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國科會研究計畫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九十年代的中共
其他題名 China in the 1990s
作者 葉明德;周玉山;宋國誠;陳璋津;范利民;王玲玲;許光泰;喬一名;葉徲英;梁玉英
貢獻者 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關鍵詞 中國共產黨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日期 1993
上傳時間 6-八月-2014 16:59:15 (UTC+8)
摘要 1990年代以後,中國大陸的變化會是個什麼面貌?為了探討這個問題,本項研究選擇中共的經濟改革、開放措施為焦點。以此一焦點為基礎,本項研究發現,90年代迄今,大陸的變化、及中共的肆應措施,仍有若干脈絡可尋。90年代的中共「變」的少,「不變」的仍多。 中共經濟改革、開放措施推行的結果,對民間社會的衝擊較明顯,90年代大陸的「大眾文化」,呈現出「自我」取向、戲謔政治、反道德傳統及時享樂等價值為主體的「痞子文化」潮流。針對這種通俗文化的發展趨勢,大陸文化界有討論,但是,中共當局除了間或採取「掃黃」措施之外,似顯得無計可施。事實上,中共應可以經由官方「文藝政策」扭轉「痞子文化」潮流。然而,中共仍沿習「文藝服務政治」的習慣。也因此,中共為90年代訂下的「文藝政策」方針是「愛國主義」。這種宣揚「愛國主義」為主調的「文藝政策」,目的在於整合、動員大陸人力,其政治意義大。中共的「文藝政策」似不屬於文化政策的範疇。 另外,和文化有關的大眾傳播方面,在經濟開發措施持續推動影響下,經濟利潤動機、讀者需求、經濟訊息等需要逐漸加強,引起大眾傳播媒體、特別是省、市「機關報」內容作多樣、發行自理,而且廣告量與日俱增。面對大眾傳播媒體的變化,中共當局似亦只重申,「黨」宣傳部加強監督的老辦法。中共並未提出明確的「媒體政策」(media policy)。 其次受經濟開發影響較大的是,大陸的教育。根據本項研究發現,中共90年代的教育政策以提高人口素質、及供應專業人才為目標。無疑的這兩項教育目標富有理想、實際的價值。然而,若無適當的「人口政策」、又若不同時改良教育體系及教育行政制度,則這些教育改革理想恐難實現。再加上現存的教育經費短缺、師資不足、及各地教育資源不均等實際困難,90年代中共的教育改革恐仍難有績效。 在所謂的「上層建築」部分,中共雖然重視「法制」,但「法治」觀念仍付之闕如。而中共重視「法制」的推砌,只是以「法律」來鞏固經濟開發的成果,中共當局並非以法律制定在先、用法律來規範經濟活動。這種「法制」與「法治」觀念的差距不可說不大。甚至就「法制」的規範來看,中共當局也仍不願意對「私有財產」、「公平競爭」等最基本的資本主義生產法則賦與法律保障。 雖然,中共當局還能對「後冷戰」世局的劇烈變化調整其「認識」(perception),重申其「主權」、「自主」、抗衡霸權等立場,並重整其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外交。而且,中共亦憑藉民族主義情緒,執行收回香港的任務。表面上看,這些對外政策、姿態或有整合大陸內部的功能。若再加上「經濟特區」及新近提出的「區域開發」計畫,好像90年代的中共似大有可為。實際上,中共領導層還在官方意識形態上爭執不休,90年代的中共政策仍不確定。再從以上的分析來看,過去十幾年來,中共大抵係以一個僵化的官僚,沿用中共陳舊的統治習性、觀念片斷地推動經濟開發。中共不僅還來不及整治舊問題,更談不上對經濟開發、社會片面對外開放引起的新問題有新的政策。90年代的中國大陸仍是一個難以逆料的「未知數」。
關聯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計畫編號NSC82-0301-H004-005
資料類型 report
dc.contributor 國際關係研究中心en_US
dc.creator (作者) 葉明德;周玉山;宋國誠;陳璋津;范利民;王玲玲;許光泰;喬一名;葉徲英;梁玉英zh_TW
dc.date (日期) 199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6-八月-2014 16:59:15 (UTC+8)-
dc.date.available 6-八月-2014 16:59:1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6-八月-2014 16:59:15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8343-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1990年代以後,中國大陸的變化會是個什麼面貌?為了探討這個問題,本項研究選擇中共的經濟改革、開放措施為焦點。以此一焦點為基礎,本項研究發現,90年代迄今,大陸的變化、及中共的肆應措施,仍有若干脈絡可尋。90年代的中共「變」的少,「不變」的仍多。 中共經濟改革、開放措施推行的結果,對民間社會的衝擊較明顯,90年代大陸的「大眾文化」,呈現出「自我」取向、戲謔政治、反道德傳統及時享樂等價值為主體的「痞子文化」潮流。針對這種通俗文化的發展趨勢,大陸文化界有討論,但是,中共當局除了間或採取「掃黃」措施之外,似顯得無計可施。事實上,中共應可以經由官方「文藝政策」扭轉「痞子文化」潮流。然而,中共仍沿習「文藝服務政治」的習慣。也因此,中共為90年代訂下的「文藝政策」方針是「愛國主義」。這種宣揚「愛國主義」為主調的「文藝政策」,目的在於整合、動員大陸人力,其政治意義大。中共的「文藝政策」似不屬於文化政策的範疇。 另外,和文化有關的大眾傳播方面,在經濟開發措施持續推動影響下,經濟利潤動機、讀者需求、經濟訊息等需要逐漸加強,引起大眾傳播媒體、特別是省、市「機關報」內容作多樣、發行自理,而且廣告量與日俱增。面對大眾傳播媒體的變化,中共當局似亦只重申,「黨」宣傳部加強監督的老辦法。中共並未提出明確的「媒體政策」(media policy)。 其次受經濟開發影響較大的是,大陸的教育。根據本項研究發現,中共90年代的教育政策以提高人口素質、及供應專業人才為目標。無疑的這兩項教育目標富有理想、實際的價值。然而,若無適當的「人口政策」、又若不同時改良教育體系及教育行政制度,則這些教育改革理想恐難實現。再加上現存的教育經費短缺、師資不足、及各地教育資源不均等實際困難,90年代中共的教育改革恐仍難有績效。 在所謂的「上層建築」部分,中共雖然重視「法制」,但「法治」觀念仍付之闕如。而中共重視「法制」的推砌,只是以「法律」來鞏固經濟開發的成果,中共當局並非以法律制定在先、用法律來規範經濟活動。這種「法制」與「法治」觀念的差距不可說不大。甚至就「法制」的規範來看,中共當局也仍不願意對「私有財產」、「公平競爭」等最基本的資本主義生產法則賦與法律保障。 雖然,中共當局還能對「後冷戰」世局的劇烈變化調整其「認識」(perception),重申其「主權」、「自主」、抗衡霸權等立場,並重整其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外交。而且,中共亦憑藉民族主義情緒,執行收回香港的任務。表面上看,這些對外政策、姿態或有整合大陸內部的功能。若再加上「經濟特區」及新近提出的「區域開發」計畫,好像90年代的中共似大有可為。實際上,中共領導層還在官方意識形態上爭執不休,90年代的中共政策仍不確定。再從以上的分析來看,過去十幾年來,中共大抵係以一個僵化的官僚,沿用中共陳舊的統治習性、觀念片斷地推動經濟開發。中共不僅還來不及整治舊問題,更談不上對經濟開發、社會片面對外開放引起的新問題有新的政策。90年代的中國大陸仍是一個難以逆料的「未知數」。en_US
dc.format.extent 374 bytes-
dc.format.mimetype text/html-
dc.language.iso en_US-
dc.relation (關聯)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en_US
dc.relation (關聯) 計畫編號NSC82-0301-H004-00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中國共產黨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hinese Communist Partyen_US
dc.title (題名) 九十年代的中共zh_TW
dc.title.alternative (其他題名) China in the 1990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repor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