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林芳玫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江典泰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江典泰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01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31-三月-2016 16:44:29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31-三月-2016 16:44:29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31-三月-2016 16:44:29 (UTC+8) | - |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 A2002001862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3459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社會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85254008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封面頁 證明書 致謝詞 目錄 第一章 研究主題與文獻探討 研究主題 文獻探討 社會身份一般性理論 主流社會的預設與假設 身份落差 社會知識庫 同性戀身份形成的發展階段 處理策略 現身 第二章 研究設計 研究取向的選擇 研究方法的選擇 研究過程的安排 第三章 身份歷程(一):溯源 早期受同性吸引的自覺與差異意識的經驗世界 同性關係規則中的同性性接觸事件 污名的介入與認知框架的成形同質事件的累積 客體選擇的社會限制與社會順從 結語 第四章 身份歷程(二):渠成 身份的渠成 未與其他男同志接觸下的身份自決 與其他男同志的相遇 發現新世界及打破孤立與隔絕的社交處境 自我與他人經驗的參考與對照 由抽象到具體 集體的情境渠成為個體面對自我的勇氣 網路做為一種身份識別的工具 身歷其境中的社會距離 替代性的認知範疇與詮釋體系 結語 第五章 身份管理與現身 身份管理與訊息控制 生活的同化 同性戀訊息的控制與異性戀訊息的輸出 公私之分與圈屬之別同性戀身份意識的型塑與強化 現身 現身的時序 現身的層次 現身的對象 現身的前置作業 引導動機的觸動 事蹟 借題 觸界反應 對象的情境反應與現身的後製作業 會意與認同 雙向反問強調 特殊對待 還原 中斷或退出 對家人的現身 結語 第六章 研究結論 研究發現 研究限制 附錄、訪談綱要 參考書目 | -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封面頁 證明書 致謝詞 目錄 第一章 研究主題與文獻探討 研究主題 文獻探討 社會身份一般性理論 主流社會的預設與假設 身份落差 社會知識庫 同性戀身份形成的發展階段 處理策略 現身 第二章 研究設計 研究取向的選擇 研究方法的選擇 研究過程的安排 第三章 身份歷程(一):溯源 早期受同性吸引的自覺與差異意識的經驗世界 同性關係規則中的同性性接觸事件 污名的介入與認知框架的成形同質事件的累積 客體選擇的社會限制與社會順從 結語 第四章 身份歷程(二):渠成 身份的渠成 未與其他男同志接觸下的身份自決 與其他男同志的相遇 發現新世界及打破孤立與隔絕的社交處境 自我與他人經驗的參考與對照 由抽象到具體 集體的情境渠成為個體面對自我的勇氣 網路做為一種身份識別的工具 身歷其境中的社會距離 替代性的認知範疇與詮釋體系 結語 第五章 身份管理與現身 身份管理與訊息控制 生活的同化 同性戀訊息的控制與異性戀訊息的輸出 公私之分與圈屬之別同性戀身份意識的型塑與強化 現身 現身的時序 現身的層次 現身的對象 現身的前置作業 引導動機的觸動 事蹟 借題 觸界反應 對象的情境反應與現身的後製作業 會意與認同 雙向反問強調 特殊對待 還原 中斷或退出 對家人的現身 結語 第六章 研究結論 研究發現 研究限制 附錄、訪談綱要 參考書目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862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台灣男同志的身份歷程、身份管理與現身之研究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