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
A meta-evaluation study of elementary school evaluation in Taoyuan city
作者 林漢庭
貢獻者 吳政達
林漢庭
關鍵詞 校務評鑑
後設評鑑
後設評鑑標準
日期 2013
上傳時間 10-二月-2014 15:07:25 (UTC+8)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對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進行後設評鑑研究。透過文獻探討建立理論基礎,以建構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標準,並依據後設評鑑標準,分析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實施之符合情形。
本研究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對參與桃園縣100、101學年度國民小學校務評鑑方案之39位評鑑委員及61所國小245位學校人員實施調查研究。問卷調查所得資料,利用社會科學統計套裝軟體SPSS 19.0 for Windows 進行輸入,以描述統計、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壹、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實施,符合後設評鑑標準之程度,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整體而言,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實施情形良好,三個層面中以「評鑑方案實施與分析」層面的符合程度最高,其次為「評鑑方案規劃設計與管理」層面,而「評鑑方案結果應用與檢討」層面最須加強。
二、九個向度中以「評鑑組織」向度整體表現最佳,其次依序為「評鑑實施」、「評鑑對象」、「蒐集分析」、「評鑑目的」、「評鑑內容」、「結果報告」、「評鑑經費」;而「結果運用」向度整體表現最須加強。
貳、評鑑委員與學校人員之不同評鑑角色人員對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實施成效在後設評鑑標準之看法,兩者在「評鑑目的」、「評鑑組織」、「評鑑內容」「評鑑經費」、「評鑑實施」、「蒐集分析」與「結果報告」等七個向度,看法較為不一致。
參、不同背景變項之學校人員對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實施成效在後設評鑑標準之看法差異,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職務不同」、「學歷不同」、「教職年資不同」、「學校類型不同」與「主任年資不同」、「校長年資不同」的學校人員在「評鑑方案規劃設計與管理」層面的符合程度看法較為不一致
二、「職務不同」與「主任年資不同」的學校人員在「評鑑方案實施與分析」層面的符合程度看法較為不一致
三、「教職年資不同」、「學校類型不同」、「主任年資不同」的學校人員在「評鑑方案結果應用與檢討」層面的符合程度看法較為不一致
最後依據研究之主要發現與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教育行政機關、國民小學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校務評鑑、後設評鑑、後設評鑑標準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慧君(2011)宜蘭縣國民中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吳政達、郭昭佑( 1997)。概念構圖法在國民小學教科書評鑑標準建構之應用。
教育與心理研究,20(2),217-242。
吳清山(2002)。校務評鑑的實施挑戰與因應策略。教師天地,117,6-14。
吳清山、王湘栗(2004)。教育評鑑的概念與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9,1-26。
吳清山、林天祐(2005)。後設評鑑。教育研究月刊,137,159。
李淑慧(2007)。臺北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瑞剛(2008)。新竹市公立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劭仁(2001)。我國高級中學後設評鑑指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和春、張素貞(2005)。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實施之探究─以桃園縣為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5(6),72-89。
林淑芬(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錫輝(2007)。高雄市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邱錦興(2004)。臺北市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紀寶惠(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後設評鑑之研究。中原大學碩士論
文,未出版,桃園縣。
秦夢群(2012)。教育行政-實務部分。台北:五南。
張鈿富(2001)。面對校務評鑑應有的理念與作法。教育研究月刊,91,30-35。
張銘堅(2010)。台南市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南台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郭昭佑(2000)。學校本位評鑑。臺北:五南。
郭昭佑(2007)。教育評鑑研究:原罪與解放。台北市:五南。
陳玉琨(2004)。教育評鑑學。臺北:五南。
陳玉瑩(2011)。澎湖縣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怡璇(2006)。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淑惠(2002)。教育方案評鑑。臺北市:師大書苑。
游家政(1994)。國民小學後設評鑑標準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湯志民(2006)。校務評鑑理論與實務:北桃三縣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之探析。載於潘慧玲(主編),敎育評鑑的回顧與展望(251-299頁)。臺北市︰心理。
黃光雄(1989)。教育評鑑的模式。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嘉雄(2010)。課程評鑑。臺北市:心理。
楊琬湞(2012),臺北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詹益成(2003)。桃園縣立國民小學教育評鑑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蔡文賢(2005)。高雄縣國民小學校務後設評鑑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蔡宜臻(2006)。宜蘭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研究—以後設評鑑之觀點。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蔡錦庭(2007)。基隆市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麗華(2011)。國民小學教師評鑑後設評鑑標準與權重體系建構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博士,未出版,臺北市。
鄧茜榕(2009)。桃園縣國民中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中原大學碩士論
文,未出版,桃園縣。
鄭崇趁(2006)。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指標與實施方式研究。台北市:心理。
穆慧儀(2003)。國民中學後設評鑑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未出版,臺北市。
蕭 霖(2004)。我國教育評鑑的問題、發展與展望。教育資料集刊,29,
515-525。
鮑艷利(2006)。我國高等教育評估后評估內容與方法研究。河海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京市。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臺北:高等教育。
羅文全(2005),臺北市高職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嚴 芳(2010)。教育元評估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上海市。
蘇錦麗(1995)。大學學門評鑑試辦計劃成效評估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貳、外文部分
Aspinwall, K., Simkins, T., Wilkinson, J. F., & McAnley, M. J.(1992). Managing evaluation on education. New York: Routledge.
Brinkerhoff, R. O., Brrethower, D. M., Hluchyj, T. & Nowakowski, J. R.(1983).
Program evaluation : A practitioner’ s guild for trainers and educators. Boston:Kluwer-Nijhoff.
Cook T. D. & Gruder, C.(1978). Metaevaluation research. Evaluation Quality,2(1),5-51.
Cook, T. D.(1974). The Potential and Limitations of Secondary Evaluation. In M. W.Apple, M. J. Subkoviak, & H. S. Lufler, Jr.(Eds.), Educational Evaluation:Analysis and Responsibility (pp.155-235). Berkeley, CA: MrCutrhan.
ERS Standard Committee.(1982). Evaluation Research Society standards for program evaluation. In P. H. Rossi(Ed.). Standards for Evaluation Practice(pp.7-20).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1981).Standards for
evaluations of educational programs, projects, and materials. NY: McGraw-Hall.
Keun-bok Kang & Chan-goo Yi (2000).A design of the metaevaluation model. Poster session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Canadian Evaluation society,Montreal, Canada.
Madaus, G. F., Scriven, M., & Stufflebeam, D. L.(Eds.)(1983). Evaluation models :Viewpoints on educational and human services evaluation. MA: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Nilsson, N. & Hogben, D .(1983)Metaevaluation, in E. R. House (Ed.)Philosoghy of Evaluation, (p313-327).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chwandt, T. A., & Halpern, E. S. (1988). Linking auditing and metaevaluation. Newbury Park, CA: Sage.
Scriven, M. (1969). An introduction to meta-evaluation. Education Products Report,2(3), 36-38.
Scriven, M.(1981). Evaluation thesaurus. CA: Edge Press.
Smith, N. L.(1981). Criticism and Meta-Evaluation. In N. L. Smith(Ed.). New
Techniques for Evaluation (pp.266-273).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s.
Stufflebeam, D. L.& Shinkfield,A .J. (2007) Evaluation Theory, Models, &Applications.(p647).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tufflebeam, D.L.(1974).Toward a technology for evaluating evalu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090319).
Stufflebeam, D.L.(1981). Metaevaluation: Concept, Standards, and Uses. In R.A.
Berk (Ed.), Educational Evaluation Methodology: The State of The Art (pp.146-163). Baltimore, M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tufflebeam, D.L. (2001).The metaevaluation imperative.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22(2),183-209.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98911010
1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911010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吳政達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林漢庭zh_TW
dc.creator (作者) 林漢庭zh_TW
dc.date (日期) 201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0-二月-2014 15:07:25 (UTC+8)-
dc.date.available 10-二月-2014 15:07:2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0-二月-2014 15:07:25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098911010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376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911010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對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進行後設評鑑研究。透過文獻探討建立理論基礎,以建構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標準,並依據後設評鑑標準,分析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實施之符合情形。
本研究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對參與桃園縣100、101學年度國民小學校務評鑑方案之39位評鑑委員及61所國小245位學校人員實施調查研究。問卷調查所得資料,利用社會科學統計套裝軟體SPSS 19.0 for Windows 進行輸入,以描述統計、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壹、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實施,符合後設評鑑標準之程度,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整體而言,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實施情形良好,三個層面中以「評鑑方案實施與分析」層面的符合程度最高,其次為「評鑑方案規劃設計與管理」層面,而「評鑑方案結果應用與檢討」層面最須加強。
二、九個向度中以「評鑑組織」向度整體表現最佳,其次依序為「評鑑實施」、「評鑑對象」、「蒐集分析」、「評鑑目的」、「評鑑內容」、「結果報告」、「評鑑經費」;而「結果運用」向度整體表現最須加強。
貳、評鑑委員與學校人員之不同評鑑角色人員對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實施成效在後設評鑑標準之看法,兩者在「評鑑目的」、「評鑑組織」、「評鑑內容」「評鑑經費」、「評鑑實施」、「蒐集分析」與「結果報告」等七個向度,看法較為不一致。
參、不同背景變項之學校人員對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實施成效在後設評鑑標準之看法差異,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職務不同」、「學歷不同」、「教職年資不同」、「學校類型不同」與「主任年資不同」、「校長年資不同」的學校人員在「評鑑方案規劃設計與管理」層面的符合程度看法較為不一致
二、「職務不同」與「主任年資不同」的學校人員在「評鑑方案實施與分析」層面的符合程度看法較為不一致
三、「教職年資不同」、「學校類型不同」、「主任年資不同」的學校人員在「評鑑方案結果應用與檢討」層面的符合程度看法較為不一致
最後依據研究之主要發現與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教育行政機關、國民小學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校務評鑑、後設評鑑、後設評鑑標準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實施與發展 9
第二節 後設評鑑之理論內涵 28
第三節 後設評鑑標準與相關研究 4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73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 7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7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77
第四節 研究流程 79
第五節 資料分析 8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85
第一節 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實施符合後設評鑑標準之結果分析 85
第二節 評鑑方案規劃設計與管理層面之看法差異性分析 94
第三節 評鑑方案實施與分析層面之看法差異性分析 126
第四節 評鑑方案結果應用與檢討層面之看法差異性分析 14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65
第一節 結論 165
第二節 建議 169
文獻 173
中文部分 172
英文部分 174
附錄一 桃園縣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實施要點 176
附錄二 桃園縣中小學校務評鑑實施要點 179
附錄三 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問卷(問卷初稿) 181
附錄四 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問卷 (正式問卷) 191
zh_TW
dc.format.extent 374412 bytes-
dc.format.extent 2468199 bytes-
dc.format.extent 177004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911010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校務評鑑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後設評鑑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後設評鑑標準zh_TW
dc.title (題名) 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A meta-evaluation study of elementary school evaluation in Taoyuan city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慧君(2011)宜蘭縣國民中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吳政達、郭昭佑( 1997)。概念構圖法在國民小學教科書評鑑標準建構之應用。
教育與心理研究,20(2),217-242。
吳清山(2002)。校務評鑑的實施挑戰與因應策略。教師天地,117,6-14。
吳清山、王湘栗(2004)。教育評鑑的概念與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9,1-26。
吳清山、林天祐(2005)。後設評鑑。教育研究月刊,137,159。
李淑慧(2007)。臺北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瑞剛(2008)。新竹市公立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劭仁(2001)。我國高級中學後設評鑑指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和春、張素貞(2005)。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實施之探究─以桃園縣為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5(6),72-89。
林淑芬(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錫輝(2007)。高雄市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邱錦興(2004)。臺北市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紀寶惠(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後設評鑑之研究。中原大學碩士論
文,未出版,桃園縣。
秦夢群(2012)。教育行政-實務部分。台北:五南。
張鈿富(2001)。面對校務評鑑應有的理念與作法。教育研究月刊,91,30-35。
張銘堅(2010)。台南市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南台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郭昭佑(2000)。學校本位評鑑。臺北:五南。
郭昭佑(2007)。教育評鑑研究:原罪與解放。台北市:五南。
陳玉琨(2004)。教育評鑑學。臺北:五南。
陳玉瑩(2011)。澎湖縣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怡璇(2006)。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淑惠(2002)。教育方案評鑑。臺北市:師大書苑。
游家政(1994)。國民小學後設評鑑標準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湯志民(2006)。校務評鑑理論與實務:北桃三縣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之探析。載於潘慧玲(主編),敎育評鑑的回顧與展望(251-299頁)。臺北市︰心理。
黃光雄(1989)。教育評鑑的模式。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嘉雄(2010)。課程評鑑。臺北市:心理。
楊琬湞(2012),臺北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詹益成(2003)。桃園縣立國民小學教育評鑑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蔡文賢(2005)。高雄縣國民小學校務後設評鑑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蔡宜臻(2006)。宜蘭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研究—以後設評鑑之觀點。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蔡錦庭(2007)。基隆市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麗華(2011)。國民小學教師評鑑後設評鑑標準與權重體系建構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博士,未出版,臺北市。
鄧茜榕(2009)。桃園縣國民中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中原大學碩士論
文,未出版,桃園縣。
鄭崇趁(2006)。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指標與實施方式研究。台北市:心理。
穆慧儀(2003)。國民中學後設評鑑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未出版,臺北市。
蕭 霖(2004)。我國教育評鑑的問題、發展與展望。教育資料集刊,29,
515-525。
鮑艷利(2006)。我國高等教育評估后評估內容與方法研究。河海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京市。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臺北:高等教育。
羅文全(2005),臺北市高職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嚴 芳(2010)。教育元評估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上海市。
蘇錦麗(1995)。大學學門評鑑試辦計劃成效評估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貳、外文部分
Aspinwall, K., Simkins, T., Wilkinson, J. F., & McAnley, M. J.(1992). Managing evaluation on education. New York: Routledge.
Brinkerhoff, R. O., Brrethower, D. M., Hluchyj, T. & Nowakowski, J. R.(1983).
Program evaluation : A practitioner’ s guild for trainers and educators. Boston:Kluwer-Nijhoff.
Cook T. D. & Gruder, C.(1978). Metaevaluation research. Evaluation Quality,2(1),5-51.
Cook, T. D.(1974). The Potential and Limitations of Secondary Evaluation. In M. W.Apple, M. J. Subkoviak, & H. S. Lufler, Jr.(Eds.), Educational Evaluation:Analysis and Responsibility (pp.155-235). Berkeley, CA: MrCutrhan.
ERS Standard Committee.(1982). Evaluation Research Society standards for program evaluation. In P. H. Rossi(Ed.). Standards for Evaluation Practice(pp.7-20).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1981).Standards for
evaluations of educational programs, projects, and materials. NY: McGraw-Hall.
Keun-bok Kang & Chan-goo Yi (2000).A design of the metaevaluation model. Poster session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Canadian Evaluation society,Montreal, Canada.
Madaus, G. F., Scriven, M., & Stufflebeam, D. L.(Eds.)(1983). Evaluation models :Viewpoints on educational and human services evaluation. MA: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Nilsson, N. & Hogben, D .(1983)Metaevaluation, in E. R. House (Ed.)Philosoghy of Evaluation, (p313-327).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chwandt, T. A., & Halpern, E. S. (1988). Linking auditing and metaevaluation. Newbury Park, CA: Sage.
Scriven, M. (1969). An introduction to meta-evaluation. Education Products Report,2(3), 36-38.
Scriven, M.(1981). Evaluation thesaurus. CA: Edge Press.
Smith, N. L.(1981). Criticism and Meta-Evaluation. In N. L. Smith(Ed.). New
Techniques for Evaluation (pp.266-273).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s.
Stufflebeam, D. L.& Shinkfield,A .J. (2007) Evaluation Theory, Models, &Applications.(p647).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tufflebeam, D.L.(1974).Toward a technology for evaluating evalu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090319).
Stufflebeam, D.L.(1981). Metaevaluation: Concept, Standards, and Uses. In R.A.
Berk (Ed.), Educational Evaluation Methodology: The State of The Art (pp.146-163). Baltimore, M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tufflebeam, D.L. (2001).The metaevaluation imperative.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22(2),183-209.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