎮的村莊選舉看中國社會的制度變遷」,社會(上海),第29卷(2009年第3期),頁1~23。
____,「權威體制與有效治理:當代中國國家治理的制度邏輯」,開放時代(廣州),2011年10月,頁67~69。
周雪光、練宏,「政府內部上下級部門間談判的一個分析模型:以環境政策實施為例」,中國社會科學(北京),2011年第5期,頁80~96。
周雪光主編,當代中國的國家與社會關係(台北:桂冠圖書,1992年)。
周黎安,「中國地方官員的晉升錦標賽模式研究」,經濟研究(北京),2007年第7期,頁36~50。
季孟飛,「關於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凡個問題」,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北京),1985年第3期,頁16~17。
林德昌,「中國大陸國家與社會關係的演變模式:一項理論上的探索」,遠景基金會季刊,第7卷第4期(2006年10月),頁10。
金太軍、汪波,「經濟轉型與我國中央——地方關係制度變遷」,管理世界月刊(北京),2003年第6期,頁45~49。
洪敬富,陳柏奇,「網路通訊時代下的中國公眾參與:以「廈門PX廠」為例」,中國大陸研究,第53卷第2期(2010年4月),頁1~38。
胡同洲、李盈盈,「基層政府執政能力探析」,天中學刊(河南),第24卷第1期(2009年2月),頁8~11。
胡榮、胡康、溫瑩瑩,「社會資本、政府績效與城市居民對政府的信任」,社會學研究(北京),2011年第1期,頁96~117。
郝其宏,「探析網路群體性事件概念起源」,四川行政學院學報(四川),2012年第6期,頁22~26。
____,「網絡群體性事件效應分析」,理論界(遼寧),2012年第11期(總期第471期),頁71~73。
崔建良、朱進,「網路群體性事件應對機制構建」,人民論壇(北京),2012年第10期(總期第381期),頁28~29。
康曉光、韓恒,「分類控制:當前中國大陸國家與社會關係研究」,社會學研究(北京),2005年第6期,頁73~89。
張茂桂,「民間社會、資源動員與新社會運動:台灣社會運動研究的理論志向」,香港社會科學學報(香港),1994年第4期,頁33~66。
張靜,「社會身份的結構性失位問題」,社會學研究(北京),2010年第6期,頁41~57。
張璐,「淺析改革開放以來宏觀調控的漸進性轉變」,當代經濟(武漢),2010年11月,頁63。
陶振,「農村基層政權公信力流失:一個解釋框架的嘗試」,南京農業大學學報(南京),2012年第1期,頁22~28。
單光鼐,「縣級群體性事件的特點及矛盾對立」,領導者(香港),第29期(2009年8月)。
____,「縣域為何易發群體性事件」,人民論壇(北京),2011年12月,頁46~48。
曾慶香、李蔚,群體性事件:資訊傳播與政府應對,(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0年)。
馮仕政,「單位分割與集體抗爭」,社會學研究(北京),2006年第3期,頁98~134。
____,「沉默的大多數:差序格局與環境抗爭」,中國人民大學學報(北京),2007年第1期,頁122~132。
____,「『大力支持、積極參與』:組織內部集體抗爭中的高風險人群」,學海(江蘇),第2007年5期,頁40~50。
____,「重返階級分析?───論中國社會不平等研究的範式轉換」,社會學研究(北京),2008年第5期,頁203~227。
黃冬婭,「國家如何塑造抗爭政治───關於社會抗爭中國家角色的研究評述」,社會學研究(北京),2011年第2期,頁217~242。
黃榮貴,「互聯網抗爭行動:理論模型、中國經驗及研究進展」,社會(上海),2010年第2期,頁179~197。
黃榮貴、桂勇,「互聯網與業主集體抗爭:一項基於定性比較分析方法的研究」,社會學研究(北京),2009年第5期,頁29~56。
董海軍,「依勢博弈:基層社會維權行為的新解釋框架」,社會(上海),第30卷(2010年第5期),頁96~120。
管兵,「維權行動和基層民主參與」,社會(上海),2010年第5期,頁46~74。
趙鼎新,「西方社會運動與革命理論發展之述評:站在中國的角度思考」,社會學研究(北京),2005年第1期,頁168~209。
____,社會與政治運動講義(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____,社會運動與革命:理論更新與中國經驗(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7年)。
____,國家社會關係與八九北京學運(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7年)。
劉軍強,「社會政策發展的動力:20 世紀60 年代以來的理論發展述評」,社會學研究(北京),2010年第4期,頁199~221。
劉雅靈,「中國都市化過程中新興的『農民收租階級』:溫州與無錫『城中村』的轉型路徑、集體抗爭與福利政策」,台灣社會學,第18期(2009年12月),頁5~41。
劉穎,「新中國成立後中央與地方關係的歷史變遷研究述評」,廣西社會科學(廣西),第200期(2012年2月),頁120~124。。
歐陽靜,「運作於壓力型科層制與鄉土社會之間的鄉鎮政權:以桔鎮為研究物件」,社會(上海),第29卷(2009年第5期),頁39~63。
鄭永年、王旭,「論中央地方關係中的集權和民主問題」,戰略與管理(北京),2001年第3期,頁61~70。
鄭永海,「我國地方稅制的歷史沿革與發展探析」,當代中國史研究(北京),第9卷第3期(2002年5月),頁56~58。
鄭風田、郎曉娟,「轉型期社會治理:挑戰與對策」,人民論壇(北京),2012年第4期,頁50~55。
黎相宜,「精英型與草根型框架借用:比較失地農民與知識精英的集體抗爭」,社會(上海),第29卷(2009年第6期),頁107~126。
蕭功秦,「從轉型政治學看三十年中國變革」,探索與爭鳴(北京),2008年第5期,頁4~9。
蕭唐鏢,「什麼人在當村幹部?──對村幹部社會政治資本的初步分析」,管理世界(北京),2006年第9期,頁64~70。
____,「正式體制與血緣親情──地方幹部對農村宗族的立場與態度分析」,經濟社會體制比較(北京),2007年第3期(總期第131期),頁111~115。
____,「當代中國的『群體性事件』:概念、類型與性質辨析」,人文雜誌(陝西),2012年第4期,頁147~155。
嶽璐,「群體性事件中網路民意的表達與互動機制研究」,求索(湖南),2012年第10期,頁245~246。
應星,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社,2001年)。
____,「草根動員與農民群體利益的表達機制──四個個案的比較研究」,社會學研究(北京),2007年第2期,頁1~23。
____,「氣」與抗爭政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戴東清,中國大陸國家與社會關係──以鑲嵌之社會團體自主性為例(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出版社,2005年)。
謝宇,「認識中國的不平等」,社會(上海),第30卷(2010年第3期),頁1~25。
謝海軍,「領導幹部應對『無直接利益衝突」群體性事件的治理機制」,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河北),第13卷第4期(2011年4月),頁16~19。
謝慶奎,中國地方政府體制概論,(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年)。
韓志明,「公民抗爭行動與治理體系的碎片化—對於鬧大現象的描述與解釋」,人文雜誌(陝西),2012 年第3 期,頁163~171。
魏昂德,「現代中國國家與社會關係研究:從描述現狀到解釋變遷」,涂肇慶、林益民編,改革開放與中國社會:西方社會學文獻述評(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9年),頁51~71。
懷默霆(Martin K. Whyte),「中國民眾如何看待當前的社會不平等」,社會學研究(北京),2009年第1期,頁96~120。
譚博文,「財政制度改革對中央與地方權力結構的影響—以財權和事權為視角」,宏觀經濟研究(北京),2012年第9期,頁11~18。
龐金友,現代西方國家與社會關係理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

網路資源
「《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管理辦法》細則出臺」,人民網,2003年7月21日,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026/1977775.html。
「『烏坎村921事件』處置情況通報 打砸為首分子被拘」,大洋網,2011年12月9日,http://news.dayoo.com/news/201112/09/85080_20884797.htm。「汕尾通報『9•21』陸豐烏坎村事件處置結果」,南方網,2011年12月9日,http://news.southcn.com/dishi/shanwei/content/2011-12/09/content_34742612.htm。
「三四百訪民福建信訪辦請願 一訪民被毆送醫」,大紀元,2011年04月14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11/4/14/n3227327.htm。
「上抗中央下欺百姓 官員利益集團腐敗『期貨』化嚴重」,多維新聞網,2013年2月19日,http://china.dwnews.com/news/2013-02-19/59133637-all.html。
「上海大批訪民十一在重兵部署的京城討說法」,大紀元,2009年10月1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9/10/2/n2675904.htm。
「川震央在建樓房整棟垮塌 千災民市政府請願」,大紀元,2008年7月3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10/7/3/n2955842.htm。
「不論在崗下崗 兩湖教師集體罷課上訪」,大紀元,2008年12月9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8/12/9/n2356439.htm。
「中央綜治委更名中央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委員會」,南方都市報,2011年9月17日,http://news.nfmedia.com/nfdsb/content/2011-09/17/content_30034793.htm。
「中共建黨87年 瓮安騷亂報平息」,BBC中文網,2008年7月1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simp/hi/newsid_7480000/newsid_7482900/7482935.stm。
「中國 逾千武警海陸包圍 烏坎村 萬餘人剩7日糧」,星洲日報,2011年12月18日,http://www.sinchew.com.my/node/230630。
「中國毒奶府事件專題報導」,聯合早報網,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ina/milk/milk.shtml。
「中國茉莉花革命 一度聚集逾百人」,自由電子報,2011年2月20日,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46516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中國政府門戶網站,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test/2005-06/15/content_18253.htm。
「什邡今後不再建設宏達鉬銅項目」,什邡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2012年7月3日,http://www.shifang.gov.cn/default/news/shownews/20111220171920949/2012070320209288.html。
「什邡民眾抗議建冶煉廠被特警驅散」,BBC中文網,2012年7月2日,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ese_news/2012/07/120702_china_demo_pollution.shtml。
「公安催淚彈攻村千警封鎖斷糧 烏坎村五被捕村民兩死三殘」,自由亞洲電台,2011年12月12日,http://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a-12122011095806.html。
「公安機關開展清障行動,推進烏坎維穩工作」,汕尾黨政資訊網,2011年12月11日,http://www.shanwei.gov.cn/163493.html。
「四川什邡市政府:今後不再建鉬銅項目」,網易新聞,2012年7月3日,http://news.163.com/12/0703/20/85H1EQOB0001124J.html。
「市委、市政府妥善處置潮陽區海門鎮部分群眾堵塞深汕高速公路的行為」,汕頭日報,2011年12月21日,http://www.dahuawang.com/strb/html/2011-12/21/content_277192.htm。
「民工討薪農民討房討生活 陝西省府接訪忙」,自由亞洲電台,2011年8月3日,http://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mg-08032011090550.html。
「石家莊市委副書記、市長冀純堂被免職」,星島環球網,2008年9月17日,http://www.stnn.cc/china/200809/t20080917_865542.html。
「汕尾通報『9•21』陸豐烏坎村事件處置結果」,南方網,2011年12月9日,http://news.southcn.com/dishi/shanwei/content/2011-12/09/content_34742612.htm。
「江蘇啟東抗議造紙廠污染民眾與警方衝突」,澳大利亞廣播電台,2012年7月28日,http://www.radioaustralia.net.au/chinese/2012-07-28/%E6%B1%9F%E8%8B%8F%E5%90%AF%E4%B8%9C%E6%8A%97%E8%AE%AE%E9%80%A0%E7%BA%B8%E5%8E%82%E6%B1%A1%E6%9F%93%E6%B0%91%E4%BC%97%E4%B8%8E%E8%AD%A6%E6%96%B9%E5%86%B2%E7%AA%81/988432。
「江蘇啟東萬人集會迫市府叫停排汙工程」,法國國際廣播電台,2012年7月28日,http://www.chinese.rfi.fr/%E4%B8%AD%E5%9B%BD/20120728-%E4%B8%AD%E5%9B%BD%E5%8D%97%E6%96%B9%E5%86%8D%E6%AC%A1%E5%8F%91%E7%94%9F%E5%A4%A7%E8%A7%84%E6%A8%A1%E6%B0%91%E4%BC%97%E5%8F%8D%E6%B1%A1%E6%9F%93%E6%8A%97%E8%AE%AE%E7%A4%BA%E5%A8%81%E5%86%B2%E7%AA%81。
「西安城中村改造施暴 民眾拉橫幅抗議」,大紀元,2010年3月5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10/3/5/n2835878.htm。
「投訴主題:懷化四中學生的血淚上訪書續:土地沒了,補償沒有」,華聲在線,2012年8月13日,http://ts.voc.com.cn/question/view/82548.html。
「抗議偷賣土地 廣東陸豐5千村民VS特警」,大紀元,2011年09月23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11/9/23/n3380936.htm。
「政法委被降格 十八大後重要人事變動」,萬維讀者網,2012年11月19日,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e/newsViewer.php?nid=541320&id=1207967。
「胡錦濤赴新疆 肯定部隊公安表現」,公視新聞網,2009 年8月26日,http://web.pts.org.tw/php/news/view_pda.php?TB=NEWS_V2&NEENO=125740。
「浙江抗稅事件升級 千人上街抗議」,BBC中文網,2011年10月27日,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ese_news/2011/10/111027_china_moretaxprotest.shtml。
「浙江桐鄉數千人抗議污染害人 遭警鎮壓」,大紀元,2010年8月3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10/8/3/n2984701p.htm。
「海門鎮警民今續對峙未必套用烏坎模式」,法國國際廣播電台,2011年12月23日,http://www.chinese.rfi.fr/%E4%B8%AD%E5%9B%BD/20111223-%E6%B5%B7%E9%97%A8%E9%95%87%E8%AD%A6%E6%B0%91%E4%BB%8A%E7%BB%AD%E5%AF%B9%E5%B3%99%E6%9C%AA%E5%BF%85%E5%A5%97%E7%94%A8%E4%B9%8C%E5%9D%8E%E6%A8%A1%E5%BC%8F。
「烏坎村民歡迎省工作組進村」,南方網,2011年12月22日,http://news.southcn.com/dishi/shanwei/content/2011-12/22/content_35375766.htm。
「烏魯木齊打砸搶燒事件造成140人死亡 816人受傷」,中國新聞網,2009年07月06日,http://www.chinanews.com/gn/news/2009/07-06/1763008.shtml。
「啟東市政府回應『造紙廠排汙』:已暫停工程建設」,網易新聞,2012年7月27日,http://money.163.com/12/0727/18/87ELLQOK00253B0H.html。
「啟東官稱取消專案仍受質疑 網路一度遮罩線民有被拘留」,自由亞洲電台,2012年7月30日,http://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ql1-07302012092234.html。
「崇左市太平鎮三卡屯全體村民上訪書」,博訊新聞網,2011年8月14日,http://www.boxun.com/news/gb/yuanqing/2011/08/201108141046.shtml。
「組圖:蟻力神受官員青睞及獲光環一覽」,大紀元,2007年12月28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7/12/28/n1957533.htm。
「陸豐9•21烏坎事件基本平息 村民代表終獲滿意答覆」,南方網,2011年9月24日,http://news.southcn.com/d/2011-09/24/content_30399798.htm。
「陸豐迅速妥善處置村民上訪」,南方日報,2011年11月22日,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1-11/22/content_7028389.htm。
「湖州織裡鎮發生大規模騷亂 當局出動數千警力鎮壓」,自由亞洲電台,2011年10月27日,http://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hz-10272011114720.html。
「湘礦區村民戰勝恐懼 上省府請願」,大紀元,2010年7月12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10/7/12/n2964150p.htm。
「訴求無果反被稱非法 陸豐村民群起反抗」,大紀元,2011年12月10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11/12/10/n3453907.htm。
「廈門PX化工專案流產記」,人民網,2007年12月22日,http://env.people.com.cn/GB/6686588.html。
「廈門PX項目事件始末:化學科學家推動PX遷址」,新浪網,2007年12月28日,http://news.sina.com.cn/c/2007-12-28/053914619388.shtml。
「廈門市政府談緩建PX專案:肯定市民看法」,新華網,2007年05月30日,http://news.cctv.com/china/20070530/103436.shtml。
「廈門民眾示威 政府緩建化工廠」,BBC中文網,2007年06月02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simp/hi/newsid_6710000/newsid_6714400/6714425.stm。
「新浪微博」平臺上輸入「反腐」可找到多個反腐專頁,如「打假反腐專員」,http://weibo.com/dajiafanfu?sudaref=www.google.com.tw。
「新華社報道烏市騷亂內幕」,明報新聞網,2009年10月6日,http://inews.mingpao.com/htm/INews/20091016/ca51726a.htm。
「新疆烏魯木齊騷亂140人死亡」,BBC中文網,2009年07月06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8130000/newsid_8135500/8135531.stm。
「溫州動車追尾脫軌專題」,新浪網,2011年,http://news.sina.com.cn/z/hzdccg2011/index.shtml。
「當局封堵蟻力神輿論 博客尋找黑蟻民遭傳喚」,大紀元,2007年12月7日,http://tw.epochtimes.com/b5/7/12/7/n1933115.htm。
「維基解密曝中共曾就西藏騷亂關注國際輿論」,多維新聞網,2011年11月15日,http://china.dwnews.com/news/2011-11-15/58307050.html。
「網民怒潮為他的生命討說法 孫志剛:血祭收容制度」,南方網,2004年1月5日,http://www.southcn.com/news/community/shzt06/webtalk/coin1/200604111452.htm。
「認真落實朱明國副書記講話精神 加快平息烏坎事態」,汕尾黨政信息網,2011年12月20日,http://www.shanwei.gov.cn/163919.html。
「認真落實朱明國副書記講話精神 加快平息烏坎事態」,汕尾黨政信息網,2011年12月20日,http://www.shanwei.gov.cn/163919.html。
「廣州千人的大規模騷亂 官民衝突日益嚴重引關注」,自由亞洲電台,2011年6月12日,http://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Z-06122011112021.html。
「廣東海門逾萬民眾抗議反對建電廠」,BBC中文網,2011年12月20日,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ese_news/2011/12/111220_haimen_protest.shtml。
「廣東烏崁事件 省允諾成立工作組」,蕃薯藤,2011年12月22日,http://n.yam.com/my-formosa/china/201112/20111222206360.html。
「廣東增城『聚眾滋事獲有效處置』」,BBC中文網,2011年6月12日,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ese_news/2011/06/110612_guangdong_zengcheng.shtml。
「廣東增城再現騷亂 消息遭嚴控」,美國之音,2011年6月12日,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article-20110613-guangdong-zengcheng-123733964/782939.html。
「衛生部官員:三鹿奶粉事件賠償工作已基本完成」,中國網,2009年3月2日,http://big5.china.com.cn/policy/txt/2009-03/02/content_17357303.htm。
「談判破裂 鄂農民去國土資源部示威被截」,大紀元,2008年1月14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9/1/14/n2396722.htm。
「養螞蟻投資 神話吹破 瀋陽萬人示威」,自由時報,2007年12月21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nov/22/today-int2.htm。
「蟻力神:遼省府前幾萬人抗議 當局強行清場」,阿波羅新聞網,2007年11月23日,http://www.aboluowang.com/news/2007/1123/64456.html#.UW5p9bU9F2M。
「騰龍芳烴80萬噸/年對二甲苯等三項目獲批准」,上海證卷報,2006年7月13日。
「騰龍芳烴80萬噸/年對二甲苯等三項目獲批准」,中國焦化網,2007年6月11日,http://www.cncoke.com/2007/06/11/4774/Article.html。
吳興人,「人民內部矛盾用人民幣解決?」,新民晚報,2011年6月23日,http://big5.news365.com.cn:82/gate/big5/xinmin.news365.com.cn/zh/201106/t20110623_3070101.htm。
徐千雅,「烏崁村事件 賣地村長遭革職」,新頭殼,2011年12月22日,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20572。
徐智慧,「浙江織裡鎮“抗稅”風波調查」,中國新聞週刊網,2011年11月3日,http://newsweek.inewsweek.cn/magazine.php?id=3267&page=4。
張倩燁,「陸豐抗爭模式自發民主反獨裁爭人權」,亞洲週刊,2011年12月11日,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ac&Path=219387031/49ae1a.cfm。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99260002
1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9260002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王信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邱韋智zh_TW
dc.creator (作者) 邱韋智zh_TW
dc.date (日期) 201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3-七月-2013 14:04:16 (UTC+8)-
dc.date.available 23-七月-2013 14:04:1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3-七月-2013 14:04:16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99260002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901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東亞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260002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主要從「中央─地方─抗爭者」三層視角觀察中國大陸的群體性事件,分析其中行動者的考量因素,以及整個事件的發展過程。西方社會運動理論難以生搬硬套至國情截然不同的中國大陸,而中國現有的社會抗爭研究,在「國家─社會」與「結構─行動者」兩者所組成的光譜上,其議題多半集中於「國家─結構」、「社會─結構」及「社會─行動者」的面向,忽略了國家不是「鐵板一塊」的特性,對於「國家─行動者」面向之議題則少有著墨。因此本研究將國家視為行動者,分為「中央」與「地方」,再結合社會面的行動者,形成一個「中央─地方─抗爭者」的分析視角。在這個視角下,依事件過程發展的方式,可分為事態逐漸擴大、越級上訪,以及媒體曝光與網路串連三種型態。此三種型態的事件過程中,也可能出現「策略轉變」或「策略結合」的狀況,分別又有三種及兩種的可能性,本研究並且以數個著名的群體性事件為例,解釋此三層分析架構下,各個事件的發展過程。「中央─地方─抗爭者」三層分析架構的提出,是對於研究視角不足之處所做的補充工作,也期望能做為未來群體性事件研究的一個研究工具選項。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I
圖目錄 II
表目錄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問題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7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12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對話 15
第一節 國家社會關係 15
第二節 社會抗爭研究 20
第三節 中央地方關係 26
第三章 「中央─地方─抗爭者」視角下的策略互動 33
第一節 中央、地方及社會層級劃界及行動者定位 33
第二節 行動者策略選項 39
第三節 抗爭演變型態 45
第四章 策略轉變、結合與個案討論 56
第一節 各發展型態與狀況下之策略過程 56
第二節 策略轉變與個案討論 64
第三節 策略結合與個案討論 82
第五章 結論 100
第一節 研究成果討論與研究貢獻 100
第二節 群體性事件研究的未來方向 102
參考文獻 105
附錄一 本研究訪談提綱 122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9260002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群體性事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抗爭策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多層次zh_TW
dc.title (題名) 多層次策略互動:「中央─地方─抗爭者」視角下的群體性事件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Multi-level Strategic Interactions: Exploring Mass Incidents from the Central, the Local, and the Protestors` Perspective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文部分
Badie, Bertrand & Pierre Birnbaum, The Sociology of the Stat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3).
Baum, Richard & Alexei Shevchenko, “The ‘State of the State’,” in M. Goldman and R. MacFarquhar ed., The Paradox of China’s Post-Mao Refor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 333~360.
Bowers, J.W., “Content Analysis,” In P. Emment and W. Brooks eds., Methods of Research Communication (Boston: Hougton Miffinco Press, 1970).
Dahl, Robert A., Polyarchy: Participation and Opposition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1).
Evans, Peter, State-society Synergy: Government and Social Capital in Development (Berkeley,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1997), pp. 1~10, 178~209.
Fewsmith, Joseph, China since Tiananmen: The Politics of Transi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Forlic, Michael, “State-led Civil Society,” in Timothy Brook and B. Michael Forlic eds., Civil Society in China (Armonk, N.Y.: M.E. Sharp, 1997), pp. 46~67.
Fung, Archon, “Associations and Democracy: Between Theories, Hopes and Realitie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Vol. 29 (2003), pp. 515~539.
Gerring, John, “What is a Case Study? The Problem of Definition,” in Case Study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pp. 17-36.
Gurr, T. D., Why Men Rebel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0).
Hall, Peter and Rosemary Taylor,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Three New Institutionalisms,” Political Studies, Vol. 44, No. 5 (December 1996), pp. 936~957.
Huntington, Samuel P.,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New He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
Johnson, Chalmers, Revolutionary Change (Boston: Little, Brown, 1966).
Kelly, David & He Baogang, “Emergent Civil Society and the Intellectuals in China,” in Robert Miller ed.,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Society in Communist Systems (Sydney: Allen and Unwin, 1992).
Li, Lianjiang, “Political Trust in Rural China”, Modern China, Vol.30, No.2(April 2004), pp.228~258.
Lieberson, Stanley, “ Small N’s and Big Conclusions: An Examination of the Reasoning in Comparative Studies Based on a Small Number of Cases,” Social Forces, Vol. 70, No. 2 (December 1991), pp. 307-320.
Lieberthal, Kenneth, “Introduction: The ’Fragmented Authoritarianism’ Model and Its Limitations,” in Kenneth Lieberthal and Michel Oksengerg eds., Policy Making in China: Leaders,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pp. 1-33.
Mertha, Andrew, “’Fragmented Authoritarianism 2.0’: Political Pluralizationb in the Chinese Policy Process,” The China Quarterly, NO. 200(December 2009), pp 995-1012.
Migdal, Joel, Strong Society and Weak State: State-Society Relations and State Capacities in the Thord World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Nordlinger, Eric A., “Taking the State Seriously,” in Myron Weiner & Samuel P. Huntington, eds., Understanding Political Development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7).
Oppenheim, Bram, Questionnaire Design, Interviewing and Attitude Measurement (London, UK: Pinter Press, 2000).
Perry, Elizabeth J. and Mark Selden, Chinese Society: Chanhg, Conflict, and Resistence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____, Challenging the Mandate of Heavenl: Social Protest and State Power in China (New York: M. E. Sharpe Press, 2002).
Rosenthal, Elisabeth, "Under Pressure, Chinese Newspaper Pulls Exposé on a Charity," The New York Times, March 24, 2002.
Saich, Tony, “Negotiating the Sta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China,” The China Quarterly, No.161 (March 2000), pp. 124~141.
Schmitter, Phillippe, “Still the Century of Corporatism?” Review of Politics, Vol. 36, No. 1 ( January 1974), pp.85~131.
Shi, Tianjian, “Cultural Values and Political Trust: A Comparis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aiwan”, Comparative Politics, Vol. 33, No. 4 (July 2001), pp. 401~419.
Thompson, Mark, “To Shoot or Not to Shoot : Post-totalitarianism in China and Eastern Europe,” Comparative Politics, Vol. 34, No. 1 (October 2001), pp. 63~83.
Tilly, Charles and Sidney Tarrow, Contentious Politics ( Boulder: Paradigm Publishers, 2007).
Tilly, Charles, From Mobilization to Revolution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1978).
Walder, Andrew, “Political Sociology and Social Movement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Vol. 35 (2009), pp. 393~412.
White, Gordon, “Civil Society, Democratization and Development,” Democratization, Vol. 32, No. 3 (Autumn 1994), pp. 375~390.
____, “The Dynamics of Civil Society in Post-Mao China,” in Brian Hook ed., The Individual and the State in China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6).
Wright, Teresa, Accepting Authoritarianism: State-Society Relations in China`s Reform Er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Yang, Guobin, “How Do Chinese Civic Associations Respond to the Internet? Findings from a Survey,”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89 (March 2007), pp. 122~143.
Zheng, Yongnian,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The Internet, State, and Society in China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中文部分
Earl Babbie著,陳文俊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湯姆生出版社,2005年)。
Matthew David and Carole D. Sutton著,王若馨、黃郁青、夏媺婷、李怡芳譯,研究方法的基礎(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社,2007年)。
于建嶸,「從剛性穩定到韌性穩定──關於中國社會秩序的一個分析框架」,學習與探索(黑龍江),2009年第5期,頁113~118。
____,「從縣級政改切入,橇動中國的政治發展」,綠葉(北京),2009年第7期,頁43~47。
____,「集體行動的原動力機制研究:基於H縣農民維權抗爭的考察」,學海(江蘇),2006年第2期,頁26-32。
____,「當代中國農民的『以法抗爭』───關於農民維權活動的一個解釋框架」,文史博覽(湖南),2008年12月,頁60~63。
____,「當前我國群體性事件的主要類型及其基本特徵」,中國政法大學學報(北京),2009年第6期(總期第14期),頁114~120。
王信賢,「中國大陸國家權力與社會運動分析」,政治學報,第40期(2006年6月),頁91。
____,爭辯中的中國組織研究:「國家-社會」關係的視角(台北:韋伯文化,2006年)。
____,「傾斜的三角:當代中國社會問題與政策困境」,中國大陸研究,第51卷第3期(2008年9月),頁37~58。
____,「當代中國『國家─社會』關係的變與常:以環保組織的發展為例」,政治學報,第49期(2010年6月),頁1~39。
王信賢、王占璽,「夾縫求生:中國大陸社會組織的發展與困境」,中國大陸研究,第49卷第1期(2006年3月),頁27~51。
王嘉州,「中央與地方政經關係類型之建立與檢定——以1997 年中共『十五大」為例」,遠景基金會季刊,第4卷第3期(2003年7月),頁145~146。
石發勇,「關係網絡與當代中國基層社會運動──以一個街區環保運動個案為例」,學海(江蘇),2005年第3期,頁76~88。
____,「社會資本的屬性及其在集體行動中的運作邏輯──以一個維權運動個案為例」,學海(江蘇),2008年第3期,頁96~103。。
____,「業主委員會、准派系政治和基層治理:以一個上海街區為例」,社會學研究(北京),2010年第3期,頁1~24。
何明修,社會運動概論(台北:三民出版社,2005年)。
吳小君、張麗、龔捷,「從網路熱點到網路群體性事件的輿論轉化機制」,現代傳播(北京),2012年第11期(總第196期),頁111~114。
吳忠民,「中國社會公正的現狀與趨勢」,江海學刊(江蘇),2005年第2期,頁82~88。
宋維強,社會轉型時其中國農民群體性事件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折曉葉,「合作與非對抗機制:弱者的『韌武器』」,社會學研究(北京),2008年第3期,頁1~27。
李連江,「中國農民的國家觀與依法抗爭」,張茂桂、鄭永年主編,兩岸社會運動分析(臺北: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頁281~298。
李新安,「我國中央、地方政府區域調控的利益博弈分析」,財貿研究(安徽),2004年4月,頁1~6。
李漢林、魏欽恭、張彥,「社會變遷過程中的結構緊張」,中國社會科學(北京),2010年第2期,頁121~143。
李德滿,「十年來中國抗爭運動研究評述」,社會(上海),第29卷(2009年第6期),頁189~209。
周雪光,「一葉知秋,從一個鄉鎮的村莊選舉看中國社會的制度變遷」,社會(上海),第29卷(2009年第3期),頁1~23。
____,「權威體制與有效治理:當代中國國家治理的制度邏輯」,開放時代(廣州),2011年10月,頁67~69。
周雪光、練宏,「政府內部上下級部門間談判的一個分析模型:以環境政策實施為例」,中國社會科學(北京),2011年第5期,頁80~96。
周雪光主編,當代中國的國家與社會關係(台北:桂冠圖書,1992年)。
周黎安,「中國地方官員的晉升錦標賽模式研究」,經濟研究(北京),2007年第7期,頁36~50。
季孟飛,「關於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凡個問題」,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北京),1985年第3期,頁16~17。
林德昌,「中國大陸國家與社會關係的演變模式:一項理論上的探索」,遠景基金會季刊,第7卷第4期(2006年10月),頁10。
金太軍、汪波,「經濟轉型與我國中央——地方關係制度變遷」,管理世界月刊(北京),2003年第6期,頁45~49。
洪敬富,陳柏奇,「網路通訊時代下的中國公眾參與:以「廈門PX廠」為例」,中國大陸研究,第53卷第2期(2010年4月),頁1~38。
胡同洲、李盈盈,「基層政府執政能力探析」,天中學刊(河南),第24卷第1期(2009年2月),頁8~11。
胡榮、胡康、溫瑩瑩,「社會資本、政府績效與城市居民對政府的信任」,社會學研究(北京),2011年第1期,頁96~117。
郝其宏,「探析網路群體性事件概念起源」,四川行政學院學報(四川),2012年第6期,頁22~26。
____,「網絡群體性事件效應分析」,理論界(遼寧),2012年第11期(總期第471期),頁71~73。
崔建良、朱進,「網路群體性事件應對機制構建」,人民論壇(北京),2012年第10期(總期第381期),頁28~29。
康曉光、韓恒,「分類控制:當前中國大陸國家與社會關係研究」,社會學研究(北京),2005年第6期,頁73~89。
張茂桂,「民間社會、資源動員與新社會運動:台灣社會運動研究的理論志向」,香港社會科學學報(香港),1994年第4期,頁33~66。
張靜,「社會身份的結構性失位問題」,社會學研究(北京),2010年第6期,頁41~57。
張璐,「淺析改革開放以來宏觀調控的漸進性轉變」,當代經濟(武漢),2010年11月,頁63。
陶振,「農村基層政權公信力流失:一個解釋框架的嘗試」,南京農業大學學報(南京),2012年第1期,頁22~28。
單光鼐,「縣級群體性事件的特點及矛盾對立」,領導者(香港),第29期(2009年8月)。
____,「縣域為何易發群體性事件」,人民論壇(北京),2011年12月,頁46~48。
曾慶香、李蔚,群體性事件:資訊傳播與政府應對,(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0年)。
馮仕政,「單位分割與集體抗爭」,社會學研究(北京),2006年第3期,頁98~134。
____,「沉默的大多數:差序格局與環境抗爭」,中國人民大學學報(北京),2007年第1期,頁122~132。
____,「『大力支持、積極參與』:組織內部集體抗爭中的高風險人群」,學海(江蘇),第2007年5期,頁40~50。
____,「重返階級分析?───論中國社會不平等研究的範式轉換」,社會學研究(北京),2008年第5期,頁203~227。
黃冬婭,「國家如何塑造抗爭政治───關於社會抗爭中國家角色的研究評述」,社會學研究(北京),2011年第2期,頁217~242。
黃榮貴,「互聯網抗爭行動:理論模型、中國經驗及研究進展」,社會(上海),2010年第2期,頁179~197。
黃榮貴、桂勇,「互聯網與業主集體抗爭:一項基於定性比較分析方法的研究」,社會學研究(北京),2009年第5期,頁29~56。
董海軍,「依勢博弈:基層社會維權行為的新解釋框架」,社會(上海),第30卷(2010年第5期),頁96~120。
管兵,「維權行動和基層民主參與」,社會(上海),2010年第5期,頁46~74。
趙鼎新,「西方社會運動與革命理論發展之述評:站在中國的角度思考」,社會學研究(北京),2005年第1期,頁168~209。
____,社會與政治運動講義(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____,社會運動與革命:理論更新與中國經驗(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7年)。
____,國家社會關係與八九北京學運(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7年)。
劉軍強,「社會政策發展的動力:20 世紀60 年代以來的理論發展述評」,社會學研究(北京),2010年第4期,頁199~221。
劉雅靈,「中國都市化過程中新興的『農民收租階級』:溫州與無錫『城中村』的轉型路徑、集體抗爭與福利政策」,台灣社會學,第18期(2009年12月),頁5~41。
劉穎,「新中國成立後中央與地方關係的歷史變遷研究述評」,廣西社會科學(廣西),第200期(2012年2月),頁120~124。。
歐陽靜,「運作於壓力型科層制與鄉土社會之間的鄉鎮政權:以桔鎮為研究物件」,社會(上海),第29卷(2009年第5期),頁39~63。
鄭永年、王旭,「論中央地方關係中的集權和民主問題」,戰略與管理(北京),2001年第3期,頁61~70。
鄭永海,「我國地方稅制的歷史沿革與發展探析」,當代中國史研究(北京),第9卷第3期(2002年5月),頁56~58。
鄭風田、郎曉娟,「轉型期社會治理:挑戰與對策」,人民論壇(北京),2012年第4期,頁50~55。
黎相宜,「精英型與草根型框架借用:比較失地農民與知識精英的集體抗爭」,社會(上海),第29卷(2009年第6期),頁107~126。
蕭功秦,「從轉型政治學看三十年中國變革」,探索與爭鳴(北京),2008年第5期,頁4~9。
蕭唐鏢,「什麼人在當村幹部?──對村幹部社會政治資本的初步分析」,管理世界(北京),2006年第9期,頁64~70。
____,「正式體制與血緣親情──地方幹部對農村宗族的立場與態度分析」,經濟社會體制比較(北京),2007年第3期(總期第131期),頁111~115。
____,「當代中國的『群體性事件』:概念、類型與性質辨析」,人文雜誌(陝西),2012年第4期,頁147~155。
嶽璐,「群體性事件中網路民意的表達與互動機制研究」,求索(湖南),2012年第10期,頁245~246。
應星,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社,2001年)。
____,「草根動員與農民群體利益的表達機制──四個個案的比較研究」,社會學研究(北京),2007年第2期,頁1~23。
____,「氣」與抗爭政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戴東清,中國大陸國家與社會關係──以鑲嵌之社會團體自主性為例(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出版社,2005年)。
謝宇,「認識中國的不平等」,社會(上海),第30卷(2010年第3期),頁1~25。
謝海軍,「領導幹部應對『無直接利益衝突」群體性事件的治理機制」,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河北),第13卷第4期(2011年4月),頁16~19。
謝慶奎,中國地方政府體制概論,(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年)。
韓志明,「公民抗爭行動與治理體系的碎片化—對於鬧大現象的描述與解釋」,人文雜誌(陝西),2012 年第3 期,頁163~171。
魏昂德,「現代中國國家與社會關係研究:從描述現狀到解釋變遷」,涂肇慶、林益民編,改革開放與中國社會:西方社會學文獻述評(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9年),頁51~71。
懷默霆(Martin K. Whyte),「中國民眾如何看待當前的社會不平等」,社會學研究(北京),2009年第1期,頁96~120。
譚博文,「財政制度改革對中央與地方權力結構的影響—以財權和事權為視角」,宏觀經濟研究(北京),2012年第9期,頁11~18。
龐金友,現代西方國家與社會關係理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

網路資源
「《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管理辦法》細則出臺」,人民網,2003年7月21日,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026/1977775.html。
「『烏坎村921事件』處置情況通報 打砸為首分子被拘」,大洋網,2011年12月9日,http://news.dayoo.com/news/201112/09/85080_20884797.htm。「汕尾通報『9•21』陸豐烏坎村事件處置結果」,南方網,2011年12月9日,http://news.southcn.com/dishi/shanwei/content/2011-12/09/content_34742612.htm。
「三四百訪民福建信訪辦請願 一訪民被毆送醫」,大紀元,2011年04月14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11/4/14/n3227327.htm。
「上抗中央下欺百姓 官員利益集團腐敗『期貨』化嚴重」,多維新聞網,2013年2月19日,http://china.dwnews.com/news/2013-02-19/59133637-all.html。
「上海大批訪民十一在重兵部署的京城討說法」,大紀元,2009年10月1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9/10/2/n2675904.htm。
「川震央在建樓房整棟垮塌 千災民市政府請願」,大紀元,2008年7月3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10/7/3/n2955842.htm。
「不論在崗下崗 兩湖教師集體罷課上訪」,大紀元,2008年12月9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8/12/9/n2356439.htm。
「中央綜治委更名中央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委員會」,南方都市報,2011年9月17日,http://news.nfmedia.com/nfdsb/content/2011-09/17/content_30034793.htm。
「中共建黨87年 瓮安騷亂報平息」,BBC中文網,2008年7月1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simp/hi/newsid_7480000/newsid_7482900/7482935.stm。
「中國 逾千武警海陸包圍 烏坎村 萬餘人剩7日糧」,星洲日報,2011年12月18日,http://www.sinchew.com.my/node/230630。
「中國毒奶府事件專題報導」,聯合早報網,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ina/milk/milk.shtml。
「中國茉莉花革命 一度聚集逾百人」,自由電子報,2011年2月20日,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46516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中國政府門戶網站,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test/2005-06/15/content_18253.htm。
「什邡今後不再建設宏達鉬銅項目」,什邡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2012年7月3日,http://www.shifang.gov.cn/default/news/shownews/20111220171920949/2012070320209288.html。
「什邡民眾抗議建冶煉廠被特警驅散」,BBC中文網,2012年7月2日,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ese_news/2012/07/120702_china_demo_pollution.shtml。
「公安催淚彈攻村千警封鎖斷糧 烏坎村五被捕村民兩死三殘」,自由亞洲電台,2011年12月12日,http://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a-12122011095806.html。
「公安機關開展清障行動,推進烏坎維穩工作」,汕尾黨政資訊網,2011年12月11日,http://www.shanwei.gov.cn/163493.html。
「四川什邡市政府:今後不再建鉬銅項目」,網易新聞,2012年7月3日,http://news.163.com/12/0703/20/85H1EQOB0001124J.html。
「市委、市政府妥善處置潮陽區海門鎮部分群眾堵塞深汕高速公路的行為」,汕頭日報,2011年12月21日,http://www.dahuawang.com/strb/html/2011-12/21/content_277192.htm。
「民工討薪農民討房討生活 陝西省府接訪忙」,自由亞洲電台,2011年8月3日,http://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mg-08032011090550.html。
「石家莊市委副書記、市長冀純堂被免職」,星島環球網,2008年9月17日,http://www.stnn.cc/china/200809/t20080917_865542.html。
「汕尾通報『9•21』陸豐烏坎村事件處置結果」,南方網,2011年12月9日,http://news.southcn.com/dishi/shanwei/content/2011-12/09/content_34742612.htm。
「江蘇啟東抗議造紙廠污染民眾與警方衝突」,澳大利亞廣播電台,2012年7月28日,http://www.radioaustralia.net.au/chinese/2012-07-28/%E6%B1%9F%E8%8B%8F%E5%90%AF%E4%B8%9C%E6%8A%97%E8%AE%AE%E9%80%A0%E7%BA%B8%E5%8E%82%E6%B1%A1%E6%9F%93%E6%B0%91%E4%BC%97%E4%B8%8E%E8%AD%A6%E6%96%B9%E5%86%B2%E7%AA%81/988432。
「江蘇啟東萬人集會迫市府叫停排汙工程」,法國國際廣播電台,2012年7月28日,http://www.chinese.rfi.fr/%E4%B8%AD%E5%9B%BD/20120728-%E4%B8%AD%E5%9B%BD%E5%8D%97%E6%96%B9%E5%86%8D%E6%AC%A1%E5%8F%91%E7%94%9F%E5%A4%A7%E8%A7%84%E6%A8%A1%E6%B0%91%E4%BC%97%E5%8F%8D%E6%B1%A1%E6%9F%93%E6%8A%97%E8%AE%AE%E7%A4%BA%E5%A8%81%E5%86%B2%E7%AA%81。
「西安城中村改造施暴 民眾拉橫幅抗議」,大紀元,2010年3月5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10/3/5/n2835878.htm。
「投訴主題:懷化四中學生的血淚上訪書續:土地沒了,補償沒有」,華聲在線,2012年8月13日,http://ts.voc.com.cn/question/view/82548.html。
「抗議偷賣土地 廣東陸豐5千村民VS特警」,大紀元,2011年09月23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11/9/23/n3380936.htm。
「政法委被降格 十八大後重要人事變動」,萬維讀者網,2012年11月19日,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e/newsViewer.php?nid=541320&id=1207967。
「胡錦濤赴新疆 肯定部隊公安表現」,公視新聞網,2009 年8月26日,http://web.pts.org.tw/php/news/view_pda.php?TB=NEWS_V2&NEENO=125740。
「浙江抗稅事件升級 千人上街抗議」,BBC中文網,2011年10月27日,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ese_news/2011/10/111027_china_moretaxprotest.shtml。
「浙江桐鄉數千人抗議污染害人 遭警鎮壓」,大紀元,2010年8月3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10/8/3/n2984701p.htm。
「海門鎮警民今續對峙未必套用烏坎模式」,法國國際廣播電台,2011年12月23日,http://www.chinese.rfi.fr/%E4%B8%AD%E5%9B%BD/20111223-%E6%B5%B7%E9%97%A8%E9%95%87%E8%AD%A6%E6%B0%91%E4%BB%8A%E7%BB%AD%E5%AF%B9%E5%B3%99%E6%9C%AA%E5%BF%85%E5%A5%97%E7%94%A8%E4%B9%8C%E5%9D%8E%E6%A8%A1%E5%BC%8F。
「烏坎村民歡迎省工作組進村」,南方網,2011年12月22日,http://news.southcn.com/dishi/shanwei/content/2011-12/22/content_35375766.htm。
「烏魯木齊打砸搶燒事件造成140人死亡 816人受傷」,中國新聞網,2009年07月06日,http://www.chinanews.com/gn/news/2009/07-06/1763008.shtml。
「啟東市政府回應『造紙廠排汙』:已暫停工程建設」,網易新聞,2012年7月27日,http://money.163.com/12/0727/18/87ELLQOK00253B0H.html。
「啟東官稱取消專案仍受質疑 網路一度遮罩線民有被拘留」,自由亞洲電台,2012年7月30日,http://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ql1-07302012092234.html。
「崇左市太平鎮三卡屯全體村民上訪書」,博訊新聞網,2011年8月14日,http://www.boxun.com/news/gb/yuanqing/2011/08/201108141046.shtml。
「組圖:蟻力神受官員青睞及獲光環一覽」,大紀元,2007年12月28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7/12/28/n1957533.htm。
「陸豐9•21烏坎事件基本平息 村民代表終獲滿意答覆」,南方網,2011年9月24日,http://news.southcn.com/d/2011-09/24/content_30399798.htm。
「陸豐迅速妥善處置村民上訪」,南方日報,2011年11月22日,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1-11/22/content_7028389.htm。
「湖州織裡鎮發生大規模騷亂 當局出動數千警力鎮壓」,自由亞洲電台,2011年10月27日,http://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hz-10272011114720.html。
「湘礦區村民戰勝恐懼 上省府請願」,大紀元,2010年7月12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10/7/12/n2964150p.htm。
「訴求無果反被稱非法 陸豐村民群起反抗」,大紀元,2011年12月10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11/12/10/n3453907.htm。
「廈門PX化工專案流產記」,人民網,2007年12月22日,http://env.people.com.cn/GB/6686588.html。
「廈門PX項目事件始末:化學科學家推動PX遷址」,新浪網,2007年12月28日,http://news.sina.com.cn/c/2007-12-28/053914619388.shtml。
「廈門市政府談緩建PX專案:肯定市民看法」,新華網,2007年05月30日,http://news.cctv.com/china/20070530/103436.shtml。
「廈門民眾示威 政府緩建化工廠」,BBC中文網,2007年06月02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simp/hi/newsid_6710000/newsid_6714400/6714425.stm。
「新浪微博」平臺上輸入「反腐」可找到多個反腐專頁,如「打假反腐專員」,http://weibo.com/dajiafanfu?sudaref=www.google.com.tw。
「新華社報道烏市騷亂內幕」,明報新聞網,2009年10月6日,http://inews.mingpao.com/htm/INews/20091016/ca51726a.htm。
「新疆烏魯木齊騷亂140人死亡」,BBC中文網,2009年07月06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8130000/newsid_8135500/8135531.stm。
「溫州動車追尾脫軌專題」,新浪網,2011年,http://news.sina.com.cn/z/hzdccg2011/index.shtml。
「當局封堵蟻力神輿論 博客尋找黑蟻民遭傳喚」,大紀元,2007年12月7日,http://tw.epochtimes.com/b5/7/12/7/n1933115.htm。
「維基解密曝中共曾就西藏騷亂關注國際輿論」,多維新聞網,2011年11月15日,http://china.dwnews.com/news/2011-11-15/58307050.html。
「網民怒潮為他的生命討說法 孫志剛:血祭收容制度」,南方網,2004年1月5日,http://www.southcn.com/news/community/shzt06/webtalk/coin1/200604111452.htm。
「認真落實朱明國副書記講話精神 加快平息烏坎事態」,汕尾黨政信息網,2011年12月20日,http://www.shanwei.gov.cn/163919.html。
「認真落實朱明國副書記講話精神 加快平息烏坎事態」,汕尾黨政信息網,2011年12月20日,http://www.shanwei.gov.cn/163919.html。
「廣州千人的大規模騷亂 官民衝突日益嚴重引關注」,自由亞洲電台,2011年6月12日,http://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Z-06122011112021.html。
「廣東海門逾萬民眾抗議反對建電廠」,BBC中文網,2011年12月20日,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ese_news/2011/12/111220_haimen_protest.shtml。
「廣東烏崁事件 省允諾成立工作組」,蕃薯藤,2011年12月22日,http://n.yam.com/my-formosa/china/201112/20111222206360.html。
「廣東增城『聚眾滋事獲有效處置』」,BBC中文網,2011年6月12日,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ese_news/2011/06/110612_guangdong_zengcheng.shtml。
「廣東增城再現騷亂 消息遭嚴控」,美國之音,2011年6月12日,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article-20110613-guangdong-zengcheng-123733964/782939.html。
「衛生部官員:三鹿奶粉事件賠償工作已基本完成」,中國網,2009年3月2日,http://big5.china.com.cn/policy/txt/2009-03/02/content_17357303.htm。
「談判破裂 鄂農民去國土資源部示威被截」,大紀元,2008年1月14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9/1/14/n2396722.htm。
「養螞蟻投資 神話吹破 瀋陽萬人示威」,自由時報,2007年12月21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nov/22/today-int2.htm。
「蟻力神:遼省府前幾萬人抗議 當局強行清場」,阿波羅新聞網,2007年11月23日,http://www.aboluowang.com/news/2007/1123/64456.html#.UW5p9bU9F2M。
「騰龍芳烴80萬噸/年對二甲苯等三項目獲批准」,上海證卷報,2006年7月13日。
「騰龍芳烴80萬噸/年對二甲苯等三項目獲批准」,中國焦化網,2007年6月11日,http://www.cncoke.com/2007/06/11/4774/Article.html。
吳興人,「人民內部矛盾用人民幣解決?」,新民晚報,2011年6月23日,http://big5.news365.com.cn:82/gate/big5/xinmin.news365.com.cn/zh/201106/t20110623_3070101.htm。
徐千雅,「烏崁村事件 賣地村長遭革職」,新頭殼,2011年12月22日,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20572。
徐智慧,「浙江織裡鎮“抗稅”風波調查」,中國新聞週刊網,2011年11月3日,http://newsweek.inewsweek.cn/magazine.php?id=3267&page=4。
張倩燁,「陸豐抗爭模式自發民主反獨裁爭人權」,亞洲週刊,2011年12月11日,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ac&Path=219387031/49ae1a.cfm。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