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 | 社會系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官逸人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林亦之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熊瑞梅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12.03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7-四月-2014 15:20:38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7-四月-2014 15:20:38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7-四月-2014 15:20:38 (UTC+8) | -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5458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IC(積體電路)產業是臺灣過去三十多年來發展最完整、且在世界上最具有競爭力的創新型產業。研發與技術專利成長快速,也代表這個產業的技術創新成果。臺灣IC 產業技術創新和專利的研究累積了一些成果,但較缺乏使用研發創新發明人網絡所做的分析。本研究使用IC 產業專利發明人網絡資料,從結構洞(structural holes)和地位訊號(status signal)這兩個過去西方半導體和生物科技等創新產業研究中,最能解釋創新行動者與網絡系統和創新表現理論機制的學術研究累積成果出發,並反省臺灣特有IC 業分工技術利基位置,發展出專利發明人網絡對專利發明成果影響機制之模型。 | en_US |
dc.format.extent | 1226084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relation (關聯) |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24(1), 51-82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IC 產業;專利;發明人網絡;結構洞;地位訊號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台灣IC產業創新機制:以2001年、2005年台灣IC產業專利的發明人網絡為例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article | 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