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National Sci-Tech Program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選舉行為與台灣地區的政治民主化:第二屆立委選舉探討 其他題名 Elecotroal Behavior and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in Taiwan 作者 陳義彥;劉義周;陳文俊;翁秀琪;孫秀蕙;鄭鳳芬;洪永泰;林錫興 貢獻者 選舉研究中心 關鍵詞 選舉;民主化
Election;Democratization日期 1993 上傳時間 6-Aug-2014 17:28:51 (UTC+8) 摘要 本研究是政大選舉研究中心承續民國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八、八十年對縣市長、立法委員、國大代表選舉的研究後,復針對民國八十一年年底第二屆立委首次全面改選的選舉加以研究,期望對國人的選舉行為模式及影響因素能有深入的了解。 經研究後,可得下列幾項重要的發現: 1.選民的媒介接觸類型會影響其政黨偏好和投票行為。 2.媒介使用分數高、政治知識高的抽樣區,國民黨得票率較高,而媒介使用分數低、政治知識較低的抽樣區,民進黨得票率較高。 3.比較年輕的一代對國民黨的支持漸弱,民進黨則相對地得到比較多的民眾的好評。國民黨就此一指標言,也擺脫不掉民進黨競爭的壓力。就民眾心目中兩黨形象的具體內容言,我們大致上看到民眾認為的兩黨特徵,基本上是:國民黨保守、民進黨激進、暴力、制衡,兩黨對民主,對人民福利都有貢獻,不過以國民黨較大,兩黨都一樣頑固、跋扈、不妥協。各世代之間也有明顯的區別。例如:外省第一代較注意國民黨照顧人民福利的貢獻,外省第二代則注重國民黨在民主方面的貢獻;年輕的本省人比第一代更以為民進黨的特徵是暴力、激進;又年輕的一代也比較注意民進黨的制衡角色。 4.認為「民進黨候選人形象較好」的比例,較往年選舉結果相比,呈大幅升高的局面,聲勢直逼國民黨;認為國民黨候選人形象較好的比例,僅略高於認同民進黨候選人者(35.2%對31.5%)。 5.在各類選民的背景中,「本省籍」、「自認為是台灣人」、「台灣人意識較高者」及「偏民進黨者」,認為民進黨候選人形象較好;相對地,「其他省籍」、「自認為是中國人」、「中國人意識較高者」及「偏國民黨者」,認為國民黨候選人形象較好,與民國八十年的研究結果完全一致,充分顯示了民進黨的本土化傾向,以及省籍因素和族群意識,對「候選人取向」的影響程度。 6.「北部地區選民」與「中南部選民」對兩黨候選人形象的評價有南轅北轍的差別,中南部選民普遍認為民進黨候選人形象較好,北部選民(尤其是桃苗地區)則認為國民黨候選人較好。 7.在「政黨偏好」方面,「偏民進黨」者的比例顯著增高,首次超過了10%,達到13.5%,是歷年來研究中所見最高者。 8.從民國七十八年的立委選舉、八十年的國大代表選舉,到這次的立法委員選舉,研究之結果都顯示,選民對兩黨候選人形象的評價,與其投票方向一致,可見候選人取向,的確是解釋選舉行為的重要變項。 9.台灣選民的統獨立場,兩頭小,中間大。主張台灣獨立者占3.6%,維持現狀的占52.9%,主張中國統一者占17.1%,一中一台的占3.4%,合計占77%;顯示台灣民眾,絕大多數願意表示統獨立場,統獨問題不再是一項敏感的話題。依此統計數字,台灣選民的統獨意見分布,並非傾向一端或兩極端的分布形態,而是中間態度分布最多,一如紡錘「兩頭小、中間大」,統與獨的勢力分處兩頭錘的小局部,中間一大部分是中庸、理性的,沒有很強烈的意見;統獨立場的紡錘理論,表示爭取選票必須採取溫和中間的統獨立場,尊重中道民意之所在,否則決不可能勝選。這是一個民主社會中,民意形成的理想狀態。 10.本省閩南人大致與台灣的對象目標有關,即:本省閩南人傾向於認同台灣人、具有使用台語的意識、政治信任分數較低、支持/偏民進黨、主張台灣獨立或維持現狀、並投民進黨的票等;而外省人,則大致與中國的對象目標有關,即:大陸各省市人傾向於認同中國人、具有使用國語的意識、政治信任分數較高、支持/偏國民黨、主張中國統一、也投國民黨的票等;比較上,本省客家人,在這些政治行為與態度傾向的差異上,則大致是介於外省人與本省閩南人之間;所以,我們可以說,族群身分的分野是選民的政治行為與態度傾向的一個有效的解釋變數,可以用來瞭解台灣選民政治支持的一條可靠線索。 11.民眾對政府的信任感並不高,尤其對政府官員的浪費公帑及清廉操守方面,有一半以上的選民持否定的看法,而持肯定的竟僅21%左右,不及四分之一。又政府「朝令夕改」改變計畫,時有所聞,致民眾有較強烈感覺政府做事缺乏長遠性的計畫。選民心態上愈是傾向支持國民黨的,對政府的信任感就愈高(非常支持國民黨的,達20.93分),反之,愈是傾向支持民進黨的,對政府的信任感就愈低(非常支持民進黨的,只有11.03分)。 12.選民對政治人物的認知比較高,對憲政體制的了解則比較弱。選民的政治知識不高, 5分中只得平均數2.48分,且有四分之一的選民得0分。 13.全體受訪者有中等的程度關心選舉的活動。 14.選民對共產主義言論似懷有戒心,較不同意共產言論可以公開發表;但對共產黨員則較同意他們來訪。 15.選民對於言論自由的開放及法治的觀念漸有更多的認識,所以具有中上程度的自由法治觀。 關聯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計畫編號NSC82-0301-H004-034-B2資料類型 report dc.contributor 選舉研究中心 en_US dc.creator (作者) 陳義彥;劉義周;陳文俊;翁秀琪;孫秀蕙;鄭鳳芬;洪永泰;林錫興 zh_TW dc.date (日期) 1993 en_US dc.date.accessioned 6-Aug-2014 17:28:51 (UTC+8) - dc.date.available 6-Aug-2014 17:28:51 (UTC+8)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6-Aug-2014 17:28:51 (UTC+8) -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8371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是政大選舉研究中心承續民國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八、八十年對縣市長、立法委員、國大代表選舉的研究後,復針對民國八十一年年底第二屆立委首次全面改選的選舉加以研究,期望對國人的選舉行為模式及影響因素能有深入的了解。 經研究後,可得下列幾項重要的發現: 1.選民的媒介接觸類型會影響其政黨偏好和投票行為。 2.媒介使用分數高、政治知識高的抽樣區,國民黨得票率較高,而媒介使用分數低、政治知識較低的抽樣區,民進黨得票率較高。 3.比較年輕的一代對國民黨的支持漸弱,民進黨則相對地得到比較多的民眾的好評。國民黨就此一指標言,也擺脫不掉民進黨競爭的壓力。就民眾心目中兩黨形象的具體內容言,我們大致上看到民眾認為的兩黨特徵,基本上是:國民黨保守、民進黨激進、暴力、制衡,兩黨對民主,對人民福利都有貢獻,不過以國民黨較大,兩黨都一樣頑固、跋扈、不妥協。各世代之間也有明顯的區別。例如:外省第一代較注意國民黨照顧人民福利的貢獻,外省第二代則注重國民黨在民主方面的貢獻;年輕的本省人比第一代更以為民進黨的特徵是暴力、激進;又年輕的一代也比較注意民進黨的制衡角色。 4.認為「民進黨候選人形象較好」的比例,較往年選舉結果相比,呈大幅升高的局面,聲勢直逼國民黨;認為國民黨候選人形象較好的比例,僅略高於認同民進黨候選人者(35.2%對31.5%)。 5.在各類選民的背景中,「本省籍」、「自認為是台灣人」、「台灣人意識較高者」及「偏民進黨者」,認為民進黨候選人形象較好;相對地,「其他省籍」、「自認為是中國人」、「中國人意識較高者」及「偏國民黨者」,認為國民黨候選人形象較好,與民國八十年的研究結果完全一致,充分顯示了民進黨的本土化傾向,以及省籍因素和族群意識,對「候選人取向」的影響程度。 6.「北部地區選民」與「中南部選民」對兩黨候選人形象的評價有南轅北轍的差別,中南部選民普遍認為民進黨候選人形象較好,北部選民(尤其是桃苗地區)則認為國民黨候選人較好。 7.在「政黨偏好」方面,「偏民進黨」者的比例顯著增高,首次超過了10%,達到13.5%,是歷年來研究中所見最高者。 8.從民國七十八年的立委選舉、八十年的國大代表選舉,到這次的立法委員選舉,研究之結果都顯示,選民對兩黨候選人形象的評價,與其投票方向一致,可見候選人取向,的確是解釋選舉行為的重要變項。 9.台灣選民的統獨立場,兩頭小,中間大。主張台灣獨立者占3.6%,維持現狀的占52.9%,主張中國統一者占17.1%,一中一台的占3.4%,合計占77%;顯示台灣民眾,絕大多數願意表示統獨立場,統獨問題不再是一項敏感的話題。依此統計數字,台灣選民的統獨意見分布,並非傾向一端或兩極端的分布形態,而是中間態度分布最多,一如紡錘「兩頭小、中間大」,統與獨的勢力分處兩頭錘的小局部,中間一大部分是中庸、理性的,沒有很強烈的意見;統獨立場的紡錘理論,表示爭取選票必須採取溫和中間的統獨立場,尊重中道民意之所在,否則決不可能勝選。這是一個民主社會中,民意形成的理想狀態。 10.本省閩南人大致與台灣的對象目標有關,即:本省閩南人傾向於認同台灣人、具有使用台語的意識、政治信任分數較低、支持/偏民進黨、主張台灣獨立或維持現狀、並投民進黨的票等;而外省人,則大致與中國的對象目標有關,即:大陸各省市人傾向於認同中國人、具有使用國語的意識、政治信任分數較高、支持/偏國民黨、主張中國統一、也投國民黨的票等;比較上,本省客家人,在這些政治行為與態度傾向的差異上,則大致是介於外省人與本省閩南人之間;所以,我們可以說,族群身分的分野是選民的政治行為與態度傾向的一個有效的解釋變數,可以用來瞭解台灣選民政治支持的一條可靠線索。 11.民眾對政府的信任感並不高,尤其對政府官員的浪費公帑及清廉操守方面,有一半以上的選民持否定的看法,而持肯定的竟僅21%左右,不及四分之一。又政府「朝令夕改」改變計畫,時有所聞,致民眾有較強烈感覺政府做事缺乏長遠性的計畫。選民心態上愈是傾向支持國民黨的,對政府的信任感就愈高(非常支持國民黨的,達20.93分),反之,愈是傾向支持民進黨的,對政府的信任感就愈低(非常支持民進黨的,只有11.03分)。 12.選民對政治人物的認知比較高,對憲政體制的了解則比較弱。選民的政治知識不高, 5分中只得平均數2.48分,且有四分之一的選民得0分。 13.全體受訪者有中等的程度關心選舉的活動。 14.選民對共產主義言論似懷有戒心,較不同意共產言論可以公開發表;但對共產黨員則較同意他們來訪。 15.選民對於言論自由的開放及法治的觀念漸有更多的認識,所以具有中上程度的自由法治觀。 en_US dc.format.extent 636 bytes - dc.format.mimetype text/html - dc.language.iso en_US - dc.relation (關聯)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en_US dc.relation (關聯) 計畫編號NSC82-0301-H004-034-B2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選舉;民主化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lection;Democratization en_US dc.title (題名) 選舉行為與台灣地區的政治民主化:第二屆立委選舉探討 zh_TW dc.title.alternative (其他題名) Elecotroal Behavior and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in Taiwan 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report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