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美國聯邦社會救助法制之研究─ 以金錢給付為核心
Social Assistance in Federal Government- Focusing on the Cash Assistance
作者 陳怡君
貢獻者 郭明政
陳怡君
關鍵詞 社會救助
金錢給付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2-一月-2014 14:13:32 (UTC+8)
摘要 本論文主要針對美國聯邦現行金錢給付的兩大公共救助方案,在一九九六年福利改革後的貧困家庭暫時救助,以及社會安全法規範的補充性收入安全。藉由研究美國公共扶助系統發展的經驗,了解在美國這一般公認的經濟強權之下,如何保護貧窮者的生活。美國相關救助制度及社會福利政策改革經驗分析,因歷史發展及人民普遍的觀念,導致社會救助金錢給付與工作的關係,在美國呈現相當緊密的連結關係。因此研究重點在於分析美國兩大低收入者現金救助制度的相關議題,並與我國相關制度做比較。
參考文獻 一、中文(按作者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一)書籍

1、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2005年8月九版。
2、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出版公司,2009年9月五版。
3、林萬億,福利國家的形成與社會公平,國立台灣大學,2003年1月。
4、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元照出版,2004年10月二版。
5、周怡君、鍾秉正,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洪葉文化,2006年。
6、孫健忠,臺灣社會救助制度實施與建構之硏究,時英出版社,2002年8 月。
7、郭明政,社會安全制度與社會法,翰蘆,2002年11月。
8、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元照出版社,1999年五版。
9、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三民書局,2001年10月四版。
10、蔡維音,社會國之法理基礎,正典,2001年7月。
11、謝榮堂,社會福利行政法規導讀,元照出版公司,2008年10月三版。
12、鍾秉正,社會福利法制與基本人權保障,神州圖書,2004年9月。
13、夏曉鵑,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臺灣社會研究雜誌社,2002年3月。

(二)專書論文

1、林萬億,我國憲法與社會權的實踐,載:蘇永欽編,部門憲法,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1月初版,頁279-312。
2、郭明政,社會憲法-社會安全制度的憲法規範,載:蘇永欽編,部門憲法,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1月初版,頁313-352。
3、蘇彩足,美國聯邦預算赤字之起源與控制,載:曹俊漢編,中美資源分配政策評估,中硏院歐美所,1998年,頁131-157。

(三)期刊論文

1、王永慈,外籍配偶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貧窮分析,臺灣社會工作學刊,第4期,2005年7月,頁1-32。
2、古允文,縮短貧富差距:新時代的貧窮與社會救助,國家政策論壇,冬季號,2003年10月,頁231-235。
3、呂朝賢,「新貧」的意義、政策及其限制,社會發展季刊,第119期,2007年12月,頁20-39。
4、林美伶、王德睦,貧窮門檻對貧窮率與貧窮人口組成之影響,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1期,2000年8月,頁93-124。
4、吳秀照,發展多元文化社會資本因應移民婦女貧窮問題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127期,2009年9月,頁42-54。
5、雷文玫,全民健保合憲性之探討─從美國社會安全法制之合憲性基礎看我國大法官釋字第四七二號解釋,政大法學評論,第63期,2000年9月,頁105-127。
6、雷文玫,低收入社會救助給付與設籍限制之違憲審查—Saenz v. Roe一案判決之分析,歐美研究,33卷3期,2003年9月,頁413-459。
7、孫迺翊,親屬法與社會法的交錯領域─一個教學構想的嘗試,台灣本土法學,第89期,2006年12月,頁87-121。
8、孫迺翊,社會救助制度中受救助者的人性尊嚴保障—一個憲政國家興起前後的比較觀察,月旦法學,第136期,2006年9月,頁65-87。
9、孫健忠,社會救助制度的新思考,社區發展季刊,第91期,2000年10月,頁204-251。
10、孫健忠,親屬責任與社會救助:扶助或控制?,社區發展季刊,103期,2003年9月,頁184-194。
11、孫健忠,「工作」與「福利」連結的試析:從「勞役所試煉」、「工作福利」到「工有酬」,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8卷,第1期,2009年8月,頁119-147。
12、萬育維,美國貧窮政策的演進與省思─兼論貧窮政策上的爭議,經社法治論叢,第11期,1993年1月,頁93-116。
13、張四明,美國社會福利改革的發展經驗與啟示,社會建設,第100期,1999年,頁39-55
14、蔡明砡,社會救助法修正芻議,社區發展季刊,第106期,2004年6 月,頁364-375。
15、蔡維音,低收入戶認定之需求審查,興大法學,5期,頁1-34,2009年5月。
16、蔡維音,社會救助「家庭成員」之認定,月旦法學教室,第58期,2007年8月,頁20-21。
17、潘淑滿,婚姻移民、公民身分與社會福利權,社區發展季刊,第122期,2008年6月,頁136-158。
18、鍾秉正,論社會法之生存權保障功能—以社會救助為例,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54期,2004年6月,頁1-40。

(四)學位、學術研討會論文

1、王菁菁,以工作福利的理念檢視以工代賑方案執行之效果—以嘉義縣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2、李宗派,美國社會救助與福利改革之探討,發表於95年4月26日社會救助的檢討與展望研討會。
3、范宜芳,美國"失依兒童家庭救助"計畫之硏究:政策變遷的觀點,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硏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4、楊婉怡,從社會救助法論我國婚姻移民之生活保障,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5、蔡慧民,九〇年代美國社會福利改革之分析:以公共救助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硏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五)研究報告

1、郭明政,社會救助法第5條之1各款之適用標準,臺北市政府訴願會委託鑑定報告,2010年7月。
2、薛承泰,社會救助法修正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08年10月。


(六)網路資料

1、司法院http://www.judicial.gov.tw/
2、立法院國會圖書館http://npl.ly.gov.tw/do/www/homePage
3、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4、內政部社會司http://www.moi.gov.tw/dsa/index.aspx

二、英文(按作者姓名字母順序排列)

(一)專書

1、Alters, Sandra M., World Poverty, Information Plus Reference Series Detroit: Gale, 2009.
2、Axinn,June and Stern, Mark J,. Social Welfare: 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response to need, Boston, Mass. : Pearson/Allyn and Bacon, c2008.
3、Doak, Melissa J., Social Welfare: Fighting Poverty and Homelessness, Information Plus Reference Series Detroit: Gale, 2008.
4、Dolgoff, Ralph and Feldstein, Donald, Understanding Social Welfare, Boston, Mass. : Pearson Allyn and Bacon,2007.
4、Jennings, Edward T., Zank Jr. and Neal S. (ed), Welfare System Reform: Coordinating Federal, State, and Local Public Assistance Program. Greenwood Press,1993.
5、Karger, Howard Jacob and Stoes, ,David, "American Social Welfare Policy A Pluralist Approach " Boston, Mass. : Pearson/ Allyn & Bacon, c2006.
6、Rejda, George E., Social insurance and economic secur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c1994.
7、Sherraden, Michael, Assets and the Poor: a New American Welfare Policy. Armonk,N.Y.: M.E. Sharpe, c1991.
8、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Social Security Handbook: overview of Social Security programs, 2010, Lanham, Md. : Bernan Press, c2010.
9、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7: Human development to eradicate pover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Inc. 1997.

(二)專書論文

1、Blair, Kevin D. / Taylor, David B., Who will care when parents can’t? An Overview of trends in kinship care with a focus on the child-only provisions of the Temporary Assistance for Needy Families Program, in:Handbook of families and poverty, pp.48-63 (D. Russell Crane and Tim B. Heaton eds., 2008).

(三)期刊

1、Albelda, Randy, Fallacies of Welfare-to-Work Policies,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577 Annals 66, 2001.
2、CASENOTE: MENTAL HEALTH: Federal district court upholds denial of SSI benefits to patients of public mental health institutions, American Health Lawyers Association, Journal of Health Law, Vol.21, No.12, HOSPLW , 1988, p.346.
3、Gans,Herbert J., The Positive Functions of Povert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ume 78 Number 2, pp.275-289.
4、Mahmoudov, Vadim, Are workfare participants "employees"?: legal issues presented by a two-tiered labor force, New York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 Annual Survey of American Law, Ann. Surv. Am. L. 349,1998.
5、Noyes, Jennifer and Fendt, Pam, Are Wisconsin’s low-income families better off or worse off since the state launched its welfare reform initiative called Wisconsin Works (W-2) ten years ago?, WisKids Journal, 2007.

(四)研究報告

1、Golden, Olivia A., Welfare Reform Mostly Worked, Urban Institute, 2005.
2、Nightingale, Demetra Smith, Tommy Thompson`s Golden Opportunity Commentary, Urban Institute, 2001.
3、Seefeldt, Kristin S. et al, Income Support and Social Services for Low-Income People in Wisconsin, Urban Institute state report, 1999.

(五)網路資料

1、Committee on Ways and Means, http://waysandmeans.house.gov/Default.aspx
2、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http://www.socialsecurity.gov/
3、U.S Census Bureau, http://www.census.gov/
4、U.S Department of Children and Families,http://www.acf.hhs.gov/index.html
5、National Priorities Project, http://nationalpriorities.org/en/
6、The Urban Institute, http://www.urban.org/index.cfm
7、Winsconsin Department of Children and Families, http://dcf.wi.gov/default.htm
8、Winsconsin Legislative Data, https://docs.legis.wisconsin.gov/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94651051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65105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郭明政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陳怡君zh_TW
dc.creator (作者) 陳怡君zh_TW
dc.date (日期) 201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一月-2014 14:13:32 (UTC+8)-
dc.date.available 2-一月-2014 14:13:3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一月-2014 14:13:32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09465105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321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651051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主要針對美國聯邦現行金錢給付的兩大公共救助方案,在一九九六年福利改革後的貧困家庭暫時救助,以及社會安全法規範的補充性收入安全。藉由研究美國公共扶助系統發展的經驗,了解在美國這一般公認的經濟強權之下,如何保護貧窮者的生活。美國相關救助制度及社會福利政策改革經驗分析,因歷史發展及人民普遍的觀念,導致社會救助金錢給付與工作的關係,在美國呈現相當緊密的連結關係。因此研究重點在於分析美國兩大低收入者現金救助制度的相關議題,並與我國相關制度做比較。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前言 1
第二節 社會救助之理論基礎與法制探討-從我國的角度出發 2
一、我國社會救助制度之理論基礎 2
二、我國社會救助法制沿革 7
三、現行制度面臨之問題 8
第三節 初探美國社會救助之法制態樣 21
第四節 本論文研究重點 25
一、研究目的 25
二、研究方法 26
第貳章 美國聯邦社會救助體系及改革歷程 29
第一節 前言 29
第二節 貧窮在美國的定義與測量 30
第三節 美國聯邦救助體系之建置與發展 35
一、一九三五年社會法案通過前制度 36
二、一九三五年社會安全法之制定 38
三、一九六零年代改革 40
四、一九八零年代工作福利的改革思潮 44
五、一九九零年代迄今 45
第四節 小結 46
第參章 貧困家庭暫時救助 48
第一節 前言 48
第二節 組織與財務 48
第三節 給付資格與給付項目 50
一、給付資格 51
二、給付項目 54
第四節 工作要求與請領期間限制 56
第五節 TANF計畫的落實─威斯康辛州 69
第六節 小結 75
第肆章 補充性收入安全 77
第一節 前言 77
第二節 給付資格 78
一、適用主體 78
二、資格類別 80
三、收入要件 81
四、消極資格 85
第三節 給付 88
一、聯邦補充性收入給付 88
二、州的補充給付 89
第四節 盲人與身心障礙者復健服務 91
第五節 小結 93
第伍章 美國聯邦社會救助制度之檢討與我國的比較 95
第一節 美國現行制度之檢討 95
一、抒緩或增加財政負擔 95
二、福利與工作的連結效應 95
三、集中化或分散化的制度 99
四、社會救助的權利屬性與司法審查 101
五、公民與非公民照顧需求 103
第二節 我國制度的比較 104
一、救助主體 105
二、工作要求與金錢救助 105
三、移民救助問題 108
第陸章 結論 112
參考文獻資料 114
zh_TW
dc.format.extent 1149488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65105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社會救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金錢給付zh_TW
dc.title (題名) 美國聯邦社會救助法制之研究─ 以金錢給付為核心zh_TW
dc.title (題名) Social Assistance in Federal Government- Focusing on the Cash Assistanc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按作者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一)書籍

1、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2005年8月九版。
2、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出版公司,2009年9月五版。
3、林萬億,福利國家的形成與社會公平,國立台灣大學,2003年1月。
4、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元照出版,2004年10月二版。
5、周怡君、鍾秉正,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洪葉文化,2006年。
6、孫健忠,臺灣社會救助制度實施與建構之硏究,時英出版社,2002年8 月。
7、郭明政,社會安全制度與社會法,翰蘆,2002年11月。
8、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元照出版社,1999年五版。
9、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三民書局,2001年10月四版。
10、蔡維音,社會國之法理基礎,正典,2001年7月。
11、謝榮堂,社會福利行政法規導讀,元照出版公司,2008年10月三版。
12、鍾秉正,社會福利法制與基本人權保障,神州圖書,2004年9月。
13、夏曉鵑,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臺灣社會研究雜誌社,2002年3月。

(二)專書論文

1、林萬億,我國憲法與社會權的實踐,載:蘇永欽編,部門憲法,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1月初版,頁279-312。
2、郭明政,社會憲法-社會安全制度的憲法規範,載:蘇永欽編,部門憲法,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1月初版,頁313-352。
3、蘇彩足,美國聯邦預算赤字之起源與控制,載:曹俊漢編,中美資源分配政策評估,中硏院歐美所,1998年,頁131-157。

(三)期刊論文

1、王永慈,外籍配偶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貧窮分析,臺灣社會工作學刊,第4期,2005年7月,頁1-32。
2、古允文,縮短貧富差距:新時代的貧窮與社會救助,國家政策論壇,冬季號,2003年10月,頁231-235。
3、呂朝賢,「新貧」的意義、政策及其限制,社會發展季刊,第119期,2007年12月,頁20-39。
4、林美伶、王德睦,貧窮門檻對貧窮率與貧窮人口組成之影響,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1期,2000年8月,頁93-124。
4、吳秀照,發展多元文化社會資本因應移民婦女貧窮問題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127期,2009年9月,頁42-54。
5、雷文玫,全民健保合憲性之探討─從美國社會安全法制之合憲性基礎看我國大法官釋字第四七二號解釋,政大法學評論,第63期,2000年9月,頁105-127。
6、雷文玫,低收入社會救助給付與設籍限制之違憲審查—Saenz v. Roe一案判決之分析,歐美研究,33卷3期,2003年9月,頁413-459。
7、孫迺翊,親屬法與社會法的交錯領域─一個教學構想的嘗試,台灣本土法學,第89期,2006年12月,頁87-121。
8、孫迺翊,社會救助制度中受救助者的人性尊嚴保障—一個憲政國家興起前後的比較觀察,月旦法學,第136期,2006年9月,頁65-87。
9、孫健忠,社會救助制度的新思考,社區發展季刊,第91期,2000年10月,頁204-251。
10、孫健忠,親屬責任與社會救助:扶助或控制?,社區發展季刊,103期,2003年9月,頁184-194。
11、孫健忠,「工作」與「福利」連結的試析:從「勞役所試煉」、「工作福利」到「工有酬」,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8卷,第1期,2009年8月,頁119-147。
12、萬育維,美國貧窮政策的演進與省思─兼論貧窮政策上的爭議,經社法治論叢,第11期,1993年1月,頁93-116。
13、張四明,美國社會福利改革的發展經驗與啟示,社會建設,第100期,1999年,頁39-55
14、蔡明砡,社會救助法修正芻議,社區發展季刊,第106期,2004年6 月,頁364-375。
15、蔡維音,低收入戶認定之需求審查,興大法學,5期,頁1-34,2009年5月。
16、蔡維音,社會救助「家庭成員」之認定,月旦法學教室,第58期,2007年8月,頁20-21。
17、潘淑滿,婚姻移民、公民身分與社會福利權,社區發展季刊,第122期,2008年6月,頁136-158。
18、鍾秉正,論社會法之生存權保障功能—以社會救助為例,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54期,2004年6月,頁1-40。

(四)學位、學術研討會論文

1、王菁菁,以工作福利的理念檢視以工代賑方案執行之效果—以嘉義縣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2、李宗派,美國社會救助與福利改革之探討,發表於95年4月26日社會救助的檢討與展望研討會。
3、范宜芳,美國"失依兒童家庭救助"計畫之硏究:政策變遷的觀點,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硏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4、楊婉怡,從社會救助法論我國婚姻移民之生活保障,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5、蔡慧民,九〇年代美國社會福利改革之分析:以公共救助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硏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五)研究報告

1、郭明政,社會救助法第5條之1各款之適用標準,臺北市政府訴願會委託鑑定報告,2010年7月。
2、薛承泰,社會救助法修正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08年10月。


(六)網路資料

1、司法院http://www.judicial.gov.tw/
2、立法院國會圖書館http://npl.ly.gov.tw/do/www/homePage
3、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4、內政部社會司http://www.moi.gov.tw/dsa/index.aspx

二、英文(按作者姓名字母順序排列)

(一)專書

1、Alters, Sandra M., World Poverty, Information Plus Reference Series Detroit: Gale, 2009.
2、Axinn,June and Stern, Mark J,. Social Welfare: 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response to need, Boston, Mass. : Pearson/Allyn and Bacon, c2008.
3、Doak, Melissa J., Social Welfare: Fighting Poverty and Homelessness, Information Plus Reference Series Detroit: Gale, 2008.
4、Dolgoff, Ralph and Feldstein, Donald, Understanding Social Welfare, Boston, Mass. : Pearson Allyn and Bacon,2007.
4、Jennings, Edward T., Zank Jr. and Neal S. (ed), Welfare System Reform: Coordinating Federal, State, and Local Public Assistance Program. Greenwood Press,1993.
5、Karger, Howard Jacob and Stoes, ,David, "American Social Welfare Policy A Pluralist Approach " Boston, Mass. : Pearson/ Allyn & Bacon, c2006.
6、Rejda, George E., Social insurance and economic secur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c1994.
7、Sherraden, Michael, Assets and the Poor: a New American Welfare Policy. Armonk,N.Y.: M.E. Sharpe, c1991.
8、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Social Security Handbook: overview of Social Security programs, 2010, Lanham, Md. : Bernan Press, c2010.
9、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7: Human development to eradicate pover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Inc. 1997.

(二)專書論文

1、Blair, Kevin D. / Taylor, David B., Who will care when parents can’t? An Overview of trends in kinship care with a focus on the child-only provisions of the Temporary Assistance for Needy Families Program, in:Handbook of families and poverty, pp.48-63 (D. Russell Crane and Tim B. Heaton eds., 2008).

(三)期刊

1、Albelda, Randy, Fallacies of Welfare-to-Work Policies,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577 Annals 66, 2001.
2、CASENOTE: MENTAL HEALTH: Federal district court upholds denial of SSI benefits to patients of public mental health institutions, American Health Lawyers Association, Journal of Health Law, Vol.21, No.12, HOSPLW , 1988, p.346.
3、Gans,Herbert J., The Positive Functions of Povert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ume 78 Number 2, pp.275-289.
4、Mahmoudov, Vadim, Are workfare participants "employees"?: legal issues presented by a two-tiered labor force, New York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 Annual Survey of American Law, Ann. Surv. Am. L. 349,1998.
5、Noyes, Jennifer and Fendt, Pam, Are Wisconsin’s low-income families better off or worse off since the state launched its welfare reform initiative called Wisconsin Works (W-2) ten years ago?, WisKids Journal, 2007.

(四)研究報告

1、Golden, Olivia A., Welfare Reform Mostly Worked, Urban Institute, 2005.
2、Nightingale, Demetra Smith, Tommy Thompson`s Golden Opportunity Commentary, Urban Institute, 2001.
3、Seefeldt, Kristin S. et al, Income Support and Social Services for Low-Income People in Wisconsin, Urban Institute state report, 1999.

(五)網路資料

1、Committee on Ways and Means, http://waysandmeans.house.gov/Default.aspx
2、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http://www.socialsecurity.gov/
3、U.S Census Bureau, http://www.census.gov/
4、U.S Department of Children and Families,http://www.acf.hhs.gov/index.html
5、National Priorities Project, http://nationalpriorities.org/en/
6、The Urban Institute, http://www.urban.org/index.cfm
7、Winsconsin Department of Children and Families, http://dcf.wi.gov/default.htm
8、Winsconsin Legislative Data, https://docs.legis.wisconsin.gov/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