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臺灣《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課程沿革及其爭論之考察 ──以民國51(1962)年至民國88(1999)年為考察範疇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alysis of Taiwan “The basic teaching materials of Chinese culture” courses.
作者 陳怡如
貢獻者 陳逢源
陳怡如
關鍵詞 四書
臺灣經典教育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
課程沿革
教材分析
The four books
Taiwan Classical Education
the basic teaching materials of Chinese culture
Evolution of Course
Textbook analysis
日期 2015
上傳時間 3-Aug-2015 13:29:34 (UTC+8)
摘要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為臺灣高中學生建立一條聯繫「古代經典」的橋樑,自民國51(1962)年起納入國文科的課程標準之中,其內容的選用與編訂,必須考量各時期學生的需求、因應社會時代的轉變,也受到政府政策的影響,本文主要以歷時的現象陳述為主軸,不侷限於課程時數的比重、教學方法的釐清,而更深入地探究當社會文化日新月異,教材於每一次課綱調整、重新改編後,編纂方式以及詮釋立場改變的狀況。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並梳理臺灣儒學教育的根源。第二章談論民國38(1949)年至71(1982)年之間,國民政府為安定社會,決定從人民「教育」開始,加強「教材」承襲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功能。第三章專論民國72(1983)年至77(1987)年間以陳立夫《四書道貫》為依據而編定的教材,因解除戒嚴的文化背景,各學者專家開始針對各議題提出看法與見解,例如:《孔孟月刊》和《鵝湖月刊》,一方支持政府「復興中華文化」的訴求,另一方則有感於教材頗受意識形態的影響,力求教材能建立學生對中國文化的完整認識,於是在兩方的建議之下,教材再次重編。第四章將時間鎖定在民國77(1988)年至88(1999)年,由董金裕先生重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他參考國立編譯館全國性的抽樣調查與分析,並考量社會環境的轉變,編輯一套更符合學生需求的教材。第五章結論,總結與反思研究成果。
本論文為臺灣《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一書的教育狀況、具體發展軌跡等面向作梳理,分析不同階段社會對於傳統文化的態度,尤其是經典教育的立場與想法,透過教材的內容的沿革看到它更全面的變化,為《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一書在臺灣的教育發展中,統整出具有歸屬於臺灣自身的學術脈絡。
“The basic teaching materials of Chinese culture” courses lays the foundation of connecting to Chinese ancient classic for Taiwan high school students. Since 1962, the year it was embodied in the standard courses of Chinese teaching, its content and the way to be edited has been altered according to students’ needs, society changes and government policies. This essay mainly describes the phenomenon based on historical line. Without being limited by teaching hours or ways, it deeply discusses every adjustment (including way of editing and different angles of illustration) of the courses based on rapid culture changes.

Chapter 1 talk about the motivation and purpose. Chapter 2 focuses on the time period from 1949 to 1982, the time government wished to stabilize the society, thus the courses inherit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hapter 3 focuses on the time period from 1983 to 1987, in which the courses were mainly edited based on” The Confucian way : a new and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four books” which written by Li-Fu CHEN Experts had different opinions and analysis due to the end of martial law. For instance, “Cong-Meng monthly” and “Legein monthly”, the former supported the government request of “revive Chinese culture” when the latter made students thoroughly understand Chinese culture without affected by ideology. Moreover, the courses were re-edited due to advices from both publications. Chapter 4 focuses from 1988 to 1999, the re-edited version by Jin-Yu Dung was based on sampling survey and analysis national wide held by National Academy for Education Reserch as well as under the consideration of providing students an even more suitable courses based on social changes.

This essay assays the evolution track and teaching conditions of Taiwan “The basic teaching materials of Chinese culture”, trying to conclude its thoroughly change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its content and induce the thread of thoughts for it.
參考文獻 一、歷屆《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版本(按出版時間排列)
柯樹屏、萬鸝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一冊,臺北市:正中書局出版社,1969年
柯樹屏、萬鸝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二冊,臺北市:正中書局出版社,1969年
國立編譯館、李曰剛編著:《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一冊,臺北市:國立編譯館,1971年
國立編譯館、李曰剛編著:《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教師手冊》第一冊,臺北市:國立編譯館,1971年
國立編譯館、李曰剛編著:《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二冊,臺北市:國立編譯館,1972年
國立編譯館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一冊,臺北市:國立編譯館出版社,1982年
國立編譯館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二冊,臺北市:國立編譯館出版社,1983年
國立編譯館主編:《高級中學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教師手冊》第一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6年
國立編譯館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一冊,臺北市:國立編譯館出版社,1987年
國立編譯館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二冊,臺北市:國立編譯館出版社,1988年
國立編譯館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一冊,臺北市:國立編譯館出版社,1998年
國立編譯館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二冊,臺北市:國立編譯館出版社,1999年
馮大綸注譯《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一冊,臺北市:復興書局,1976年
馮大綸注譯《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二冊(臺北市:復興書局,1977年
董金裕主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一冊,臺北市:康熙圖書網路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董金裕主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二冊,臺北市:康熙圖書網路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二、近人專著(依姓氏筆畫排列)
毛子水:《論語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7月
王天恨:《白話句解論語》,臺北:武學書局,1956年1月
王冬珍等合撰:《儒學與人生──四書解讀及教學設計》,臺北:三民書局,1999年3月
王邦雄、曾昭旭、楊祖漢合撰:《論語義理疏解》,臺北:鵝湖出版社,1983年1月
王鎮華:《書院教育與建築:臺灣書院實例之研究》,臺北:故鄉出版社,1986年
石計生等著《意識形態與臺灣教科書 :我國中小學人文社會學科之研究》,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93年
伊能嘉矩著,江慶林等譯,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編譯:《臺灣文化志》,臺北市:臺灣書房,2011年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臺北:長安出版社,1991年2月
朱熹:《論孟精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李曰剛:《論語正譯》,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1年12月
李明輝主編《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總論篇》,臺北市: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1998年,初版
杜維明:《儒學發展的宏觀透視》,臺北市:正中書局,1997年
杜維明主編:《儒學發展的宏觀透視:新加坡1988年儒學群英會紀實》,臺北市:正中書局,1997年,臺初版
林天佑主編:《百年教育發展》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2012年2月
林天佑等編著:《台灣教育探源》,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2000年初版
林玉體:《台灣教育史》台北市:文景書局有限公司,2003年
林安梧:《論語──走向生活世界的儒學》,臺北市:文海學術思想研究發展文教基金會出版,1995年
林啟屏:《從古典到正典:中國古代儒學意識之形成》,臺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8年
林啟屏:《儒家思想中的具體性思維》,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4年
林惠萱主編:《臺灣教育世紀回顧〈荷西-日治〉》新北市:零極限文化,2013年3月
林進龍:《論語教學研究》,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林麗雲:《臺灣傳播研究史:學院內的傳播學知識生涯》臺北市:巨流,2004
南懷瑾:《孔學新語──論語經義今訓》,臺北:淨名學舍,1962年
南懷瑾:《論語別裁》,臺北:老古初版社,1978年5月
思想編輯會編著:《必須讀《四書》?》,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12年5月
思想編輯會編著:《在台灣談中華文化》,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14年
派翠西亞‧鶴見著,林正芳譯:《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宜蘭市:仰山文教基金會,1998年
郁永河:《裨海紀遊》收錄於《臺灣文獻叢刊》第44種,臺北:臺灣銀行,1958年,頁17。
夏琳:《海紀輯要》(又稱《閩海紀略》),收錄於《臺灣文獻叢刊》第22種,臺北:臺灣銀行,1958年
徐武軍:《臺灣教育六十年(1949-2008):是誰的教育 是什麼樣的教育》,臺北市:海峽學術初版,問津堂書局總經銷,2010年,初版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第一屆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1997年6月
財團法人臺灣教育會著作,許錫慶譯注:《臺灣教育沿革誌》【中譯本】臺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0年12月
高拱乾:《臺灣府志》卷二〈規制志、社學〉,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張鐸嚴編著:《臺灣教育發展史》,臺北縣:空大出版社,2005年,初版
教育部:《第三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臺北市:教育部,1957年
教育部:《第五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臺北市:教育部,1985年
教育部:《第四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臺北市:教育部,1974年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編:《中學課程標準》正中書局,1965年12月三版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編《高級中學課程標準》正中書局,1971年2月初版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編印:《教育部修訂中學課程標準參考資料(第一輯)》,教育部中等教育司,1959年6月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編印:《教育部修訂中學課程標準參考資料(第二輯)》,教育部中等教育司,1960年1月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編印:《教育部修訂中學課程標準參考資料(第三輯)》,教育部中等教育司,1960年5月)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編印:《教育部修訂中學課程標準參考資料(第四輯)》,教育部中等教育司,1962年1月)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編撰:《中學課程標準》臺北市:正中書局,1962年
教育部編印:《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論語(上)》臺北,2012年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編撰:《中學課程標準》,臺北市:正中書局,1962年
連橫:《臺灣通史》,臺北:國立編譯館,1985年
陳大齊:《論語臆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6月
陳立夫,《孔子學說與中華文化》,臺北縣:中央文物供應社,1979年4月
陳立夫:《四書道貫》,臺北市:世界書局,1996年,二十版
陳立夫:《四書中的常理及故事》,臺北市:史藝雜誌社,1918年,初版
陳立夫:《成敗之鑑:陳立夫回憶錄》,臺北市:正中書局,1994年,臺初版
陳立夫:《從根救起》,臺北市:三民書局,1960年,初版
陳立夫:《陳立夫先生言論集》,臺北市:正中書局,1967年,臺初版
陳立夫:《陳立夫儒學研究言論集》,臺北市:黎明出版社,1983年,初版
陳立夫著,蔡信發主編:《陳立夫先生孔孟學說論叢》,臺北市:中華民國孔孟學會,2011年,再版
陳昭瑛:《臺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臺北市:正中書局,1998年
陳昭瑛:《臺灣與傳統文化》,臺北市:台大出版中心,2005年
陳昭瑛:《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臺北市:正中書局,2000年,臺初版
陳昭瑛:《臺灣儒學的當代課題:本土性與現代性》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陳嘉琳編著:《台灣文化概論》,臺北縣 : 新文京開發, 2005年
陳夢林:《諸羅縣志》文叢本第141種,1962年
陳柏璋:《潛在課程研究》,臺北市:五南出版社,1985年,初版
彭煥勝等作:《台灣教育史》,高雄市:麗文文化,2009年2月
黃宗羲:《賜姓始末》收錄於《臺灣文獻叢刊》第25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58年
黃俊傑:《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臺北市:臺大初版中心,2006年
黃俊傑:《東亞儒學史的新視野》,臺北市:喜馬拉雅基金會,2001年,初版
黃俊傑:《儒學傳統與文化創新》,臺北市:三民書局,1983年,初版
黃俊傑:《戰後臺灣的教育與思想》,臺北市:東大出版,1993年,初版
黃俊傑編:《東亞儒者的四書詮釋》,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2005年
黃政傑:《課程改革新論:教育現場虛實探究》,臺北市:冠學文化,2005年,初版
黃新憲,《閩臺教育的交融與發展》,福州:福建人民初版社,2005年7月
黃新憲,《閩臺教育的交融與發展》,福州:福建人民初版社,2005年7月
黃錦鋐、陳滿銘、余培林、張學波等合撰:《四書導讀》,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2月
楊碩夫:《孔子教育思想與儒家教育》,臺北市:黎明出版社,1988年,再版
葉榮鐘:《臺灣民族運動史》,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71年
董金裕:《統編本 國中、高中國文教科書叢談》,萬卷樓,2014年5月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省通誌,卷五:教育志》,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69-1973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省通治教育志沿革篇》,臺南市:臺灣省文獻會,1989年
臺灣省政府新聞處編印:《教育發展與文化建設》,台中市:編者印行,1990年
劉述先主編:《儒家思想與現代世界》,台北市: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1997年
蔡仁厚:《儒家思想的現代意義》,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87年,初版
蔡世明:《近百年來我國中學國文教學的發展》,臺北市:文史哲,2003年,初版
蔡培火等:《臺灣近代民族運動史》臺北:學海初版社,1979年
賴明德等:《新註新譯四書讀本》,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7年7月
錢基博:《四書解題及其讀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5月
錢穆:《四書釋義》,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8月
錢穆:《論語新解》,臺北:三民書局,1965年4月
謝冰瑩等編譯:《新譯四書讀本》,臺北:三民書局,1987年8月
藍順德:《教科書政策與制度》,臺北市:五南出版社,2006年,初版
藍鼎元:《鹿洲全集》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5年
嚴靈峰:《論語章句新編》,臺北:水牛出版社,1981年9月


三、期刊
丁迪:〈三民主義道貫〉,《孔孟月刊》第9卷第6期,臺北:三民書局,1988年5月
卜問天:〈邁向『吾與汝』的儒學──台灣儒學運動的省思片段〉,《鵝湖月刊》第14卷第5期總號161,臺北市:鵝湖月刊社,1988年11月
卜問天:〈思想教育、文化教養與經典詮釋〉,《鵝湖月刊》第137期,臺北市:鵝湖月刊社,1986年11月
卜問天:〈關於高級中學《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的一些斷想〉,《鵝湖月刊》第114期,1984年12月,臺北市:鵝湖月刊社
方俊吉:〈關於高中《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教學之省思〉,收錄於《孔孟月刊》,第32卷第9期,臺北:三民書局, 1994年5月
王文科、王智弘:《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2004年
王永炳:〈新加坡的儒家倫理教育〉,《孔孟月刊》第28卷第4期,臺北:三民書局,1989年12月
王邦雄:〈評高中「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新教本的刊行〉收錄於《鵝湖月刊》第106期,臺北市:鵝湖月刊社,1984年4月
王邦雄:〈中國人讀四書也成了問題嗎〉,《鵝湖月刊》第154期,臺北市:鵝湖月刊社,1988年4月
王邦雄:〈評高中「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新教本的刊行〉《鵝湖月刊》第106期,1984年4月)
王開府:〈認知取向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教材與教法之應用〉收錄於《第一屆臺灣地區國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1992年6月初版
王慧茹:〈文化經典,百年新生〉,《國文天地》第27卷第7期,臺北市:國文天地雜誌出版,2011年12月1日
王禮卿:〈論語有為而言例〉,《孔孟月刊》第5卷第4期,臺北:三民書局,1966年12月
白亦方、劉修豪:〈教科書的文化承載:歷史脈絡與借鏡〉,收錄於國家研究院主編:《開卷有益:教科書回顧與前瞻》(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2012年6月
伍壽民:〈新編高中《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諸問題商榷〉,(鵝湖月刊),第118期,1985年4月
向鴻全:〈經典與反經典-臺灣高等教育中經典閱讀活動的省思〉收錄於《通識教育學刊》,臺中市: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協會,2012年6月
向鴻全:〈至誠之道:曾昭旭先生的義理詮釋方法初探〉,《鵝湖月刊》第37卷第4期總號第463,臺北市:鵝湖月刊社,2011年10月
牟宗三:〈中國文化發展中義理開創的十大諍辯〉,《鵝湖月刊》第143期,臺北市:鵝湖月刊社,1987年9月
向鴻全:〈經典與反經典-臺灣高等教育中經典閱讀活動的省思〉收錄於《通識教育學刊》(臺中市: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協會,2012年6月),頁69-83。
朱榮智:〈四書教學與公民教育〉,收錄於《孔孟月刊》第21卷第9期,臺北:三民書局,1983年5月
江日升:《臺灣外紀》卷三十,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
何三本:〈賦予孔孟新面貌-談以科學方法重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的必要性〉收錄於《師友月刊》199期,台中:台灣省公立中小學教職員福利基金籌集管理委員會,1984年1月
吳三連、蔡培火等著:《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市:自立晚報,1971年
吳冠宏:〈文化經典的生命教育─高中四書教材的重新啟航〉,收錄於《國文天地》第319期(臺北市:國文天地雜誌出版,2011年12月),頁53-56
李明輝:〈評論臺灣近來有關「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的爭議〉,收錄於《思想》第21期,2012年5月
李威熊:〈讀經問題〉,收錄於《孔孟月刊》第19卷第2期,臺北:三民書局,1980年10月
李啟榮:〈從多元文化主義的角度探討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列為高中必選之法律爭議〉臺灣大學法律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李清良:〈黃俊傑論中國經典詮釋傳統:類型,方法與特質〉,收錄於《中國詮釋學》第一輯,濟南市: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
吳三連、蔡培火等著:《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市:自立晚報,1971年
吳冠宏:〈文化經典的生命教育──高中四書教材的重新啟航〉,《國文天地》第27卷第7期,臺北市:國文天地雜誌出版,2011年12月
吳鼎:〈儒家思想學說與中國國民教育〉,《孔孟月刊》第28卷第7期,臺北:三民書局,1990年3月
杜維明:《儒學發展的宏觀透視》(臺北市:正中書局,1997年)
沈清松演講、高柏園記錄:〈詮釋學的變遷與發展〉,收錄於《鵝湖月刊》第9卷第3期,1983年9月,頁23。
岑溢成:〈釋經學、詮釋學、闡釋學、解釋學〉,《鵝湖月刊》第144期,臺北市:鵝湖月刊社,1987年6月
李素真〈:彈琴唱歌跳舞快樂的孔子快樂的儒教〉,《國文天地》第27卷第7期,臺北市:國文天地雜誌出版,2011年12月1日
杜忠誥:〈《四書》的當代閱讀價值〉,《國文天地》第27卷第7期,臺北市:國文天地雜誌出版,2011年12月1日
杜忠誥:〈且點燃年輕學子的心燈吧──馬政府當前文化教育的最大盲點〉,《鵝湖月刊》第36卷第7期總號第427,臺北市:鵝湖月刊社,2011年1月
林正皋:〈如何使中華文化在小學教育中具體化與生活化〉,《孔孟月刊》第27卷第9期,臺北:三民書局,1989年5月
林正皋:〈如何恢宏師道尊嚴以樹立教師新形象〉,《孔孟月刊》第24卷第2期,臺北:三民書局,1985年10月
林安梧、卜問天合著:〈為「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答客問──敬答陳立夫先生,《鵝湖月刊》第155期,臺北市:鵝湖月刊社,1988年5月
林安梧:〈鼎革之際:關於「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答客問」〉收錄於《國文天地》第319期,臺北市:國文天地雜誌出版,2011年12月
林安梧〈:五四前後的中國儒學〉,《鵝湖月刊》第143期,臺北市:鵝湖月刊社,1987年9月
林安梧:〈鼎革之際:關於「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答客問」〉《國文天地》第27卷第7期,臺北市:國文天地雜誌出版,2011年12月1日
林啟屏:〈重構與詮釋──一個儒學研究方向的反省〉收錄於林啟屏、陳恆嵩等編《學術心視野──經學之部》,臺北市:五南圖書初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6月
林維杰:〈經典的效用與理解〉,《鵝湖月刊》第36卷第11期總號431,臺北市:鵝湖月刊社,2011年5月
林慶彰、陳郁夫、易麗君、林政華、范長華、古清美、莊萬壽等人:〈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舉誤〈第一冊〉至〈第六冊〉〉(《國文天地》,第3卷第7期,1987年12月)
林慶彰:〈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舉誤〈第一冊〉〉,收錄於《國文天地》第3卷第7期,1987年12月
林聰舜:〈請速重編高中文化教材〉,《鵝湖月刊》第151期,臺北市:鵝湖月刊社,1988年1月
邱才貴:〈現行高中「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問題商量之一〉收錄於《鵝湖月刊》120期,臺北市:鵝湖月刊社,1985年6月
幽青:〈孔孟學說是三民主義思想的本源〉,《孔孟月刊》第26卷第4期,臺北:三民書局,1987年12月
查良釗:〈孔孟之道與現代青年〉,《孔孟月刊》第1卷第8期,臺北:三民書局,1963年4月
徐復觀:〈當前讀經問題之爭論〉,收錄於《徐復觀文錄選粹》,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80年
徐復觀:〈評陳著四書道貫〉,《國魂》第253期,臺北市:新中國出版社,1966年
袁金書:〈孔子對教育的貢獻〉,《孔孟月刊》第28卷第9期 ,臺北:三民書局,1990年5月
袁保新:〈「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何去何從-談經典教育的現代意義與作法〉收錄於《鵝湖月刊》155期,臺北市:鵝湖月刊社,1988年5月
袁保新:〈談當前人文教育的依歸及其落實之道〉,《鵝湖月刊》第149期,臺北市:鵝湖月刊社,1987年11月
高瑋謙:〈從儒家思想反省百年來的教育問題〉,收錄於《鵝湖月刊》第33卷第5期,2007年3月
〈「民國百年文化省思」論壇記錄(上)〉,收錄於《鵝湖月刊》第37卷第5期,2011年11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文研究所:〈「高級中學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問卷調查結果總結報告〉(國立編譯館委託,1988年08月
馬從眾:〈孔孟學說與國民生活規範〉,《孔孟月刊》第7卷第6期,臺北:三民書局,1969年2月28日
高登海:〈三民注意中有關孔孟學說的提示〉,《孔孟月刊》第1卷第8期,臺北:三民書局,1963年4月
崔成宗:〈試論高級中學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之編纂原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1992年6月初版
張震:〈孔孟學說與三民主義〉,《孔孟月刊》第26卷第6期,臺北:三民書局,1988年2月
張錫輝:〈我們為何要讀經典?--論中國近代思想史中的經典話語及其實踐〉,收錄於《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第5期,嘉義縣:南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08年12月
梁容若:〈與高中學生談孟子〉,《孔孟月刊》第9卷第7期,臺北:三民書局,1971年3月
莊萬壽:〈剖析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收錄於《中國論》,臺北,玉山社,1996年
陳大齊:〈與青年朋友們談孔子思想〉,《孔孟月刊》第5卷第4期,臺北:三民書局,
陳立夫:〈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的重編及其意義〉收錄於《孔孟月刊》第21卷第12期,臺北:三民書局,
陳立夫:〈為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作一說明──供本科教師作參考〉收錄於《師友月刊》251期,台中:台灣省公立中小學教職員福利基金籌集管理委員會,1988年5月
陳立夫〈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的重編及其意義〉,《孔孟月刊》第21卷第12期,臺北:三民書局,1983年8月28日
陳立夫:〈中國儒家思想的體系〉,《孔孟月刊》第22卷第12期,臺北:三民書局,1984年8月
陳立夫:〈中華文化何以優於其他文化〉,《孔孟月刊》第25卷第12期,臺北:三民書局,1987年8月
陳立夫:〈孔子思想何以廣受世人之推崇〉,《孔孟月刊》第26卷第12期,臺北:三民書局,1988年8月
陳立夫:〈孔孟之人文主義思想〉,《孔孟月刊》第24卷第12期,臺北:三民書局,1986年8月
陳立夫:〈孔孟之財經思想──並述 國父財經思想之淵源〉,《孔孟月刊》第22卷第4期,臺北:三民書局, 1983年12月
陳立夫:〈孔孟思想何以成為人類之真理〉,《孔孟月刊》第8卷第10期,臺北:三民書局,1970年6月
陳立夫:〈孔孟學說之精義〉,《孔孟月刊》第10卷第12期,臺北:三民書局,1972年8月28日
陳立夫:〈民族主義與道德〉,《孔孟月刊》第23卷第6期,臺北:三民書局,
陳立夫:〈如何認識中國文化〉,《國魂》第252期,1966年
陳立夫:〈國際孔學會議總結〉,《孔孟月刊》第26卷第9期,臺北:三民書局,
陳立夫:〈將孔孟思想融入國人生活中〉,《孔孟月刊》第21卷第2期,臺北:三民書局,1982年10月28日
陳立夫:〈從孔子之道認識 國父之偉大〉,《孔孟月刊》第21卷第5期,臺北:三民書局,1983年1月28日
陳立夫:〈現代齊家之道〉,《孔孟月刊》第23卷第7期,臺北:三民書局,1985年3月
陳立夫:〈溫故以知新與研新以證故〉,《孔孟月刊》第9卷第5期,臺北:三民書局,1971年1月28日
陳立夫:〈為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作一說明──供本科教師作參考〉收錄於《師友月刊》251期(台中:台灣省公立中小學教職員福利基金籌集管理委員會,1988年5月
陳立夫:〈為高中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事答客問〉,《國文天地》,第3卷第8期,1988年1月
陳立夫:〈儒家思想〉,收錄於《孔孟月刊》第20卷第5期,1982年1月
陳立夫:〈儒家教育思想與我臺灣經濟發展之規系〉,《孔孟月刊》第28卷第3期,臺北:三民書局,1989年11月28日
陳立夫:〈簡化淺化教材的背後〉,《孔孟月刊‧論壇》第27卷第3期,臺北:三民書局,1988年11月28日
陳立驤:〈略論「讀經」的價值與效用〉,《鵝湖月刊》第27卷第5期總號437,臺北市:鵝湖月刊社,2011年11月
陳來:〈現代中國文化與儒學的困境〉收於劉述先主編:《儒家思想與現代世界》台北市: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1997年
陳儀:〈民國三十五年度工作要領──三十四年除夕廣播〉,《陳長官治臺言論集》第二輯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1946年
陳慶佳:〈孔子學說的本質〉,《孔孟月刊》第1卷第8期,臺北:三民書局
陳麗華:〈評介「為學習而設計的教科書」及其對我國中小學教科書設計與研究的啟示〉,收於《教科書研究》第一卷第二期(2008年12月
傅正玲:〈台灣儒家經典教育的歷程考察〉收錄於《鵝湖月刊》,臺北市:鵝湖月刊社,2002年月
傅武光:〈該讀經──讀經不等於求客觀知識〉,《國文天地》第27卷第7期,臺北市:國文天地雜誌出版,2011年12月1日
曾守正:〈經典、去經典、重讀經典-大學通識教育中經典教育的若干思考〉收錄於《鵝湖月刊》,臺北市:鵝湖月刊社,2007年月
曾昭旭:〈被誤解的儒家精神──從台大/復旦辯論談起〉,《鵝湖月刊》第14卷第6期總號162,臺北市:鵝湖月刊社,1988年12月
犂牛:〈我對新版文化基本教材的看法〉,收錄於《國文天地》第4卷第6期,1988年11月
華仲麂:〈陳資政立夫先生暨德配孫夫人九秩雙碩並頌〉,《孔孟月刊》第27卷第11期,臺北:三民書局,1989年7月
馮大綸:〈高中國文選授論語孟子之我見〉,《孔孟月刊》第1卷第8期,臺北:三民書局,1963年4月
馮炳奎:〈論語給我們青年些甚麼呢〉,《孔孟月刊》第2卷第11期,臺北:三民書局,1964年7月
黃得時:〈孔子與青年〉,《孔孟月刊》第1卷第8期,臺北:三民書局,1963年4月
黃清榮:〈孔孟學說與現代思潮〉,《孔孟月刊》第27卷第1期,臺北:三民書局,1988年9月
黃麗生:〈文化道統 直下承擔──從「文化基本教材」的爭議說起〉,《鵝湖月刊》第37卷第3期總號第435,臺北市:鵝湖月刊社,2011年9月
黃麗生:〈文化道統,直下承擔──從「文化基本教材」的爭議說起〉,收錄於《鵝湖月刊》第435期,臺北市:鵝湖月刊社,2011年9月
楊炳賢:〈師範生對復興中華文化應有的認識與實踐〉,《孔孟月刊》第9卷第8期,臺北:三民書局,1972年4月
楊永英:〈新編本《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平議〉,《國文天地》,第2卷第12期,1987年5月
楊祖漢:〈高中「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必須重新改編〉收錄於《鵝湖月刊》119期,臺北市:鵝湖月刊社,1985年5月
楊儒賓:〈「讀經」是社會自力救濟運動〉,《鵝湖月刊》第37卷第3期總號437臺北市:鵝湖月刊社,2011年11月
楊智穎、歐用生:〈教科書百年演進歷程與脈絡:教育思潮〉收錄於國家教育研究院主編:《開卷有益:教科書回顧與前瞻》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2012年6月
董金裕:〈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相關問題之探討〉,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1992年6月初版
鄒川雄:〈從創新導向之本土化觀點論經典教育的意義-大學基進經典教育論綱〉收錄於《教育與社會研究》第8期,嘉義縣: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2005年1月
廖明宏:〈倫理教育的重要性〉,《孔孟月刊》第26卷第7期,臺北:三民書局,1988年3月
齊騁邨:〈孔子教育的時代精神〉,《孔孟月刊》第23卷第4期,臺北:三民書局,1984年12月
劉心玉:〈孔孟學說與國民生活規範〉,《孔孟月刊》第7卷第6期,臺北:三民書局,1969年2月28日
劉志儼:〈淺談國中論語教學〉,《師友月刊》177期,台中:台灣省公立中小學教職員福利基金籌集管理委員會,1982年3月
劉崇彬:〈發揚中華文化,振我大漢國魂──敬以此文獻給我熱愛國家的同胞〉,《孔孟月刊》第26卷第3期,臺北:三民書局
劉述先:〈對於「教改」的感想,收錄於《鵝湖月刊》第262期,1997年8月
劉述先:〈關於「儒家與政治學」的討論〉,收錄於《鵝湖月刊》第12卷11期,1987年5月
歐用生:〈內容分析法〉,收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修訂版)臺北市:師苑,1994
潘朝陽:〈反對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是尊重多元嗎?評顏厥安等人的文化虛無主義〉收錄於《海峽評論》第329期,臺北市:海峽評論雜誌,2011年1月
蔡仁厚:〈關於「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的兩點反性與一個建議〉,《鵝湖月刊》第151期,臺北市:鵝湖月刊社,1988年1月
蔡阜南:〈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應否重定之商榷〉(一),收錄於《孔孟月刊》第19卷第6期,1981年2月
鄭正忠:〈中華文化對今日世界的意義〉,收錄於《孔孟月刊》第21卷第11期
鄭志明:〈檢驗高中新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中的孔孟「根本思想」〉,收錄於《鵝湖月刊》第121期,1985年7月
霍晉明:〈「教改」聲中談德育問題〉,收錄於《鵝湖月刊》第254期,1996年4月
謝大寧:〈經典教育乎?政治污染乎?〉收錄於《國文天地》第319期,臺北市:國文天地雜誌出版,2011年12月
謝大寧:〈讓語文教育和經典教育走上正途,收錄於《經典與人文》第2期,臺北市:上善人文基金會,2004年3月
謝大寧:〈經典教育乎?政治汙染乎?〉,《國文天地》第27卷第7期,臺北市:國文天地雜誌出版,2011年12月1日
韓凌霄:〈四書教學記趣〉,《孔孟月刊》第23卷第5期,臺北:三民書局,1985年1月

四、學位論文
吳冠儀:《孔子教育思想與九年一貫十大基本能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6月
李啟榮:《從多元文化主義的角度探討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列為高中必選之法律爭議》,臺灣大學法律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林進龍:《論語教學研究》,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76年6月
紀密妏:《高等教育市場化與通識經典教育間張力關係之探究---以南華大學經典教育為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
張宏儒:《經典教育學習歷程──探索文化基本教材實施策略》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張佳蓉:《以孔子談學習與品德修養為主題的經典教學研究─以鐵山國小六年誠班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陳月貴:《孔子的「因材施教」與多元智能教學的對應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6月
陳怡樺:《高中《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編纂沿革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1月
劉希聖:《高中論語教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
謝淑熙:《孔子禮樂觀所涵蘊教育思想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8月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9991200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91200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逢源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怡如zh_TW
dc.creator (作者) 陳怡如zh_TW
dc.date (日期) 201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Aug-2015 13:29:34 (UTC+8)-
dc.date.available 3-Aug-2015 13:29:3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Aug-2015 13:29:3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9912004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723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91200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為臺灣高中學生建立一條聯繫「古代經典」的橋樑,自民國51(1962)年起納入國文科的課程標準之中,其內容的選用與編訂,必須考量各時期學生的需求、因應社會時代的轉變,也受到政府政策的影響,本文主要以歷時的現象陳述為主軸,不侷限於課程時數的比重、教學方法的釐清,而更深入地探究當社會文化日新月異,教材於每一次課綱調整、重新改編後,編纂方式以及詮釋立場改變的狀況。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並梳理臺灣儒學教育的根源。第二章談論民國38(1949)年至71(1982)年之間,國民政府為安定社會,決定從人民「教育」開始,加強「教材」承襲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功能。第三章專論民國72(1983)年至77(1987)年間以陳立夫《四書道貫》為依據而編定的教材,因解除戒嚴的文化背景,各學者專家開始針對各議題提出看法與見解,例如:《孔孟月刊》和《鵝湖月刊》,一方支持政府「復興中華文化」的訴求,另一方則有感於教材頗受意識形態的影響,力求教材能建立學生對中國文化的完整認識,於是在兩方的建議之下,教材再次重編。第四章將時間鎖定在民國77(1988)年至88(1999)年,由董金裕先生重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他參考國立編譯館全國性的抽樣調查與分析,並考量社會環境的轉變,編輯一套更符合學生需求的教材。第五章結論,總結與反思研究成果。
本論文為臺灣《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一書的教育狀況、具體發展軌跡等面向作梳理,分析不同階段社會對於傳統文化的態度,尤其是經典教育的立場與想法,透過教材的內容的沿革看到它更全面的變化,為《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一書在臺灣的教育發展中,統整出具有歸屬於臺灣自身的學術脈絡。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e basic teaching materials of Chinese culture” courses lays the foundation of connecting to Chinese ancient classic for Taiwan high school students. Since 1962, the year it was embodied in the standard courses of Chinese teaching, its content and the way to be edited has been altered according to students’ needs, society changes and government policies. This essay mainly describes the phenomenon based on historical line. Without being limited by teaching hours or ways, it deeply discusses every adjustment (including way of editing and different angles of illustration) of the courses based on rapid culture changes.

Chapter 1 talk about the motivation and purpose. Chapter 2 focuses on the time period from 1949 to 1982, the time government wished to stabilize the society, thus the courses inherit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hapter 3 focuses on the time period from 1983 to 1987, in which the courses were mainly edited based on” The Confucian way : a new and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four books” which written by Li-Fu CHEN Experts had different opinions and analysis due to the end of martial law. For instance, “Cong-Meng monthly” and “Legein monthly”, the former supported the government request of “revive Chinese culture” when the latter made students thoroughly understand Chinese culture without affected by ideology. Moreover, the courses were re-edited due to advices from both publications. Chapter 4 focuses from 1988 to 1999, the re-edited version by Jin-Yu Dung was based on sampling survey and analysis national wide held by National Academy for Education Reserch as well as under the consideration of providing students an even more suitable courses based on social changes.

This essay assays the evolution track and teaching conditions of Taiwan “The basic teaching materials of Chinese culture”, trying to conclude its thoroughly change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its content and induce the thread of thoughts for it.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臺灣推行儒學教育的興起與承衍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15
第四節 前人研究成果 17
第二章 民國51(1962)年至民國71(1982)年《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於高級中學教育的推行 21
第一節 文化紮根的嘗試──教育目標與政治目的結合 21
第二節 推行版本之分析──審定本與統編本比較 34
第三節 課程推行的觀察 51
第三章 民國72(1983)年至民國76(1987)年《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於高級中學教育的衝擊 59
第一節 以陳立夫《四書道貫》為底本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分析 59
第二節 編輯教材後的省思──民間與官方的論爭 78
第三節 教材價值的掙扎與突破 100
第四章 民國77(1988)年至民國88(1999)年《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於高級中學教育的轉型 114
第一節 董金裕主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版本的分析 114
第二節 教材內容、編訂方法的思辨 122
第三節 董版教材與教育現場的融合 130
第五章 結論 144
參考書目 150
zh_TW
dc.format.extent 2837543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912004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四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臺灣經典教育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課程沿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教材分析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The four book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aiwan Classical Educ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he basic teaching materials of Chinese cultur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volution of Cours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extbook analysisen_US
dc.title (題名) 臺灣《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課程沿革及其爭論之考察 ──以民國51(1962)年至民國88(1999)年為考察範疇zh_TW
dc.title (題名)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alysis of Taiwan “The basic teaching materials of Chinese culture” course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歷屆《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版本(按出版時間排列)
柯樹屏、萬鸝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一冊,臺北市:正中書局出版社,1969年
柯樹屏、萬鸝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二冊,臺北市:正中書局出版社,1969年
國立編譯館、李曰剛編著:《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一冊,臺北市:國立編譯館,1971年
國立編譯館、李曰剛編著:《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教師手冊》第一冊,臺北市:國立編譯館,1971年
國立編譯館、李曰剛編著:《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二冊,臺北市:國立編譯館,1972年
國立編譯館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一冊,臺北市:國立編譯館出版社,1982年
國立編譯館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二冊,臺北市:國立編譯館出版社,1983年
國立編譯館主編:《高級中學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教師手冊》第一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6年
國立編譯館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一冊,臺北市:國立編譯館出版社,1987年
國立編譯館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二冊,臺北市:國立編譯館出版社,1988年
國立編譯館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一冊,臺北市:國立編譯館出版社,1998年
國立編譯館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二冊,臺北市:國立編譯館出版社,1999年
馮大綸注譯《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一冊,臺北市:復興書局,1976年
馮大綸注譯《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二冊(臺北市:復興書局,1977年
董金裕主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一冊,臺北市:康熙圖書網路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董金裕主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二冊,臺北市:康熙圖書網路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二、近人專著(依姓氏筆畫排列)
毛子水:《論語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7月
王天恨:《白話句解論語》,臺北:武學書局,1956年1月
王冬珍等合撰:《儒學與人生──四書解讀及教學設計》,臺北:三民書局,1999年3月
王邦雄、曾昭旭、楊祖漢合撰:《論語義理疏解》,臺北:鵝湖出版社,1983年1月
王鎮華:《書院教育與建築:臺灣書院實例之研究》,臺北:故鄉出版社,1986年
石計生等著《意識形態與臺灣教科書 :我國中小學人文社會學科之研究》,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93年
伊能嘉矩著,江慶林等譯,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編譯:《臺灣文化志》,臺北市:臺灣書房,2011年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臺北:長安出版社,1991年2月
朱熹:《論孟精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李曰剛:《論語正譯》,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1年12月
李明輝主編《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總論篇》,臺北市: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1998年,初版
杜維明:《儒學發展的宏觀透視》,臺北市:正中書局,1997年
杜維明主編:《儒學發展的宏觀透視:新加坡1988年儒學群英會紀實》,臺北市:正中書局,1997年,臺初版
林天佑主編:《百年教育發展》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2012年2月
林天佑等編著:《台灣教育探源》,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2000年初版
林玉體:《台灣教育史》台北市:文景書局有限公司,2003年
林安梧:《論語──走向生活世界的儒學》,臺北市:文海學術思想研究發展文教基金會出版,1995年
林啟屏:《從古典到正典:中國古代儒學意識之形成》,臺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8年
林啟屏:《儒家思想中的具體性思維》,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4年
林惠萱主編:《臺灣教育世紀回顧〈荷西-日治〉》新北市:零極限文化,2013年3月
林進龍:《論語教學研究》,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林麗雲:《臺灣傳播研究史:學院內的傳播學知識生涯》臺北市:巨流,2004
南懷瑾:《孔學新語──論語經義今訓》,臺北:淨名學舍,1962年
南懷瑾:《論語別裁》,臺北:老古初版社,1978年5月
思想編輯會編著:《必須讀《四書》?》,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12年5月
思想編輯會編著:《在台灣談中華文化》,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14年
派翠西亞‧鶴見著,林正芳譯:《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宜蘭市:仰山文教基金會,1998年
郁永河:《裨海紀遊》收錄於《臺灣文獻叢刊》第44種,臺北:臺灣銀行,1958年,頁17。
夏琳:《海紀輯要》(又稱《閩海紀略》),收錄於《臺灣文獻叢刊》第22種,臺北:臺灣銀行,1958年
徐武軍:《臺灣教育六十年(1949-2008):是誰的教育 是什麼樣的教育》,臺北市:海峽學術初版,問津堂書局總經銷,2010年,初版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第一屆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1997年6月
財團法人臺灣教育會著作,許錫慶譯注:《臺灣教育沿革誌》【中譯本】臺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0年12月
高拱乾:《臺灣府志》卷二〈規制志、社學〉,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張鐸嚴編著:《臺灣教育發展史》,臺北縣:空大出版社,2005年,初版
教育部:《第三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臺北市:教育部,1957年
教育部:《第五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臺北市:教育部,1985年
教育部:《第四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臺北市:教育部,1974年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編:《中學課程標準》正中書局,1965年12月三版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編《高級中學課程標準》正中書局,1971年2月初版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編印:《教育部修訂中學課程標準參考資料(第一輯)》,教育部中等教育司,1959年6月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編印:《教育部修訂中學課程標準參考資料(第二輯)》,教育部中等教育司,1960年1月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編印:《教育部修訂中學課程標準參考資料(第三輯)》,教育部中等教育司,1960年5月)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編印:《教育部修訂中學課程標準參考資料(第四輯)》,教育部中等教育司,1962年1月)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編撰:《中學課程標準》臺北市:正中書局,1962年
教育部編印:《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論語(上)》臺北,2012年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編撰:《中學課程標準》,臺北市:正中書局,1962年
連橫:《臺灣通史》,臺北:國立編譯館,1985年
陳大齊:《論語臆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6月
陳立夫,《孔子學說與中華文化》,臺北縣:中央文物供應社,1979年4月
陳立夫:《四書道貫》,臺北市:世界書局,1996年,二十版
陳立夫:《四書中的常理及故事》,臺北市:史藝雜誌社,1918年,初版
陳立夫:《成敗之鑑:陳立夫回憶錄》,臺北市:正中書局,1994年,臺初版
陳立夫:《從根救起》,臺北市:三民書局,1960年,初版
陳立夫:《陳立夫先生言論集》,臺北市:正中書局,1967年,臺初版
陳立夫:《陳立夫儒學研究言論集》,臺北市:黎明出版社,1983年,初版
陳立夫著,蔡信發主編:《陳立夫先生孔孟學說論叢》,臺北市:中華民國孔孟學會,2011年,再版
陳昭瑛:《臺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臺北市:正中書局,1998年
陳昭瑛:《臺灣與傳統文化》,臺北市:台大出版中心,2005年
陳昭瑛:《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臺北市:正中書局,2000年,臺初版
陳昭瑛:《臺灣儒學的當代課題:本土性與現代性》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陳嘉琳編著:《台灣文化概論》,臺北縣 : 新文京開發, 2005年
陳夢林:《諸羅縣志》文叢本第141種,1962年
陳柏璋:《潛在課程研究》,臺北市:五南出版社,1985年,初版
彭煥勝等作:《台灣教育史》,高雄市:麗文文化,2009年2月
黃宗羲:《賜姓始末》收錄於《臺灣文獻叢刊》第25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58年
黃俊傑:《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臺北市:臺大初版中心,2006年
黃俊傑:《東亞儒學史的新視野》,臺北市:喜馬拉雅基金會,2001年,初版
黃俊傑:《儒學傳統與文化創新》,臺北市:三民書局,1983年,初版
黃俊傑:《戰後臺灣的教育與思想》,臺北市:東大出版,1993年,初版
黃俊傑編:《東亞儒者的四書詮釋》,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2005年
黃政傑:《課程改革新論:教育現場虛實探究》,臺北市:冠學文化,2005年,初版
黃新憲,《閩臺教育的交融與發展》,福州:福建人民初版社,2005年7月
黃新憲,《閩臺教育的交融與發展》,福州:福建人民初版社,2005年7月
黃錦鋐、陳滿銘、余培林、張學波等合撰:《四書導讀》,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2月
楊碩夫:《孔子教育思想與儒家教育》,臺北市:黎明出版社,1988年,再版
葉榮鐘:《臺灣民族運動史》,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71年
董金裕:《統編本 國中、高中國文教科書叢談》,萬卷樓,2014年5月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省通誌,卷五:教育志》,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69-1973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省通治教育志沿革篇》,臺南市:臺灣省文獻會,1989年
臺灣省政府新聞處編印:《教育發展與文化建設》,台中市:編者印行,1990年
劉述先主編:《儒家思想與現代世界》,台北市: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1997年
蔡仁厚:《儒家思想的現代意義》,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87年,初版
蔡世明:《近百年來我國中學國文教學的發展》,臺北市:文史哲,2003年,初版
蔡培火等:《臺灣近代民族運動史》臺北:學海初版社,1979年
賴明德等:《新註新譯四書讀本》,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7年7月
錢基博:《四書解題及其讀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5月
錢穆:《四書釋義》,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8月
錢穆:《論語新解》,臺北:三民書局,1965年4月
謝冰瑩等編譯:《新譯四書讀本》,臺北:三民書局,1987年8月
藍順德:《教科書政策與制度》,臺北市:五南出版社,2006年,初版
藍鼎元:《鹿洲全集》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5年
嚴靈峰:《論語章句新編》,臺北:水牛出版社,1981年9月


三、期刊
丁迪:〈三民主義道貫〉,《孔孟月刊》第9卷第6期,臺北:三民書局,1988年5月
卜問天:〈邁向『吾與汝』的儒學──台灣儒學運動的省思片段〉,《鵝湖月刊》第14卷第5期總號161,臺北市:鵝湖月刊社,1988年11月
卜問天:〈思想教育、文化教養與經典詮釋〉,《鵝湖月刊》第137期,臺北市:鵝湖月刊社,1986年11月
卜問天:〈關於高級中學《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的一些斷想〉,《鵝湖月刊》第114期,1984年12月,臺北市:鵝湖月刊社
方俊吉:〈關於高中《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教學之省思〉,收錄於《孔孟月刊》,第32卷第9期,臺北:三民書局, 1994年5月
王文科、王智弘:《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2004年
王永炳:〈新加坡的儒家倫理教育〉,《孔孟月刊》第28卷第4期,臺北:三民書局,1989年12月
王邦雄:〈評高中「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新教本的刊行〉收錄於《鵝湖月刊》第106期,臺北市:鵝湖月刊社,1984年4月
王邦雄:〈中國人讀四書也成了問題嗎〉,《鵝湖月刊》第154期,臺北市:鵝湖月刊社,1988年4月
王邦雄:〈評高中「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新教本的刊行〉《鵝湖月刊》第106期,1984年4月)
王開府:〈認知取向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教材與教法之應用〉收錄於《第一屆臺灣地區國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1992年6月初版
王慧茹:〈文化經典,百年新生〉,《國文天地》第27卷第7期,臺北市:國文天地雜誌出版,2011年12月1日
王禮卿:〈論語有為而言例〉,《孔孟月刊》第5卷第4期,臺北:三民書局,1966年12月
白亦方、劉修豪:〈教科書的文化承載:歷史脈絡與借鏡〉,收錄於國家研究院主編:《開卷有益:教科書回顧與前瞻》(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2012年6月
伍壽民:〈新編高中《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諸問題商榷〉,(鵝湖月刊),第118期,1985年4月
向鴻全:〈經典與反經典-臺灣高等教育中經典閱讀活動的省思〉收錄於《通識教育學刊》,臺中市: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協會,2012年6月
向鴻全:〈至誠之道:曾昭旭先生的義理詮釋方法初探〉,《鵝湖月刊》第37卷第4期總號第463,臺北市:鵝湖月刊社,2011年10月
牟宗三:〈中國文化發展中義理開創的十大諍辯〉,《鵝湖月刊》第143期,臺北市:鵝湖月刊社,1987年9月
向鴻全:〈經典與反經典-臺灣高等教育中經典閱讀活動的省思〉收錄於《通識教育學刊》(臺中市: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協會,2012年6月),頁69-83。
朱榮智:〈四書教學與公民教育〉,收錄於《孔孟月刊》第21卷第9期,臺北:三民書局,1983年5月
江日升:《臺灣外紀》卷三十,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
何三本:〈賦予孔孟新面貌-談以科學方法重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的必要性〉收錄於《師友月刊》199期,台中:台灣省公立中小學教職員福利基金籌集管理委員會,1984年1月
吳三連、蔡培火等著:《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市:自立晚報,1971年
吳冠宏:〈文化經典的生命教育─高中四書教材的重新啟航〉,收錄於《國文天地》第319期(臺北市:國文天地雜誌出版,2011年12月),頁53-56
李明輝:〈評論臺灣近來有關「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的爭議〉,收錄於《思想》第21期,2012年5月
李威熊:〈讀經問題〉,收錄於《孔孟月刊》第19卷第2期,臺北:三民書局,1980年10月
李啟榮:〈從多元文化主義的角度探討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列為高中必選之法律爭議〉臺灣大學法律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李清良:〈黃俊傑論中國經典詮釋傳統:類型,方法與特質〉,收錄於《中國詮釋學》第一輯,濟南市: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
吳三連、蔡培火等著:《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市:自立晚報,1971年
吳冠宏:〈文化經典的生命教育──高中四書教材的重新啟航〉,《國文天地》第27卷第7期,臺北市:國文天地雜誌出版,2011年12月
吳鼎:〈儒家思想學說與中國國民教育〉,《孔孟月刊》第28卷第7期,臺北:三民書局,1990年3月
杜維明:《儒學發展的宏觀透視》(臺北市:正中書局,1997年)
沈清松演講、高柏園記錄:〈詮釋學的變遷與發展〉,收錄於《鵝湖月刊》第9卷第3期,1983年9月,頁23。
岑溢成:〈釋經學、詮釋學、闡釋學、解釋學〉,《鵝湖月刊》第144期,臺北市:鵝湖月刊社,1987年6月
李素真〈:彈琴唱歌跳舞快樂的孔子快樂的儒教〉,《國文天地》第27卷第7期,臺北市:國文天地雜誌出版,2011年12月1日
杜忠誥:〈《四書》的當代閱讀價值〉,《國文天地》第27卷第7期,臺北市:國文天地雜誌出版,2011年12月1日
杜忠誥:〈且點燃年輕學子的心燈吧──馬政府當前文化教育的最大盲點〉,《鵝湖月刊》第36卷第7期總號第427,臺北市:鵝湖月刊社,2011年1月
林正皋:〈如何使中華文化在小學教育中具體化與生活化〉,《孔孟月刊》第27卷第9期,臺北:三民書局,1989年5月
林正皋:〈如何恢宏師道尊嚴以樹立教師新形象〉,《孔孟月刊》第24卷第2期,臺北:三民書局,1985年10月
林安梧、卜問天合著:〈為「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答客問──敬答陳立夫先生,《鵝湖月刊》第155期,臺北市:鵝湖月刊社,1988年5月
林安梧:〈鼎革之際:關於「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答客問」〉收錄於《國文天地》第319期,臺北市:國文天地雜誌出版,2011年12月
林安梧〈:五四前後的中國儒學〉,《鵝湖月刊》第143期,臺北市:鵝湖月刊社,1987年9月
林安梧:〈鼎革之際:關於「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答客問」〉《國文天地》第27卷第7期,臺北市:國文天地雜誌出版,2011年12月1日
林啟屏:〈重構與詮釋──一個儒學研究方向的反省〉收錄於林啟屏、陳恆嵩等編《學術心視野──經學之部》,臺北市:五南圖書初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6月
林維杰:〈經典的效用與理解〉,《鵝湖月刊》第36卷第11期總號431,臺北市:鵝湖月刊社,2011年5月
林慶彰、陳郁夫、易麗君、林政華、范長華、古清美、莊萬壽等人:〈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舉誤〈第一冊〉至〈第六冊〉〉(《國文天地》,第3卷第7期,1987年12月)
林慶彰:〈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舉誤〈第一冊〉〉,收錄於《國文天地》第3卷第7期,1987年12月
林聰舜:〈請速重編高中文化教材〉,《鵝湖月刊》第151期,臺北市:鵝湖月刊社,1988年1月
邱才貴:〈現行高中「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問題商量之一〉收錄於《鵝湖月刊》120期,臺北市:鵝湖月刊社,1985年6月
幽青:〈孔孟學說是三民主義思想的本源〉,《孔孟月刊》第26卷第4期,臺北:三民書局,1987年12月
查良釗:〈孔孟之道與現代青年〉,《孔孟月刊》第1卷第8期,臺北:三民書局,1963年4月
徐復觀:〈當前讀經問題之爭論〉,收錄於《徐復觀文錄選粹》,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80年
徐復觀:〈評陳著四書道貫〉,《國魂》第253期,臺北市:新中國出版社,1966年
袁金書:〈孔子對教育的貢獻〉,《孔孟月刊》第28卷第9期 ,臺北:三民書局,1990年5月
袁保新:〈「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何去何從-談經典教育的現代意義與作法〉收錄於《鵝湖月刊》155期,臺北市:鵝湖月刊社,1988年5月
袁保新:〈談當前人文教育的依歸及其落實之道〉,《鵝湖月刊》第149期,臺北市:鵝湖月刊社,1987年11月
高瑋謙:〈從儒家思想反省百年來的教育問題〉,收錄於《鵝湖月刊》第33卷第5期,2007年3月
〈「民國百年文化省思」論壇記錄(上)〉,收錄於《鵝湖月刊》第37卷第5期,2011年11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文研究所:〈「高級中學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問卷調查結果總結報告〉(國立編譯館委託,1988年08月
馬從眾:〈孔孟學說與國民生活規範〉,《孔孟月刊》第7卷第6期,臺北:三民書局,1969年2月28日
高登海:〈三民注意中有關孔孟學說的提示〉,《孔孟月刊》第1卷第8期,臺北:三民書局,1963年4月
崔成宗:〈試論高級中學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之編纂原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1992年6月初版
張震:〈孔孟學說與三民主義〉,《孔孟月刊》第26卷第6期,臺北:三民書局,1988年2月
張錫輝:〈我們為何要讀經典?--論中國近代思想史中的經典話語及其實踐〉,收錄於《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第5期,嘉義縣:南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08年12月
梁容若:〈與高中學生談孟子〉,《孔孟月刊》第9卷第7期,臺北:三民書局,1971年3月
莊萬壽:〈剖析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收錄於《中國論》,臺北,玉山社,1996年
陳大齊:〈與青年朋友們談孔子思想〉,《孔孟月刊》第5卷第4期,臺北:三民書局,
陳立夫:〈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的重編及其意義〉收錄於《孔孟月刊》第21卷第12期,臺北:三民書局,
陳立夫:〈為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作一說明──供本科教師作參考〉收錄於《師友月刊》251期,台中:台灣省公立中小學教職員福利基金籌集管理委員會,1988年5月
陳立夫〈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的重編及其意義〉,《孔孟月刊》第21卷第12期,臺北:三民書局,1983年8月28日
陳立夫:〈中國儒家思想的體系〉,《孔孟月刊》第22卷第12期,臺北:三民書局,1984年8月
陳立夫:〈中華文化何以優於其他文化〉,《孔孟月刊》第25卷第12期,臺北:三民書局,1987年8月
陳立夫:〈孔子思想何以廣受世人之推崇〉,《孔孟月刊》第26卷第12期,臺北:三民書局,1988年8月
陳立夫:〈孔孟之人文主義思想〉,《孔孟月刊》第24卷第12期,臺北:三民書局,1986年8月
陳立夫:〈孔孟之財經思想──並述 國父財經思想之淵源〉,《孔孟月刊》第22卷第4期,臺北:三民書局, 1983年12月
陳立夫:〈孔孟思想何以成為人類之真理〉,《孔孟月刊》第8卷第10期,臺北:三民書局,1970年6月
陳立夫:〈孔孟學說之精義〉,《孔孟月刊》第10卷第12期,臺北:三民書局,1972年8月28日
陳立夫:〈民族主義與道德〉,《孔孟月刊》第23卷第6期,臺北:三民書局,
陳立夫:〈如何認識中國文化〉,《國魂》第252期,1966年
陳立夫:〈國際孔學會議總結〉,《孔孟月刊》第26卷第9期,臺北:三民書局,
陳立夫:〈將孔孟思想融入國人生活中〉,《孔孟月刊》第21卷第2期,臺北:三民書局,1982年10月28日
陳立夫:〈從孔子之道認識 國父之偉大〉,《孔孟月刊》第21卷第5期,臺北:三民書局,1983年1月28日
陳立夫:〈現代齊家之道〉,《孔孟月刊》第23卷第7期,臺北:三民書局,1985年3月
陳立夫:〈溫故以知新與研新以證故〉,《孔孟月刊》第9卷第5期,臺北:三民書局,1971年1月28日
陳立夫:〈為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作一說明──供本科教師作參考〉收錄於《師友月刊》251期(台中:台灣省公立中小學教職員福利基金籌集管理委員會,1988年5月
陳立夫:〈為高中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事答客問〉,《國文天地》,第3卷第8期,1988年1月
陳立夫:〈儒家思想〉,收錄於《孔孟月刊》第20卷第5期,1982年1月
陳立夫:〈儒家教育思想與我臺灣經濟發展之規系〉,《孔孟月刊》第28卷第3期,臺北:三民書局,1989年11月28日
陳立夫:〈簡化淺化教材的背後〉,《孔孟月刊‧論壇》第27卷第3期,臺北:三民書局,1988年11月28日
陳立驤:〈略論「讀經」的價值與效用〉,《鵝湖月刊》第27卷第5期總號437,臺北市:鵝湖月刊社,2011年11月
陳來:〈現代中國文化與儒學的困境〉收於劉述先主編:《儒家思想與現代世界》台北市: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1997年
陳儀:〈民國三十五年度工作要領──三十四年除夕廣播〉,《陳長官治臺言論集》第二輯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1946年
陳慶佳:〈孔子學說的本質〉,《孔孟月刊》第1卷第8期,臺北:三民書局
陳麗華:〈評介「為學習而設計的教科書」及其對我國中小學教科書設計與研究的啟示〉,收於《教科書研究》第一卷第二期(2008年12月
傅正玲:〈台灣儒家經典教育的歷程考察〉收錄於《鵝湖月刊》,臺北市:鵝湖月刊社,2002年月
傅武光:〈該讀經──讀經不等於求客觀知識〉,《國文天地》第27卷第7期,臺北市:國文天地雜誌出版,2011年12月1日
曾守正:〈經典、去經典、重讀經典-大學通識教育中經典教育的若干思考〉收錄於《鵝湖月刊》,臺北市:鵝湖月刊社,2007年月
曾昭旭:〈被誤解的儒家精神──從台大/復旦辯論談起〉,《鵝湖月刊》第14卷第6期總號162,臺北市:鵝湖月刊社,1988年12月
犂牛:〈我對新版文化基本教材的看法〉,收錄於《國文天地》第4卷第6期,1988年11月
華仲麂:〈陳資政立夫先生暨德配孫夫人九秩雙碩並頌〉,《孔孟月刊》第27卷第11期,臺北:三民書局,1989年7月
馮大綸:〈高中國文選授論語孟子之我見〉,《孔孟月刊》第1卷第8期,臺北:三民書局,1963年4月
馮炳奎:〈論語給我們青年些甚麼呢〉,《孔孟月刊》第2卷第11期,臺北:三民書局,1964年7月
黃得時:〈孔子與青年〉,《孔孟月刊》第1卷第8期,臺北:三民書局,1963年4月
黃清榮:〈孔孟學說與現代思潮〉,《孔孟月刊》第27卷第1期,臺北:三民書局,1988年9月
黃麗生:〈文化道統 直下承擔──從「文化基本教材」的爭議說起〉,《鵝湖月刊》第37卷第3期總號第435,臺北市:鵝湖月刊社,2011年9月
黃麗生:〈文化道統,直下承擔──從「文化基本教材」的爭議說起〉,收錄於《鵝湖月刊》第435期,臺北市:鵝湖月刊社,2011年9月
楊炳賢:〈師範生對復興中華文化應有的認識與實踐〉,《孔孟月刊》第9卷第8期,臺北:三民書局,1972年4月
楊永英:〈新編本《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平議〉,《國文天地》,第2卷第12期,1987年5月
楊祖漢:〈高中「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必須重新改編〉收錄於《鵝湖月刊》119期,臺北市:鵝湖月刊社,1985年5月
楊儒賓:〈「讀經」是社會自力救濟運動〉,《鵝湖月刊》第37卷第3期總號437臺北市:鵝湖月刊社,2011年11月
楊智穎、歐用生:〈教科書百年演進歷程與脈絡:教育思潮〉收錄於國家教育研究院主編:《開卷有益:教科書回顧與前瞻》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2012年6月
董金裕:〈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相關問題之探討〉,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1992年6月初版
鄒川雄:〈從創新導向之本土化觀點論經典教育的意義-大學基進經典教育論綱〉收錄於《教育與社會研究》第8期,嘉義縣: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2005年1月
廖明宏:〈倫理教育的重要性〉,《孔孟月刊》第26卷第7期,臺北:三民書局,1988年3月
齊騁邨:〈孔子教育的時代精神〉,《孔孟月刊》第23卷第4期,臺北:三民書局,1984年12月
劉心玉:〈孔孟學說與國民生活規範〉,《孔孟月刊》第7卷第6期,臺北:三民書局,1969年2月28日
劉志儼:〈淺談國中論語教學〉,《師友月刊》177期,台中:台灣省公立中小學教職員福利基金籌集管理委員會,1982年3月
劉崇彬:〈發揚中華文化,振我大漢國魂──敬以此文獻給我熱愛國家的同胞〉,《孔孟月刊》第26卷第3期,臺北:三民書局
劉述先:〈對於「教改」的感想,收錄於《鵝湖月刊》第262期,1997年8月
劉述先:〈關於「儒家與政治學」的討論〉,收錄於《鵝湖月刊》第12卷11期,1987年5月
歐用生:〈內容分析法〉,收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修訂版)臺北市:師苑,1994
潘朝陽:〈反對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是尊重多元嗎?評顏厥安等人的文化虛無主義〉收錄於《海峽評論》第329期,臺北市:海峽評論雜誌,2011年1月
蔡仁厚:〈關於「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的兩點反性與一個建議〉,《鵝湖月刊》第151期,臺北市:鵝湖月刊社,1988年1月
蔡阜南:〈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應否重定之商榷〉(一),收錄於《孔孟月刊》第19卷第6期,1981年2月
鄭正忠:〈中華文化對今日世界的意義〉,收錄於《孔孟月刊》第21卷第11期
鄭志明:〈檢驗高中新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中的孔孟「根本思想」〉,收錄於《鵝湖月刊》第121期,1985年7月
霍晉明:〈「教改」聲中談德育問題〉,收錄於《鵝湖月刊》第254期,1996年4月
謝大寧:〈經典教育乎?政治污染乎?〉收錄於《國文天地》第319期,臺北市:國文天地雜誌出版,2011年12月
謝大寧:〈讓語文教育和經典教育走上正途,收錄於《經典與人文》第2期,臺北市:上善人文基金會,2004年3月
謝大寧:〈經典教育乎?政治汙染乎?〉,《國文天地》第27卷第7期,臺北市:國文天地雜誌出版,2011年12月1日
韓凌霄:〈四書教學記趣〉,《孔孟月刊》第23卷第5期,臺北:三民書局,1985年1月

四、學位論文
吳冠儀:《孔子教育思想與九年一貫十大基本能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6月
李啟榮:《從多元文化主義的角度探討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列為高中必選之法律爭議》,臺灣大學法律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林進龍:《論語教學研究》,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76年6月
紀密妏:《高等教育市場化與通識經典教育間張力關係之探究---以南華大學經典教育為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
張宏儒:《經典教育學習歷程──探索文化基本教材實施策略》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張佳蓉:《以孔子談學習與品德修養為主題的經典教學研究─以鐵山國小六年誠班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陳月貴:《孔子的「因材施教」與多元智能教學的對應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6月
陳怡樺:《高中《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編纂沿革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1月
劉希聖:《高中論語教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
謝淑熙:《孔子禮樂觀所涵蘊教育思想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8月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