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
題名 人民參與審判制度之比較研究— 以美國、日本及海峽兩岸為中心
Comparative Study ont Judicial System of People`s Participation among US,Japan,Taiwan,and Mainland China作者 洪翊學 貢獻者 姜世明
洪翊學關鍵詞 人民參與審判
陪審制度
參審制度
觀審制度日期 2015 上傳時間 1-四月-2016 10:42:00 (UTC+8) 摘要 世界上之人民參與審判制度大體分成「陪審制度」與「參審制度」,前者主要代表國家為英國、美國,後者原則上為大陸法系國家所採取,本文挑選了包括我國在內之數個制度內容不盡相同的國家,針對人民參與審判制度當中之基本、重要爭點,探討其間之差異,而我國司法實務為了提升人民對於司法審判之公信力,目前正積極推動「人民觀審制度」,其所採取之表意不表決方式使其與上開之陪審、參審制度有著本質上的重大不同,本文之主要目的在於分析觀審制度之利弊得失,並與上開數個國家之人民參與審判制度作一比較,使整個觀審制度更臻完善,最後,由於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僅將人民參與審判制度適用於刑事訴訟程序,究我國之民事訴訟程序得否一併為適用,亦提出本文之初淺見解。 參考文獻 壹、中文(臺灣)資料(按姓氏筆劃順序)(一)專書William Burnham著,林利芝譯,英美法導論,第2版,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5月。王兆鵬,美國刑事訴訟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9月。王澤鑑,民法總則,增訂新版,三民書局,2014年1月。司法院,司法院參審試行條例研究資料彙編(一),1992年6月。司法院,司法院參審試行條例研究資料彙編(二),1994年6月。由嶸主編、林聰賢校訂,外國法制史,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公司,1993年10月。吳景欽,法官應該我來當-各國人民參與審判制度,法制時報社,2012年3月。易延友,陪審團審判與對抗式訴訟,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1月。邱聯恭,司法之現代化與程序法,第三版,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涂懷瑩,各國司法制度論,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7年10月。望月禮二郎著,郭建 譯,牛豫燕校訂,英美法,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年。蔣耀祖,中美司法制度比較,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76年3月(二)專書論文邱琦,丹麥、德國專家參審制度考察報告。載於:司法院專家參審試行條例研究資料彙編(一),司法院,2003年12月。張麗卿,參審制度之研究。載於:刑事法系列研討會(一)-如何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刑事訴訟制度,學林文化事業,2000年4月。莊正,於參審員之研究-以參審員之選任為中心,兼論我國之參審試行條例。載於:司法官訓練所第30期學員論文選輯,1993年4月。(三)期刊論文中村陸男著,李仁淼譯,日本司法制度改革之最新動向,月旦法學雜誌,194期,2011年7月,頁251-260。今井輝幸著、張永宏譯,日本的裁判員制度-施行三年期間的實況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217期,2013年6月,頁189-206。尤伯祥,臨淵履冰,戰戰兢兢,反而頂滅?-評析人民觀審試行條例草案之「表意不表決」設計,全國律師,16卷第4期,2012年4月,頁49-71。出川敏裕著,劉芳伶譯,日本檢察官之監控機制,月旦法學雜誌,162期,2008年11月,頁102-113。朱石炎,論陪審制度,法令月刊,41卷第10期,1990年10月1日,頁158。吳冠霆,中國大陸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第一審程序之評析,刑事法雜誌,55卷第6期,2011年12月,頁129-156。吳景欽,日本裁判員制度之研究-兼析我國國民刑事參審之可行性,國會月刊,38卷第7期,2010年7月,頁24-43。呂秉翰,審判制度之民主化?--「國民參審試行條例草案」評析,刑事法雜誌,54卷第1期,2010年2月,頁57-90。呂寧莉,日本裁判員制度實施三年之檢討,檢察新論,13期, 2013年1月,頁278-289。李太正,陪審與參審-兼論日本考察所見,檢察新論,二期,2007年7月,頁205-220。汪南均,美國刑事訴訟制度中的「起訴狀一本主義」及其相關配套措施之概述(二), 法務通訊,2362期第3版,2007年10月25日,頁3-6。沈宜生,平民法官參審之評估,司法週刊,571期第三版,1992年5月12日。周定宇,美國的陪審制度,法學叢刊,8卷2期,1963年4月,頁11-19。林文軒,大陸人民陪審制現狀與改革,法令月刊,54卷第1期,2003年1月,頁70-83。林永謀,德國參審制度(上),司法周刊,336期第三版,1987年10月14日。林永謀,德國陪審、參審採行之理念上觀察,法令月刊,46卷第1期,1995年1月,頁3-7。林佳和,勞工案件專家參審之問題試探,律師雜誌,253期, 2000年10月,頁57-78。林俊益、林信旭,人民觀審制之建構(一),軍法專刊,58卷第3期, 2012年6月,頁22-44。林俊益、林信旭,人民觀審制之建構(二),軍法專刊,58卷第4期,2012年8月,頁1-26。林俊益、林信旭,人民觀審制之建構(三),軍法專刊,58卷第5期,2012年10月,頁1-23。林俊益、林信旭,人民觀審制之建構(四),軍法專刊,58卷第6期,2012年12月,頁1-24。林俊益、林信旭,人民觀審制之建構(五),軍法專刊,59卷第1期, 2013年2月,頁1-32。林朝榮,主義變遷中之我刑事訴訟法-下-,臺灣本土法學雜誌,50期,2003年9月,頁70-90。金孟華,陳又寧,美國陪審制觀點下的觀審制-以觀審員的決策過程為中心,全國律師,16卷第4期,2012年4月,頁83-98。後藤昭著,林裕順、李怡修譯,裁判員審判事實認定爭議之上訴救濟,月旦法學雜誌,222期,2013年11月,頁161-171。軍法專刊編輯部,司法院構思中人民觀審制度Q&A進階版,軍法專刊,57卷第6期,2011年12月,頁201-220。張永宏,研擬引進刑事國民參審制度之芻議-以日本裁判員制度為借鏡-,臺灣法學雜誌,172期,2011年3月15日,頁19-42。張永宏,論人民觀審試行條例草案制度設計上的幾個課題,軍法專刊,59卷第 2期, 2013年4月,頁17-27。張明偉,審判中辯護權之保障:以非強制辯護案件為中心,軍法專刊,56卷第3期,2010年6月,頁129-147。笹倉宏紀著,陳誌泓譯,日本司法改革之動向(上)-引進裁判員制度的歷程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150期, 2007年11月,頁147-163。許惠祐,兩岸國民參與司法之研析,法官協會雜誌,8卷第2期,2006年12月,頁219-260。陳昱奉、黃鈺晴,中國大陸專家參審制度研究-以智慧財產權案件為例,政大智慧財產評論,1卷第1期, 2003年10月,頁109-141。陳運財,論日本刑事司法制度之改革,東海大學法學研究,20期,2004年6月,頁113-152。黃心怡,閱讀英文判決書〈二〉-常見之民事訴訟程序專有名詞(上),月旦法學 教室,37期, 2005年11月,頁97-99。黃心怡,閱讀英文判決書〈二〉-常見之民事訴訟程序專有名詞(下),月旦法學教室,38期,2005年12月,頁106-109。黃紋綦,美國大陪審團制度與陪審團制度之介紹與觀察,檢查新論,8期, 2010年7月,頁278-290。黃國昌,美國陪審制度之規範與實證,月旦法學雜誌,194期,2011年7月,頁68-89。楊崇森,美國大陪審制度之功能與運作,軍法專刊,56卷第3期,2010年6月,頁227-234。楊崇森,美國陪審制度的最新發展,軍法專刊,55卷第4期,2009年8月,頁159-166。詹智翔,集中審理制度適用之法律經濟分析,萬國法律,177期, 2011年6月,頁97-110。熊誦梅,因應二十一世紀的日本司法制度-日本司法制度改革會議之建議摘要,法官協會雜誌,4卷第2期,2001年12月,頁359-371。劉鴻坤,陪審制度之研究,法令月刊,15卷第5期,1964年5月,頁10-12。編輯部,人民觀審試行條例草案宣導相關資料(程序說明、示意圖、對應表),軍法專刊,58卷第2期,2012年4月,頁199-213。編輯部,司法院蘇永欽副院長談「人民觀審制」,軍法專刊,57卷第4期,2011年8月,頁1-13。蔡兆誠,美國的陪審團指示(Jury Instruction)簡介-從證據法的觀點,全國律師,6卷第12期, 2002年12月,頁4-7。蔡志芳,論我國採行參審制度之必要性與可行性,律師通訊,161期,1993年2月,頁9-17。鄧媛,日本有關律師接見及國選辯護人法制之介紹,檢查新論,8期, 2010年7月,頁269-277。謝志鴻,國民參與刑事裁判之選任程序,月旦法學雜誌,220期, 2013年9月,頁274-288。藍瀛芳,論民事陪審制,法學叢刊,36卷第3期,1991年7月,頁37-40。羅秉成,觀審是毒藥還是補藥?-辯護人的批判性理解,全國律師,16卷第4期,2012年4月,頁31-40。蘇永欽,從憲法及司法政策角度看參審及其試行,憲政時代,20卷第3期,1995年1月,頁25-51。蘇佩鈺,初探人民觀審制度-從臺灣士林地方法院觀審模擬法庭觀察出發,檢察新論,13期,2013年1月,頁184-202。蘇素娥,我國刑事審判是否採行國民參審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177期,2010年2月,頁192-209。(四)學位論文王天宇,陪審制度之研究-兼論我國軍事審判參審之立法及配套,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周儀婷,參審制度之研究,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張曉薇,論參審制之採行-以參審制與陪審制的比較為取向,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莊杏如,公民參與刑事審判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 2013年。董良友,國民參審試行條例草案之法實證研究-以嘉義地區司法人員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1年1月。詹惟堯,專家參審制度之探討,世新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5年1月。謝凱傑,我國採行人民參與審判制度之探討-以國民參審試行條例草案為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8年8月。(五)網頁資料大澤裕,裁判員制度與日本刑事司法-以審理之應然面為中心。司法院- 人民觀審網站- 日本裁判員制度:http://www.judicial.gov.tw/Guan-Shen/experience02.asp。中時電子報,奶嘴法官 洪家曾言有信心 如今失望透頂: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0308002122-260401。 井上正仁著,林裕順譯,日本裁判員制度之現況與課題,2011年4月29日。司法院- 人民觀審網站-日本裁判員制度:http://www.judicial.gov.tw/Guan-Shen/experience02.asp。司法院,考察日本裁判員制度報告目錄。http://www.judicial.gov.tw/Guan-Shen/download/%E9%99%84%E4%BB%B610%EF%BC%9A%E5%8F%B8%E6%B3%95%E9%99%A2%E4%B8%80%E2%97%8B%E4%B8%80%E5%B9%B4%E5%BA%A6%E6%97%A5%E6%9C%AC%E8%A3%81%E5%88%A4%E5%93%A1%E5%88%B6%E5%BA%A6%E8%80%83%E5%AF%9F%E5%A0%B1%E5%91%8A.pdf。司法院-人民觀審網站-觀審Q&A:http://www.judicial.gov.tw/Guan-Shen/intro04.asp。司法院-人民觀審網站-觀審簡介:http://www.judicial.gov.tw/Guan-Shen/intro01.asp。司法院-人民觀審網站-模擬審判:http://www.judicial.gov.tw/Guan-Shen/simulation.asp。立法院,立法院第8屆第6會期第2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 http://lis.ly.gov.tw/lgcgi/lymeetimage?cfc7cfc9cfcdc8ccc5ced2cdc9。法治時報社,日本人民如何決定死刑 裁判員審理的流程:http://blog.yam.com/lawpaper/article/28892852。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信任度調查 法官排名後段班:http://www.jrf.org.tw/newjrf/rte/myform_law_detail.asp?id=3110。 陳健民、呂啟元,軍官參審制度之研究,2002年8月12日。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CL/091/CL-R-091-038.htm。維基百科,日本教育: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7%A5%E6%9C%AC%E6%95%99%E8%82%B2。維基百科,德國法院體系: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E%B7%E5%9C%8B%E6%B3%95%E9%99%A2%E9%AB%94%E7%B3%BB。 賴丕仁,經營大陸的幾個基本認識(二)。台灣法律網:http://www.lawtw.com/article.php?template=article_content&area=free_browse&parent_path=,1,188,&job_id=126322&article_category_id=219&article_id=61823。貳、中文(大陸)資料(按姓氏筆劃順序)(一)專書John Sprack著,徐美君、楊立濤譯,英國刑事訴訟程序(Emmins on criminal procedure),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1月。任蓉,英美陪審團-審判制度機理與實效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10月。江禮華、楊誠主編,美國刑事訴訟中的辯護,北京市:法律出版社,2001年。何家弘主編,中國的陪審制度向何處去: 以世界陪審制度的歷史發展為背景,北京市: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何勤華,外國法制史,第2版,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1月。阿希爾.里德.阿馬(Akhil Reed Amar)著,房保國譯,憲法與刑事訴訟,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威廉 L.德威爾(William L. Dwyer)著,王凱 譯,美國的陪審團,北京市:華夏出版社,2010年1月。施鵬鵬,陪審制研究,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7月。雄先覺,司法制度與司法改革,第2版,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年。蕭伯符主編,中國法制史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懷效鋒、孫本鵬,人民陪審員制度初探,光明日報出版社,2005年。顧准,希臘城邦制度,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年。(二)專書論文王俊民、蔣慧芳,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存廢探究。載於:王立民主編,中國審判方式改革研究,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年9月。(三)期刊論文王敏遠,中國陪審制度及其完善,法學研究,21卷第4期,1999年4月,頁25至44。王靜,改革我國審判委員會制的設想,法制與社會,4期,2012年2月,頁48-49。吳丹紅,中國式陪審的省察-主要以《關於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為對象,法治論壇,七輯, 2007年3月,頁181-196。李飛、佟季,案件陪審3年間-人民法院實施人民陪審員制度情況調查,人民法院報,8版,2008年5月6日。宋宗宇,陪審制度歷史起源與比較研究,甘肅政法學院學報,3期,2005年5月,頁108-112。 胡加祥、樊春玲、單衍岭,對《關於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的幾點思考, 法治論叢,21卷第3期, 2006年5月,頁61-64。唐東楚,民事陪審制度的興衰與啟示,學海,2008年第1期,2008年,頁149-154。張澤濤,陪審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以《關於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為考察對象,華東政法大學學報, 2009年第1期,2009年,頁43-49。陳迎新,我國審判委員會反思,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卷第3期,2003年,頁14-18。黃卓齡,論我國審判委員會制度,法制與經濟,165期,2008年3月,頁113-114。禇寧,談我國審判委員會制度之重構,山東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8卷第6期,2011年6月,頁115-117。劉德興,人民陪審員制度:歷史、現狀及其完善,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5卷第2期,2008年3月,頁5-11。錢炳村,中共陪審制度與審判委員會之關係,稻江學報,2卷第2期,2007年12月,頁151-165。應芳芳,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的完善-評《關於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山西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3卷第2期, 2010年6月,頁107-109。(四)網頁資料中國共產黨新聞,共青團簡介: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62/124333/124339/7418661.html。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關於完善我國人民陪審制度的建議:http://www.minge.gov.cn/mgzy/2008mgzydhfyta/201312/a33f77c45fa74a60a4cb98ea792947e7.shtml?time=0.4267335035838187。王勝宇,人民陪審制度初探,2007年7月10日。北大法律信息網: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38669。 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健全人民陪審員參審監督工作機制的意見第15點:http://www.bjcourt.gov.cn/article/newsDetail.htm?NId=25000255&channel=100001011。何家弘,陪審制度縱橫論。合肥市圖書館:http://www.hflib.gov.cn/law/law/falvfagui2/cxf/lwj/1243.htm。李正盛,基層法院實施人民陪審制度之實踐與認識。新鄉市中級人民法院網:http://hnxxzy.hn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4748。李成斌,陪審制度的存廢問題研究。論文中心:http://www.studa.net/sifazhidu/061110/17174515-2.html。房保國,我國陪審制度之十大問題論綱。北大法律信息網-法學在線: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FullText.aspx?ArticleId=22610。柯葛壯,刑事訴訟“審前會議”之立法比較和實務運作:http://www.aisixiang.com/data/68288.html。唐山路南區法院網:http://tslnqfy.hb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89。陳光中,中國大陸刑事審判制度改革若干問題之探討。新華網福建頻道: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fj.xinhua.org/news/2011-07/29/content_23350317.htm。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司法文件,福建省法院人民陪審員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第35條:http://www.fjcourt.gov.cn/page/court/news/ArticleTradition.aspx?nrid=7018b018-07dd-47f8-afff-424f77787880。蕭寒,中外審判制度淺談-兼論我國陪審制度存在的意義及完善。論文天下網: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1911753.1/ 。蘭躍軍,論我國刑事法庭席位設置。北大法律信息網-法學在線: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_Detail.asp?ArticleId=61756。參、英文資料(按字母順序)(一)專書Erik Beckman,Law Enforcement in a Democratic Society:an introduction, Chicago: Nelson-Hall(1980).Ellen E.Sward,The Decline of the Civil Jury,Carolina Academic Press (2001).F.Pollock & F.W.Maitland,The Histroy of English Law Before the Time of Edward I,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nd 1923).Harry Kalven & Hans Zeisel,The American Jury,Boston:Little,Brown &Company(1966). Joel Samaha,Criminal procedure,Belmont,CA:Thomson/Wadswort(6th 2005).Karlen Delmar & Geoffrey Sawer & Edward M Wise,Anglo-American criminal justic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8)。M.Findlay & P.Duff,The Politics of Jury Reform,London:Butterworths(1988).Patrick Devlin,Trial by Jury,London:Sweet & Maxwell,Limited (1988).Ronald Young,American law and politics;the creation of public order,New York,Harper & Row(1967).S.Enright & J.Morton,Taking Liberties:The Criminal Jury in the 1990s,London:Weidenfeld(1990).Saul M. Kassin & Lawrence S. Wrightsmansd,The American Jury on Trial: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New York:Hemisphere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88).Stephen J. Adler,The Jury:trial and error in the American courtroom,New York:Times Books(1994).W. R. Cornish,The Jury,Allen Lane (1968).Walker Clive & Starmer Kier,Miscarriages of Justice:A Review of Justice in Error,London:Blackstone Press Limited(1999).(二)期刊論文James Frank & Brandon K. Applegate,Assessing juror understanding of capital-sentencing instructions,Crime & Delinquency,Vol.44 no.3 412-433(1998).James w. Diehm,The Introduction of Jury Trials and Adversarial Elements into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Other Inquisitorial Countries,J. TRANSNATIONAL LAW & POLICY,Vol.11 no.1 1-38(2001). Laurence J. Severance & Elizabeth F. Loftus,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Jurors to Comprehend and Apply Criminal Jury Instructions,Law and Society Review,Vol.17 no.1 153-198(1982).Shari S. Diamond,Instructions on Death:Psychologist,Juries,and Judges,American Psychologist,Vol.48 no.4 423-434(1993.04).Stephen C.Thaman,The Resurrection of Trial by Jury in Russia,Stanford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Vol.31 No.61 61-274(1995). Terry Carter,The Verdict on Juries,ABA Journal(2005.04). William Savitt,Villainous Verdicts? Rethink the Nineteenth-Century French Jury,Columbia Law Review,Vol.96 No.4 1019-1061(1996.05).(三)網頁資料AMERICAN BAR ASSOCIATION:http://www.americanbar.org/aba.html。American Bar Associatio,Principles for Juries and Jury Trials:http://www.americanbar.org/content/dam/aba/migrated/juryprojectstandards/principles.authcheckdam.pdf 。Maryland Judiciary Office of Communications and Public Affairs,Serving on a Mayland Grandjury:http://mdcourts.gov/juryservice/pdfs/grandjuryservice.pdf。The Law Office of Miller & Zois,LLC,Sample Opening Statements: http://www.millerandzois.com/sample-opening-statement-wrongful-death-survival-action.html。UNITED STATES COURTS: http://www.uscourts.gov/FederalCourts/JuryService/JurorQualificaitons.aspx。Wikipedia,O.J.Simpson murder case:http://en.wikipedia.org/wiki/O._J._Simpson_murder_case。Wikipedia,Opening Statement:http://en.wikipedia.org/wiki/Opening_statement。肆、日文資料(按首字筆劃順序)(一)網頁資料公明新聞,解説 裁判員制度の課題,2012年5月30日: https://www.komei.or.jp/news/detail/20120530_8213。友井秀和,時論公論「裁判員制度3年 検証・見直しの論点」。NHK –解說委員室:http://www.nhk.or.jp/kaisetsu-blog/100/120608.html。日本弁護士連合会,裁判員の参加する公判手続等に関する意見書, 2012年3月15日:http://www.nichibenren.or.jp/library/ja/opinion/report/data/2012/opinion_120315_4.pdf。最高裁判所,第21回裁判員制度の運用等に関する有識者懇談会配付資料,2012年10月:http://www.courts.go.jp/saikosai/vcms_lf/80822003.pdf。法務省,裁判員制度に関する検討会(第10回)議事録,前田裕司委員之發言,2012年6月1日:http://www.moj.go.jp/content/000099391.pdf。 法務省,裁判員制度に関する検討会(第11回)議事録,酒卷匡委員之發言,2012年7月13日:http://www.moj.go.jp/content/000101327.pdf。法務省,裁判員制度に関する検討会(第11回)議事録,資料4-控訴審結果,2012年7月13日:http://www.moj.go.jp/content/000100425.pdf。法務省,裁判員制度に関する検討会(第9回)議事録,大久保惠美子委員之發言,2012年3月14日:http://www.moj.go.jp/content/000098301.pdf。週プレNEWS,裁判員制度施行から3年 半数以上が呼び出しに応じない実態明らかに,2012年5月30日:http://news.nicovideo.jp/watch/nw273499。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97651014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65101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姜世明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洪翊學 zh_TW dc.creator (作者) 洪翊學 zh_TW dc.date (日期) 2015 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四月-2016 10:42:00 (UTC+8) - dc.date.available 1-四月-2016 10:42:00 (UTC+8)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四月-2016 10:42:00 (UTC+8) -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097651014 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3543 -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系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651014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世界上之人民參與審判制度大體分成「陪審制度」與「參審制度」,前者主要代表國家為英國、美國,後者原則上為大陸法系國家所採取,本文挑選了包括我國在內之數個制度內容不盡相同的國家,針對人民參與審判制度當中之基本、重要爭點,探討其間之差異,而我國司法實務為了提升人民對於司法審判之公信力,目前正積極推動「人民觀審制度」,其所採取之表意不表決方式使其與上開之陪審、參審制度有著本質上的重大不同,本文之主要目的在於分析觀審制度之利弊得失,並與上開數個國家之人民參與審判制度作一比較,使整個觀審制度更臻完善,最後,由於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僅將人民參與審判制度適用於刑事訴訟程序,究我國之民事訴訟程序得否一併為適用,亦提出本文之初淺見解。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壹章 序論 14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4第二節 研究方式 14第三節 研究範疇 15第四節 篇章架構 16第貳章 人民參與審判制度之總述 17第一節 基本概念 17第一項 陪審制度之基本概念 17第一款 意義 17第二款 類型 17第一目 以審判事件類型為區分 17第二目 以功能為區分 19第三目 其他特別型態之陪審 20第三款 障礙 21第一目 與上訴制度之矛盾 21第二目 與判決理由制度之衝突 22第二項 參審制度之基本概念 23第一款 意義 23第二款 類型 23第二節 歷史發展 25第一項 陪審制度的歷史與發展 25第一款 古希臘羅馬的雛形 25第一目 古希臘時期 25第二目 古羅馬時代 26第三目 小結 26第二款 大不列顛帝國之奠基 26第一目 陪審制度傳入英國 26第二目 陪審制度於英國之萌芽 27第三款 美國之茁壯 27第一目 起訴陪審團 28第二目 審判陪審團 28第四款 陪審制度之沒落 29第一目 大不列顛帝國 29第二目 美國 30第三目 其他國家 30第二項 參審制度之歷史與發展 31第一款 日耳曼人之雛形 31第二款 由陪審制移往參審制之趨勢 32第一目 法國 32第二目 其他國家 33第三節 迴避制度(拒卻制度) 34第一項 意義 34第二項 類型 34第四節 陪審、參審制度的優劣評析 34第一項 陪審、參審制度共有之優缺點 35第一款 功能價值 35第二款 流弊缺失 36第二項 陪審制度所獨有的缺點 39第三項 參審制度所獨有之優點 40第四項 人民參與審判制度有存在之價值 40第參章 美國之陪審制度 43第一節 概述 43第一項 美國成為陪審制度之代表 43第二項 美國聯邦憲法明文保障陪審制度 43第二節 起訴陪審團(大陪審團/GRAND JURY) 44第一項 強制性或選擇性 44第二項 功用、目的 44第三項 人數、資格、選任 45第四項 程序 46第一款 法官之指示 46第二款 檢察官之舉證 46第三款 被告之低度保障 47第四款 祕行不公開48第五款 起訴48第五項 檢察官之關係 49第三節 審判陪審團(小陪審團/TRAIL JURY)49第一項 適用範圍 49第一款 接受陪審團審判之權利49第二款 適用案件範圍49第三款 適用審級50第四款 當事人之選擇權51第二項 陪審員之資格 51第一款 積極資格51第二款 辭退事由52第三項 陪審員之遴選(voir dire examination) 52第一款 候選陪審員之產生52第二款 選任程序53第一目 陪審員照實陳述程序(voir dire) 53第二目 迴避制度之運用 54第三目 選出陪審員、候補陪審員 55第三款 陪審團選拔專業顧問55第四項 陪審法庭之配置 56第五項 訴訟程序 56第一款 陪審員之宣誓、法官之告誡56第二款 辯護人、檢察官之開場白57第三款 證據之攻防57第四款 檢察官、辯護人之異議(Objection)58第五款 直接裁決58第六款 結辯(Closing Argument)、法官之指示(Jury Instruction)59第七款 其他重要爭點60第一目 審前會議 60第二目 起訴狀一本主義之採行 60第三目 守密義務 61第四目 受律師辯護之權利 61第五目 上訴制度 62第六項 陪審團之審議與裁決 63第一款 陪審團之審議63第二款 陪審團之裁決63第三款 陪審員個別回答其裁決64第四款 無法裁決的陪審團(Hung Jury)64第七項 批判與改革 65第一款 批判65第一目 陪審員得否適切處理複雜案件 65第二目 陪審團欺騙 66第三目 陪審員無法理解法官之指示 66第四目 對陪審員獨立裁量權的擔憂 66第五目 陪審員瞭解案情的能力 67第二款 改革67第一目 全美律師協會的建議 68第二目 其餘之學說上建議 78第肆章 日本之裁判員制度 81第一節 概述 81第一項 日本的刑事司法改革過程 81第一款 陪審制度81第一目 陪審制度之形成-「陪審法」的制定 81第二目 陪審制度之終止 82第三目 實施成果檢討 83第二款 二次大戰後新憲法的過度期83第一目 陪審制度之未復甦 83第二目 檢察審查會之設立 83第三款 裁判員制度84第一目 國民參與司法理念之再度萌芽 84第二目 裁判員制度之確立 85第二項 裁判員制度之憲法爭議 86第二節 立法現況 86第一項 適用範圍 87第一款 審級、案件範圍 87第二款 被告無拒絕之權利 88第二項 裁判員之資格 88第一款 積極資格 88第二款 辭退事由 89第三項 裁判員之選任 89第一款 製作裁判員預定候選人名冊 89第二款 地方法院製作裁判員候選人名冊 90第三款 選出候選裁判員 90第四款 選任程序 90第一目 檢察官、辯護人之閱覽權、到場權 90第二目 法院、檢辯雙方對候選裁判員為質問 91第三目 拒卻聲請權 91第四目 選出裁判員、備位裁判員 91第四項 審判法庭之組織 92第一款 組成人數 92第二款 法庭席位之佈置 92第五項 訴訟程序 93第一款 概述 93第二款 公判前整理程序 93第一目 裁判員案件應行整理程序 93第二目 裁判員之參與義務 94第三款 國選辯護人制度 94第四款 起訴狀一本主義 95第五款 裁判員之守密義務 95第六款 上訴制度 96第一目 法規內容與實際運作相反 96第二目 因應裁判員制度-回歸法律原則 96第六項 評議與裁判 97第一款 概述 97第二款 評決之標準 97第一目 有罪或無罪 97第二目 量刑 98第三目 小結 98第三節 裁判員制度之實施成效 99第一項 一般人民、裁判員之高度評價 99第二項 職業法官的肯定 99第三項 審判型態的改變 100第四項 判決結果與量刑分佈 100第五項 上訴審廢棄原審判決的比率下降 100第六項 對於鑑定內容的改良 101第七項 統合報告書的運用 101第四節 實施後之衍生問題 101第一項 擔任裁判員之意願低落 101第二項 適用範圍的檢討 102第三項 案件審理時間有延長之趨勢 104第四項 量刑的不穩定性 105第五項 裁判員守密義務的批判 105第六項 死刑案件應否採取一致決 106第七項 對於犯罪被害人之保護 106第伍章 中國大陸之人民陪審員制度 107第一節 概述 107第一項 歷史發展 107第一款 萌芽期 108第二款 確立期 108第三款 中止與甦醒期 109第二項 憲法爭議 110第二節 立法現況 111第一項 適用之範圍 112第一款 審級 112第二款 案件 112第三款 小結 114第二項 人民陪審員之資格 114第一款 積極資格 114第二款 辭退事由 115第三項 人民陪審員之產生 115第一款 確定人民陪審員之數額 115第二款 推薦或自薦 116第三款 人民陪審員名單之確定 116第四款 人民陪審員之任命 117第五款 個案隨機抽取 117第四項 審判法庭之組織 117第一款 組成人數 117第二款 法庭席位之佈置 118第五項 訴訟程序 119第一款 概述 119第二款 名為陪審,實為參審 119第三款 準備程序 120第一目 準備程序非屬強制規定 120第二目 各法院自行決定 120第四款 閱卷權/義務 121第一目 卷證併送制度 121第二目 各法院自行規定 121第五款 守密義務 122第六款 強制辯護之採行 122第七款 上訴制度 123第六項 評議與裁判 124第七項 專家參審、團體代表參審之適用 124第八項 調解程序之擴大適用 125第三節 與審判委員會之關係 125第一項 審判委員會之概說 125第一款 成立背景 125第二款 組成、功能 126第二項 審判委員會對人民陪審制度之不利影響 127第一款 陪審意見之不確定性 127第二款 事先經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之案件,陪審形同配合演戲 127第陸章 我國之人民參與審判制度 128第一節 概述 128第一項 歷史脈絡 128第一款 軍官參審制之率先出現 128第二款 刑事、專家、國民參審試行條例之前仆後繼 128第三款 人民觀審制之推動 129第二項 合憲性爭議 130第二節 刑事參審試行條例草案 131第一項 適用範圍 131第一款 審級 131第二款 案件 131第二項 參審員之資格 131第一款 積極資格 131第二款 消極資格、辭退事由 132第三項 參審員之選任 132第一款 參審員候選名冊之作成 132第一目 少年刑事案件 132第二目 重罪案件及嚴重危害社會秩序之案件 133第三目 專門職業或科技性之犯罪 133第二款 參審員遴選委員會之審查 133第三款 編定參審員名冊並選出案件所需之參審員 134第四項 參審法庭之組織 135第五項 訴訟程序 135第一款 概述 135第二款 參審員之閱覽卷證義務 135第三款 上訴制度 135第六項 評議與裁判 136第一款 概述 136第二款 評議之過程、方式 136第三節 專家參審試行條例草案 137第一項 適用範圍 137第一款 審級 137第二款 案件 137第一目 民事、刑事、行政訴訟皆適用 137第二目 須為具有專業性之案件 137第二項 參審官之積極資格 139第三項 參審官之遴選 139第一款 參審官遴選名冊之作成 139第二款 參審官遴選委員會之遴選 140第三款 編定參審官名冊 140第四款 選出案件所需之參審官 140第四項 參審法庭之組織 140第五項 訴訟程序 141第一款 概述 141第二款 準備程序 141第三款 參審官之閱覽卷證義務 141第四款 上訴制度 142第六項 評議與裁判 142第一款 概述 142第二款 參審官之守密義務 143第四節 國民參審試行條例草案 143第一項 適用範圍 143第一款 審級 143第二款 案件 144第二項 參審員之資格 144第一款 積極資格 144第二款 消極資格 144第三項 參審員之遴選 145第一款 預定參審員名冊之作成 145第二款 參審員推選委員會之組成 145第三款 初選參審員之選出 146第四款 編定初選參審員名冊 146第五款 案件參審員之確定 147第四項 參審法庭之組織 148第五項 訴訟程序 148第一款 概述 148第二款 準備程序 149第三款 參審員不得事前閱覽卷證 149第四款 參審員之守密義務 150第五款 上訴制度 150第一目 第二審-原則事後審,例外兼採續審制 150第二目 第三審-嚴格法律審兼上訴許可制 151第六項 評議與裁判 151第一款 概述 151第二款 有罪判決之限制 151第五節 人民觀審試行條例草案 152第一項 適用範圍 152第一款 審級 152第二款 案件 152第三款 被告無選擇權 153第二項 觀審員之資格 154第一款 積極資格 154第二款 辭退事由 154第三項 觀審員之遴選 155第一款 備選觀審員初選名冊之作成 155第二款 備選觀審員審核小組之組成 155第三款 備選觀審員複選名冊之作成 156第四款 選出候選觀審員 156第五款 選任程序 156第一目 檢辯雙方之閱卷權、到場權 156第二目 法院、檢辯雙方對候選觀審員為訊問 157第三目 當事人、辯護人之拒卻權 157第四目 選出觀審員 158第四項 觀審法庭之組織 159第一款 法庭之組成 159第二款 法庭位置之配置 159第五項 訴訟程序 159第一款 概述 159第二款 準備程序 160第一目 觀審案件應行準備程序 160第二目 觀審員無須到庭 160第三款 改良式起訴狀一本主義 160第四款 中間討論制度 161第五款 觀審員之守密義務 162第六款 上訴審 162第六項 評議與裁判 163第ㄧ款 概述 163第二款 評議過程 163第三款 有拘束力之表意制 164第柒章 我國刑事訴訟採行人民參與審判制度之評估 165第一節 我國應引進人民參與審判制度 165第一項 人民參與審判制度並未違憲 165第一款 獨立性審判原則 165第二款 法官身份之保障 165第三款 公平審判請求權 166第二項 增進人民對司法之信任 166第三項 彌補法官非法律知識之不足 167第四項 法治教育之推廣 167第五項 人民理性之肯定 168第六項 人民參與審判制度有存在價值 168第二節 觀審草案之利弊得失及改正方向 168第一項 適用範圍 169第一款 審級 169第二款 案件 169第三款 被告之選擇權 169第二項 參審員之資格 170第一款 積極資格 170第一目 年齡 170第二目 學歷(力) 170第二款 辭退事由-年齡 171第三項 選任程序 171第一款 備選觀審員之產生方式 171第二款 觀審員之選任方式 171第三款 拒卻聲請權 172第一目 賦與當事人、辯護人聲請拒卻之權利 172第二目 應同時賦與須附理由與無須附理由之拒卻聲請權 172第三目 次數 173第四項 法庭組織 173第五項 審判程序 174第一款 強制辯護 174第二款 準備程序 174第一目 應行準備程序 174第二目 人民得參加準備程序 174第三款 閱卷權 175第四款 守密義務 175第一目 守密義務的必要性 175第二目 守密義務之期間 176第三目 違反罰則 176第五款 上訴制度 177第六款 評議與裁判 177第三節 我國刑事訴訟程序應朝國民參審制度發展 177第一項 陪審制度之否定 178第二項 專家參審制度之否定 178第三項 觀審制度之不徹底 178第四項 國民參審制度之肯定 179第四節 未來建議 179第一項 充足之準備時間 179第二項 轉艱澀專業為淺顯易懂 179第三項 准許、鼓勵製作個人筆記 179第四項 准許參審員發問 180第五項 積極為宣導以提高人民擔任參審員的意願 180第六項 隨時檢討並修正 180第捌章 結論與展望 181 zh_TW dc.format.extent 1572468 bytes -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651014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人民參與審判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陪審制度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參審制度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觀審制度 zh_TW dc.title (題名) 人民參與審判制度之比較研究— 以美國、日本及海峽兩岸為中心 zh_TW dc.title (題名) Comparative Study ont Judicial System of People`s Participation among US,Japan,Taiwan,and Mainland China 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臺灣)資料(按姓氏筆劃順序)(一)專書William Burnham著,林利芝譯,英美法導論,第2版,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5月。王兆鵬,美國刑事訴訟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9月。王澤鑑,民法總則,增訂新版,三民書局,2014年1月。司法院,司法院參審試行條例研究資料彙編(一),1992年6月。司法院,司法院參審試行條例研究資料彙編(二),1994年6月。由嶸主編、林聰賢校訂,外國法制史,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公司,1993年10月。吳景欽,法官應該我來當-各國人民參與審判制度,法制時報社,2012年3月。易延友,陪審團審判與對抗式訴訟,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1月。邱聯恭,司法之現代化與程序法,第三版,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涂懷瑩,各國司法制度論,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7年10月。望月禮二郎著,郭建 譯,牛豫燕校訂,英美法,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年。蔣耀祖,中美司法制度比較,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76年3月(二)專書論文邱琦,丹麥、德國專家參審制度考察報告。載於:司法院專家參審試行條例研究資料彙編(一),司法院,2003年12月。張麗卿,參審制度之研究。載於:刑事法系列研討會(一)-如何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刑事訴訟制度,學林文化事業,2000年4月。莊正,於參審員之研究-以參審員之選任為中心,兼論我國之參審試行條例。載於:司法官訓練所第30期學員論文選輯,1993年4月。(三)期刊論文中村陸男著,李仁淼譯,日本司法制度改革之最新動向,月旦法學雜誌,194期,2011年7月,頁251-260。今井輝幸著、張永宏譯,日本的裁判員制度-施行三年期間的實況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217期,2013年6月,頁189-206。尤伯祥,臨淵履冰,戰戰兢兢,反而頂滅?-評析人民觀審試行條例草案之「表意不表決」設計,全國律師,16卷第4期,2012年4月,頁49-71。出川敏裕著,劉芳伶譯,日本檢察官之監控機制,月旦法學雜誌,162期,2008年11月,頁102-113。朱石炎,論陪審制度,法令月刊,41卷第10期,1990年10月1日,頁158。吳冠霆,中國大陸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第一審程序之評析,刑事法雜誌,55卷第6期,2011年12月,頁129-156。吳景欽,日本裁判員制度之研究-兼析我國國民刑事參審之可行性,國會月刊,38卷第7期,2010年7月,頁24-43。呂秉翰,審判制度之民主化?--「國民參審試行條例草案」評析,刑事法雜誌,54卷第1期,2010年2月,頁57-90。呂寧莉,日本裁判員制度實施三年之檢討,檢察新論,13期, 2013年1月,頁278-289。李太正,陪審與參審-兼論日本考察所見,檢察新論,二期,2007年7月,頁205-220。汪南均,美國刑事訴訟制度中的「起訴狀一本主義」及其相關配套措施之概述(二), 法務通訊,2362期第3版,2007年10月25日,頁3-6。沈宜生,平民法官參審之評估,司法週刊,571期第三版,1992年5月12日。周定宇,美國的陪審制度,法學叢刊,8卷2期,1963年4月,頁11-19。林文軒,大陸人民陪審制現狀與改革,法令月刊,54卷第1期,2003年1月,頁70-83。林永謀,德國參審制度(上),司法周刊,336期第三版,1987年10月14日。林永謀,德國陪審、參審採行之理念上觀察,法令月刊,46卷第1期,1995年1月,頁3-7。林佳和,勞工案件專家參審之問題試探,律師雜誌,253期, 2000年10月,頁57-78。林俊益、林信旭,人民觀審制之建構(一),軍法專刊,58卷第3期, 2012年6月,頁22-44。林俊益、林信旭,人民觀審制之建構(二),軍法專刊,58卷第4期,2012年8月,頁1-26。林俊益、林信旭,人民觀審制之建構(三),軍法專刊,58卷第5期,2012年10月,頁1-23。林俊益、林信旭,人民觀審制之建構(四),軍法專刊,58卷第6期,2012年12月,頁1-24。林俊益、林信旭,人民觀審制之建構(五),軍法專刊,59卷第1期, 2013年2月,頁1-32。林朝榮,主義變遷中之我刑事訴訟法-下-,臺灣本土法學雜誌,50期,2003年9月,頁70-90。金孟華,陳又寧,美國陪審制觀點下的觀審制-以觀審員的決策過程為中心,全國律師,16卷第4期,2012年4月,頁83-98。後藤昭著,林裕順、李怡修譯,裁判員審判事實認定爭議之上訴救濟,月旦法學雜誌,222期,2013年11月,頁161-171。軍法專刊編輯部,司法院構思中人民觀審制度Q&A進階版,軍法專刊,57卷第6期,2011年12月,頁201-220。張永宏,研擬引進刑事國民參審制度之芻議-以日本裁判員制度為借鏡-,臺灣法學雜誌,172期,2011年3月15日,頁19-42。張永宏,論人民觀審試行條例草案制度設計上的幾個課題,軍法專刊,59卷第 2期, 2013年4月,頁17-27。張明偉,審判中辯護權之保障:以非強制辯護案件為中心,軍法專刊,56卷第3期,2010年6月,頁129-147。笹倉宏紀著,陳誌泓譯,日本司法改革之動向(上)-引進裁判員制度的歷程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150期, 2007年11月,頁147-163。許惠祐,兩岸國民參與司法之研析,法官協會雜誌,8卷第2期,2006年12月,頁219-260。陳昱奉、黃鈺晴,中國大陸專家參審制度研究-以智慧財產權案件為例,政大智慧財產評論,1卷第1期, 2003年10月,頁109-141。陳運財,論日本刑事司法制度之改革,東海大學法學研究,20期,2004年6月,頁113-152。黃心怡,閱讀英文判決書〈二〉-常見之民事訴訟程序專有名詞(上),月旦法學 教室,37期, 2005年11月,頁97-99。黃心怡,閱讀英文判決書〈二〉-常見之民事訴訟程序專有名詞(下),月旦法學教室,38期,2005年12月,頁106-109。黃紋綦,美國大陪審團制度與陪審團制度之介紹與觀察,檢查新論,8期, 2010年7月,頁278-290。黃國昌,美國陪審制度之規範與實證,月旦法學雜誌,194期,2011年7月,頁68-89。楊崇森,美國大陪審制度之功能與運作,軍法專刊,56卷第3期,2010年6月,頁227-234。楊崇森,美國陪審制度的最新發展,軍法專刊,55卷第4期,2009年8月,頁159-166。詹智翔,集中審理制度適用之法律經濟分析,萬國法律,177期, 2011年6月,頁97-110。熊誦梅,因應二十一世紀的日本司法制度-日本司法制度改革會議之建議摘要,法官協會雜誌,4卷第2期,2001年12月,頁359-371。劉鴻坤,陪審制度之研究,法令月刊,15卷第5期,1964年5月,頁10-12。編輯部,人民觀審試行條例草案宣導相關資料(程序說明、示意圖、對應表),軍法專刊,58卷第2期,2012年4月,頁199-213。編輯部,司法院蘇永欽副院長談「人民觀審制」,軍法專刊,57卷第4期,2011年8月,頁1-13。蔡兆誠,美國的陪審團指示(Jury Instruction)簡介-從證據法的觀點,全國律師,6卷第12期, 2002年12月,頁4-7。蔡志芳,論我國採行參審制度之必要性與可行性,律師通訊,161期,1993年2月,頁9-17。鄧媛,日本有關律師接見及國選辯護人法制之介紹,檢查新論,8期, 2010年7月,頁269-277。謝志鴻,國民參與刑事裁判之選任程序,月旦法學雜誌,220期, 2013年9月,頁274-288。藍瀛芳,論民事陪審制,法學叢刊,36卷第3期,1991年7月,頁37-40。羅秉成,觀審是毒藥還是補藥?-辯護人的批判性理解,全國律師,16卷第4期,2012年4月,頁31-40。蘇永欽,從憲法及司法政策角度看參審及其試行,憲政時代,20卷第3期,1995年1月,頁25-51。蘇佩鈺,初探人民觀審制度-從臺灣士林地方法院觀審模擬法庭觀察出發,檢察新論,13期,2013年1月,頁184-202。蘇素娥,我國刑事審判是否採行國民參審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177期,2010年2月,頁192-209。(四)學位論文王天宇,陪審制度之研究-兼論我國軍事審判參審之立法及配套,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周儀婷,參審制度之研究,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張曉薇,論參審制之採行-以參審制與陪審制的比較為取向,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莊杏如,公民參與刑事審判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 2013年。董良友,國民參審試行條例草案之法實證研究-以嘉義地區司法人員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1年1月。詹惟堯,專家參審制度之探討,世新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5年1月。謝凱傑,我國採行人民參與審判制度之探討-以國民參審試行條例草案為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8年8月。(五)網頁資料大澤裕,裁判員制度與日本刑事司法-以審理之應然面為中心。司法院- 人民觀審網站- 日本裁判員制度:http://www.judicial.gov.tw/Guan-Shen/experience02.asp。中時電子報,奶嘴法官 洪家曾言有信心 如今失望透頂: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0308002122-260401。 井上正仁著,林裕順譯,日本裁判員制度之現況與課題,2011年4月29日。司法院- 人民觀審網站-日本裁判員制度:http://www.judicial.gov.tw/Guan-Shen/experience02.asp。司法院,考察日本裁判員制度報告目錄。http://www.judicial.gov.tw/Guan-Shen/download/%E9%99%84%E4%BB%B610%EF%BC%9A%E5%8F%B8%E6%B3%95%E9%99%A2%E4%B8%80%E2%97%8B%E4%B8%80%E5%B9%B4%E5%BA%A6%E6%97%A5%E6%9C%AC%E8%A3%81%E5%88%A4%E5%93%A1%E5%88%B6%E5%BA%A6%E8%80%83%E5%AF%9F%E5%A0%B1%E5%91%8A.pdf。司法院-人民觀審網站-觀審Q&A:http://www.judicial.gov.tw/Guan-Shen/intro04.asp。司法院-人民觀審網站-觀審簡介:http://www.judicial.gov.tw/Guan-Shen/intro01.asp。司法院-人民觀審網站-模擬審判:http://www.judicial.gov.tw/Guan-Shen/simulation.asp。立法院,立法院第8屆第6會期第2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 http://lis.ly.gov.tw/lgcgi/lymeetimage?cfc7cfc9cfcdc8ccc5ced2cdc9。法治時報社,日本人民如何決定死刑 裁判員審理的流程:http://blog.yam.com/lawpaper/article/28892852。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信任度調查 法官排名後段班:http://www.jrf.org.tw/newjrf/rte/myform_law_detail.asp?id=3110。 陳健民、呂啟元,軍官參審制度之研究,2002年8月12日。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CL/091/CL-R-091-038.htm。維基百科,日本教育: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7%A5%E6%9C%AC%E6%95%99%E8%82%B2。維基百科,德國法院體系: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E%B7%E5%9C%8B%E6%B3%95%E9%99%A2%E9%AB%94%E7%B3%BB。 賴丕仁,經營大陸的幾個基本認識(二)。台灣法律網:http://www.lawtw.com/article.php?template=article_content&area=free_browse&parent_path=,1,188,&job_id=126322&article_category_id=219&article_id=61823。貳、中文(大陸)資料(按姓氏筆劃順序)(一)專書John Sprack著,徐美君、楊立濤譯,英國刑事訴訟程序(Emmins on criminal procedure),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1月。任蓉,英美陪審團-審判制度機理與實效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10月。江禮華、楊誠主編,美國刑事訴訟中的辯護,北京市:法律出版社,2001年。何家弘主編,中國的陪審制度向何處去: 以世界陪審制度的歷史發展為背景,北京市: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何勤華,外國法制史,第2版,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1月。阿希爾.里德.阿馬(Akhil Reed Amar)著,房保國譯,憲法與刑事訴訟,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威廉 L.德威爾(William L. Dwyer)著,王凱 譯,美國的陪審團,北京市:華夏出版社,2010年1月。施鵬鵬,陪審制研究,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7月。雄先覺,司法制度與司法改革,第2版,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年。蕭伯符主編,中國法制史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懷效鋒、孫本鵬,人民陪審員制度初探,光明日報出版社,2005年。顧准,希臘城邦制度,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年。(二)專書論文王俊民、蔣慧芳,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存廢探究。載於:王立民主編,中國審判方式改革研究,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年9月。(三)期刊論文王敏遠,中國陪審制度及其完善,法學研究,21卷第4期,1999年4月,頁25至44。王靜,改革我國審判委員會制的設想,法制與社會,4期,2012年2月,頁48-49。吳丹紅,中國式陪審的省察-主要以《關於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為對象,法治論壇,七輯, 2007年3月,頁181-196。李飛、佟季,案件陪審3年間-人民法院實施人民陪審員制度情況調查,人民法院報,8版,2008年5月6日。宋宗宇,陪審制度歷史起源與比較研究,甘肅政法學院學報,3期,2005年5月,頁108-112。 胡加祥、樊春玲、單衍岭,對《關於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的幾點思考, 法治論叢,21卷第3期, 2006年5月,頁61-64。唐東楚,民事陪審制度的興衰與啟示,學海,2008年第1期,2008年,頁149-154。張澤濤,陪審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以《關於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為考察對象,華東政法大學學報, 2009年第1期,2009年,頁43-49。陳迎新,我國審判委員會反思,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卷第3期,2003年,頁14-18。黃卓齡,論我國審判委員會制度,法制與經濟,165期,2008年3月,頁113-114。禇寧,談我國審判委員會制度之重構,山東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8卷第6期,2011年6月,頁115-117。劉德興,人民陪審員制度:歷史、現狀及其完善,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5卷第2期,2008年3月,頁5-11。錢炳村,中共陪審制度與審判委員會之關係,稻江學報,2卷第2期,2007年12月,頁151-165。應芳芳,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的完善-評《關於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山西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3卷第2期, 2010年6月,頁107-109。(四)網頁資料中國共產黨新聞,共青團簡介: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62/124333/124339/7418661.html。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關於完善我國人民陪審制度的建議:http://www.minge.gov.cn/mgzy/2008mgzydhfyta/201312/a33f77c45fa74a60a4cb98ea792947e7.shtml?time=0.4267335035838187。王勝宇,人民陪審制度初探,2007年7月10日。北大法律信息網: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38669。 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健全人民陪審員參審監督工作機制的意見第15點:http://www.bjcourt.gov.cn/article/newsDetail.htm?NId=25000255&channel=100001011。何家弘,陪審制度縱橫論。合肥市圖書館:http://www.hflib.gov.cn/law/law/falvfagui2/cxf/lwj/1243.htm。李正盛,基層法院實施人民陪審制度之實踐與認識。新鄉市中級人民法院網:http://hnxxzy.hn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4748。李成斌,陪審制度的存廢問題研究。論文中心:http://www.studa.net/sifazhidu/061110/17174515-2.html。房保國,我國陪審制度之十大問題論綱。北大法律信息網-法學在線: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FullText.aspx?ArticleId=22610。柯葛壯,刑事訴訟“審前會議”之立法比較和實務運作:http://www.aisixiang.com/data/68288.html。唐山路南區法院網:http://tslnqfy.hb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89。陳光中,中國大陸刑事審判制度改革若干問題之探討。新華網福建頻道: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fj.xinhua.org/news/2011-07/29/content_23350317.htm。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司法文件,福建省法院人民陪審員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第35條:http://www.fjcourt.gov.cn/page/court/news/ArticleTradition.aspx?nrid=7018b018-07dd-47f8-afff-424f77787880。蕭寒,中外審判制度淺談-兼論我國陪審制度存在的意義及完善。論文天下網: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1911753.1/ 。蘭躍軍,論我國刑事法庭席位設置。北大法律信息網-法學在線: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_Detail.asp?ArticleId=61756。參、英文資料(按字母順序)(一)專書Erik Beckman,Law Enforcement in a Democratic Society:an introduction, Chicago: Nelson-Hall(1980).Ellen E.Sward,The Decline of the Civil Jury,Carolina Academic Press (2001).F.Pollock & F.W.Maitland,The Histroy of English Law Before the Time of Edward I,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nd 1923).Harry Kalven & Hans Zeisel,The American Jury,Boston:Little,Brown &Company(1966). Joel Samaha,Criminal procedure,Belmont,CA:Thomson/Wadswort(6th 2005).Karlen Delmar & Geoffrey Sawer & Edward M Wise,Anglo-American criminal justic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8)。M.Findlay & P.Duff,The Politics of Jury Reform,London:Butterworths(1988).Patrick Devlin,Trial by Jury,London:Sweet & Maxwell,Limited (1988).Ronald Young,American law and politics;the creation of public order,New York,Harper & Row(1967).S.Enright & J.Morton,Taking Liberties:The Criminal Jury in the 1990s,London:Weidenfeld(1990).Saul M. Kassin & Lawrence S. Wrightsmansd,The American Jury on Trial: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New York:Hemisphere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88).Stephen J. Adler,The Jury:trial and error in the American courtroom,New York:Times Books(1994).W. R. Cornish,The Jury,Allen Lane (1968).Walker Clive & Starmer Kier,Miscarriages of Justice:A Review of Justice in Error,London:Blackstone Press Limited(1999).(二)期刊論文James Frank & Brandon K. Applegate,Assessing juror understanding of capital-sentencing instructions,Crime & Delinquency,Vol.44 no.3 412-433(1998).James w. Diehm,The Introduction of Jury Trials and Adversarial Elements into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Other Inquisitorial Countries,J. TRANSNATIONAL LAW & POLICY,Vol.11 no.1 1-38(2001). Laurence J. Severance & Elizabeth F. Loftus,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Jurors to Comprehend and Apply Criminal Jury Instructions,Law and Society Review,Vol.17 no.1 153-198(1982).Shari S. Diamond,Instructions on Death:Psychologist,Juries,and Judges,American Psychologist,Vol.48 no.4 423-434(1993.04).Stephen C.Thaman,The Resurrection of Trial by Jury in Russia,Stanford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Vol.31 No.61 61-274(1995). Terry Carter,The Verdict on Juries,ABA Journal(2005.04). William Savitt,Villainous Verdicts? Rethink the Nineteenth-Century French Jury,Columbia Law Review,Vol.96 No.4 1019-1061(1996.05).(三)網頁資料AMERICAN BAR ASSOCIATION:http://www.americanbar.org/aba.html。American Bar Associatio,Principles for Juries and Jury Trials:http://www.americanbar.org/content/dam/aba/migrated/juryprojectstandards/principles.authcheckdam.pdf 。Maryland Judiciary Office of Communications and Public Affairs,Serving on a Mayland Grandjury:http://mdcourts.gov/juryservice/pdfs/grandjuryservice.pdf。The Law Office of Miller & Zois,LLC,Sample Opening Statements: http://www.millerandzois.com/sample-opening-statement-wrongful-death-survival-action.html。UNITED STATES COURTS: http://www.uscourts.gov/FederalCourts/JuryService/JurorQualificaitons.aspx。Wikipedia,O.J.Simpson murder case:http://en.wikipedia.org/wiki/O._J._Simpson_murder_case。Wikipedia,Opening Statement:http://en.wikipedia.org/wiki/Opening_statement。肆、日文資料(按首字筆劃順序)(一)網頁資料公明新聞,解説 裁判員制度の課題,2012年5月30日: https://www.komei.or.jp/news/detail/20120530_8213。友井秀和,時論公論「裁判員制度3年 検証・見直しの論点」。NHK –解說委員室:http://www.nhk.or.jp/kaisetsu-blog/100/120608.html。日本弁護士連合会,裁判員の参加する公判手続等に関する意見書, 2012年3月15日:http://www.nichibenren.or.jp/library/ja/opinion/report/data/2012/opinion_120315_4.pdf。最高裁判所,第21回裁判員制度の運用等に関する有識者懇談会配付資料,2012年10月:http://www.courts.go.jp/saikosai/vcms_lf/80822003.pdf。法務省,裁判員制度に関する検討会(第10回)議事録,前田裕司委員之發言,2012年6月1日:http://www.moj.go.jp/content/000099391.pdf。 法務省,裁判員制度に関する検討会(第11回)議事録,酒卷匡委員之發言,2012年7月13日:http://www.moj.go.jp/content/000101327.pdf。法務省,裁判員制度に関する検討会(第11回)議事録,資料4-控訴審結果,2012年7月13日:http://www.moj.go.jp/content/000100425.pdf。法務省,裁判員制度に関する検討会(第9回)議事録,大久保惠美子委員之發言,2012年3月14日:http://www.moj.go.jp/content/000098301.pdf。週プレNEWS,裁判員制度施行から3年 半数以上が呼び出しに応じない実態明らかに,2012年5月30日:http://news.nicovideo.jp/watch/nw273499。 zh_TW