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清初梁溪詞人群體探論
The group of Early Qing Dynasty Ci Poetry writer in Liang Xi
作者 張耕華
貢獻者 林玫儀
張耕華
關鍵詞 梁溪詞人群體
《梁溪詞選》
顧貞觀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3-九月-2013 11:47:50 (UTC+8)
摘要 本篇論文主要希望建構梁溪詞人群體的成員,並藉由討論相關詞選、詞篇和詞論來觀察是否有趨於一致的群體性特色。
第一章「諸論」。此部份將概述研究動機、前人研究成果述評和研究步驟,主要說明本篇論文的基礎架構。
第二章「梁溪詞人群體的形成背景」。此部份將分成三個小節來討論:第一節「地方風氣」將討論江蘇無錫的文化淵源,希望藉由方志等相關地方文史資料了解當地的地方風氣;第二節「名門大族」將介紹梁溪當地如顧家、秦家、侯家等幾個名門望族,凸顯梁溪詞人群體的家族性特徵;第三節「關鍵人物」則著重於介紹吳興祚在梁溪擔任縣令時和梁溪詞人群體間的交流。此章節希望透過以上三個面向了解梁溪詞人群體的背景。
第三章「梁溪詞人群體的成員和交遊」。此部份將分成三個小節來討論:第一節「範圍界定」將先由各相關研究成果帶出「梁溪詞人」與「梁溪詞人群體」的不同處,並整理出目前所見明末清初時籍屬梁溪的詞人;第二節「內部親屬師友關係架構」以第一節所整理出來的梁溪詞人為範圍,架構彼此間的親屬師友關係,並將所得諸人初步設定為「梁溪詞人群體」;第三節「交遊唱酬網絡考察」則將分「次韻和作」及「聚會社宴」兩部份,以表格整理出與梁溪詞人有關的詞篇,並綜合所得,與第二節交叉比對,希望能界定出梁溪詞人群體的成員。
第四章「梁溪詞人群體的詞篇、詞選和詞論」。第一節為「詞篇」,歸納分析梁溪詞人群體在「內容」和「形式」中所呈現的特色;第二節為「詞選」,以介紹《十名家詞集》、《亦園詞選》、《今詞初集》、《梁溪詞選》和《草堂嗣響》等各選本為主;第三節為「詞論」,則針對梁溪詞人今尚留存之詞序、題跋等相關作品歸納分析,考察各群體成員的詞論內涵。
第五章「結論──兼論梁溪詞人群體是否足以構成梁溪詞派」。此部份將總結前面各章討論的要點,並希望能進一步討論梁溪詞人群體是否足以構成詞派。藉由釐清梁溪詞人群體的交遊和創作等關係,希望能對清初詞學境況有更深的了解和掌握。
參考文獻 一、古籍

1.經部類
清.秦松齡:《毛詩日箋》(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收於《續修四庫全書》)。

2.史傳類
清.高鑅泉:《錫山歷朝著述書目考》(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收於《地方經籍志彙編》)。
清.魏源:《聖武記》(臺北:中華書局,1962年)。
清.王先謙:《十二朝東華錄》(臺北:大東書局,1968年)。
清.李元度:《清朝先正事略》(臺北:明文,1985年,收於《清代傳記叢刊》)。
清.震鈞:《國朝書人輯略》(臺北:明文,1985年,收於《清代傳記叢刊》)。
清.錢儀吉:《碑傳集》(臺北:明文,1985年,收於《清代傳記叢刊》)。
清.溫達:《親征朔漠方略》(蘭州:蘭州古籍書店,1990年)。
清.嵇承咸:《梁谿書畫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收於《中國歷代畫史匯編》)。
清.張維屏:《國朝詩人徵略》(廣州:中山大學,2004年)。
清.蔣良騏:《東華錄》(山東:齊魯書社,2005年)。
清.金象豫:《國朝大事記》(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
中華書局編:《清史列傳》(臺北:中華書局,1962年)。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3.年譜、族譜、宗譜類
清.秦瀛重:《錫山秦氏族譜》(嘉慶二十四年刻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1986年)。
清.顧逸舫:《顧氏宗譜》(光緖二年惇叙堂活字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1986年)。
侯學愈:《錫山東里侯氏宗譜》(民國八年鉛印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1986年)。
秦光磊:《錫山秦氏宗譜》(民國十五年活字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1986年)。
顧石仲:《顧氏宗譜》(民國八年鉛印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1986年)。

4.子書類
清.王晫:《今世說》(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清.陳維崧:《婦人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收於《歷代筆記小說集成》)。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二筆》(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5.總集類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臺北:中華書局,1970年)。
清.侯文燦:《十名家詞集》(康熙二十八年亦園刊本)。
清.聶先《百名家詞鈔》(康熙綠蔭堂刻本)。
清.錢肅潤:《文濲初編》(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收於《四庫禁燬叢刊》)。
清.侯晰:《梁溪詞選》(醉書關藏版二十一卷本、醉書關藏版八卷本、雲輪閣十九卷鈔本)。
清.秦彬:《錫山秦氏詩鈔》(光緖十九年秦殿棟校刊本)。
清.沈時棟:《古今詞選》(民國十四年掃葉山房石印本,臺灣大學線裝書庫)。
秦毓鈞:《錫山秦氏文鈔》(無錫詠烈堂印行,1930年)。
清.蔣景祈編:《瑤華集》(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清.沈辰恆等編:《御選歷代詩餘》(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
清.阮元:《宛委別藏》(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年)。
清.朱彞尊、汪森編,孟斐標校:《詞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清.顧光旭輯:《梁溪詩鈔》(乾隆六十年刊本)。
清.顧貞觀、納蘭性德:《今詞初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收於《清詞珍本叢刊》)。
葉恭綽:《全清詞鈔》(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6.別集類
清.嚴繩孫:《秋水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收於《稀見清人別集百種》)。
清.朱彞尊:《曝書亭全集》(臺灣:中華書局,1966年)。
清.陳維崧:《湖海樓詞集》(臺北:中華書局,1966年)。
清.朱彞尊著、清.李富孫注:《《曝書亭集》詞注》(臺北:廣文書局,1978年)。
清.朱鶴齡《愚菴小集》(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
清.杜詔:《雲川閣集》(山東:齊魯書社,1997年,收於《四庫存目叢書》)。
清.秦松齡:《蒼峴山人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收於《四庫未收書輯刊》)。
清.秦松齡:《蒼峴山人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收於《四庫未收書輯刊》)。
清.魏憲《枕江堂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收於《四庫未收書輯刊》)。
清.顧景文:《顧景行詩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收於《四庫未收書輯刊》)。
清.龔鼎孳《定山堂詩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收於《四庫禁燬叢刊》)。
清.李果:《在亭叢藁》(山東:齊魯書社,2001年,收於《四庫存目叢書補編》)。
清.嚴繩孫:《秋水文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5年,收於《錫山先哲叢刊》)。
清.陸楣:《鐵莊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收於《稀見清人別集百種》)。
清.堵霞:《含煙閣詩詞》(鈔本)。
浙江古籍出版社編:《李漁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

7.詩話、詞話、詞譜類
南朝梁.鍾嶸:《詩品》(臺北:商務書局,1965年)。
宋.葉夢得:《石林詩話》(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
清.吳偉業著;清.靳榮藩注:《吳詩集覽》(臺北:中華書局,1966年)。
清.陳邦彥等編:《詞譜》(臺北:洪氏,1980年)。
清.法式善《八旗詩話》(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2004年)。
雷瑨、雷瑊輯:《閨秀詞話》(民國五年掃葉山房石印本)。
楊鍾羲:《雪橋詩話餘集》(臺北:文海出版社,1976年)。

8.地方志
清.尹繼善等修;清.黃之雋等纂:《江南通志》(清乾隆元年刻本,收於《地方志.書目文獻叢刊》)。
清.盧文弨:《常郡八邑藝文志》(清光緒十六年刻本,收於《地方經籍志彙編》)。
清.裴大中等修;清.秦緗業等纂:《無錫金匱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清.沐雲叟:《錫金志外》(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清.黃卭輯:《錫金識小錄》(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清.黃蛟起:《西神叢語》(臺北:新文豐,1991年)。
清.嵇曾筠:《浙江通志》(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
清.趙宏恩:《江南通志》(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
清.謝旻:《江西通志》(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
清.繆荃孫、馮煦纂修:《江蘇通志》(清宣統間硃格稿本,收於《地方志.書目文獻叢刊》)。
南京師範大學古文獻整理研究所編著:《江蘇藝文志.無錫卷》(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年)。


二、今人論著

1.詞學研究
清.納蘭性德著;張草紉箋注:《納蘭詞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清.徐釚著;王百里校箋:《詞苑叢談校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詞學集刊》(臺北:臺灣師範大學,1966年)。
龍沐勳編:《詞學季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7年)。
劉永濟:《詞論》(臺北:源流文化,1982年)。
唐圭璋編:《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1988年)。
趙為民、程郁綴選輯:《詞學論薈》(臺北:五南,1989年)。
李復波編:《《詞話叢編》索引》(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林玫儀:《詞學考詮》(臺北:聯經,1993年)。
金啟華等:《唐宋詞集序跋彙編》(臺北:臺灣商務,1993年)。
黃文吉編:《詞學研究書目1912-1992》(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方智範等:《中國詞學批評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施蟄存主編:《詞籍序跋萃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張珍懷:《清代女詞人選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尤振中、尤以丁:《清詞紀事會評》(合肥:黃山書社,1995年)。
林玫儀師編:《詞學論著總目1902-1992》(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5年)。
吳熊和、嚴迪昌、林玫儀師編:《清詞別集知見目錄彙編(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7年)。
張宏生:《清代詞學的建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吳熊和:《吳熊和詞學論集》(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年)。
陳水雲:《清代前中期詞學思想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
張秉戍:《《彈指詞》箋注》(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
劉揚忠:《唐宋詞流派史》(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
劉尊明:《唐五代詞史論稿》(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年)。
李康化,《明清之際江南詞學思想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
嚴迪昌:《清詞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
金一平:《柳州詞派》(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2年)。
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全清詞編纂研究室編:《全清詞.順康卷》(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謝桃坊:《中國詞學史(修訂本)》(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
王兆鵬:《詞學史料學》(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沙先一:《清代吳中詞派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
饒宗頤初纂;張璋總纂:《全明詞》(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于翠玲:《朱彞尊《詞綜》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陳水雲:《清代詞學發展史論》(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
趙秀亭、馮統一箋校:《飲水詞箋校》(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路成文:《宋代詠物詞史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朱惠國、劉明玉:《明清詞研究史稿》(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
陳水雲:《明清詞研究史》(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
劉靖淵、崔海正:《北宋詞研究史稿》(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
劉靜、劉磊:《金元詞研究史稿》(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
鄧紅梅、侯方元:《南宋詞研究史稿》(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
周明初、葉曄補編:《全明詞補編》(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
姚蓉:《明清詞派史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王兆鵬:《詞學研究方法十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巨傳友:《清代臨桂詞派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江合友:《明清詞譜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李丹:《順康之際廣陵詞壇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周煥卿:《清初遺民詞人群體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閔豐:《清初清詞選本考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張宏生編:《《全清詞.順康卷》補編》(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張宏生:《清詞探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劉學:《詞人家庭與宋詞傳承──以父子詞人為中心》(南昌:百花文藝出版社,2008年)。
王兆鵬:《宋南渡詞人群體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
蕭鵬:《群體的選擇──唐宋人詞選與詞人群通論》(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
林宛瑜:《清初廣陵詞人群體研究》(臺北:文津,2009年)。
侯雅文:《中國文學流派學初論──以常州詞派為例》(臺北:大安出版社,2009年)。
施蟄存主編:《詞學:合訂本》(一至十二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9年)。
龍榆生:《龍榆生詞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2.詩學研究
丁福保編校:《清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林淑貞:《中國詠物詩「託物言志」析論》(臺北:萬卷樓出版社,2002年)。
劉世南:《清詩流派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
蔣寅:《清詩話考》(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3.文化研究
謝國楨:《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趙園:《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陳平原、王德威、商偉編:《晚明與晚清:歷史傳承與文化創新》(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衣若芬:《觀看、敘述、審美-唐宋題畫文學論集》(臺北:中研院,2004年)。
高陽:《高陽說詩》(臺北:聯經出版社,2005年)。
劉水雲:《明清家樂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尚小明:《清代士人游幕表》(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趙園:《制度.言論.心態--《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續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吳琦:《漕運.群體.社會──明清史論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
吳綺主編:《明清社會群體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5月)。

4.年表、年譜
江慶柏編:《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陸勇強:《陳維崧年譜》(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張慧劍:《明清江蘇文人年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

5.徵略、目錄、提要
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臺北:文海出版社,1991年)。
楊忠、李靈年編:《清人別集總目》(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楊廷福、楊同甫編:《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2001年)。
柯愈春編:《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
來新夏:《清人筆記隨錄》(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6.區域研究
臺北無錫同鄉會編:《山明水秀的無錫》(臺北:臺北無錫同鄉會,1978年)。
樊樹志:《明清江南市鎮探微》(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年)。
陳書祿:《江蘇文化概觀》(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
王長俊:《江蘇文化史論》(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江慶柏:《明清蘇南文化望族》(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季羨林主編;王會昌、王雲海、余意峰著:《長江流域人才地理》(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熊月之、熊秉真主編:《明清以來江南社會與文化論集》(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4年)。
大木康著、辛如意譯:《風月秦淮:中國遊里空間》(臺北:聯經,2007年)。


三、期刊論文
宋海屏:〈詞顧金縷曲本事〉,《中國文選》,1970年7月,頁108-114。
王國昭:《現存清詞別集彙目》,《書目季刊》第十三卷第三期,1979年12月,頁29-75。
李國濤:〈回腸蕩氣的寫贈之作—讀吳梅村、顧貞觀贈吳兆騫的詩詞〉,《名作欣賞》,1983年第一期,頁8-10下轉16。
李偉:〈「千秋絕調」〈金縷曲〉──讀顧貞觀〈金縷曲〉(二首)〉,《青海師專學報》,1984年2月。
王偉勇:〈《臨川先生歌曲》借鑒唐詩之探析-王安石為詞壇開啟集句入詩之風氣〉,《東吳中文學報》第四期,1988年5月,頁215-272。
曹旭:〈全景式的清詞流變觀照──評嚴迪昌新著《清詞史》〉,《文學遺產》,1991年第3期。
瞿果行:〈顧貞觀〈金縷曲〉「非正聲」辨〉,《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2期。
張一民:〈容若、梁汾同游忍草庵考〉,《承德師專學報》,1992年第4期,頁20-24。
劉德鴻:〈滿漢友誼之絕唱──納蘭性德與顧貞觀的交游及酬唱〉,《滿族研究》,1993年第4期。
高亢:〈顧貞觀與《彈指詞》〉,《承德師專學報》第3期,1994年,頁17-22。
鄭伯勤:〈「增朋友之重」的「千秋絕調」:顧貞觀〈金縷曲〉兩首賞析〉,《名作欣賞》,1995年第5期。
鄧紅梅:〈孤傲勁爽的顧貞立詞〉,《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3期,頁80-85。
卓清芬:〈顧貞觀詞論探析〉,《中國文學研究》,1996年5月,頁91-108。
周絢隆:〈論清詞中興的原因〉,《東岳論叢》,1997年6月,頁87-93。
馬興榮:〈論題畫詞〉,《撫州師專學報》,第4期,1997年12月,頁7-13。
陳民珠:〈從顧貞觀「金縷曲.以詞代書」看清詞的發展〉,《中華學苑》,1999年.2月,頁37-73。
李康化:〈顧貞觀詞學思想論衡〉,《學術月刊》第4期,1999年4月,頁77-81。
陳水雲:〈康熙年間詞學的辯體與尊體〉,《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8卷第6期,1999年11月,頁131-137。
王偉勇:〈兩宋集句詞形式考-兼論兩宋集句詞未必盡集前人成句〉,《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五期,1999年12月,頁363-398。
劉水雲:〈明末清初文人結社與演劇活動〉,《南通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7卷第1期,2001年3月,頁52-56。
林玫儀:〈試論《梁溪詞選》的版本〉,《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十三卷第二期,2003年6月,頁209-216。
黎曉玲:〈從顧貞觀及其〈金縷曲〉二首看封建文人以文為生的三種生存狀態〉,《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9期,頁104-107。
苗貴松:〈宋代題畫詞簡論〉,《常州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22卷第2期,2004年4月,頁18-23。
劉揚忠:〈清初廣陵詞人群體考論〉,《江西社會科學》第七期,2004年7月,頁85-93。
于翠玲:〈朱彞尊《詞綜》與康乾時期官方詞籍整理〉,《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1期,2005年3月,頁83-89。
王兆鵬:〈《全清詞.順康卷》前5冊漏收詞補目〉,《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頁23-26。
趙雪沛:〈孤憤與蒼涼交織的顧貞立詞〉,《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6年,頁79-85。
鄭潔:〈顧貞觀詞簡論〉,《內蒙古煤炭經濟》,2006年第4期,頁73-75。
吳兒容:〈顧貞觀〈金縷曲〉二首篇章結構分析〉,《板橋高中學報》,2006年5月,頁73-82。
傅波、鍾長山:〈關於曹雪芹實名為嚴繩孫的考証〉,《理論界》,2006年第5期,頁159-161。
羅賢淑:〈談顧貞觀深情真氣之〈金縷曲〉兩首〉,《中國語文》,2006年7月,頁43-51。
周正舉:〈以詞代書摭說〉,《文史雜誌》第121期,2006年,頁36-37。
余何:〈鴻離鶴怨,浪陶風簸──論嚴繩孫的詠懷詞〉,《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27卷第三期,2007年3月,頁117-118。
余何:〈問天公,生余何意──論顧貞觀的詠懷詞〉,《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2期,2007年6月,頁67-69。
陳桂娟:〈顧貞觀詞「將身世之感打併入艷情」淺探〉,《承德民族師專學報》,第27卷第4期,2007年11月,頁41-42。
姚永峰:〈身世悠悠過江人──《彈指詞》中顧貞觀的情感世界探微〉,《中國教師》,2008年第1期,頁414-415。
張宏生:〈《今詞初集》與清初詞壇〉,《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頁113-123。
黃蕾:〈從嚴繩孫小令「以曲風入詞」看清初詞風新特徵〉,《滄桑》,2008年第5期,頁211-212。
張兆年:〈顧貞觀身世及文學實踐之矛盾芻議〉,《現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8年第7期,頁34-35。
張學舉:〈論顧貞觀《彈指詞》之「極情」特色〉,《隴東學院學報》,第19卷第6期,2008年11月,頁31-34。
余何:〈山抹微雲婿也──簡論秦松齡詞〉,《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28卷第一期,2009年,頁116-117。
孫遜:〈千古高義 詞壇雙璧 清初詞人納蘭性德、顧貞觀書扇賞析〉,《榮寶齋》,2009年第2期,頁196-205。
童岳敏:〈明清時期無錫顧氏家族文化──兼論梁溪顧氏詞人群〉,《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頁88-92。
譚新紅、王兆鵬:〈宋詞的藝術媒介傳播-以題畫、題扇和題屏詞為中心〉,《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49卷第2期,2010年3月。


四、學位論文
谷輝之:《西陵詞派研究》(杭州大學博士論文,指導教授吳熊和,1997年)。
吳幼貞:《顧貞觀《彈指詞》研究》(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耿湘沅,2001年)。
李娜:《清初詞人顧貞觀研究》(蘇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嚴迪昌,2002年)。
李財福:《清代六家閨秀詞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黃文吉,2003年)。
徐新:《二十世紀無錫地區望族的權力實踐》(上海大學家庭社會學博士論文,指導教授鄧偉志,2005年)。
詹千慧:《雲間詞人與雲間詞派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林玫儀,2005年)。
江麗麗:《明清時期無錫秦氏家族研究》(內蒙古大學中國古代史碩士論文,指導教授王玉海,2006年)。
陳建男:《清初女性詞選集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林玫儀,2006年)。
羅婷婷:《梁溪詞人群體研究》(浙江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胡可先,2007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96151019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6151019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玫儀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張耕華zh_TW
dc.creator (作者) 張耕華zh_TW
dc.date (日期) 201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九月-2013 11:47:50 (UTC+8)-
dc.date.available 3-九月-2013 11:47:5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九月-2013 11:47:50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96151019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966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151019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篇論文主要希望建構梁溪詞人群體的成員,並藉由討論相關詞選、詞篇和詞論來觀察是否有趨於一致的群體性特色。
第一章「諸論」。此部份將概述研究動機、前人研究成果述評和研究步驟,主要說明本篇論文的基礎架構。
第二章「梁溪詞人群體的形成背景」。此部份將分成三個小節來討論:第一節「地方風氣」將討論江蘇無錫的文化淵源,希望藉由方志等相關地方文史資料了解當地的地方風氣;第二節「名門大族」將介紹梁溪當地如顧家、秦家、侯家等幾個名門望族,凸顯梁溪詞人群體的家族性特徵;第三節「關鍵人物」則著重於介紹吳興祚在梁溪擔任縣令時和梁溪詞人群體間的交流。此章節希望透過以上三個面向了解梁溪詞人群體的背景。
第三章「梁溪詞人群體的成員和交遊」。此部份將分成三個小節來討論:第一節「範圍界定」將先由各相關研究成果帶出「梁溪詞人」與「梁溪詞人群體」的不同處,並整理出目前所見明末清初時籍屬梁溪的詞人;第二節「內部親屬師友關係架構」以第一節所整理出來的梁溪詞人為範圍,架構彼此間的親屬師友關係,並將所得諸人初步設定為「梁溪詞人群體」;第三節「交遊唱酬網絡考察」則將分「次韻和作」及「聚會社宴」兩部份,以表格整理出與梁溪詞人有關的詞篇,並綜合所得,與第二節交叉比對,希望能界定出梁溪詞人群體的成員。
第四章「梁溪詞人群體的詞篇、詞選和詞論」。第一節為「詞篇」,歸納分析梁溪詞人群體在「內容」和「形式」中所呈現的特色;第二節為「詞選」,以介紹《十名家詞集》、《亦園詞選》、《今詞初集》、《梁溪詞選》和《草堂嗣響》等各選本為主;第三節為「詞論」,則針對梁溪詞人今尚留存之詞序、題跋等相關作品歸納分析,考察各群體成員的詞論內涵。
第五章「結論──兼論梁溪詞人群體是否足以構成梁溪詞派」。此部份將總結前面各章討論的要點,並希望能進一步討論梁溪詞人群體是否足以構成詞派。藉由釐清梁溪詞人群體的交遊和創作等關係,希望能對清初詞學境況有更深的了解和掌握。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3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述評…………………………………………………………6
第三節 研究步驟………………………………………………………………… 11

第二章 梁溪詞人群體的形成背景
第一節 地方風氣………………………………………………………………… 14
第二節 名門大族………………………………………………………………… 19
第三節 關鍵人物………………………………………………………………… 33

第三章 梁溪詞人群體的成員和交遊
第一節 範圍界定………………………………………………………………… 41
第二節 內部親屬師友關係架構………………………………………………… 74
第三節 交遊唱酬網絡考察……………………………………………………… 91

第四章 梁溪詞人群體的詞篇、詞選和詞論
第一節 詞篇………………………………………………………………………137
第二節 詞選…………………………………………………………………… 148
第三節 詞論…………………………………………………………………… 181

第五章 結論──兼論梁溪詞人群體是否足以構成梁溪詞派………………… 196

附錄一:《草堂嗣響》例言…………………………………………………… 201
附錄二:《全清詞.順康卷》及《全清詞.順康卷補編》訂補…………… 203

參考書目………………………………………………………………………… 206
zh_TW
dc.format.extent 1684546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6151019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梁溪詞人群體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梁溪詞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顧貞觀zh_TW
dc.title (題名) 清初梁溪詞人群體探論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group of Early Qing Dynasty Ci Poetry writer in Liang Xi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古籍

1.經部類
清.秦松齡:《毛詩日箋》(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收於《續修四庫全書》)。

2.史傳類
清.高鑅泉:《錫山歷朝著述書目考》(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收於《地方經籍志彙編》)。
清.魏源:《聖武記》(臺北:中華書局,1962年)。
清.王先謙:《十二朝東華錄》(臺北:大東書局,1968年)。
清.李元度:《清朝先正事略》(臺北:明文,1985年,收於《清代傳記叢刊》)。
清.震鈞:《國朝書人輯略》(臺北:明文,1985年,收於《清代傳記叢刊》)。
清.錢儀吉:《碑傳集》(臺北:明文,1985年,收於《清代傳記叢刊》)。
清.溫達:《親征朔漠方略》(蘭州:蘭州古籍書店,1990年)。
清.嵇承咸:《梁谿書畫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收於《中國歷代畫史匯編》)。
清.張維屏:《國朝詩人徵略》(廣州:中山大學,2004年)。
清.蔣良騏:《東華錄》(山東:齊魯書社,2005年)。
清.金象豫:《國朝大事記》(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
中華書局編:《清史列傳》(臺北:中華書局,1962年)。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3.年譜、族譜、宗譜類
清.秦瀛重:《錫山秦氏族譜》(嘉慶二十四年刻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1986年)。
清.顧逸舫:《顧氏宗譜》(光緖二年惇叙堂活字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1986年)。
侯學愈:《錫山東里侯氏宗譜》(民國八年鉛印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1986年)。
秦光磊:《錫山秦氏宗譜》(民國十五年活字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1986年)。
顧石仲:《顧氏宗譜》(民國八年鉛印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1986年)。

4.子書類
清.王晫:《今世說》(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清.陳維崧:《婦人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收於《歷代筆記小說集成》)。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二筆》(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5.總集類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臺北:中華書局,1970年)。
清.侯文燦:《十名家詞集》(康熙二十八年亦園刊本)。
清.聶先《百名家詞鈔》(康熙綠蔭堂刻本)。
清.錢肅潤:《文濲初編》(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收於《四庫禁燬叢刊》)。
清.侯晰:《梁溪詞選》(醉書關藏版二十一卷本、醉書關藏版八卷本、雲輪閣十九卷鈔本)。
清.秦彬:《錫山秦氏詩鈔》(光緖十九年秦殿棟校刊本)。
清.沈時棟:《古今詞選》(民國十四年掃葉山房石印本,臺灣大學線裝書庫)。
秦毓鈞:《錫山秦氏文鈔》(無錫詠烈堂印行,1930年)。
清.蔣景祈編:《瑤華集》(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清.沈辰恆等編:《御選歷代詩餘》(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
清.阮元:《宛委別藏》(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年)。
清.朱彞尊、汪森編,孟斐標校:《詞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清.顧光旭輯:《梁溪詩鈔》(乾隆六十年刊本)。
清.顧貞觀、納蘭性德:《今詞初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收於《清詞珍本叢刊》)。
葉恭綽:《全清詞鈔》(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6.別集類
清.嚴繩孫:《秋水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收於《稀見清人別集百種》)。
清.朱彞尊:《曝書亭全集》(臺灣:中華書局,1966年)。
清.陳維崧:《湖海樓詞集》(臺北:中華書局,1966年)。
清.朱彞尊著、清.李富孫注:《《曝書亭集》詞注》(臺北:廣文書局,1978年)。
清.朱鶴齡《愚菴小集》(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
清.杜詔:《雲川閣集》(山東:齊魯書社,1997年,收於《四庫存目叢書》)。
清.秦松齡:《蒼峴山人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收於《四庫未收書輯刊》)。
清.秦松齡:《蒼峴山人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收於《四庫未收書輯刊》)。
清.魏憲《枕江堂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收於《四庫未收書輯刊》)。
清.顧景文:《顧景行詩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收於《四庫未收書輯刊》)。
清.龔鼎孳《定山堂詩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收於《四庫禁燬叢刊》)。
清.李果:《在亭叢藁》(山東:齊魯書社,2001年,收於《四庫存目叢書補編》)。
清.嚴繩孫:《秋水文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5年,收於《錫山先哲叢刊》)。
清.陸楣:《鐵莊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收於《稀見清人別集百種》)。
清.堵霞:《含煙閣詩詞》(鈔本)。
浙江古籍出版社編:《李漁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

7.詩話、詞話、詞譜類
南朝梁.鍾嶸:《詩品》(臺北:商務書局,1965年)。
宋.葉夢得:《石林詩話》(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
清.吳偉業著;清.靳榮藩注:《吳詩集覽》(臺北:中華書局,1966年)。
清.陳邦彥等編:《詞譜》(臺北:洪氏,1980年)。
清.法式善《八旗詩話》(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2004年)。
雷瑨、雷瑊輯:《閨秀詞話》(民國五年掃葉山房石印本)。
楊鍾羲:《雪橋詩話餘集》(臺北:文海出版社,1976年)。

8.地方志
清.尹繼善等修;清.黃之雋等纂:《江南通志》(清乾隆元年刻本,收於《地方志.書目文獻叢刊》)。
清.盧文弨:《常郡八邑藝文志》(清光緒十六年刻本,收於《地方經籍志彙編》)。
清.裴大中等修;清.秦緗業等纂:《無錫金匱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清.沐雲叟:《錫金志外》(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清.黃卭輯:《錫金識小錄》(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清.黃蛟起:《西神叢語》(臺北:新文豐,1991年)。
清.嵇曾筠:《浙江通志》(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
清.趙宏恩:《江南通志》(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
清.謝旻:《江西通志》(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
清.繆荃孫、馮煦纂修:《江蘇通志》(清宣統間硃格稿本,收於《地方志.書目文獻叢刊》)。
南京師範大學古文獻整理研究所編著:《江蘇藝文志.無錫卷》(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年)。


二、今人論著

1.詞學研究
清.納蘭性德著;張草紉箋注:《納蘭詞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清.徐釚著;王百里校箋:《詞苑叢談校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詞學集刊》(臺北:臺灣師範大學,1966年)。
龍沐勳編:《詞學季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7年)。
劉永濟:《詞論》(臺北:源流文化,1982年)。
唐圭璋編:《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1988年)。
趙為民、程郁綴選輯:《詞學論薈》(臺北:五南,1989年)。
李復波編:《《詞話叢編》索引》(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林玫儀:《詞學考詮》(臺北:聯經,1993年)。
金啟華等:《唐宋詞集序跋彙編》(臺北:臺灣商務,1993年)。
黃文吉編:《詞學研究書目1912-1992》(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方智範等:《中國詞學批評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施蟄存主編:《詞籍序跋萃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張珍懷:《清代女詞人選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尤振中、尤以丁:《清詞紀事會評》(合肥:黃山書社,1995年)。
林玫儀師編:《詞學論著總目1902-1992》(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5年)。
吳熊和、嚴迪昌、林玫儀師編:《清詞別集知見目錄彙編(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7年)。
張宏生:《清代詞學的建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吳熊和:《吳熊和詞學論集》(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年)。
陳水雲:《清代前中期詞學思想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
張秉戍:《《彈指詞》箋注》(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
劉揚忠:《唐宋詞流派史》(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
劉尊明:《唐五代詞史論稿》(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年)。
李康化,《明清之際江南詞學思想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
嚴迪昌:《清詞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
金一平:《柳州詞派》(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2年)。
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全清詞編纂研究室編:《全清詞.順康卷》(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謝桃坊:《中國詞學史(修訂本)》(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
王兆鵬:《詞學史料學》(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沙先一:《清代吳中詞派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
饒宗頤初纂;張璋總纂:《全明詞》(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于翠玲:《朱彞尊《詞綜》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陳水雲:《清代詞學發展史論》(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
趙秀亭、馮統一箋校:《飲水詞箋校》(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路成文:《宋代詠物詞史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朱惠國、劉明玉:《明清詞研究史稿》(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
陳水雲:《明清詞研究史》(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
劉靖淵、崔海正:《北宋詞研究史稿》(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
劉靜、劉磊:《金元詞研究史稿》(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
鄧紅梅、侯方元:《南宋詞研究史稿》(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
周明初、葉曄補編:《全明詞補編》(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
姚蓉:《明清詞派史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王兆鵬:《詞學研究方法十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巨傳友:《清代臨桂詞派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江合友:《明清詞譜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李丹:《順康之際廣陵詞壇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周煥卿:《清初遺民詞人群體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閔豐:《清初清詞選本考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張宏生編:《《全清詞.順康卷》補編》(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張宏生:《清詞探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劉學:《詞人家庭與宋詞傳承──以父子詞人為中心》(南昌:百花文藝出版社,2008年)。
王兆鵬:《宋南渡詞人群體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
蕭鵬:《群體的選擇──唐宋人詞選與詞人群通論》(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
林宛瑜:《清初廣陵詞人群體研究》(臺北:文津,2009年)。
侯雅文:《中國文學流派學初論──以常州詞派為例》(臺北:大安出版社,2009年)。
施蟄存主編:《詞學:合訂本》(一至十二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9年)。
龍榆生:《龍榆生詞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2.詩學研究
丁福保編校:《清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林淑貞:《中國詠物詩「託物言志」析論》(臺北:萬卷樓出版社,2002年)。
劉世南:《清詩流派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
蔣寅:《清詩話考》(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3.文化研究
謝國楨:《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趙園:《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陳平原、王德威、商偉編:《晚明與晚清:歷史傳承與文化創新》(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衣若芬:《觀看、敘述、審美-唐宋題畫文學論集》(臺北:中研院,2004年)。
高陽:《高陽說詩》(臺北:聯經出版社,2005年)。
劉水雲:《明清家樂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尚小明:《清代士人游幕表》(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趙園:《制度.言論.心態--《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續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吳琦:《漕運.群體.社會──明清史論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
吳綺主編:《明清社會群體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5月)。

4.年表、年譜
江慶柏編:《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陸勇強:《陳維崧年譜》(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張慧劍:《明清江蘇文人年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

5.徵略、目錄、提要
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臺北:文海出版社,1991年)。
楊忠、李靈年編:《清人別集總目》(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楊廷福、楊同甫編:《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2001年)。
柯愈春編:《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
來新夏:《清人筆記隨錄》(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6.區域研究
臺北無錫同鄉會編:《山明水秀的無錫》(臺北:臺北無錫同鄉會,1978年)。
樊樹志:《明清江南市鎮探微》(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年)。
陳書祿:《江蘇文化概觀》(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
王長俊:《江蘇文化史論》(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江慶柏:《明清蘇南文化望族》(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季羨林主編;王會昌、王雲海、余意峰著:《長江流域人才地理》(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熊月之、熊秉真主編:《明清以來江南社會與文化論集》(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4年)。
大木康著、辛如意譯:《風月秦淮:中國遊里空間》(臺北:聯經,2007年)。


三、期刊論文
宋海屏:〈詞顧金縷曲本事〉,《中國文選》,1970年7月,頁108-114。
王國昭:《現存清詞別集彙目》,《書目季刊》第十三卷第三期,1979年12月,頁29-75。
李國濤:〈回腸蕩氣的寫贈之作—讀吳梅村、顧貞觀贈吳兆騫的詩詞〉,《名作欣賞》,1983年第一期,頁8-10下轉16。
李偉:〈「千秋絕調」〈金縷曲〉──讀顧貞觀〈金縷曲〉(二首)〉,《青海師專學報》,1984年2月。
王偉勇:〈《臨川先生歌曲》借鑒唐詩之探析-王安石為詞壇開啟集句入詩之風氣〉,《東吳中文學報》第四期,1988年5月,頁215-272。
曹旭:〈全景式的清詞流變觀照──評嚴迪昌新著《清詞史》〉,《文學遺產》,1991年第3期。
瞿果行:〈顧貞觀〈金縷曲〉「非正聲」辨〉,《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2期。
張一民:〈容若、梁汾同游忍草庵考〉,《承德師專學報》,1992年第4期,頁20-24。
劉德鴻:〈滿漢友誼之絕唱──納蘭性德與顧貞觀的交游及酬唱〉,《滿族研究》,1993年第4期。
高亢:〈顧貞觀與《彈指詞》〉,《承德師專學報》第3期,1994年,頁17-22。
鄭伯勤:〈「增朋友之重」的「千秋絕調」:顧貞觀〈金縷曲〉兩首賞析〉,《名作欣賞》,1995年第5期。
鄧紅梅:〈孤傲勁爽的顧貞立詞〉,《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3期,頁80-85。
卓清芬:〈顧貞觀詞論探析〉,《中國文學研究》,1996年5月,頁91-108。
周絢隆:〈論清詞中興的原因〉,《東岳論叢》,1997年6月,頁87-93。
馬興榮:〈論題畫詞〉,《撫州師專學報》,第4期,1997年12月,頁7-13。
陳民珠:〈從顧貞觀「金縷曲.以詞代書」看清詞的發展〉,《中華學苑》,1999年.2月,頁37-73。
李康化:〈顧貞觀詞學思想論衡〉,《學術月刊》第4期,1999年4月,頁77-81。
陳水雲:〈康熙年間詞學的辯體與尊體〉,《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8卷第6期,1999年11月,頁131-137。
王偉勇:〈兩宋集句詞形式考-兼論兩宋集句詞未必盡集前人成句〉,《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五期,1999年12月,頁363-398。
劉水雲:〈明末清初文人結社與演劇活動〉,《南通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7卷第1期,2001年3月,頁52-56。
林玫儀:〈試論《梁溪詞選》的版本〉,《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十三卷第二期,2003年6月,頁209-216。
黎曉玲:〈從顧貞觀及其〈金縷曲〉二首看封建文人以文為生的三種生存狀態〉,《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9期,頁104-107。
苗貴松:〈宋代題畫詞簡論〉,《常州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22卷第2期,2004年4月,頁18-23。
劉揚忠:〈清初廣陵詞人群體考論〉,《江西社會科學》第七期,2004年7月,頁85-93。
于翠玲:〈朱彞尊《詞綜》與康乾時期官方詞籍整理〉,《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1期,2005年3月,頁83-89。
王兆鵬:〈《全清詞.順康卷》前5冊漏收詞補目〉,《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頁23-26。
趙雪沛:〈孤憤與蒼涼交織的顧貞立詞〉,《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6年,頁79-85。
鄭潔:〈顧貞觀詞簡論〉,《內蒙古煤炭經濟》,2006年第4期,頁73-75。
吳兒容:〈顧貞觀〈金縷曲〉二首篇章結構分析〉,《板橋高中學報》,2006年5月,頁73-82。
傅波、鍾長山:〈關於曹雪芹實名為嚴繩孫的考証〉,《理論界》,2006年第5期,頁159-161。
羅賢淑:〈談顧貞觀深情真氣之〈金縷曲〉兩首〉,《中國語文》,2006年7月,頁43-51。
周正舉:〈以詞代書摭說〉,《文史雜誌》第121期,2006年,頁36-37。
余何:〈鴻離鶴怨,浪陶風簸──論嚴繩孫的詠懷詞〉,《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27卷第三期,2007年3月,頁117-118。
余何:〈問天公,生余何意──論顧貞觀的詠懷詞〉,《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2期,2007年6月,頁67-69。
陳桂娟:〈顧貞觀詞「將身世之感打併入艷情」淺探〉,《承德民族師專學報》,第27卷第4期,2007年11月,頁41-42。
姚永峰:〈身世悠悠過江人──《彈指詞》中顧貞觀的情感世界探微〉,《中國教師》,2008年第1期,頁414-415。
張宏生:〈《今詞初集》與清初詞壇〉,《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頁113-123。
黃蕾:〈從嚴繩孫小令「以曲風入詞」看清初詞風新特徵〉,《滄桑》,2008年第5期,頁211-212。
張兆年:〈顧貞觀身世及文學實踐之矛盾芻議〉,《現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8年第7期,頁34-35。
張學舉:〈論顧貞觀《彈指詞》之「極情」特色〉,《隴東學院學報》,第19卷第6期,2008年11月,頁31-34。
余何:〈山抹微雲婿也──簡論秦松齡詞〉,《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28卷第一期,2009年,頁116-117。
孫遜:〈千古高義 詞壇雙璧 清初詞人納蘭性德、顧貞觀書扇賞析〉,《榮寶齋》,2009年第2期,頁196-205。
童岳敏:〈明清時期無錫顧氏家族文化──兼論梁溪顧氏詞人群〉,《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頁88-92。
譚新紅、王兆鵬:〈宋詞的藝術媒介傳播-以題畫、題扇和題屏詞為中心〉,《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49卷第2期,2010年3月。


四、學位論文
谷輝之:《西陵詞派研究》(杭州大學博士論文,指導教授吳熊和,1997年)。
吳幼貞:《顧貞觀《彈指詞》研究》(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耿湘沅,2001年)。
李娜:《清初詞人顧貞觀研究》(蘇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嚴迪昌,2002年)。
李財福:《清代六家閨秀詞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黃文吉,2003年)。
徐新:《二十世紀無錫地區望族的權力實踐》(上海大學家庭社會學博士論文,指導教授鄧偉志,2005年)。
詹千慧:《雲間詞人與雲間詞派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林玫儀,2005年)。
江麗麗:《明清時期無錫秦氏家族研究》(內蒙古大學中國古代史碩士論文,指導教授王玉海,2006年)。
陳建男:《清初女性詞選集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林玫儀,2006年)。
羅婷婷:《梁溪詞人群體研究》(浙江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胡可先,2007年)。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