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法人的刑事責任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作者 魏平政
貢獻者 陳志輝
魏平政
關鍵詞 法人犯罪
法人刑事責任
公司犯罪
公司刑事責任
企業犯罪
企業刑事責任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1-十月-2013 11:42:48 (UTC+8)
摘要 法人為民法所創造之主體,故對於權利義務及行為能力有其侷限性,在刑事不法領域中,更因為罪責原則的要求,法人能否成為刑事犯罪的主體,學理上具有爭議。有學者堅持刑事法學原理而排斥之;亦有學者以務實的說理過程肯定之,因而出現了學理上對於法人犯罪能力之有無的兩方見解。據此,本文擬以肯定見解及否定見解的文獻歸納中,觀察我國學者對於法人犯罪能力的討論有何變化及研究重心有何不同,作為本研究之基石。
本文先介紹法人的起源與功能及意涵,另就法人犯罪之原因與類型(法人領導階層的個人犯罪行為或者透過法人整體的犯罪)一併探討。並從犯罪學角度切入,找出發生法人犯罪的原因,再利用法人犯罪的成因,檢討對法人的制裁是否真的能夠有效消除法人犯罪。其次,整理學說關於法人犯罪能力肯否兩說之論點,進一步瞭解重要爭點之所在,然後討論對於法人之處罰方式,以刑罰來威嚇一個沒有反省能力的組織,是否可達到一般預防之預期目標,處罰法人雖然是有目的,但是否存有實益?法人處罰無法用傳統生命刑與自由刑,多半還是以罰金,但這樣跟傳統行政罰似乎並無不同,為何要特別藉助刑罰?基此,本文亦回顧檢視刑事制裁之歷史手段,然後討論刑事制裁手段是否真的能威懾法人犯罪?可否考慮其他制裁手段?再從法律經濟學家角度檢視刑事制裁手段是否真能抑制法人犯罪?最後,藉由我國實務見解與英、美、及大陸法系主要國家立法例之比較與實施之得失後,進而從刑法中指導性原則下觀察法人刑事責任之必要性。
綜上可知,我國目前實務對於法人之刑事責任之作法,有以下爭議問題亟待解決:一、法人與自然人有別,如何一體適用刑法?二、難以突破自己責任原則。三、附屬刑法處罰法人,恐會紊亂刑法之理論體系。本文將綜合全部論述,針對此爭議,提出一解決辦法,作為我國未來修法之參考及建議。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依筆劃數排列)
(一)教科書
1.川端博,余振華譯,刑法總論第二十五講,1999年。
2.史尚寬,民法總論,1970年11月。
3.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2008年1月十版。
4.林山田,刑法通論(下冊),2008年1月十版。
5.林山田,刑罰學,1998年5月。
6.林東茂,刑法綜覽,2012年8月七版。
7.施啓揚,民法總則,2009年。
8.段重民,刑法總論,2007年2月再版。
9.洪福增,刑法之基本問題,1964年10月。
10.張甘妹,犯罪學原論,1999年9月修訂版。
11.張麗卿,刑法總則理論與運用,2007年。
12.許春金,人本犯罪學,2010年1月2版。
13.陳子平,刑法總論,2008年。
14.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上),2012年3月四版。
15.黃榮堅,論行為犯,刑罰的極限,2000年4月。
16.蔡墩銘,刑法基本問題研究,1976年。
17.蔡墩銘,刑法精義,2007年。
18.蔡墩銘,刑法總論,2011年。
19.鄭玉波,民法總則,2008年十一版。
20.韓忠謨,刑法原理,1982年。
21.蘇俊雄,刑法總論Ⅱ,1997年。
(二)專書
1.周密主編,美國經濟犯罪和美國刑法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2.孟維德,白領犯罪,2011年6月2版。
3.林志潔,我國公司犯罪防制之研究,法務部96年度委託研究計畫,2009年2月。
4.徐久生、莊敬華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刑法典,中國方正出版社,2002年。
5.黃顯民,企業犯罪與組織體責任,1981年。
6.顧肖榮,法人犯罪概論,上海遠東出版社,1992年。
(三)期刊
1.Bernd Schünemann著,陳志輝譯,下層階級刑法到上層階級刑法-在道德要求中一種具示範作用的轉變?,法治國之刑事立法與司法-洪福增律師八五壽辰祝賀論文集,1999年,1-73頁。
2.G. Heine著,鄭昆山譯,環境刑法:個人責任與法人組織責任、國際趨勢與各種制裁模式,法學叢刊,40卷1期,1995年1月,87-106頁。
3.Klaus Tiedemann著,許玉秀譯,法人及其機關之刑事及行政責任,政大法學評論,36期,1987年12月,183-197頁。
4.王文宇,從公司不法行為之追訴論民、刑、商法之分際,月旦法學雜誌,103期,2003年12月,49-60頁。
5.王志誠,法人的侵權行為:規範模式及控制機制,財產法暨經濟法,9期,2007年3月,1-40頁。
6.王良順,美國法人犯罪的歸責,環球法律評論,6期,2009年,58-66頁。
7.王皇玉,犯罪之主體與法人刑事責任之研究,政治大學法學院第20屆刑法週-韓忠謨教授刑法思想之回顧與前瞻學術研討會,2013年3月,1-16頁。
8.王瓊敏,法人逃漏稅之刑事責任-兼評大法官釋字第687號解釋,刑事法雜誌,57卷1期,102年2月,51-85頁。
9.何曜琛,法人董事及公司負責人對第三人之侵權行為責任,華岡法粹,36期,2006年11月,27-47頁。
10.余若凡,公司犯罪與公司之犯罪能力-美國處理公司犯罪政策之介紹及評析,檢察新論,4期,2008年7月,212-227頁。
11.吳天雲,兩罰規定的法人責任,刑事法雜誌,57卷1期,102年2月,1-25頁。
12.吳景芳,行政犯之研究,刑事法雜誌,28卷3期,1984年6月,1-27頁。
13.吳耀宗,稅捐稽徵法中逃漏稅罪對於法人或非法人團體處罰之研究-兼論該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警學叢刊,26卷2期,1995年9月,169-198頁。
14.李聖傑,從解釋功能與規範變更回顧二○○六年度實務判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90期2007年1月,178-192頁。
15.李漢中,淺述兩岸法人犯罪處罰之現況,軍法專刊,51卷6期,2005年6月,13-31頁。
16.孟維德,白領犯罪的相關法律議題,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5期,2000年3月,109-154頁。
17.於知慶,以刑事訴追作為企業改革的契機-以美國司法部在恩隆案後的訴追策略為例,檢察新論,5期,2009年1月,284-295頁。
18.林山田,行政刑法與行政犯辯正,法令月刊,40卷9期,1989年9月,19-21頁。
19.林山田,割裂式的刑事司法─評最高法院89年度台非字第87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90期,2002年11月,299-304頁。
20.林山田,論法人或人合團體之違法及制裁,法令月刊,41卷10期,1990年10月,11-13頁。
21.林天予,法人為犯罪主體而科以罪刑論,法學叢刊,3卷4期,1958年10月,94-99頁。
22.林志潔,公司犯罪防制之省思與展望,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11),2008年12月,139-158頁。
23.林志潔,公司犯罪與刑事責任-美國刑法之觀察與評析,律師雜誌,333期,2007年6月,43-54頁。
24.姚瑞光,論法人,法令月刊,44卷3期,1993年3月,3-10頁。
25.施志茂、鍾佩珊,公司犯罪-以國票及博達公司為例,數位內容產業暨公共事務發展研討會,2009年2月,380-396頁。
26.洪福增,法人之犯罪能力,法學叢刊,6卷3期,1961年7月,93-98頁。
27.孫國祥,論法人犯罪,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期,2000年,132-140頁。
28.馬躍中,法人成為洗錢行為主體?歐洲共同體金融利益保護公約對於歐陸法系國家之衝擊,洗錢防制工作年報,2011年6月,42-70頁。
29.馬躍中、林泚醇,法人犯罪刑事立法之新趨勢,警學叢刊,43卷2期,2012年9月,77-94頁。
30.高麗媛,中法兩國法人犯罪立法比較,法制與社會,2009年12月,12-13頁。
31.張永宏,法人之犯罪與處罰--兼論稅捐稽徵法第四十七條規定之適用,刑事法雜誌,49卷2期,2005年4月,33-61頁。
32.張哲源,法人與僱用人侵權行為責任研究,東海大學法學研究,30期,2009年6月,237-270。頁
33.許靖儀,法人犯罪制裁方式之走向─從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1862號談起,刑事法雜誌,56卷1期,2012年2月,1-24頁。
34.郭棋湧,企業犯罪之刑法理論,司法新聲,100期,100年10月,5-13頁。
35.陳煥生,法人犯罪之研究,法令月刊,33卷11期,1982年11月,5-8頁。
36.陳煥生,法人違法之處罰─最高法院69台上3068號及73台上5038號判例評釋,刑事法雜誌,55卷5期,2011年10月,1-16頁。
37.陳樸生,法人刑事責任與我國立法之趨向,刑事法雜誌,21卷2期,1977年,1-23頁。
38.陳樸生,法人兩罰規定之理論基礎,法令月刊,44卷5期,1993年5月,3-6頁
39.陳聰富,法人團體之侵權責任,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0卷4期,2011年12月,2087-2126頁。
40.飯田英男,吳景芳譯,法人處罰之立法問題,刑事法雜誌,23卷2期,1979年,50-68。頁
41.黃士元,企業犯罪不法利得剝奪之研究—評「法務部刑法沒收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暨修法建議,司法新聲,100期,100年10月,26-68頁。
42.黃秋芳,英美法系單位刑事責任發展及對中國的啟示,法制與社會,2012年2月,272-273頁。
43.黃嘉烈,法人犯罪與組織體責任論-以公害犯罪為中心,蔡教授墩銘先生六秩晉五壽誕祝壽論文集,1997年2月,335-358頁。
44.趙晞華,法人犯罪之研究─以兩岸刑事上的不法行為為中心,軍法專刊,50卷7期,1969年7月,1-14頁。
45.蔡春富,法人與犯罪,刑事法雜誌,33卷4期,1989年8月,45-61頁。
46.蔡碧玉,論企業犯罪之責任主體,刑事法雜誌,30卷1期,1986年2月,32-35頁。
47.蔡蕙芳,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行政刑罰規定與相關問題之研究--兼臺灣彰化地方法院100年度矚易字第1號刑事判決之評述,刑事法雜誌,56卷3期,2012年6月,1-26頁。
48.蔡蕙芳,組織體犯罪與組織體罪責-美國刑法上組織體罪責理論的介紹與評析,逢甲人文社會學報,1期,2000年11月,325-356頁。
49.蔡蕙芳,著作權法第一○一條第一項執行業務兩罰規定之適用問題─評最高法院九十二年度台上字第二七二○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12期,2011年12月,59-66頁。
50.黎宏,完善我國單位犯罪處罰制度的思考,法商研究,141期,2011年,80-87頁。
51.黎宏、單民,德國的法人刑事責任論述評,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8卷2期,2000年5月,70-79頁。
52.戴世瑛,從九七年新刑法典評析中國歐陸犯罪構成理論,刑事法雜誌,45卷6期,2001年12月,99-111頁。
(四)學位論文
1.白忠志,論聯合行為之刑事處罰,臺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6月。
2.吳宜展,企業犯罪與企業刑事責任追究,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6月。
3.林彥妤,新經濟制度下反托拉斯法主觀要件之研究:以美國「獨占」、「企圖獨占」案件之發展為中心,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4.林泚醇,論法人犯罪及其處罰,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5.侯凱倫,法人犯罪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6月。
6.涂承嗣,罰金刑在刑罰中之地位,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7.許純菁,現代經濟犯罪之研究—以經濟刑法之包裹立法為中心,中興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
8.許靖儀,法人犯罪之研究─從現狀到解決,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6月。
9.陳偉民,我國對逃漏營業稅處罰之研究,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系碩士論文,2001年7月。
10.曾瓊玉,法人犯罪問題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
11.游嵥彥,經濟犯罪之研究─以法人跨國犯罪為探討中心,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7月。
12.黃功誠,大陸地區單位犯罪之研究,國防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13.黃嘉烈,企業犯罪與組織體責任之研究,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1月。
14.楊宗欽,中國大陸法人犯罪問題之研究,東華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15.蔡碧玉,企業犯罪及其刑事責任之研究,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1月。
16.簡珮珺,行政法上多數受罰對象之競合─以私法人之受罰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論文,2007年6月。

二、 外文部分(依字母排列)
1.Ana-Maria Pascal, A legal person’s conscience, in EUROPEAN DEVELOPMENTS IN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33-50 (James Gobert & Ana-Maria Pascal eds., 2011).
2.Benjamin Thompson & Andrew Yong,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16 NCRIMLR. 490 (2013).
3.Celia Wells, Containing corporate crime: Civil or criminal controls?, in EUROPEAN DEVELOPMENTS IN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13-28 (James Gobert & Ana-Maria Pascal eds., 2011).
4.Daniel R. Fischel & Alan O. Sykes, Corporate Crime, 25 J. LEAGL STUD, 319-349 (1996).
5.Lawrence Friedman, IN DEFENSE OF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23 HVJLPP. 833-858 (2000).
6.Mark Pieth & Radha Ivory, Emergence and Convergence: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Principles in Overview, in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3-62(Mark Pieth & Radha Ivory eds., 2011).
7.Mark Pieth, The Responsibility of Legal Persons, in THE OECD CONVENTION ON BRIBERY: A COMMENTARY, 1-32 (Mark Pieth, Luninda A. Low, Peter J. Cullen eds., 2006).
8.Markus D. Dubber, THE COMPARATIVE HISTORY AND THEORY OF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16 NCRIMLR. 203-240 (2013).
9.Martin Böse, Corporate Criminal in Germany, in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227-254 (Mark Pieth & Radha Ivory eds., 2011).
10.Rick Sarre, Penalising corporate ‘culture’: the key to safer corporate crime, in EUROPEAN DEVELOPMENTS IN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84-95(James Gobert & Ana-Maria Pascal eds., 2011).
11.Sally S. Simpson, Corporate Crime, Law and Social Control, 1-161(2002).
12.Thomas Weigend,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New Developments in 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 6 JINTCRJ, 927-945(2008).
13.Ved P. Nanda,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in United States: Is a New Approach Warranted?, in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63-90(Mark Pieth & Radha Ivory eds., 2011).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97651049
1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651049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志輝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魏平政zh_TW
dc.creator (作者) 魏平政zh_TW
dc.date (日期) 201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十月-2013 11:42:48 (UTC+8)-
dc.date.available 1-十月-2013 11:42:4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十月-2013 11:42:48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097651049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115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651049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法人為民法所創造之主體,故對於權利義務及行為能力有其侷限性,在刑事不法領域中,更因為罪責原則的要求,法人能否成為刑事犯罪的主體,學理上具有爭議。有學者堅持刑事法學原理而排斥之;亦有學者以務實的說理過程肯定之,因而出現了學理上對於法人犯罪能力之有無的兩方見解。據此,本文擬以肯定見解及否定見解的文獻歸納中,觀察我國學者對於法人犯罪能力的討論有何變化及研究重心有何不同,作為本研究之基石。
本文先介紹法人的起源與功能及意涵,另就法人犯罪之原因與類型(法人領導階層的個人犯罪行為或者透過法人整體的犯罪)一併探討。並從犯罪學角度切入,找出發生法人犯罪的原因,再利用法人犯罪的成因,檢討對法人的制裁是否真的能夠有效消除法人犯罪。其次,整理學說關於法人犯罪能力肯否兩說之論點,進一步瞭解重要爭點之所在,然後討論對於法人之處罰方式,以刑罰來威嚇一個沒有反省能力的組織,是否可達到一般預防之預期目標,處罰法人雖然是有目的,但是否存有實益?法人處罰無法用傳統生命刑與自由刑,多半還是以罰金,但這樣跟傳統行政罰似乎並無不同,為何要特別藉助刑罰?基此,本文亦回顧檢視刑事制裁之歷史手段,然後討論刑事制裁手段是否真的能威懾法人犯罪?可否考慮其他制裁手段?再從法律經濟學家角度檢視刑事制裁手段是否真能抑制法人犯罪?最後,藉由我國實務見解與英、美、及大陸法系主要國家立法例之比較與實施之得失後,進而從刑法中指導性原則下觀察法人刑事責任之必要性。
綜上可知,我國目前實務對於法人之刑事責任之作法,有以下爭議問題亟待解決:一、法人與自然人有別,如何一體適用刑法?二、難以突破自己責任原則。三、附屬刑法處罰法人,恐會紊亂刑法之理論體系。本文將綜合全部論述,針對此爭議,提出一解決辦法,作為我國未來修法之參考及建議。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一項 研究動機 1
第二項 研究目的 10
第二節 研究方法 12
第三節 研究範圍 12
第四節 本文架構 12
第一項 法人犯罪概念之探討 13
第二項 法人犯罪能力之各國立法例及我國現況 13
第三項 法人應負刑事責任之學說之基礎 14
第四項 刑罰手段能否遏止法人犯罪之檢討 14
第五項 由法律經濟學角度分析法人刑事責任 15
第六項 法人刑事責任與刑法之衝突 15
第二章 文獻回顧整理 16
第一節 肯定法人犯罪能力之見解 16
第一項 早期學說 16
第二項 晚期學說 19
第三項 近期學說 22
第四項 小結 28
第二節 否定法人犯罪能力之見解 30
第一項 早期學說 30
第二項 晚期學說 33
第三項 近期學說 35
第四項 小結 38
第三節 折衷見解 39
第一項 早期學說及實務通說 39
第二項 小結 40
第四節 結論 41
第三章 法人犯罪概念之建構及刑事責任 42
第一節 法人制度之起源與功能及意涵 42
第一項 法人制度之起源 42
第二項 法人之概念及其特徵 45
第三項 法人之種類 47
第二節 法人犯罪之類型及其原因 50
第一項 法人犯罪類型 50
第二項 犯罪原因 53
第三節 法人犯罪能力 57
第一項 否定說 58
第二項 肯定說 64
第三項 折衷說 66
第四節 法人刑事責任之問題及學理 67
第一項 法人刑事責任之問題 67
第二項 法人應負刑事責任之學理 68
第五節 處罰法人之方式 69
第一項 直接處罰制(法人責任制) 69
第二項 轉嫁罰制(代罰制) 73
第三項 兩罰制 75
第四項 小結 79
第四章 我國關於法人處罰方式與種類之立法及現況 80
第ㄧ節 我國實務現況 80
第一項 折衷式立法 80
第二項 我國轉嫁罰之類型 81
第三項 我國關於兩罰類型之規定 84
第四項 我國法人犯罪之刑罰種類 86
第二節 處罰對象及處罰方式之再思 89
第三節 我國法人犯罪立法之再檢討 90
第一項 兩罰制度之疑義 90
第二項 法人罰金刑罰之行政罰化之思考 91
第四節 我國現行法人刑事責任之問題 91
第五章 英美刑事歸責體系法人犯罪立法例 93
第一節 英美刑事歸責體系法人犯罪發展之歷史 93
第二節 美國法人入罪化之發展歷程 95
第一項 公平性之考量 96
第二項 法人犯罪影響相對嚴重 97
第三項 經濟危機問題 97
第四項 政府信任危機 98
第五項 小結 99
第三節 美國法人犯罪歸責模式 100
第一項 美國「人」之範圍 100
第二項 嚴格責任之主觀標準 100
第三項 代位責任模式 101
第四項 模範刑法典模式 105
第五項 歸責模式之新進展 107
第六項 歸責模式之省思 109
第四節 美國法人犯罪之處罰之新發展 110
第一項 前言 110
第二項 量刑準則之介紹 111
第三項 量刑準則之影響 114
第四項 對量刑準則之批評 117
第五節 英國立法例 120
第六章 歐陸刑事歸責體系法人犯罪立法例 123
第一節 德國 124
第一項 德國法人犯罪之發展 124
第二項 刑事責任之體系 132
第三項 德國法人犯罪之制裁 135
第二節 日本 139
第一項 前言 139
第二項 日本法人犯罪發展之歷史 140
第三項 刑事責任之體系 141
第三節 法國 144
第一項 法國法人犯罪發展之歷史 144
第二項 法人處罰之要件 144
第三項 法人犯罪之刑罰種類 145
第四項 法人犯罪範圍 146
第四節 中國 147
第一項 中國法人犯罪之發展 147
第二項 中國法人犯罪之省思 148
第三項 法人犯罪之處罰方式 149
第五節 歐洲跨國組織 150
第六節 聯合國及國際組織 151
第七章 刑法處罰法人犯罪之缺失 153
第一節 法人應無行為能力 153
第一項 法人不具回應感情的倫理能力 154
第二項 法人無法為刑法行為所要求的內外要素 156
第二節 法人應無犯罪能力 157
第一項 刑法理論完整性之維護 157
第二項 刑法適用之問題 158
第三項 刑罰目的無實現之可能 160
第四項 法人並無意思能力 160
第五項 法人犯罪超越其成立目的 161
第三節 刑事手段對法人犯罪之威懾效果不彰 161
第一項 威懾作用之檢視 161
第二項 威懾作用對於法人犯罪之效用 163
第四節 法人刑事責任經濟學分析 168
第一項 前言 168
第二項 經濟分析下法人處罰之限制 169
第三項 小結 171
第五節 英美刑事歸責體系下法人刑事責任缺失 172
第一項 法人刑事責任制度實施的失敗 173
第二項 刑事制裁手段之適用性 175
第三項 合法訴訟程序之適用性及其有效性 176
第四項 企業理性之問題 178
第五項 團體內部之不良文化 179
第六項 其他社會控制有較強之效果 180
第七項 刑事歸責模式之缺失 181
第八項 量刑準則之缺失 183
第九項 小結 184
第八章 理想的法人犯罪制裁方式 185
第一節 德、日兩國法人刑事責任之省思 185
第一項 德國 186
第二項 日本 186
第二節 我國附屬刑法立法之省思 187
第三節 法人犯罪民事手段之省思 189
第一項 民事手段不能解決法人犯罪之問題 189
第二項 民事訴訟與刑事訴訟之分析 190
第四節 行政罰制裁方式之採用 191
第一項 罰鍰制度優於自由刑與生命刑 192
第二項 其他處罰方式之思維 192
第三項 行政罰法取代刑罰應為可行 193
第四項 小結 198
第五節 結論 200
附錄:參考文獻 203
zh_TW
dc.format.extent 1308101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651049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法人犯罪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法人刑事責任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公司犯罪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公司刑事責任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企業犯罪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企業刑事責任zh_TW
dc.title (題名) 法人的刑事責任zh_TW
dc.title (題名)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依筆劃數排列)
(一)教科書
1.川端博,余振華譯,刑法總論第二十五講,1999年。
2.史尚寬,民法總論,1970年11月。
3.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2008年1月十版。
4.林山田,刑法通論(下冊),2008年1月十版。
5.林山田,刑罰學,1998年5月。
6.林東茂,刑法綜覽,2012年8月七版。
7.施啓揚,民法總則,2009年。
8.段重民,刑法總論,2007年2月再版。
9.洪福增,刑法之基本問題,1964年10月。
10.張甘妹,犯罪學原論,1999年9月修訂版。
11.張麗卿,刑法總則理論與運用,2007年。
12.許春金,人本犯罪學,2010年1月2版。
13.陳子平,刑法總論,2008年。
14.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上),2012年3月四版。
15.黃榮堅,論行為犯,刑罰的極限,2000年4月。
16.蔡墩銘,刑法基本問題研究,1976年。
17.蔡墩銘,刑法精義,2007年。
18.蔡墩銘,刑法總論,2011年。
19.鄭玉波,民法總則,2008年十一版。
20.韓忠謨,刑法原理,1982年。
21.蘇俊雄,刑法總論Ⅱ,1997年。
(二)專書
1.周密主編,美國經濟犯罪和美國刑法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2.孟維德,白領犯罪,2011年6月2版。
3.林志潔,我國公司犯罪防制之研究,法務部96年度委託研究計畫,2009年2月。
4.徐久生、莊敬華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刑法典,中國方正出版社,2002年。
5.黃顯民,企業犯罪與組織體責任,1981年。
6.顧肖榮,法人犯罪概論,上海遠東出版社,1992年。
(三)期刊
1.Bernd Schünemann著,陳志輝譯,下層階級刑法到上層階級刑法-在道德要求中一種具示範作用的轉變?,法治國之刑事立法與司法-洪福增律師八五壽辰祝賀論文集,1999年,1-73頁。
2.G. Heine著,鄭昆山譯,環境刑法:個人責任與法人組織責任、國際趨勢與各種制裁模式,法學叢刊,40卷1期,1995年1月,87-106頁。
3.Klaus Tiedemann著,許玉秀譯,法人及其機關之刑事及行政責任,政大法學評論,36期,1987年12月,183-197頁。
4.王文宇,從公司不法行為之追訴論民、刑、商法之分際,月旦法學雜誌,103期,2003年12月,49-60頁。
5.王志誠,法人的侵權行為:規範模式及控制機制,財產法暨經濟法,9期,2007年3月,1-40頁。
6.王良順,美國法人犯罪的歸責,環球法律評論,6期,2009年,58-66頁。
7.王皇玉,犯罪之主體與法人刑事責任之研究,政治大學法學院第20屆刑法週-韓忠謨教授刑法思想之回顧與前瞻學術研討會,2013年3月,1-16頁。
8.王瓊敏,法人逃漏稅之刑事責任-兼評大法官釋字第687號解釋,刑事法雜誌,57卷1期,102年2月,51-85頁。
9.何曜琛,法人董事及公司負責人對第三人之侵權行為責任,華岡法粹,36期,2006年11月,27-47頁。
10.余若凡,公司犯罪與公司之犯罪能力-美國處理公司犯罪政策之介紹及評析,檢察新論,4期,2008年7月,212-227頁。
11.吳天雲,兩罰規定的法人責任,刑事法雜誌,57卷1期,102年2月,1-25頁。
12.吳景芳,行政犯之研究,刑事法雜誌,28卷3期,1984年6月,1-27頁。
13.吳耀宗,稅捐稽徵法中逃漏稅罪對於法人或非法人團體處罰之研究-兼論該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警學叢刊,26卷2期,1995年9月,169-198頁。
14.李聖傑,從解釋功能與規範變更回顧二○○六年度實務判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90期2007年1月,178-192頁。
15.李漢中,淺述兩岸法人犯罪處罰之現況,軍法專刊,51卷6期,2005年6月,13-31頁。
16.孟維德,白領犯罪的相關法律議題,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5期,2000年3月,109-154頁。
17.於知慶,以刑事訴追作為企業改革的契機-以美國司法部在恩隆案後的訴追策略為例,檢察新論,5期,2009年1月,284-295頁。
18.林山田,行政刑法與行政犯辯正,法令月刊,40卷9期,1989年9月,19-21頁。
19.林山田,割裂式的刑事司法─評最高法院89年度台非字第87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90期,2002年11月,299-304頁。
20.林山田,論法人或人合團體之違法及制裁,法令月刊,41卷10期,1990年10月,11-13頁。
21.林天予,法人為犯罪主體而科以罪刑論,法學叢刊,3卷4期,1958年10月,94-99頁。
22.林志潔,公司犯罪防制之省思與展望,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11),2008年12月,139-158頁。
23.林志潔,公司犯罪與刑事責任-美國刑法之觀察與評析,律師雜誌,333期,2007年6月,43-54頁。
24.姚瑞光,論法人,法令月刊,44卷3期,1993年3月,3-10頁。
25.施志茂、鍾佩珊,公司犯罪-以國票及博達公司為例,數位內容產業暨公共事務發展研討會,2009年2月,380-396頁。
26.洪福增,法人之犯罪能力,法學叢刊,6卷3期,1961年7月,93-98頁。
27.孫國祥,論法人犯罪,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期,2000年,132-140頁。
28.馬躍中,法人成為洗錢行為主體?歐洲共同體金融利益保護公約對於歐陸法系國家之衝擊,洗錢防制工作年報,2011年6月,42-70頁。
29.馬躍中、林泚醇,法人犯罪刑事立法之新趨勢,警學叢刊,43卷2期,2012年9月,77-94頁。
30.高麗媛,中法兩國法人犯罪立法比較,法制與社會,2009年12月,12-13頁。
31.張永宏,法人之犯罪與處罰--兼論稅捐稽徵法第四十七條規定之適用,刑事法雜誌,49卷2期,2005年4月,33-61頁。
32.張哲源,法人與僱用人侵權行為責任研究,東海大學法學研究,30期,2009年6月,237-270。頁
33.許靖儀,法人犯罪制裁方式之走向─從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1862號談起,刑事法雜誌,56卷1期,2012年2月,1-24頁。
34.郭棋湧,企業犯罪之刑法理論,司法新聲,100期,100年10月,5-13頁。
35.陳煥生,法人犯罪之研究,法令月刊,33卷11期,1982年11月,5-8頁。
36.陳煥生,法人違法之處罰─最高法院69台上3068號及73台上5038號判例評釋,刑事法雜誌,55卷5期,2011年10月,1-16頁。
37.陳樸生,法人刑事責任與我國立法之趨向,刑事法雜誌,21卷2期,1977年,1-23頁。
38.陳樸生,法人兩罰規定之理論基礎,法令月刊,44卷5期,1993年5月,3-6頁
39.陳聰富,法人團體之侵權責任,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0卷4期,2011年12月,2087-2126頁。
40.飯田英男,吳景芳譯,法人處罰之立法問題,刑事法雜誌,23卷2期,1979年,50-68。頁
41.黃士元,企業犯罪不法利得剝奪之研究—評「法務部刑法沒收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暨修法建議,司法新聲,100期,100年10月,26-68頁。
42.黃秋芳,英美法系單位刑事責任發展及對中國的啟示,法制與社會,2012年2月,272-273頁。
43.黃嘉烈,法人犯罪與組織體責任論-以公害犯罪為中心,蔡教授墩銘先生六秩晉五壽誕祝壽論文集,1997年2月,335-358頁。
44.趙晞華,法人犯罪之研究─以兩岸刑事上的不法行為為中心,軍法專刊,50卷7期,1969年7月,1-14頁。
45.蔡春富,法人與犯罪,刑事法雜誌,33卷4期,1989年8月,45-61頁。
46.蔡碧玉,論企業犯罪之責任主體,刑事法雜誌,30卷1期,1986年2月,32-35頁。
47.蔡蕙芳,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行政刑罰規定與相關問題之研究--兼臺灣彰化地方法院100年度矚易字第1號刑事判決之評述,刑事法雜誌,56卷3期,2012年6月,1-26頁。
48.蔡蕙芳,組織體犯罪與組織體罪責-美國刑法上組織體罪責理論的介紹與評析,逢甲人文社會學報,1期,2000年11月,325-356頁。
49.蔡蕙芳,著作權法第一○一條第一項執行業務兩罰規定之適用問題─評最高法院九十二年度台上字第二七二○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12期,2011年12月,59-66頁。
50.黎宏,完善我國單位犯罪處罰制度的思考,法商研究,141期,2011年,80-87頁。
51.黎宏、單民,德國的法人刑事責任論述評,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8卷2期,2000年5月,70-79頁。
52.戴世瑛,從九七年新刑法典評析中國歐陸犯罪構成理論,刑事法雜誌,45卷6期,2001年12月,99-111頁。
(四)學位論文
1.白忠志,論聯合行為之刑事處罰,臺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6月。
2.吳宜展,企業犯罪與企業刑事責任追究,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6月。
3.林彥妤,新經濟制度下反托拉斯法主觀要件之研究:以美國「獨占」、「企圖獨占」案件之發展為中心,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4.林泚醇,論法人犯罪及其處罰,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5.侯凱倫,法人犯罪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6月。
6.涂承嗣,罰金刑在刑罰中之地位,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7.許純菁,現代經濟犯罪之研究—以經濟刑法之包裹立法為中心,中興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
8.許靖儀,法人犯罪之研究─從現狀到解決,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6月。
9.陳偉民,我國對逃漏營業稅處罰之研究,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系碩士論文,2001年7月。
10.曾瓊玉,法人犯罪問題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
11.游嵥彥,經濟犯罪之研究─以法人跨國犯罪為探討中心,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7月。
12.黃功誠,大陸地區單位犯罪之研究,國防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13.黃嘉烈,企業犯罪與組織體責任之研究,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1月。
14.楊宗欽,中國大陸法人犯罪問題之研究,東華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15.蔡碧玉,企業犯罪及其刑事責任之研究,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1月。
16.簡珮珺,行政法上多數受罰對象之競合─以私法人之受罰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論文,2007年6月。

二、 外文部分(依字母排列)
1.Ana-Maria Pascal, A legal person’s conscience, in EUROPEAN DEVELOPMENTS IN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33-50 (James Gobert & Ana-Maria Pascal eds., 2011).
2.Benjamin Thompson & Andrew Yong,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16 NCRIMLR. 490 (2013).
3.Celia Wells, Containing corporate crime: Civil or criminal controls?, in EUROPEAN DEVELOPMENTS IN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13-28 (James Gobert & Ana-Maria Pascal eds., 2011).
4.Daniel R. Fischel & Alan O. Sykes, Corporate Crime, 25 J. LEAGL STUD, 319-349 (1996).
5.Lawrence Friedman, IN DEFENSE OF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23 HVJLPP. 833-858 (2000).
6.Mark Pieth & Radha Ivory, Emergence and Convergence: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Principles in Overview, in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3-62(Mark Pieth & Radha Ivory eds., 2011).
7.Mark Pieth, The Responsibility of Legal Persons, in THE OECD CONVENTION ON BRIBERY: A COMMENTARY, 1-32 (Mark Pieth, Luninda A. Low, Peter J. Cullen eds., 2006).
8.Markus D. Dubber, THE COMPARATIVE HISTORY AND THEORY OF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16 NCRIMLR. 203-240 (2013).
9.Martin Böse, Corporate Criminal in Germany, in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227-254 (Mark Pieth & Radha Ivory eds., 2011).
10.Rick Sarre, Penalising corporate ‘culture’: the key to safer corporate crime, in EUROPEAN DEVELOPMENTS IN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84-95(James Gobert & Ana-Maria Pascal eds., 2011).
11.Sally S. Simpson, Corporate Crime, Law and Social Control, 1-161(2002).
12.Thomas Weigend,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New Developments in 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 6 JINTCRJ, 927-945(2008).
13.Ved P. Nanda,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in United States: Is a New Approach Warranted?, in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63-90(Mark Pieth & Radha Ivory eds., 2011).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