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王增勇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魏劍凜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魏劍凜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13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4-七月-2014 11:28:33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4-七月-2014 11:28:33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4-七月-2014 11:28:33 (UTC+8) | - |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 G0099264011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7466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社會工作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9264011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102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一、面對自己的專業焦慮,重新思索社會工作的本質。二、透過解構自己的專業焦慮,尋求解放「我」的可能性。三、覺察自己與權威的故事,尋求與權威相處的可能。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 故事的開始......7. 第一節 起點:從一個怕老師的社工系學生說起......7. 第二節 研究目的:失去的聲音─「我」,你在哪裡 ......12. 第二章 我與他者的對話......14. 第一節 我與書本的對話......14. 第二節 我與人的對話......24 第三章 自我敘事作為一個解放的過程......31. 第一節 在敘說之前......31. 第二節 敘說故事的意義......34. 第三節 研究設計......38. 結語:說故事對我的意義......45. 第四章 話說從頭─我與父親、我與權威......48. 第一節 早期我眼中的父親形象:造型精緻、卻無比堅硬的藤條......48. 第二節 談父親的「打」與我的「被打」......53. 第三節 幼時與權威相處的經驗所留下的痕跡......57. 第四節 我將如何回應父親、回應專業這個巨人?......60. 第五章 尋求與「專業父親」的和解之道......70. 第一節 認父......70. 第二節 我與醫院的難解之緣......76. 第三節 我與督導父親......80. 第四節 與專業父親的合解 ......89. 第六章 一條通向內心的道路......96. 參考文獻......100. | zh_TW |
dc.format.extent | 2185563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264011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自我敘事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權威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社會工作實踐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父親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解放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與權威共舞─我的社會工作實踐歷程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Dancing with the authority ─ The course of my social work practice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網頁資料漂流社會工作電子報:http://www.replacing.org/。內政部社會司:http://www.moi.gov.tw/dsa/心理師法:http://www.coun.ncnu.edu.tw/psychologist.htm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http://cswe.casehsu.org/index.php/%E9%A6%96%E9%A0%81王增勇個人部落格:http://tywangster.blogspot.tw/社工師法受害人聯盟:http://blog.hi-all.com/swrvictim/2005/12/書面資料中文文獻王增勇、陶蕃瀛,2006,專業化=證照=專業自主?《應用心理研究》:201-224。王增勇(2012)。親愛的社工,我把錄取率提高到44%!證照制度對台灣社工專業發展十五年後的觀察。王勇智、鄧名宇譯(2003)。C.K.Riessman著。敘說分析。台北:五南王增勇 (2004)。專業化不如有趣化。Alternative論壇http://psy.hi-all. Com。王增勇(2002)在專業主義下交出靈魂的社工專業—個案管理在社工場域的論述實踐。人文社會學術的文化轉向研討會。清大社會學研究所、文化研究學會主辦。http://www.ym.edu.tw/~tywang/%AD%D3%AE%D7%BA%DE%B2z%BD%D7%ADz%A4%C0%AAR%A4%E5%B3%B9.htm王順民(2006)。人群服務社會工作專業的迷思與弔詭-關於法律系所限量招生的衍生性思考。網路文章:中華民國九十五年社會(評)095-052號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S/095/SS-C-095-052.html王永慈、許臨高、張宏哲、羅四維(2002)。社會工作倫理─應用與省思。輔仁大學出版社 http://cc.shu.edu.tw/~atss1/Seminar/20120905/D4/D4-2.pdf王順民(2012)關於社工師四十三趴錄取率的迷思與弔詭 http://tw.myblog.yahoo.com/sunnyswa2010/article?mid=280&prev=281&next=279王佳琦(2006)。徘徊在聽與說之間-一個社會工作學習者在自我與專業間的差異對話。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朱儀羚、吳芝儀、蔡欣志、康翠婷、柯嬉慧(譯)(2004)。M.L.Crossley著。敘事心理研究:自我、創傷與意義的建構。嘉義市:濤石文化。余雲楚、梁志遠、謝博齊、邱延亮,2004a.,<生業、職業、專業與志業--助人志業自主抗爭的社會學反思>。臺北:台灣行動研究學年會。余漢儀(2006)。錯把專業當志業?應用心理研究,31,24-27呂寶靜主編(2002)。社會工作與台灣社會。臺北市 : 巨流宋麗玉、曾華源、施教裕、鄭麗珍著。社會工作理論─處遇模式與案例分析。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吳月美(2007)。在社工實踐中我對權力結構的詮釋與反思。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李增錄(2007)。社會工作概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何粵東 (2005)。敘說研究方法論初探。 應用心理研究,,25(), 55-72。周雅容(1998),語言互動與權力:倫理的思考,節自嚴祥鸞主編之危險與秘密--研究倫理,台北:三民;141-184周志建(2010)。證照的迷思。台灣心理治療學會電子報。http://www.tap.org.tw/eletter/mag072/meditation-1.html周志建(2012)。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隱喻、自由書寫。台北:心靈工坊。林美珠(2000)。敘事研究:從生命故事出發。輔導季刊,36,27-34。林娟芬(2000)。敘說分析與生命主題。網路文章:http://www.ttcs.org.tw/~church/25.2/09.htm林萬億著(2002)。當代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林勝義(2010)。社會工作概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邱珍琬(2010)。學習成為一個諮商人:自我敘說研究。應用心理研究,第48期,141-180。徐震、李明政(2002)。社會工作倫理。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徐明佑(2010)。自己的路,勇敢的走:一位男性幼教師的自我敘說。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幼稚園教師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徐敬官(2004)。書寫你的生命故事:自我敘事與身分認同。2004年中華傳播學會投稿論文。網路文章:http://ccs.nccu.edu.tw/UPLOAD_FILES/HISTORY_PAPER_FILES/230_1.pdf胡幼慧主編(2010)。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性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范信賢(2003)。課程改革中的教師轉變:敘是研究的取像。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果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沈建亨(2003)。我對社會工作的探索與再認識-與基層社會工作者的串連、集體行動與反思。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沈珊珊(1997)。教師專業語教師自主權之社會學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85-2413-H-134-010)柯麗評(2008)。當敘事、女性主義走入社會工作─再度遇見受暴婦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博士論文。郭志南(2013)。從一位寫不出論文的研究生說起:逆寫社會工作專業帝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榮華(2007)。從語言的中介性論高達美的意義理論─兼論本質主義與反本質主義,台大文史哲學報,66: 153-178。陳彥蓁(2007)。為何「你」會從事「她」的工作?推拉男性進出居服大門之助力與阻力。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所碩士論文。翁開成(2005)。生命故事的生生不息之美。應用心理研究第25期。黃千芳(2010)。熟讀背誦在兒童讀經中的意義探究—一個默會知識的觀點。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張家豪(2012)。國中、高中、大學─籃球教練的自我敘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胡幼慧(2010),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莊凱翔(2008)。研究生之死─社工教育中的師生關係。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張隆順譯(1984),國際社會工作教育的回顧與展望。台北市 : 國立編譯館張隆順譯(1985)。社會工作會談。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許祖維(2006)。解構「專業」:社工系大學畢業生離開社會工作的歷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莫藜藜(2005)。醫務社會工作。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高迪理(1994)個案管理:新名稱或是新方法?社會工作學刊,3,145-159。 陶蕃瀛(1991)。論專業化之條件:兼談台灣社會工作之專業化。當代社會工作。陶蕃瀛(1999)。社會工作專業發展的分析與展望。社會發展季刊,88,190-196。陶蕃瀛(2005)。為何要有社工師法?社工師法受害人聯盟http://blog.hi-all.com/swrvitim/2005/12/post_37.html葉肅科(2002)。社會學概論,台北:學富。葉至誠(2009)。社會工作槪論。臺北縣深坑鄉 : 揚智文化 蔡文輝、李紹嶸( 2006)。社會學概論(增訂二版),台北三民。蔡敏玲、徐曉雯(譯)(2003)。敘說研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台北市:心理。梁媛媛(2008)。社工人生命經歷之回溯與主體展顯 ─從臨終陪伴經驗進入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黃萃涵(2010)。「沒有聲音不代表不存在」─ 女性街舞舞者自我實踐的展現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2011)。社會個案工作。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曾華源(1993)。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研究。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曾華源、胡慧嫈、李仰慈、郭世豐(2002)。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與倫理概論。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藍豔柔(2003)。醫務社會工作者之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廖榮利(1997)。社會個案工作。台北:幼獅文化。潘淑滿(2000)。社會個案工作。心理出版社股份有仙公司。蔡培元(2007)。我僅僅只是一個胖子--記述一段朝向自在的歷程國立陽明大學碩士論文謝秀芬著(2010)。社會個案工作─理論與技巧,雙葉書廊有限公司。羅曉瑩 (2004) 。研究者社工認同的形塑、探索與掙扎 --一種過程取向的差異對話研究。東吳大學碩士論文A.S.Chambon, A..irving & L.Epstrin(1999),王增勇等譯(2005)。傅柯與社會工作。心理出版。Adrienne S. Chambon, Allan Irving & Laura Epstein著,王增勇、范燕燕、官晨怡、廖瑞華、簡憶鈴譯(2005)。傅柯與社會工作。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Craig Winston LeCro著。李晏甄,林立譯(2009)。社工員的故事 /臺北市 : 群學D. Jean Clandinin, Michael Connelly著; 蔡敏玲, 余曉雯譯(2003)。敘說探究 : 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臺北市:心理David Guttmann著,田秀蘭、彭孟堯譯(2011)。社會工作倫理。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Elizabeth A. Segal, Karen E. Gerdes, Sue Steiner著(2007),曾華源,高迪理主編。社會工作概論 : 成為一位改變者。臺北市 : 湯姆生出版 : 洪葉文化發行。Lena Dominelli著,魏希聖譯(2003)。社會工作的理論與實務。臺北縣永和市:韋伯文化Lena Dominelli著,魏希聖譯(2003)。社會工作的倫理與實務。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Neil Thompson著,林以舜譯(2009)。理解社會工作 /臺北市: 華都文化。Robert Fisher著,王石珍譯(1994)。為自己出征。臺北市 : 方智Robert Coles著,吳慧貞譯(2001)。故事的呼喚。臺北市 : 遠流Richard Stone著,張敏如譯(2000)。沙發上的說話課。臺北市 : 經典傳訊文化。Robert Adams著,陳秋山譯(2010)。陪力、參與、社會工作。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英文文獻Griffin, C.(1986).Qualitative methods and female experience: young women from school to the job market. IN S. Wilkinson(Ed.)O`Sullivan, Terence (2011) Decision-making in social work.Palgrave Macmillan.Polanyi, M.(2007). Tacit knowledge.(Retrieved Aug. 31, 2007,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Tacit_knowledge).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