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文化建構之觀光消費差異:以來臺觀光之大陸旅客與日本旅客為例
Sightseeing Consuming Distinction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A Case Study of Chinese Tourists and Japanese Tourists Travel to Taiwan
作者 許元菘
Hsu, Yuan Sun
貢獻者 林佳瑩
許元菘
Hsu, Yuan Sun
關鍵詞 消費
觀光
象徵
認同
差異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10-二月-2014 15:02:04 (UTC+8)
摘要 消費是「連結經濟與文化的社會活動」,是經濟生活、文化生活與社會生活的連結點與匯聚地;消費既是經濟領域與日常生活領域進行交換和溝通的渠道,也是資本與日常生活實踐相結合的領域;因此,消費不僅具有經濟和行銷意義,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會意義,本研究關注於消費的象徵性意義、透過消費實踐來建構自我的認同與區別其他人,因此構成彼此間消費上的差異。
觀光旅遊是經濟富裕的表現,觀光客漫遊在不同國度,享受觀光帶來的愉悅,購買當地具有特色的商品,觀光客來臺觀光消費,購買的品項都不相同,是什麼樣的因素造成這樣消費的差異?又該怎麼樣來解釋這些消費差異?
本研究使用2007、2008、2009年行政院觀光局「來臺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三份資料,整理以及詮釋消費差異性的意涵。研究對象主要為中國旅客與日本旅客,透過國籍、性別、年收入、學歷來試圖解釋中國旅客與日本旅客消費差異,個人、社會、文化、社會經濟地位等因素,交織在個人身上,消費實踐呈現出不同購買喜好、消費品項的差異。
參考文獻 周于萍,2002,《來台旅客消費行為之研究》。台北:輔仁大學應用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寧,2011,《消費社會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林顯宗,1996,《日本社會》。台北:新陸書局。
林金燕,2003,《日本來台觀光客旅遊參與型態、觀光形象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台北: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鴻偉,2003,《大陸來台旅客之旅遊參與型態、觀光形象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台北: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阿蘭,2000,《日本觀光客消費行為之研究》。台北:輔仁大學應用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陸學藝、李培林,2007,《中國社會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陳坤宏,1995,《消費文化理論》。台北:揚智文化。
楊國樞,1990,《中國人的心理》。台北:桂冠。
Peter, Grrigan著,王宏仁譯,2010,《消費社會學》。台北:群學出版。
Robert, Bocock著,張君玫、黃鵬仁譯,1996,《消費》。台北:巨流。
Baudrillard, Jean, 1988, Consumer Society ,in Selected Writings,edited by Mark Poster.Cambridge:Polity Press, pp. 29-56.
Bourdieu, Pierre, 1984, Distinction: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translate by Richard Nice.Lons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Bourdieu, Pieree, 1989,Social space and symbolic power,in Sociological Theory,
Volume7:14-25.
Douglas, Mary and Isherwood, Baron, 1979,The World of Goods. Towards an Anthropology of Consumption. London: Alien Lane.
Featherstone, Mike, 1991,Consumer Culture and Postmodernism. London: Sage.
Jenkins,Richard,1996,Social Identity. London: Routledge.
MacCannell, Dean, 1976, The Tourist. A New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New York: Schocken Books.
Urry, John, 1990, The Tourist Gaze. Leisure and Travel in Contemporary Societies. London: Sage.
Veblen, Thorstein, 1899, 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New York: Augustus M.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學研究所
98254014
1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8254014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佳瑩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許元菘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Hsu, Yuan Sunen_US
dc.creator (作者) 許元菘zh_TW
dc.creator (作者) Hsu, Yuan Sunen_US
dc.date (日期) 201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0-二月-2014 15:02:04 (UTC+8)-
dc.date.available 10-二月-2014 15:02:0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0-二月-2014 15:02:04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98254014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373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社會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254014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消費是「連結經濟與文化的社會活動」,是經濟生活、文化生活與社會生活的連結點與匯聚地;消費既是經濟領域與日常生活領域進行交換和溝通的渠道,也是資本與日常生活實踐相結合的領域;因此,消費不僅具有經濟和行銷意義,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會意義,本研究關注於消費的象徵性意義、透過消費實踐來建構自我的認同與區別其他人,因此構成彼此間消費上的差異。
觀光旅遊是經濟富裕的表現,觀光客漫遊在不同國度,享受觀光帶來的愉悅,購買當地具有特色的商品,觀光客來臺觀光消費,購買的品項都不相同,是什麼樣的因素造成這樣消費的差異?又該怎麼樣來解釋這些消費差異?
本研究使用2007、2008、2009年行政院觀光局「來臺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三份資料,整理以及詮釋消費差異性的意涵。研究對象主要為中國旅客與日本旅客,透過國籍、性別、年收入、學歷來試圖解釋中國旅客與日本旅客消費差異,個人、社會、文化、社會經濟地位等因素,交織在個人身上,消費實踐呈現出不同購買喜好、消費品項的差異。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第一節 日本社會與中國社會的消費文化....................... 5
第二節 消費理論........................................... 7
第三節 消費與認同......................................... 1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研究方法.............................. 14
第一節 資料來源與使用樣本................................. 14
第二節 研究架構........................................... 15
第三節 研究假設........................................... 16
第四節 樣本變項的描述..................................... 1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27
第一節 國籍與購物費差異................................... 27
第二節 購物費、國籍與性別ANOVA分析....................... 29
第三節 購物費、國籍、性別、年收入與教育程度多元迴歸分析... 3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34
第一節 重要發現........................................... 34
第二節 討論與建議......................................... 36
第三節 研究限制........................................... 37
第四節 未來研究建議....................................... 38

參考文獻................................................. 39
zh_TW
dc.format.extent 230953 bytes-
dc.format.extent 299374 bytes-
dc.format.extent 831158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8254014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消費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觀光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象徵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認同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差異zh_TW
dc.title (題名) 文化建構之觀光消費差異:以來臺觀光之大陸旅客與日本旅客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Sightseeing Consuming Distinction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A Case Study of Chinese Tourists and Japanese Tourists Travel to Taiwa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于萍,2002,《來台旅客消費行為之研究》。台北:輔仁大學應用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寧,2011,《消費社會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林顯宗,1996,《日本社會》。台北:新陸書局。
林金燕,2003,《日本來台觀光客旅遊參與型態、觀光形象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台北: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鴻偉,2003,《大陸來台旅客之旅遊參與型態、觀光形象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台北: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阿蘭,2000,《日本觀光客消費行為之研究》。台北:輔仁大學應用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陸學藝、李培林,2007,《中國社會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陳坤宏,1995,《消費文化理論》。台北:揚智文化。
楊國樞,1990,《中國人的心理》。台北:桂冠。
Peter, Grrigan著,王宏仁譯,2010,《消費社會學》。台北:群學出版。
Robert, Bocock著,張君玫、黃鵬仁譯,1996,《消費》。台北:巨流。
Baudrillard, Jean, 1988, Consumer Society ,in Selected Writings,edited by Mark Poster.Cambridge:Polity Press, pp. 29-56.
Bourdieu, Pierre, 1984, Distinction: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translate by Richard Nice.Lons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Bourdieu, Pieree, 1989,Social space and symbolic power,in Sociological Theory,
Volume7:14-25.
Douglas, Mary and Isherwood, Baron, 1979,The World of Goods. Towards an Anthropology of Consumption. London: Alien Lane.
Featherstone, Mike, 1991,Consumer Culture and Postmodernism. London: Sage.
Jenkins,Richard,1996,Social Identity. London: Routledge.
MacCannell, Dean, 1976, The Tourist. A New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New York: Schocken Books.
Urry, John, 1990, The Tourist Gaze. Leisure and Travel in Contemporary Societies. London: Sage.
Veblen, Thorstein, 1899, 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New York: Augustus M.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