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呂錘寬 | zh_TW |
dc.contributor.advisor | Lu, Chui Kuan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葉伊雯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Yeh,I Wen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葉伊雯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Yeh, I Wen | en_US |
dc.date (日期) | 2014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六月-2015 11:04:02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六月-2015 11:04:02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六月-2015 11:04:02 (UTC+8) | - |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 G0097912008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5428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7912008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103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本文研究的主旨,在於以「台灣靈寶派金籙科儀」為主,以道教的文史背景為輔,將科儀舉行的儀式與內容加以分析梳理。並以探討文獻,分析歸納科儀內容等方式,將金籙科儀之唱詞做比較與整理。以期做出一篇可以結合道曲之文學性與音樂性之研究論文。 目前在中國文學史的相關著作中,較少與道教科儀內容相關的論述,而道教科儀的內容文字,深邃典雅、引經據典、體裁形式多變化,實為值得探討的一個環節。科儀唱詞有類似詩體的整齊句,也有類似詞曲且可吟唱的長短句,也可見許多詞藻華麗,類似駢體的四六文。本論文對科儀唱詞做分析比較,道教科儀的唱詞有不同的呈現方式,有配樂吟唱的部分,也有以科介動作與說白呈現的部分,本論文分析其文學性,包括唱詞之源流與流傳、引用典故、文學體裁等。 對於不同版本科儀書蒐錄之科儀唱詞,加以整理比對,在字詞有不同之處,不以傳鈔錯誤或訛誤來論,而是用符合道教觀點之面向,分析不同版本科儀書中,科儀唱詞遣詞用字的差異,以更宏觀的想法詮釋科儀唱詞。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摘要 i凡例 v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一、略述與道教科儀有關之傳統音樂 2二、道教科儀文本之研究概況 5三、以文學角度研究道曲 9四、科儀文本之校勘 10第二節 相關研究資料探討 11一、歷代文獻 12二、當代論著 14三、學位論文 16第三節 蒐集資料的途徑與整理方式 17一、文獻蒐整 18二、分析歸納 18三、章節概述 18第二章 台灣之道教科儀演法略述 21第一節 人事組成 22一、信士 23二、道士 24三、樂師 27第二節 科儀分類 28一、預備性科儀 31(一)玉壇發表 31(二)啟白科儀 31二、建壇性科儀 32(一)分燈科儀 32(二)捲簾科儀 33(三)鳴金嘎玉 34(四)宿啟 35三、朝偈性科儀 36(一)啟聖與啟師 37(二)入戶與衛靈 39(三)發爐與復盧 40第三節 科儀演法 41一、早朝啟聖儀文 44二、早朝啟師儀文 46三、早朝科儀 49第三章 科儀文本之構成 67第一節 文本略述 67一、抄本的種類 67(一)科儀書 68(二)玉訣 68(三)文檢 69(四)雜唸集 70二、科儀內文之特色 70(一)淵源古典文學 71(二)具有獨特咒文 71(三)加入科介動作 72第二節 駢體文 72一、法事目的 73二、讚頌神明 76三、道教義理 82第三節 詩詞體 87一、整齊句 88二、長短句 93第四節 神明聖號 95一、九御十八帝 96二、四界神明 97三、官將 98第四章 音樂類體裁之分析 99第一節 步虛 100一、源流與發展 100二、形式體裁 103三、文本校勘分析 104第二節 散花 125一、源流與發展 125二、形式體裁 125三、文本校刊分析 126第三節 三啟頌與三清樂 138一、歷史沿革 138二、形式體裁 139三、文本校勘分析 139第五章 結論 151附件:各類科儀書與法事進行圖片 155引用書目 159 | zh_TW |
dc.format.extent | 3853862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912008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金籙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道教科儀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靈寶派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道教文學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正統道藏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道曲之音樂文學性研究—以台灣靈寶派金籙科儀為對象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Music Literature Research Of Taoist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古籍(漢)毛亨傳、(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漢)毛亨傳、(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漢)王充,《論衡》,臺北:世界書局,1988年1月(漢)王充,《論衡全譯》,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11月(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11月(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0月(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漢)劉安撰,《淮南子校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8月(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正義(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魏)王弼注,(唐)孔穎達疏,《周易正義(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晉)王嘉撰、(梁)蕭錡錄、齊治平校注,《拾遺記》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8年2月洪興祖,《楚辭補註》,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0月(晉)葛洪著、何淑貞校注,《新編抱樸子・外篇》,臺北:國立編譯館,2002年2月(晉)王嘉撰、(梁)蕭錡錄、齊治平校注,《拾遺記》,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8年2月(晉)王嘉撰、(梁)蕭錡錄、齊治平校注,《拾遺記》,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8年2月(南朝.宋)劉義慶撰、(梁)劉孝標注、朱鑄禹彙校集釋,《世說新語彙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南朝梁)陶弘景 ,《真誥》,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9月(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8月(北周)庾信撰、(清)倪潘注、許逸民校點,《庾子山集注》,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0年10月(唐)李白著、(清)玉琦注,《李太白全集》,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11年3月(唐)李延壽,《南史》,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6月(唐)歐陽詢,《藝文類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3月(唐)魏徵等撰,《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0年7月(宋)吳自牧著,《夢粱錄》,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5月(宋)李昉等編,談愷本《太平廣記》,北京:國家圖書出版社,2009年6月(宋)洪邁撰,《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10月(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11月(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2月(宋)範曄撰、(唐)李賢等注,《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73年8月(宋)蘇軾著,《東坡詩》,長沙:嶽麓書社,1992年2月殿印本縮印,《御製:詞譜》,臺北:出版兼發行者(聞汝賢),1976年1月(明)何良俊撰,《四友齋叢說》,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明)李傑注,《道藏目錄詳註》,臺北:廣文書局,1975年5月(清)王先謙撰、沈嘯寰、王星賢點校,《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8年9月(清)王聘珍撰、王文錦點校,《大戴禮記解詁》,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3年3月(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0月(清)袁枚,《隨緣詩話》,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3月(清)郭慶籓撰,王孝漁典校,《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61年7月(清)郭慶籓撰,王孝漁典校,《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61年7月(清)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異境部》,臺北:頂文書局,1977年8月(清)葉天士撰,《本草經解》,臺北:五周出版社,1999年1月(清)董誥等編,《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11月(清)趙執信撰,《飴山堂集》,臺北:中華書局,1966年3月(清)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11月今人專書丁保福編纂,《佛學大辭典》,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7月丸山宏,《道教禮儀文書の歷史的研究》,東京:汲古書屋,2004年12月王汝弼選注,《白居易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方韜譯註,《山海經》,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4月毛禮鎂編著,《江西省高安縣淨明道科儀本彙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6年1月毛禮鎂編著,《贛東靈寶教太平清教科儀本彙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8年1月甘紹成著,《青城山道教音樂研究》,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0年1月任繼昉纂,《釋名匯校》,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11月朱永嘉、蕭木注譯,《新譯呂氏春秋》,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8月朱碧蓮編著,《宋玉辭賦譯解》,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2月呂大吉,《宗教學通論新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12月呂錘寬,《臺灣的道教儀式與音樂》,臺北:學藝出版社,1994年1月初版呂錘寬,《臺灣傳統音樂概論-歌樂篇》,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3月呂錘寬,《黃籙拔度大齋》(第四稿定稿本,2010年8月)呂錘寬,《道教儀式與音樂之神聖性與世俗化》,臺中: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籌備處,2009年12月李豐楙,《臺南縣地區王船祭典保存計畫:臺江內海迎王》,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6年3月李豐楙,《東港東隆宮醮誌—丁醜年九朝慶成謝恩水火祈安清醮》,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8年11月李豐楙,《東港迎王—東港東隆宮丁醜正科平安祭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李豐楙、謝聰輝合著,《臺灣齋醮》,臺北: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2001年12月李懷蓀編著,《湖南省會同縣金龍鄉岩溪沖梅山虎匠科儀本彙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1年7月周吉著,《中國新疆維吾爾族伊斯蘭教禮儀音樂》,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9年8月周西波,《杜光庭道教儀範之研究》,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3年3月東方朔,《合刻本漢籍隨筆集・神異經》,東京:汲古書院,昭和49年8月姚奠中主編,《元好問全集》,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11月段明編著,《四川省江津市李市鎮神霄派壇口科儀本彙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9年1月胡天成編著,《四川省重慶接龍區端公法事科儀本彙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3年4月唐圭璋編,《全宋詞》,臺北:明倫出版社,1970年12月孫海通、王海燕編輯,《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月孫雍長主編,《二十四史全譯・周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1月徐宏圖、石元師編著,《浙江省上虞縣靈寶齋壇科儀本彙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6年1月徐宏圖編著,《浙江省永康縣道壇青祠科儀本彙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7年1月徐宏圖編著,《浙江省磐安縣樹德堂道壇科儀本彙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9年1月張子偉、石壽貴、麻志立、張子元編著,《湖南省會同縣金龍鄉岩溪沖梅山虎匠科儀本彙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8年7月張再興編,《南管名曲選集》,臺北:中華國樂會,1962年11月張澤洪,《道教神仙信仰與祭祀儀式》,臺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1月張繼禹主編,《中華道藏》,北京:華夏出版社出版,2004年1月 曹本冶、王忠人、甘紹成、周耘、劉紅編著,《中國道教音樂史略》,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年2月。曹本冶、徐宏圖著,《杭州抱樸道院道教音樂》,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0年2月曹植作、趙幼文校注,《曹植集校注》,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4月清華老人傳述、鶴臞子筆錄,《唱道真言》,臺北:真善美出版社,1969年8月許嘉路主編,《二十四史全譯‧隨書》,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2004年1月郭彧譯注,《周易》,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11月陳秀芳編,《臺南所見的南管手抄本》,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9年12月陳秀芳編,《臺灣所見的北管手抄本》,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0年12月陳援庵,《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7年1月 彭林譯著,《儀禮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逯欽立校注,《陶淵明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5月黃凱音,《歌唱藝術》,臺北:大陸書店,2006年2月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漢書並附編》,臺北:鼎文書局,1981 年10月楊曉勳、楊民康著,《雲南瑤族道教科儀音樂》,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0年1月葉明生、勞格文編著,《福建省建陽市閭山派科儀本彙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7年1月葉明生編著,《福建省龍巖市東肖鎮閭山教廣濟壇科儀本彙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年1月董解元著、朱平楚注釋,《西廂記諸宮調注釋》,甘肅:甘肅人民出版社,1982年10月劉昫等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舊唐書附索引》,臺北:頂文書局,2000年12月劉勰著、龍必錕譯註,《文心雕龍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8月鄧光華著,《貴州土家族宗教文化儺壇儀式音樂研究》,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7年6月鄭燦山,《道法海函-李豐楙教授暨師門道教文物收藏展》,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13年5月。蕭登福,《六朝道教靈寶派研究》,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8年1月駱鴻凱,《文選學》,臺北:華正書局,1980年8月簡豐文發行,《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臺北: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2000年4月瀧川龜太郎著,《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唐山出版社,2007年9月嚴復評點,《評點老子道德經》,臺北:廣文書局,1961年3月饒宗飴著,《老子想爾注校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期刊論文王天麟,〈中國傳統科儀本彙編述要 〉,《中國儀式研究通訊》,1995年4月 王皓月 ,〈道藏本《洞玄靈寶玉京山步虛經》的成書過程〉《華人宗教研究》第3期,2014年5月呂錘寬,〈臺灣的道教醮祭儀式與科儀 〉,《藝術評論》第1期,1989年10月李建德,〈臺灣道教宗派運用之〈步虛詞〉及其意涵探析〉,《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27期,2013年12月孫亦平,〈論道教齋醮科儀的歷史演變及文化功能〉,《宗教大同》第10期,2011年12月郭正宜,〈道教科儀與生態哲學關係研究:以南部靈寶派《分燈捲簾鳴金戛玉科儀》為例〉, 臺灣宗教研究第10期,2011年12月曾永義,〈精緻歌仔戲:從野臺到國家劇院〉,《聯合副刊》45版,1993年3月12日葉長庚,〈靈寶清醮玉壇發奏科儀〉 ,《高雄道教學院學報》第2期2006年4月蔡振念,〈論唐代樂府詩之律化與入樂〉,《文與哲》第15期,2009年12月謝世維,〈破暗燭幽:古靈寶經中的燃燈儀式〉,《國文學報》第47期,2010年6月謝聰輝,〈六朝道經在臺灣靈寶醮典科儀的運用析論〉,《國文學報》第43期,2008年6月學位論文林怡吟,《臺灣北部釋教儀式之南曲研究》,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邱宜玲,《臺灣北部釋教音樂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95年7月。俞思妤,《「雞籠中元祭」之道教科儀唱腔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研究與保存組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馬上雲,《澎湖法教普庵派儀式音樂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2009年。許鈺佩,《道教儀式放赦的音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98年。黃佳琪,《道教打城儀式之音樂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黃軍彥,《道教科儀清壇、祝壽儀式及其音樂之研究-以臺南小北鎮山城隍廟和鎮堂小法團為例》,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0年6月。 謝忠良,《道教科儀禁壇的儀式與音樂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0年網路資源《大方廣佛華嚴經》,中華電子佛典協會發行,2002年11月《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檢索網址為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B8%B0&pieceLen=50&fld=1&cat=&ukey=-263175506&serial=3&recNo=5&op=f&imgFont=0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