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
題名 行政院組織再造中員工組織變革認知對組織承諾之影響-以內政部營建署為例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loyees’ cognition of organization change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Executive Yuan`s organization reengineering program- The case of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agency作者 周吟穗 貢獻者 蕭武桐
周吟穗關鍵詞 組織變革
組織改造
組織承諾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3-九月-2013 11:57:02 (UTC+8) 摘要 行政院組織改造的工程從民國76年起,就已經開始推動,迄今已達23年之久,新組織架構將自中華民國101年1月1日開始啟動,將行政院部會級組織由現行37個精簡為29個,現行五院及所屬各級機關總編制員額由22萬3千人調降為17萬3千人,組織改造工作的進行,必然造成組織結構的改變、工作流程的改變、管理幅度的調整、工作人員的更新、組織設計的變化等,勢必會衝擊現有的人力結構與配置,本研究期望透過組織變革的觀點,瞭解政府公務人員在面臨組織改造的看法及態度,進一步預測公務人員的組織承諾程度。本研究以內政部營建署(不含所屬機關)之現職人員為研究對象,將採問卷調查的方法,總計抽取樣本數為400份,總計回收得有效問卷385份,運用敘述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 Way ANOVA)、迴歸分析等方法暸解員工的組織變革認知以及組織承諾的情形,並分析兩變項間可能產生的影響。獲得下列結論:1.員工的個人背景資料不同,其在組織變革認知上具有顯著差異:不同性別在「政策目標認知」有顯著差異;不同教育程度、職等、職位對「抗拒變革認知」具有顯著差異;不同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對「個人發展認知」具有顯著差異。2.員工的個人背景資料不同,其在組織承諾上具有顯著差異:不同婚姻狀況對「價值承諾」與「留職承諾」有顯著差異;不同職等對「努力承諾」、「價值承諾」與「留職承諾」具有顯著性差異。3.員工組織變革認知對組織承諾有顯著影響:控制個人背景的影響後,由結果發現「政策目標認知」對「努力承諾」、「價值承諾」有顯著正向影響,「個人發展認知」對「努力承諾」、「價值承諾」、「留職承諾」有顯著正向影響,而「抗拒變革認知」則是對「努力承諾」、「價值承諾」、「留職承諾」具有負向影響。 依據研究結論,本研究提出「塑造組織前瞻願景,提升政策支持」、「培養員工多元能力,重視個人發展」、「強化組織溝通機制,確保員工權益」三項建議,供機關在推動行政機關組織再造時之參考。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丁 虹(1987),《企業文化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論文。丁淑華(2000),《民營化變革認知與離職意願關係之研究-以中華電信員工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方崇雄譯(2005),Thomas G. Cummings, Christopher G. Worley著,《組織發展與變革》(Organization change and development),台北:華泰。江大樹(1999),〈中央政府機關組織體制之調整〉,《空大行政學報》,9:27-51。朱慧雯(2008),《空軍後勤人員對組織變革認知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宋餘俠、陳鳳美(2010),〈行政院組織改造變革管理推動構想〉,《研考雙月刊》,34(2):20-33。余至美(2002),《威權轉型後台灣地區政府再造之政治經濟分析,1987-2002》,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吳 定(1996),《組織發展-理論與技術》,台北:天一圖書。吳定、鄭勝分、李盈盈(2005),《組織發展理論與技術》,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吳美雅(2009),《員工組織變革認知、組織信任與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以民營化臺視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吳秉恩(1986),《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書局吳 鍇(2002),《變革知覺所生成的壓力反應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以郵政總局民營化變革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呂世模(2000),《中華電信員工對民營化組織溝通、變革的認知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長途及行動通信分公司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日傑(2007),《組織變革認知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以中華電信中區分公司員工為例》,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合譯(2002),Stephen P. Robbins著,《組織行為學》(Organizational Behavior),台北:華泰書局,(原書於1994年出版)。杜新偉(1999),《組織變革中員工反應態度的調查研究-以中華電信公司民營化為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何岫曄(2004),《員工對組織變革之認知對組織承諾與工作壓力影響性之研究-以台灣銀行業為例》,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周濟寒(2010),《組織變革知覺與員工之工作滿足、組織承諾、及工作投入-以國防部後備司令部政戰幹部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欽榮(1988),《管理心理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林德穎(2008),《組織變革認知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臺灣郵政股份有限公司臺東郵局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公共事務管理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林鐘仁(2008),《政府再造之研究─以行政院組織架構調整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卓孟珍(2003),《組織變革認知、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研究-以中央信託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施壽椿(2004),《政府再造與員工工作態度之研究-以精省後併入中央之中部辦公室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施慧敏(2006),《組織變革與員工組織承諾及士氣間關聯性之研究-以國防部「精進案」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碩士論文。洪麗美(2005),《組織變革認知、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改制後私立科技大學行政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翁興利(1998),〈行政院組織再造之研究〉,《政策月刊》,39:7-10。翁興利(2002),〈我國政府改造的發展策略-分權理論的觀點〉,《中國行政評論》,12(1),77-98。孫本初、吳復新、夏學理、許道然等編著(1999),《組織發展》,台北:空大。孫進發(2004),《員工對組織變革認知、轉業訓練、組織承諾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以台糖公司為例》,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徐敏莉(2001),《中華電信員工對民營化變革的態度與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以中區分公司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徐聯恩(1996),《企業變革系列研究》,華泰文化事業公司。張文馨(2008),《組織變革與組織承諾之研究: 以農業委員會所屬試驗研究單位員工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張仕宏(2004),《組織變革認知與員工工作壓力及組織承諾關聯性之研究—以三家國防機構合併案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春興(1994),《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張春興、楊國樞(1980),《心理學》,台北:三民書局。張峻源(2001),《組織文化、組織承諾與組織變革態度之研究-以中央信託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張麗寬(2009),《員工組織變革態度對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之影響-以金融監理機關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梁芷菁(2004),《組織變革、組織溝通與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以台鐵民營化為個案》,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梁毅偉(2008),《組織文化、組織變革與員工的組織承諾-以國防部軍備局所屬兵工廠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許士軍(2001),《管理學》,台北:東華書局。許丕忠(2005),《組織變革下員工認知、組織承諾與工作滿足之研究-以台北縣人事人員集中辦公為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彭剛力(1992),《組織承諾理論與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郭毓琇(2003),《個人屬性、組織變革認知與工作壓力之關聯性研究—以中華電信國際電信分公司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永明(1999),《台電員工屬性與工作價值觀對民營化組織變革態度之研究》,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陳金貴(1976),《組織變革中員工抗拒改革的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美志(2001),《工作生活品質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以關務人員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陳衍仲(2005),《我國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部會設立標準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陳愛珍(2008),《交通行政機關會計人員組織文化、工作滿足感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黃芳謙(2003),《組織文化、組織承諾與組織變革態度之研究-以綜合高中為例》,大葉大學工業關係學系碩士論文。黃穎隆(1998),《國營企業員工對組織變革的認知與支持因素之研究—以中國石油公司為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葉俊榮(2005),〈彈性精簡的行政組織─行政院組織法修正草案評析〉,《考銓季刊》,41:13-34。葉嘉楠(2004),〈行政院組織改造方案評析:組織設計的觀點〉,《中華人文社會學報》,1:12-36。葉維銓(1998),〈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政府服務--論組織再造〉,《研考雙月刊》, 22(3):35-45。詹中原(2007),〈組織變革與組織發展〉,《研習論壇月刊》,78:1-12。 鄭全均(2006),《金融機構組織變革對員工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鄭添旺(2008),《國營事業組織變革的不確定性認知、組織變革壓力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以中油高雄煉油廠遷廠政策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碩士論文。潘東傑譯(2002),John P.Kotter &Dan S.Cohen合著,《引爆變革之心》(The Heart of Change),初版,台北:天下遠見。劉信寬(2004),《組織承諾、國際化知覺、個人特徵對組織變革態度之研究》,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劉翠瑤(2008),《員工組織變革認知對組織承諾與工作滿足影響性之研究-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整合為例》,臺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蔡碩川(2001),《農會信用部組織變革認知、組織承諾與變革態度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寬信(1993),《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候、教師內外控信念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戴銘緒(2006),《組織文化、組織變革態度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海軍某基地後勤修護單位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謝安田(1992),《企業管理》,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顧忠平(2005),《員工之組織變革認知與其組織承諾關聯性之研究-以國防部軍政體系幕僚機構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魏東明(2009),《組織變革認知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台東市公所清潔隊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羅春月(2004),《民營化組織變革的不確定性認知對組織承諾之影響研究—以臺灣菸酒公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論文。貳、英文部分:Allen, N. J.&Meyer, J. P.(1990).The measurement and antecedents of affective, continuance and normative commitment to the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63(1),1-18.Buchanan, B.(1974).Building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he socialization of managers in work organization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Chen, Huei-Fang & Chen, Yi-Ching (2008).The impact of work redesign and 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under a changing environment – An example of Taiwan’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37(3),279-302.Cumming,T.G.,& Worley,C.G.(1997).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South - Western.Etzioni,A.(1961). Modern organiz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French,W.L.,& Bell,Jr.C.H.(1990).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Behavioral science interventions for organization improvement, 4th Ed., Prentice-Hall, Inc., Englewood Cliffs, NJ.Hui,C.,& Lee,C.(2000).Moderating effects of organization-based selfesteem on organizational uncertainty: Employee Response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Management,2,215-232.Kanter,M.(1968).Commit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A study of commitment mechanisms in uatopian communiti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33(4),499-517.Kushman,J.W.(1992).The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of teacher workplace commitment:A study of urba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28(1),5-42.Lamsa,A.M.,& Savolainen,T.(2000).The nature of managerial commitment to strategic change.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 21(6),297-306.Leavitt,H.J.(1965).Applied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 industry: Structural, technological and humanistic approaches.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s, ed. James G. March (Skokie, Ⅲ: Rand McNally, 1965), 1144-1168.Lewin, K.(1947).Frontiers in group dynamics. Human Relation,1,5-41.Mathieu,J.E.& Zajac,D.M.(1990).A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08(2),171-194.Meyer,J.,&Allen,N.(1991).A three-component 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Review,1 , 61-89.Meyer,J.,& Parfyonova, N.(2010).Normative commitment in the workplace: A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re-conceptualizati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20(4),283-294.Meyer,J.,Allen,N.,& Smith,C.(1993).Commitment to organizations and occupations: Extension and test of a three-component conceptualiz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8(4),538-551. Morgan,J.S.(1994).Managing change, Mcgraw-Hill Co., New York.Morris,J.H.,& Sherrman,J.D.(1981).Generalizability of a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Model.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4(3),512-526.Mowday,R.T.,Poter,L.M.,& Steers,R.M.(1982).Employee organization linkage: The psychology of commitment, Absenteeism and Turnover, New York:Academic Press.O’Reilly,C.A.,& Chatman,J.A.(1986).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psychological attachment: The effect of compliance,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on prosocial behavio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1 ,492-499.Porter,L.W., Steers,R.M., Mowday,R.T.,& Boulian,P.V.(1974).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59(l7),603-609.Randall,D. M.(1987). Commitment and the organization: The organization man revisited. Academy of Managemement Review,12(3) ,462.Recardo,R.J.( 1991). The what, why and how of change management, Manufacturing System,9(5),52-58.Reichers,A.E.(1985). A review and re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0 ,465-476.Staw,B.M.(1977).Two side of commit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 Orlando, Florida.Steers,R.M.(1977),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2 ,46-56.Stevens,J.M., Beyer ,J.M.,& Trice ,H.M.(1978). Assessing personal, role, and oganizational predictor of managerial commit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l(21),80-396.Tichy,N.M.,& Ulrich,D.O.(1984).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the practical of management ,5th Ed.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Whyte,W.(1956). The organization man. Garden City, NY: Doubledy Anchor Books.Wiener,Y.(1982). Commitment in organization :A normative view.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7 ,418-428.Yousef,D.A.(2000).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s a medi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slamic work ethic and attitude toward organizational change, Human Relations,53,513-53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94256019
99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256019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蕭武桐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周吟穗 zh_TW dc.creator (作者) 周吟穗 zh_TW dc.date (日期) 2010 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九月-2013 11:57:02 (UTC+8) - dc.date.available 3-九月-2013 11:57:02 (UTC+8)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九月-2013 11:57:02 (UTC+8) -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094256019 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9668 -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公共行政研究所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256019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行政院組織改造的工程從民國76年起,就已經開始推動,迄今已達23年之久,新組織架構將自中華民國101年1月1日開始啟動,將行政院部會級組織由現行37個精簡為29個,現行五院及所屬各級機關總編制員額由22萬3千人調降為17萬3千人,組織改造工作的進行,必然造成組織結構的改變、工作流程的改變、管理幅度的調整、工作人員的更新、組織設計的變化等,勢必會衝擊現有的人力結構與配置,本研究期望透過組織變革的觀點,瞭解政府公務人員在面臨組織改造的看法及態度,進一步預測公務人員的組織承諾程度。本研究以內政部營建署(不含所屬機關)之現職人員為研究對象,將採問卷調查的方法,總計抽取樣本數為400份,總計回收得有效問卷385份,運用敘述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 Way ANOVA)、迴歸分析等方法暸解員工的組織變革認知以及組織承諾的情形,並分析兩變項間可能產生的影響。獲得下列結論:1.員工的個人背景資料不同,其在組織變革認知上具有顯著差異:不同性別在「政策目標認知」有顯著差異;不同教育程度、職等、職位對「抗拒變革認知」具有顯著差異;不同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對「個人發展認知」具有顯著差異。2.員工的個人背景資料不同,其在組織承諾上具有顯著差異:不同婚姻狀況對「價值承諾」與「留職承諾」有顯著差異;不同職等對「努力承諾」、「價值承諾」與「留職承諾」具有顯著性差異。3.員工組織變革認知對組織承諾有顯著影響:控制個人背景的影響後,由結果發現「政策目標認知」對「努力承諾」、「價值承諾」有顯著正向影響,「個人發展認知」對「努力承諾」、「價值承諾」、「留職承諾」有顯著正向影響,而「抗拒變革認知」則是對「努力承諾」、「價值承諾」、「留職承諾」具有負向影響。 依據研究結論,本研究提出「塑造組織前瞻願景,提升政策支持」、「培養員工多元能力,重視個人發展」、「強化組織溝通機制,確保員工權益」三項建議,供機關在推動行政機關組織再造時之參考。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方法 5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第二章 文獻回顧 9第一節 行政院組織改造的歷程與分析 9第二節 組織變革 17第三節 組織承諾 27第四節 組織變革認知與組織承諾之關係 36第三章 研究設計 42第一節 研究架構 42第二節 研究假設 43第三節 研究變項操作性定義 44第四節 前測問卷效度及信度檢驗 48第五節 修正後研究架構 55第六節 抽樣設計 57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8第四章 實證分析結果 59第一節 研究樣本之個人背景資料 59第二節 各研究變項之描述性分析 61第三節 個人背景資料對組織變革認知之差異性分析 65第四節 個人背景資料對組織承諾之差異性分析 72第五節 組織變革認知對組織承諾之影響 79第五章 結論 87第一節 研究發現 87第二節 政策建議 93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96參考文獻 98 zh_TW dc.format.extent 1189593 bytes -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 dc.language.iso en_US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256019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組織變革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組織改造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組織承諾 zh_TW dc.title (題名) 行政院組織再造中員工組織變革認知對組織承諾之影響-以內政部營建署為例 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loyees’ cognition of organization change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Executive Yuan`s organization reengineering program- The case of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agency 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丁 虹(1987),《企業文化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論文。丁淑華(2000),《民營化變革認知與離職意願關係之研究-以中華電信員工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方崇雄譯(2005),Thomas G. Cummings, Christopher G. Worley著,《組織發展與變革》(Organization change and development),台北:華泰。江大樹(1999),〈中央政府機關組織體制之調整〉,《空大行政學報》,9:27-51。朱慧雯(2008),《空軍後勤人員對組織變革認知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宋餘俠、陳鳳美(2010),〈行政院組織改造變革管理推動構想〉,《研考雙月刊》,34(2):20-33。余至美(2002),《威權轉型後台灣地區政府再造之政治經濟分析,1987-2002》,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吳 定(1996),《組織發展-理論與技術》,台北:天一圖書。吳定、鄭勝分、李盈盈(2005),《組織發展理論與技術》,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吳美雅(2009),《員工組織變革認知、組織信任與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以民營化臺視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吳秉恩(1986),《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書局吳 鍇(2002),《變革知覺所生成的壓力反應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以郵政總局民營化變革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呂世模(2000),《中華電信員工對民營化組織溝通、變革的認知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長途及行動通信分公司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日傑(2007),《組織變革認知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以中華電信中區分公司員工為例》,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合譯(2002),Stephen P. Robbins著,《組織行為學》(Organizational Behavior),台北:華泰書局,(原書於1994年出版)。杜新偉(1999),《組織變革中員工反應態度的調查研究-以中華電信公司民營化為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何岫曄(2004),《員工對組織變革之認知對組織承諾與工作壓力影響性之研究-以台灣銀行業為例》,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周濟寒(2010),《組織變革知覺與員工之工作滿足、組織承諾、及工作投入-以國防部後備司令部政戰幹部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欽榮(1988),《管理心理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林德穎(2008),《組織變革認知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臺灣郵政股份有限公司臺東郵局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公共事務管理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林鐘仁(2008),《政府再造之研究─以行政院組織架構調整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卓孟珍(2003),《組織變革認知、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研究-以中央信託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施壽椿(2004),《政府再造與員工工作態度之研究-以精省後併入中央之中部辦公室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施慧敏(2006),《組織變革與員工組織承諾及士氣間關聯性之研究-以國防部「精進案」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碩士論文。洪麗美(2005),《組織變革認知、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改制後私立科技大學行政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翁興利(1998),〈行政院組織再造之研究〉,《政策月刊》,39:7-10。翁興利(2002),〈我國政府改造的發展策略-分權理論的觀點〉,《中國行政評論》,12(1),77-98。孫本初、吳復新、夏學理、許道然等編著(1999),《組織發展》,台北:空大。孫進發(2004),《員工對組織變革認知、轉業訓練、組織承諾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以台糖公司為例》,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徐敏莉(2001),《中華電信員工對民營化變革的態度與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以中區分公司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徐聯恩(1996),《企業變革系列研究》,華泰文化事業公司。張文馨(2008),《組織變革與組織承諾之研究: 以農業委員會所屬試驗研究單位員工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張仕宏(2004),《組織變革認知與員工工作壓力及組織承諾關聯性之研究—以三家國防機構合併案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春興(1994),《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張春興、楊國樞(1980),《心理學》,台北:三民書局。張峻源(2001),《組織文化、組織承諾與組織變革態度之研究-以中央信託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張麗寬(2009),《員工組織變革態度對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之影響-以金融監理機關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梁芷菁(2004),《組織變革、組織溝通與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以台鐵民營化為個案》,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梁毅偉(2008),《組織文化、組織變革與員工的組織承諾-以國防部軍備局所屬兵工廠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許士軍(2001),《管理學》,台北:東華書局。許丕忠(2005),《組織變革下員工認知、組織承諾與工作滿足之研究-以台北縣人事人員集中辦公為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彭剛力(1992),《組織承諾理論與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郭毓琇(2003),《個人屬性、組織變革認知與工作壓力之關聯性研究—以中華電信國際電信分公司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永明(1999),《台電員工屬性與工作價值觀對民營化組織變革態度之研究》,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陳金貴(1976),《組織變革中員工抗拒改革的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美志(2001),《工作生活品質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以關務人員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陳衍仲(2005),《我國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部會設立標準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陳愛珍(2008),《交通行政機關會計人員組織文化、工作滿足感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黃芳謙(2003),《組織文化、組織承諾與組織變革態度之研究-以綜合高中為例》,大葉大學工業關係學系碩士論文。黃穎隆(1998),《國營企業員工對組織變革的認知與支持因素之研究—以中國石油公司為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葉俊榮(2005),〈彈性精簡的行政組織─行政院組織法修正草案評析〉,《考銓季刊》,41:13-34。葉嘉楠(2004),〈行政院組織改造方案評析:組織設計的觀點〉,《中華人文社會學報》,1:12-36。葉維銓(1998),〈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政府服務--論組織再造〉,《研考雙月刊》, 22(3):35-45。詹中原(2007),〈組織變革與組織發展〉,《研習論壇月刊》,78:1-12。 鄭全均(2006),《金融機構組織變革對員工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鄭添旺(2008),《國營事業組織變革的不確定性認知、組織變革壓力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以中油高雄煉油廠遷廠政策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碩士論文。潘東傑譯(2002),John P.Kotter &Dan S.Cohen合著,《引爆變革之心》(The Heart of Change),初版,台北:天下遠見。劉信寬(2004),《組織承諾、國際化知覺、個人特徵對組織變革態度之研究》,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劉翠瑤(2008),《員工組織變革認知對組織承諾與工作滿足影響性之研究-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整合為例》,臺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蔡碩川(2001),《農會信用部組織變革認知、組織承諾與變革態度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寬信(1993),《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候、教師內外控信念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戴銘緒(2006),《組織文化、組織變革態度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海軍某基地後勤修護單位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謝安田(1992),《企業管理》,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顧忠平(2005),《員工之組織變革認知與其組織承諾關聯性之研究-以國防部軍政體系幕僚機構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魏東明(2009),《組織變革認知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台東市公所清潔隊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羅春月(2004),《民營化組織變革的不確定性認知對組織承諾之影響研究—以臺灣菸酒公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論文。貳、英文部分:Allen, N. J.&Meyer, J. P.(1990).The measurement and antecedents of affective, continuance and normative commitment to the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63(1),1-18.Buchanan, B.(1974).Building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he socialization of managers in work organization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Chen, Huei-Fang & Chen, Yi-Ching (2008).The impact of work redesign and 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under a changing environment – An example of Taiwan’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37(3),279-302.Cumming,T.G.,& Worley,C.G.(1997).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South - Western.Etzioni,A.(1961). Modern organiz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French,W.L.,& Bell,Jr.C.H.(1990).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Behavioral science interventions for organization improvement, 4th Ed., Prentice-Hall, Inc., Englewood Cliffs, NJ.Hui,C.,& Lee,C.(2000).Moderating effects of organization-based selfesteem on organizational uncertainty: Employee Response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Management,2,215-232.Kanter,M.(1968).Commit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A study of commitment mechanisms in uatopian communiti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33(4),499-517.Kushman,J.W.(1992).The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of teacher workplace commitment:A study of urba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28(1),5-42.Lamsa,A.M.,& Savolainen,T.(2000).The nature of managerial commitment to strategic change.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 21(6),297-306.Leavitt,H.J.(1965).Applied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 industry: Structural, technological and humanistic approaches.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s, ed. James G. March (Skokie, Ⅲ: Rand McNally, 1965), 1144-1168.Lewin, K.(1947).Frontiers in group dynamics. Human Relation,1,5-41.Mathieu,J.E.& Zajac,D.M.(1990).A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08(2),171-194.Meyer,J.,&Allen,N.(1991).A three-component 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Review,1 , 61-89.Meyer,J.,& Parfyonova, N.(2010).Normative commitment in the workplace: A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re-conceptualizati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20(4),283-294.Meyer,J.,Allen,N.,& Smith,C.(1993).Commitment to organizations and occupations: Extension and test of a three-component conceptualiz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8(4),538-551. Morgan,J.S.(1994).Managing change, Mcgraw-Hill Co., New York.Morris,J.H.,& Sherrman,J.D.(1981).Generalizability of a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Model.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4(3),512-526.Mowday,R.T.,Poter,L.M.,& Steers,R.M.(1982).Employee organization linkage: The psychology of commitment, Absenteeism and Turnover, New York:Academic Press.O’Reilly,C.A.,& Chatman,J.A.(1986).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psychological attachment: The effect of compliance,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on prosocial behavio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1 ,492-499.Porter,L.W., Steers,R.M., Mowday,R.T.,& Boulian,P.V.(1974).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59(l7),603-609.Randall,D. M.(1987). Commitment and the organization: The organization man revisited. Academy of Managemement Review,12(3) ,462.Recardo,R.J.( 1991). The what, why and how of change management, Manufacturing System,9(5),52-58.Reichers,A.E.(1985). A review and re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0 ,465-476.Staw,B.M.(1977).Two side of commit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 Orlando, Florida.Steers,R.M.(1977),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2 ,46-56.Stevens,J.M., Beyer ,J.M.,& Trice ,H.M.(1978). Assessing personal, role, and oganizational predictor of managerial commit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l(21),80-396.Tichy,N.M.,& Ulrich,D.O.(1984).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the practical of management ,5th Ed.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Whyte,W.(1956). The organization man. Garden City, NY: Doubledy Anchor Books.Wiener,Y.(1982). Commitment in organization :A normative view.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7 ,418-428.Yousef,D.A.(2000).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s a medi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slamic work ethic and attitude toward organizational change, Human Relations,53,513-537.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