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公益公關活動執行分析: 2008年雅芳明日基金個案研究
An Analysis of Social Welfare PR Campaign: Avon`s 2008 Hello Tomorrow Fund Case Study
作者 劉明華
Liu, Stanley
貢獻者 鄭自隆
劉明華
Liu, Stanley
關鍵詞 個案研究
公益公關活動
公關效益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1-十月-2013 15:47:05 (UTC+8)
摘要 國內三大直銷商之一的雅芳於2008年二月至七月期間,以「明日基金」為主體,舉辦一系列公益公關與媒體活動宣揚「快樂新女人」概念,並藉以收集潛在會員資料做後續業務推展之用。

雅芳明日基金公益公關活動有四個主要階段:一、「十大快樂新女人」票選;二、與誠品書局合作舉辦「女人十大必讀好書」票選;三、邀請前述票選得主與作者以及雅芳企業內傑出直銷商代表,假誠品書店北、中、南三地舉辦「快樂新女人」系列講座;最後則是甄選出「最佳貢獻獎」、「關懷公益獎」、「最棒未來獎」三項「明日基金」得主,讓獲獎女性可以利用這筆基金,完成所提出的甄選計畫。

本公益公關活動分析,係透過「個案研究法」與「參與研究法」研究個案。研究分析後取得以下幾項結論:
一、大型企業之公關活動較易引起媒體關注﹔
二、跨國性活動需因時因地制宜﹔
三、涉及健康議題較易引起民眾關心﹔
四、廣告與公關操作方式應交互使用長短互補。
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王昭正、朱瑞淵譯(1999)。《參與觀察法》。台北:弘智文化。(原書Jorgensen, D. L.[1989]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 Methodology for Human Studies. Newbury Park, CA: Sage.)
王修曉譯(2007)。《研究方法概論》。台北:五南。(原書Ruane, Janet[2005]Essentials of Research Methods. Oxford: Blackwell.)
王桂沰(2005)。《企業•品牌。識別•形象:符號思維與設計方法》。台北:全華。
司徒達賢、李仁芳與吳思華(1995)。《企業概論》。空中大學用書。
江元彬(2003年1月)。〈公關活動與企業形象塑造之探討〉,《台灣綜合展望》,7: 45-54。
李亦園(1989〉。〈自然觀察研究〉,張春興、楊國樞、文崇一(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頁151-181。台北:東華。
宋瑜翎(2004)。《醫藥產業公關策略之研究─以公關公司的觀點檢視之》。私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宛芳(2011年12月1日),亞洲手機勢力大起跳。《數位時代雙周刊》,第211期,42-55。
吳宜蓁(1998)。《議題管理:企業公關的新興課題》。台北:正中書局。
林義凱、盧諭緯、張登凱、陳珊珊、林正文、簡大為等人(2003年6月1日),為新世紀預約台灣品牌的全球星空。《數位時代雙周刊》,第67期,48-93。
尚榮安譯(2001)。《個案研究》。台北:弘智文化。(原書Yin, Robert K.[1994]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 Newbury Park, CA: Sage.)
胡錦漢 編(2005)。《企業形象與企業文化》。澳門:澳門廣告學會。
徐美苓 (2005)。〈新聞乎?廣告乎?醫療風險資訊的媒體再現與反思〉,《新聞學研究》,83: 83-125。
孫秀蕙 (2004)。〈建立企業網頁公關效果評估指標–以2002年臺灣五百大服務業為例〉,《廣告學研究》,21: 1-28。
陳清河(2013年6月),數位匯流下的媒體集中。《動腦雜誌》,第446期,頁14。
程世壽(主編)(1994)。《企業形象的塑造與傳播》。北京:新華出版社。
蔡伸章譯 (1997)。《公關活動規劃》。台北:五南。(原書Simmons, Robert E.[1990]Communication Campaign Management: A Systems Approach. New York: Longman.)
蔡佩芬(2011)。《公關公司與企業對公關效益評估指標選擇及其認知差異之研究》。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文奇 (2011年元月),公關效益該如何評估?。《動腦雜誌》,第417期,116-119。
黃懿慧(2003)。〈台灣公共關係學門及研究:1996 – 2000年之回顧〉,《廣告學研究》,20: 13-50。
鍾宜玲 (2011)。《跨國企業在台灣實行企業社會責任之探討:以醫藥產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鍾榮凱譯 (1998)。《實用公共關係學》。台北:天一圖書。(原書Seitel, Fraser P.[1995]The Practice of Public Relations. 7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蘇蘅、陳百齡、羅文輝、羅裕儀、葉育瑬、吳如萍等人(2009)。《新聞、公關與危機處理:傳播個案分析》。高雄市:高雄復文。


英文書目
Aaker, D. (1991). Managing Brand Equity. NY: The Free Press
Brandt, M. and Johnson, G. (1997). PowerBranding: Building Technology Brands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ternational Data Group (IDG).
Ebert, R. J. and Griffin, R. W. (1995). Business Essential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Gobé, M. (2002). Citizen Brand: 10 Commandments for Transforming Brand Cultures in a Consumer Democracy. New York, NY: Allworth Press.
Grunig, J. E. and Hunt, T. (1984). Managing Public Relations. Belmont, CA: Wadsworth.
Hendrix, J. A. (2004). Public Relations Cases. (6th ed.). Belmont, CA: Wadsworth.
Hon, L. C. (1998). Demonstrating Effectiveness in Public Relations: Goal, Objectives, and Evaluation. Journal of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 10(2), 103-135.
Keller, K. L. (1996). Brand Equity and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In Thorson E. and Moore, J. (Ed.)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Synergy of Persuasive Voices (pp. 103-132).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Merrian, S. B. (1988). 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otter, L. R. (2001). The Communication Plan: The Heart of Strategic Communication. (2nd ed.). San Francisco, CA: IABC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siness Communicators).
Seitel, F. P. (1995). The Practice of Public Relations. (7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Duncan, T. and Caywood, C. (1996). The Concept, Process, and Evolution of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In Thorson E. and Moore, J. (Ed.)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Synergy of Persuasive Voices (pp. 13-34).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Willmott, M. (2001). Citizen Brands: Putting Society at the Heart of Your Business. West Sussex, UK: John Wiley & Son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96941016
1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94101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鄭自隆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劉明華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Liu, Stanleyen_US
dc.creator (作者) 劉明華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u, Stanleyen_US
dc.date (日期) 201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十月-2013 15:47:05 (UTC+8)-
dc.date.available 1-十月-2013 15:47:0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十月-2013 15:47:05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09694101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123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941016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國內三大直銷商之一的雅芳於2008年二月至七月期間,以「明日基金」為主體,舉辦一系列公益公關與媒體活動宣揚「快樂新女人」概念,並藉以收集潛在會員資料做後續業務推展之用。

雅芳明日基金公益公關活動有四個主要階段:一、「十大快樂新女人」票選;二、與誠品書局合作舉辦「女人十大必讀好書」票選;三、邀請前述票選得主與作者以及雅芳企業內傑出直銷商代表,假誠品書店北、中、南三地舉辦「快樂新女人」系列講座;最後則是甄選出「最佳貢獻獎」、「關懷公益獎」、「最棒未來獎」三項「明日基金」得主,讓獲獎女性可以利用這筆基金,完成所提出的甄選計畫。

本公益公關活動分析,係透過「個案研究法」與「參與研究法」研究個案。研究分析後取得以下幾項結論:
一、大型企業之公關活動較易引起媒體關注﹔
二、跨國性活動需因時因地制宜﹔
三、涉及健康議題較易引起民眾關心﹔
四、廣告與公關操作方式應交互使用長短互補。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3
第一節 研究動機 3
第二節 台灣企業公關活動之運用 4
第三節 研究對象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企業之品牌形象 11
第二節 公關活動計畫 15
第三節 總結 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1
第一節 方法概述 21
第二節 研究與觀察重點 23
第四章 研究個案分析 26
第一節 活動背景與概念 26
第二節 活動執行結果 29
第三節 投入與媒體產出比 41
第四節 潛在消費者溝通效益 51
第五章 研究個案結論 55
第一節 結論 55
第二節 以行銷相關元素檢視個案 60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63
參考文獻 67
附件 70
圖表 73
zh_TW
dc.format.extent 1760019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94101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個案研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公益公關活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公關效益zh_TW
dc.title (題名) 公益公關活動執行分析: 2008年雅芳明日基金個案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An Analysis of Social Welfare PR Campaign: Avon`s 2008 Hello Tomorrow Fund Case Study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王昭正、朱瑞淵譯(1999)。《參與觀察法》。台北:弘智文化。(原書Jorgensen, D. L.[1989]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 Methodology for Human Studies. Newbury Park, CA: Sage.)
王修曉譯(2007)。《研究方法概論》。台北:五南。(原書Ruane, Janet[2005]Essentials of Research Methods. Oxford: Blackwell.)
王桂沰(2005)。《企業•品牌。識別•形象:符號思維與設計方法》。台北:全華。
司徒達賢、李仁芳與吳思華(1995)。《企業概論》。空中大學用書。
江元彬(2003年1月)。〈公關活動與企業形象塑造之探討〉,《台灣綜合展望》,7: 45-54。
李亦園(1989〉。〈自然觀察研究〉,張春興、楊國樞、文崇一(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頁151-181。台北:東華。
宋瑜翎(2004)。《醫藥產業公關策略之研究─以公關公司的觀點檢視之》。私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宛芳(2011年12月1日),亞洲手機勢力大起跳。《數位時代雙周刊》,第211期,42-55。
吳宜蓁(1998)。《議題管理:企業公關的新興課題》。台北:正中書局。
林義凱、盧諭緯、張登凱、陳珊珊、林正文、簡大為等人(2003年6月1日),為新世紀預約台灣品牌的全球星空。《數位時代雙周刊》,第67期,48-93。
尚榮安譯(2001)。《個案研究》。台北:弘智文化。(原書Yin, Robert K.[1994]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 Newbury Park, CA: Sage.)
胡錦漢 編(2005)。《企業形象與企業文化》。澳門:澳門廣告學會。
徐美苓 (2005)。〈新聞乎?廣告乎?醫療風險資訊的媒體再現與反思〉,《新聞學研究》,83: 83-125。
孫秀蕙 (2004)。〈建立企業網頁公關效果評估指標–以2002年臺灣五百大服務業為例〉,《廣告學研究》,21: 1-28。
陳清河(2013年6月),數位匯流下的媒體集中。《動腦雜誌》,第446期,頁14。
程世壽(主編)(1994)。《企業形象的塑造與傳播》。北京:新華出版社。
蔡伸章譯 (1997)。《公關活動規劃》。台北:五南。(原書Simmons, Robert E.[1990]Communication Campaign Management: A Systems Approach. New York: Longman.)
蔡佩芬(2011)。《公關公司與企業對公關效益評估指標選擇及其認知差異之研究》。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文奇 (2011年元月),公關效益該如何評估?。《動腦雜誌》,第417期,116-119。
黃懿慧(2003)。〈台灣公共關係學門及研究:1996 – 2000年之回顧〉,《廣告學研究》,20: 13-50。
鍾宜玲 (2011)。《跨國企業在台灣實行企業社會責任之探討:以醫藥產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鍾榮凱譯 (1998)。《實用公共關係學》。台北:天一圖書。(原書Seitel, Fraser P.[1995]The Practice of Public Relations. 7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蘇蘅、陳百齡、羅文輝、羅裕儀、葉育瑬、吳如萍等人(2009)。《新聞、公關與危機處理:傳播個案分析》。高雄市:高雄復文。


英文書目
Aaker, D. (1991). Managing Brand Equity. NY: The Free Press
Brandt, M. and Johnson, G. (1997). PowerBranding: Building Technology Brands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ternational Data Group (IDG).
Ebert, R. J. and Griffin, R. W. (1995). Business Essential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Gobé, M. (2002). Citizen Brand: 10 Commandments for Transforming Brand Cultures in a Consumer Democracy. New York, NY: Allworth Press.
Grunig, J. E. and Hunt, T. (1984). Managing Public Relations. Belmont, CA: Wadsworth.
Hendrix, J. A. (2004). Public Relations Cases. (6th ed.). Belmont, CA: Wadsworth.
Hon, L. C. (1998). Demonstrating Effectiveness in Public Relations: Goal, Objectives, and Evaluation. Journal of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 10(2), 103-135.
Keller, K. L. (1996). Brand Equity and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In Thorson E. and Moore, J. (Ed.)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Synergy of Persuasive Voices (pp. 103-132).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Merrian, S. B. (1988). 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otter, L. R. (2001). The Communication Plan: The Heart of Strategic Communication. (2nd ed.). San Francisco, CA: IABC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siness Communicators).
Seitel, F. P. (1995). The Practice of Public Relations. (7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Duncan, T. and Caywood, C. (1996). The Concept, Process, and Evolution of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In Thorson E. and Moore, J. (Ed.)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Synergy of Persuasive Voices (pp. 13-34).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Willmott, M. (2001). Citizen Brands: Putting Society at the Heart of Your Business. West Sussex, UK: John Wiley & Sons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