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以政策行銷途徑評估台北市自行車道政策-跨機關協力之審視
Evaluating the Bikeway Policy in Taipei 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Marketing: The Focus of inter-agency Collaboration
作者 謝佑晟
貢獻者 蘇偉業
謝佑晟
關鍵詞 政策行銷
跨機關協力
自行車道政策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2-九月-2013 17:02:59 (UTC+8)
摘要 本研究主要評估台北市自行車道政策在跨機關的運作下,規劃與執行過程所產生的問題,並以政策行銷觀點檢視市府團隊是否以運用行銷來協助政策順利推展。最後期望能夠就研究發現,對目前跨機關政策推行之困境找到新的方向。回顧近幾年來國內外政府所關心的議題,極大部分皆與環境生態有關,其核心論調不外乎提醒民眾愛惜生態,共同營造永續經營的居住環境,綠色運具的概念也應運而生。台北市政府在此時決定要建構市區自行車道,除了宣示其邁向一國際大城,也代表其節能減碳的決心。本研究主要以深度訪談作為研究方法,期望能夠從第一線人員了解市府規劃過程的作法與思維,並採實地觀察來檢視各區域自行車道的使用情況。經研究後發現,北市府並未以行銷之思維來進行規劃,加上跨機關對政策產生不良的影響,致使此政策的規劃與施行不如預期。或許在將來,政策行銷可作為政策管理途徑來協助自行車道政策的推行,政府內部也能發展出適合政策行銷管理的組織結構,並推展到其它的跨機關政策。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大守隆(2009)邁向優質公共治理。研考雙月刊,33(5),73-79。
王俊元(2010)環境永續治理與全球跨部門之減災合作:以南亞海嘯為例。國
際非政府組織學刊,(1),75-94。
王順民(2006)當代台灣地區非營利組織的社會行銷及其相關議題論述。社會發
展季刊,(115),53-64。
王濬 (2006) 論政策行銷之策略管理。行政試訊,(19),16-38。
交工處 (2009a) 台北市市區自行車道建置計畫,2010年10月24
日,取自:
http://www.bote.taipei.gov.tw/lp.asp?ctNode=25041&CtUnit=13867&BaseDSD=7&mp=117031
交工處 (2009b) 臺北市市區自行車道路網發展計畫,2013年7月8日,
取自:
http://tcgwww.taipei.gov.tw/GIPDSD/xslGip/xslExport/117031/logodownload/1010511.pdf
交工處 (2010) 99年度台北市自行車道系統建設自評報告。台北:台北
市政府
交工處 (2013) 自行車道建置表,2013年7月8日,取自:
http://www.bote.taipei.gov.tw/ct.asp?xItem=660713&CtNode=20067&mp=117031
交通部 (2010) 機動車輛登記數,2010年10月22日,取自:
http://www.motc.gov.tw/mocwebGIP/wSite/lp?ctNode=162&CtUnit=94&Bas eDSD=16&mp=1
丘昌泰(1998)市政府政策的宣導:行銷管理。公訓報導,(80),33-40。
丘昌泰(2004)公共政策。台北:巨流。
丘昌泰(2007)地方政府管理研究。台北:韋伯。
丘昌泰等 (2001) 政策分析。台北:空大。
行政院全球資訊網 (2007) 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自行車道整體路
網規劃建設計畫,2011年4月3日,取自:
http://www.ey.gov.tw/ct.asp?xItem=53637&ctNode=2907&mp=1
行政院環保署 (2010) 移動污染源管制網,2010年10月22日,取自:
http://mobile.epa.gov.tw/trafficcontrol.aspx
江明修、曾冠球(2009)政府再造:跨部門治理的觀點。國家菁英季刊,5(1),
97-122。
江岷欽、林鍾沂(2000)公共組織理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江瑞祥(2009)台灣公共治理指標建立之研究。研考雙月刊,33(5),29-44。
朱楠賢(1999)組織結構與編制自由化之設計。研考雙月刊,22(3),53-65。
朱鎮明(2004)政策行銷過程中政府與媒體互動之道。立法院院聞,23(10),49-58。
李長晏(2008)協力治理觀的都會治理能力建構:一個分析架構的提出。府際關
係研究通訊,(6),7-12。
吳定(1998)政策行銷的時代意義。公訓報導,(80)。
吳定(2003)政策管理。台北:聯經。
吳定、林潔瑜(1998)公共組織行銷的策略性規劃。公訓報導,(80),14-22。
竺乾威 (2010) 官僚化、去官僚化及其平衡:對西方公共行政改革的一種解讀。
行政:澳門公共行政雜誌,23(4),633-642。
周金玉(2006)綠色運具遊客識覺與行為之研究:以八里左岸自行車道為例。國
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港敦(2007)自行車道設計與環境屬性需求度之研究:以關渡自行車道為例。
大葉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水波、李長晏(2005)跨域治理。台北:五南。
林佳慧(2005)公部門政策行銷策略之研究。T&D 飛訊,(39),1-20。
林佳瑩、徐富珍(校訂)(2006) 研究方法:基礎理論與技巧(Original: The Basics
of Social Research, Earl Babbie原著;初版六刷)。台北:雙葉書廊
林惠華(2002)公私協力機制運用於都市更新政策之研究:士林夜市之個案模擬,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瑞發(2008)社會行銷在社區健康促進方案的運用-以中部某縣治社區關懷據
點之績效評鑑為例」,第八屆台灣社區福利學會年會暨「新世紀社會保障制度
的建構與創新:跨時變遷與跨國比較」,國立中正大學。
胡伯賢(2007)台北市推動腳踏車使用生活化之研究:公私協力的觀點。國立台
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淑貞(2008)台南市健康城市跨部門合作之經驗分享。健康城市學刊,(6),
75-81。
洪綾君、鄭敏惠(2009)災難防救政策行銷工具使用之研究,2009年5月23日
發表於台灣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系所聯合會 (TASPAA)。高雄:中山大學公
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高雄市交通局 (2008) 97年統計專題:自行車道規劃,2010年10月24日取自:
http://www.tbkc.gov.tw/image/07-03/pdf11.pdf
郭思妤譯 (2007) 科特勒談政府如何做行銷 (Philip Kotler And Nancy Lee 著)。
台北:培生。
孫本初(2009)新公共管理。台北:一品。
孫本初、傅岳邦(2009)行銷型政府的治理模式:政策行銷與政策網絡整合的觀
點。文官制度季刊,1(4),25-55。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陸宛蘋 (2000) 非營利組織的行銷管理與募款策略,收錄於非營利部門:組織與
運作,蕭新煌主編,台北:巨流文化。
陳向明(2007)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初版九刷)。台北:五南
陳坤森 (譯)(1998)B. Guy Peters 著,公共組織與管理-比較的觀點。台北:
桂冠。
陳秋政 (2010) 跨部門治理趨勢與環境永續案例分析。研習論壇,(116),44-55。
陳敦源 (2002) 民主與官僚:新制度論的觀點。台北:韋伯。
陳敦源、魯炳炎(2008) 創造共識:民主治理中的政策行銷管理。研考雙月刊,
(264),3-15。
陳暉淵(2005)國家治理、競爭力、和核心能力:淺論我國高級文官核心能力之
建構。2005 年9 月19 日發表於強化文官核心能力再造政府競爭力學術研討
會。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彭錦鵬(2004)高級文官制度變革潮流中的荷蘭高級文官團。考銓季刊,(37),
112-130。
彭錦鵬(2005)全球競爭下的高級文官新制構想。考銓季刊,(42),18-43。
彭錦鵬等(2003)高級文官考選與晉用制度之研究。台北: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
會。
張世賢(2005)公共政策分析。台北:五南。
張忠興 (2003)都市永續自行車道可行性探討:以台北市捷運芝山至北投站為
例。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勝雄、鄭晃二、陶治中、陳恆鈞、林麗香(2008)台北市自行車政策之研究。
台北, 臺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張道中(1992)公交法祭出,房地產業陣腳大亂。商業周刊,(223),44-45。
張慈慧(2003) 從跨域管理觀點- 探討台十六線公路砂石車問題,逢甲大學公
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冠球(2006)行政機關間合作的邏輯與限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
論文。
曾冠球、江明修(2010)跨機關合作中的政治與官僚辯證:「行政團隊」與「首
長間信任建立」之意涵與困局。國家與社會,(8),1-46。
傅岳邦、高文彬(2008)全球環境政策行銷趨勢下我國公務人員考試的變革。考
銓季刊,(55),142-159。
黃俊英(2007)行銷管理:策略性的觀點。台北:華泰。
黃榮源、謝耀霆(2009)台北市節能減碳政策之研究:以政策行銷角度分析。文
官制度季刊,1(4),79-110。
黃榮護(2000)公共管理。台北:商鼎。
黃榮護、黃東益、郭昱瑩、謝仁和(2000)以議題管理途徑形塑台北市政府多部
門協力關係策略。台北: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楊士隆、朱日僑、李宗憲 (2006)毒品防制政策整體規劃報告。台北:行政院研
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榮泰生(2005)行銷學。台北:五南。
魯炳炎(2007a)政策行銷理論意涵之研究。中國行政,(78),31-53。
魯炳炎(2007b)公共政策行銷理論之研究:應然面與實然面的對話。台北:韋
伯。
魯炳炎(2009)政策企業家於政策行銷過程的角色扮演。文官制度季刊,1(3),
125-158。
劉宜君(2002)全球化趨勢政府的知識管理-全球公共政策網絡途徑之初探。中
國行政評論,12(1),99-135。
劉坤億(2009)政府課責性與公共治理之探討。研考雙月刊,33(5),59-71。
劉麗雯(2004)非營利組織:協調合作的社會福利服務。台北:雙葉。
蔡岳展(2004)政策行銷之研究-以限制使用購物用塑膠袋及塑膠類免洗餐具為
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依倫、謝如梅 (2008)女性創業推動之模式建構與案例分析:社會行銷觀點。
創業管理研究,3(1),61-92。
蔡政延(2009)台北市自行車道建構之政策行銷。 公共治理與地方事務Ⅲ,
261-289。新竹:玄奘大學。
蔡鴻智等(2009)建立跨部會政策規劃與整合機制之探討-以大高雄地區飲用水
安全為例,行政管理個案精選(第六輯)。台北:國家文官培訓所。
蘇偉業(2007)政策行銷:理論重構與實踐。中國行政評論,16(1),1-34。
蘇偉業(2009)再論政策行銷:陷阱、民主政治與政府再造工程。公共治理與地
方事務Ⅲ,241-260。新竹:玄奘大學。
謝文雀 (譯)(2007)行銷管理:亞洲觀點 (Philip Kotler、Kevin Lane Keller、
Swee Hoon Ang、Siew Meng Leong、Chin Tiong Tan 著)。台北:華泰。
謝俊義(2007) 公共網絡管理:臺北市政府戶政業務跨機關服務傳遞協力合作
網絡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簡淑華(1996)組織之本位主義-由策略形成之角度探討。人力發展月刊,(33),
35-40。
蕭坤杉審議、俞玫妏 (譯)(2005)。社會行銷 (Philip Kotler、Ned Roberto、Nancy
Lee 著)。台北:五南。
二、英文文獻
A.M.A., (2008), The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Releases New Definition for
Marketing.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Retrieved April 13, 2010, from:
http://www.marketingpower.com/AboutAMA/Documents/American%20Marketing%20Association%20Releases%20New%20Definition%20for%20Marketing.pdf
Anderson, A. R., & D. E. Minette. (2001). Ethics in Social Marketing.
Washington D. 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Andreasen, A. (1994). Social Marketing: Its Definition and Domain.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 Marketing. 13(1), 108-114.
Arndt, J. (1978). How Broad Should The Marketing Concept Be?. Journal of
Marketing. 42, 101-103.
Bingham, D. R. & C. L. Felbinger (2002). Evaluation in practice: 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New York: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Bloom, N. P. & N. D. William (1981).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social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45(1), 79-88.
Bozeman, B. & B. Stuart (1994). The Public Puzzle in Organization Theory: A Test
of Alternative Explanation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4(2),
197-223.
Bozeman, B. & C. D. Straussman, (1991). Public Management Strategies:Guildiness
for Managerial Effectivenes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Brad, L. N., T. Rosemary, M. D. Barnes & J. F. McKenzie (2003). Positioning social
marketing as a planning process for health educ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Studies. 18(2/3), 75-80.
Buurma, H. (2001). Public policy marketing: Marketing exchange in the public sector.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35(11/12), 1287-1300.
Crane, A. & J. Desmond (2002). Societal marketing and morality.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36(5/6), 548-569.
Ferber, R. (1970). The Expanding Role of Marketing in the 1970s, Journal of
Marketing. 34(1), 29-30.
Flinders, M. (2002). Governance in Whitehall. Public Administration. 80(1), 51-75.
Fox, Karen A. & P. Kotler. (1980). The Marketing of Social Causes: The First Ten
Years. Journal of Marketing. 44(4), 24-33.
Gerald, H. (2003). Relational Paradigms in Social Marketing. Journal of
Macromarketing. 23(1), 6-15.
Hudson, B., B. Hardy, M. Henwood, and G. Wistow (1999). In Pursuit of Inter
Agency Collaboration In The Public Sector.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1(2),
235-260.
Keast, R., M. P. Myrna, K. Brown, & G. R. Woolcock. (2004). Network
Structures:Working Differently and Changing Expectation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4(3), 363-371 .
Kindra, G. S. & R. Stapenhurst (1998). Social Marketing Strategies to Fight
Corrupti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the World Bank.
http://siteresources.worldbank.org/INTWBIGGOVANTCOR/Resoources/socialmktg.pdf
Kotler, P. (1972). A generic concept of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36(2),
46-54.
Kotler, P. (2005). The role played by the broadening of marketing movement in the
history of marketing thought.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 Marketing. 24(1),
114-116.
Kotler, P., & G. Armstrong. (2007). Principles of Marketing. Upper Saddle River, N.J : Prentice Hall.
Kotler, P., &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7), 3-12.
Kotler, P. & S. J. Levy (1969). Broadening the concept of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33, 10-15.
Lamb, C. W., (1987). Public Sector Marketing is Different. Business Horizons. 30(4),
56-60.
Levy, J. S., (2002). Revisiting the Marketing Domain,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36(3), 299-304.
Luck, J. (1969). Marketing Notes And Communications: Broadening the Concept of
Marketing-Too Far. Journal of Marketing. 33, 53-55.
Lynch, J., & W. Wood (2006). Special Issue Editors’ Statement: Helping Consumer
Help Themselves.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 Marketing. 25(1), 1-7.
McGuire, M. (2006). Intergovernmental Management: A View from the Bottom.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6(5), 677-679.
Moller, C. A., R. M. Richard, & D. L. Edward (2006).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public policy: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onsumer decisions without using coercion.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 Marketing. 25(1), 104-116.
Ranade, W., & B. Hudson (2003). Conceptual Issues in Inter-Agency Collaboration.
Local Government Studies. 29(3), 32-50.
Snavely, K. (1991). Marketing in the Government Sector: a Public Policy Model,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21(4), 311-326.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96256022
1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25602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蘇偉業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謝佑晟zh_TW
dc.creator (作者) 謝佑晟zh_TW
dc.date (日期) 201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九月-2013 17:02:59 (UTC+8)-
dc.date.available 2-九月-2013 17:02:5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九月-2013 17:02:59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09625602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947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公共行政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256022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主要評估台北市自行車道政策在跨機關的運作下,規劃與執行過程所產生的問題,並以政策行銷觀點檢視市府團隊是否以運用行銷來協助政策順利推展。最後期望能夠就研究發現,對目前跨機關政策推行之困境找到新的方向。回顧近幾年來國內外政府所關心的議題,極大部分皆與環境生態有關,其核心論調不外乎提醒民眾愛惜生態,共同營造永續經營的居住環境,綠色運具的概念也應運而生。台北市政府在此時決定要建構市區自行車道,除了宣示其邁向一國際大城,也代表其節能減碳的決心。本研究主要以深度訪談作為研究方法,期望能夠從第一線人員了解市府規劃過程的作法與思維,並採實地觀察來檢視各區域自行車道的使用情況。經研究後發現,北市府並未以行銷之思維來進行規劃,加上跨機關對政策產生不良的影響,致使此政策的規劃與施行不如預期。或許在將來,政策行銷可作為政策管理途徑來協助自行車道政策的推行,政府內部也能發展出適合政策行銷管理的組織結構,並推展到其它的跨機關政策。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2
第二章 文獻回顧……………………………………………………………………4
第一節 行銷的起源與發展……………………………………………………4
第二節 社會行銷理論…………………………………………………………13
第三節 政策行銷理論…………………………………………………………22
第四節 跨機關合作間的政策行銷……………………………………………40
第五節 研究問題………………………………………………………………68
第三章 研究設計……………………………………………………………………70
第一節 北市自行車道政策背景簡介…………………………………………70
第二節 研究架構、範圍………………………………………………………72
第三節 研究方法………………………………………………………………74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分析……………………………………………………………79
第一節 自行車道政策的決策內涵與執行情形………………………………79
第二節 北市自行車道成效檢視………………………………………………84
第三節 自行車道規劃過程評估-以政策行銷觀點…………………………97
第四節 自行車道政策之障礙-以跨機關協力之觀點……………………107
第五節 小結…………………………………………………………………11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22
第一節 自行車政策的重新檢視……………………………………………122
第二節 行銷角度檢視個案……………………………………122
第三節 自行車道政策中的跨機關協力……………………………………124
第四節 建議與展望…………………………………………………………127
參考文獻……………………………………………………………………………130
zh_TW
dc.format.extent 2353499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25602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政策行銷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跨機關協力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自行車道政策zh_TW
dc.title (題名) 以政策行銷途徑評估台北市自行車道政策-跨機關協力之審視zh_TW
dc.title (題名) Evaluating the Bikeway Policy in Taipei 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Marketing: The Focus of inter-agency Collaboratio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大守隆(2009)邁向優質公共治理。研考雙月刊,33(5),73-79。
王俊元(2010)環境永續治理與全球跨部門之減災合作:以南亞海嘯為例。國
際非政府組織學刊,(1),75-94。
王順民(2006)當代台灣地區非營利組織的社會行銷及其相關議題論述。社會發
展季刊,(115),53-64。
王濬 (2006) 論政策行銷之策略管理。行政試訊,(19),16-38。
交工處 (2009a) 台北市市區自行車道建置計畫,2010年10月24
日,取自:
http://www.bote.taipei.gov.tw/lp.asp?ctNode=25041&CtUnit=13867&BaseDSD=7&mp=117031
交工處 (2009b) 臺北市市區自行車道路網發展計畫,2013年7月8日,
取自:
http://tcgwww.taipei.gov.tw/GIPDSD/xslGip/xslExport/117031/logodownload/1010511.pdf
交工處 (2010) 99年度台北市自行車道系統建設自評報告。台北:台北
市政府
交工處 (2013) 自行車道建置表,2013年7月8日,取自:
http://www.bote.taipei.gov.tw/ct.asp?xItem=660713&CtNode=20067&mp=117031
交通部 (2010) 機動車輛登記數,2010年10月22日,取自:
http://www.motc.gov.tw/mocwebGIP/wSite/lp?ctNode=162&CtUnit=94&Bas eDSD=16&mp=1
丘昌泰(1998)市政府政策的宣導:行銷管理。公訓報導,(80),33-40。
丘昌泰(2004)公共政策。台北:巨流。
丘昌泰(2007)地方政府管理研究。台北:韋伯。
丘昌泰等 (2001) 政策分析。台北:空大。
行政院全球資訊網 (2007) 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自行車道整體路
網規劃建設計畫,2011年4月3日,取自:
http://www.ey.gov.tw/ct.asp?xItem=53637&ctNode=2907&mp=1
行政院環保署 (2010) 移動污染源管制網,2010年10月22日,取自:
http://mobile.epa.gov.tw/trafficcontrol.aspx
江明修、曾冠球(2009)政府再造:跨部門治理的觀點。國家菁英季刊,5(1),
97-122。
江岷欽、林鍾沂(2000)公共組織理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江瑞祥(2009)台灣公共治理指標建立之研究。研考雙月刊,33(5),29-44。
朱楠賢(1999)組織結構與編制自由化之設計。研考雙月刊,22(3),53-65。
朱鎮明(2004)政策行銷過程中政府與媒體互動之道。立法院院聞,23(10),49-58。
李長晏(2008)協力治理觀的都會治理能力建構:一個分析架構的提出。府際關
係研究通訊,(6),7-12。
吳定(1998)政策行銷的時代意義。公訓報導,(80)。
吳定(2003)政策管理。台北:聯經。
吳定、林潔瑜(1998)公共組織行銷的策略性規劃。公訓報導,(80),14-22。
竺乾威 (2010) 官僚化、去官僚化及其平衡:對西方公共行政改革的一種解讀。
行政:澳門公共行政雜誌,23(4),633-642。
周金玉(2006)綠色運具遊客識覺與行為之研究:以八里左岸自行車道為例。國
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港敦(2007)自行車道設計與環境屬性需求度之研究:以關渡自行車道為例。
大葉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水波、李長晏(2005)跨域治理。台北:五南。
林佳慧(2005)公部門政策行銷策略之研究。T&D 飛訊,(39),1-20。
林佳瑩、徐富珍(校訂)(2006) 研究方法:基礎理論與技巧(Original: The Basics
of Social Research, Earl Babbie原著;初版六刷)。台北:雙葉書廊
林惠華(2002)公私協力機制運用於都市更新政策之研究:士林夜市之個案模擬,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瑞發(2008)社會行銷在社區健康促進方案的運用-以中部某縣治社區關懷據
點之績效評鑑為例」,第八屆台灣社區福利學會年會暨「新世紀社會保障制度
的建構與創新:跨時變遷與跨國比較」,國立中正大學。
胡伯賢(2007)台北市推動腳踏車使用生活化之研究:公私協力的觀點。國立台
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淑貞(2008)台南市健康城市跨部門合作之經驗分享。健康城市學刊,(6),
75-81。
洪綾君、鄭敏惠(2009)災難防救政策行銷工具使用之研究,2009年5月23日
發表於台灣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系所聯合會 (TASPAA)。高雄:中山大學公
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高雄市交通局 (2008) 97年統計專題:自行車道規劃,2010年10月24日取自:
http://www.tbkc.gov.tw/image/07-03/pdf11.pdf
郭思妤譯 (2007) 科特勒談政府如何做行銷 (Philip Kotler And Nancy Lee 著)。
台北:培生。
孫本初(2009)新公共管理。台北:一品。
孫本初、傅岳邦(2009)行銷型政府的治理模式:政策行銷與政策網絡整合的觀
點。文官制度季刊,1(4),25-55。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陸宛蘋 (2000) 非營利組織的行銷管理與募款策略,收錄於非營利部門:組織與
運作,蕭新煌主編,台北:巨流文化。
陳向明(2007)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初版九刷)。台北:五南
陳坤森 (譯)(1998)B. Guy Peters 著,公共組織與管理-比較的觀點。台北:
桂冠。
陳秋政 (2010) 跨部門治理趨勢與環境永續案例分析。研習論壇,(116),44-55。
陳敦源 (2002) 民主與官僚:新制度論的觀點。台北:韋伯。
陳敦源、魯炳炎(2008) 創造共識:民主治理中的政策行銷管理。研考雙月刊,
(264),3-15。
陳暉淵(2005)國家治理、競爭力、和核心能力:淺論我國高級文官核心能力之
建構。2005 年9 月19 日發表於強化文官核心能力再造政府競爭力學術研討
會。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彭錦鵬(2004)高級文官制度變革潮流中的荷蘭高級文官團。考銓季刊,(37),
112-130。
彭錦鵬(2005)全球競爭下的高級文官新制構想。考銓季刊,(42),18-43。
彭錦鵬等(2003)高級文官考選與晉用制度之研究。台北: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
會。
張世賢(2005)公共政策分析。台北:五南。
張忠興 (2003)都市永續自行車道可行性探討:以台北市捷運芝山至北投站為
例。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勝雄、鄭晃二、陶治中、陳恆鈞、林麗香(2008)台北市自行車政策之研究。
台北, 臺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張道中(1992)公交法祭出,房地產業陣腳大亂。商業周刊,(223),44-45。
張慈慧(2003) 從跨域管理觀點- 探討台十六線公路砂石車問題,逢甲大學公
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冠球(2006)行政機關間合作的邏輯與限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
論文。
曾冠球、江明修(2010)跨機關合作中的政治與官僚辯證:「行政團隊」與「首
長間信任建立」之意涵與困局。國家與社會,(8),1-46。
傅岳邦、高文彬(2008)全球環境政策行銷趨勢下我國公務人員考試的變革。考
銓季刊,(55),142-159。
黃俊英(2007)行銷管理:策略性的觀點。台北:華泰。
黃榮源、謝耀霆(2009)台北市節能減碳政策之研究:以政策行銷角度分析。文
官制度季刊,1(4),79-110。
黃榮護(2000)公共管理。台北:商鼎。
黃榮護、黃東益、郭昱瑩、謝仁和(2000)以議題管理途徑形塑台北市政府多部
門協力關係策略。台北: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楊士隆、朱日僑、李宗憲 (2006)毒品防制政策整體規劃報告。台北:行政院研
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榮泰生(2005)行銷學。台北:五南。
魯炳炎(2007a)政策行銷理論意涵之研究。中國行政,(78),31-53。
魯炳炎(2007b)公共政策行銷理論之研究:應然面與實然面的對話。台北:韋
伯。
魯炳炎(2009)政策企業家於政策行銷過程的角色扮演。文官制度季刊,1(3),
125-158。
劉宜君(2002)全球化趨勢政府的知識管理-全球公共政策網絡途徑之初探。中
國行政評論,12(1),99-135。
劉坤億(2009)政府課責性與公共治理之探討。研考雙月刊,33(5),59-71。
劉麗雯(2004)非營利組織:協調合作的社會福利服務。台北:雙葉。
蔡岳展(2004)政策行銷之研究-以限制使用購物用塑膠袋及塑膠類免洗餐具為
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依倫、謝如梅 (2008)女性創業推動之模式建構與案例分析:社會行銷觀點。
創業管理研究,3(1),61-92。
蔡政延(2009)台北市自行車道建構之政策行銷。 公共治理與地方事務Ⅲ,
261-289。新竹:玄奘大學。
蔡鴻智等(2009)建立跨部會政策規劃與整合機制之探討-以大高雄地區飲用水
安全為例,行政管理個案精選(第六輯)。台北:國家文官培訓所。
蘇偉業(2007)政策行銷:理論重構與實踐。中國行政評論,16(1),1-34。
蘇偉業(2009)再論政策行銷:陷阱、民主政治與政府再造工程。公共治理與地
方事務Ⅲ,241-260。新竹:玄奘大學。
謝文雀 (譯)(2007)行銷管理:亞洲觀點 (Philip Kotler、Kevin Lane Keller、
Swee Hoon Ang、Siew Meng Leong、Chin Tiong Tan 著)。台北:華泰。
謝俊義(2007) 公共網絡管理:臺北市政府戶政業務跨機關服務傳遞協力合作
網絡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簡淑華(1996)組織之本位主義-由策略形成之角度探討。人力發展月刊,(33),
35-40。
蕭坤杉審議、俞玫妏 (譯)(2005)。社會行銷 (Philip Kotler、Ned Roberto、Nancy
Lee 著)。台北:五南。
二、英文文獻
A.M.A., (2008), The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Releases New Definition for
Marketing.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Retrieved April 13, 2010, from:
http://www.marketingpower.com/AboutAMA/Documents/American%20Marketing%20Association%20Releases%20New%20Definition%20for%20Marketing.pdf
Anderson, A. R., & D. E. Minette. (2001). Ethics in Social Marketing.
Washington D. 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Andreasen, A. (1994). Social Marketing: Its Definition and Domain.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 Marketing. 13(1), 108-114.
Arndt, J. (1978). How Broad Should The Marketing Concept Be?. Journal of
Marketing. 42, 101-103.
Bingham, D. R. & C. L. Felbinger (2002). Evaluation in practice: 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New York: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Bloom, N. P. & N. D. William (1981).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social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45(1), 79-88.
Bozeman, B. & B. Stuart (1994). The Public Puzzle in Organization Theory: A Test
of Alternative Explanation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4(2),
197-223.
Bozeman, B. & C. D. Straussman, (1991). Public Management Strategies:Guildiness
for Managerial Effectivenes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Brad, L. N., T. Rosemary, M. D. Barnes & J. F. McKenzie (2003). Positioning social
marketing as a planning process for health educ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Studies. 18(2/3), 75-80.
Buurma, H. (2001). Public policy marketing: Marketing exchange in the public sector.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35(11/12), 1287-1300.
Crane, A. & J. Desmond (2002). Societal marketing and morality.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36(5/6), 548-569.
Ferber, R. (1970). The Expanding Role of Marketing in the 1970s, Journal of
Marketing. 34(1), 29-30.
Flinders, M. (2002). Governance in Whitehall. Public Administration. 80(1), 51-75.
Fox, Karen A. & P. Kotler. (1980). The Marketing of Social Causes: The First Ten
Years. Journal of Marketing. 44(4), 24-33.
Gerald, H. (2003). Relational Paradigms in Social Marketing. Journal of
Macromarketing. 23(1), 6-15.
Hudson, B., B. Hardy, M. Henwood, and G. Wistow (1999). In Pursuit of Inter
Agency Collaboration In The Public Sector.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1(2),
235-260.
Keast, R., M. P. Myrna, K. Brown, & G. R. Woolcock. (2004). Network
Structures:Working Differently and Changing Expectation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4(3), 363-371 .
Kindra, G. S. & R. Stapenhurst (1998). Social Marketing Strategies to Fight
Corrupti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the World Bank.
http://siteresources.worldbank.org/INTWBIGGOVANTCOR/Resoources/socialmktg.pdf
Kotler, P. (1972). A generic concept of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36(2),
46-54.
Kotler, P. (2005). The role played by the broadening of marketing movement in the
history of marketing thought.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 Marketing. 24(1),
114-116.
Kotler, P., & G. Armstrong. (2007). Principles of Marketing. Upper Saddle River, N.J : Prentice Hall.
Kotler, P., &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7), 3-12.
Kotler, P. & S. J. Levy (1969). Broadening the concept of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33, 10-15.
Lamb, C. W., (1987). Public Sector Marketing is Different. Business Horizons. 30(4),
56-60.
Levy, J. S., (2002). Revisiting the Marketing Domain,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36(3), 299-304.
Luck, J. (1969). Marketing Notes And Communications: Broadening the Concept of
Marketing-Too Far. Journal of Marketing. 33, 53-55.
Lynch, J., & W. Wood (2006). Special Issue Editors’ Statement: Helping Consumer
Help Themselves.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 Marketing. 25(1), 1-7.
McGuire, M. (2006). Intergovernmental Management: A View from the Bottom.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6(5), 677-679.
Moller, C. A., R. M. Richard, & D. L. Edward (2006).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public policy: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onsumer decisions without using coercion.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 Marketing. 25(1), 104-116.
Ranade, W., & B. Hudson (2003). Conceptual Issues in Inter-Agency Collaboration.
Local Government Studies. 29(3), 32-50.
Snavely, K. (1991). Marketing in the Government Sector: a Public Policy Model,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21(4), 311-326.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